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恩典

身為一位基督徒領袖,我也可以抑鬱嗎?

作者: Hayley Wen
翻譯: 夏天
有聲播讀:枝子

 

三年前剛過完聖誕節的隔天,我的父親被診斷出癌症第四期。當時我們家一群人擠在診間里,聽著泌尿科醫生說出這個出乎意料的診斷結果。我清晰記得當時自己多希望時間就此凍結,心想「他才只有50多歲呀」。或者最好時間能倒轉回到昨天簡單平凡的快樂時光,因為當時我感覺昨天的快樂如同隔世。「他這麼年輕不應該生這種病的」。我努力讓自己七上八下的心平靜下來。 我知道,一走出那間診室,我們的生活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人們被告知所能做的不多,因為老爸得的是罕見且具有侵襲性的亞型前列腺癌,而這意味著一般的治療方式是無效的。那時癌細胞已經轉移到他的膀胱和淋巴結,這也意味著無法動手術。從國內最有經驗的泌尿科醫生那裡聽到這番話讓我們感到絕望且無助。 父親的人生就這樣結束了嗎? 當我們四個人——爸爸、媽媽、姐姐和我站在醫院的走廊上消化這則消息時,我們只能互相擁抱,向上帝呼喊。 主啊,請幫助我們。

後來,姐姐男朋友的父親認識一位在新加坡以切除複雜型腫瘤而聞名的泌尿科醫生。 抱著一絲希望,我們乘坐下一班飛機去諮詢他的意見。 就在當天晚上,父親的癥狀在疼痛和頻率上都升級了,於是他被送進醫院。 兩天之內,我的父親被推入手術室,切除了他的前列腺、膀胱和淋巴結。

發生這一連串的事件,讓我幾乎沒有時間思考,更不用說消化了。 這一切發生得如此之快。 我們每天都在學習如何相信上帝,即使在那時相信祂是最困難的事情。 在漫長而意識朦朧的夜晚帶著充血的眼睛的日子裡,親友不斷提醒我們他們熱切的代禱和上帝永遠與我們同在的愛。「主啊,我感謝你的引導和供應。」

多希望我能說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爸爸就沒有癌症了。但實際情況是,這只是我們一家人與上帝同行,照顧並陪伴父親對抗癌症的漫長旅程的開始。

在第一次手術後,我們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他的肺部和其他器官。 隨著父親看腫瘤科醫生次數的增加,他接連接受各種治療: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和進一步的手術。 每種類型的治療都給父親的身體帶來了不同的副作用,也給整個家庭在情感、心理和精神上帶來了壓力。

父親的健康狀況引發了持續的問題

我幾乎沒有預料到這個插曲會引發出我在心理健康方面長久的掙扎。 雖然之前我也曾經歷過考試焦慮和祖母過世的悲傷,但這些情緒感覺都比較正常而且很快就過去了。 在成長過程中,我一直被公認是開朗積極,正向樂觀的。 很少有事情可以真正打擊我,當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仍然可以找到迎接美好明天的方法。

但這次父親生病的經歷讓我感覺非常不同以往。 我們幾乎每次吃飯都會提到他的病情。 電話和簡訊也在不斷提醒我面對我還無法接受的現實。 在對抗腦海中的消極聲音時,我試著說出安慰和充滿希望的話: 「別擔心。 爸爸會好起來的;上帝在傾聽,祂在乎我們」,類似這些我渴望真的聽到並相信的話語。

在父親確診和手術的一個月後,我再次回到澳洲繼續我在海外的第三年學習。 當時離家在外真是個挑戰——只要父親的病還有得救治,我就想繼續完成我的學業,同時我有希望可以在家陪在家人身邊。就在我大學四年級時,也是新冠疫情來襲、我成為了一個基督教國際學生組織的主席的那一年,我的心理狀態惡化了。「為什麼偏偏選在這個時候呢?」

一開始是短暫的悲傷情緒,最終變成了揮之不去、令人窒息的抑鬱。就像有一團濃密的灰雲,早晨盤旋在我的頭頂,白天落在我的肩膀上,然後每晚都讓我淚流滿面。

我開始對每個人和每件事感到煩躁。「他怎麼這麼麻木不仁? 她到底在不在乎? 為什麼沒有人理解我?」一直以來都沒有人知道我的真實情況,因為我從不讓他們知道。 每次我的家人一打來電話,我都告訴他們我過得很好。「為什麼要讓他們再為我擔心呢? 他們已經有夠多事要煩了。」 每次出門,我都會穿上我最好看的衣服,露出最燦爛的笑容。「我不能讓人們失望。 我是主席,如果我一直那麼悲傷,該如何帶領整個組織呢?」

因此,我(至少我這麼認為)全心全意投入我所需要做的一切:舉辦成員聚會,規劃領袖們的退修會,帶領聖經學習,每周至少探訪兩個人,每隔一晚給我的家人打電話。 我從未缺課,並按時提交了所有作業。 即使在我們進入封鎖狀態時,我也覺得自己有責任讓大家振作起來。「我們會挺過難關的! 繼續彼此相愛! 相信上帝! 線上活動也可以很有趣的!」

我試著把每件事做好,但是我真的累了

我一天比一天累。 本質上,我是在靠自己的力量來做主的工作。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感到迷茫和疲憊。 我向上帝的禱告變得空洞。我滿心情緒毫無方向。「主啊,你在嗎?」 到了大學四年級的下半學期,我已經失去了熱情和動力。 再沒有什麼能引起我的興趣。 社交焦慮開始使我推開所愛的人,我也儘可能避免聚會以及和家人通電話。 親密的朋友聯繫我時,在狀況好的情況下,我會在一兩個星期後回復他們。 有時,我需要三個小時才能從床上爬起來。 有時,我幾乎睡不着覺,覺得也許「生活終究不值得過吧」。 死亡的念頭糾纏著我,使我驚覺到自己需要尋求幫助。

在我和男朋友傾訴我糟糕的心理健康狀態後,他讓我與一位共同的朋友聯繫,這位朋友和我分享了他之前患抑鬱症的經歷。 正是通過聽他的故事和心路歷程,我才鼓起勇氣去聯繫一位主內心理醫生。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需要看心理醫生。 但我因此找到了能傾訴的對象,除此之外,我也很欣慰能夠與一位有耐心、明智且善解人意的人敞開心並聽取她的建議。 她幫助我認識到,即使對於相信上帝的人來說,抑鬱和焦慮也是正常的經歷。 我還認識到,成為基督徒並不意味著生活從此就會免於痛苦和苦難。

看看聖經中約伯的例子吧,他是一個承受了強烈的失落、悲傷、疾病和被遺棄的義人。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在沮喪中可以好好忍受並榮耀上帝。 約伯的哀嘆並不是可恥的悖逆行為,而是他信靠上帝的表現。 正如魯益師所說「我親愛的朋友,當悲傷將你壓倒在地時,就在那裡敬拜吧。」

我與我的心理醫生分享得越多,我就越感受到上帝的恩典對我來說是足夠的(哥林多後書 12章9節)。 上帝教導我放下我的驕傲、我天然人的力量、我偽裝的笑容,並在祂永恆的懷抱中找到醫治和安息。「你不需要總是表現出很堅強的樣子。」 我不需要證明自己配得成為基督徒或領袖。而是可以破碎且凌亂地來到上帝面前,知道祂仍然接納並且愛我。 正如Corrie ten Boom所說的,「世上再深的深淵,也深不過上帝的愛。」

透過這次心理咨商過程,上帝預備我成為一位領袖。 我沒有躲在屏幕或微笑後面,而是在與他人相處時能呈現出自己脆弱的一面。 一開始我也很害怕。「別人會不會因為我有這種感覺而論斷我?」 但是,事實證明,很多人也都在處理他們自己內心中複雜的情緒問題。 他們也許沒有遇到同樣的情況,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我面對掙扎時的坦誠相待,反而讓其他人感到有安全感,也更願意分享他們自己的軟弱。正因為這樣,我們可以彼此相愛,鼓勵彼此仰望上帝,定睛在那位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耶穌身上(希伯來書 12章2節)。

我也發現,受苦是一種必要的煉凈的經歷。 這次心理問題的經歷使我更能夠與他人共情。 過去,我努力傾聽和同情正在經歷苦難的朋友,但我始終無法理解一個有焦慮或抑鬱想法的人會感到多麼孤獨和虛弱。 當我克服掉不敢告訴別人我看過心理醫生的顧慮時,上帝讓我在生活中遇見更多與我經歷著類似掙扎的人——有新的也有原來的朋友。「你不是孤單一人」:我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並與這些朋友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證,給他們帶來勇氣克服羞恥感並尋求所需要的專業幫助。 總之,在我們所身處的社群中,上帝正在運行並使用我們讓恩典和憐憫傳遞。

無論順境和逆境都信靠上帝

人生中仍然有順境也有逆境,但我已經學會:不用等到困難過去才選擇喜樂,而是只要在與上帝的關係中,就能找到完全的喜樂與平安(腓立比書 4章4-7節)。 有上帝作我們的天父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 祂不僅完全了解我們(詩篇 139篇),而且在我們祈求之前,祂就確切地知道我們需要什麼(馬太福音 6章8節)。 只有一位完美而慈愛的父親才能滿足我在苦難中被了解和同理的深切渴望,祂比任何人都關心我。 在我們不安、困惑的心中,耶穌能賜給我們所缺少的平安。

生活中會遇到風暴,有時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快要被淹沒了,但有基督與我們同在一條船上,我們就有永恆的盼望,這樣的盼望就像靈魂的錨,堅固又牢靠(希伯來書 6章19節)。 知道我們的生命和救恩都在祂手中這件事給了我安全感,讓我有把握和信心,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我都會在天堂再次見到我的父親、我的家人和朋友。 上帝已經應許,有一天祂會擦去我們眼中的每一滴眼淚——不再有死亡、悲哀、哭泣或痛苦(啟示錄21章4節)。 何等美好! 到那日來到以前,我要學習越來越信靠祂。

截至我寫下這篇文章的今天,父親正在完成(我們希望是)最後一個化療周期。 最近這次的CT顯示治療對腫瘤有抑制作用,所以我們努力禱告每一個癌細胞都會在上帝所定的時間點被根除。 我的家人深深地感謝所有的代禱,是這些禱告幫助我們「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 (羅馬書 12章12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因為恩典有記號,所以全職媽媽也有未來

作者:上帝的小鳥

有聲播讀:佳音

 

辭去工作當全職媽媽時,我並沒有太大的掙扎。因為結婚之前我就已經很明確,以後要全時間陪伴孩子的童年。當全職媽媽,好像是個必然的事情,也是讓我內心滿足平安的決定。很感恩,我的先生也同意了我的這個想法。於是,在第一個寶寶出生後,順其自然,我成為了全職媽媽。

在當全職媽媽的過程中,我並沒有覺得犧牲或無聊,反倒是充盈。因為對我而言,看著寶寶們成長本身就是很愉快的事情。但最近,當孩子們漸漸長大,我開始思考,等他們都上小學了,我要做什麼呢?那時他們不再需要我全天候的陪伴,那個時候我要怎樣使用我的時間呢?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去攀登職場的階梯,如果此刻加入,應該是為時已晚了。我還會有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嗎?想到這裡,突然一股憂傷、迷茫油然而生;也突然很羨慕那些可以有一個不斷晉陞的職業發展道路的媽媽們。

站在原地想像未來,當然想不出什麼畫面感。一片混沌,除了擔憂就是恐慌。在這樣的時刻,我可以做點什麼呢?我望著遠方,想了想,既然前面看不見,那就只剩下兩個方向:過去和現在,明天的憂慮丟給明天去擔當。

於是我開始回想一路走來,難道我都是有清晰的計劃,或者提前為未來做過什麼準備嗎?答案是,完全沒有。現在回想起來我都忍不住想笑。從小學開始,我就開始擔心自己考不上初中,初中我又擔心自己考不上高中,高中擔心自己考不上大學,大學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我是擔憂未來專業戶。在這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我很少有對未來信心十足的時候,直到我信主後,我還是哭著喊著求著上帝帶領我每一步。但當我回頭望過去時,發現那些看不見未來的,黑暗的日子裡,一路都有一份慈愛在引領,引領我去認識祂,經歷祂的愛與祝福。

那些在人生的每一程里出現在我身邊,給我帶來生命影響的好朋友們,不是我能提前看得見,或安排得到的。無論去到哪個地方,都能被溫暖包圍,也不是我努力就可以得到的。那些上帝帶我看過的風景,經歷過的人和事,我一樣都沒有安排過。我經歷人生的險境時,我走過生活的迷霧時,那些出路,都不是我曾想像過的。我就是這樣一路跌跌撞撞,看不見前方,但每一個當時都有一雙有力的手拉住。那麼,我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不管未來如何,順遂或者顛簸,那雙過去托住過我的手,難道未來會不管我嗎?就算不管我,我也沒什麼好抱怨或遺憾的,因為如果沒有這雙手,我原本也走不到現在,每一步都是賺到的。如此一想,除了感恩,好像也沒有更正確的方式來打開未來了。

預測不到未來的時候,另一個更實際,讓人沒有負擔的方法就是思考現在。所以,當我為未來可能沒有很好的職業發展道路惆悵兩天之後,我開始思考眼前我可以做什麼,可以改進什麼。

我想到我一定要鍛煉身體,但我沒有想到,很快,上帝讓我有機會和好朋友一起開始學習兩項新運動。半年過去,我很開心,也很驕傲,竟然學會了網球和游泳。學習新技能的感覺真是太好啦!我也想到,我必須恢復有規律,有深度地學習聖經,我也需要回歸到團契,讓我的屬靈生命有所成長。也許一開始我會覺得很累,很難,看不到效果,但我必須去做。所以半年過去了,我和朋友們成立了新的讀經小組(答應建立的前一秒我還在考慮是不是沒時間,應該推遲),我也開始固定地每周回教會參加媽媽小組。抱團的感覺,真的不止溫暖,還有眼界的開闊。漸漸地,我開始考慮的不是我有沒有未來,而是我現在可以做點什麼,未來可以做點什麼去祝福那些有需要的人。

反正我不擔心未來了,因為我現在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我也好像又看得清未來,看得見那些曾經為之興奮,後來卻忘記的異象了。上帝從起初就為我們預備了各樣的美事,我們怎麼可能沒有未來呢?(以弗所書2章10節)我們中途失去的是對祂的專心吧。專心仰賴耶和華,祂必指教我們當行的路呀(箴言3章5-6節)。

感謝主,祂的恩典有記號,讓我找回起初跟祂約定的人生方向,讓我這個全職媽媽可以看見自己有明亮的未來。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章5-6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因為羞恥感,我隱藏了自己的焦慮症

作者:Grace Lim

翻譯:Cindy Wang  

有聲播讀:佳音

 

每天生活在焦慮中就像被一個叫「恐懼」的怪獸跟著,無論我在哪裡,都活在它的陰影下。 我對嘗試新事物或結交新朋友都沒有信心,而且常活在自己的思想鬥爭中,總被消極、混亂的想法搞得筋疲力盡。

晚上睡覺都成了問題。我發現自己很難入睡,即使睡著了,也會在半夜醒來,腦子裡亂鬨哄的, 如果第二天需要早起去上班,或者工作中發生了讓我心情難以平復的事情的時候,更是這樣。

作為一名零售藥劑師,我的工作要求很高,壓力也很大,還需要和難相處的客戶打交道。

如果碰到棘手的事情,我就會感到心悸,噁心,呼吸困難,想逃跑,逃離眼下的困境。 有一次,一位顧客沖我大吼,導致我的恐慌症發作了,我頓時出了一身冷汗,感到視線模糊,心悸,陣陣刺痛穿過後背,連呼吸都困難。

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我22歲在藥房實習的時候,焦慮症第一次發作。 當時我通過了考試,自我覺得一切良好。

但因為公司的藥劑師短缺,就在我等待藥劑師註冊通過時,我的老闆一直向我施壓,即使我對加快註冊進程完全無能為力。

當時的壓力大到我無法應對,我心裡一直非常焦慮,根本沒有精力去做任何事情,並且總是很害怕去上班,只是我當時沒有意識到這是焦慮和抑鬱的警告信號。

老闆在我註冊藥劑師這件事上(一段時間後終於通過了)給我的壓力太大,讓我一度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記得我坐在自己的房間里胡思亂想:「 如果我能了結這一切,豈不是很好么?」

於是我開始喝酒,正準備要吃安眠藥時,我聽到一個聲音說:「 你在幹什麼?」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刻聖靈觸動了我,祂擁抱我,安慰我,就在那時蒙蔽我眼睛的帕子才被揭開了。

我意識到自殺不是解決辦法,但之後又陷入羞愧、內疚和自我譴責中,腦子裡充滿了問題,「我一個基督徒怎麼會如此沮喪和憂慮? 難道我的禱告還不夠?我是怎麼了?」 。

我想辭去帶領敬拜的服事,因為覺得自己不夠格,也因為自殺的想法而不停譴責自己。

然而,我把這一切都藏在心裡,因為覺得太羞愧,我難以啟齒,不願意和教會裡的任何人談,我總覺得基督徒不應該有心理健康問題。 我也不能聯繫那些非信徒朋友,認為這會給自己的信仰抹黑。

由於求助無門,我試著自己應付。 我嘗試散步,大吃零食,或者和朋友天南地北地聊,只要能讓我從焦慮中解脫出來就行。但我還是會崩潰,躲在房間里哭。我也聽讚美詩歌和禱告,儘管我大部分時間只能說「耶穌,我需要你」,「上帝請幫助我」。 有時我覺得上帝是沉默的,我不確定祂是否在聽我的禱告。 其它時候,祂以我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例如,看見一道彩虹,收到一個久違的朋友的信息,或突然被祂的同在擁抱。 經過這一切,我仍然相信只要我們尋求,祂就會出現,只是有可能不是以我們想要的時間和方式。

我是如何決定尋求幫助的  

我一個人掙扎了好幾年,一直在聽關於焦慮和抑鬱的播客和講道,最後終於決定和幾個朋友談談。 我也考慮過尋求心裡諮詢,但不知道如何開始。 而且,向陌生人敞開心扉的想法讓我感到害怕。

剛開始的時候,尋求幫助並不容易,因為我的朋友們對心理健康問題了解不多。 有人說我太敏感,太跟隨自己的感覺,建議我應該擺脫消極的想法。

還有人說,我需要更多地向上帝交託,更多地禱告和信靠——這樣我就不會如此焦慮了。 然而,他們的建議只是讓我徒增了更多的困惑和疑問,因為這些我都嘗試過了。

醫治之旅  

焦慮和抑鬱的想法,讓我身心疲憊,我也相信了太多的謊言:沒有人愛我,我是個失敗者,我的生活中不會有什麼好事發生。 終於有一次,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對它們說「夠了」!我承認我抑鬱和焦慮,我祈求上帝照亮我內心的黑暗,來幫助我。當我承認自己軟弱和需要他人幫助的那一刻,是整個狀況的轉機。

我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醫治之旅,決心做一切上帝讓我做的事。其中就包括尋求成熟基督徒的幫助,來監督我走完整個療愈過程。我也聯繫了輔導、團契小組成員和心理諮詢師。

在這個過程中,我必須戰勝恐懼和錯誤的想法,比如:「尋求幫助表明我缺乏信心嗎?」,「人們會不會因為我是基督徒還有心理健康問題而論斷我?」

另外,尋找合適的心理諮詢師也是個非常不容易又嚇人的過程。有人曾經說過,「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醫治的過程可能是混亂的,它並不是線性的,就像身體的醫治需要時間一樣,心理的醫治也需要時間,並且有時會痛苦,但卻是值得的。」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的最好的幫助來自一個主修心理學的朋友。我們一起學習上帝的話語,並一起完成了一個名為Empower的課程,這個課程由Robi Sonderogger博士基於基督教價值觀開創。

這些課程讓我學會留意自己的想法,並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抓住上帝的話語。我握住哥林多後書10章5節的經文,將所有的心意奪回,使它都順服基督。我的房間里到處都是寫著聖經章節的便利貼,便於我隨時閱讀。 每當我有消極的想法時,我就大聲宣告上帝的話語,當罪惡感來襲時,我提醒自己在基督耶穌里的就不再被定罪(羅馬書8章1節)。

尋求醫治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這些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而我什麼時候才能得到完全的醫治。

現在我可以看到上帝是如何使用過去所有的經歷將我磨練塑造成現在的自己的。所有的經歷讓我更多地認識了上帝的品性,祂的主權和良善是我戰勝當前掙扎的根基。

如果沒有這些啟示,在面對生命中的挑戰時,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在信仰中站穩。現在我知道在人生的各樣境遇里祂都是良善的,即使情況超出我的掌控和計劃。

我相信所有的挑戰都是在壓榨和修剪我,就像葡萄被榨成酒一樣,上帝在其中除去我生命里的雜質(那些不安全感和自憐),直到我變得純潔乾淨。同時,我也變得更有同理心,更能同情他人了,尤其是那些正在經歷心理問題的基督徒。當我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時,他們也能夠向我敞開心扉。

我能走上醫治之旅全是因為上帝的恩典。 能夠寫下我的心路歷程和大家分享也是一種醫治的途徑。 現在我的恐慌症發作次數減少了,與一年前相比,我可以更好地控制焦慮的情緒了, 不過,我依然在學習中。

我希望我的經歷能鼓勵其他基督徒不再隱藏自己心理健康上的挑戰,勇敢尋求幫助,並繼續在基督里尋求醫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工作觸礁時,祂讓看清我的驕傲、害怕與焦慮

作者:Faith Lau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悅悅

 

距離我上次職業倦怠已經一年半了。我記得當時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胸口發緊,不停流淚。我離開了那份工作,去了一家我認為機會更好的公司,結果卻發現原本滿懷期望的新開始很快就幻滅了。

在 10 個月的時間裡,我的工作內容經歷了四次劇變。甚至在我加入團隊之前,他們就挪去了我這個位置的一部分工作。在我加入之後的一個月後又給我減掉了一大部分。緊接著,一個可以給我更多具體工作項目的提案也被拒絕了。最近,公司的一個大項目也沒有讓我參與,因為團隊覺得我還沒有準備好。

對於願意擔當更多工作職責的我來說,這樣的現實就像是當頭一棒。儘管我不太喜歡我的工作內容,當初我還是決定留下來,因為我答應跟大家一起拼過下面這個大項目。結果他們卻不讓我參與,這簡直讓我太失望了。

當我在處理當下的情緒以及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時,我在禱告中等候上帝,因為知道只有祂才能給我平安。當我在靈修的時候,箴言 16章2節的經文讓我印象深刻:「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唯有耶和華衡量人心。」因此,我請求上帝審查我的內心,當我這麼做時,祂讓我意識到了三點:

1. 我在工作上的驕傲
我下意識地將我工作中項目的規模與我的價值等同起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手中的項目不斷被奪走時我會感到那麼沮喪。同時我也對自己不得不在做的工作感到失望。雖然我嘴上說一切工作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但心裡還是覺得自己可以有更好的工作。

但上帝提醒我,我最終是為祂而不是為我的老闆工作(歌羅西書 3章23節)。我對待每項工作任務的態度比任務本身更重要。在祂看來,我的品格和勤勉更重要。


2.我對未來的焦慮
我為自己未來的職業機會擔憂,因為我覺得我無法在目前的工作中取得多少成就給未來的僱主看。但上帝提醒我,在我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事我都可以信靠祂。就如同上帝在坑裡和監獄裡看顧了約瑟一樣(創世記 39 章),我生命中的任何一個季節祂都看顧。

在我們等待祂熬煉我們,並幫助我們度過艱難時期時,我們就展現出了我們對祂的信靠。因此,在我當下這個艱難的時期,我會選擇等待上帝——儘力做好我的工作,當事情沒有按照我預期的方式進行時,我也不去說我老闆和同事的壞話,因為知道上帝會陪我走過這一路。

3. 我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害怕錯過

我也考慮過另找新的工作來提升自身技能,但我害怕錯過現在這份工作可能出現的更好機遇。我想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我渴望從上帝那裡得到答案。

但是上帝讓我看到,有時我們迫切需要答案是因為我們希望環境能給我們平安。我們想知道最好的選擇是什麼,並不是想著它會蒙上帝喜悅,而是因為它能讓我們過上自己認為最好的生活。

所以上帝有時是出於恩典而不回應我,否則我的生活就會成為自己的偶像。

我的天父現在帶領我,讓我學會自己在公園玩,而祂則坐在長凳上看著我,隨時準備在我有需要的時候跑過來。但正如地上的父親明白有些跌倒是玩耍和成長的一部分一樣,我的天父也知道有些跌倒是為了我能夠成長以及彰顯祂的恩典。所以無論我做出什麼選擇,是留下還是離開,我知道祂都在看顧我。

目前我仍然沒有決定下一步怎麼做,但我知道我的心態比我做出的決定更重要。每當我開始對工作感到恐懼時,我就會提醒自己上帝在這時期對我有祂的計劃,人生的意義是祂而不是工作。

儘管我還不能完全從上帝的視角看待工作,我在等待讓祂更新我的想法。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祈求上帝幫助我以榮耀祂的方式工作,不要出於無聊或恐懼而做決定,而是在禱告中行走每一步路。

箴言 16章3節 敦促我們將我們的工作交託給主,我們的計劃就會成就。交託意味著信靠。在所有事情上都無條件地信靠上帝的人就會在試煉中擁有從祂而來的平安並得到從祂而來的智慧做出正確的決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9月圖文特輯:同行

繪畫:Chin,馬來西亞
詩:Celina Zhang,加拿大

我若說:「黑暗必定遮蔽我,我周圍的亮光必成為黑夜」,
黑暗也不能遮蔽我使禰不見,
黑夜卻如白晝發亮。——詩篇139篇11-12節

原來在黑暗中,是我看不見祂,祂卻從未離開。
行走的破碎之路,原來也是主的醫治之路。
在禰懷裡,我永得安息。

 

*此圖文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患有躁鬱症,但這沒關係

翻譯:Kiki,中國

 

(英文原文發表於YMI網站:https://ymi.today/2021/07/i-live-with-bipolar-and-its-okay/)

 

我在大學開學報道那天被確診。我媽媽記得看到天花板上掛著氣球,慶祝新生的入學。就在幾個小時前,我從精神科醫生那裡離開,獲得了一個新標籤——II 型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2)。

雙相情感障礙曾被稱為躁狂抑鬱症,我第一次抑鬱發作是在19歲的時候。在中國留學期間的間隔年,我的情緒突然變得非常低落。食欲不振,不想起床,對自己有很多負面想法,包括自殺的念頭。

在那之前,我一直是一個成功、受歡迎的學生也會開開心心地去參加教會崇拜。所以當我開始抑鬱時,我周圍的人都驚訝得不得了。

我第一次抑鬱可能和許多壓力因素有關。我原以為我的學業成績會讓我進入海外一流大學。然而,寄出申請後,我並沒有拿到任何獎學金,放棄我的海外大學夢想令我十分痛苦。與此同時,我的好朋友們都已經進入大學,而我則選擇了間隔年在宣教船上服侍,然後在中國短暫停留。離家數月體驗了在世界各地的冒險之後,我發現要再重新回到我以前的生活很困難。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對自己在中國的生活感到失望。雖然我感覺與家鄉已經脫節,但我也覺得自己的中文說得不夠好,無法真正表達自己,並且也一直沒有找到一個讓我感到舒服的教會。與我在宣教船上努力把上帝放在首位的時候相反,因著抑鬱的臨到,我譴責自己是一個享樂主義者,隨心所欲地做讓自己開心的事兒。

在內心深處,一部分的我覺得我不能說自己出了問題,因為那時我的一切都是我自己選擇的結果。如果出了什麼問題,我只能怪自己。因此,連續幾個小時,這些想法都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我怎麼了?」、「我該如何自我修復?」,當我實在精疲力竭時我會想「繼續努力的意義何在呢?」

發現躁狂

在Skype 通話中,我的父母開始注意到我經常看起來很困惑、不穩定又緊張。我的記憶開始出問題,並嚴重影響了我的個人意識,以至於我有一次忘記在我的緊身褲外穿上短褲就走出了宿舍。在我的學習計劃剛剛開始三個月時,我的父母說服我飛回新加坡。

我最初被診斷出患有焦慮症和抑鬱症。然後醫生給我開了抗抑鬱葯。藥物幫助我思維變得清晰了一些。我的記憶也變得不那麼模糊,就連心情也不那麼沉重了。這真是太棒了!

但是當我幾周後回到醫生那裡時,他發現我變得很健談,這與我第一次就診時的情況大不相同。這讓他懷疑我有狂躁症(由抗抑鬱藥引發的),所以他給我換了治療藥物。

我記得自己谷歌搜索「雙相情感障礙」,讀到諸如「衰弱」、「終生狀況」之類的詞,就快速關閉了網頁。我不想再讀下去了。

雖然知道自己的病情有一個名字解釋讓我鬆了一口氣,但我繼續與自責和自我否認的想法作鬥爭。我花了很長時間才終於接受了自己的真實情況。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情緒障礙。在某一階段,你可能會經歷一陣抑鬱期,情緒低落,然後會有一段躁狂期,你會情緒高漲,感到無比自信。

在狂躁期,你的思緒飛馳著並且有各種遠大的想法。你可能會冒險去做平時不會做的事或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事物之間的規律和聯繫,這會強化你認為自己是天才的想法。

有一次,當我經歷輕躁狂(一種輕微的躁狂症)時,我確信我可以閱讀法語。還有一次,我睡不著,決定半夜打電話給德國的朋友,告訴她我們要開一家公司,並開始詳細介紹我針對剛移民到新國家的人提供國際視頻諮詢服務的商業企劃。

躁狂症可以變得很危險,因為你看到的並不是事物真實的樣子。有一次我過馬路闖了紅燈,因為我完全陷入了自己興奮的想法中。

暗處的醫治

重要的是要注意,雙相情感障礙有不同的類型。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每個人的個人經歷都與診斷結果一樣重要。

低劑量的藥物對我有幫助。在最初的四年里,我服用了一種配合我的躁狂和抑鬱周期的混合藥丸。眼動脫敏再處理治療(EMDR ) 和認知行為治療 (CBT)也讓我學會發掘潛意識中的恐懼(「如果我不成功,沒有人會喜歡我」)。

[:我在服藥方面仍有掙扎。每當「會不會我實際上根本沒有躁鬱症,所有這些癥狀都是我自我誘發的呢?」這樣的問題冒出來的時候,我覺得是自想逃避。但我決定將它們視為我的「恩典藥丸」,無論我是否認為自己配得到幫助和解脫,我都選擇接受恩典。]

我認識到,與頭腦中的謊言作鬥爭,成效取決於我們用來替換謊言的事物的真實性。我抑鬱的時期恰巧成為了我真正經歷屬靈成長的時期。

當我在中國處於最低谷時,我憤怒地將上帝拒之門外,因為想起祂會讓我感到內疚。然而,我最後還是回到了聖經的真理之中。經文替我說出了恐懼、痛苦和悲傷,即便並不是所有的內容我都喜歡。

一天晚上在一次查經學習中,我記得學習了一首古老的詩篇,它談到了兩類人,一類是上帝所愛的人,另一類是作惡的人(詩篇 36篇)。這首詩曾讓我很困擾。從我的角度來看,我有時候拒絕接受幫助,並且有時我父母試圖安慰我,我卻猛烈抨擊他們,這清楚地表明我不是一個好人。

那天晚上我明白的是,聖經明白我們同時會有很多不同身份狀態。我不知道別人在看我時會看到什麼,是肇事者、受害者、有罪的人、被寬恕的人、罪人還是聖人。然而,上帝卻應許,當祂看著我時,那遮蓋其他一切身份的唯一標籤將是「在基督里」,因為我相信耶穌的死已經為我所有的惡行付出了代價,而且因著祂使死人復活的大能,我可以改變。

羅馬書 8 章 1 節說:「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里的就不定罪了。」這句經文改變了我的生命。如果我真的相信耶穌已經為我的罪付上了代價,我就不能夠再繼續在腦海中懲罰自己了。

當抑鬱症裹挾著要讓我陷入消極的漩渦時,耶穌卻以寬恕打破了消極的惡性循環,讓我有自由再次感受上帝的愛,並與他人分享這種愛。

上帝也通過認識和關心我的人向我展現了祂的愛。父母無私的愛和陪伴以及醫生的智慧都對我的康復尤為重要。儘管我的朋友們並不總是知道該做什麼或說什麼,但他們仍然在我身邊,以各種方式支持著我。

祂永遠不會離開我

與大家對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誤解(認為他們虛弱或不穩定)相反,我的日常生活很正常,因為躁鬱症不會一直出現擾亂我的生活。去年一年,我都沒有躁狂發作,而前一年只有一次。我目前每三到六個月會去看一次精神科醫生,並且正在減少我的藥物治療。

靠著上帝的恩典,我能夠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帶領兩個學生小組,參加競技運動,並在高壓力的公司工作。即便如此,這些成就並不能定義我。

當上帝使用雙相情感障礙來提醒我在基督里我是誰時,我開始意識到比我的健康更重要的是我對上帝的信心。

當我的恐懼淹沒我時,我會試著通過壓抑焦慮的想法和瘋狂地計劃以確保自己的安全。我對雙相障礙的恐懼源於不知道隧道盡頭的光何時會出現,或者在我到達之前會發生什麼。

但是當我能夠用上帝所說的話來對抗內心的聲音時,我能應對得更好。當我晚上睡不著時,我向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的那位祈禱(詩篇 23篇2節);當我擔心沒有人照顧時,我記得上帝會供應我所需的一切,即使祂給的可能不是我所期望的(腓立比書 4章19節);當我感到抑鬱並且對我仍然會抑鬱發作感到沮喪時,我記得上帝讓萬事互相效力,為叫愛祂的人得益處(羅馬書 8章28節)。

每次我的躁鬱症發作時,我都會做錯事。但我知道上帝的恩典會遮蓋著一切的錯誤。我只能放手,相信如果上帝的旨意是讓我再經歷一次躁鬱發作,我的天父也永遠不會離開我。我相信祂會在這個過程中緊緊抓住我,並帶我戰勝這一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臨近結婚,我卻抑鬱了!


作者:蔣依含,中國
有聲播讀:悅悅,溫哥華

 

我抑鬱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疫情帶來的不止是新常規生活,還有抑鬱。盼望著盼望著,復工終於來了,但一復工我卻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了。好可怕,我突然變得扛不住一點壓力。曾經那個好學的我,如今卻懶得不想動腦筋。我整個好像換了一個人,工作沒有想法,連熟練的業務也不會了。

最後,我只能倉皇辭職。那時,男朋友快成為了我的上帝,我自己什麼都不會做了。這簡直不是我,而是我曾經最討厭的樣子。我想,如果我跟別人說我的狀況,誰都不會相信吧。於是,最後我選擇不說,因為就算說了,別人會懂嗎?還會亂說吧。

混亂中的婚禮

我結婚了。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我為此預備了28年,到真要結婚時,我卻不正常了。那段時間,我拖沓,不打扮,把母親都嚇壞了。我感覺自己每天都在拖未婚夫的後腿,不能幫助他還跟他爭吵,讓他丟臉。我對自己好失望。我怎麼神智不清地就把自己嫁了呢?這可是我的人生大事呀!

我對自己也漸漸失去耐心。我作為一個成年人該有的生活能力都失去了,工作能力也沒有了,我只能赤裸地進入婚姻——沒有工作,沒有金錢,沒有能力。明明我之前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此刻卻變得不成熟,這讓我很難接受。

然而,讓我感動的是,儘管我精神狀態不佳,我當時的男友,現在的丈夫依然對我不離不棄,也給予我很多的支持和幫助。記得抑鬱嚴重的時候,我每天都想自殺,他就跟我說:「你死了耶穌的血不就白流了嗎?」這句話點醒了我,也讓我有勇氣再次面對!最後,他也如約娶了我。當牧師問他:「你是否願意娶她為妻?」時,他沒有一絲後悔地說:「我願意!」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結婚初期

婚後不久,我發現自己懷孕了。老公出去工作時,我就每天拚命睡覺,盼著他下班。我不敢做什麼,我怕我情緒失控與同住的婆婆吵架。就這樣,我度過了自己的早孕期——不再聯繫朋友,且將自己封閉起來,因為我覺得無法與人交流,也不敢與別人交流,生怕別人發現我不正常……

就在我以為自己不行了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我恢復了理智。在看我們婚禮錄像的時候我流淚了。我突然意識到,所謂恩典,從來不是靠自己賺來的,而是上帝白白賜予的。那一刻,我哭了。這麼多年來,我從來沒體會過被愛。我一直以為愛是靠自己換來的,結果在我失去所有能力之後,我發現老公還是如此愛我,婆婆對我像自己女兒一樣地疼愛。在上帝的恩典中,我終於明白了恩典的意義。丈夫和婆婆不離不棄的愛和恩典讓我這個離異家庭的孩子感受到了愛!

我父母離棄我,耶和華必收留我(詩篇 27篇10節)。

在離開了原來的工作後,上帝也歇了我一切的工讓我在家裡預備好當媽媽,且重新為我預備了一個工作。一切終於又恢復了正常,我又能思考溝通了。雖然孕期帶來氣虛,和抵抗力下降,我依然仰望上帝!因為我知道恩典不在祂以外!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如何面對上帝的延遲或不滿足?

作者:Jessie Ng,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還記得那一年,我滿懷著期待和渴望想要留在N地繼續念研究生。N地有一切我想要的:牧養我的教會、服侍的機會、在我喜歡的老師門下研究文學的機會、喜歡的美食、喜歡的人……

並且我知道,以我的成績和平時的表現,獲得全免獎學金並非不可能。當時身邊的人都鼓勵我留下,也為此代禱。說實話,我想不到任何不留下的理由。

因此我在禱告時向上帝「分析利弊」,闡明這才是對我最好的(我竟想教上帝做事?)。其實,我又如何能知道這是不是最好的呢?從始至終,這只是我最想要、最渴望的。

後來我還是念了研究生,但因為疫情無法留在N地。我看似得到了想要的,卻又不是我渴望的。峰迴路轉,上帝應允了我的祈求,但卻不是我原先設想的美好方式,並且,延遲了很久。

上帝為什麼不在我極其渴望的時候滿足我,反而延遲了那麼久?

C.S.路易斯在《卿卿如吾》中表達對過世妻子的思念時,說過類似的比喻:一個孩子非常想吃太妃糖,但是大人會告訴他,「現在不許吃太妃糖,不過,當你們長大了,不再真正想吃太妃糖了,那時,你們要多少,就能吃多少。」

如此看來,這似乎是上帝「慣常的作風」。是不是因為,我們都太容易離棄真正能滿足我們的活水泉源,去為自己鑿出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利米書2章13節)?試想,如果上帝真的每次都即刻滿足我的渴望,或許我真的可能就不會單單因為上帝自己而感恩和滿足了。

無論什麼原因,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面對上帝的延遲或不滿足?如何面對我們的失落?

1.尋求上帝

失落的時候,我們很難立刻站在聖經的角度去省察自己的動機和態度,我們會本能地排斥。因此我想首先要做的,還是轉向我們活水的泉源——主耶穌基督,向祂呼求、禱告、傾訴我們失落的痛苦。

主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涌到永生。」(約翰福音4章14節)上帝沒有要我們成為一個無欲無求,「不期待就不會失望」的麻木人,祂乃是告訴我們只有祂自己能真正滿足我們內心的渴求。

 

2. 自我省察

當我們從基督得到了滿足,並且立志完全順服祂的心意時,我們就可以開始按照聖經自我省察,看看我們所求的是否討上帝喜悅,或者是否因為過於渴望而把它當成了偶像?「旁觀者清」,我們也可以分享給主內的肢體,請他們幫助我們鑒察自己的內心。

3.盼望永恆

只要我們還活在今世,我們就會不斷經歷各種期盼和渴望的落空。然而也正是如此,我們才會更加渴望那將來永恆的國度,沒有淚水、失落、失去的天國。

失落、失去、失望,是我們活在這敗壞世界必會經歷的,大到未來的選擇,小到那通錯過的電話。有時候,上帝不應允是因為我們求的是祂不喜悅的;有時候,看似求的是合上帝心意的,上帝卻還是不給,或者延遲。

等到我們已經不那麼渴望,或者已經願意完全順服了,祂才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滿足我們。即或不然,上帝仍舊是信實和慈愛的。所有的落空都是為了成就上帝充滿愛的美好心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我們的特納綜合症寶寶安息了


作者:玉玲,中國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在每隔1-2分鐘的宮縮持續了12個小時之後,2021年3月25日10點23分,我們五個月大的寶寶米樂蔻出生了,她是個小姑娘。我從2米開外的產床上看著她。心裡沒有迎接新生命的喜悅,而是另一種複雜的情緒。因為全身水腫的她看起來像個布娃娃,沒有一點生氣,樣子也無法清晰辨別。不一會兒護士便把她包裹起來。

而她的心跳已經在3月20日或許更早一兩天停止。雖然我們知道愛我們的上帝已經把米樂蔻帶去祂預備的樂園,那裡沒有疾病和疼痛,心裡仍然非常不舍和悲傷。回首來時路,看到上帝一次次的引領、幫助和安慰,心裡有一個聲音告訴我,上帝的安排必定是最好的,凡是都有祂的美意。

生命誕生之初的欣喜激動

2020年12月3日凌晨快4點,驗孕棒上赫然的兩道紅線,證實了我的預感,我們有了第一個寶寶。壓抑著激動的心情,我回到房間告訴先生,我真的懷孕了。我們欣喜地相擁在一起,每一個呼吸都是那麼暢快幸福。非常感恩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讓我們一次備孕就成功。此後熄燈我再也睡不著。陸陸續續告訴了我最親密的一些家人和朋友,並寫下了長長的第一篇孕期日誌,開啟了屬於我們的孕育之旅。

產檢之路的步步驚心

2020年12月7日,經過多方比較之後,我們最終選定全國排名靠前的婦產醫院作為建檔醫院。並在醫院做了第一次孕酮檢測。檢測數值很好,好得令人暗暗想著會不會是雙胞胎。我每天看著美柚上的孕期日曆,看著胎寶寶每一天成長,在憧憬和喜悅中等待新一天的到來。然而,此後的產檢之路卻是步步驚心。

 

第一次危機:先兆流產

2020年12月15日迎來了第一次B超檢查以確認是否宮內孕。身邊多數的朋友孕育過程雖然偶有波折,但是都有驚無險地度過。在此之前我對即將到來的一切艱難一無所知。當天檢查結果是宮內孕,但因為絨毛膜下積血有先兆流產的跡象。醫生開了兩周的保胎葯、建議休假。看到流產兩個字,心裡不免湧上了一股擔憂。此後兩周歇了工在家保胎。詩篇127篇3節說「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在禱告中,上帝的話語給了我及時的安慰。這賞賜既是出於上帝,我們只要靜心等候,祂會將祂的旨意向我們顯明。

 

第二次危機:平安夜的劇烈腹痛

2020年12月24日平安夜如期而至。當天我身邊發生的第一例胎停是寶媽群里新認識的一個朋友,狠狠地挑動了我的神經。第一次在別人的故事裡,感到生命的孕育過程是怎樣的奇蹟,上帝造人何等奇妙可畏。不知道是胚胎髮育問題還是被驚嚇,從夜裡10點多起一直到凌晨3點多,我一直腹痛不止輾轉反側。到3點多實在忍不住搖醒身邊的先生,讓他為我和寶寶禱告。

他禱告以後仍然還沒有心裡的平安,我又繼續禱告。上帝是我們的主,我還怕什麼呢?在讚美詩《安靜》的歌聲中,上帝的平安終於臨到我。我的腹痛明顯得到緩解,只是仍舊毫無睡意。此後,我聽著線上聖誕讚美會慢慢入睡,再次醒來,一天都平安,身體的疼痛全無。

 

第三次危機:仍舊先兆流產,積血擴大

2021年1月5日已經保胎半月有餘,到了第二次B超檢查的日子。這次檢查結果仍舊是先兆流產,並且積血面積進一步擴大。此後醫生又開了兩周的保胎葯、建議休假到1月26日,也就是滿三個月的NT檢查日子。都說先兆流產需要好好休息,等過了3個月以後就穩定了。那時是否能穩住胎兒我們自己完全做不了主,我們夫妻二人唯有共同來到上帝的面前為我腹中的寶寶禱告,我們別無選擇,唯有全心倚靠上帝,祈求得著祂賜的平安和喜樂。我們為寶寶取了小名米樂蔻,取自英文Miracle的譯音。取這個小名源於我們對生命新的理解,生命的孕育不就是闖過無數道關卡的奇蹟嗎?

 

第四次危機:NT增厚伴水腫水囊瘤

當我們終於脫離了先兆流產的危機,新的危機又來臨。2021年1月26日,由於寶寶位置不正導致NT B超反覆檢查5,6次。每一次的信息都在轟炸我的心臟。宮腔積液、胎兒全身水腫、頸部有水囊瘤內見分割、NT增厚9.8mm(正常值2.5mm以下)、胎兒靜脈導管未顯出。等待中已經查到這些異常可能伴隨著什麼疾病。醫生說這樣情況的胎兒90%以上會有異常,建議我們引產並且終止妊娠,同時諮詢產前診斷。唯一值得開心的是我們一直想知道寶寶的性別,通過NT結果預判了是個女寶寶。

 

艱難選擇,軟弱中靠主剛強

90%的異常率,我們該怎麼辦?上帝的旨意是怎樣的呢?我們要引產嗎?不引產的話要做進一步檢查嗎,檢查的目的是什麼呢?可能面對哪些結果?我們是否能承受這些結果?我們是否可以看著孩子受苦?我們受教如此:人的生命是上帝所賜、神聖且寶貴,奪走生命是一種罪。

經過再三慎重的考慮,我們決定不引產。進一步檢查無益於治療、也不影響最終的決定,所以我們放棄進一步檢查。可能面對的結果有三種:最好的結果是寶寶沒有任何異常,另外兩個壞的結果是胎死腹中或生下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其中最壞的情況是先天愚型的孩子。我們都願意承受,因為上帝說祂的恩典夠我們用,上帝應許我們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

儘管我們已經做了決定,但是醫生持續建議引產、朋友也帶著關心給我們不同的建議,我們對未知的擔憂,此後的孕程還是有很多軟弱和艱難,唯有定睛在上帝的身上才能勝過這一切。「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7-18節)。我們顧念的是上帝的心意和將來的榮耀,眼前的苦楚確是至暫至輕。

此後每次的檢查結果,舊癥狀不斷加重,又添加新癥狀。直到最後一次寶寶還有胎心的B超檢查是在3月16日,她的頸部水囊瘤已經比頭部還大,疑似有足內翻,胎心一直超過上限160維持在170以上。醫生說孩子再大了有意外需要引產,持續變大的水囊瘤會影響正常引產,最後可能孩子保不住,還得剖宮引產。最壞的情況也可能危及大人。

我在軟弱中甚至開始交代先生如果我和寶寶發生意外,你要找一位敬虔的姊妹一起度過餘生。然而在不停地禱告中,我再次看到上帝是怎樣一位上帝。「耶和華在他面前宣告說:『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埃及記34章6節)。我相信這位有憐憫、恩典、豐盛慈愛的上帝必不丟棄我們。

 

胎停和引產

雖然寶寶一直沒有什麼胎動,但是3月20日周六這天,連我都感覺到我跟她「失聯」了。晚上在家拿胎心儀測了很久都沒找到胎心。第二天主日崇拜後,我們直奔附近的建檔醫院急診B超最終確診胎停了。雖然前一晚已經知道這個結果但仍不願意相信,希望自己檢查方法有誤,當被醫生確診之後忍不住抱著先生一陣痛哭。肢體陪伴回家的路上,我再次嚎啕大哭,切身地體會到喪子之痛是怎樣的痛。此後就是住院引產,出院在家坐月子。

 

上帝的安慰和醫治

 

上帝知道我經歷怎樣的痛苦。我可以從哪兒得安慰呢?約伯在失去兒女時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約伯記1章21節)上帝計劃祂的獨生兒子主耶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使我們藉著耶穌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

主耶穌順服天父上帝的旨意,為我們破碎祂自己。在我的生命尚未經歷大的破碎之前,我未曾深刻地體會到主耶穌破碎自己救贖我們是何等深沉的愛。那一刻我體會到了,雖然還不能完全。感謝如此愛我們的天父和主耶穌,這讓我們知道凡我們所經歷的都有上帝的美意,而祂也必定醫治我們。

那時,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寶寶不能來看看這個世界,與我們面對面。4月2日耶穌受難日當天,我收到胎兒組織的染色體檢測結果是特納綜合征。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先天性疾病,可表現為智力尚可但低於常人、身高矮、第二性徵不發育、可能會伴發骨骼畸形、軟組織畸形、腎臟畸形、心臟大血管畸形、高血壓、聽覺損害等軀體異常。

「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傳道書6:3-5)。是的,我們的寶寶米樂蔻因為上帝的憐憫和恩典得享安息,她的大名叫吳纓。我們曾珍惜每一天給她講故事、放胎教歌、夫妻同心為她禱告的時光。這都是上帝的美意吧。

我如今剩下的只有感恩。感恩上帝的話語一路光照我們。軟弱如我,有時獨自一人邊走路邊禱告,不禁淚流滿面。我已經記不清如何一次次從上帝的話語中得著力量勝過那些軟弱。如果不是倚靠上帝,我根本無力走過這5個月。

感恩我們可以倚靠祂,對寶寶,我們也是盡了全力,因此對她我們是毫無虧欠的。因遵循了祂的旨意,我們在祂的面前坦然無懼。感恩祂憐憫我們和寶寶,在這個經歷中掌權和指明道路。

感恩上帝藉著我們同工的弟兄姐妹一路陪伴我們。他們的代禱和關懷,還有那些關心安慰我們的朋友,帶給我們那麼多的溫暖和力量。還有我的另一半,吳先生,這個經歷讓我知道他是家裡可靠的頭,如果沒有他的代禱、支持、陪伴、安慰,我將破碎得更甚。經此一番更加堅固了我們的關係。感謝上帝把我們聯合在一起。

願我們這樣的經歷能帶給與我們同等經歷的人以安慰和鼓勵,上帝的話是光,照著我們走過生命中一段幽暗的隧道,也必照著一切跟隨祂的人走過生命的幽谷。

最終會發現凡事都有上帝的美意。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2020年末,一起來數算「恩典」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上帝的小鳥,中國

 

聖誕一直以來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從有記憶以來,聖誕節給我的感覺就是吃大餐,拆禮物,逛街購物的好季節。我還記得未信主以前,我總悄悄期待著弟弟從主日學帶回來的零食餅乾和小禮物。然而有一個聖誕節,弟弟從主日學帶回來一張記錄耶穌基督福音的卡通片光碟。裡面精緻的動畫和故事情節深深打動了一個十那時候的我正面對課業繁重的壓力和在學校里人際關係的壓力,所以無聊的時候總愛播放光盤裡的福音卡通來看,排遣壓在心裡的憂慮。

從電視上看到卡通版的耶穌誕生,長大後召集十二門徒,醫病趕鬼,將水變成酒,使死人復活,被猶大出賣……他在客西馬尼園悲傷卻堅守地禱告,最後背起他的十字架。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情節是一個小男孩在耶穌跟前不小心摔倒,耶穌向小男孩微笑,並且扶起他。那時候愛幻想的我,想著如果我在耶穌出生的時代遇見他,他會成為我的好朋友嗎?他會像對那位小男孩一樣對我露出慈愛的微笑嗎?十來歲的自己因為家庭背景的因素,常常很自卑也經常因此,在關上電視前,總在心裡嘆上一口氣,想著如果耶穌在我這個世代就好了。他一定會陪著我度過許許多多的困難,我就不會再是一個人了。

看著無辜的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心裡想著這個叫耶穌的人,怎麼會如此愛著所有的人,縱然那些人怨恨恨恨他,他也甘願犧牲自己,走上十字架。他的愛,難以想像。
耶穌也會愛糟糕的我嗎?我心裡常常會這麼問。

十來歲的自己沒有答案。但現在二十多歲的我已經很肯定的知道,不管我多不好,耶穌仍然愛我,這是他給我不變的禮物。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2020是全球多災多難的一年,對我個人而言也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失業,工作的調動,身體的問題等等,都讓我不自覺懷疑上帝對我的愛。可是這節經文卻常常提醒我,上帝可以把他最愛的獨生愛子耶穌白白地給了我,我為什麼還要質疑他對我的愛?

有時候我會俏皮地在禱告中向上帝討禮物,例如如在我生日的時候。幽默的上帝也向我的心說話,他彷彿對我章節:「嘿,我已經送你很多的禮物了,你看看……」然後上帝帶我看到一個又一個出現在我生命裡的恩典-他為我預備的「禮物」。

而我從前心裡的願望也終於實現了。雖然我和耶穌的時代相差了兩千多年,可現在我卻有機會像卡通片裡的小男孩一樣認識耶穌。這是上帝給我的第一份禮物。聖經是他給我的第二份禮物,裡面寫滿了他對我的情話。當然,還不止這些。在生活的不易中,我總是經歷到他的恩典夠用。在失業銀行賬戶見底時,他的幫助及時來到,讓我撐到新工作的發薪日。在我一個人去到新的環境謀生時,他早就為我預備交通和住處,甚至友善的鄰居和同事。在我被身體上的毛病折磨時,他的安慰撫平了我的憂慮,讓我能夠度過難關。

上帝的禮物也似乎在提醒我,他不會挪開我的困難,卻會陪著我度過這一切。至少在每個失眠痛哭的夜晚裡,我總能帶著他給我的盼望重新面對新的一天。他預備的平安,是可以讓人撐過苦難得享甘甜的。

從大環境​​來看,2020肯定可以用「災難」來形容。可如果要要我用兩個字概括2020,我會選「恩典」。一路走來,高山低谷,其中的滋味雖無人了解,可是耶穌卻親自拉起我的手,一路與我同行。

然而雖然我心裡明白生命的路途恩典滿滿,可當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來的患難打擊時,自己的心還是常被憂慮的枷鎖捆綁。於是我學會把自己擔心的事一件「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做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章16節)。然後,心裡列出一件件上帝在我生命中已經給了我的禮物。當我數算恩典的時候,也告訴自己,他從來不輕看我的祈禱。就算前方無路可走,他也可以為我打開新的出口,使我如鷹展翅,飛過死蔭幽谷。

有時我們不明白明白的愛。常會問道:「若上帝真的愛我,怎麼會允許這些事情的發生。」這個問題也是我常常問他的。可是當倚靠著他,一步步走過後,回過頭來會發現苦難也是他給我們的禮物。

2020歲末將至,無論今年經歷過什麼,讓我們都來細細數算他給我們的恩典。再次提醒自己就算母親會忘記自己的孩子,我們的上帝也不會忘記我們(以賽亞書49章15節)。在2020結束前,但願我們能夠完全感恩節上一句「有上帝真好。」然後,勇敢地和耶穌踏上未知的2021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