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傳福音

約翰福音靈修| 那些信與不信的人(有聲中文)

作者:葉玲君,台灣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今日經文:約翰福音12章37-50節

 

37 耶穌說了這話,就離開他們隱藏了。祂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跡,他們還是不信祂。38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主啊,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主的膀臂向誰顯露呢?」 39 他們所以不能信,因為以賽亞又說:40 「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裡明白,迴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 41 以賽亞因為看見祂的榮耀,就指著祂說這話。42 雖然如此,官長中卻有好些信祂的,只因法利賽人的緣故,就不承認,恐怕被趕出會堂。43 這是因他們愛人的榮耀過於愛上帝的榮耀。44 耶穌大聲說:「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來的。45 人看見我,就是看見那差我來的。46 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裡。47 若有人聽見我的話不遵守,我不審判他。我來本不是要審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48 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49 因為我沒有憑著自己講,唯有差我來的父已經給我命令,叫我說什麼、講什麼。50 我也知道祂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講的話正是照著父對我所說的。」

 

已經信主一陣子的你,是否常常為了傳福音給頑強不信的人而感到無力呢?你是否覺得所傳福音的對象十分食古不化,無論你再怎麼傳講好消息,就是偏偏有些人依然硬著頸項,無法聽進上帝的聲音呢?其實這些看似傳福音不利的事情,早在耶穌時期就有類似的記載了。

耶穌在祂的短暫的一生之中行過大大小小的神跡,不論是否被完全記載在聖經里,耶穌的神跡在當時的猶太人中,是被大家有目共睹的。不過,雖然有很多人目睹或是耳聞耶穌的事迹,依然有很多人不相信祂(37),這其實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早在舊約時期就記載在聖經上的預言「主叫他們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們眼睛看見,心裡明白,迴轉過來,我就醫治他們。」(40),主要是有很多人本來就不信,不管目睹什麼耶穌的神跡也是照樣內心剛硬,驕傲的忽略上帝對他們的教導,所以上帝也使得那樣的人瞎眼,免得眼睛看見就迴轉過來相信上帝。在當時有很多的猶太人就是這樣的,他們內心想要一個可以帶著猶太人來打敗羅馬帝國的王,當耶穌出現時,並不符合傳統猶太人內心期待,故此他們就非常自以為是地硬著頸項排斥這位早在舊約聖經所預言被上帝派的耶穌。已經早在兩千多年前就錯過耶穌的猶太人們,直到現在還在等待那位被舊約預言的王,這實在是一件非常令人扼腕的事。

雖然如此,在廣大的猶太人群體,還是有不少在猶太會堂里擔任職務的猶太人是內心相信耶穌的,只是他們因為顧忌法利賽人的想法,怕被驅逐出猶太會堂,而選擇榮耀人,不是榮耀上帝,不願意公開承認耶穌就是舊約預言之中的那位上帝的兒子(42-43)。

於是耶穌大聲地告訴在場的猶太人,那些想信祂的人,不止是相信耶穌而已,而是相信那差派耶穌來的那位獨一無二的真神上帝(44)。當人看見耶穌,不只是只有看見耶穌而已,而是透過耶穌來看見上帝(45)。耶穌來是為了將『光』帶來照亮黑暗的世界,使得相信祂的,可以不住在黑暗裡(46)。耶穌來到這個世界的大前提,其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要來審判人,而是為了將屬天的福音帶來給普世眾人,因為祂來的本意並不是要審判世界,而是要實行拯救(47)。那些不認識耶穌的人,上帝會在末日的時候按照各人所行的審判他們(48)。因為凡耶穌在世上所行所講的一切都是按照祂的父上帝所給祂的吩咐來傳講的(49)。天父的命令就是賜人永生的獨一秘訣,接受耶穌所傳講的人所得的就是永生,不信、不聽的那些人所得的下場就是末日審判下的永遠死亡(50)。

 

問題反思:

1. 你是願意做聽從耶穌的聲音的信徒?還是願意自己過自己的生活,不願意接受耶穌所傳的好消息?若是你是願意接受福音的前者,那你的日常生活中,是否還有不討耶穌喜悅的那一個部分?你是否願意全心放手把那個部分交給上帝來管理和醫治呢?

 

2. 當你所親愛的家人和朋友,因為你多次傳講天國的福音而感到厭煩或是對你破口大罵的時候,你是否依然相信人只要還能活在世上的每一天,都依然有可能被上帝用各式各樣的愛觸摸而得到永生的救贖?你是否願意靠著耶穌激勵自己,儘可能花時間禱告,或是使用禁食的方式來為你所愛之人的永生來不斷向上帝祈求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最棒的禮物

家人朋友不信主,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有聲中文)

 

作者:Hilary Charlet,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們每個人都能至少想到生命中一位絕對不想要和耶穌有任何關係的人。他們聽說過耶穌,但是對接待祂進入他們的生命完全不感興趣。

對我來說,我有一個不吝表達自己的不信的朋友。她問我耶穌是誰以及我為什麼會信,但她覺得我說的不過是一堆她無法理解的話。世上有這麼多邪惡,她很難想像存在一位良善的天父。

這很容易讓你聯想到你生活中的某個人,不是嗎?

這很讓我心疼。我希望其他人(包括我的朋友)能體驗到我親身經歷過的平安、喜樂、盼望、寬恕、憐憫、愛以及與耶穌的親密關係。我希望他們能明白主的美好指引和引領,以至他們也有機會過一個只有耶穌基督的引領才能帶來的令人滿足的一生。

那麼,我們究竟要如何才能使用我們屬世的能力來幫助某個人認識耶穌呢?真相是,我們不能。

我們可以告訴他們有關祂的一切事情——祂行的神跡,祂的死亡和復活,以及我們的罪如何被祂寬恕。祂為我們做的一切善舉,以及祂因著愛我們,如何擔負起我們的罪過重擔拯救我們,並賦予我們永恆的生命。我們可以和他們分享這一切,但是,他們可能仍然不相信,也不希望與祂有任何關係。

我們不能改變這一點。這不是我們的戰鬥。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可以求助於上帝,祂是托住天地萬有的,也是吸引人們歸向祂自己的那一位。我們可以為著我們心中有負擔的人向祂傾心、向祂祈禱。

至於禱告詞嘛,對於每個人可能看起來有所不同。下面是三個我為自己身邊不信的人做的禱告。

 

1.我禱告你可以停下來,好好看看周圍的世界。

大自然的各種精妙的細節——樹木,樹葉,沙子——上帝每一個都知道。我禱告,當你環顧四周時,你會看到上帝的印記隨處可見,這會使你心中充滿驚奇和敬畏。

詩篇19篇1節說:「諸天宣揚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就像諸天在顯示上帝的榮耀一樣,上帝創造的一切也是如此。

這是一個充滿醜陋的美麗世界,但我們的上帝大過這一切。知道儘管這是個充滿了善惡的世界,但一切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中,讓我無比平安。發生的一切都不會讓上帝驚訝,祂在我們之前就知道這些事情,並將繼續在我們身後看顧我們。

我禱告你不會受那些不太美好的事物的影響——戰爭、死亡、虐待、貧窮、人口販賣和性販運、疾病等。我禱告那些美好的事物會像他們提醒我一樣地提醒你,在我們以外還有更廣闊的存在——還有那位創造了這美麗的一切並掌管一切的主。

 

2.我禱告你可以明白上帝認識你並且無比愛你。

如果你總是覺得自己的未來是由過去決定的,並覺得你不配得到恩典、平安與愛,那麼,我必須告訴你不是這樣的。

上帝知道你的疑惑、痛苦、怨恨、恐懼、心碎、遭到的拒絕以及你心中沒有敞開的重擔。你內心每一丁點的不相信真愛或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真愛,祂都知道。祂以你的本相愛你。(羅馬書5章8節)

我想起了我迷失了自己,走入歧途以及處在極端孤獨和疑惑的時期。當我在過去的戀愛關係和職業的選擇中做出了自我又不明智的決定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追求不屬於我的東西給我帶來的空洞感。

但是,在我每一個不明智的決定中,我都會感到主張開雙臂地等待我回到祂身邊,對你,祂也是如此。

 

3.我禱告你會相信自己罪得寬恕

上帝知道我們所犯的每一個罪,但祂仍然比任何人都愛我們。無論我們搞得多砸,祂仍然原諒我們。

我曾為自己過去做的決定感到過內疚、羞愧和不值一文。

但是上帝要遠遠超過這些感覺。祂帶來的平安與醫治的大能會讓我們震驚。通過祂的話語,上帝開了我的眼睛,讓我明白祂是如何看待我的。

祂向我展示了祂多麼愛我,以及祂多喜悅我,就像祂在西番雅書3章17節中喜悅那悔改的一國一樣。祂幫助我了解到我可以為自己的身份而歡喜,並且不管怎樣我都可以活在祂給的自由和愛中。你也可以的!

當我們迴轉向祂和回到祂的道路中時,祂並不會責怪我們。我們的上帝是充滿憐憫的,如果祂看到你回來並向祂敞開心門,祂將會給你穿上最好的袍子,並以盛宴來慶祝,因為祂的孩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的(路加福音15章22 -24節)。

我們可能會看到我們的朋友,家人和同事們信主,或者他們可能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接受了耶穌。當今世界越來越黑暗和沉重,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為他們禱告。

但是我們還可以做另外的事情。我們可以繼續尋求認識祂的真理,祂的品格和祂對我們的愛。

因為當我們將自己的根基深深地錨定在祂裡面時,這將會改變我們。我們的家人和朋友將會看到我們如何處理各樣的事情,我們向誰尋求幫助,我們如何說話,以及當四處都有苦難時我們如何回應。他們會看到我們,並意識到我們的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也許,他們會想了解他們自己如何也能體驗到這樣的平安與自由。

我的朋友說她永遠不會信主。但我將繼續為她禱告,並禱告在我和她見面的時候基督的光會透過我讓她看見。

儘管我們不信主的朋友和家人可能會當著我們的面拒絕接受耶穌,但是我們在生活中一直信靠主,並為那些不認識耶穌的人禱告,這就有可能會成為催化劑,使他們更加接近因著我們與耶穌的關係而帶來的真平安、喜樂和盼望。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這個聖誕,用5個方式去愛陌生人!

作者:M.D Valley,非洲

翻譯:Tutu, 中國

又是一年聖誕節,這是個充滿歡樂和友愛,值得每個人歡呼雀躍的節日。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個和家人朋友歡聚的日子,也是一個反思過去一年的好時候。

而對於基督徒,聖誕節是一個紀念和感恩上帝賜給我們的最好禮物--救世主耶穌基督的降生的時候(路加福音 2章11-12節)。正如上帝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世人來表達祂對世人的愛,我們也通過送禮物來表達對家人朋友的愛。

在尼日利亞北部的人們有製作美食點心來迎接聖誕節的傳統。我們會準備很多美味,比如爽脆油炸的chin-chin,蛋糕,甜甜圈,肉餅,炸雞和牛肉等等的小吃來為聖誕節做準備。為了展現上帝的愛,我們會在聖誕節那日的清晨早早地醒來煮飯做菜,然後把熱騰騰的食物分享給那些非基督教徒的鄰居和朋友們,而他們也會在他們的宗教慶典節日里和我們一起分享食物來回報我們。

但我們有多少人會把這種友愛傳遞給一個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呢?何不試試?就讓我們在這個聖誕節刻意地把這份愛傳遞給周圍的陌生人!當然,傳遞愛的方式有千千萬萬。但我覺得下面這5種禮物可以幫助我們開啟這份愛的傳遞。

作為基督徒,我們時時刻刻都應該心存恩慈--更何況是在聖誕節期間呢?畢竟,我們過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基督的降生——這個上帝給世人最大的恩典(以弗所書 2章8節)。

因此讓我們盡自己最大努力成為更加富有同情心和耐心的人。對於那些打斷我們講話的人,我們要控制衝動的口舌,以友善之詞回應。面對在雜貨店裡插隊,或者是在車道上夾塞兒的人,讓我們試着放下心中的委屈和不滿而忍讓他們。面對那些在工作中,在公共場合,或者在聚會中冒犯到我們的人,也讓我們快快地原諒他們吧。

雖然我們有些人會定期地給慈善機構和弱勢群體捐贈,但我們也可以試着去孤兒院或者老人家中慰問。加入到你們當地教會組織的慈善活動中去吧!給那些一無所有的人們送上舒適的毛毯和熱乎的食物。別忘了耶穌是怎麼做的,祂曾餵飽了5000個飢腸轆轆的陌生人。(馬可福音6章30-34節)

聖經告訴我們要彼此代禱,「義人禱告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5:16)。也許你曾經想方設法地試着去送給某個人一份禮物或者嘗試着鼓勵他卻遭到那個人的拒絕。這樣的時候,別忘了我們仍然可以為那個人禱告。讓我們為那些還未接受福音的人們禱告,為那個你在回家路上遇見的在街頭哭泣的人禱告,為你未曾謀面的你的朋友的男朋友的叔叔禱告,也為我們國家的領導人,為我們民族的和平禱告。

我們可以通過給陌生人禮物和錢來傳遞我們的愛。同樣,我們也可以通過服侍他人來傳達我們的愛。聖經里有許多經文鼓勵我們去服侍他人。(比如腓立比書 2章 5-7節; 哥林多后書 4章5節; 馬可福音 9章35節; 加拉太書 5章13節) 耶穌祂自己來到世間也是要服侍人,並不是要受人服侍。(馬可福音10章:45節)

服侍陌生人的方式有很多。它可以簡單到攙扶一個陌生老人過馬路,停下來幫助陌生人換輪胎,或是在回家的路上捎人一程。當然也可以是在教會服侍,或者是加入給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們分發食物衣服的組織里去。

人人都知時間寶貴,一旦流逝就不復返。而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擔負著無盡的責任和義務,似乎每個人都自顧不暇,更別提留時間給別人了。正因為如此,我們願意把自己的時間花在別人身上就成了一種對陌生人表達愛的最寶貴的方式之一。

我們可以試着在聖誕節期間花時間去認識和了解鄰居,試着和校園裡偶遇的同學或者公司其他團隊的同事一起吃一頓飯,或者去邀請一個獨守家中的朋友來共度聖誕。你也可以試着做那個在超市裡遇見的心煩意亂的媽媽的聆聽者,或給那個在地鐵站台里哭泣的陌生人一個溫暖的肩膀。

耶穌基督在世時花時間去走訪慰問那些被宗教組織輕視的人。祂餵飽飢餓的人,醫治生病的人,和悲傷的人一起悲傷。祂為祂的朋友、敵人甚至那些祂在世間從未相遇的人禱告。

這個聖誕假期,我嘗試着邁出跟陌生人交流的第一步,之後我發現這是一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有時我還可以藉此機會和他們討論聖誕節的真正意義。另外,我會和當地教會的弟兄姐妹們一起去到老人院和殘障人士之家給他們唱聖誕頌歌。

對我而言,聖誕節是效仿主耶穌最好的時候。在我們感謝我們的救世主耶穌降生,感謝祂謙卑地去關愛那些不認識祂的人(約翰福音17章25-26節)並且和這些人交朋友,把他們迷失的心帶回上帝面前的時候,讓我們也跟隨祂的腳步去愛身邊的陌生人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

腓立比書靈修 | 你害怕傳福音嗎?(有聲中文)

作者:Andrew Koay,澳大利亞

翻譯:Jaslyn,新加坡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1章12-18節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並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懼怕。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

 

我們到底有多在乎人們是否聽到福音?

我回想起最近一次我能跟朋友傳福音的機會。當時John正在和我分享他與家人的矛盾和與抑鬱症抗爭的掙扎。

在那一刻,我很明確地知道我該說什麼,但不知何故,這些話像一個巨大且難受的腫塊一樣卡在我的喉嚨里。他繼續跟我分享,而我基本上只是聽他講然後給他一些建議,雖然我一直都知道我應該做的是與他分享基督里的盼望。

我為什麼沒這麼做?經過反思,我明白是因為我害怕。自從我認識John以來,他一直都直言不諱地說他信奉無神論以及時常對宗教做出批評。雖然我們曾經就上帝的話題談過話,但我總是因為害怕他的反應而沒有與他分享完整的福音。

如果他因為我分享福音而感到被冒犯,怎麼辦?這會不會使我與最親密的朋友之間產生不快?此外,如果他很懊惱地告訴其他朋友關於我試圖改變他信仰這個令人討厭的舉動,怎麼辦?這難道不會破壞我的名譽,讓我被邊緣化嗎?

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12-18節中的話狠狠斥責了我。在這段經文中,保羅為我們做了榜樣,讓我們看到自己應該有的心態——一心為了傳福音,不再看重自己的舒適。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保羅正處在一個棘手的情形中。他是在監獄裡寫這封信給腓立比教會的,而且他在第17節寫到,因為一些人和事讓他在監獄中也不能安寧。似乎有一些人在保羅不在時,以不良的動機傳福音;正如他寫的那樣:「意思是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

然而,保羅的回應卻十分鼓勵我們。他不但沒有因此悶悶不樂,反而很歡喜(第18節)!對保羅來說,最重要的是因著他被關押而促進了福音的傳播。坐牢給了他與監獄看守分享福音的機會,也使其他基督徒更有勇氣大膽傳福音(13-14節)。儘管他處在捆鎖中,外面的一些人又在以不純的動機傳福音(17-18節),但保羅最關心的是福音終究被傳開了。

那麼,我們有多在乎人們是否聽到了福音呢?

我沒能成功與John分享福音,顯明了我內心其實更關心自己的舒適和名譽,我不願忍受任何一點可能因此帶來的不愉快和尷尬。我需要有保羅在腓立比書中表現出來的心志——因著對John的愛,我願意不論付出多大代價也要告訴他我聽過的最好消息。

這並不是說我要在談話中表現的盛氣凌人。但保羅的榜樣確實鼓勵我多加思考如何與朋友分享福音。願我們都像保羅一樣,不被懼怕阻攔。因為傳福音和看到人們因認識基督而被拯救,實在太重要了。

問題反思:

1.什麼樣的恐懼在阻礙你向周圍的人傳揚耶穌基督?

2.你現在正在經歷哪些困難?你可以如何禱告,讓這些困難成為你傳福音的機會呢?

3.當你看到有人在以不純的動機傳福音時,你是什麼感覺?保羅的態度怎樣挑戰你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他們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當我在福音上「不孕不育」時……(有聲中文)

作者:Paul Mok,香港

有聲播讀:Luke,中國

 

剛剛成為一位基督徒的時候,我很被耶穌的大使命觸動。可是,我是一個「不孕不育」的基督徒。我一直沒能結出果子,成功帶人信主。對此,我也難免感到氣餒。

大家可能經歷過傳福音被人拒絕,甚至還沒開口已經被嫌棄。我也經歷過,而我的第一反應是很生氣。我會想:我是來在把你從火坑中救出來的,你還不知好歹。

有一天,我在聽一首詩歌,內容大概就是講浪子回頭的故事。從歌詞引用的經文中,上帝提醒我:是你出現了問題。我腦海中出現了那位父親每天迫切等待小兒子的畫面。整個救贖的過程,是上帝愛我們,所以差祂的獨生子來到世上,為我們受死,復活,升天,將來審判死人活人。耶穌不只俯下身為愛祂的門徒洗腳,祂也同樣俯下為出賣祂的門徒洗腳。這很提醒我,這奇異的恩典是不合乎邏輯的。就算我如何得罪了天,又得罪了這位父親,祂卻是每天站在家的門前等我回家。同樣,祂亦等待著那些不信的子民回家。我承認我的愛很有限,但祂的愛卻是無限!

當我把眼光放在上帝如何看我如至寶時,那種充充足足的愛和恩典讓我有力量走出去,去愛,去傳福音。因為我們都沒有能力去改變人的心,但我們都有能力去將上帝的愛分享給別人。當我們以愛的角度去傳福音時,我們將有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縱然有人不願意接受福音,我不再把結果子的數目當作一個數字,反而,我會把這些數字看作一個個靈魂。又因為愛,我迫切地向主求,又為未信的朋友常常代禱。

在傳福音的過程中,我們可能也常會聽到: 「嗯,我尊重你的信仰。」以前的我會窮追不捨,用自己畢生的口才去把福音 『合理化』,『大眾化』,甚至覺得講見證比講福音更合人家的「口味」,把信耶穌的「好處」都列出來,以求吸引他們的眼光。但這樣一來,我往往沒有把十架的代價和門徒的代價跟別人說。這是一個非常危機的做法。因為這是嘗試把種子放在淺土中,導致聽道的人根不深,對主的認識也不足夠,遇到困難很容易退縮。

還有一種情況。有一次,我跟一個高中的同學傳福音。他聽了沒有相信,但我不死心,一直抓住他在講,到他覺得煩厭。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我們沒有權力把道強加於人。這是一種利用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別人的救贖的企圖。遇到別人拒絕時,我們需要知道,我們沒有強迫別人的權力,唯一能改變人和打動人的就是主耶穌。所以,我們傳福音需要有禱告,懇切地求聖靈去軟化眾人的心,打開他們的眼,看見福音的大能。

總括而言,我們出去得人的動力是來自天父的愛。而我們把這份愛傳出去的時候,不是依靠自己,而是聖靈的帶領。這樣,縱使有失敗,我也不必失望,只要常常帶著一份感恩的心與人分享這好消息就好。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真的嗎?我這樣做是以福音為恥嗎?(有聲中文)

作者:Amy Ji,新加坡

翻譯:夏天,台灣

語音播讀:美君,中國

又到了我所在的教會一年一度的「傳福音季」了。

牧師告訴我們,我們要拿出傳福音的熱情走出去,因為此時正是邀請朋友和家人到教會來的最佳時機。我刷着手機通訊錄上的聯絡人名單,心想,我還可以邀請誰到教會來呢?我的朋友們幾乎都聽過復活節的故事了。嗯,我想說的是,幾乎我所有的朋友都跟我在同一個衛理公會創辦的教會學校一起讀了十年的書。福音他們早都聽過了,我還能告訴他們什麼呢?

在青年小組中,我就感覺更糟了。小組長教導我們要用社交媒體向我們的朋友們傳福音。我們可以發一些有好看圖片做背景的手寫經文,在社交媒體上發一些標題像是「你曾感到孤單失落嗎?」的帖子,或者發一些著名基督徒作家的引言「不要浪費生命」等。聽了這些,我縮在自己的位子里。我聽到過我的朋友們抱怨,說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表現和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的狀態相差甚遠!他們說這樣太假了。我才不想成為別人口中那樣的人。

當我跟我的小組長分享我的擔憂時,她很快下結論說:「你這樣的態度是以福音為恥。」

她怎麼會這樣說呢?

回想我自己的信主經歷。根本就跟上述的這些方法沒有任何關係。雖然我參加過很多次的主日聚會,也看過無數個基督徒發的社交媒體帖。但這些振奮人心的傳福音方法並沒有真正的說服我信主。

相反的,讓我認識到真正福音信息的是聖經中那些滿有缺陷的人物和我身邊的基督徒們。如果上帝能夠稱亞伯拉罕那樣的騙子是義人;說大衛那樣犯姦淫的人是合上帝心意的人;如果上帝能夠拯救曾經在中學惡名昭彰的學長;並讓毒販悔改哭倒在祭壇前;如果上帝那麼在乎這些罪人,希望他們來到祂面前,也許祂也會在乎我。那我也要認識這位上帝。

別誤會我的意思哦。我並不是想要貶低教會的特別聚會或者使用社交媒體傳福音的策略。我見過有些人被那些貼文深深感動。只是這些方法在我身上並不起效,或許對你來說也一樣。我想說的是,我們沒有照着這些方式去做並不代表我們就是不合格的基督徒。

那麼我是怎麼傳福音的呢?

我不會刻意地傳福音。至少不會像我教會要求的那樣做。我所做的,是常常邀請朋友到我家一起吃飯。我有幾個比較要好的非基督徒朋友。就像一般的友誼關係那樣,我會參加他們的婚禮,父母親的喪禮,還有他們孩子的生日派對。我會傾聽他們分享生活中的大小掙扎,他們也會聽我訴說心事。當他們問到,我是如何度過困難時期的時候,我就會誠實地告訴他們,我如何在基督信仰里得到力量和盼望。當他們要經歷大手術,或者他們的孩子生病的時候,他們會問我是不是可以為他們禱告,我會很樂意地代禱,但前提是他們允許我跟他們一起禱告。

如今,我的一些朋友已經信主了,並且有兩個家庭跟我去同一間教會聚會。不只如此,上帝也使用我開放和慷慨的態度和舉動,來柔軟那些曾經公然敵視基督教的朋友的心。上帝也讓我有機會接觸到與我有不一樣想法的人,並與他們建立意義深遠、日漸深厚的關係。我也因此有機會跟他們傳福音,希望有一天,他們也會接受福音。

福音的大能絕對超越漂亮的聖經經文卡片和那些名言錦句。福音大大地深入人心,完勝任何一個個人魅力非凡的牧師和閃亮的營銷策略。上帝的大能在我們的軟弱中彰顯。我一點也不以分享軟弱為恥。

我和周圍的朋友分享當媽媽的恐懼和我對青年事工的掙扎,希望藉着我真實和不完美的生活,讓他人看見上帝在我生命中所做的榮耀之工。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靈修小文|為主傳福音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封面圖片拍攝:finnbmo,中國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馬太福音28章18-19節)

去年 《時代雜誌 》公布了30位最有影響力的青少年。當中,一名17歲英國少年科學家, 發明了一種可以消除廢水中的毒素的生物塑料,及研發出抗體測試,能夠診斷出早期老人痴獃。另一位15歲的波多黎各少年,在網上發動籌款,目的是為了幫助被颶風揉淪家園的人。所籌得的款項,為超過1000人添置傢具物品。這些年輕人,堅守信念,認真去做一些事,對社會及有需要的人作出貢獻。

在聖經中,亦有年輕人的好典範。但以理年輕時被擄到巴比倫,身處險境,但他一生堅守禱告並倚靠上帝。最後,他成為巴比倫的首長官員,在外邦人中榮耀上帝。感恩的是,回到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年輕基督徒參與福音的事工,活出上帝的榮美。

我認識的一對年輕夫婦帶着小孩,離開加拿大,前往泰北宣教,在當地服侍貧困的兒童及難民家庭,給他們傳福音。要知道,佛教是泰國根深蒂固的傳統宗教,廟宇佛塔無處不在。加上語言、天氣、衛生、局勢等差異,宣教事工對他們而言一點也不容易。但他們卻堅持下來了。因為他們深信,當他們去親近這些有需要的人時,譬如被排斥的難民、貧窮的家庭,還有不曾被父母擁抱過的小孩,上帝的愛就會在此顯明出來!就如同耶穌基督臨到破碎的人當中,醫治和安慰我們一樣。

雖然傳福音的工作,未必每人都被呼召到遠處。但只要心中充滿耶穌,便能參與福音的使命。只要我們平時常認真地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便會發現傳福音的機會原來就近在眼前!

思考:你的生命中有哪些傳福音的機會呢?你會如何去回應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

看完電影《敦刻爾克》,我覺得我更有勇氣傳福音了

Dunkirk-Searching-For-The-Way-Home

作者:CalebYoung,澳大利亞
翻譯:覃函涵,中國
*圖片來自電影官方宣傳片

為了活下去,你願意付出怎樣的努力和代價?為了救他人的性命,你又願意付出多少呢?

這兩個問題正是電影《敦刻爾克》的核心主題。這部動作驚險片是基於二戰時發生在法國港口敦刻爾克的真實歷史事件創作的。

當時納粹入侵法國,40萬盟軍士兵(大多數是英國人)被逼到了敦刻爾克的海灘,他們孤立無援,被迫擱淺了。家鄉英國就在26英里之外——穿過英吉利海峽就是。然而連時任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也認為,即使是這樣,最多也只能救出4萬人。最後的事實卻是,全國各地由軍隊和平民船隻組成的一批批小艦隊成功地拯救了33萬4千名士兵,把他們平安帶回了家。

電影情節緊湊,視覺和聲效一流,敘事方式獨特,製作精良,再加上整體演職人員的出色演技,使得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爆表,絕對是今年大片兒中的佼佼者。

然而當我審視我的基督信仰,我意識到影片內容也讓我們重新思考應該如何對待耶穌在十字架上施行的拯救大能。(前方高能小劇透)

有很多人需要救恩

就像在1940年的敦刻爾克海灘上一樣,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絕望的人。他們生活在恐懼之中,渴望找到出路。影片中年輕的士兵Tommy和Gibson因求生心切而偽裝成醫務兵,登上了專門運送傷員的船隻。如今的很多人也是如此,他們靠自己想盡辦法,帶上面具,好讓自己覺得有安全感。可惜,就像電影里那艘傷員運輸船最終沉沒了一樣,我們從這個世界中獲得的虛假保障,根本無法拯救任何人。

我們要把出路指給他們看

在電影中,Dawson先生和他十幾歲的兒子Peter以及水手George都知道,只有他們家的船和英吉利海峽上其他成百上千的小船才能拯救那些士兵。可是,知道歸知道,要救人需要的是行動。他們得越過艱難險阻,駛過海峽,才能真正拯救士兵們。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那可以救人靈魂的“道路,真理,生命”在哪兒。但是僅僅我們自己知道這一點,並不能幫助到任何人。我們必須要刻意地尋找機會,跟周圍的人分享這個好消息。

跟人分享救恩的好消息並不容易

對於Dawson,Peter和George來說,穿越英吉利海峽的過程充滿艱辛。對於所有自願使用自己的船隻去搭救士兵們的普通平民來說,他們要面對的是德國潛艇和飛機的轟炸。整個過程充滿着風險和不確定性。前往敦刻爾克的水手們需要的是勇氣,決心,甚至是要犧牲自己,才能去拯救海對面那些絕望無助的人們。

同樣的,把耶穌基督的救恩分享給周圍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我們也要面對敵人的攻擊。它一直在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失去信心和放棄。然而正是因此,我們要像奔向敦刻爾克的水手們一樣,帶着勇氣和毅力迎難而上,為了拯救他人甘願獻上自己。

你永遠不知道為了生存人們願意忍受什麼。電影《敦刻爾克》體現了人類在困境中的堅韌精神。但是僅僅靠着堅韌的精神還不足以拯救我們。我們無法拯救自己脫離我們的罪性。基督的福音之所以美妙就在於,它並非是要我們倚靠自己的能力。就像電影里那些拯救了成百上千生命的船隻一樣,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救生艇。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跳上那艘艇!對於已經得救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努力去把這白白得來的耶穌基督的美好救恩告訴更多人。

電影《敦刻爾克》宏大的場面,精良的製作絕對會讓觀影的你感到驚心動魄,你會對在敦刻爾克所經歷的恐懼和勇氣感同身受。然而,當你沉浸在電影帶給你感動的同時,也希望你可以受到啟發和鼓勵,去把耶穌基督的救恩分享給周圍那些需要救恩的人們。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重新美麗重新美麗)

 

 

在傳福音的過程中,他不但成為了一名說唱歌手,還建立起了自己的服飾潮牌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16

作者:Tam,新加坡
翻譯:湘穎,中國
封面與文中照片拍攝:Blake Wisz,美國

George Moss完全了解明明不敢興趣,還不得不坐着聽完一場講道是怎樣一種感受。但諷刺的是,正是這一點促使他開始全職服侍。如今,George是美國密歇根州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福音說唱歌手。

George是家裡三個孩子中最小的那個,他在大急流城(美國地名)中西部一個被人稱為「聖經地帶」的區域長大。小時候的George並不喜歡去教堂,但家裡不准他不去。為了逃避在每個禮拜日都得和祖母坐着參加完整個漫長的禮拜,15歲的George只有一個選擇——加入一個由六名青年組成的說唱團體。

「我認為在教堂說唱是我聽過的最愚蠢的事。」如今已經34歲的George說。「但我姐姐不斷地鼓勵我加入他們。因為我也實在沒有什麼更好的選擇,於是我開始跟他們一起練習。」

當發現了自己的音樂天賦時他終於打消了最初的疑慮和厭惡。他說:「最初我是被迫留在那裡,然後慢慢發現我確實有一點兒天賦」。「而且一旦我開始從觀眾那裡得到正面的回應,想要繼續唱下去的熱情就更大。」

由於George不得不寫和唱跟福音有關的歌曲,這也促使他去更多地了解上帝,並使得他與上帝的關係更加親密。「在那個團隊里做音樂是我的轉折點。那時我的信仰才真正成為了我自己的。」George承認。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23

就當George同時在音樂和靈命上有所成長時,他和兩個朋友開始在其他教會表演節目。一天晚上,在一個教會表演結束后,一個青年牧師遞給George一個信封。裡面是一張很漂亮的感謝卡,令他吃驚的是,還有一張75美元的支票。這是他第一次做着喜歡的事同時還得到了報酬。

「當時我才16歲,所以75美元對我來說是一大筆錢。在帶着三個孩子的單身母親身邊長大,錢總是很緊張」他說。「所以,當我第一次做着就算沒有酬勞我也樂意去做的事竟然還得到報酬時,我就知道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業了。」後來發生了什麼,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

為基督而說唱

發行了多個唱片后,在2002年,George 第一次和同在大急流城的藝術家Michael Fugitt開始在美國基督教音樂舞台上表演。這個嘻哈二人組合「UN1ON」的首張EP發行后就開了一次全國巡演。但在幾周巡迴演出后,George意識到他需要認真地對待自己的事業,於是他開始在當地的基督教電台工作。

他的電台節目在當地廣受歡迎,他在六年後發行了個人單曲,還帶來了2008年的專輯《All or Nothing》,其中《Whoa》和《Transparent》是主打單曲。2012年,在跟像說唱歌手KJ-52這樣的基督教音樂大腕們巡演過之後,這個本地的廣播名人發布了另一張專輯《It’s Time》。

今年早些時候,George又發布了一首融合了流行電音和說唱音樂的特色新單曲《Take On The World》。他在社交媒體上的關注度增加證明了上帝是如何使用他的音樂觸及更多人的,超過三萬人關注了他的Facebook,Twitter上他有近13萬的粉絲。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27

以建立在基督教原則上的歌詞為標準,George的歌曲探討了如試探、信仰,和正義的憤怒等問題。在不讓歌詞過於宗教化的同時他大量引用了聖經中的比喻和眾所周知的經文。

在他2015年發行的單曲《Set It Off》中,他採取了大膽的方式來挑戰現狀,歌詞中談到了基督徒的虛偽,他打破了傳統,用音樂講述這個殘酷的事實。George說這個單曲的創作靈感源自於他意識到自己對耶穌的認識遠不及對「教會」的認識那麼多。

這也是他對於美國教會中「粉絲」文化的回應。他觀察到基督徒們追隨某個牧師教導,某個作家,甚至是某個基督徒藝術家的熱情遠遠超過跟隨耶穌的熱情。

「如果我們真的想去愛人,就要明白愛不會總伴着彩虹和陽光。當你愛一個人時,你會告訴他真相,而有時真相會很傷人。」已經結婚並且有一個兒子的George說。

在音樂界度過了近15年,George描述自己的經歷時說就像坐過山車一樣,每天都會面臨著新的挑戰。有時,他會外出為2萬名狂熱的粉絲進行巡迴表演,有些時候,他在青年團契的表演只吸引到兩名聽眾。

「有那麼幾個星期,我以為我將改變整個世界,然而有些日子,我卻想放棄……我幾乎經歷了所有可以想象的事,但是到最後,金錢,名利,成功,甚至失敗和背叛都不能成為我的驅動力。」George說。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1

為基督而穿

他的熱情不僅僅只表達在音樂上,這個說唱藝術家也是「OXEN」服裝品牌的創始人。

在發現粉絲們會留意他平時所穿的衣着后,George冒出了要在穿着上展現耶穌的想法(他想要在一切事上榮耀主,不止是在音樂和生活上)。於是潮牌「OXEN」誕生了。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4

*照片由OXEN官網提供

「那時我都是在商場買那些我覺得很酷的衣服。但當看到我的粉絲真的會因為我穿某個牌子的衣服而去買同款時,我開始更加留意我買的是哪些牌子。」他說。

有一天,他注意到一個他經常購買的品牌推出了一個新的T恤系列,而T恤上的圖案是一個衣着暴露的女子,這讓George很受打擊,他忽然意識到購買並穿着這個品牌意味着他是在支持這個公司和它的價值觀。「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在告訴我的歌迷們,我贊同這個品牌描繪女性的方式。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須要更加註意我穿的是什麼。」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39

*照片由OXEN官網提供

當他找不到一個能夠真正展現他信仰的品牌時,George決定創建一個自己的品牌。「我取名叫『OXEN』(公牛),是基於馬太福音11章29節耶穌所說的『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我想要大家在看到這個牌子時就記起要『負耶穌的軛』。」

為了「負軛」和與他人分享他的信仰,George走遍整個美國,在學校、教堂和節日活動中演講,影響了成千上萬的青少年和年輕人。

音樂的創作、服裝的推出和粉絲們都是組成George服侍的元素,他明白一切的成功和動機都要以一件事為中心,那就是為基督培養門徒。他說:「多年來,我都把自己看做是一位傳福音者,而依靠其他人來做門徒培訓的工作。但後來我意識到,所有信徒都有責任去做門徒培訓。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42

George擴大了他的服裝品牌,並開始建立「OXEN」事工團隊,計劃今年晚些時候起步。這個事工將包括在線培訓視頻課程、聖經學習課程,目的是教育和裝備信徒們去培訓門徒。

「我意識到牛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帶着軛工作的。在它們帶軛之前,必須接受訓練。它們需要花時間學習主人的命令,理解主人的意志。只有在被訓練之後,它們才能真正進入田地完成主人交代的工作。」George說。

在經歷了音樂界和生活上的起起落落之後,George希望對那些對做基督教音樂感興趣的人說「保持你們對基督的熱情而不僅僅是對音樂的熱愛。」「因為我們太容易投入到創作關於耶穌的音樂中而事實上自己根本沒有在跟從耶穌。」

WeChat Image_20170505085747

針對雅米的問題:為什麼要做你正在做的事?George回答說:「因為我想激勵世界各地的人們活出愛和理解,並順服上帝的話語。」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我不再害怕與人分享福音

Why-Am-I-Afraid-of-Sharing-My-Faith

作者:Aryanto Wijaya,印度尼西亞,原文為印尼語

翻譯:Eunice雨思,中國

你是否為傳福音而感到害怕過呢?我有過。

我還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家是鄰里街坊中唯一的基督徒家庭。一天我騎車路過一個清真寺,一些同齡人向我走來擋住了我的去路,想強迫我下車。我不下來,他們就開始踢我的自行車,強迫我說古蘭經的經文。他們罵我是異教徒——因為我不僅是中國人,還是個基督徒。

我當時完全不知所措。感恩的是有個大人出現並趕走了那些孩子。

自那時起,我總是將我對傳福音的恐懼歸因於這件事。

但經過近來更多的思考,我發現阻礙我傳福音的其實是三個更深層的原因。

1.我擔心會冒犯到有不同信仰的人

在我住的地方,只有極少數的基督徒,所以傳福音是一件超級敏感的事。有一次,幾個朋友在我家聚會禱告。儘管我們沒放任何音樂,也沒發出大的聲音,一個鄰居還是舉報了我們,因為他害怕我們家會變成教會。隨後兩個警察來我家警告我們,「穆斯林街區禁止任何基督徒活動」。

這件事讓我覺得有點兒驚慌失措,但上帝很快又給我提供了其他傳福音的機會。某次我借宿在一位年長婦人家中。一天早上我正準備去教會,她問我:「這麼一大早你去哪兒?」我實話告訴她,我正打算去教會。讓我吃驚的是,她對教會和我的信仰感到很好奇。原來她以前從沒遇到過一個基督徒!於是那天我跟她分享了上帝是誰,以及去教會都做些什麼。

不管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周圍的人每天都在注意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生活方式恰恰能引起他們對我們的生活和對耶穌基督的興趣。正如上帝告訴我們的:「照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又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6節)。

2.我擔心朋友們會輕看我

每個周日,當我準備去教會的時候,室友都會取笑我說「為什麼要一大早去教會呢,多睡一會兒多好……」他們認為,打發周日早晨最好的方式就是睡個懶覺,因為我們平時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活動要忙。

我承認有時來自同輩的壓力會打敗我。 一次一個朋友邀請我在周日早上跟他一起跑步,我就屈服了——下午我才去了教會。我想要被我的夥伴們接納,想要做一個忠誠的朋友。

我也糾結於我的朋友們怎麼看待基督教。他們有些認為基督教信仰很「複雜」,似乎要守很多規矩:十一奉獻、去教會聚會、讀聖經等等。為了避免朋友們這樣看待基督信仰,我也會盡量不跟他們提及我的信仰。

但上帝在一次靈修時提醒我,我應該專註於上帝怎麼看我,而不是朋友的看法。我在上帝的眼中為寶為尊,祂愛我(以賽亞書43章4節)。 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捨命。 因此,我當用一切——我的金錢、精力、想法來表達對拯救我生命的上帝的感恩之情。

所以現在當朋友們再問起這些,我就告訴他們我一點兒都不介意去教會敬拜、十一奉獻和服侍,因為這些是我對上帝感恩的表達。

3.我擔心我回答不上來關於基督教信仰的問題

有人跟我說基督教信仰講不通。比如他們問,上帝怎麼會有兒子呢?我發現我被這些問題難住了,有時還會想我回答不上來或許是因為我自己也有疑問。因此,我不讓朋友們知道我的信仰,這樣他們就不會發問了。

但一天在教會禮拜的時候,上帝通過牧師講道提醒我,我不應該總是擔憂是否能回答朋友的提問。我應當定期為他們禱告,禱告他們能夠經歷那超越人能理解的,上帝賜的平安(腓立比書4章7節)。

有時,當我們無法用語言清晰明確地傳福音的時候,可以通過行動。之前在大學,我的一個女同學沒有任何朋友。沒人願意和她一組,所以她總是很孤獨。 於是我決定邀請她加入我這組,一起完成一個學習任務。

她很驚訝地問我「你為什麼願意做我的朋友?」我說「上帝把我們每個人都造得很特別。既然是這樣,我為什麼要因為一些瑣碎的原因而避開你呢?」

不知是我的做法還是我說的話打動了她,從那時起,她就加入了一個基督徒團契,信仰生命也一直在成長。

我們的信仰是獨特的。它並不僅僅是關於我們自己或是建造更多教會。基督教信仰,是一位聖潔慈愛的上帝,關愛着我們這些罪人。

成為基督徒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我們要為此感恩。 我現在明白我是耶穌的門徒,也不再擔心大家用「基督徒」來給我貼標籤。 我不再為傳福音而感到害怕。我想要把耶穌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不是默默保留。

儘管人們會在我們傳福音時嘲笑和逼迫我們,就如我在四年級經歷的那樣,但我禱告,上帝的話可以在我們遭遇患難之時堅固我們:「為義遭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的緣故辱罵你們,迫害你們,並且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你們應該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他們也曾這樣迫害。」(馬太福音5章10-1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信心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