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像主樣式

真正的朋友

作者:李思億,馬來西亞

18knsY9DFAJVn8n3W-rysgA

對你而言,朋友是什麼?是一個可以一起吃飯看電影的人,還是一個可以聊天聊地聊八卦的對象?到底怎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朋友呢?

我們常說,朋友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人。他們重視你,不會傷害或背叛你。我們也期待朋友之間的感情永遠都不改變。但事實上,你很難保證你跟朋友之間的感情能夠永遠不變,你也很難保證對方真的會在你有困難的時候與你『有難同當』……

還記得初到台灣念大學時,我因為害怕孤單而交了各式各樣的朋友,有不愛上課的,有愛玩愛鬧的……他們都對我很好,而我也很喜歡與他們待在一起。我們會一起慶祝生日,一起出遊等等,那時我真的覺得有他們就夠了。

但漸漸地,事情有了轉變。由於我和他們的感情很要好,所以我們連做報告也在一個小組裡。然而在預備報告的過程中,我們的意見開始有分歧,有些人甚至因為不愛做報告,常常找藉口不參加討論。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彼此間的成見越來越深,吵的吵﹑散的散,原本很要好的朋友,感情卻說變就變。

但這件事情並沒有改變我對朋友的想法,我仍然渴望友情。後來,我結交了另一群朋友。我們一起玩,一起去夜店喝酒﹑唱歌。那段時間,我整個人的身心靈都十分疲憊,內心也很空虛。我發現這些仍然不能滿足我對友情的渴望。所以我開始思考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這些人是我的朋友嗎?這世上還會有真正的朋友嗎?我不知道。

當我重新回到教會之後,這一切都有了答案。我原本是個掛名的『二代基督徒』,很不喜歡、也很久沒去教會了。但後來教會的一個姐妹邀請我回教會,我與那裡的人相處了一段時間,發覺他們給我的感覺很不一樣。他們不聊八卦,卻無話不談;他們不一起夜遊夜唱,但在一起時卻歡笑不斷;他們不鄙視他人,不相互責備,而是互相鼓勵,彼此幫助,相互了解。這才讓我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用心交朋友。

我很好奇,他們是怎麼辦到的?他們為什麼可以如此關心彼此?他們為什麼可以這麼喜樂?答案原來是『愛』——他們以耶穌的愛來愛彼此,以耶穌的眼光來看彼此。

朋友之間,要說『喜歡』是很容易的,就像我喜歡跟他一起玩﹑我喜歡跟他一起看電影,我好喜歡這位朋友;但說到『愛』,就很困難了,你是否可以毫無保留地愛你的朋友呢?然而因著耶穌的愛,我們可以做到。就如同約翰一書4章19節所說:「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

真正的朋友真心愛你,會扶持你成長,而不是讓你向下沉淪。因此,我們交朋友時要交真正的朋友。正如哥林多前書15章33節提醒我們說:「你們不要自欺,濫交是敗壞善行。」

在這個世界上,主耶穌基督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只有祂才永遠不變。我們開心時可以與祂分享,難過時可以向祂訴說,有困難時可以向祂求助;而當我們軟弱﹑力量不足時,別擔心,祂會扶持、陪伴我們走過每一段歷程。我們可以全然依靠祂,無論甜酸苦辣,祂都會與我們同行。

只要你願意讓耶穌成為你生命當中最好的朋友,你就能感受到祂的愛,進而能愛別人,然後交到真正的好朋友。

4個維繫友誼的秘訣

作者:Michelle Chun,馬來西亞

4-Facts-About-Making-A-Friendship-Work

自從10歲起,我就和安娜(化名)成為好朋友。要是你認識我倆,你大概會奇怪這兩個人為什麼會走到一起呢。其實有時候我也挺納悶的。沒錯,我們在一起度過了非常快樂的童年,可要知道,現在的我們已不再是當年的小女孩了。我們沒有共同的愛好,也沒有相同的朋友圈。確切來說我們並不『投緣』,有時連找些什麼來聊都感到費力,更多時候,我倆只是安靜地呆在一塊兒。

可是,她卻是我生命裡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人。

現在的友誼來得快,去得也快。多媒體數字時代的到來,讓交友異常便捷。我們扎進許多不同的社交圈子(工作、學校、教會、運動等等),隨時有事可做、有地方可去。一路上,我們不斷結交新朋友,也失去朋友。

一過二十歲,我們會漸漸發覺,雖然通訊錄裡有那麼多個人名,但當我們失眠或者需要代禱、建議或及時的讚賞時,能撥出的號碼卻屈指可數。我們也知道,當這幾個最鐵的朋友也需要無聲的陪伴,或只是想听個冷笑話時,他們也同樣會打給我們。

安娜就是這樣的朋友。其實淡忘這段友情簡直易如反掌,因為在過去的六年裡,她的家都遠在世界的另一端。然而我決定維繫這段友誼,這也是我這輩子最棒的決定之一。在與安娜的友誼中,我學習了許多。

1. 友誼需要努力經營。不論社交軟件吹得多天花亂墜,千萬別被忽悠了。友誼可不只是『接受好友邀請』和『關注好友』那麼簡單,它要求我們承擔責任,有耐心,甘願犧牲。這意味著,我們可能得放棄自己喜歡的電視劇,忍受堵車的煎熬,只為了趕到某個地方與朋友匆匆相見半小時。當朋友不聽我們的勸告而做了某個決定又感到後悔時,我們可能要強忍內心的衝動,嚥下那句「我早就告訴你了!」。為了與地球另一端的朋友找到共同的時間視頻通話,我們可能得起早貪黑。是的,友誼需要努力經營。

2. 友誼在於共同成長。有名的箴言17章17節很好地詮釋了友誼的價值:「朋友乃時常親愛, 弟兄為患難而生。」聖經真是充滿智慧呀!對聖經我一直心懷敬畏,因為上帝的話語超越時間的限制,在不同年代或文化中都能適用。友誼在於共同成長,在於選擇去愛(以及被愛)到底;我們不能像搞項目那樣對待朋友。友誼在於向彼此傳達上帝的愛,相互激勵,在基督的恩典與智慧中不斷成長。鐵磨鐵,磨出刃!

3. 友誼不在於成為所有人的朋友。成為別人的好友不代表要取悅對方。這些年我遇見了許多人,他們為了裝『酷』或融入朋友圈,只好不斷妥協、放棄自己的立場,但一朝醒來,他們突然發覺自己已徹底地迷失了。實際上,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和我們做朋友,我們也不想跟所有人成為朋友。這完全沒問題。耶穌向我們完美地示範了何為真正的朋友,讓我們跟隨祂的腳踪,讓祂光照我們!祂會賜我們力量,幫助我們成為身邊人最棒的朋友!

4. 友誼是無價的。金錢買不到真正的朋友。在我們身處的文化中,友誼的定義很寬泛,責任和忠誠也常常不被珍視,想要找到一個真心愛我們,一心為我們好,願意與我們一路相伴成長的朋友,真的太難了。不過,這樣的朋友還是有的!一旦找到了,我們便要將他們放在心上。對我來說,安娜就是這樣的無價之寶。

當然,我們也要記得,想要擁有好朋友,我們自己便首先要成為別人願意交往的人。耶穌就是我們的好榜樣!祂按我們的本相愛我們,指引、帶領我們走人生路,好讓我們活在天父對我們的美好旨意中。

只要心懷耶穌基督,我們便能成為他人超棒的朋友!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為什麼我要離開安樂窩?

作者:Sukma Sari Cornelius,印尼

Why-I-Came-Out-Of-My-Comfort-Zone「在成長的區域裡沒有舒適安逸,在安逸舒適的環境裡無法成長。」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不禁想起美麗的珍珠。這些晶瑩圓潤的珍珠並不是在舒適安逸的環境中形成的。相反地​​,是當沙粒入侵牡蠣的外殼,破壞那舒適的環境時,牡蠣因為受到刺激,分泌了一層層的礦物質包裹沙粒,長年累月,最終才形成珍珠。

我也有一個美好而舒適的環境,那就是我自己的小世界。在過去的19年中,作為家裡唯一的孩子,我建造起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裡面只有我一個人。我沒有兄弟姐妹,只有忙碌的父母。我也不需要與任何人分享任何東西。我享受自己的小世界,我也喜歡它保持原樣!

上了大學之後,我發現生活遠比我的小世界大得多。我遇見的人跟我有著不同的人生觀、思維方式、習慣以及生活方式,這讓我覺得很不自在。我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別人看待事情的方式不能和我一樣,處理事情的方式也和我不同。但無論如何,我何必在乎別人怎麼看我的小世界?所以我決定減少自己與他人的交往,反正我的詞典也沒有『分享』這個詞。

但也正是在大學期間,上帝帶領我明白祂已藉著耶穌基督成就的救恩。那是我生命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信主之後,我帶領了校園小組,這使我不得不走出自己的世界。我常常要與不同的人見面,有些比我年長,有些比我年幼。我跟他們分享我的生命經歷,也傾聽他們的故事,並且嘗試去理解他們。其實那樣做並不容易,我覺得自己認真搭建了19年多的世界一下子完全坍塌了。舉個例來說,在我自己的小世界裡,我從沒想過要去愛那些與我意見相左或在言行上傷害過我的人。但是在馬太福音22章39節中,耶穌吩咐我們說:「要愛人如己」。

幾年後,我不禁十分感謝上帝把我從自己的小世界裡帶了出來。那段經歷為我後來進入職場作了預備,因為在職場中,我需要和許多不完美的人打交道(當然我自己也不完美)。我也知道,大多數時候,我遇到的人都會與我有著不同異象、熱忱和看法。這也不斷提醒我,我是多麼需要向慈愛的救主學習。

當先知以賽亞為百姓和自己的罪向上帝悔改時,他如此呼求:「我們是泥,祢是窯匠。我們都是祢手的工作。」(以賽亞書64章8節)泥土必須經過一系列的步驟,才能變成一個美麗而有用的陶器。首先,陶匠會去除泥土中所有的污垢和雜質,再來回按壓泥土,直到泥土變軟並具有可塑性。然後,他會將泥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狀,並對已成形的泥土進行高溫處理。這個過程對泥土來說肯定非常難受,但如果不經過這個步驟,泥土將永遠是一塊泥土,不會變成美麗的陶器。這也是我在成長區裡的經歷。

上帝也正在拉著你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嗎?也許祂已經指示你,你需要在生命中的某些領域有所成長。也許祂正指示你,你需要學習某些功課,為下一階段的人生旅程做好準備。你可能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就是這個樣子,要改變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全心相信,上帝必會引導你的路。上帝這位陶匠知道祂的製成品可以有多麼美麗。

雖然在成長的區域裡沒有舒適安逸,但上帝會賜你力量,使你成長得越來越像耶穌基督。當你繼續在今年接下來各種挑戰中成長時,請不斷提醒自己:「繼續忍耐,上帝對我的塑造還沒完工呢!」

(本文譯自透心糧印尼文網站

順服的呼召:聰明人或愚昧人

作者:Joyce Peh, 新加坡
glasses
新加坡的學生享有很多不同的優惠,如:享有公共交通優惠價、電影優惠價、餐飲優惠價等等,甚至在臨近學校的商場裡購物時,也能享受一些折扣。

有一天,我在眼鏡店配一副新的眼鏡。我看中了一副我非常喜歡,但是也非常昂貴的鏡框。我猶豫是否該買下來。正當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店員問我是否在校學生,因為學生能享有折扣。我二話不說就回答:『是的!』雖然我在半年前就已經畢業了。

當時因為省了一筆錢,我很開心。但是在回家的路途中,一直到我回家後,我整晚都無法入睡。腦海裡不停重播所發生的事情。我很清楚感受到上帝的責備和聖靈的催促,讓我知道,我做錯了。

我怎麼能自認我是跟隨一位誠實不說謊的上帝,卻同時說謊呢?我知道我必須糾正錯誤,向店員說出真相,但我很害怕他會責駡我…因為我不誠實。
經過了兩個失眠的晚上,我下定決心,要向他坦誠認錯並道歉。

來到眼鏡店,我看見店員站在裡面,但我還是很害怕,在門外徘徊了一個半小時。跟我一同去的朋友,輕輕地推我一下,鼓勵我做正確的事情。我走了進去,來到他的面前,向他承認我對他撒謊,並且願意補足鏡框的餘款。

當他原諒我時,我覺得心中的重擔被挪開了。但更重要的是,我感受到順服上帝和得到祂原諒的喜樂。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音樂:使我更像祢

每一個思想
每一個意念
交到祢腳前
使我的心更像祢心

口中每一句
每一個舉止
我都要榮耀祢名
來彰顯祢的美

哦主!來潔淨我的心
潔淨我的靈
保守我愛祢的心
哦主!陶造我更像祢
使我生命得到復興
使我更像祢

———————————————————-
[
, : 王樂溫]
音樂蒙王樂溫允許使用


透心糧筆記:
在英國一所大學,一群學生正在討論一個問題:「你想成為怎樣的人?」結果答案是五花八門:有人想當運動場上的冠軍,有人想當傑出的政治家,也有人想成為著名的學者。有一個學生羞怯而清晰地表達了他的想法,現場一片寂靜。他說:「你也許會嘲笑我,但我真的想成為聖人。」他的話實在令人深思。

試想一下,當聖人!不管他如何定義「聖人」一詞,但在這樣世俗的社會裡,這種雄心似乎是很古怪的。然而身為基督徒,這應當成為我們人生的首要目標。成聖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像耶穌那樣生活。保羅說,天父上帝最終的目標,就是要我們效法祂的兒子耶穌基督(羅馬書8章29)。

當然,每個信徒在基督再來的那天都能夠成聖。然而上帝不要我們消極地等待,直到這個超自然的改變發生(約翰一書3章2)。我們應當與聖靈合作,在「現今的世界中」越來越像基督(約翰一書417)。

的確,我們因為相信耶穌基督已成聖(腓立比書1章1),但我們每天所面對的挑戰,就是要在生命的每個層面都效法基督。

更像我恩主,靈命日增長;
更充滿主愛,在人前彰顯;
更願意捨己,像主客園祈禱;
更像我恩主,直到永永遠遠。

朋友

作者:何楚芳,21歲,馬來西亞

最近我一直在思索什麼是友誼。我已經在網路上閱讀了大量不同作者的文章。透過這些文章,我知道了有些朋友註定會一直留在身邊,而有些卻必然會流走。

很難找到一個朋友願意接納你本來的樣子。他知道你每一個小秘密,並且將你看為上帝心愛的孩子——聖潔並深深地蒙祂所愛。因此,當上帝給了我們一個這樣的朋友時,我們必須放過那些從那個人身上所看到的小瑕疵,珍惜與他或她的友誼,因為那個人是一個從天父而來的禮物。正如箴言18章24節所說:“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

一個朋友曾經和我分享過一個美好的故事。她說,我們作為基督的身體,是為了建立彼此而不是拆毀彼此。因此,當我們在友誼面前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我們應該尋求上帝的幫助,而不是訴諸傷害手段。讓我們牢記是耶穌先用犧牲的愛來愛我們,我們也應該用這樣的愛來愛彼此。

現在,我仍然在學習這個真理。我祈求上帝能夠指教我用愛、接納和寬恕來對待彼此,因為這就是祂希望自己心愛的孩子所做的——效法基督的樣式。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
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
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
——約翰福音13:34-35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

5分鐘可以改變一個生命

作者:Christie Weakly ,美國

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
——路加福音19章10

昨晚第一次給自己做長裙大獲好評後,我決定和媽媽去布料店再挑些布料大顯身手。布料選好後,我和媽媽便排隊等候裁剪拿布。聽見喊叫聲,我們就走了過去。你們要什麼?裁剪處的女生說話沒好氣,聽著就讓人不高興。媽媽卻完全沒受影響,還好聲地問她是不是忙了一整天了。女孩子回答:是的。她打了四份工,生活非常辛苦。接著她說,我要當媽媽了,得養家糊口。

在她和媽媽的聊天中,我們發現她成長於孤兒院,後來被人收養,從來就沒有媽媽,哥哥也不斷在監獄進進出出。當她發現自己懷孕後,周圍的親人都勸她打掉孩子。她現在住的房子的主人——孩子的奶奶說,如果她執意生下孩子,就把她和孩子一起掃地出門。儘管如此,她還是想把孩子生下來。

天哪!媽媽僅僅用了5分鐘就瞭解了這麼多!而我,即使花上一個月與她一起也不會知道這麼多!聽她說要生寶寶,媽媽便立即跑到隔壁商店(真的是去的),買了一些嬰兒用品送給她。媽媽告訴她,上帝在看顧她,並為她不顧周圍人的反對決意要生下孩子而驕傲。女孩子哭了起來,一再感謝我們對她的關心、傾聽和幫助。她說,一個朋友一直邀請她去教會,但她因為周日要工作不能去,現在她會儘量去參加教會晚上的禮拜。媽媽在禮物上寫下了自己的手機號碼,並告訴她保持聯繫。

回家的路上,我反思自己是多麼自私和幼稚:我僅僅看到了這個女孩子不友好的一面,但媽媽卻看到了她的過去,以致瞭解到更多。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只看到眼前的現象:她是個罪人——她懷孕了,她與男朋友同居,卻沒有看到她真正的需要。她不需要別人告訴她她錯了,她所需要的是耶穌。她需要的是憐憫和支援:誰會為她未來的寶寶舉行新生兒派對?誰會為孩子的出生歡呼雀躍?所有人都想要她打掉孩子,她很孤單。

世上很多人都很孤單。他們不需要別人說:你的生活一團糟。這點他們自己知道。他們所不知道的是:耶穌在乎他們,耶穌想給他們一個整全的生命,耶穌想要醫治他們,他們也是天父的創造。如果我們基督徒不成為耶穌愛的管道,他們又如何知曉這些呢。

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謙卑下來。我決心每天禱告,求上帝幫助我從祂的眼光看人,一旦愛的機會來到,求祂可以幫我抓住。

人的靈魂就在一線之間。要是那個女孩子後來去教會了?要是她成了基督徒?要是她的孩子長大後成為為上帝做大事的人?

上帝希望我們尋找並挽救失喪的靈魂。當祂需要尋找可用之人時,希望我已預備好。你呢?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

靈命日糧 :維護品牌

讀經:歌羅西書3章1-14節 

有個知名的服裝零售店要求銷售員的穿著要和櫥窗模特兒一樣,這是「維護品牌」的行動。這背後的理念是刺激消費者的購物慾望,因為這些人穿上該品牌的衣服,那亮麗的造型,會讓消費者也渴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

在消費主義當道的文化中,我們很容易被誘導,覺得如果我們穿上那些漂亮的衣著,就能「買」到別人的認可和接納。商人們想要我們相信:美麗的外表會使我們充滿魅力。

有時候,我們甚至讓自己相信,只要讓自己在世界上變得有吸引力,就能吸引人們來跟隨上帝。但聖經很清楚地指明,什麼對上帝來說才是最重要的。祂希望我們有耶穌的品格,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是屬於耶穌這個「品牌」,理當效法祂的形象(羅馬書8章29節)。當我們穿上祂的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品格(歌羅西書3章12節),並且存有 [....]

靈命日糧 :轉換改變

讀經:讀經:哥林多後書12章14-21節  

在我和丈夫出門旅遊之前,我們會先到銀行把美金轉換成要去旅遊之國的貨幣,方便我們到那裡使用。

當我們成為基督徒,另一種轉換也會發生,就像貨幣轉換一樣,我們的生命也轉換改變。我們的老我已轉變成新我,讓我們可以在基督的國度裡被主使用。我們不再用自己的一生追求世界的目標,而是轉換改變,完全被基督來使用。

對於這種轉變,使徒保羅就是一個最佳的典範。在大馬士革的路上經歷了戲劇性的轉變後(使徒行傳9章),保羅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他不再迫害、殺戮基督徒,而是開始向非基督徒傳福音,帶領他們歸向主基督。他用一生的精力來幫助他們在靈性上成長;為他們謀永生的福利。他寫信給哥林多的教會,說:「我也甘心樂意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哥林多後書12章15節)。他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教 [....]

靈命日糧 :值夜班

讀經:讀經:歌羅西書3章22-25節  

派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超市值夜班。打烊後,他和其他的員工將商品上架。老闆吩咐他們,為了方便顧客,上架時要將罐頭的標籤正面朝外。但老闆又叮嚀了一句:「前面三排罐頭的標籤都要正面朝外。」一晚,當派特正在擺放罐頭的時候,他的同事開始嘲笑他說:「只要第一排罐頭的標籤正面朝外就好了,誰會發現呢?」

對一個青少年來說,這是個抉擇的時刻。他是該按老闆要求的去做,還是為自己方便就偷懶呢?

我們都曾經遇到過類似的情況,我們必須要作出決定。使徒保羅鼓勵他的同工,即便是在沒有人看見時,仍要遵守,他說:「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歌羅西書3章22節)

不管我們的老闆是否在身邊,或是有其他的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