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信心

聆聽心中的旋律

陳群鈺,台灣

走調的樂音
音樂在我的生活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我走路唱歌、洗澡也唱、做事也哼、即使外表安靜,我的內心仍舊有音樂旋律響起,我無法想像我的生活中沒有音樂會是什麼樣子呢?對我而言,生活也可以是一首歌曲:在歌曲中有高低音符象徵著憂喜交疊的情緒,有時生活急促的步伐宛如搖滾樂,又有時休止符適時的出現讓整段曲調多了幾分輕快與期待。

然而,最令我難以接受的就是走音與不協調的曲調,它們硬生生的破壞了整個音樂的和諧。人生中的疾病、挫折、失去就好像這些令人不舒服的聲響一般,如此的突兀又冒失。

在我國中考高中的前十天,我的眼睛因著罹患青光眼突然有暫時性的失明經歷,這樣的打擊帶給我在後來十幾年就學、工作、人際關係上許多變調的音符,每次都讓我出糗,而且我根本無法控制這些狀況。為什麼我會變成瞎子?我不喜歡這樣的我!以後沒有人會想接近我的,因為我就是這麼的與別人不協調!誰能夠再幫我重新寫篇樂章呢?

我嘗試著用自己的方法來掩飾這些不好聽的音符,我故做堅強,努力尋找可以表演的舞台,為的就是讓人家肯定我。我相信只要有這些肯定就不會再被眼睛不好的事實給困擾了!我用言語和行為討好別人,因為我以為,只要我儘量滿足他人,我就可以被人喜歡,進而忘卻我不喜歡與不接納自己的事實!但這些動作只是讓我生命的曲調愈來愈怪。

重新再編曲
大學一年級時,有人與我分享了一本小冊子:你聽過四個屬靈的定律嗎?-在這本小冊子中有句聖經的話一直抓住我的心: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章10節)

我想要得到這豐盛的生命,也想要去了解若這位上帝真的是創造我的上帝,那祂對我這個殘障的生命有什麼特別的計畫呢?於是我邀請耶穌進入我的生命成為我的救主與生命的主。

接受耶穌後並沒有讓我的眼睛變好,也沒有改變我需要拿著手杖在路上叩!叩!叩!的事實,我還是會討厭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也對於經常需要請求他人協助的生活感到不耐煩,有時候我也很想蹲在路上大哭一場,請上帝讓我也可以跟個正常人一樣自由與獨立!

但不同的是上帝好像一個編曲家把這已經變調的樂章加上一些配樂,因著經常需要他人幫忙,所以我自然而然有與他人接觸的機會,可以為視障關懷制度發聲,並為主做見證;因為每到一個新環境都需要適應的過程,讓我不斷在學習謙卑與信任的功課;有趣的是因著視覺的障礙,我反倒發掘了聽力、嗅覺與觸覺還有記憶力的潛在能力。而且我開始體會縱使自體的眼睛看不見,但我們還有心靈的眼睛可以去看、去感受、去聆聽那隱藏在外表底下的聲音。

聆聽不同的聲音
現在的我更喜歡聽了,因為每一首歌曲都是用很多不同的元素所構成的,每聽一次就能聽出不同的元素在這首歌曲中所扮演的角色。上帝奇妙的把這些樂器放在同一個樂章裡絕對有祂的巧思與獨特性。我最喜歡羅馬書8章28節中所說的:「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不管發生在我生命中的好事與壞事那都是人主觀的判斷與認定,但在超越一切的上帝眼中,一切都有意義的!

憂慮

作者:Carmen Siu,香港

一開始信主時,我經歷到,因著信仰而與父母有衝突。例如在清明節的時候,我們不拜祖先,因為我們所信的只有一位神,但這樣的行為就會令父母生氣,被他們大駡不孝;如果拜祭祖先的話,就是認為祖先可以庇佑我們,把他們與神同等,那就觸怒神了。那時心裡覺得作難,一方面怕神,另一方面又怕父母,為此事心裡感到憂慮愁煩。

然而作為基督徒,主耶穌給了我們甚麼權柄呢?就是可以向天上的父禱告!我為此事不斷禱告,求天父為我開一條路,讓我知道可以怎樣行。要知道父神的心意,在以弗所書六章一節說:「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天父不是教導我們違背父母,而是要在主裡聽從父母的吩咐。拜祭祖先是父母的吩咐,但是違背真理,所以我們是不能拜祭的。當時知道應該要怎樣做,第一個就難題解決了,但還是會怕父母的責備,怎麼辦呢?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章10節)我們信主,必定會與其他未信的人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這是主耶穌已經在聖經中明明白白的告訴信祂的人,有時候結果甚至比被人責罵更嚴重。雖然我表明不上香後被父母斥責,但我心裡有平安,而且我相信主的應許不會落空,將來在天家會有賞賜的!再者,當我解釋過基督徒不這樣做,往後亦一直堅持遵行主的教導,父母是看在眼裡的,之後亦沒有再要求我要拜祭了。倘若我們不肯堅持,父母問我們何以有時候肯拜祭,有時候又不肯拜祭,就真的無言以對,難以令人信服,不能為主作見證,而且不遵守主的命令,也不討祂的喜悅。

當我們有憂慮的時候,讀經和禱告實在很重要,因為主往往可以藉此讓我們心裡有平安,有力量,且知道該怎樣做是合乎聖經真理。在家中常會遇到衝突,上述只是我經歷過的其中一個,我相信大家都會遇到很多不同難處,會有不同的憂慮。我學習為自己禱告,也為家人禱告。因為他們未信主的話,有時候是很難理解我們的做法。我記得有位信主的前輩教導:為主的緣故好好聽從父母,立志不被他們責罵,而唯一讓他們有機會責罵的地方,就是因為信仰的緣故!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到天父的跟前把憂慮卸下,為著自己也為別人不斷祈求,切切仰望上帝的平安臨到我們!

打包、大學、計劃

作者:Christie Weakly,美國

如圖所示,我要開學啦!同時,你也可以看出,離別之時,我的心裡真是五味雜陳(請仔細看我手中的白板)。我讀專科有一段時間了,之前也有一個學期是在外面上的,但實質意義的『上大學』,這將是頭一回。到目前為止,我最強烈的感覺就是興奮。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那邊看看會有怎樣的歷險擺在我前面了。從我第一次造訪算起,差不多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我就一直渴望再回到那所學校,但是上帝卻讓我等到現在。天啊,我準備好了嗎?

出發之前,我看著那些我輔導過的女孩子,與她們彼此注視,問:「你們計畫怎樣度過下一年?想要取得什麼成就?到年底的時候,你們想成為怎樣的人?」當然,我也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整個夏天,我都在仔細思考我下一學期的目標和願望。我該怎樣預備呢?我應該怎樣明智地利用我的暑假?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且有計劃地度過了暑假。我花時間跟那些我想成為的人,或我想輔導的人待在一起。我寫作、思考、閱讀,靈修、工作、運動,完成了不少事情,這樣,當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我就可以說:『整個夏天,我沒有虛度。』這周,我坐下來,要為明年的生活寫下優先次序。

我問自己:「我要怎樣度過今年,才能在明年春天回顧過去的時候,可以問心無愧地說『這一年我沒有虛度?』」我定下了幾件我想做的事情。首先,我想管理好我的時間。我想知道我的時間都花在哪裡了,因為我想善用它們。其次,我想將與上帝相處的時間列為優先。我知道除非有意計畫,不然靈修不會成為我忙碌一天的開始。因此,我將它列為優先考慮的事項:我必須有靈修時間!同時,我也想要有健康的飲食。我想保持身材,也要身體健康。對我來說,絕對不要新生肥胖症*!我想交許多優秀的女性朋友,並與她們有更深層的溝通與交流。我的清單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決定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是非常重要的,但我相信最重要的決定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關於這一點,我想稍微多說一點背景故事。在我和好朋友喬伊各自出發去不同的專科學校之前,我們和幾個家庭一起開辦了一個有趣的家庭聚餐,大家也為我們倆做了禱告。作為歡送我們的一部分,喬伊的媽媽莎莉問了一個讓我怔住的問題。她說,你對上大學的理解是什麼?我告訴她,如果我必須選擇一個回答的話,那就是我擔心我會很寂寞,沒有人會努力瞭解我或者發自內心地愛我。她告訴我,最好的療法或者不擔心的方法是致力於服事他人。我之前對此思考過很多,但從沒有從我害怕交不到好朋友的角度思考過。因此,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我的目標是服事人,那麼我永遠也不會對人失望。這一點幫助我做出了第二個決定:我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想在學期末回顧的時候,看到我生命中的改變。我想成為一名服事者,就像使徒保羅在加拉太書5章13節告訴我們的那樣。我想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別人 身上。我想思考可以怎樣給予,而不是索取。我帶了兩個茶杯——還有約克夏黃金紅茶和一些瑞士蓮巧克力——因此我可以請人喝下午茶。我還有大量的信紙,可以在大家遇到困難時給他們寫便條(羅馬書12章15節)。我有很多指甲油,可以給其他女生美容時使用。我還有一個急救箱,裡邊裝有布洛芬,奈奎爾和蘇達菲等等,可以照顧那些生病的女孩子(路加福音10章9節)。我想使用所有這些工具與他人有更深的對話,為我所生活的環境帶來生命的影響。我想以充足的愛待人,成為一個燈塔,就像上帝在馬太福音5章16節中呼召我們去做的那樣,並且證明上帝愛我們、供應我們所需,不僅僅是我們日用的必需品,還包括那些我們所渴望的東西(哥林多後書9章8節)。這就是我想在我生命中看到的改變!

另外,我知道我還需要學習負責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得向上帝交帳(羅馬書14章12節)。 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這裡寫下這一切!現在,你們都知道了我的目標,除了為此努力之外,我別無選擇。我告訴喬伊和另外一個好朋友,以及那些在喬伊和我的聖經學習小組中的女孩子們,我們每週都要用Skype通話,注視彼此的眼睛,然後問:「你到底進展如何?」,如果懶惰,我們就彼此訓斥。

因此,我也要問你同樣的問題:你計畫怎樣度過下一年?到年底的時候,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一個計畫吧。寫下你的目標。我為自己想做的每件事情以及想成為的樣子,列了一個很長的清單,或者可以說是一個標準,這樣我就可以自我檢查,看每週的進展如何。這個夏天的每個主日,我都去星巴克花幾個小時讀聖 經,寫日記,大概地評估我的生活和我自己。我將會在學校繼續保持這種習慣,並且每週都看一下,哪些是我下周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充實有意義的生活不會自然發生,它需要付出與願景。

好啦,這差不多就是我關於計畫生活的演講啦,至少目前就是這些。讓我們像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那樣度過今年吧!有計劃地。正如我媽媽所說:“go M.A.D(go make a difference)活出不同!”

**發胖症是一個在美國和加拿大常用的表達方法,指的是大學生第一年通常體重會增加很多(稍微武斷地設定為15磅)。(來源:維基百科)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

人生苦短

作者: Matthew Koh, 美國

“人生苦短”(YOLO-you only live once)是一個現代流行語,也是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的座右銘。

這個名詞本身有自己的簡易邏輯:人生苦短,所以為什麼要把時間浪費在單調無趣的事情上呢?為什麼不把每一分鐘都當作人生最後一分鐘來度過?如果人總有一死,那麼就不在乎是死於20歲還是80歲了。重要的是有沒有最大程度、最刺激地享受了活著的每一刻!畢竟,人生苦短。

但基督徒的邏輯卻不是這樣。因為在基督信仰中,人生並不苦短。某種意義上來說,基督徒有兩次生命——在世上的生命,以及復活後與耶穌基督在天國永遠的生命。正如基督已經從死裡復活,照樣,在基督裡我們也都要復活。(哥林多前書15章20-23節)

因此,我們面臨一個嚴峻的選擇:是照『人生苦短』及其代表的人生觀那樣活,還是選擇為上帝而活並遵循由此帶來的人生觀?這個抉擇,並不是一個新的挑戰。

使徒保羅曾引用以賽亞書22章13節:「我們吃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來支持他的觀點:如果沒有復活,那我們也盡可以今朝有酒今朝醉。實際上,保羅是厲聲喝道:「斷不是這樣的!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那就讓‘人生苦短’來掌管我們的生命吧。但是,死人已經復活了。」所以保羅寫道:「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你們要醒悟為善,不要犯罪,因為有人不認識上帝。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哥林多前書15章33-34節)

最後,『人生苦短』的想法是短視的,就好像在馬拉松比賽中前100米衝刺一樣。而人生的終點並不是死亡。對於基督徒來說,等待他們的是那榮耀的復活和對死亡的終極毀滅。正如哥林多前書15章26節「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但是,對於不信之人,等待他們的是最終的審判和定罪。

即便如此,基督徒還是會發覺要擺脫屬世的生活方式,將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給上帝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就好像我們錯失了生活的良機,只能羡慕地、眼巴巴地看著我們那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同年齡層的人。

但生命遠不止如此。死後還有更多的收穫,或更多的失落。我們有兩次生命,這是你完全可以信靠的應許。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苦難化為祝福

作者:賴厚丞

今天在台大兒童醫院的加護病房前,眼前這景象讓我的心糾結了一下:「『某某某的家屬在嗎??』從加護病房裡的護士走出來說著,『你的小孩現在他心跳停止了,我們現在正在幫他急救…』」。或許在醫院裡,這種事天天都在發生,我第一個念頭是,除了因為沒有能力救這小生命而自責外,不禁問上帝:祢為甚麼創造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卻沒有把痛苦挪去?祢真的愛我們嗎?如果有,那在經歷生命傷痛處時,祢在哪?對聽到自己小孩心跳停止時的媽媽來說,祢在哪?

即使在醫院探訪了一段時間,接觸了癌症的病友,也看了很多書籍,不斷的思考這些問題,但依舊還是沒有辦法給我自己一個很完美的答案…

成為基督徒,並非意謂著從此不再有苦難和傷痛。不過,當我們面臨苦難和傷痛時,上帝會賜下足夠的力量讓我們面對。或許,因著今天這個小朋友和媽媽的苦難,讓我生命有一種不一樣的擴張,明白我們藉著服事這些受苦的人,我們讓上帝的安慰在生命中湧流,我們所行出的愛是上帝的真面目,耶穌也親自承受了遠超乎我們能承受的痛苦,我們如果愛神並且愛在祂裡面的人,就會欣然容許苦難摧毀任何神願意摧毀的,因為我們知道,苦難摧毀的是無關緊要的東西,這些苦難可以成為盼望,因為祢已經戰勝死亡,期待有一天,我們可以在天家相會,也對未來重拾信心,終究可以使苦難化為祝福。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哥林多後書1章5節)

音樂:祂仍顧念

為何天空佈滿烏雲崎嶇道路寸步難行
是否上帝不再應允流淚禱告未蒙垂聽
為何心靈愁煩憂懼漫長黑夜暗自飲泣
難道耶穌悄然離去心碎哭喊無人憐恤

祂仍顧念你沒有忘記側耳垂聽祂未曾撇棄
天父慈心知你一切所需定睛垂憐默然愛你
祂深知受苦與你有益患難能使你謙卑捨己
萬事效力都是主所允許試煉有祂美善旨意

即使天色依舊灰暗生活總有勞苦重擔
但是耶穌作王掌管聖靈同在賞賜平安
雖然信心或有搖動軟弱無助疲乏困窘
寶貴應許從不落空奇異恩典永遠夠用

恒切禱告啊切莫灰心時常讚美請卸下憂慮
患難痛苦終將成為過去奇妙大愛永不止息
全然交托在恩主手裡來到耶穌腳前得安息
專心仰望倚靠全能上帝祂必保守始終如一
———————————————————-
[
詞/曲: 邱顯財]
音樂蒙邱顯財允許使用

下載:祂仍顧念 (右擊滑鼠)


創作者筆記:
成為基督徒,成為天父上帝的兒女,並非代表從此掛上「保證成功」的護符,凡事興旺、一帆風順,一路風光地「保送」上天堂。其實信主之後,生命中所經過的死蔭幽谷、荒漠曠野,有時候甚至比信主之前更難捱。雖然知道耶穌很愛我,祂永不放棄、永不改變,而這份愛也曾經深深溫暖、感動、觸摸了我的心,但是在極度軟弱無助、困倦疲乏之時,在沮喪憂鬱、灰心失望之際,在禱告許久但難處仍在、困境未改的光景中,有時卻讓人失去了起初的信心與愛心。

信主前曾罹患躁鬱症,信主之後,上帝一點一點地在我生命中動工。然而,在情緒極端擺蕩中,曾經歷過極度火熱愛主、仿如置身天堂的狂喜,也走過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陰鬱,甚至幾度嘗試結束生命。回想那些心碎的時刻,以及那些讓我後悔不已的事,有時真的想問:「為什麼上帝允許這些?」、「為什麼我會做出 這些事?主阿,祢為什麼允許?」然而,過去的事已成定局,無法改變,也無法再來一次、重頭開始。

關於試煉與受苦的功課,我承認我學得不好,因著逃避的心態,我「被當」了幾次,但是我相信上帝有恩典,雖然在許多方面我失敗跌倒了,可是祂沒有放棄我,依然顧念我、保守我,甚至仍然恩待我,上帝的愛和忍耐寬容,有時讓我深覺欠祂好多好多,我想我是還不清的。

我不知明日將如何,但是我深知主掌管明天。緊緊跟隨、深深倚靠、切切仰望、默默等候,在天路上,我要繼續向著標竿直跑,不管跌倒幾次,不管失敗幾次,我一定會再站起來,因為耶穌愛我沒有改變,祂必用笑臉幫助我,恩領我度過一切風浪。願我們彼此勉勵,倚靠耶穌,不要放棄!

耶和華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
祂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
西番雅書317

仰望上帝

作者:Shehara de Mel,斯里蘭卡

“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我在生命中看不到上帝的同在?為什麼祂的應許沒有實現?選擇跟隨祂給我帶來的只有更多的痛苦、難過和孤單寂寞。我的朋友、家人都開始拒絕、批評、嘲笑我。”

這是一個好朋友發自內心痛苦的哭喊。他幾年前信主,從那以後,生活就急轉直下,至少看上去是那樣的。

對於許多剛信主的人來說,這樣的經歷可能並不陌生。正如我的朋友一樣,周圍的環境會開始發生改變。朋友們因為不瞭解你的信仰而開始迴避你。如果你的家人不相信上帝,他們也可能會拒絕、批評或者試圖打擊你。對於年輕人來說,想要生活在當今的世界並服事基督實屬不易。我們可能會在周圍那些很“酷”的人當中顯得格格不入。來自同儕的壓力,不斷地被人否定以及對基督或我們自己的誹謗都會讓我們自然而然地有一種被邊緣化的感覺。

但這個世界的拒絕並不足為怪。因為現今的時代與耶穌或者使徒所在的時代並無兩樣。他們被嘲笑、遭逼迫、遭拒絕甚至被扔石頭。保羅可謂是尋找到上帝而歷經百般試煉的典型例子。但他沒有環顧四周,而是仰望上帝。

撒旦會傾盡全力動搖並吞噬年輕的信徒,直到他們失去盼望,直到他們不再信靠上帝。他會在他們的腦中播下各種懷疑,提出各種問題,直到他們開始接受謊言,懷疑上帝對他們的旨意以及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同在。

但是上帝應許說:“我總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希伯來書13章5節)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記住仰望上帝。上帝垂聽我們的呼求,看見我們的眼淚,也深知我們的心。當我們忙於環顧周圍的環境,沉溺在絕望的海洋之中時,祂正施行神蹟要救拔我們。

我們從上帝的話語中看到這些令人安慰的確信:“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40章31節),以及“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章16節)。因此,當你感覺自己被邊緣化的時候,不要向下看,也不要環顧四周。仰望上帝,祂會使你抬起頭。

(此篇文章譯自雅米英語網站)

因為你年輕

洪慧盈, 21歲

human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
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提摩太前書4章12節

年輕時,我決定在任何人的面前都要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要輕易讓步,尤其是長輩當中。我固執己見,脾氣暴躁而且意志堅強,常常跟身邊想要「指使」我的人對著幹。我覺得人總是不完美的,所以我認為年紀小,並不表示我必須屈從於別人的意志。我立下自己的生活規則,並且只對上帝負責。我當時以為這態度是正確的。

其實這是對上帝話語斷章取義的一個典型例子。我把提摩太前書4章12節的前半句單獨拿出來當自己的座右銘。對年長的人來說,尤其是我的父母,我肯定反覆無常,魯莽,又難以管束。我忽略了經文的後半句以致失去平衡,那就是:“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章12節)。不過現在我明白其中的涵義了。

這句經文到底是在教導我們什麼呢?這裡面包含著三個部分:愛,信心和聖潔。這三個特質指引我們的言語(說什麼),行為和決定(生活的方式)。像上帝愛我們一樣,去愛別人,就是無條件地為他人奉獻自己;堅守信仰就是永遠銘記上帝就是萬能的。祂是至高無上的創造者;宇宙以及我們生命的統治者,惟獨祂是上帝;最後,聖潔就是遠離罪惡,確保身體與思想上的潔淨,免得我們的讚美,在聖潔的上帝面前成為徒勞。

認真思考一下,這其實是個難以企及的標準。它要求我們聖潔,不讓別人有機會抨擊我們,甚至成為別人信仰道路上的絆腳石。如果我們不依靠上帝,尋求力量,這是無法做到的。倚靠自己的力量肯定達不到上帝的標準,但是“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章13節)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便認識到原來不遵從人的規律不等於也放棄了基督的律法。正如使徒保羅所寫道:“其實我在神面前,不是沒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哥林多前書9章21節)。遵守基督的律法並不是讓我們變得無堅不摧,以致他人無法論斷我們,而是行正義的事,嚮往正義。

總之,別讓他人小看我們年輕,而以愛,信心和聖潔,向身邊的人見證主的榮耀。阿門。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

靈命日糧 :懷疑與信靠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20章24-31節  

一個偶爾對信仰產生懷疑的基督徒,能否有效地服事主?有些人認為,一個成熟且成長的基督徒,決不會對信仰產生懷疑。但是,就如同某些經歷可以堅固我們的信心一樣,有時生活中的某些經歷,也會導致我們對信仰產生懷疑,暫時失去信心。

當聽到耶穌復活的消息時,起初門徒多馬對此心存懷疑。他說:「我非看見祂手上的釘痕……我總不信」(約翰福音20章25節)。耶穌基督並未因此責備多馬的 懷疑,反而滿足他的要求,伸出手讓他看手上的釘痕。當多馬驚見這位復活的救主時,喊著說:「我的主,我的上帝!」(20章28節)在這事件之後,新約對多 馬並沒有其他的記載。

然而,一些早期的教會聲稱,多馬後來進入印度,成為一名宣教士。他在那裡傳福音、行神蹟,並且建立了許多教會,其 [....]

靈命日糧 :信心之工

讀經:讀經:雅各書2章14-26節  

羅傑得了關節炎,伊利諾伊州寒冷的冬天,讓他病情加劇,所以他移居到熱帶地區的泰國曼谷。有一天,他想起了祖母最喜愛的歌曲「你是怎樣的人」:世人聽見的不是你所說的,而是你所做的。他們看見你所行,而非聽見你所言;日復一日,人們觀察你的行為,判斷你的為人。

這首歌促使羅傑去為流浪者提供食物。這些無家可歸的人沿著半英里的道路散居。他每天早上為超過45個家庭提供熱食。幾年後,在這些流浪者中,有個婦人認識了耶穌,接受祂為救主。她找到羅傑,感謝他把基督的愛帶給她。

雅各書清楚地告訴我們,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2章17節)。這並不是說,行動一定會帶出信心,但好行為的確可以證明信仰的真實。聲稱自己相信上帝,這並不 難,但只有我們的行為,可以證實我們沒說假話。亞伯拉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