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回家

8月圖文特輯:愛的呼喚

​绘画作者:Ngu Ngok Chin ,马来西亚

漫画介绍:Jessie,马来西亚

內容摘自雅米文章《愛的呼喚》

 

在一片蔚藍中,聆聽祂對你充滿愛意、溫柔的呼喚。

這呼喚充滿深沉的愛意,因祂向你傾注犧牲的愛,

好讓你也能變得勇敢,變得能夠去愛。

願上帝藍色般深沉溫柔的愛使你明白:

最好的愛是犧牲,最美的呼喚是回家。

*此圖文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何以為家?

作者:Radish,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當我終於準備寫下這個極大極美的恩典,我的腦子裡出現了這四個字「何以為家」。我想每一個遠走他鄉在大城市漂泊的人都免不了要走租房這條路。掰著手指數,這已經是我在這個城市第九次搬家了。畢業後第一次租的房子是在一個菜市場的樓上,小小的房間,每天天未亮就會被樓下賣菜嘈雜的聲音吵醒。從那時開始,我就經歷各種租房和搬家的辛酸。

每次搬家心情就會難過一陣,什麼時候才能不必再如此奔波?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呢?還記得上一次搬家是我生日那天,我搬到一個很老舊的小區。搬進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掃除。我在角落裡掃出可以用斤計量的老鼠屎。後來的日子伴隨著悶熱的天氣,屋裡竟然生了好多蟑螂,把那些不常搬動的東西移開就是一場蟑螂的大遷徙。還有一次是空調壞了,因為上班不在家,師傅自己上門修空調,壞的空調沒修,好的空調倒是換了個配件,還花了不少錢。沒有空調又沒有風扇,我就這樣度過了那年夏天。一天晚上一滴水滴落,我猛然抬頭以為樓頂漏水了,才發現是自己滴下的一大滴汗。

隨著年齡增長,我更迫切需要一個私人空間。於是我又開始尋找能夠單獨住的房子。各大租房APP我都下載,有空就留意,也請中介幫忙。之後就是約時間上門看房,討論價格,對比等等。因為想要住得稍好一點,也想方便上班,我的租房範圍從一環到了二環,又到了三環,或者以外。不知不覺,我找的房子離教會越來越遠,找房、租房、換房的過程也好像是一次又一次的流浪。

直到那天我計劃要去看房,也想順便去拜訪我的牧師。出門之前接到一位姊妹的電話(她一直都在為我租房的事代禱),原來她們要搬家了,她們家的房子也在出租,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客。那位姊妹建議我去租她們家的房子。但我認為距離上班的地方實在太遠了,就先拒絕了。誰知,原本計劃要去看的房子不是不合適就是已經租出去了。

我去拜訪牧師之時也和他商量這件事,他也很鼓勵和歡迎我住在這裡。於是,我就決定租下那位姐妹的房子。後來才知道這正是上帝美好的帶領:價格便宜,乾淨、溫馨,還能做飯。其中一個房間還能邀請家人和朋友來入住。至於距離的問題,上班通勤需要花一小時左右,我就在路程中聽詩歌、讀經、寫靈修筆記,時間也剛剛好。曾經嫌長的通勤時間,現在竟成為了每一天與主最親近的時候。

因為住在這個地方,我也再一次回到教會。當我回到教會,看見我的水杯還是擺在原來的位置,禱告墊子也還在,似乎這一切都在等著我回去。那一刻我站在會廳里,儼然有一種浪子回家的心情。上帝好像慈愛的父親一直在那裡等我,遠遠地看見我,就跑來迎接我,給我大大的擁抱,又用數不盡的恩典招待我。聖經浪子回頭的比喻竟真實地在我生命中發生。

「上帝叫孤獨的有家。」(詩篇68篇6節)何以為家?有弟兄姊妹就是家,有教會就是家,有上帝的同在就是家,這是我這次租房的領悟。真正的回家是回到我們天父的同在中,儘管距離上班地方很遠,或者不太方便,但是能安穩地住在上帝裡面,就是回家。我回家了,如果你還在外面漂泊,任意而活,記得早點回家,天父一直在等你回家,就像父親等待那個浪子一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重回上帝的家——一個徒有軀殼的基督徒的自白(有聲中文)

作者:Evelyn,馬來西亞

中文播讀:楊瀾,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我的信主經歷

我是在八年前信主的。當時我剛踏入社會不久就到了新加坡工作,在一個白鋼廠當書記。那個工作地點很不好,我每天上下班都需要穿過一條很寬大、多車的馬路,馬路上還沒有專門的行人道。但因為當時我覺得能找到一份工作已經算非常幸運了,所以我繼續努力工作。但當時老闆嫌我毫無工作經驗,要求我學習白鋼生意的各種知識,給我很大壓力,因此我每天都很逃避上班。後來我想邊做邊找其他工作。然而,我發了很多簡歷都沒有收到回復,僅有的幾次面試也都不成功。那段日子的心情非常難過,我覺得自己糟糕透了,沒人可以救我。
後來在一位基督徒朋友的帶領下,我開始學習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不久后,上帝真的應允了我的禱告,賜給了我一份薪水福利都不錯,在大公司做行政的工作。當時我很感恩,我知道上帝是存在的,祂聆聽了我的禱告。在那之後,我跟着朋友一起去了教會,開始敬拜上帝、參加讀經小組,並且受了洗。

經歷感情的不順

然而,我之後一連遇到了友情和愛情的不順。當時我跟和我一起去新加坡工作的兩位好朋友,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而發生爭執。結果導致三個人各自分開搬出去住。另外在愛情方面我也經歷了第一次的無疾而終。還記得當時我為了和這位心儀的對象多相處而減少了去查經小組和教會的次數,甚至犧牲掉了和上帝禱告的時間,但最後戀情卻並沒有成功。我因此苦悶了好久。

接下來的日子一天一天地過,我覺得生活開始變得很乏悶,完全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當時的我只是偶爾會去參加禮拜天的敬拜,自己慢慢地在遠離上帝。

 

工作再一次失敗

後來我辭職回了家,在家鄉找到一份財務助理的工作。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我過着毫無目標的日子。期間我也有嘗試禱告尋求,但卻並不能感受到上帝的同在,我甚至開始懷疑上帝的存在。今年二月,我遇到了一個自己創業的機會,但在與團隊相處的過程中,因為自己說話直接,不會處理和同事的關係而傷了一些同事的心。當她們當面指出我的缺點時,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本身存在着這麼多的問題。當時的我心情很崩潰,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自己和他人。最終我選擇了退出團隊。

在無助和痛苦中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後來腦子裡忽然有個念頭要去找我之前的朋友。於是,我聯絡了一位之前在新加坡認識的基督徒朋友,她現在在吉隆坡當健身教練。我想為何不去跟她學健身來放鬆心情呢?在我們見面后,她開解了我很多,我也了解到原來她也經歷了很多人生中的變故。然後她決定帶我去她的教會,去重新認識上帝。站在教會的門外,我的心情非常忐忑,畢竟我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再去教會了,當時的我被一種強烈的罪惡感籠罩着,羞愧難當。

重回上帝的家

 

而當我的雙腳真的踏進禮拜堂的那一刻,所有那些罪惡感,羞恥感,傷心和難過都化成了淚水,我無法控制地淚如雨下。當時我看着台上詩歌的投影,心裡卻感覺上帝在跟我說:別傷心,我依然會在這裡救贖我的孩子們。當你軟弱無助時,我依舊會給予你安慰和守護。那是我第一次在敬拜讚美的詩歌中完完全全感受到上帝的話語是活的,是有生命的。那首歌不再只是一首有字無靈的詩歌,不再是我只跟着旋律唱的詩歌。詩歌的每一個字都深深地進入我的心裏面。感覺就好像我已經好久都沒回過家了,而父母卻一直在大門口等着我回來團聚。那一刻,我的心靈立刻被深深安慰了。

我這才明白,原來之前我雖然說信了主,知道了上帝是誰,但卻沒有從內心裡真實地經歷和感受到祂。這一刻,我知道上帝真的在我的心裡動工了。這個經歷讓我明白,原來我需要脫掉舊衣之後,才能活出新的生命。我想這就是新生命,是我要成長的時候了。遇到問題和困難我不要再選擇逃避,而是要祈求上帝的旨意和帶領。

很感恩,在上帝的帶領下,我開始幫助我這位基督徒朋友開拓她的健身事業(由於她在社交媒體方面經驗不足,需要有人幫助她管理粉絲專頁和文字方面的事宜),所以我們就成為了工作兼知心的夥伴,兩個人都在上帝的話語中互相鼓勵和成長。雖然我的心態還沒完全地改變,但有一點是,我慢慢地學會了感恩。在遇到挫折時,我也會想起上帝的話語並禱告。

詩篇25篇4節:「耶和華啊,求祢將祢的道指示我,將祢的路教訓我。」

感恩上帝通過他的門徒,把我重新帶到祂面前,也安慰了我的心——即使自己是個罪人,上帝還是無條件地接納我,祂也讓我看清自己有罪的本相併因此醒悟。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痛苦,但因着上帝的愛,我的靈被拯救,生命得到更新,祂引導我進入正確的道路,活出了新的自己。所以,無論我們遠離上帝多久,祂總會依照祂自己的旨意安排好一切,讓祂的孩子們回到祂面前,悔改並重新仰望和信靠祂。上帝是信實的,祂真真實實的在你我的身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一個關於回家的故事

Finding-Dory-A-Fishy-Tale-of-Getting-Lost-and-Found-768x460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孔曉慧,中國

大家似乎都沒忘記那隻招人喜愛的黃尾副刺尾魚——多莉。儘管這隻小魚在皮克斯的動畫海洋里首次閃亮登場 已是13年前,還是有很多人成群結隊地去電影院觀看《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2003年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海底總動員》的續集。結果怎麼樣?這部新片首周末的票房就高達1.362億美元,超越了2007年《怪物史萊克3》所創下的1.216億美元的紀錄,創造了美國動畫片開片新高。

考慮到這個海底冒險故事其實並無多少新意,這樣的票房成績真是巨大的成功。畢竟,我們已經在《海底總動員1》中探尋過深海,和馬林、尼莫還有多莉一起笑過哭過,也學過了家庭和友誼的重要性,為什麼這部主題相同的續集仍能刷爆動畫票房呢?

或許是因為我們太喜歡那個患有失憶症的多莉了吧。她可是皮克斯動畫史上最佳配角之一。這次的影片終於以這條可愛、容易激動的藍色小魚命名,並且此次的冒險發生在找到尼莫的一年以後。被一次黃貂魚的大型遷徙席捲之後,多莉的部分記憶突然得到恢復,於是便踏上了尋找父母的旅程。但問題是,除了知道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一個叫「寶石莫羅灣」的地方之外,多莉對其他信息一無所知。她和好友馬林、尼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新開啟了一次溫暖人心的海洋之旅。

尋親途中,我們會愛上大眼睛的幼兒版多莉(出現在多莉斷斷續續的回憶中)。同時,也會認識一些新角色,像是漢克——一隻足智多謀而又脾氣暴躁的「七爪魚」(因為他只有七隻觸角);運兒——一條友愛的近視鯨鯊;還有貝利——一條不自信的白鯨。這三位傾力幫助多莉這條有記憶缺陷的刺尾魚尋找父母,由此不時出現的尷尬場景令人捧腹大笑。

像皮克斯所有其他優秀影片一樣,《多莉去哪兒》不僅僅充滿幽默和妙趣橫生的對話,更是能引發我們內心的思考。無條件的愛、友誼以及對缺陷的接納(最明顯的是多莉的短時記憶缺陷)這些主題貫穿了這部105分鐘的電影,一如既往地給我們留下溫情和暖意。

影片還有一點可能會格外打動基督徒。《多莉去哪兒》所要表達的信息簡單卻又重要——回家。作為信徒,我們深刻體會失喪時因分離帶來的痛苦和無助感,以及被上帝找到、與上帝和好后獲得的巨大喜樂。所以當多莉踏上尋親之路時,我們會禁不住為其鼓氣,並在最終她與父母團聚時,和她一起慶祝。這是對無條件的愛的美好詮釋——不管是在海洋世界里,還是在海洋之外,都是如此。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英文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