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左右兩難

一場突如其來的乳腺癌卻讓我重新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

heartbeat-163709_960_720

作者:Abby, 中國

對我來說,迄今為止最突如其來的一次衝擊是2014年底在醫院的那次。我當時面臨要不要做病灶切除手術,要不要做化療和放療的選擇。自高二那年父親去世后,基本所有的事情我都要自己做決定。媽媽一個人帶着我們三個孩子很不容易,我不想讓她知道我的任何難處,免得她擔心。加上我也從不知道如何去跟家裡人溝通。因此遇到任何事情時,我都得自己拿主意。

拿到病理報告的那天,我在醫院哭了。浸潤性乳腺癌!我覺得一定是醫院搞錯了。我還不到29歲,怎麼可能!我的心裡很慌亂,一時不知所措,唯一知道的是不能告訴媽媽。哭完后,我去公司上班,並且準備去別的醫院驗證檢查結果。第二天我找了一個認識的退休老醫生,跟他去了另外的醫院。我心想他認識那家醫院的腫瘤科主任,這次肯定不會有差錯。然而得到的結果竟然是同樣的!

我的心涼透了。回到醫生辦公室聽醫生解說治療過程:先做手術,手術1周后開始化療,共8次。然後,再放療30次。醫生叮囑我要抓緊時間治療,可那時我不到29歲,也不認識上帝,整個人陷入到不知該何去何從的的絕望中。

接下來那幾天我好痛苦,不僅因為生病,還因為面臨這樣一個無人可以幫我做的選擇——究竟要不要手術?期間也嘗試過在網上搜索,希望可以搜索出一個答案,但是網上哪裡有答案呢。就這樣糾結了幾天,最終還是選擇聽醫生的話。

終於到了進行手術那天,手術進行的很快。早上8點進去,11點多就被送回病房。當時麻藥沒有完全失效,我渾身都沒有知覺,到了晚上麻藥藥效差不多結束了,我才可以在家人的攙扶下去廁所,吃點流食。我暗自欣慰,手術結束了,我支撐下來了。殊不知那才是治療的開始。

手術一周后做第了一次化療。我在病床上躺了10多小時。當時身體沒啥異樣,就是不想吃飯,也聞不了飯味兒,特別想吐,但也吐不出。之後過去了幾天,我感覺自己蠻厲害,竟然戰勝了第一次化療。而且出院一周后,我的頭髮一根都沒有掉。我給了自己一個結論,就是我屬於不掉頭髮的那幸運的1%!然而從醫院回到家以後,我的胃開始極度不舒服,吃不下任何食物。一周後去查血,發現白細胞低到1點多(正常人在4點以上)。醫生給打了3劑增白細胞的針,說若是再升不上去,就要推遲第二次化療。到了第10天,我的頭髮也開始掉,一縷一縷的掉。用手輕輕一碰就掉,到第二次化療入院那天,只剩最後幾根了。第二次化療很難熬,嘔吐日益加重。護士都拿我沒辦法,我必須要坐在病房門口打化療針。因為我一進入病房,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恨不得連胃和腸子都吐出來。

然而感謝上帝,即使在這樣痛苦的時候,祂也沒有停止呼召我。手術后大姨來醫院看我,問我要不要出院後跟她一起去教會聚會。那一刻不知為什麼我感到心裡一顫,竟然答應了她。因為從懂事到現在,大姨每次來我家,說到信主之類的事,我和我媽從來都是不等她說完,就強硬的拒絕。甚至告訴她如果仍然沒完沒了的說這些,以後就少來我們家。出院后我真的跟着她去了教會,聽得不是很明白,牧師帶我做了決志禱告,雖然當時的我心裡並沒有感受到有這樣一位上帝,但我仍然選擇繼續來到教會認識這位上帝。

記得在第二次化療前我去參加教會聚會,當時討論的主題是「面對巨人」。學習的經文是撒母耳記17章1-11節,大衛迎戰巨人歌利亞的故事。「你生命中的巨人是什麼呢?」兄弟姊妹們的分享讓我很感動。他們完全的敞開心扉,講述他們的生命中遇到過的和正在經歷的困境。我聽了忍不住嘩嘩的流淚。在聖靈的感動下,我跟大家分享了我手術和化療的經歷。之後大家一起為我禱告,因為第二天我又要入院做化療。那天晚上我學到一個功課,就是箴言3章25-26節所說,「忽然來的驚恐,不要害怕;惡人遭毀滅,也不要恐懼。 因為耶和華是你所倚靠的,祂必保守你的腳不陷入網羅。」就這樣,我心裡第一次感受到了上帝的愛。

8個月的治療里,我跟上帝的關係由不熟悉變得親近。在這8個月里,我學習到的最大功課就是愛。上帝愛我們,祂就是愛。因為祂的愛,我也越來越多的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開始學會感恩,感恩家人的愛,教會兄弟姐們的愛,以及上帝對我的祝福和祂所賜予我的一切。我也感謝上帝,透過生病讓我能經歷祂的同在,讓我有機會活出不一樣的生命!因為祂的愛,我也重新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可以完完全全的卸下心裡的重擔,將自己的軟弱展現在祂面前,尋求祂的幫助。因為上帝的愛,我可以享受到內心的平安和喜樂。當我擔憂時候,祂就對我說:「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章34節)

明白上帝的愛之後,我選擇去倚靠祂,而不是倚靠人的力量。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認識祂,讓我活的有倚靠,有力量!於是我選擇受洗,做一個基督徒,選擇過在基督里重生的生活。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選擇!從這一刻起,我選擇讓上帝凡事居首位,選擇過一種每時每刻與主同在的生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左右兩難時,就交給上帝做決定吧!

one-hundred-and-one-building-1531886_640

作者:許文龍,台灣

看到臉書(Facebook)的頁面跳出我去年和前同事們相聚的動態時,腦海裡出現許多當時的開心回憶,以及一起工作時的酸甜苦辣。我們以前上班前都會先一起唱詩歌,分享聖經和禱告,所以我很喜歡那些善良熱情的前同事。然而當時的我卻自忖著,想嘗試展開過一段不一樣的人生。因此儘管不捨,我仍毅然選擇了辭職,投入了國家考試。

選擇離開舒適圈

雖然選擇留在原處,我可以過得很平穩,而辭職投入考試,就意味著我得面對考試所帶來的煎熬和風險,而我其實並不喜歡冒險。我之所以會想選擇離開舒適圈,是因為當時的我才剛當完兵,很想到外地闖一闖,並藉此機會去鍛煉自己,發掘自己的可能性,讓自己能有所成長,以及認識不一樣的人事物等。我相信若上帝喜悅我的決定,並願意打開這條路給我,祂也必定會帶領我前方的道路。

離開熟悉的工作環境,斷了收入來源,且投入到不確定性極高的國家考試,現在想起來仍是非常冒險的決定。家裡每個月需要我的金援,無法支助我。因此,當存款用完後,我只好去打零工,但仍然常常月底就沒錢吃飯。後來我甚至需要和朋友借錢,加上家裡的債務、唸大學時的就學貸款等,我看著這一堆債款待繳,想著如果落榜,怎麼還債是個大問題。那時的我心裡的壓力非常大,許多辛酸無法簡短地描述。面對著未知的未來,我只能持續迫切地向上帝禱告著,祈求祂的幫助和帶領,讓我可以順利考上。

另一道潛在的選擇難題

感謝主,後來我真的如願上榜。狂喜之外,卻又想到可能要面臨另一個讓我左右為難的難題。當時我參加了四項國家考試:高考、普考、司法特考和勞保局特考。勞保局特考最早放榜,而我上榜了。雖然它的薪水不高,但它所有職缺都在台北市,而這也正是我想前往的地方。其它三項考試的薪水較高,但若上榜了,在選填志願時,爸爸勢必會要我全選填在家鄉的職缺。因為我爸爸希望孩子都能留下來在他身邊。我即想前往台北工作,卻也不想傷他的心。

想到這層顧慮後,我便禱告,祈求上帝能夠帶領我,幫助我順利解決這問題,並且期間不要因意見不同而和家人鬧的劍拔弩張。雖然這聽起來很荒謬,因為幾天前我還祈求上帝讓我能順利考上,結果幾天後我卻希望能落榜(那三項薪水較高的考試)。因為我真不想面對這道難題,也不知道該怎麼做選擇。在面對難題時,我唯有想到跟上帝禱告,選擇將事情交由全權地帶領與掌管。上帝是垂聽禱告的神(詩篇34篇),祂再次應允我的禱告,因為最後那三項考試真的皆以些微之差落榜了。爸爸最終也答應讓我到外地工作。

現在的我到台北工作多年,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學習了很多不同的事物,財務問題也順利地解決了。雖然生活中仍有些難題要面對,但回想過往的經歷,我知道上帝會眷顧我,如同诗篇46章1节「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編輯的話:

上帝不一定每次都按照文章當中所陳述的那樣帶領每一個人,但透過作者的分享,我們希望讓讀者體會到,無論怎樣的困境,面對我們不同的軟弱,上帝都有祂大能而有愛的帶領,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將自己的困難交給上帝,信靠祂,并做出順服上帝,榮耀上帝的選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創意圖文:大學生必做的5項選擇題

作品標題:大學生必做的5項選擇題
創作原料:數碼繪圖
作品描述:大學可能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在大學里,你會學會獨立,獲得許多新的經歷,並且建立陪伴你一生的友誼。無論你現在正在上大學,還是不久的將來即將入學,我們挑選了幾個你在此階段將面臨的關鍵選擇。這些選擇可能決定你讀完大學后,靈命變得更強壯?還是更軟弱?甚至是放棄信仰。無論我們的選擇如何,讓我們記住,上帝能夠翻轉我們的處境。讓我們把信心放在祂身上,尋求祂的幫助,並做好防護措施吧!

1.你現在自由了,隻身一人,無人監督。你生平第一次嘗到了不受約束的自由。這時候,你會為自己設立界限和規定么?

be-reckless-or-be-responsibletc

2.你認識了有不同信仰背景,不同看法的人。你想要按他們本來的樣子接受他們並欣賞彼此的不同。此時,若信仰受到挑戰你會挺身而出么?

stand-out-or-blend-intc

3.你的時間表排得很滿,總有忙不完的事情。你努力追求卓越,力圖讓生活井然有序。你會把上帝放在哪個位置呢?

be-busy-or-be-stilltc

4.除了學習之外,大學生活有很多有趣的地方。 這是我們長大成人,嘗試新事物的時候。你會選擇做什麼,又為什麼做這樣的選擇呢?
give-in-or-stand-firmtc

5.像任何新環境一樣,在大學,你要從頭開始結交新朋友。由於你剛來到這個城市,或是沒能參加迎新周的活動,你可能會孤獨。這時,你會尋找並加入一個教會或團契么?

go-solo-or-join-communitytc

 

*此作品為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左右兩難)

當我意識到努力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時

when-i-realized-working-hard-isnt-everything

作者 :M.D Valley, 非洲
翻譯 :羅湘穎, 中國

最近,在為同一個機構工作了35年後,我的一個同事退休了。他是那種一周7天,一天24小時都在工作,完全把自己獻給工作的人。

我們經常會遇見那些看上去完全不在意工作的人, 但他絕不是其中一員。他對工作充滿熱情,具有競爭力,總是對公司一切事情瞭若指掌,並且辦公室的所有事情他都會參與。

我們為他辦了一個歡送會,並送給他一份禮物和一張卡片。等到第二天,一位新員工已經接替了他的位置,他的電子郵箱也從員工郵箱列表上移除開來。

說實話,不久之前我還在追隨這個同事的腳步。我把一切都獻給了工作,晚上做夢夢到工作,談論的事情除了工作之外也再無其他。我如此沉迷工作以至於我都不再期望或追求工作以外的生活。

我不再和朋友待在一塊兒,因為我一直在工作或回復郵件。我無法維繫任何一段關係,因為我總是那個最後離開辦公室的人,或總在講電話,焦急地等待某條我必須回復的信息。若有人告訴我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很重要,勸我學着享受生活,我會覺得很煩。

後來有一天,我生病了。不得不離開工作一段時間。只有一位同事給我發了一條短信,問我怎麼樣。我沒有人可以傾訴,也沒有人來幫助我。並且因為我基本忽視了上帝,我感覺自己也無法尋求祂的幫助。就在那時,我意識到生活中還有更重要的東西。上帝創造我並不是讓我為了追求物質利益而工作,而是“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份”(哥林多前書1章9節),並榮耀祂(以賽亞書43章7節)。

在那次受啟發之後,我約那個退休了的朋友見了一次面。他告訴我,退休后他不知道該做什麼。他因為工作而離了婚,並且為了支持事業發展,他很早就放棄了自己所有的愛好和追求。他一輩子都在趕最後期限和努力升職,並經常覺得少了他,工作中的一切都會搞不定。

但當他退休時,他意識到自己所有的辛勞都歸為一空。他很輕易地就被別人取代了。為了追求事業,他完全不再關注其他事情。他失去了朋友,家庭,以及辦公室之外的生活能力。

他說,他的錯誤是只看到現在和短期的未來。因為太專註於在工作中表現出色,他沒能有遠見,意識到總有一天他要離開那份工作。

只有在事後看,他才意識到把時間投入在家庭、朋友和信仰上要比投入在一個工作頭銜上更重要。正面地影響周圍人的生命,了解他的鄰居,服侍上帝,幫助那些迷失的人….這些會遠比月底收到一張工資單有更大的價值。

他的話深深觸動了我,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通讀箴言和傳道書,我了解到凡事都有定時(傳道書3章);工作不能佔據我整個生活。而且若非上帝祝福我的工作,無論我怎樣努力勞動,它終將只是徒勞和枉然(詩篇 127篇)。從我過去的經驗中,我也意識到,既然上帝給了我這份工作,祂也完全可以把它拿走或者給我一個另一份工作。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需要努力工作——相反,聖經上教導我們要努力工作(箴言6章6-11節)。但是我的目標必須是尊崇上帝高於一切。我禱告,在我做的所有事上,祂都賜予我恩典,讓我可以「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並且相信祂會加給我所需的一切(馬太福音 6章33節)。

我的安全感不在於我在哪裡或在做什麼,而是我和誰在一起。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知曉所有的停靠點,甚至終點會如何,而是信靠那位將我們的生命放在祂掌心的上帝。當我們真正學會信靠上帝,讓祂做我們生命的主時,我們將不再專註於小事,也不會只關注當下。相反,我們將學會看到更大的藍圖,並意識到我們的生命不是我們自己的——而是上帝的。我們需要按照祂的方式來生活。

最近幾天,我選擇求上帝使用我來榮耀祂,用任何祂喜悅的方式使用我,讓我成為祂的手和腳(哥林多前書 12章12-31節)。我試着從全局看,而不是專註於我自己或世界認為重要的事上。

這意味着我每天都要安排一個特定的時間下班——離工作越遠越好,盡量晚上7點前離開辦公室。有些時候,我可能確實需要呆到很晚,但我會確保這成為少數情況。我也開始赴朋友的約,寫作,志願參與有負擔的活動,並在教會服侍。我也向上帝保證,我不會在禮拜天工作或查看電子郵件。

做出這些改變是需要時間的,但我決心不讓我的工作成為我的上帝或偶像。我是為了蒙上帝的喜悅而生的!祂是上帝!我是祂的器皿!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做錯選擇,為時不晚

we-are-not-the-sum-of-our-bad-choices2

作者 :Ruth Lawrence, 英國
翻譯 :奇奇, 中國

在街頭巷尾,你或許遇見過這樣一些人,他們或是孤寡獨居,或是無家可歸,亦或是惡習上癮。他們一開始其實跟你我一樣,只是在漫長的人生途中,一個接一個的錯誤選擇使得他們陷入慘境。於是,他們認為重新開始已經太晚——畢竟,上帝可能都放棄他們了。

又或者,你有這樣一個朋友,或者是聽說的某個女孩,因為一系列錯誤的選擇而不得不獨自撫養自己的寶寶。對她來說,生活艱難又孤獨。她會告訴你,即使上帝真的存在,祂大概也不知道或者不關心她的窘境吧。

我們周圍有許多這樣的人。事實上,我有鄰居的想法就跟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一樣。看他們這樣被過去的選擇捆鎖,過着挫敗的生活,我感到非常惋惜——因為他們可以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就是最近我在學習尼希米記9章時學到的功課。在這個章節中,經歷了70年巴比倫流放生活的以色列人正在回歸以色列的路上。尼希米頂着強烈的攔阻重新修建了耶路撒冷的城牆。所有重歸故土的人都要做一個決定:是否要跟隨上帝?

他們的回答響亮地一致——要!他們要跟隨上帝。尼希米記9章就是他們悔改的禱告。這是一個很長的禱告,其中複述了上帝為以色列民族所做的一切以及以色列人犯的錯誤。就如同我們周遭的一些人,以色列人做過很多嚴重錯誤的選擇。他們拒絕上帝,並且任意妄為——即便剛剛見證了上帝為他們做的奇妙作為——比如救他們脫離奴役。

曆數過去的錯誤時,他們一定滿懷悔恨和羞恥。然而讓我吃驚的是,在他們的禱告中,大多的內容卻不是負罪感,而是上帝在他們跌倒時對他們的回應。尼希米記9章中滿滿的是這樣美好的經句:

「但你是樂意饒恕人,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上帝,並不丟棄他們。」(尼希米記9章17節)

「你還是大施憐憫,在曠野不丟棄他們」(尼希米記9章19節)

「所以你將他們交在敵人的手中,磨難他們。他們遭難的時候哀求你,你就從天上垂聽,照你的大憐憫賜給他們拯救者,救他們脫離敵人的手。」(尼希米記9章27節)

「然而他們轉回哀求你,你仍從天上垂聽,屢次照你的憐憫拯救他們。」(尼希米記9章28節)

「然而你大發憐憫,不全然滅絕他們,也不丟棄他們,因為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上帝。」(尼希米記9章31節)

這些經句讓我不禁驚嘆!我們有一位多麼偉大的上帝!祂有如此的慈愛!即使在我們離棄祂,任憑己意時依然愛我們!在我自己的生命中,我也曾像以色列人一樣不遵從上帝的指引。有一件讓我最痛苦的事就是因為害怕被拒絕而不去給身邊的人傳福音。

在英國,人們常常不認識或者不跟自己的鄰舍說話。在我住的這條街上,若是同時離開家門,大家或許會互相打聲招呼。但對話無外乎聊聊天氣。因此,即使我知道鄰居們需要耶穌,在見到他們時我還是除了打招呼外隻字不提。因為我害怕說了之後他們會以為我是個瘋子。

當我想到自己因此浪費了多少好機會時,強烈的負罪感便籠罩着我。我知道我一直在故意忽略上帝給我的指示:向身邊的人傳福音。而我也情不自禁地想,祂一定對我非常氣憤。

因此讀到這些經節對我來說真是莫大的寬慰!如同有人把我肩上的大石頭挪掉了一樣。這正是上帝給我們的應許——只要我們花時間去禱告,認罪和尋求祂的原諒,祂會潔凈我們的罪並使們脫離負罪感。當然,我仍然有責任向身邊的人傳講耶穌,只是我這樣做是出於對上帝的甘心順服而非出於我的負罪感。

因此,我想說,也許你曾經做過一些錯誤的選擇:結交了一些不好的朋友,或者在一段浪漫關係中走得太遠,做出了不榮耀上帝的行為;或者你正在做的選擇使你覺得有負罪感….若你搞砸了一切並且覺得上帝不可能原諒你,讀一讀上帝在聖經里所說的話,看一看上帝是怎樣一位上帝,並在十字架上為你做了怎樣的事情吧。

回到這個「有恩典,有憐憫,不輕易發怒,有豐盛慈愛」的上帝面前來吧!祂絕不會離棄你!讓我們不要再受過去選擇的轄制!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停止那些“不健康”的思想吧!

de53204作者:Michele Ong, 新西蘭
翻譯:Penny Lau, 馬來西亞

「你為什麼那麼……」

雖然數學老師沒說完,可是整班人都知道她想說什麼(笨),而且其他六個同學也知道她在針對誰(那就是我)。

老師花了半個小時解釋一道數學題。我的同學們都已經明白了,只有我一個人還是不明白。數學並不是我的強項,我寧可花時間寫作或者閱讀一些書籍,也不想坐在那兒回答數學題。

很無奈的,數學卻是必修科目。我的父母希望我的數學會及格,所以帶我去上補習班。很顯然的,上補習班對我的幫助並不大。我的老師也拿我沒辦法。儘管我已經有去上額外的補習班,我的數學成績還是一樣的慘不忍睹。

最終,我的家人決定搬去另一個國家,而那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是可以容許我不拿數學課的。但是,我仍然無法忘記十六年前,拿着成績單時那落魄的感覺,實在是太丟人了!一直到今天,那位數學老師所說的話還是會不時的出現在我腦海中。

「或許她說的是對的,你的確很笨,」這句話總是這麼在我腦海里重複着。當我把菜炒到燒焦,上了三次的駕駛班后還是不會開車,或者在應該選擇理科時卻選擇了文科(即使我對科學或數學都絲毫不感興趣)時,這句話就會不經意的出現。每當這個聲音出現時,我都會想辦法忽略它,但是它總會不斷地重複着。這些消極的念頭更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出現。

感恩的是,我知道我可以選擇讓自己的腦子裡有什麼念頭。而現在的我也越來越會辨別一個想法是否合乎聖經的教導。

如果你也面對一樣的問題——一些負面的思想會突然出現在腦子裡,那麼以下幾點或許可以幫助到你。

1)擁有積極的思想
於2003年播出的動畫片《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中,吉爾(Gill,一隻黑白條紋的魚正和其他的魚友們被困在魚缸里,他們正在計劃如何逃出去)命令一群的魚說:「你們能多噁心就多噁心,而且去想些骯髒的事。我們要把這個魚缸弄的很臟很臟,這樣那個牙醫就會來清理它。」

在這動畫片里,我們能夠很清楚的看到「骯髒」的思想很容易就把整個魚缸給污染了。但是吉爾的話也可以運用在現實中——我們腦子裡的負面思想會影響我們每一天的生活。如果我們老是有這些念頭,例如「我做不到」、「我太蠢了」或者「沒有人會喜歡我的」,那麼我們始終有一天會相信這些話是真的,並且這會嚴重影響到你我的自我價值觀!

打個比方,如果我每次煮飯把菜炒焦了之後,就一直責怪自己,覺得自己「很笨」,不懂得怎麼準備一桌像樣的晚餐,我最終會放棄繼續學習怎麼做飯,也可能感受不到做出美味菜肴的那種喜悅。

但聖經卻有另一種說法,就是我們要有一顆基督的心(哥林多前書2章16節),我也相信這代表我們已經裝備好,可以有如上帝的思想以及行出上帝所喜悅的事。我們應該專註在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以及有美名事物(腓立比書4章8節),而不是在那兒一直重播着那些「不健康」的思想。例如,在患難、試煉以及困苦中,我們可以把「我做不到」的思想轉化為上帝的真理——「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腓立比書4章13節)

因為唯有上帝的真理才能夠使我們脫離負面思想的枷鎖。

2) 把每一個想法都交託給上帝
「你知道嗎?有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是個白痴。就像,你知道的,有一種人,他存的都是好意,也想盡辦法幫助人,但就是好像有點……蠢」我在一個傍晚這麼告訴我的姐姐。她很驚訝的看着我,還問到底是什麼事讓我有這樣的想法。

我解釋道,這個想法是在我結束游泳班后沖涼時突然出現的。那是一個很漫長的星期五。我那天的工作很忙,也覺得我在游泳班的狀態並不好。我要求教練把組合練習重複兩遍,但是我開始練習時又把老師所教的都給忘了。

最慘的是,一群八歲的孩子學得比我還快。就在那時,我數學老師的話又重現了。我開始相信那些小孩子比我更厲害,我蠢到連游泳都學不好。

我一直都被「我很笨」這個謊言所捆綁,以致我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完成眼前的事。為了勝過那些謊言,我得先處理腦子裡出現的負面思想。

哥林多后書10章5-7節這麼提醒我們,「將各樣的計謀、各樣攔阻人認識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

我有時會把那些負面思想幻想成一隻野獸在腦子裡亂蹦亂撞,就如一隻魯莽的牛在陶瓷店裡,把我的自信心摧毀,甚至影響我每一天的生活。之後,我會把自己當成一位動物管制員一樣沖向那隻牛,用手裡的鎮定劑讓那隻牛平靜下來,再把它拖去交給上帝,因為它一點也不受歡迎。

3)花時間與上帝親近
聖經說:「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章12節)」。

這就意味着,我們不能靠自己戰勝這些思想。我們一定要花時間禱告,懇求上帝幫助我們裝備自己打這場屬靈的戰。我們必須穿戴「上帝所賜的全副軍裝」,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做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此外,又拿着信德當作藤牌,並帶上救恩的頭盔,拿着聖靈的寶劍,就是上帝的道 (以弗所書6章13-17)。

我們穿上了整副的盔甲后,惡魔在向我們拋出火箭時,我們就能夠勝過它們,勝過那些負面的思想。

說實在的,我並沒有常常花時間禱告,與上帝親近。我只有在困難的時候才到上帝面前。但是,當我們花時間與上帝建立關係時,上帝的話就會在我們的心裡。每當那些不好的思想出現時,我們就會知道它們到底是垃圾還是上帝的聲音。就如耶穌說的:「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着我。 」(約翰福音10章27)。

上帝難道會叫我笨蛋,說我沒用,並且是個窩囊么?上帝絕對不會這麼說的。上帝愛我們,因為祂看我們為寶為尊(以賽亞書43章4節),我們也是上帝用“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沾污的羔羊之血”所贖回的(彼得前書1章19節)。

因此,當「你一點都沒用」或者其它不健康的思想又在腦子裡出現時,你可以告訴它:「不對,你不是屬上帝的。」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選擇自己思想的權利。我們所接受所採用的任何小思想都會影響我們的未來。有一句話這麼說;「看好你的思想,它們將成為你所說的話;看好你所說的話,它們將成為你的行為;看好你的行為,它們將成為你的習慣;看好你的習慣,它們將成為你的性格;看好你的性格,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命運。」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不能在基督化的家庭長大,就把基督帶回家

frog-1672866_640

作者:毛小孩,馬來西亞

我是第一代基督徒,家裡的兄弟姐妹都是基督徒,只有父母尚未信主。這是因為我們小時候都是在教會的幼稚園裡上學。因為家附近的幼稚園不多,那間教會的幼稚園剛好離家很近,方便接送。因此父母選擇讓我們在那裡上學。後來在老師的鼓勵之下我們也參加了主日學,父母也不反對,就這樣我成為了基督徒。每當我跟別人分享我的見證時,我都會覺得我的家有很多上帝奇妙的工作。因為我的父母並沒有如其他非基督徒家庭一樣大力反對孩子信主或參加教會活動。每一步我都可以看到上帝的帶領和祝福在裡面。

直到那個平靜的下午,我的心裡泛起了個小小的漣漪。那是一個普通的午後。由於大學正在放長假,剛好教會缺人手,我便到教會打工,可以一邊侍奉之餘,也賺取一些開學后的生活費。那天,與我同工的另一個姐妹在辦公室分享她的生活趣事。她提到,她的孩子想要去放風箏,可前一天天空不作美所以泡湯了。晚上臨睡前,孩子對她說明天一定要去放風箏。那位姐妹便趁機鼓勵兒子說,「你跟上帝禱告明天不下雨我們就能去放風箏。」第二天早上,兒子對那位姐妹說,「媽媽,昨晚我有小聲和上帝禱告說今天不要下雨哦。」果然,那天傍晚天空晴朗,她們一家人也成功地去放風箏。聽完該姐妹的分享,我笑了笑覺得孩子的童言童語真可愛。然而在旁的牧師則指出這是培養孩子禱告的好方法。後來在社交網絡上看見了他們一家和樂融融的照片,我心裡頓時感嘆,這真是充滿上帝的愛的家庭啊!

那一刻我陷入思考,「如果我的父母也是基督徒,每天都鼓勵我禱告,睡前陪我一起念主禱文,睡前唱詩歌給我聽,灌輸我關於信仰知識,或和我訴說聖經故事的話,那是多麼令人羨慕的童年啊!如果當自己靈命軟弱不想讀經禱告時有父母的鼓勵那該多好啊!從小看着父母一起靠着上帝的帶領來建立起自己的家庭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有上帝掌權的家肯定不一樣!」

同時我又想,以我的性格來看,如果今天真的如我所願,我是否還會去追求上帝的話還是習慣於那只是父母的信仰。我是否會經常省察自己與上帝的關係,還是只會等父母來提醒我要靈修禱告。心裡才頓時明白,上帝的安排是最妥當的。

我並不是指二代基督徒不會追求上帝的真理,或一代基督徒比較好,而是萬物都有定時,我深信上帝讓我出生在一個非基督徒家庭肯定有祂美好的計劃。在這樣的家庭里,上帝讓我學習到了如何可以過得分別為聖,從家做起傳福音的工作,也以此操練我對祂的信心。例如,當遇到家裡信傳統信仰的長輩們要求上香等尷尬的情況時,我發現,只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上帝必在當中做工。

由於念書的關係,我常年不在家,但只要有機會放假回家,我就會努力邀請父母和我們一起參與崇拜。在家裡我也時時遵守聖經的教導,父母也因為我們兄弟姐妹的改變而對基督教有了另一種觀點,願意嘗試去了解這信仰。這些小小的不同,都讓今天的我願意花更多心思去了解和明白聖經的教導。

很奇妙地,雖然我沒有從小在基督化家庭長大的經歷,上帝卻讓我可以把基督帶回家,藉著我,讓我的父母有接觸基督福音的機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同輩壓力

people-1031169_640

作者:奇奇,中國

同輩壓力(Peer Pressure)這個詞你可能並不熟知,但它跟你的親密程度卻異常驚人。它的定義是同輩人相互比較中產生的心理壓力。

那麼造成同輩壓力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看了一些網路上的資料加上自己的分析之後,我個人認為第一點就是攀比心態。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比身邊的人好一些,害怕看到自己不如別人,接納不了一個不優秀的自己。同時又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第二個原因是我們想要獲得認同感和歸屬感。我們希望得到這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認同,害怕被孤立。因此我們一旦遇到障礙,不能夠跟他人在一個梯隊里,就會有壓力。

作為一個成長在中國的80后,同輩壓力是伴着我長大的。小的時候,大人們都在比這誰家的孩子更聰慧;上學了,自然是要比較誰的成績更好;高考,更是決定了一個人命運的時刻。考上了一個好大學絕對會感覺高人一等,而高考失利立刻就要低到塵埃里去;工作了之後,薪水高低,工作內容差別,在哪個城市等,都成了比較的砝碼;到了二十歲後半段,有沒有男女朋友,是否結婚,另一半的情況如何更是加大了各人身上的重擔。我身邊的朋友因為受到同輩壓力的影響而做出犧牲的有太多太多。好朋友A待在一線大城市做着一份壓力特別大自己又不喜歡的工作,原因是害怕自己不如別人,只有這樣他才能夠安心,每年回家的時候在家人和朋友的眼光中得到安慰;發小C,看到她身邊很多朋友都結婚生子,非常害怕自己變成大齡剩女,於是四處去相親。許多朋友更是因為頂不住壓力而選擇草草的步入婚姻。

對於同輩壓力,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因為我從小是一個很要強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成績也不錯。因此高考的失利給我造成了莫大的打擊。我開始閉口不提我的大學,甚至把它看成我人生的恥辱。我內心深處的價值感和優越感完全崩塌了。之後我開始試圖通過其他途徑找回我的競爭砝碼。我跑去大城市工作,跑到國外學習等。可是,似乎我走到哪裡,壓力也會跟到哪裡。我做的這些並沒有讓我感覺到自己很特別,也無法給我帶來價值感。我開始倍感迷茫。感謝主,在這個時候找到了我,用祂的愛釋放了我。我開始明白我的價值和我人生的真正意義。也開始明白,同輩壓力或許不可避免,但我們完全可以靠着主得勝。

那麼作為基督徒,我們可以怎麼去面對同輩壓力這個問題呢?

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在創世以前就已經接納了我們(以弗所書1章4節),祂以我們本來的樣子愛我們,並且看我們為至寶。所以我們得以在基督里有一個全新的,屬上帝的價值觀,明白我們的價值並不建立在這世俗的成就或他人的眼光中,而是在上帝那裡。當我們明白這個真理時,就不會再需要來自這個世界的認同,不再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討好誰,包括我們自己。

然而同輩壓力給我們的最大一個感受就是害怕——害怕失去,害怕孤獨。但聖經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釘十字架死了,祂對我們的愛就在此顯明。(羅馬書5章8節)而「 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翰一書4章18節)。因此我們可以靠上帝的愛剛強,靠祂得勝,勝過這懼怕。既然耶穌的寶血洗凈了我們的罪,使我們得到完全的自由,不再受捆綁,那麼這裡當然包括不受同輩壓力的束縛。最後,願我們能重新將目光對焦於上帝,單單為討祂喜悅而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我為什麼一直在努力討好別人?

woman-591576_640

作者:Natalie Hanna Tan,新加坡
翻譯:Penny Lau,馬來西亞

我一直都很喜歡取悅他人。我知道只要按照他人吩咐的去做,就肯定能夠討好他們。

在教會裡成長的我,一直都這麼做。由於組長不鼓勵女孩與異性太過要好,所以不論是面對面交談或者是電話信息,我與男性朋友說話時都很謹慎 。當他們告訴我在社交網站上發帖子可能會引起他人的妒忌時,我就不再發一些「開心」的事,例如聚餐以及與朋友相聚的照片。此外,當他們提醒女孩子穿短褲可能會絆倒男生時,我就不穿短褲了。

這些年裡,我都很努力地遵循這些所謂的「規則」。當然,一些規則還是有其中的智慧的(我也很慶幸有做到一些),但是我仍舊不明白遵循一些規則的緣由。我想要組長對我有好印象,所以我就一味地跟着他們所說的去做。

我不斷地去討他們的歡心,一直到後來,門徒會議讓我充滿了恐懼。我很討厭被人批評的感覺,也不喜歡被人指責做錯事的感覺。當我在教會或者在一些領袖身邊時,我總要特別小心。總覺得他們有太多我不理解的看法以及標準。我知道我不可能達到那些「完美」的標準,所以去教會,要活出基督樣式的生活讓我覺得很累,也讓我難以忍受。

當我自己也成為組長時,我也對比較年輕的組員做一樣的事。雖然我並不完全同意這些規則,但是我時常告訴他們:「這樣做才是對的。」,我也不斷地教導他們要得到他人的認可。我要我的組長看到我在教導他們做「對」的事,也想證明我是一個好領袖。慢慢的,我也開始按照這些標準去批評那些「做錯事」的朋友。然而這麼做使我和一些朋友的關係變得比較緊張。

直到我到海外留學,在另外一間教會聚會之後才開始對教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很多虔誠的基督徒朋友會在Instagram上分享一些開心的照片。沒有人妒忌或者覺得很難過。朋友都自由的「點贊」,並且也一起慶賀和祝福他們成就。我還看到一些朋友去教會時化妝,戴裝飾品,還穿袖子不同長短的衣服。但是,沒有人在後面說他們的不是,或者讓他們覺得他們在「犯罪」。除此,一些男生和女生的關係雖然很要好,但是他們能夠保持純友誼的關係,這讓我看到友誼的美好。這間教會不像是一個處處都是規則的地方。我在這裡感覺到大家都很真誠而且關係不複雜,更沒有批評和虛偽的態度。

開學幾個月後,我和一位新朋友談到有關不同教會所持守的信念與價值觀。我分享了一些在我成長的教會所定下的規則,也告訴她我的想法。「妳不可以為了討好他們而這樣盲目地跟着這些規則呀。你不應該為他們而活的。」她的答覆讓我無言以對。那句話讓我不斷地反省自己所堅持相信的。原來, 我在這些年看重的是取悅他人,而不是討上帝的喜悅。

加拉太書1章10節這麼說;「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還是要得上帝的心呢?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若仍舊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我當時才發現我把我的組長當成了上帝。儘管我只需要有上帝的認可,但我卻儘力去取悅組長,去得到他們的認可。其實,我只要有上帝的認可就夠了。

那天,我回到自己的公寓時,腦子裡一直在想着我多年來所持守的信念。我查考聖經,在網絡上搜尋,還問了在家鄉的父母以及一些好朋友。無可否認的,聖經清清楚楚地提到一些事情,例如不可醉酒,不可犯姦淫的罪,不可以說謊或者不可偷盜等……但是那些聖經沒有清楚提到的要怎麼做呢?聖經並沒有提到社交網絡,更沒有提到我可以發什麼樣的貼 。聖經也沒有在和異性相處的課題或者裙子的長短上有詳細的規則。

上帝鑒察的是我的心,我所作所為背後的目的,而不是看我們所做的事情本身。打個比方,只要我清楚知道我不會絆倒其他人,也不是要去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我們是可以穿背心(當然不能是暴露的!)。只要明白所得到的點贊次數或者跟從者並不能反映我的自我價值,我們還是可以自由的在社交網絡上分享一些照片。除此,只要我懂得如何與異性保持健康的距離以及不會絆倒其他人,我也可以與男性朋友建立美好且聖潔的友誼。

當我領悟了這個真理之後,我所背負的壓力和期望都減輕了。這是我在這麼多年以來第一次感到很自由。我開始把界限和規則看為是讓人自由的,而不是用來約束人的。

當然,這麼說並不是給我們有權利或者借口來隋己意行。上帝已經在聖經里記載一些保護我們的律法典章,也吩咐我們要過手潔心清的生活(詩篇24章4節),也要我們效法上帝,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以弗所書5章1-6節),因為唯有上帝是聖潔是公義的。

至於那些聖經沒有詳細記載的事物,我們可以自己決定要持守的信念以及喜好。上帝給我們自由意識去決定我們可以或者不可以做的事。祂也已經賜下聖靈來引導我們,提醒我們什麼事情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屬靈導師,個人的經驗或者是我們所處的環境都有可能塑造我們所持守的事。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信念。在思考個人所持守的信念時,我們可以問問以下這幾個問題:

(一)這是按照上帝的旨意和真理嗎?

我們都應該回到聖經去了解上帝所吩咐的。如果查到是違背上帝的話,或者是與上帝的屬性與價值觀不同,那就是你的答案了。

(二)我所做的事,背後的動機和目的是否是討上帝喜悅的?還是我是為了要得到他人的認可而做的?

我們應該懇求主鑒察我們的心,並且向我們顯明一切不屬上帝的心思與意念(詩篇139篇23-24節)。我們在自我反省的時候,應該要坦然的面對我們有或沒有做一些去討人喜悅的事。

比如說,我知道喝酒並不是一件壞事。耶穌基督曾經把水變成酒,也在最後晚餐的時候有預備酒。但是,對我而言,我並不喜歡喝含有酒精的飲品,如啤酒或烈酒。這不只是因為我不喜歡酒的味道,我也不喜歡含酒精飲料所牽涉到的負面影響,如酒醉以及酒後的瘋狂行為。當我與父母聊了之後,並且交託給上帝之後,我決定不喝酒。但是,我不會去批評會喝酒的朋友,因為這是我個人的選擇。

(三)我這麼做會絆倒我身邊的人嗎?

我發現每一個文化對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看法。再用喝酒這個例子。當我在海外留學第一年時,我不能夠明白為什麼我去的教會在一些聚餐時都有人會帶酒來。起初,我覺得所有的人都在「犯罪」。到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每個地方對喝酒都有不同的觀念。在我留學的那個地方,與朋友見面聊天時喝一兩杯酒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我在新加坡的教會裡喝酒,就可能會絆倒一些思想比較保守的弟兄姐妹。

沒有一個文化是錯誤或者更「糟糕」的。每個文化都有它不同之處。身為基督徒,我們也應該有去尊重其它文化的習慣。

(四)我的屬靈導師對我所做的事有什麼看法?

上帝還是會透過我們身邊的屬靈導師來與我們說話,也會勸勉我們。我們應該好好聆聽並思考他們的勸勉。雖然我們不應該把他們所說的一切都當成真理,但是這不代表我們應該對他們的勸勉視而不見。如果我們不同意某一個「規則」,我們可以花時間去為這件事情禱告,去問一些靈命比較成熟的基督徒,然後再決定我們的立場。

我們活着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在所行的事上討上帝的喜悅。一些規則和界限可以引導我們過討上帝喜悅的生活,但是上帝的話和聖靈仍是我們生活上最主要的指引。當我們與上帝有親密的關係時,祂必親自帶領我們做對的事。只要我們全心地愛上帝,我們就會自然的去做天父所喜悅的事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因為一件T恤,我和男友分手了

how-a-message-on-a-t-shirt-convinced-me-to-break-up

作者:Noni Elina,印度尼西亞
譯者:夏天,台灣

就像大部分女孩一樣,我憧憬愛情。我從國小開始就嚮往有一位男朋友。然而,因為我又內向又害羞的個性,還是個認真學習的小書蟲,所以我都只是在一旁暗戀其他男生。

高中時, 有個名字叫Zainul的同學約我出去。他是個又高又壯的運動員,而且他的睫毛很長,是女孩的看了都會羨慕。我在剛進學校時就開始暗戀他,一直到11年級時才正式開始交往。

當時的我並不是一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但我每年都固定參加教會所舉辦青年營。上帝透過青年營改變我的生命,教導我活出祂的心意。我開始學習聆聽上帝的話,經歷祂奇妙的愛。

當我藉着每天靈修更認識上帝后,我開始為自己和Zainul的關係感到不安。聖靈一再的提醒我和Zainul的關係是不對的。

Zainul是一個很棒的男孩子,而且他是一位虔誠的回教徒,每個星期都會固定的去參加聚會。雖然他沒有做過任何傷害我的事,我們的關係卻因為不同信仰而越來越疏遠。我不能和他討論我每天靈修禱告的得着,導致我們之間常常沒有話題可聊。當我意識到我們其實並不合適之後,我就和他坦承我們是不會有未來的。我們就這樣分手了。

老實說,要放下像Zainul這麽誠懇的好男孩是不容易的。每個女孩都渴望自己所愛的男孩欣賞自己,照顧自己,我也不例外。我對Zainul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分手而減退,我還是覺得和Zainul分手很令我難過。儘管我們在名義上已經分手了,但是我們還是會花時間一起相處。這段非正式的男女朋友關係維持到我們上12年級那一年。那段時間,我不斷地跟上帝討價還價說:「主啊,我將來會成為祢的女兒,還會完全順服祢,但現在還不是時候。讓我繼續享受和Zainul在一起的時光吧,至少等到我們畢業后再說。」

參加教會的青少年營以及參與教會的服事並沒有讓我的生命有所改變。由於我以為我還是很愛Zainul,我仍然在情感上妥協,繼續和他很要好。

有一天,Zainul要我陪他逛市區的百貨公司。他想要買一件T恤。我們逛了好一陣子后,他拿起兩件T恤,要我幫他挑一件。我當時因為看了太多的衣服而感到很疲倦,只想着快點離開。 所以,我就隨便選了一件白底帶彩色英文字體的T恤。 因為太累,所以懶得去看清楚衣服上面的英文句子。

隔天,Zainul像往常一樣到我家來,他還穿着那件我們一起買的T恤。正當我們在聊天時,我注意到他衣服上的句子。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眼睛所看到的。T恤上寫的居然是: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how-a-message-on-a-t-shirt-convinced-me-to-break-up-2

我告訴Zainul他的衣服上寫了什麽之後,他就沈默了好一會兒。我會選這件衣服純粹只是喜歡它的設計款式而已。我當下根本沒發現衣服上的這句話。我並不是故意要讓Zainul穿上這件T恤的。服飾店裡有上百件的衣服,我們怎麼可能就這麼恰巧的選了這一件呢?

那天的約會尷尬地結束了。由於Zainul覺得那件衣服比較適合我,他隔天就把那它送給了我 。我收下衣服后,就認真的考量我們的關係。

我當時才發現上帝正在通過這件衣服來提醒我,祂給我是一份完美無缺的愛。祂是那位為我死在十字架上,救我脫離罪惡轄制的主。祂要我在永恆里與祂同行,但我卻在傷害上帝,選擇去愛另一個人。 那天晚上,我在房間里哭着求上帝原諒我所做的一切。

藉着聖靈的幫助,我結束了和Zainul的來往。即便他持續發短信,但是我還是堅持不回復他。我並不是不想和他繼續做朋友,但是我知道自己的軟弱。只要我回復他的訊息,我就會再一次陷入情感的掙扎之中。我不停地禱告,從上帝的話語中得到力量,其他的弟姊妹也在身邊鼓勵我。上帝改變了我的心。當我定睛仰望上帝時,我對Zainul的感情也漸漸地消逝了。要不是依靠聖靈的能力,我們什麼都不能做。惟有依靠上帝才能夠釋放我們對其他人的情感依附。(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上了大學以後,我有更多機會認識非基督徒的男性朋友,但自從那件事之後,我的交友原則依然不改變。我不會考慮和不愛耶穌丶不認識神的男生談戀愛。直到如今,我那一年學到的功課引導我在這些年來有智慧地保守自己的心, 享受與上帝同行的單身歲月。

我們唯有順服上帝的旨意,靈命才會成長。和一位非信徒交往並不能幫助我們的信仰更深札根在主裡面。我需要的是一位能幫助我更愛耶穌丶帶領我為耶穌而活的伴侶。

現在的我渴慕能夠盡心丶盡性丶盡意愛主我的上帝(馬太福音22章37節)。為了能夠遵守這個戒命,我必須放棄那些會在我心中與這個戒命有衝突的事物, 包括捨棄對不信之人的好感。(哥林多後書6章14節)

*文中人物非真實姓名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