標籤存檔: 作見證

靈命日糧 :泥狀食物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6章42-51節  

詹姆斯被診斷罹患心臟病。但是,他的妻子貝姬已經無力照顧好丈夫和自己。所以他們開始找尋協助式照護之家。貝姬在參觀這些地方時,首先提出的問題之一,就是:「你們提供泥狀食物嗎?」因為她考慮到詹姆斯因吞咽上的困難,需要這類的食物。好幾處的回答都是:「沒有。」所以她繼續尋找,終於在一家基督教的協助式照護之家聽見:「有!」

雖然他倆並非基督徒,還曾經常與基督徒鄰居爭論信仰問題,但他們仍選擇了基督教的照護之家,因為他們有提供泥狀食物。他們開始參加崇拜、聽福音、感受到工作人員的照顧。有一天,詹姆斯決志信了主。他相信上帝找到了他(約翰福音6章44節),使用泥狀食物帶領他們到那裡,他得到上帝兒女的照顧,並聽到基督的赦罪之恩。

悔改信主是出於上帝的工作, [....]

靈命日糧 :靜默有時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26章57-64節  

在我住的新英格蘭州,人們對棒球抱有一股宗教般的狂熱。即使立法禁止人們在上班時談論波士頓紅襪隊,相信球迷們也沒法住口,因為他們實在太熱愛自己支持的球隊了。

這使我想起一個有關基督徒的問題:基督徒是否有不應該談論上帝的時候?我想是有的。若有人故意對我們的信仰刁難,提出毫無誠意的疑問,沉默往往是最佳的回應。當耶穌與大祭司該亞法在充滿敵意的情況中交談時,起初祂選擇緘默(馬太福音26章63節),祂知道該亞法對真理毫無興趣(59節)。雖然我們不一定暸解別人的想法,但在任何情況中,只要我們敏銳地察覺聖靈的引導,「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歌羅西書4章6節)。

還有,若我們對問題的答案會把討論扯開,引離基督的主題,我們或許該停止對話,擇日再談。

有哪些時候我們 [....]

靈命日糧 :失落與尋回

讀經:讀經:路加福音15章4-10節  

不久前,我的信用卡不見了。我開始拼命地到處尋找,因為丟了信用卡實在是非同小可。沒有了信用卡,所有的自動付款與日常採購事宜都會受到干擾。如果有人撿到,用它購物,然後記在我們的帳上,那就更不堪設想了。所以,當我太太在電腦桌下找到信用卡的那一刻,我們真是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在路加福音15章8-10節中,基督說了一個失落東西的故事。那失落的一枚貴重硬幣,相當於一日薪資。丟了硬幣的婦人是如此急切地想找回它,以致於她點上燈,打掃房子,仔細地找,直到找著為止。接著,她告訴她的朋友:「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9節)然後,耶穌解釋了這個故事的重點:「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10節)

我們每一個人在上帝眼中都極為 [....]

靈命日糧 :冒險

讀經:讀經:使徒行傳15章7-26節  

在哈爾尼達姆的《亡命特技人》這本書裡,他紀錄了自己的特技生涯:撞毀車子、跳飛機,可能斷骨或死亡的好萊塢生活。作者反思著他所行的冒險動作。他在拳擊中決一雌雄、高速飆車、在飛行的機翼上行走、從馬上摔下,甚至被火焚燒。他不顧性命地娛樂電影觀眾,也使自己坐上好萊塢特技人的第一把交椅。

保羅和巴拿巴也是「不顧性命的」(使徒行傳15章26節)。但他們的動機卻完全不一樣。他們的目標是藉著傳福音來高舉基督。身為一個在羅馬帝國時期的宣教士,保羅遭遇船難、被毆打、迫害和監禁,這只是提到的其中幾項(哥林多後書11章22–30節)。但是為了傳揚福音,保羅是心甘情願地去冒險,置生死於度外。

很多的基督徒冒險傳福音,但其他的人卻因害怕被人拒絕而保持沉默。你是否一直袖手旁 [....]

靈命日糧 :如何看待人?

讀經:讀經:路加福音19章1-10節  

多年來,亞倫•方特所主持的電視節目「隱藏攝影機」(Candid Camera),以隱藏的攝影機捕捉一般人在不預期的情況下做出的滑稽反應,取悅了無數觀眾。至於他們為何採用這種方式,亞倫•方特的兒子彼得說:「我們相信人是美好的,所以我們要確認這一點。」然而,彼得認為其他類似的節目對人的看法卻是:「人是愚蠢的,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強調這一點。」

他的評論指出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對人的看法決定了我們待人的方式。

當耶穌去到稅吏長撒該的家中作客時,耶利哥城的人都感到不平。「眾人看見,都私下議論說:『祂竟到罪人的家裡去住宿』」(路加福音19章7節)。然而當撒該在心裡徹底悔改之後(8節),耶穌對他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人子來 [....]

靈命日糧 :切勿隱藏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5章13-16節  

那只是一次尋常的行李檢查,但裝在那只皮箱裡的東西卻非比尋常。瑞士海關人員發現皮箱裡有一本素描本,當中,竟然有十四幅畢卡索的原畫。據估計,這些畫作的價值可高達150萬美元,但該名乘客卻將之隱藏,對海關說:「沒有東西需要申報。」

竟然有人將畢卡索的素描藏在皮箱裡,然後想瞞天過海,希望不被機場海關人員察覺,這似乎不太容易。這名男子分明是走私呀!

我們基督徒擁有比畢卡索更珍貴的寶藏,要向人宣告,但有時我們卻把基督信仰這寶藏隱藏在自己心裡,不和周圍的人分享。耶穌提醒我們:「你們是世上的光」(馬太福音5章14節)。我們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反射上帝的榮光,好讓其他人知道自己需要上帝。上帝也呼召我們要把自己的光照在人前,叫其他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16 [....]

靈命日糧 :道爾頓匪幫

讀經:讀經:箴言4章10-19節  

十九世紀末,道爾頓幫派是美國一群惡名昭彰的不法之徒。他們起初還是一群擁護法律的警察,但後來他們逐漸墮落犯罪,且以搶劫銀行和火車聞名。一次,他們試著同時搶劫兩間銀行時,終於受到懲罰。當鎮民聽到有劫匪時,他們便武裝起來,並向道爾頓匪幫開火,最後幫派中只有埃米特‧道爾頓僥倖生還。

服刑十五年後,埃米特得到赦免且被釋放出獄。在監獄的時候,他了解到自己過去的錯誤。出獄後,他希望阻止年輕人誤入歧途,於是他根據自身的經歷,寫下並拍攝了一部關於道爾頓幫派的電影,片中一再顯示成為罪犯是件多麼愚蠢的事。從很多角度來看,埃米特的電影都在告訴人:「不可行惡人的路,不要走壞人的道。」(箴言4章14節)

同樣地,當我們犯了罪,但真誠痛悔並經歷上帝的饒恕後,我們也可以告訴別人自己的故事, [....]

靈命日糧 :平凡人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10章31-42節  

史提夫只是一位平凡人。他在我多年前參加的教會中默默地服事。他幫忙預備聖餐;冬天時,剷除教會走道上的積雪;夏天時,修剪草坪;他花許多時間陪伴那些沒有父親的男孩。我常看到他在教會溫和地與人分享,對人述說上帝對他有多好。在禱告會時,他不常提到自己的事,反而要大家為那些他傳福音的對象禱告。

約翰福音第10章有一節關於施洗約翰的經文,會使我想起這位史提夫。經文說:「約翰一件神蹟沒有行過,但約翰指著這人(耶穌)所說的一切話都是真的」(41節)。約翰並沒有像耶穌一樣行過神蹟,他不是要表現自己,他來是「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1章7節)。他談及耶穌時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1章29節)。我的朋友史提夫也是為了那光來作見證。

[....]

靈命日糧 :為主辯明

讀經:讀經:腓立比書1章12-18節  

律師查爾斯•芬尼(Charles Finney)在29歲時,曾認真思考自己靈魂得救的問題。1821年的10月10日,他到住家附近的林間去默想祈禱,在那裡,他決志相信耶穌,他寫道:「聖靈似乎流過我全身和靈魂圪,真的就好像愛的浪潮撲面襲來。」

第二天,他會見了一位請他擔任法律代表的客戶,芬尼告訴對方:「我已經受託代表主耶穌基督陳情,所以我不能擔任你的辯護律師了。」他離開了法律界,投身福音事奉。後來,他被上帝大大地使用,領了許多人歸向基督。

使徒保羅也被呼召來為主辯護。他寫到:「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腓立比書1章16節)。「辯明」一字原是指古代律師為法庭上的案子辯護陳情,而今每個信徒都被呼召來分享上帝救贖恩典的大好消息。「所以,我們作基 [....]

靈命日糧 :吸引失喪者

讀經:讀經:哥林多後書5章12-21節  

常有人在路上向我的朋友安娜問路。甚至她在外國時,同樣的事情也會發生。她很納悶,不知是否因為自己看起來很老實、可靠。我說,或許她看起來像個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人。另一位朋友則說,或許她能吸引那些迷路的人。

就屬靈層面而言,上帝的子民都應該具有上述特質。身為基督徒,我們有目標與方向,知道自己要前往何處,也知道如何到達目的地。這讓我們有信心去完成上帝在我們生命裡的呼召。當我們活出這樣的確信,那失喪的人就會來尋求我們為他們指引方向。

在這世上,上帝總是會留下同在的確據,所以,我們能夠找到祂。首先,祂使以色列這個國家成為萬國之光(以賽亞書42章6節)。後來,所羅門王禱告,願萬民都被上帝的名吸引(列王紀上8章41-43節)。直到耶穌來到世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