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健康

當我終於意識到,外表不是一切……(有聲中文)

作者:Michele Ong,新西蘭

翻譯:漱翎,中國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我來說是最珍貴的事情,是在我要上手術台的那一刻。

我16歲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脊柱側彎。也就是說我的脊柱發生了極度的扭曲。聽到這個診斷結果的我覺得自己就像被當頭潑了一盆冷水。

一開始是我的一個朋友發現我的兩側肩胛骨好像一高一低。而且,我父母也經常覺得我的走路姿勢很奇怪。

剛聽到診斷結果的我坐在新西蘭的一家兒童醫院—— Starship醫院的診療室里,哭得眼珠子都快掉出來了,我覺得自己怎麼這麼可憐。

醫生給我們看了一張我背部的X光片,我的父母問了醫生一大堆的問題,其中一半我都沒在聽。因為我滿腦子都在想:「我怎麼這麼倒霉啊!。」

回頭來看,那次手術很有可能對我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如果不做手術,我的心臟和肺臟功能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然而在當時,我很生上帝的氣。

說實話,那時候我一心渴望自己能夠像學校里那些早熟的女生一樣擁有順滑的長發,良好的視力(至少戴着眼鏡不顯得那麼難看)還有讓人羨慕的好身材。我希望自己能像學校的某些女生一樣,在情人節收到禮物。然而雖然每次我都耐心的等啊等啊,等一朵玫瑰或者一張卡片,但是,我從來沒等到過。

我等來的卻是自己的手術日。

我是怎麼被推進手術室的我都已經記不清了。但是我記得自己醒來的時候,周圍到處都插滿了管子,而且我感到口渴難耐。

手術很成功。護士告訴我的父母說,醫生對手術的結果感到很滿意。但對我來說,手術結束僅僅意味着痛苦的康復期剛剛開始。

最開始的幾天,我完全無法動彈。身體里的每塊肌肉,每根骨頭都很疼。然後就是吃飯的問題,我雖然覺得自己很餓,可是卻一點胃口都沒有。最最難受的是治療和康復藥物讓我的身體很不舒服。本想聽聽Avril Lavigne的CD來緩解,結果聽了卻更難過了。感覺我周圍的一切都很飄忽,連雜誌都看不下去。

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時,我全然忘記了自己曾多麼想跟那些漂亮女孩兒一樣了。我想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可以擺脫痛苦。

出院之後的恢復期也同樣艱難。有一次,我父親帶我出去買一身新睡衣,順便去圖書館借幾本書。買睡衣的店鋪並不是很大,可是我卻要很吃力才能跟上父親。

我身上的肌肉一動彈就像在撕扯一樣,我只能小步地往前走。而且我很容易就累得直喘氣。短短一小段路我就得走15分鐘。回學校上課也變成了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所以,有三周時間我都只上半天課,落下的作業就自己回家補。

但是術后的恢復期給了我很多時間去思考和反觀,我發現原來人的身體是如此的複雜。單單是我的手術就花了9個小時。在我被確認可以接受手術之前,我還得接受一系列的測試和檢查。

我想到醫生和他的團隊得多麼膽大心細,才能成功穿越我那相互交織,緊密聯結的肌肉和骨骼,再把一根鋼釘放置在我的脊柱里。這讓我對詩篇139章13節有了更深的理解。詩人說到上帝如何在他還在母腹中時就創造了他的肺腑和組織。而我之前一直把這節經文看做是人們用來搪塞那些長得不太好看的親人和朋友的。

但是手術的經歷讓我看到,上帝精心地把我的每個細胞如此嚴密有序地組合在一起。醫生和他的團隊需要十分謹慎小心地切開它們,避免損害到我身體的其它部分。

我開始理解為什麼詩人說「我要稱謝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詩篇139篇14節)。對我來說這意味着,上帝非常精心地設計了我身體的每個器官和每個部分的功能。心臟是泵血的,脊梁骨讓我們能夠站立和行走,肺臟讓我們能夠呼吸。

我想,上帝肯定可以讓我不患脊柱側彎。但是祂允許我得這種疾病,好讓我能夠真正地感恩自己的受造,感恩祂所給我的一切。雖然我沒有模特那樣的身材樣貌(但現實是,又有多少人有呢?),但上帝給了我一個健全的身體。

如今,這個手術已經過去16年了。現在的我可以說已經不再那麼在乎我是否漂亮好看了。相反,我為自己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無比感恩。

當然,我偶爾還是會有點嫉妒朋友或熟人又大又藍的眼睛,或者是她們美麗順滑的頭髮。但是我轉眼看看自己官能健全的身體,我就十分知足。當我游泳或者短跑衝刺的時候,我的胳膊和腿超級給力。我雖然近視,但是仍然擁有視力,讓我能夠閱讀我最喜歡的書。我舌頭上那些微小的味蕾讓我能夠仔細品嘗和品味巧克力冰淇淋及漢堡。

我意識到我們太容易渴望那些自己沒有的事物,並對我們已經擁有的意見滿滿。但當你在照鏡子,或者又開始拿自己和朋友在Instagram上修過的照片比較時,我鼓勵你想想上帝是如何一個個細胞,一個個組織地創造了你如此複雜精巧、奇妙可畏的身體的。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影評:從裡到外愛着我——《頭腦特工隊》觀影有感

头脑特工队

作者:林佳慧,新加坡;翻譯:白承成,北京

自從學了心理學,大家最常問我的一個問題就是:“你能看穿我的心思嗎?”(答案估計你也知道,所以猜出來並沒有獎勵)。因此我常想:“要是真能讀懂別人的心思那該多好。”有這樣想法的肯定不只我一個,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迪士尼和皮克斯發行的新片——《頭腦特工隊》?

就影片核心內容而言,《頭腦特工隊》向我們展示了一段直達人內里的旅程,將情緒、想象、行為和思想所構築的複雜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令人耳目一新、充滿樂趣。故事情節則主要圍繞11歲的小姑娘萊利腦中(或者說控制中心裡)幾位情緒小人的冒險展開,他們分別是代表憤怒、厭惡、恐懼、快樂和悲傷的怒怒、厭厭、怕怕、樂樂和憂憂。

萊利出生后,樂樂一直手握控制中心的實權。她全心全意守護着萊利的快樂與記憶,卻不知不覺將憂憂擠兌到二線。但是一場危機激發了一次瘋狂的冒險,讓萊利又重新做回“自己”。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樂樂學會了去欣賞憂憂。

這是多麼準確的現實寫照!的確,我們大部分行為都是在保護快樂、避免悲傷。我們常常把悲傷看作是一個很難對付的悲觀者,對其避之若浼。然而,悲傷也是人類情感中很重要、並且很自然的一部分。箴言14章13節告訴我們:“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悲傷可以使人們彼此連接,也讓我們有同理心。最重要的是,它提醒着我們,這個世界上的快樂只是暫時的。

我們可能會由某些經歷、事情、關係和生活本身找到快樂,但在這個世界上,它永遠是不完美的。只有在天堂我們才會有真實的、完全的快樂,沒有眼淚、哭號、或疼痛(啟示錄21章4節)。那是耶穌將與我們在天堂分享的快樂。

當然快樂和悲傷並不是電影中唯一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發的角色。《頭腦特工隊》同時也給我們一個重要的提醒:當人被恐懼、憤怒、厭惡所控制時,災難就有可能發生。這提醒我們,我們需要很多的智慧去操練節制,而不是為情緒所俘虜,“因為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1章7節)。所以,儘管人們常常說要隨心而行,或許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在大腦被情緒控制之前,三思而後行。

做人就意味着不會簡單,而是繁複而細密,這本身就是一種美。

我們無法說出我們經歷到的每一種情緒,甚至不知道它們是從大腦或身體的哪個部位冒出來的。即便不是完全的不可能,要完全了解我們自己也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然而,好消息是,我們的內里並不是完全的奧秘,起碼對我們的創造主而言不是!詩篇139篇告訴我們上帝如何塑造了我們的內里,並說我們“受造奇妙可畏”(14節)。上帝完全知道並且認識我們。當耶穌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祂也經歷了與我們同樣的情緒——快樂、憤怒、悲傷、憂愁、驚奇等等。即使我們不能完全了解自己,上帝也從裡到外了解我們,並且會一直愛着我們。

此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圖片來源:福布斯英文網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