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壓力

當壓力和瓶頸使我無法呼吸……(有聲中文)

作者:Rachel,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Carol,中國

 

最近,生活上許多的壓力讓我喘不過氣。我在學校里遇見了無法溝通的朋友,在教會又遇到不會帶領團隊的難題,連課堂上也發現自己比別人理解得更慢。這些疊加在一起,讓我感到莫名的緊張與害怕。恐懼常常佔據我的第一反應,而緊隨其後的則是逃避——逃離責任,逃離問題,到一個沒人能夠侵蝕我情緒的地方。

壓力與重擔在我肩上停靠時,我無法理解做事情的意義,嚴重到對於生命沒有一點憧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開始反覆思考和尋找生命的意義。終於,上帝讓我在祂的話語中找到了答案。

 

1.我的一生為要敬畏耶和華

傳道書一開篇說: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傳道書1章2節)。人在世界上的勞碌,追求的智慧、娛樂和財富只不過是捕風而已。我們在世上的日子那麼有限,而很多事情也並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傳道書最後一篇總結說:「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因為人所做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傳道書 12章13-14節)。原來,如果我活著是為了自己,那真的就是個虛空的生命了。但當我知道我一生的目的是敬畏上帝時,我的眼光就從我眼前糾結的這些事情上離開,知道我做一切的目的是為要敬畏祂,而我所需要採取的行動也只是遵循祂的話語去破解我每一個難題了。我不需要為結果怎樣而傷神,因為我的目的不是解決所有的問題,我的目的是在我遇到問題的每一個過程中去榮耀上帝,去敬畏祂,謹守祂的誡命,盡我應盡的本分。

 

2.耶穌是我的牧人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禰與我同在,禰的杖、禰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篇1、4節)讀到這兩節經文的時候,我的心真的很受安慰。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不需要逃離,也不需要害怕糟害,因為祂與我同行,祂的杖與祂的竿也會安慰我、帶領我,找到方向。並且,我所經歷的祂都明白,正如希伯來書4章15-16節所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祂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做隨時的幫助。」耶穌也曾經歷過猶大的背叛,被釘十字架的重擔,可是祂卻戰勝了這一切。我完全可以把我所經歷的向祂傾訴,坦然無懼地來到祂面前,尋求憐憫與恩惠。

 

3.耶穌是我的避難所

耶穌在我彷徨時也提醒我:「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馬太福音 11章28-29節)。當重擔像個大石頭壓在我的肩上,而我卻不願意停留在上帝的話語里時,依靠祂時,我當然無法承受。當我願意來到耶穌面前,學習祂柔和謙卑的樣式時,我也經歷了祂所賜的安息。儘管服事遇到瓶頸,生活遇到問題,我仍然可以面對,因為我的力量不是從我而來,乃是從祂而來。

我的牧人呼喚我回到祂的身邊,依靠祂。壓力和瓶頸使我無法呼吸但是我牧人的聲音讓我重拾信心,踏上回家的路。遇到問題時,不要再逃避,而是選擇交託給上帝,面對它吧。因此,現在的我開始學習與我的工作夥伴溝通和相處,也在學習如何面對我的壓力。雖然,我所面對的問題依舊沒改變,我也還在學習適應我的挑戰,但是,我知道前方的路有耶穌與我同在,我不必害怕,而是要記住祂所提醒我的這一切,依靠祂前行。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創意圖文:走進未來

作品名稱:走進未來

繪圖作者:Chin

作品描述:我們都在期盼未來,然而未來卻好像太小,塞不下任何挑戰。但現實生活是充滿挑戰的。如果新的一年我們需要什麼,一定不是自己的決心。而是帶著信心,走進風暴、走進困難、走進迷茫。知道當我們尋求祂的時候祂會與我們同在,保守我們,並且我們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像祂。

 

走進婚姻中的磨合

走進新工作的壓力

 

走進升學壓力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上帝的慈愛使我們如鷹展翅上騰(有聲中文)

作者:葉玲君,台灣

語音播讀:楊瀾,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出自PEXELS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 40章31節)

不知道你有沒有累到受不了倒頭就睡的經歷?我的人生中有過許多次,最近這幾次是在美國上課實習中發生的。在過去的一年中,自認是敬業夜貓子的我,常常清早不到七點就爬起來,匆匆忙忙開著車到指定的實習地點,替美國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做心理和學習的輔導。除了中午短暫的休息時間之外,我都在忙。在和小朋友交流的過程中,除了語言和文化的差異需要克服之外,還有些頑皮不受控制的小朋友常常挑戰我的極限。很多時候,一不注意手機就被偷走了,然後我要再去和嘻嘻哈哈的小朋友要回來。意想不到的是,在幾次團體活動的時候,我竟然被7、8歲的孩子吃豆腐。

實習的時數很長,通常在第一個實習結束之後,我傍晚又要開車到第二個實習的地方,再和另外一群課後輔導小朋友接觸,直到晚上7點才能回家。如此反復了好幾個月之後,我的身體實在是非常疲倦。在外吃完飯,回家后不到9點,我倒頭就睡,哪還有什麼力氣去和家人溝通、聊天和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那個時候,我自我安慰告訴自己,「實習只有一年,結束就好了,這個實習也是為著上帝做的,這不是只是為了一個學歷而已」。但我的身體不像我的意志力一樣,累了就是累了,忙了一天回到家,身體就像被掏空,非常無力。還好每天晚上睡覺之前,我還能用著最後一絲的力氣,潦草地和上帝交代一下當日發生的事情和需要上帝幫忙的事項,然後我就像被人揍了一拳一樣睡著了。

有的時候我也是內心會有苦讀和抱怨。我那時候還挺羨慕上帝並不會像凡人一樣,因為上帝不會因為硬要累積心理實習實數而感到心理疲憊;小朋友不聽話的時候祂也不會不耐煩;祂也不會因為心有餘而力不足而覺得困乏。還好我們那賜力量的上帝真的知道實習的辛苦,常常在我疲乏的時候賜給我力量,在我軟弱的時候,加給我能力。在那辛苦的一年中,上帝常常給我夠用的恩典。有的時候,我實在太累,一邊開車一邊趕路,便又和上帝說我好累。然後,祂就自動幫我把實習取消了。好幾次我開車到了實習地點,實習的地方根本就沒開,要不小朋友去校外教學了,要不就是學校鍋爐壞了,沒有暖氣而全校停課這樣意想不到的狀況。我只有笑嘻嘻開車回家休息了。

我很感恩,知道上帝真的給我力量能度過實習,祂也知道當我的身體不堪負荷的時候,就巧妙安排我休息,讓我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習這一年我真的體會到和上帝一起是好的,祂的恩典也是夠用的,因為愛我們的上帝真的知道我們的辛苦。當我們在無力面對前方的事件時,只要信靠祂,祂必給我們夠用的恩典,讓我們能休息,能靠著祂重新得力來繼續奔跑前面的路程。就如老鷹不是一直笨笨的使用力氣不停振翅,而是靠著空氣對流所產生的上升氣流一樣展翅上騰和滑翔在山谷間。希望讀者也能靠著上帝的慈愛恩典來奔跑過上帝所賜的每一天,阿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做光做鹽

常常喜樂,真的能做到嗎?(有聲中文)

作者:Rebekah Lamorena, 新西蘭
翻譯:兩小鹿,中國
語音播讀:Jovial,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面對着做不完的待辦事項,工作上的各種變動以及四面八方的壓力,喜樂有時對我來說真的難以企及,更別提做到常常喜樂了。相反,我時常感到沮喪、焦慮、疑惑或緊張,有時,是沮喪、焦慮、疑惑和緊張,一起來。

想要找人聊聊自己的沮喪或焦慮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尤其對基督徒來說。實際上,我們很多人情願把我們的懷疑、擔心和焦慮隱藏起來,因為,嘿,我們可是基督徒啊。我們不是應該一直處於滿足、快樂、積極的狀態嗎?

然而事實是,沒有誰能夠絲毫不受痛苦和焦慮的影響,即便是那些看起來最開心和樂觀的人也不例外。

我們要如何做到常常喜樂呢?

那麼基督徒要如何在破碎、黯淡與忙碌的光景中做到喜樂呢?畢竟談論「凡事都要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節)是一回事,要活出這個真理卻是另一回事了。當我們裡面沒有了喜樂時該怎麼辦呢?在我們挫敗、疑惑和抑鬱時,我們要如何用什麼再次注滿喜樂呢?

今年早些時候,我了解到「熱情」這個詞來源於希臘單詞「en theos」, 翻譯過來是「專註於某個神明」。這一點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要想保持熱情(其中也包括喜樂),首先我們必須不斷地在上帝裡面尋找喜樂,尤其是當我們感受不到喜樂的時候。

使徒保羅是我們偉大的榜樣。在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裡,他在聖經里寫下了許多積極和充滿希望的話語。他遭受逆境、迫害、災難和困苦,但他從未懷疑上帝會不陪他走過這些苦難。

保羅的一生證明了儘管我們不能強裝喜樂,但是即便是在艱難的壞境中我們依然可以經歷到喜樂。即使在最糟糕的情況下,他依然保持在主裡面的熱情、喜樂與盼望。他不是因着自己的意志和勇氣而喜樂,而是因着上帝喜樂。他不寄希望於他的環境,他自己或其他人身上——他的盼望唯獨在於上帝。

保羅教導我們要「常常喜樂」(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節,腓立比書4章4節)。這並不是一條建議,而是一條命令。上帝從不會將我們不能遵守的命令賜給我們。因此,當上帝說「要常常喜樂」,我相信我們是絕對有能力做到的。保羅並非是一個特別的人,他不是什麼超級英雄,也並非不會經歷痛苦。他是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如果他可以做到喜樂,那我們也可以。

有時,我們真的不能夠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那些不太好的事情,但是我發現當我們的喜樂是在上帝那裡時,我們的生活就不會被焦慮、拒絕、和絕望左右了。

我記得在臨近大學畢業和實習期結束的時候,我的心裡充滿了憂慮和疑惑。我還沒有找到工作,而我的郵箱里滿滿的都是拒信。對未來的不確定困擾着我,然而最終上帝的話臨到了我:「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他。」(耶利米哀歌3章25節)

順服上帝最美的部分就是之後我會發現原來祂一直都為我預備了。儘管我又憂慮又焦急,我還是決定握緊上帝的話語。說真的,上帝實際上早早就接手了。自從我大學開始,上帝就在我生命中的各樣事情上幫助我,因着祂的恩典,我才能一直走下去,這是我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雖然那是很久之前的事了,但我仍然會時不時回想起來。通過此事,上帝在不斷提醒我,祂給我的豐盛生命不是由我的感受決定的。靠着上帝的恩典,透過上帝,不管境況如何,我都可以選擇在祂裡面常常喜樂。

你要親身經歷

我正在學習讓禱告和讀經成為我的首要求助方式,而不是最後的選擇。我發現,當我花越多的時間閱讀並踐行上帝的話語時,我就越不容易被自己暫時的感受影響。

如果你今天正感到疑惑、沮喪和挫敗,我鼓勵你勇敢地在上帝那裡尋求盼望和喜樂,而不是沉浸在你自己和所在的境遇中。大膽地相信祂給你的應許吧。只要一有困擾你的想法進入你的腦海,就用上帝的話語與之鬥爭。

或許壓力會從四方湧來,但上帝的話告訴我們,我們不一定會被困難壓倒,在哥林多后書4章8-9節里,保羅寫到:「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裡作難,卻不至失望; 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至死亡。」

你現在可能正經歷心痛,但上帝說你不孤單“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馬太福音5章4節)

你可能被思慮困擾,但上帝說藉著禱告你就能夠得到平安:「主已經近了。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着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 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 4章5-7節)

即便在我生命中充滿挑戰的時候,即便在我缺點暴露,內心脆弱的時候,上帝一直都用一種「不論何時何地,不論任何境況」都存在的喜樂來澆灌我——這是一種滿溢的、巨大的、無可匹敵及持久的喜樂。

你的狀態不一定要被等待、絕境與失望左右。有上帝的同在,你可以面對人生的真相併依然相信祂的良善及祂在做工。雖然情況看起來很糟,但實際上卻不見得如此。在我們遭遇的挑戰中,我們總能找到喜樂。當我第一次遭遇心碎時,我發現自己已經在為上帝即將在我生命中成就的事感謝祂了。我感謝上帝給了我喜樂並帶我走出心碎、懷疑、懼怕和孤單的心境。這個過程雖然緩慢,但確實有效。

在得勝之前就讚美。即使你的處境看起來毫無希望,你還是要感謝祂。藉著恩典上帝能在最艱難的地方彰顯祂的榮美。當然,你不一定會一直得勝,也未必會毫無壓力、毫無擔憂和不遇到困難,但無論如何,你還是可以在上帝那裡找到喜樂。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 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 (哈巴谷書 3章17節-19)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壓力山大?試試這五招!

5-Ways-To-Deal-With-Stress-768x460

作者:Hans Anthony,印度尼西亞;翻譯:小雨,台灣

「遇到問題了就說明你還活着。」這句話說得太對了。只要我們還活着,就必然會遇到問題,不是嗎?如果哪天我們不用再面對問題了,那說明其實我們也不再活着了。

問題本身的問題在於它們經常把我們的焦點從重要之處轉移,搞得我們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身心俱疲。生活變得一團糟,我們也覺得被卡住,壓力山大。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突出重圍呢?根據我自己處理壓力的經驗,我想鼓勵你嘗試以下五件事情。

一、禱告
聽起來很老掉牙吧?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禱告是我們與上帝溝通的渠道。當遇到困難與壓力時,就會有人提醒我們要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但實際上,我們做到了嗎?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其實都是試圖自己找出路,或者找別人來幫我們解決問題。

我記得在2012年,我遇到了一個很緊張的局面。當時因為我對進口貨品稅收估算錯誤,導致自己的公司要支付大約1億印尼盾(大約7572美金)的罰款。從邏輯上來講,問題越大,理應越快投奔上帝,不是嗎?然而,我卻浪費了好幾天,總想自己解決,最終得到的結論是:對此,我束手無策。

我們都知道聖經教導我們要把憂慮卸給那位有能力背負我們重擔的上帝(詩篇55章22節)。聖經也告訴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將我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章6節)。但我們或許並不真的相信上帝在乎我們。這個世界問題那麼多,又有那麼多的人提出他們的需求,上帝會不會懶得聽我的禱告?而且,即使祂很關心,祂能提供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呢?除了禱告之外,似乎有更好的事情可以做。

因此,上帝只好給我一個天大的難題,好叫我屈膝來到祂跟前。我走投無路,承認自己能力有限,並祈求上帝,賜我清晰的思路,好使我能夠找到解決辦法。當我這樣做的時候,感覺就像一個沉重的負擔從我肩上卸了下來。的確,當我們降服在上帝面前時,祂就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充滿我們,取代我們的挫折感(腓立比書4章7節)。我的問題還沒有解決,不過我已不再陷在焦慮不安之中了,因為我知道我並不是獨自一人在面對問題。

二、與敬虔的人為伍
我們和誰在一起影響了我們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在我們身旁的是一群樂觀的人,即便是面對難題,大概也不會讓人覺得那麼可怕。但是,如果我們被消極的人環繞,最後就有可能變得沮喪和失望。我很慶幸我有敬虔的朋友,在艱難的日子裡他們是我傾訴的對象。雖然他們不是「專家」,不能充分了解與分析我的問題,他們卻給了我很多鼓勵,並用禱告扶持我。當我與他們分享自己所經歷的壓力時,我開始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待自身的情況,我的壓力指數也顯著下降。

要對抗壓力,你得找一群能夠建造你的夥伴。要和愛上帝、渴望生命活得像基督的朋友在一起。如此一來,我們就「得以彼此扶持丶互相幫助」(傳道書4章9-10節;箴言18章24節)。

三、感恩
你可能聽到這句話很多次了:「不要告訴上帝你的困難到底有多大,而要告訴你的困難你的上帝有多大。」當我們只專註於我們的問題時,我們很可能就只會感到壓力大而不知所措。

當我以禱告來到上帝面前,讓自己接觸敬虔友人及其忠告之後,我感到有很多事情值得感恩。我感恩當我的生意尚小時,上帝給我機會學習這重要的一課。我無法想象,如果這個危機發生在我的公司成長得更大的時候,會有怎樣的後果。可能不僅是我面臨巨額損失,甚至會牽連到其他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以及他們的家庭)。

美國哲學家及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經說過:「對抗壓力最大的武器就是我們控制自己想法的能力。」這也是我所操練的。我選擇把注意力從一件事(我面臨的問題)轉移到另一個對象(上帝)身上。而且,你知道嗎?即便是在困難之中,我們也能夠數算恩典。畢竟,不論順境逆境,獻上感恩是上帝向我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8節)。

四、從上帝的角度看事情
因着人類有限的理解力,我們經常下錯誤的結論。 12個探子的故事,總是提醒着我,從上帝的角度來看事情是多麼的重要。當10個探子回報說,他們所窺探的那地充滿堅固的城池和高大的巨人時,以色列人的結論是,上帝已經拋棄了他們,這讓他們無路可走(民數記14章2-4節)。約書亞和迦勒則從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他們認為那地是良善的上帝要賜給以色列百姓的佳美土地,他們對上帝的保護滿有信心(民數記14章7-9節)。

與其被壓力和絕望淹沒,我學會了思考這個問題:「上帝想要藉著我所面對的難處,在我生命中或透過我做些什麼呢?」我發現,就是在這些難處當中,我的性格變得更堅強,處理問題更有智慧,管理公司也更加謹慎。這個過程也模塑我,為了上帝的緣故,成為一位更優秀的商人。

五、從過程中學習
將重擔卸給上帝並不等於我們要變得消極和掉以輕心。如果我們不應用我們從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教訓,當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時,我們可能還是會面臨同樣程度的壓力(甚至更甚!)。

想知道我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嗎?禱告尋求上帝,並與敬虔的夥伴分享之後,我決定找出更多有關計算稅務的訊息。有一天,當我上網瀏覽時,我找到一篇稅務釋疑的文章。依據該文——真是令我又驚又喜——我的計算方式其實是正確的!我把這篇文章拿給稅務顧問看,證實了我的確不必支付任何罰款后,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

當上帝允許祂的孩子遇見困難的同時,祂也應許,這些困難不會超過我們所能負荷的,祂會為我們開一條出路,好讓我們可以承受得住(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當我們用上帝的應許填滿我們的思想時,就沒有多餘的空間存放壓力了。我們將能夠以感恩的心接受我們的處境,並敞開心胸從中學習。因為我們知道,上帝可以使用任何狀況來塑造祂的孩子成為祂的樣式。祂甚至會為我們預備更大的事情。

想想在成為埃及宰相之前, 約瑟所受的13年磨難。想想在被託付治理國度之前,在外邦國王手中,但以理的信心所受的諸多挑戰(但以理書1-6章)。

只要我們還活着,就總是會遇見各樣問題,經歷各種壓力。但我學會了,我們不用被壓力擊垮。我們可以緊緊抓住上帝的應許,依靠祂來應對壓力。我們可以尋求敬虔朋友的建議,並且把我們的焦點轉向上帝。我們的心思意念也可以充滿感恩,並把我們的眼目定睛在上帝為了自己的緣故所要教導我們的功課上!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發表於雅米印尼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生活小竅門)

人為什麼渴望成功又難免成功的憂傷?

Why-Do-We-Crave-and-Struggle-to-Achieve-Success-wo-text-1024x613

作者:Lim Al,新加坡;翻譯:鍾林君,中國

最近,一位很有才華的年輕人在博客上哀嘆:“我討厭上課、討厭去上學!因為要是生來智商比別人低,再怎麼努力也拼不過別人!”

我想,這是我們很多人都共有的掙扎吧。不管怎麼努力,也不管我們自己覺得自己多有才華,好像總會有人比我們更成功。成功好像就是對一部分人有歧視,並且只要成功這件事情存在一天,不公平就一天不會消失。每每衡量成功的時候,我們難道不總是免不了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嗎?

然而,每個人都承受着壓力,不得不努力追求成功,這又是無法逃避的現實。我想人之所以對成功有永無止境的渴望,是因為我們實際上是在尋求存在感、滿足感與安全感吧。成功可以讓我們有存在感,或者說是讓我們體會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中的價值感。這樣的存在感或價值感又給我們帶來個人的滿足感。成功還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因為成功讓我們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有誰不渴望存在感、滿足感與安全感呢?

但對成功的渴望是一回事,取得成功又是另一回事了。這位年輕人的博文提醒我們,我們很多人其實都在努力獲取成功的過程中感到深深的沮喪。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成功那麼難?可能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1. 各人的起點不同。智商、外貌與才能從來都不是生來平等的,所以你擁有的先天條件若是越迎合所在社會的價值體系,你就越容易成功。在T台與雜誌上都紅透半邊天的美國時裝模特卡梅倫·魯塞爾(Cameron Russell)就大方承認:自己的成功很大一部分靠優越的先天條件。她天生的高挑、貌美與優雅都是所在社會極度推崇的外貌特徵。

2. 不同的環境對於成功有不同的定義。你出生的地點與時間實際上決定了你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或做怎樣的事情才能成功。例如在新加坡(我生活的地方),整個社會就比較看重教育。整個教育體系也更青睞那些天才少年以及那些考試考得好的學生們。而對於那些在學習上沒有那麼突出,又不擅長考試的學生來說,找工作就可能更困難一些。

3. 每個人的機遇不同。有些人生來就有優越顯赫的背景,享有更多可以帶來成功的資源與人脈。像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投資大亨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流行樂手林俊傑(JJ Lim)以及奧運獎牌得主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這些成功人士就都無不來自優越的家庭,從一開始就得到了父母強大的支持,並享有充分的物質資源可以使他們盡情地發展自己的先天才能。當然,這個世界上也不乏白手起家的例子,但在如今這個時代,這種故事已經是少而又少了。

如果取得成功那麼不易,有什麼人或什麼事物是可以帶給我們長久的存在感、滿足感和安全感的嗎?我們很多人都會試圖通過某一個人、某些財富物質或某個位置來尋求對這三種需求的滿足。但一份親密的關係、一份大公司CEO的厚職、或在30歲賺到的第一個一百萬真的能給我們想要的答案嗎?

人、物以及社會地位確實能給我們帶來存在感、滿足感與安全感。這些都是從上帝而來的祝福,我們可以好好享用。但福音才是真的可以為我們的這三個需求帶來終極解答的。除了我們慈愛的創造主,沒有任何其他人可以完全地滿足我們的需求。為什麼這麼說呢?

1. 我們在基督里的存在感不取決於我們自己。以弗所書1章4-5節告訴我們,上帝因着祂的權柄與愛,在創世之前就揀選了我們,要使我們成為祂眼中“聖潔無瑕”的子民。上帝看重我們是單單出於祂的恩典與旨意,而不是因我們有多少才能或付出多少。

2. 只有在與上帝的關係中才有真正的滿足感。上帝的愛給我們帶來滿足感,這是超越世上任何其他關係所能達到的。想要知道祂有多愛我們,從祂將自己的兒子給我們,並讓祂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就替我們死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來(羅馬書5章8節)只有上帝犧牲與信實的愛才能滿足我們最深的渴望。

3. 真正的安全感來自與上帝永恆的關係。不僅僅上帝自己是永恆的上帝,同時祂也應許我們永恆的生命。這就意味着我們可以享受與祂永遠的關係。這一點才可以給我們真正的安全感,因為這份關係可以持續到永遠。

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發明家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因說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空洞,只有上帝才能填滿這個空洞”而聞名。同時,他也留意到人的渴望與無助表明“人裡面曾經裝有幸福。”人試圖用“身邊所能找到的任何事物”來填滿這個空洞,但好像並沒有什麼效果。為什麼?因為“只有一個無窮無盡又不會改變的對象才能填滿這個沒有邊界的無底洞。這說白了就是只有上帝祂自己才能填滿。”

因此,基督徒應該怎樣看待成功呢?聖經告訴我們應該這樣來理解成功:

1. 說到底,成功是上帝的祝福。是上帝賜予我們每一個人才華、資源和機遇。我們要享受這些賜福,但同時不能忘記我們成功的來源。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花了很大的代價才明白這一點。但以理書4章28-37節記錄了當這位國王開始沉浸在自己的榮耀當中時,是如何被降為卑的。那時,他才想起“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予誰就賜予誰。”

2. 成功不能救我們脫離死亡。雅各書4章13-15節提醒我們,我們的生命“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成功只是暫時的,我們終有一天會面對死亡。當我最好的朋友在度假期間突然窒息,短短几分鐘就離世之後,我才真的明白雅各所說的是什麼。我的朋友之前並沒有什麼病狀,並且在各個方面她都是處在人生的巔峰時期——她婚姻美滿,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兒子,剛搬入溫馨的新家,自己又主管一家頗具規模的機構,同時也在一個教會事工中服事,很積極、也很受認可。

3. 成功不應該使我們在追求上帝的國度這件事情上分心。在路加福音12章13-21節中,耶穌講述了一個富人一門心思籌劃要蓋更大的糧倉來儲藏糧食的故事。就在富人積極籌劃時,不想上帝對他說他其實當晚就會身亡。講完這個故事,耶穌告訴祂的門徒們要專註於將財寶積聚在天上,“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路加福音12章33節)讓我們小心不要被功名利祿分心,來專心尋求上帝的旨意和祂的國度。

這樣一來,你是否了解了並享受着真正的成功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beta”

失之常春藤

The-pressure-to-be-the-best

作者: Nicole Yuen, 19歲, 美國

我從記事起就認識上帝了。因為爸爸媽媽都是基督徒,我從小就去教會。儘管我很早就知道了上帝無條件的愛,卻還是沒能倖免,『感染』上了追求成功所帶來的壓力。

爸爸媽媽總是教導我『凡事盡己所能,不要錯失任何良機 』。這是個很好的建議,但到我這卻被錯誤地理解為『凡事爭第一,不可錯過任何事情。』

當我出人意料地考入紐約市一所頂尖高中時,這些壓力就變得格外真實。之所以說是出人意料,是因為我完全沒有身邊那些學習狂人們準備得那麼充分。於是突然之間,我被捲入了一個高速運轉的世界——每天趕地鐵上下學,課餘時間全都用來補習備考,白天排滿各種課程和活動,晚上還要熬夜學習。學校的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因此雖然有一些朋​​友,大家卻都心知肚明,我們在暗自較勁、爭奪同一個目標——常春藤大學裡的一席之地。

我弄得自己精疲力竭、身心具憊 。當我連一所常春藤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都沒收到時,我覺得真是所有的時間和努力都白費了。我沒能證明自己的價值,讓所有人都失望了。

當我的朋友們正在為該選哈佛還是選耶魯頭疼時,我卻不得不努力接受現實——恐怕得去一所自己壓根都不喜歡的大學唸書了。最糟糕的是,對於我所處的困境,我什麼都做不了,也什麼都改變不了。我從來沒有覺得如此絕望過。我之前騙自己,以為只要能提高成績、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我就能掌控自己的未來。但事實是,我根本無能為力。

當我終於承認自己並不能掌控未來時,唯一能做的就是來到上帝面前,請祂來扭轉局面。祂真的為我開路了——雖然跟我起初想的並不一樣。

一天,我意外地得到消息,說我已經被一所自己比較喜歡的學校錄取了!之前他們把我列在候選名單上。如果從數據上來看,這本來沒可能,現在卻發生奇蹟。這所學校並不是我的首選,卻不曾想上帝一直為我在那兒預備位置。兩年後,我才發現,上帝比我更了解我自己,祂知道我適合去哪兒。假如我之前被一所常春藤大學錄取,我肯定會毫不猶豫地去的,然而那樣的話,就不會有現在的我。我可能仍舊認為是自己的努力,而非上帝的計劃在掌管我的未來呢。

儘管眼看著自己對自己的人生失去控制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這卻是我人生至此最受益的一段經歷。

讀完這篇文章,我希望你可以明白,上帝比我們自己更清楚什麼是對我們最好的。上帝不是學校的錄取官,我們不需要、也沒有辦法向祂證明自己。無論是排名第一還是排名一千,祂都一視同仁、用無盡的愛愛著我們每一個人。祂關心我們,因為我們是祂的孩子。祂想要把最好的給我們,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放手,讓祂來掌權。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憂慮

苗苗報導,北京

在2010年5月10日,小朱,一個17歲的高中生,在浴室牆上留下了血書之後,從學校五樓洗手間的窗戶跳樓自殺。

他的遺言是:「我已經決定放下一切—無論是那些我能夠放下還是我無法放手的事,就這麼過去吧。因為我們極力堅守也是枉然。一萬年是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爺爺,對不起。」

最終小朱在醫院因為重傷,搶救無效而死亡。

在小朱七個月大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母親在父親的死亡之後就精神失常了。從此小朱就由他的外公外婆照顧生活起居。

小朱一直都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好學生。他並不是一個喧鬧的人,相反地,他為人安靜。但是,他告訴他的外公他想要輟學,因為學校的壓力太大了。他家的經濟狀況也並不樂觀,而他身邊的朋友都有優越的家世背景。

由於家庭出身貧寒,小朱同學的自殺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小朱的自殺?」
-----------------------------------------------------------
對此事的反思,來自新加坡的汪慧瀅,
despair
通常,在我們最灰心喪氣的時候,幾乎總是覺得我們孤立無援。自殺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一條逃離的路徑,但僅僅是又給媒體提供一個『故事』罷了。

但是對我們基督徒來說,聖經真的從未向我們提及過絕望的話題嗎?

沮喪往往出現在上帝的話語中。例如使徒保羅告訴我們「我們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哥林多後書1章8節)。傳道書的作者說過,「故此,我轉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勞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絕望」(傳道書2章20節)。大衛王和其他的作者在詩篇裡經常談到巨大的悲傷和愁煩、隱藏的危險和難以忍受的痛苦折磨。

這些人面對的問題把他們逼向絕望。但是他們沒有自暴自棄,因為他們知道有一個人總是在他們身邊,使他們可以找到希望-那就是上帝。

我想起這事,心裡就有指望。
我們不至消滅,
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
是因為祂的憐憫不至斷絕。
每早晨都是新的;
祢的誠實極其廣大!
(耶利米哀歌3章21-23節)

上帝永不改變的愛使我們能夠充滿著盼望。祂是信實的,所以我們能夠相信祂必遵守那在祂言語裡的美好應許。「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利米書29章11節)

就我個人來說,讓我感受安慰的,就是意識到托住我生命和未來那雙聖手其實屬於造我的主,祂按著自己的美好旨意和榮耀創造了我。當我感到失落的時候,上帝的話語提醒我,無論我身處任何困境,祂依然掌控,因祂的大能超越一切。祂也是那萬能的救主(西番雅書3章17節),是有能力使我安然度過險境的主。像那詩篇作者一樣,我也能夠信心十足地宣稱:

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
但上帝是我心裡的力量,
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
(詩篇73篇26節)

絕望的確會讓人心灰意冷。但是在絕望面前,我們的上帝依然掌權,而且我們能夠從祂裡面找到希望。

如果你正面臨相同困境,儘量向能夠幫你的人求助。記住上帝與你同在,一切都還來得及。

輕省的擔子

footprints

作者:活水之木, 北京

「耶穌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
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做基督徒苦嗎?如果問我真心話,當然是有甜也有苦。相信很多基督徒都在信仰的道路上體會到人的罪性與軟弱,在人的私慾與上帝的教導之間苦苦掙扎過。然而,聖經卻說,上帝給我們的擔子,是容易背的、是輕省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一直以來,我都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

一天早上讀經時,我又看到了主耶穌的教導: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章28-30節)

於是我禱告求問主耶穌。主啊,什麼是祢的擔子?為什麼祢的擔子是輕省的?

很奇妙地,主賜給了我一些線索。我想,既然有來自上帝的擔子,相對地,就有來自世界的擔子。世界讓我們關注金錢、物質、美貌、權力等終會衰敗的事物。多少人把這些東西視為生命的意義和目標,並為之操勞奔波。當我們為了世界的價值觀而活,成天想著怎麼獲得更多的物質享受,怎麼讓自己得到更大的榮耀時,自然勞苦愁煩。而上帝讓我們關注慈愛、公義和永恆。當我們為上帝的價值觀而活時,儘管也要背十字架,要操練捨己、學習順服,但有上帝與我們同行,祂會親自指引我們,也會保守、幫助和安慰我們。如果我們的人生是由掌管宇宙萬物、充滿慈愛和公義的上帝來帶領和負責,那我們身上的擔子自然輕省了。

我不禁想到一個故事。在那故事中,一個基督徒回顧自己走過的人生之路時,發現有的地方是兩排腳印,有的地方卻只有一排腳印。於是他問主耶穌:「為什麼?」主耶穌的回答是:「有兩排腳印的地方是我和你一起走,有一排腳印的地方是因為那些路太艱難,我就把你背起來走過去了!」

多麼感人的故事啊!只要是擔子,都會給人帶來負擔和壓力。但世界的擔子是我們自己去爭、去拼、去搶,會讓我們失去永恆的盼望,賠上寶貴的生命。而上帝的擔子是我們尋求順服祂,與祂同工,會讓我們得著真理和生命。因著上帝與我們同行,並且祂會保守,祂會祝福,祂會負責,我們的心靈便能得到真實的安息。

於是,順著上面的思路,我也總結出了得安息的方法—背起上帝的擔子,順服遵行聖經的教導,讓上帝更新改變自己的價值觀—看重上帝所看重的,放下世界所看重的。

當然,憑我們自己,做到這些是不可能的。只有渴慕學習耶穌,靠著主耶穌才能放下世界的重軛,背起上帝的擔子,享受祂所賜的安息、生命與祝福!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買房

apartment-406901_640

作者:麥田采薇

買房是當今中國社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買房成就了許許多多人的幸福,也成為許多人的痛處。談起買房,大家真是又愛又恨。10年間,在中國的不少地方,房價起碼翻了10倍。對於月薪人民幣3000多元的工薪階層來說,即使我們不吃不喝,這一輩似乎也買不起房。就算付得起頭期款,那巨額的貸款和利息,也將成為一個沉重的包袱,讓人感到生活充滿壓力。

也許,我們這一代的命運就是要成為房奴,終其一生為了房子而營營役役,一生為了房子而奮鬥。為什麼中國人這麼愛搶房?除了市場結構、房屋政策等原因以外,還因為許多人沒有安全感,視房子為一切物質的保障。商家便是抓住了大眾群體的這一心理特徵,藉此炒高房價。

沒有信仰,沒有安全感,人們便只能將一切的安全感建立於外在有形的物質上,為其奔波,為其奮鬥一生。而且,房子還不是永恆的保障。在中國,大多數商品房的使用期限最長只有70年,有些還不足70年—為這短暫的有形之物而耗盡一生的精力,值得嗎?

作為基督徒,我們曉得我們在天上有永恆的家鄉,那是與天父同在,好得無比的家鄉。看到天父創造的令人歎為觀止的自然世界,我們或許能窺探一些天國的榮美。而我也相信,天國必定比這一切都更美,而且天國的「使用期限」是『永恆』。難道這不值得我們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嗎?

「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
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
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
——約翰福音14章2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