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復活節
復活節圖文特輯| 復活節前,主耶穌走過的路
繪圖設計:Eve
復活節對於每個基督徒都是極其重要的日子……因為主耶穌的復活帶給我現在以及永恆的盼望。世界各地的人們會以不同的方式來慶祝這個打破死亡權勢的日子。今年的復活節,讓我們一起回到當年的耶路撒冷,同耶穌一起走一遍祂的受難路途,回想祂那長闊高深的愛……
耶穌背起十架(約翰福音19章12-16節);(馬可福音15章17-20節)
「從此彼拉多想要釋放耶穌,無奈猶太人喊著說:『你若釋放這個人,就不是愷撒的忠臣。凡以自己為王的,就是背叛愷撒了。』彼拉多聽見這話,就帶耶穌出來,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鋪華石處,希伯來話叫厄巴大,就在那裡坐堂。那日是預備逾越節的日子,約有午正。彼拉多對猶太人說:『看哪,這是你們的王!』他們喊著說:『除掉他!除掉他!釘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說:『我可以把你們的王釘十字架嗎?』祭司長回答說:『除了愷撒,我們沒有王!』於是,彼拉多將耶穌交給他們去釘十字架。」
「他們給祂穿上紫袍,又用荊棘編做冠冕給祂戴上,就慶賀祂說:『恭喜,猶太人的王啊!』又拿一根葦子打祂的頭,吐唾沫在祂臉上,屈膝拜祂。戲弄完了,就給祂脫了紫袍,仍穿上祂自己的衣服,帶祂出去,要釘十字架。」
主被剝去衣服(馬可福音15章22-24節)
「他們帶耶穌到了各各他地方(『各各他 』翻出來就是『髑髏地』),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祂卻不受。於是將祂釘在十字架上,拈鬮分祂的衣服,看是誰得什麼。」
釘十字架(馬可福音15章25-26節)
「釘祂在十字架上是巳初的時候。在上面有祂的罪狀,寫的是:『猶太人的王。』」
主死在十架上(馬可福音15章37節)
「耶穌大聲喊叫,氣就斷了。」
主的屍體被從十架取下來 (馬可福音15章46節)
「約瑟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磐石中鑿出來的墳墓里,又滾過一塊石頭來擋住墓門。」
主耶穌從死里復活(馬可福音16章6節)
「那少年人對她們說:『不要驚恐!你們尋找那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祂已經復活了,不在這裡。請看安放祂的地方!』」
如果你也有藝術創作的恩賜,歡迎你投稿給雅米:submit@ya-mi.org
讓你的作品成為更多人的祝福吧~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一起「復活節」的5種方式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你會跟我一起「復活節」嗎?
那天,我女兒一直待在我母親那裡,我聽說她們已經開始準備復活節裝飾了。當我去接她時,她抱著滿籃子的雞蛋,可愛又期盼地看著我:「媽媽,你會和我一起複活節嗎?」
一開始,孩子的語法錯誤把我逗笑了。但過了一會兒,我意識到她的話有深刻的意義。
復活節是一個動詞。至少它應該是。復活節,是每年我們特地用來慶祝耶穌復活的節日。但我們要如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來「(過)復活節」呢?
歡迎祂
當耶穌在祂被釘十字架之前的那個周日到達耶路撒冷時,人們多麼歡迎祂,紛紛將自己的外套和棕櫚枝鋪在地上。他們知道這個進城來的人絕對不是普通人,所以他們大聲喊著說:「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高高在上和散那!」(馬太福音21章8-9節)。
我們稱這一天為棕櫚主日。在教會,我們常常會以喜悅歡欣的敬拜讚美來慶祝這個日子。這一天,我們不僅記念耶穌榮入耶路撒冷,也尋求祂對我們生命的指引和帶領。這一天,我們歡迎耶穌,調整自己的心,與祂一致。
我最近就把自己生命中的各種角色、重要的人際關係和我經常參與的事項一一列出來。我一項一項地查看,禱告歡迎耶穌來到我的這些角色、關係和事項中。雖然,我知道祂已經存在於這些地方,畢竟祂是無處不在的上帝,但這個過程是為了讓我主動地邀請和歡迎祂,並再次宣告,在這些領域祂才是真正掌權的那個。
這是我對主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的方式。
這麼做並非易事。當我歡迎耶穌進入我的家庭、婚姻、作為母親的角色、我的教室、友誼、生命中的偶像和堅固營壘時,我意識到祂的到來必定需要我在這些領域做出改變。主不可能與謊言、焦慮和堅固營壘同在。歡迎主的過程需要我們堅信祂比一切都更寶貴。在今年的復活節,無論付上什麼代價,讓我們都歡迎基督來做王掌權吧。
記念祂
在耶穌釘十字架之前的那個晚上,祂與門徒們一起慶祝了逾越節——記念上帝如何將以色列人領出埃及的節日。在那頓晚餐中,耶穌設立了我們熟知的主的晚餐(聖餐)。當祂和門徒們一起坐在桌子旁時,祂掰開了一塊餅,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祂又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加福音22章19-20節)。
在我看來,耶穌所說的「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這行字巨大而醒目。祂要我們通過吃餅和喝杯來記念祂的犧牲。這要成為今年我們「復活節」的一部分。當我們吃了餅喝了杯之後,我們就把自己交給了祂。我們就是在說:「我們想要把自己交給你。我們希望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我們將會與祂一起受苦,但這也同樣意味著作為祂的孩子,我們的未來是確定的——我們將會與祂一同復活。
在今年的受難周,當你領受主的晚餐時,請以此來記念耶穌做出的犧牲。
為祂哀痛
在逾越節那周的周五,耶穌被釘在了十字架上。經過幾個小時的掙扎後,祂喊道:「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路加福音23章46節),然後祂的氣就斷了。馬太告訴我們耶穌死的時候發生了地震(馬太福音27章51節),我們也在經文中讀到當天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三點天都是黑的(路加福音23章44-45節)。
你能想像當時站在十字架下會感到多麼壓抑嗎?在一片黑暗中經歷地震是怎樣的感受?親眼見證罪和羞恥對世界造成的巨大破壞是怎樣的感覺?所有這些都說明了那一天發生的事是多麼沉重。上帝的獨生愛子被釘在十字架上。天父上帝離棄了祂的兒子。這似乎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一天。
我們要如何進入這種哀痛?我們怎樣才能體會到那天的事件所帶來的沉重?我認為很明顯,答案並非是我們喜歡的——我們需要沉浸在其中。不要急於讓這一天過去,更不要直接跳到星期天。我們需要安靜地沉浸在受難日一會兒,我們不僅要為耶穌的死哀痛,還要為把祂釘上十架的我們的罪哀傷。
我們需要求上帝幫助我們儘可能的去理解祂為我們所做的犧牲有多大,失去愛子有多沉重以及這個世界在星期五的恥辱有多大。所以我們要哀痛。為整個世界的恥辱和罪而哀痛,也為我們與上帝的隔絕而哀痛。但請放心,這個故事並沒有在這裡畫上句號…..
等候祂
你能想像耶穌毫無聲息地躺在墳墓里的那個周六是怎樣的嗎?門徒們是否絕望地認為他們一直都跟錯了人呢?會不會有幾個因著聖靈的帶領,開始把耶穌所有的教導串連起來,並滿懷希望地等候祂的復活?
介於受難周五和復活主日之間的尷尬周六不應該被我們一掠而過。耶穌死了之後,祂的一些門徒感到無比絕望。然而我們知道周日即將來臨,耶穌會復活。過渡時期並不容易。但願意在這緊張的情形中等候,表明了我們知道自己不是掌權者。
就像上面的哀痛階段一樣,讓我們不要急於度過這一天。如果沒有周六的不安,也就不會有周日的喜悅。
今天,我們要如何等待基督呢?我們當然是要在復活節這一周等候祂,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同樣需要。也許我們現在正處於所遇之事的中間狀態。我們需要在什麼事情上學習等候?需要用哪種方式面對這種不確定的狀態呢?在等候的過程中,我們要如何依靠基督呢?我們在等候的究竟是什麼?
作為基督徒,最終我們等待的是上帝國度的完全來臨。我們等待耶穌再來並將一切都更新,罪惡不再在世界掌權。所以,在等待中,我們將目光鎖定周日……
因祂歡喜
周日早上,復活的耶穌出現在祂的朋友、家人和門徒面前。墳墓不能禁錮祂。祂直面死亡並戰勝了它。祂承受了上帝因我們的罪和恥辱而產生的憤怒,並完全為我們贖了罪。
你能想像嗎?這一天,所有的悲傷和絕望都不再有了,我們最可怕的噩夢證實並不是真的。門徒那麼懷念耶穌並渴望得見祂,而現在祂就以肉身出現在他們面前。祂確實是祂自己所說的那個人。祂是那個大家一直都在等候的救贖主,為了祂的榮耀來拯救祂的子民脫離罪惡!我們無法付的債,祂已經全部付清!祂讓我們能夠認識祂並永遠與祂同住!罪不能再將我們與我們的君王分開,因此復活節周日是有史以來最棒的一天!
今年的復活節,讓我們深深地享受在因基督的復活而帶來的滿溢喜樂中吧。讓我們大聲而驕傲地來歌頌祂。讓我們張開雙臂,接受祂的寬恕、恩典和良善。讓我們在基督里擁抱我們的弟兄姐妹,並與全世界的教會一同宣告祂已經復活了!祂確實復活了!奧古斯丁在他對《詩篇》的解讀中說得最好:「我們是復活節族人,而哈利路亞就是我們的族歌!」
我的朋友,今年你要一起「復活節」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靈修特輯| 復活節于我的意義(有聲中文)
作者:東尼叔叔,加拿大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這是要應驗先知以賽亞的話說:「祂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馬太福音8章17節)
12年前,當我面對「受浸」的決定時,內心感到非常忐忑。因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熟聖經,也不夠完全。可是牧師對我說:「只要你願意讓上帝改變你,耶穌便可以幫助你。因為人是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成為完全人的。」就這樣,我便決定在那年的復活節受浸,學習在基督里,成為一個祂喜悅的人!
受浸後的初期,我的生命似乎沒有太大的改變,只是開始去教會及禱告,但仍不太熱衷於讀經。後來,上帝帶領我來到加拿大。新環境的挑戰讓我驚訝於祂的幫助。我內心逐漸謙卑下來,開始喜愛讀聖經,並參加查經班及小組。
讀到福音書,我發現主耶穌是滿有慈愛的救主。祂本是上帝的愛子,滿有權柄能力,竟親臨世上,體恤人的苦澀及艱難!祂在世的33年半,不斷醫冶病人,呼召罪人、傳福音,教導門徒……有時到了晚上,仍有人帶著許多被鬼附的,來到耶穌跟前,祂都憐憫人的需要,徹夜冶好他們,直至最後走上十字架,為我們的罪付上了代價。主耶穌基督完全的付出,最終接管了我們的「無能為力」!
因此,復活節對我的意義,是誠實面對自己,依靠基督,活出更有力量的人生!以往,我比較自我,只顧與自己喜歡的人交往,常常忽略身邊有需要的人。如今,聖靈在我裡面,常提醒我坐而起行,都要為有需要的人服侍!在主里溫柔順服,我曾是滿有掙扎的。但今天,我終於明白,活出一個有呼召的人生,才是天父給予我最奇妙的福份!
不但如此,這些年來,我也探索到更多大自然的創造——一望無際,悅目和諧,供人休憩享用。這提醒著我,人本應抓著良機,發揮自己應有的功能,克服生活中的煩擾。回想12年前,牧者語重心長的勸勉,歷歷在目。感謝上帝,今天我真的經歴到,主耶穌基督的帶領及幫助!
那麼你呢?你對復活節,是否有獨特的感受呢?希望借著這個日子,每人都用自己恩典的音符,編成一篇動人的樂章,在大自然中榮耀上帝!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復活節創意圖文:福音的中心
*背景音樂:New Heart Ministry 新心音樂事工
作品名稱:福音的中心
創作形式:數碼繪圖
作品描述:從棕櫚主日到復活節,時間一步步地把我們帶入這個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裡。這個愛的故事講述了上帝如何一步步地計劃並使人們與祂和好。故事牽動着我們的每一種情感。我們從憤怒到悲傷,再到喜悅。毫無疑問,我們今天能成為上帝的兒女,向人們宣稱我們的信仰唯獨是因着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犧牲以及祂的恩惠和慈愛。我們盼望本期的復活節特輯能夠將你帶回到福音的中心,並使你再次回想上帝那長闊高深的愛。
棕櫚主日
在復活節之前的那個周日,眾人把衣服和棕櫚樹枝鋪在路中間迎接耶穌進入耶路撒冷。看到當時的人們如此慶祝耶穌為救主和君王,這也及時提醒我們要同樣慶祝:敞開心扉降服在耶穌面前,因為祂是我們的君王和救主。
濯足節
在耶穌被賣的那晚,祂掰了餅,倒了酒並且為祂的門徒洗腳。這些預示着祂的身體為我們破碎,祂的血為我們而流,以及祂為我們付出犧牲的愛。如今,我們領聖餐,表明耶穌基督的死和記念祂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做出的極大犧牲。對於這位為我們獻上生命,好叫我們活的主耶穌,我們心裡有沒有滿懷感恩與讚美呢?
受難日
當耶穌在十字架上咽下最後一口氣並將祂的靈交付給天父時,聖殿里的幔子立刻就從上到下裂開了。祂的死為我們的罪付上了工價,並在我們與上帝之間開了一條暢通無阻的通道。只有通過耶穌我們才能夠與天父重歸於好。讓我們每次在認罪、敬拜主和禱告時記得這一點。
復活節
今天耶穌復活了!這絕對不是什麼愚人節的玩笑。祂戰勝了死亡,也因此證明了祂的身份——祂就是上帝。祂的復活證明了上帝的大能。祂也因着復活成就了祂的應許。而且祂應許給我們祂會再來!這個榮耀的應許絕對是值得我們用一生來倚靠的。當我們在期盼着祂的再來之時,讓我們在愛和順服中服侍祂吧。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清明節與復活節的拔河(有聲中文)
作者:宁萧,新加坡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四月份是過清明節和復活節的月份。記得幾年前,這兩個日子還重疊了。
我的信仰之路可以說是這兩個所謂節日之間的拔河,亦是我跟父母之間的拔河。初信之時,最大的挑戰來自我的母親。我的母親是非基督徒,並且對基督教有不好的印象。這不好的印像源自於「基督徒不能拿香祭拜祖先」這件事情,而這種矛盾在清明時節變得更為突出、明顯。
最令人感到無所適從的是,在我的大家庭中,有些基督徒長輩認為拿香只是一種尊敬的表示,無傷大雅。然而我父親覺得這是祭拜的行為,是不可取的。我的母親抓住這點,認為父親選擇不拿香祭拜是不孝的行為,同理,我跟父親也就被掛上了不孝基督徒的標籤。
曾經,母親常常會在過節、祭祖的時候讓我拿香,如果稍有拒絕的意思,她就會以嚴厲的眼神看著我,所以我也就只能乖乖接過香,心裡喊幾遍:「上帝,我不是這個意思,求祢原諒!」有一次,我態度堅定地拒絕,母親便在回家路上一直哭,且說自己「教育失敗」。這讓我覺得自己陷入了無解的困局當中,無法讓母親理解之餘,還一直在行動上得罪上帝,所以,我也哭了。
除了拿香,我母親對洗禮這件事情也非常在意。她說:「除非我死了,你不要在我有生之年去幹這件事情——如果你還當我是你母親的話。還有,你不要嘗試讓你的弟弟跟你一樣成為基督徒。」對於我向同學傳福音這件事,她也會說:「不要去破壞別人的家庭。」因為她認為一家人若有同樣的宗教信仰是最好的,如果一個同學因為我的說法而改變宗教信仰,那我就是造成了另一個家庭的不和睦。在她眼裡,以己度人,不拿香這個選擇已經上升到有機會破壞家庭的程度,而基督教是破壞家庭的罪魁禍首。
所以,我的母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當中,是我心裡最沉重的負擔,而她所說的話,也一直是我長久以來過不去的坎。
然而母親的這個說法其實是有問題的。因為從永恆的角度來衡量,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因福音而「得罪人」、「破壞別人的家庭」,似乎都是小事。後來,待我在主裡有更多的成長時,更意識到,每個人都有可能選擇接受或拒絕福音,然而這樣的使人信主的「破壞」不是以人的能力或者口才能完成的。因此,我自己想來也覺得慚愧,有時候我對人的愛不足夠越過現世的度量,因怕得罪人而退縮,不敢把福音分享給身邊的人。
雖然我意識到母親的話不是上帝的真理,但因從小我比較乖巧聽話,所以對於洗禮這件事情我遲遲不敢去執行。尤其是在拒絕拿香,並看到母親情緒崩潰之後,我更不敢。
一直到我有機會到外留學,暫時離開了家裡。在不同的環境下,我的屬靈生命雖然有所成長,但當洗禮的機會來臨時,我還是很困惑。我很想受洗,卻仍記得母親的話,所以猶豫不決,心裡充滿擔憂。後來,一個牧者與我分享說,有些事情僅僅是我們與上帝之間的事,不是什麼人可以去阻擋的,而洗禮就是這麼一件事。我聽了以後,雖還會感到害怕,但卻也安心了許多。
從我信主開始,我一直都知道終有一天我是要進行水洗禮的。從信主到洗禮,我等了四年。終於,我等到了,我受洗了!我終於可以大聲宣告:我是新造的人!
然而,這件事情還是被母親知道了。她覺得我不在她身邊,開始變得自作主張起來。雖然情況仍然惡劣,但我發現,在我遵從上帝的話語去行後,洗禮過後的我增添了新的勇氣和希望。雖然母親的態度並沒有太大的改善,但我卻能奇蹟般地向她解釋洗禮的過程以及這個決定對我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心里相信、口裡並行為上承認的見證,是我心中堅定的信念。當然,這一切的解釋是哭著進行的,我們兩個人情緒都很激動,甚至結束了談話後,整個人覺得筋疲力盡。
從受洗這件事情當中,我看到了跟隨上帝所帶來的祝福。在這之前,我經常羨慕信仰不受家人反對的弟兄姐妹。甚至有時候,與父母聯合反對信仰的人,我也羨慕。因為至少他們不會因為信仰的原因而出現家人對立的情況。但洗禮給了我新生命,也釋放了我思想上的困惑和捆綁。我想,這就是上帝話語所說的,「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章12節)
當我認清了對的征戰方式,選擇順服上帝,而不是看外界的因素後,我就把血氣的征戰帶到了屬靈的層面,在這裡,我的上帝會為我而戰。受洗後的我發現,雖然現實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我自己本身卻改變了。我開始有勇氣接受家庭裡的分裂和對立是我在信仰的路上逃不過的境遇,我只有與上帝一起面對。祝福不是指所有的事情都會變得順利,而是即或在逆境當中仍選擇順服,且擁有上帝應許的同在。
所以,我生命中清明節與復活節之間的勝負輸贏,不在於外在的環境,只在於順服上帝的真理和祂大大的恩典。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奇異恩典)
每日旅程:對耶穌復活的敬畏
作者:peter chin
翻譯:Abby
閱讀:馬太福音28章1-10節
天使對婦女說:「不要害怕!我知道你們是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他不在這裡,照他所說的,已經復活了」(馬太福音28章5-6節)
從小到大,復活節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充滿歡樂和值得慶祝的日子。教會多姿多彩的敬拜加上之後一家人的豐盛晚餐讓這一天幸福而美好。但是我最近在不斷思考耶穌復活的那個周日所引發的另一種情緒:恐懼。
當天使出現在墳墓旁邊,看守的人就因他嚇得渾身亂顫,甚至和死人一樣(馬太福音28章4節)。同樣的,婦女們也被天使嚇住了,他的相貌如同閃電,衣服潔白如雪。天使嚇壞了她們,因此他的第一句話是 「不要害怕!」然後他接著說,「我知道你們在尋找那釘十字架的耶穌」(馬太福音28章5節)
毫無疑問,她們需要一些安慰。當第一次看到復活的耶穌時,信徒們跪倒在祂面前敬拜祂,耶穌告訴他們:「不要怕!去告訴我的弟兄,叫他們到加利利去,他們在那裡必看見我」(馬太福音28章10節)
在今天,把復活節看成是充滿恐懼的一天似乎很奇怪,因為我們認為恐懼是個貶義詞,而復活節怎麼可能和貶義詞放在一起呢!但是我認為這是對事實的錯誤理解。耶穌復活的第一個見證人所體會到的畏懼是對上帝的敬畏,這和喜樂完全不矛盾!它是一種虔誠的敬畏。
很多時候我們把情緒完全分開,認為某些情緒不可能同時出現。要麼高興、喜樂;要麼憂愁、哀傷。但是耶穌的復活卻提醒我們無論何時(即便是在最喜樂的時候)都不可以失去對上帝的敬畏。在我們慶祝耶穌復活的消息時,也應該敬畏上帝將耶穌從死里復活的大能。
延伸閱讀:
閱讀箴言1章7節和9章10節。更深地體會敬畏上帝在我們生活中應有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思考:你認為恐懼是好事還是壞事?在哪些方面恐懼是有益處的,在哪些方面是有害的?我們對上帝的敬畏和我們經歷的其他恐懼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