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愛一個你不喜歡、令你失望的人,太難了……

作者:Jessie Ng,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曉晨,中國

 

那天我親愛的老爸說了一些惹惱我的話,我感覺自己的怒氣瞬間在胸間集成一團火,要是不讓它冷卻下來,恐怕馬上就要爆發。於是我速速進了房間關上門,試圖分散注意力讓自己冷靜。老爸大約也意識到自己言語有失,誤傷了我,著急地跟我道歉。

我需要時間冷靜,同時也害怕自己當下如果立刻回話,會說出不好的話來,所以沉默不應。哪知他受不了這種沉默,開始瘋狂拍門,之後更是開始撞門,扭轉門把。我慌了,原本已經冷靜得差不多,可這舉動頓時令我害怕,害怕老爸真的強行把門撞開,或者找鑰匙打開門,使我不得不直面他。

我對這種「侵犯隱私」的行為非常反感。但此時面對我的老爸,我的害怕大於反感。我愛的人正在用他認為好的方式在向我表達愛,可我厭惡這種行為。我不敢想像自己要面對粗暴地撞開門後的他,也害怕自己會因為這件事而討厭他,不願意原諒他。同時也害怕他要我當下、立即,接受他的道歉並立刻對他表示和善。為了不讓他繼續「狂踩我的憤怒線」,我只好發信息給姐姐。姐姐馬上制止老爸,並告訴他該如何尊重我,老爸這才消停……

作為女兒,我不去評斷老爸的行為。然而從這件事,我卻發現自己害怕背後的原因。我喜歡我的老爸,喜歡和他說話,喜歡有他在。然而若讓我說出老爸的兩個缺點,或者說出他曾經令我失望的地方,我會感到不舒服和不自在。我不想面對我愛的人「有缺點」這個現實,也不想承認他其實也令我失望。原來我骨子裡希望我愛的人永遠都那麼「可愛」,我一直都那麼喜歡他們,他們永遠都那麼容易去愛。因為要愛一個你不喜歡、令你失望的人,太難了。

原來我的愛那麼膚淺。為了讓我自己更容易去愛對方,我拒絕面對和接受對方的不完美、缺點,或者乾脆否認那些他們令我失望的行為。如此,我就可以不費太多心力就能去愛,同時在內心雕刻他們「完美的形象」。也許漸漸地,我愛的就不再是會犯錯、有缺點的真實的老爸,而只是心目中那個完美的他。

仔細一想,我們的上帝豈不是「終年累月」地面對這種情況嗎?祂愛祂所創造的人,然而人卻「狂踩祂的底線」,盡做些祂厭惡的事。然而我們的上帝向我們彰顯了祂自己:「耶和華,耶和華,是有憐憫有恩典的上帝,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出埃及記34章6節)其中「不輕易發怒」在希伯來原文中的意思是「長鼻子」。因為在希伯來文中,會用發紅的鼻子去形容一個人發怒,而上帝的「長鼻子」,說明祂是不輕易發怒的。上帝長久地忍耐罪人頂撞和悖逆,一次又一次地給人機會悔改。

另外,上帝向我們彰顯了真正的愛,不是刻意無視或者忽略對方的不好,而是即使對方不好,仍然去愛。上帝在我們還不斷犯罪惹怒祂的時候就愛了我們,並且犧牲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釘在十字架。祂對我們的愛,是一種仁慈的愛(benevolent love),是希望祂所愛的人可以全然純潔美好,因此不遺餘力地要把我們「變好」,好讓我們享受與祂的關係。

喜歡的人很容易愛,但是真正深刻的愛是一種意志行動,是我知道了你所有的缺點,你的不好,你令我失望生氣的地方,我仍然願意去愛你。我願意忍耐,用溫柔的言語與你溝通對話,好讓我們彼此知道該如何用對方喜悅的方式去愛彼此。

正如上帝愛人,我們的骯髒、污穢、破敗祂都看得一清二楚,在祂眼裡,我們的罪極其噁心,然而祂卻耐心地用基督的血把我們一一擦拭乾凈,使我們在祂面前成為祂所愛的純潔的兒女。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提摩太前書靈修 |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有聲中文)

作者:鍾林君,中國
有聲播讀:鍾林君,中國

今日經文:

提摩太前書1章1-20節

“1 奉我們救主上帝和我們的盼望基督耶穌之命,做基督耶穌使徒的保羅,2 寫信給那因信主做我真兒子的提摩太。願恩惠、憐憫、平安從父上帝和我們主基督耶穌歸於你!3 我往馬其頓去的時候,曾勸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囑咐那幾個人不可傳異教,4 也不可聽從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這等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上帝在信上所立的章程。5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6 有人偏離這些,反去講虛浮的話,7 想要做教法師,卻不明白自己所講說的、所論定的。8 我們知道律法原是好的,只要人用得合宜。9 因為律法不是為義人設立的,乃是為不法和不服的,不虔誠和犯罪的,不聖潔和戀世俗的,弒父母和殺人的,10 行淫和親男色的,搶人口和說謊話的,並起假誓的,或是為別樣敵正道的事設立的。11 這是照著可稱頌之上帝交託我榮耀福音說的。12 我感謝那給我力量的我們主基督耶穌,因祂以我有忠心,派我服侍祂。13 我從前是褻瀆上帝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然而我還蒙了憐憫,因我是不信、不明白的時候而做的。14 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15 “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16 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祂一切的忍耐,給後來信祂得永生的人做榜樣。17 但願尊貴、榮耀歸於那不能朽壞、不能看見、永世的君王——獨一的上帝,直到永永遠遠!阿門。18 我兒提摩太啊,我照從前指著你的預言,將這命令交託你,叫你因此可以打那美好的仗,19 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有人丟棄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壞了一般。20 其中有許米乃和亞歷山大,我已經把他們交給撒旦,使他們受責罰就不再謗讟了。 ”

剛信主的時候,我在學校的一次活動中偶爾結識了一位自稱是基督徒的女生。活動後她約我一起讀聖經。雖然心裡不太平安,我還是答應了。到了現場才發現,要跟我一起“讀聖經”的不只她一位,而是好幾位。讀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們不是要跟我一起讀,而是要我按照她們的引導來讀——把大量節選的經文拼在一起去證明她們的論點。當她們說到我們可以花錢為死去的人禱告,使他們可以在死後信主時,我就可以完全確定她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在讀聖經了。她們只不過打著基督的名號在達到自己的目的。

後來,我又時不時遇到一些自稱基督徒,卻宣講著與聖經矛盾的信息的人。他們有的人所說的很容易被識破,有的卻困擾我好久。即便在教會內部,我也遇到過兄弟姐妹無端的指控,讓當時的我感覺失去盼望。是否有哪些原則是可以幫助我們識破異端、甚至弟兄姐妹間不屬實的話語的呢?保羅在提摩太前書1章所寫的內容給了我一些啟發。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

保羅時代的以弗所教會,同樣受到假教師影響。因為需要繼續趕路無法親自處理,保羅便將他十分信任的主裡的兒子提摩太留在了以弗所教會去處理假教師引發的問題。保羅寫信給提摩太,鼓勵並教導他如何面對假教師並持守真道。保羅指出,一些人不聽真道,選擇去聽“荒渺無憑的話語和無窮的家譜” (提摩太前書1章4節),而“這等事只生辯論,並不發明上帝在信上所立的章程”(提摩太前書1章4節)。

“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摩太前書1章5節)。保羅告訴我們,真正忠於福音的教導,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愛,而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若我們聽到的教訓不是以愛為出發點,我們要給這樣的教導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當然,如果我們自己是教導的人的那一個,更要注意確保我們的教導是出於愛。

律法是使人悔改

保羅又指出“因為律法不是為義人設立的”(提摩太書1章9節)。如果有基督徒用律法去要求其他基督徒,我們也要十分謹慎。作為教會的領袖,更是不能用律法去轄制信徒。

基督滿有憐憫、恩典

保羅指出自己從前就是罪上加罪, “我從前是褻瀆上帝的、逼迫人的、侮慢人的”(提摩太前書1章13節),但基督卻仍然憐憫他,揀選他,給他豐盛恩典,“並且我主的恩是格外豐盛,使我在基督耶穌裡有信心和愛心”(提摩太書1章14節)。這完全可以讓我們相信“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提摩太前書1章15節)。若是有人讓我們覺得自己無可救藥,不可饒恕,我們不妨想想保羅用親身經歷所論證的——既然保羅都能為主所用,我們每一個信主的人在主裡面也都有盼望。如若我們有機會與人分享福音,也願我們記住去分享這份在主基督裡的盼望。

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

保羅最後告訴提摩太要“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提摩太前書1章19節),這樣才能打那美好的杖。儲備真理以識別假教導和異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長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不偏離真道,如果我們是教會領袖的話,更是如此。願你我都能堅守基督用恩典與憐憫書寫的愛的真道,也常存信心和無虧的良心,可以打那美好的杖。

問題反思:

1. 怎樣確保我們分享的信息是忠於福音的,在今天的經文中保羅有怎樣的建議嗎?

2. 在面對假教導時,我們可以怎樣做以持守真道?今天的經文可以給你什麼啟發嗎?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文章:傳福音

2月漫畫特輯 | 我愛你

繪畫作者:Chin,馬來西亞
*內容出自同名《靈命日糧》

作品描述:
當象徵“我愛妳”的粉紅色心型告示牌,一個又一個地出現在加拿大的某個小鎮時,當地記者瑪麗安娜決定展開調查,但始終一無所獲。幾週後,新的告示牌又出現了,還附上時間、日期以及當地一個公園的名稱。瑪麗安娜和一群好奇的市民按照預定的時間來到公園,在那兒她看見一位西裝革履、巧妙隱藏面容的神祕客。當這個神祕客以鮮花向瑪麗安娜求婚時,你可以想像她是多麼驚訝!這神祕客竟然是她的男朋友雷恩,最後她欣然接受了男友的求婚。雷恩向未婚妻示愛的舉動,似乎有點誇張,但上帝向我們表達愛的方式更讓人意想不到!正如聖經上說:“上帝差祂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祂得生,上帝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約翰一書4章9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的成長

我敢愛耶穌了!(有聲中文)

 

作者:黃筱珊,台灣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幾乎所有女人都對戀愛劇本買單,從公主系列童話到浪漫韓劇,大部分女人一直都是嚮往愛情,渴望有人愛慕的。回想一下妳在被追求時,那份喜悅的感受,是否源自於「我是討人喜歡,是值得被愛的」呢?若要說有什麼能讓人朝氣蓬勃的,那就是「被愛」了!

然而在現實中,你我的男主角總是不像劇本寫的那樣,時刻滿足我們想被愛的需求,甚至對方也會向我們索取愛。缺乏愛的雙方,卻在彼此身上尋求愛,這段感情就可能會如同乾枯的泉源般,無法再湧出任何愛情滿足對方。

現實中無法被滿足的愛,可以來到上帝面前「被所愛」,但如何才能真實感受到的愛?

一直以來,我都努力地在追求愛,無論是在愛情、親情、友情上,都認為要盡最大的努力才可能被愛。一路跌跌撞撞的我,當聽到「上帝在我不認識祂以前,就已經先愛我,我被祂愛著很久很久了」這個真理時,我好開心終於找到愛了,幾乎馬上就受洗!然而諷刺的是,上帝的愛雖然是吸引我的關鍵,但我也只在理性上了解這個真理,而無法真實地感受到。

回想從前,我無論是在哪個團體,幼稚園、小學,到每個社交圈、每間公司,甚至是親友,都覺得自己不被喜愛。每一次換新班級、新工作,都會對周圍朋友或同事有「他們應該覺得我是不討喜的人、我的存在感應該很低、我沒什麼用處⋯⋯」的念頭,以至於我很害怕看到以前朋友圈的任何消息,到最後,還會刪除他們的聯絡方式。在認識上帝後,我仍然處於這樣的狀態,然而可怕的是,我絲毫沒有察覺自己竟是如此的自我否定,只知道自己時常戰戰兢兢,無法放鬆,靈命也浮浮沉沉。直到某次在一篇講道影片中,我被主講的牧者點醒了。

從「努力被愛」經歷到「祂無條件愛我」

那位牧者引用了這段經文:「我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 因為情慾和聖靈相爭,聖靈和情慾相爭,這兩個是彼此相敵,使你們不能做所願意做的。」(加拉太書5章16-17節 )

他解釋著:「《使你們不能作所願意作的》不單指無力行善,也是指不去行惡,若你夠愛耶穌,就不會去行惡」

我回想起自己仍會犯的惡行(例如:跟他人比較、口舌之罪……等),發覺自己「原來不夠愛耶穌」,一種歉疚且對自己失望的心情便油然而生。然而我開始向上帝禱告懺悔,突然地,內心深處有一個意念冒出:「我不是不夠愛,而是不敢愛耶穌」。我思考著為什麼,才察覺到原來是因為我覺得自己不配得跟主說我愛祂,因為我有罪、我不夠好,所以不配得愛祂,也不配被祂所愛。

像是什麼被揭穿了一樣,才發現原來這是撒但的謊言!它跟了我好久好久,也阻擋了我領受上帝的愛!在發現了謊言後,我向上帝尋求能拆毀這謊言的真理,上帝回答我:祂在我有罪不認識祂時,就已經先愛我,在我自以爲無罪但卻有罪時,祂仍然愛我;無論是否有犯罪祂都愛我,祂愛我很久了,也愛我到永遠!

我再次降伏在上帝大能的愛面前,坦承自己是個罪人,也感謝祂愛我不是因我無罪,我也不需要完美無瑕才可以愛耶穌,而是現在就可以愛祂了。因為我敢愛祂了,才能完全感受被祂所愛,我也因此感到無比的釋放及被愛!

感謝上帝,再次破碎我的生命,讓我更多感受祂的愛!如果你也與曾經的我一樣,內心接收不到上帝對你的愛,我鼓勵你,讓自己持續處在「有上帝同在」的環境裡,持守去教會、參加小組、讀經、禱告,繼續等候上帝,相信祂會在對的時機、以適合你的方式,讓你全然領受上帝對你的愛。

最後分享一段大家耳熟能詳的經文,但卻能充分表達上帝對你我的愛,期待你細細品味之後能有所感動:

 

「我未成形的體質,祢的眼早已看見了;祢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祢都寫在祢的冊上了」,「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感恩的美好

以從容的愛來應對干擾(有聲中文)

 

作者:Daniel Ryan Day,美國

翻譯:Nancy,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Daniel和他的高中戀人步入婚姻,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他是《What』s Next: Your Dream Job, God』s Call and a Life That Sets You Free》的作者,也是我們《靈命日糧Our Daily Bread》事工的播客。他擁有富勒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碩士學位,並被按立牧職。

「哇,你走得真快,」當我們從大樓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時,一位同事說。

不幸的是,這不是我第一次聽到別人這麼說。當我們在市區散步時,我從朋友那裡聽到了這句話。我從父母和兄弟姐妹那裡聽說過。甚至在約會的時候,我的女朋友(現在的妻子)也曾把我的手往後拉,對我說:「慢點,跟我一起走。我們不趕時間!」

我的速度在不知不覺中向周圍的人暗示:「讓我們把這件事做完吧,因為我很忙。」我希望我能說,我只有「走得快」這一種方式告訴別人:他們沒有我的日程安排、或我必須做的事情重要。

我經常發現自己在穿過走廊時手裡拿著手機查看信息或電子郵件。我發現自己在開會的時候會看會議室的時鐘,或者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查看郵件。我注意到,當有人跟我說話的時候,我有時會越過他們看別的地方,有時我會試圖向門口走去,或延遲共鳴,讓人知道我還有其他地方要去,還有人要去見,還有事情要做。

但不健康的匆忙的主要跡象是當有人打斷我時我的感覺。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被打斷了兩次——一位同事問我一個問題,還有一位朋友想問如何修理他家的東西。我擺出一副歡迎的面孔——微笑著說句友善的話——但在內心深處,我希望他們倆都快點,這樣我就可以重新開始寫關於匆忙的文章了。我的內心——老實說——第一反應是沒有愛的,即使我的外在反應說:「歡迎!我很高興你能來。」

最近,有段聖經經文我讀了好幾遍,我覺得上帝在讓我聽到朋友、同事和我自己的感受。就好像上帝在說:「放慢腳步,與我同行。我們不趕時間。」

 

打開門的鑰匙

這段經文是哥林多前書13章,是一個名叫保羅的基督教傳教士寫的。有一次,保羅前往哥林多,在那裡植堂了一個新教會。保羅離開這個教會去了另一個城市後,他聽說了這個教會的分裂和會眾自我毀滅的行為(聽起來有時像我的教會)。他通過現在稱為《哥林多前書》的信回應了這些問題。

據我所知,他信中的焦點,即教會所面對的最主要的問題是愛。哥林多前書13章被稱為愛的篇章,保羅的意圖似乎是,真愛是解決許多問題的答案。保羅是如何描述這種愛的?

他一開篇的詞是「愛是恆久忍耐」。忍耐這個詞可以翻譯成「等待」,並帶有一種不會因為拖延而變得煩躁或沮喪的感覺。

換言之,愛並不匆忙,愛可以被打斷(即使是在你努力完成任務時被同事或朋友打斷)!

保羅接著還提到了其他一些積極的詞語,可以用來定義愛,它是恩慈的,充滿希望的,它保護。保羅還告訴我們愛不是什麼。愛是不自私、不容易生氣、不作害羞的事(比如我在別人說話的時候查看電子郵件或看時鐘)。

我不知道保羅從忍耐——從容開始講是不是因為在某些方面,它使恩慈和希望等特質成為可能。為了讓我友善,我需要被打斷,我不能著急。恩慈不會因為拖延而變得煩躁或沮喪。我想知道忍耐和從容是否是打開通往愛的積極品質之門的鑰匙。

相反,我想知道保羅是否知道忍耐——從容——可以防止那些在沒有愛的時候會出現的醜陋。當我很匆忙的時候,很容易生氣,尤其是那些讓我慢下來的人(啊哼,路怒)。我匆忙的本質是自私——我認為我的日程安排比我的人際關係更重要。

像我這樣匆忙的人總是計算人的惡,因為我們很清楚生活中哪些是可能妨礙我們忙碌的「愛閑聊的人」。我傾向於避開這些愛閑聊的人——尤其是當我感到不堪重負的時候。當然,倉促行事會讓別人感到不受歡迎或者不像我今天要做的事情那麼重要(比如寫一篇關於倉促行事的文章),這就是害羞的事。

愛說:「喂,你好嗎?」

 

愛並不匆忙,可以被打擾。它不會在辦公室或約會時走得太快,也不會讓朋友不得不說:「慢點!跟我一起走。我們不趕時間。」耐心而不慌不忙的愛說:「喂,你好嗎?」然後停下來傾聽對方的回答。接著,耐心而不慌不忙的愛會再停留片刻,看對方是否有什麼話要說。

當我被挑戰去面對愛的「不匆忙」這個本性時,上帝也不斷提醒我另一個關於耐心的經文。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得後書3章9節)

我想你可以說,上帝邀請我們從容不迫是在邀請我們在彼此的關係中更像祂。

但說實話,這種從容不迫的愛對我來說是很困難的。當我有事要做而有人打斷我的時候,我仍然會感到焦慮、沮喪,並且很難接受這些干擾。在這些時候,我提醒自己,上帝對我是從容不迫的,並呼召我對別人不要著急。

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微笑,深呼吸,把自己推入干擾帶來的不適之中。我希望通過這些步驟,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可以訓練自己,上帝給我怎樣從容的愛,我就以這樣的愛來應對干擾。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同坐席

有人在疫情中學會做飯,我在疫情中學會接納(有聲中文)

 

作者:聖夏,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在外上學的時候,在我所屬的教會中,有各種各樣的安排:團契,門徒栽培,各樣的訓練課程,還有教會禮拜。豐富的教會活動,讓我覺得信仰的過程,似乎就是被這樣安排滿了。當然在這幾年的學習訓練中,我的確有成長,有改變。只是有些真相,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我不知道我還要等多久才發現。

因著疫情而休學在家的這半年,我無法再參與各樣的聚會,就連最基本的禮拜也不能去。當我的生活節奏突然被打亂,我開始陷入到恐慌,在上帝面前也沒有辦法安靜下來。那時鋪天蓋地的疫情消息席捲網路,很多人都在兩難之間,我也是。直到有一天,心裡有聲音對自己說,是時候要做選擇了,是選擇繼續沉浸在恐慌中,還是靜下心來尋求上帝。這是我信主之後,第一次真正迴轉向祂。

很多人說:2020年被按了暫停鍵,經濟跌停,飛機停飛,許多人被限制在家無計可施。但我想說,上帝並沒有停止祂的工作。

「你坐下,你出去,你進來,你向我發烈怒,我都知道。」(列王記下19章27節)

 

在家的那段時間,我為自己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我會在靈修之前,隨手記錄下我的心情;然後再去看聖經,寫下所領受的。然而有時我的靈修筆記過於凌亂,連自己都不想再翻閱。就這樣我差不多寫了一個月的靈修筆記,但是從來沒有再回去看過。有一天,我在靈修的時候,突然想看看之前的筆記。我看了一個多小時,像是在看故事書——我和上帝之間的故事。我看到了自己的喜怒哀樂,我也看到了上帝在當時給我的回應和陪伴,但是那時的我並不知道。有些時候我甚至還在抱怨,抱怨祂不聽我的禱告。我亦看到了祂的心碎,因為祂明明就在我身邊,我卻喊著說祂根本不在。腦海里不斷閃過那些熟悉的片段,再去回憶的時候,發現原來祂一直都在。

其中我寫了一段困擾了我很多年的問題,就是18歲那年在處理人際關係上面出現了重大「失誤」。我總是會想,如果當時我若沒有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沒有那麼自卑和虛偽,會不會我現在過得是另一種生活?我無數次想回到過去,重新做決定。每次想到這裡我都會責備自己,然後選擇逃避。但是這次我卻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上帝對我說:「你辛苦了,你做到了那時候你能做得最好的決定,雖然結果沒有那麼令你滿意,但你儘力了。」

當我聽到這些的時候,我知道我被接納了。我意識到是因為我的驕傲,讓我認為自己可以做得很好,但是當結果不符合我的期望時,我不想承認自己是會犯錯的,是沒有能力的。我總是想再給我一次機會我肯定能做得更好,因為我無法接納現在的自己,導致我一直在苦毒中。我也發現自己在團契生活中,有很多不能接納自己和別人的地方,我總是會按照自己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和弟兄姐妹們,從來沒有想過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大家已經儘力了,而我只是過度關注結果是不是合自己心意。我感謝上帝讓我看到這一點,讓我明白什麼是愛,什麼是接納。當我再想要按自己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和別人的時候,我要時時想起,再給自己和其他人多一些時間,因為我要信靠、效法上帝,像祂等待接納我一樣。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哥林多前書13章1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同坐席

《花木蘭》:讓愛消除疑惑

 

作者:欣怡,馬來西亞

*封面和文中圖片出自豆瓣電影

 

《花木蘭》從動畫卡通,多版連續劇至今年由劉亦菲扮演的電影版本,每一部都有它的經典與感動。

 

2020年,意想不到的一年,更是多變的一年。而這齣電影《花木蘭》更是波及至9月份才上映。此外,因著許多的因素,大多影評認為這部電影差強人意。

 

我個人的觀後感是雖然整部電影里少了點緊湊的節奏與震撼的高潮情節,但帥氣的武打場面還是讓人意猶未盡,尤其是主角那倒掛金鉤式的腿腳功夫。

 

花木蘭成長的世代,性別歧視甚大,女性更是被許許多多的教條與約束所捆綁。在成長過程中,花木蘭慢慢地認知自己的才能,也不斷地努力尋求自我及他人的認同。但身為女兒身,註定了她有天還是需要回歸家庭,相夫教子,為家族帶來榮耀。

 

代父從軍,隱藏了自己的身份。花木蘭逐漸地陷入迷惘中。無可否認,她的武功超群,心思縝密,不輸熱血男兒。但女巫的出現,帶給了花木蘭質疑與挫敗,徹底瓦解了憧憬。

 

花木蘭清醒了。她意識到如何被質疑、打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站起來並回歸原來的身份——那充滿無限可能的花木蘭。

 

她,成功了。花木蘭解救了自己的戰友。同時也勇於面對與承擔女扮男裝的後果。雖然被驅逐,也被女巫誘惑結盟,但花木蘭清楚曉得自己身為士兵及需要完成的任務,帶著初心繼續前行。

 

有一幕非常觸動我的心,講述了花木蘭與隊友在營救皇帝前一夜的交心。雖然木蘭口頭上不斷地安慰鼓勵戰友,但她的內心是有所懼怕的。那又是什麼因素鼓舞了她,並堅定了她的內心呢?那就是愛。

 

花木蘭愛的對象包括了養育她的家人、成長的土地及一起並肩同行的戰友。而這份愛更轉化為了忠、勇、真及孝。她接收了這股力量,去拼搏奮戰,最終完成了使命,保衛國家,榮耀家族。

 

這讓我想到,當我們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成為那個真正的自己時,我們就能很好的發揮上帝已給我們的恩賜才幹。我們是上帝的寶貝孩子,是按著祂的形象所造。上帝渴望我們與祂親近邂逅,在祂懷抱里享受祂早已安排的奇妙計劃,並期待我們去接收祂賦予我們的產業,進入我們的使命。而這其中可以幫助化解一切疑惑的一個不變事實是:上帝非常非常愛我們。

「上帝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上帝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上帝裡面,上帝也住在他裡面。這樣,愛在我們裡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祂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約翰1書4章16-18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原來我不是聖人,而是罪人(有聲中文)

作者:Ashley Ashcraft,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你是否想過,如果耶穌今天活在我們中間,祂會經常和誰來往?我們會驚訝地看到祂常常與哪些 「圈外人」 在一起?誰會是現代版的井邊的撒瑪利亞婦人?哪些會是耶穌會以憐憫之心注意到的時運不濟、被遺忘、生病和被拋棄的人?

耶穌所做的事情與我們預期的完全不同。我永遠不會忘記某一個下午,祂看似不同尋常的做事方式讓我停下來思考。

我在讀路加福音第7章,其中講到耶穌與法利賽人西門和「有罪的女人」的故事。在西門家中用餐時,那個女人來到耶穌面前,用眼淚濕了祂的腳,用頭髮擦乾,並用香膏抹上。西門非常震驚,心裡想:「這人若是先知,必知道摸祂的是誰,是個怎樣的女人,乃是個罪人!」(路加福音7章39節)。耶穌指出了西門心中暗自的論斷,並為女人的行為正了名。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熟悉的故事。我之前就讀過。但是這次我被一個不可否認的認識觸動了:如果我是這個故事中的一人,那無疑會是西門。我很羞愧,我知道我也會很驕傲地瞧不起那個女人,並驚訝於耶穌竟然允許她那的些舉動。我會背靠我的優越感和我所謂的「義」來論斷這個女人,即便只是在我的腦海里。

我一生中大部分時候都是個「好人」。我遵守規則。

我說著正確的話,做著對的事情。我從在母腹以來,就開始去教會聚會了。我相信我像西門一樣是「圈內人」。我以為這些使我成為了義人。但是在我閱讀路加福音7章的那天下午,聖靈讓我明白我作為「教會人」的身份其實一文不值。相反,我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卻鞏固了我在罪人中的地位。真是當頭一棒!

至少可以說,這令人沮喪。我非常確定自己是一個「圈內人」,我做著我認為上帝想讓我做的事情,認為自己是公義和聖潔的。然而,我沒有意識到自己離基督的思維方式有多遠——祂謙卑服侍人並注意到那些被忽視之人。而我,卻像我們在新約中讀到的許多法利賽人一樣,不知道自己錯得多厲害。我完全不像耶穌。我甚至還不如那個有罪的女人,她被寬恕並深愛著(路加福音7章47節)。而我看起來像西門。

 

耶穌激進的待人方式沒有消失

在過去的七年中,我負責教授的一本書是《使徒行傳》。毫無疑問,它已然成為我最愛的一本書。我在使徒行傳中看到的是耶穌與世界截然相反的國度的延續。令人震驚的是,祂的福音在繼續傳講給「圈外人」,而非那些看似神聖的大英雄們,也不是富人和皇室們。例如,腓利與一個在猶太傳統中被認為是不潔的太監說話。彼得住在製革工人那裡,而製革工人是處理動物死屍和血的。他肯定會被認為是「不潔的」。如果我們從公關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們會認為耶穌的門徒們把一切都搞砸了。但是,我們真是大錯特錯了!

這讓我覺得很扎心。我必須承認,我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走進過「教會圈」之外的圈子。

我的朋友,同事,家人——似乎都存在於這個「教會泡泡」之中。我思考得越多,就越意識到,如果耶穌活在當今的世界中,祂會與「罪人」在一起——妓女、毒販、撒謊者、盜賊和謀殺犯們。祂說醫生不是為了健康的人來的,而是為了病人而來(馬可福音2章17節)。而我是如何在頭腦中對這些人進行論斷的?我真是大錯特錯了!我想耶穌會說這些人的罪都被赦免了,因此他們也可以有很多的愛。

 

保持正確的姿態

我也因此變得謙卑下來,因為如果我想開始與這些人交往並認識他們,我會不自覺開始想我能為他們做什麼、能給他們什麼或者教他們什麼。即使在我作為老師去教課時,我也能看到這一點。我想幫他們解決問題,並以最好的方式啟發他們。但是,如果我把自己優越的態度代入任何的人際關係,就好像別人應該為我給他們的幫助而感謝我一樣,那麼我就又如那晚在餐桌旁坐著的西門一樣可惡了。

相反,當我來到與我不同的人中時,我非常有信心,我應該做的是看、聽、問一些問題和做他們的朋友。

我覺得我可能會發現,這些「圈外人」比起我要教給他們的東西反而有更多的可以教我。我一直在向我的學生們學習:他們的觀點,他們的意願,好奇心,對公義的渴慕等等。噢,在走出自我和我的泡泡以及所謂的「更加公義」的自我設定之後,我將有多大的收穫呀!主啊,請原諒我曾經因著自己的宗教血統,而以為自己更優等。

感恩的是,通過《路加福音》7章中的這個故事,聖靈讓我看到我內心的剛硬和缺乏同情心。但也因著恩典,祂並沒有離棄我,讓我獨自羞愧。

在路加福音7章40-47節中,我看到耶穌對西門的憐憫。因著西門的舉止和想法,以及他如何論斷了他人,他理應受到羞辱。然而,耶穌並沒有羞辱他,而是通過講故事來教導他。西門,這個和他所論斷的女人一樣的罪人,並沒有被耶穌遺忘。對於耶穌來說,他的靈魂同樣重要。為此,作為西門的同類,我感到又愧疚又感恩。

 

耶穌,你真好!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喪屍小孩也需要愛

作者:葉玲君,台灣

 

最近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在Netflix熱播完結,此劇引發廣泛討論。劇中女主角高文英是一個才貌雙全的暢銷童話書作家,卻因小時候母親對她的情感虐待產生性格偏差。之後又因母親的意外離開,導致從小到大反覆夢見變成鬼魂的媽媽在夢中繼續對她進行感情勒索,導致她日常生活中無法與正常人好好溝通,常常情緒失控,惹出一連串的麻煩,甚至重創自己的事業。男主角文鋼太,因小時候母親過早離世,一肩扛起照顧自閉症哥哥的重責大任。多年來的委曲求全,導致男主角性格極其忍耐,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任何破事都自己背黑鍋,一直不停地被解僱,再換工作;一邊照顧被蝴蝶噩夢纏身的哥哥,一邊想盡辦法維持家計,又一邊製造假象替哥哥罩一個安全網。就在最新一次的換新工作的契機,他和小時候的朋友——女主角相遇,還被女主角取了一個叫「安全插銷」的可笑又貼切的外號。

 

劇情的主要取景點是在一家男主角新工作的精神病院里。那裡的醫護人員和患者 基本上都有著自己的故事,而男女主角也在那所精神病院激發了各式各樣奇葩事件,之後竟然發現對方就是小時候相互喜歡的人。其中一個關鍵劇情是女主角新出爐的童話書「喪屍小孩」。書中所描繪的是一個自出生起就不帶情感,只會吃的孩子,由媽媽一直偷鄰居村民養的動物來給他吃把他養大。直到有一天因為天災,村裡的人被迫遷離,並且把動物也一起帶離。然而媽媽無法光明正大地帶著喪屍孩子逃離,於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竟然一點一點砍下自己的四肢來餵給自己的喪屍小孩吃。最終媽媽失去所有的四肢,只能讓孩子撲到自己懷裡把自己吃了。媽媽即將死亡的那刻,在媽媽懷裡的喪屍小孩突然開口叫了她媽媽,並說「好溫暖」。書中所探討的「食物與親情哪一個比較重要」的寓意沒有被文學界所採納,反而反饋集中在書中內容太過血腥,不適合給孩童閱讀。然而這一本書卻意外地讓男、女主角相互了解對方從幼年時期就開始背負的傷痛,從而激發出對對方的愛憐與情感。就在一連串的事件下,男女主角最後確定彼此的心意,開著一台醫院院長所贈送的旅行車重新出發。此劇可以算是王子和公主開始新的幸福的黑暗童話故事。

 

我想此劇能如此受歡迎必然有很多成功元素的結合。除了俊男美女的強強組合外,加上劇情編排有趣、不單板,最主要能深深吸引觀眾的眼球的一點就在於編劇深刻掌握了「不管是誰都需要被愛」這一個普世大願望。說實在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卑劣謊言的世代,大部分的人都背負著一連串的傷痛,渴望著自己也能像劇中主角們一樣苦盡甘來,最後獲得真愛,能被照顧、被疼惜、被接受、被尊重……但現實是,很多時候就算是生養我們的父母也未必能做到。故此我們感覺被忽略、被傷害、被誤會、被轄制……這世界上有許多人,像男主角一樣戴著微笑的面具,來掩蓋面具下自己那個滿是創傷愁苦的內心,努力掙扎地背負著責任來活下去。又有很多的人,像女主角一樣因為某些原因被傷透心,失去對人的一切信任,靠著闖禍來體會自己依然活在世界上的「價值」。其實在某些程度上我們都是男女主角,帶著過去的傷痛,努力地活著,希望有一天有個英雄般的人物會來拯救我們,解除已久的束縛,從此能開心、了無痛苦地活著。但事實上,這樣苛求的想法是不能夠在世人身上完全得著體現的。台灣有句俗話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唯有我們那永不改變的慈愛上帝,才能做到幫助我們重新站立,使我們能夠忘記背後所發生的一切傷心事,努力朝著面前祂所喜悅的標杆直跑。就如約翰一書4章18-19節所說:「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

 

希望每一位讀者,能認識並靠著主耶穌基督的愛、救恩和恩典,把自己的過去攜帶已久的懼怕除去,得到來自上帝完全且無瑕疵的愛,進而有著勇氣奔向祂為我們譜寫的全新篇章。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

管制令下,修復和上帝的關係變成我的首要任務(有聲中文)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望向鏡中的自己。不懂何時,歲月悄悄帶走了我粉嫩無暇的臉蛋,只留下一雙厚重眼袋,粗大的毛孔與眼角的細紋。目光再往下,肚子和大腿的贅肉仍然不離不棄地跟隨著我,縱然我已經嘗試做不同的運動去消滅它。好不容易從鏡子前離開,腦袋驟然想起,隨著大馬行動管制令的開始,我的存款已經從原本的四位數退到三位數。我看向日曆,數算著日子,想著政府何時才會通知我去新的學校報到,開始我的教學生涯。

在馬來西亞行動管制令的日子裡,我就是如此開始我新的一天。明明應該是陽光燦爛的25歲,可卻硬把自己活成像一個整天埋怨的歐巴桑。用埋怨開啟無所事事 的每一天。埋怨自己不討好的臉蛋、身材,和遲遲未到的工作。我也頻繁刷著社交媒體,垂涎著吸引人的衣服、保養品和排毒產品的廣告。深信一白遮三丑,一胖毀所有。那時的我心裡想,如果我有錢,我就有能力買這些看起來可以讓我活得很精緻的物品。如果我有很多錢,我一定可以活得很幸福。如果我有錢……

可是我沒有!我按著計算機,算著如果我買下這些奢侈品,剩餘的存款可以幫助我度過多少無業的日子。耳邊似乎迴響著家人叮囑我不要再亂花錢了。我懊惱地抓了抓我的頭,心裡覺得非常氣餒。看著我的好朋友幸運地在行動管制令期間還能在家工作,薪水準時地進入戶口,而我卻在就業的前一個星期,政府公布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准老師無限期延後報到。這瞬間打亂了我的計劃。想到連日常生活起居的消費都要家人的支持,我的心頓時涼了半截。

推開曾經陪著我度過無數日子的聖經和靈修筆記本,我一肚子的委屈不甘。可我不懂該向誰抱怨,唯有向上帝發脾氣。

「為什麼……」我抱著頭禱告。「上帝呀,你說過禰未曾留下一樣好東西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嗎?我是禰的女兒,禰萬王之王的女兒,可為什麼我的生活卻如此糟糕?我只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有薪水,給我自己和家人過上好點的日子。為什麼禰那麼疼愛禰其他的兒女,卻不重視我,甚至我沒有信主的朋友都比我好上千萬倍!」

在無數個失眠的夜晚,我覺得上帝讓我的生活變得一團糟,祂不愛我,沒有滿足我心裡膨脹的物質慾望。我總覺得那時候沒有工作的我活得很失敗。我的計劃,我的夢想全被這行動管制令給打亂了。

上帝總是沉默。祂似乎已經不再對我說話。祂的沉默讓我更生氣,也讓我覺得聖經的話語顯得特別諷刺。上帝的賜福,憐憫和安慰我通通都感覺不到,感覺到的是祂的冷漠。

寫到這裡,我心裡突然湧出了一股憂傷。現在回想起來,我無數次地和上帝發脾氣,祂也無數次地陪在我的身邊。祂可能也難過地想著為什麼這個傻女兒總是以為祂不愛她,不疼她。為什麼她總是不信祂為她準備的禮物,是比她自己想要的好上千萬倍呢!

這個世界是多麼多姿多彩,人心的慾望也是無窮無盡。我以為,唯有工作和金錢才能堆砌我想要的日子。我以為只要我穿著美麗的衣服,有著苗條的身材,臉上化著精緻的妝,有足夠的存款,我就可以過上幸福的日子,不負25歲花樣年華的自己,卻不曾細想我已經不知不覺掉入危險的試探里。

這些「我以為」一步步地讓我覺得上帝不重要,祂幫不了實現我的幻想。

後來我終於得到了一份穩定的教職工作,生活也慢慢改善。可我知道我和上帝的關係出現了很大的裂縫。每天看似有禱告讀經靈修, 每天也有一堆的事情要交託給上帝。可靈修變成一個死板的例行公事。完成後我就點開手機里的購物網站,想著下次發薪水時要送自己什麼禮物,好讓我從中得到暫時的滿足。

可是心裡常有一股莫名的空虛,提醒我的缺乏,讓我不能真正的快樂。我常在想,上一次我真正滿足地笑是在幾時呢?是我收到一個個郵寄包裹的時候?是我運動瘦了一斤的時候?還是我用新的洗面乳洗臉後發現皮膚變好的時候?

都不是。我突然發現那些曾經讓我覺得喜樂的時光往往和上帝脫不了關係。我和祂在湖邊散步的對話、靈修讀經的感動、和祂分享日常瑣事的晚上、又或者祂在某本書給我的話語……我發現能滿足我的是祂自己。我真正的喜樂竟是源自於我和祂的關係。當我和上帝的關係變質了,我的心自然就不再快樂了。

後來工作上遇到難處,作為新人的我把不平放在心中,沒有告訴任何人。可任性的我又脾氣暴躁地質問上帝,「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順心的日子總是這麼短暫。」 讀到以賽亞書的48章10節 「我熬煉你,卻不像熬煉銀子;你在苦難的爐中,我揀選你」時,我心裡立刻向上帝說,「那我寧願禰不揀選我,我已經受夠禰給我的苦難了。」上帝似乎也反問我:「你到底是要我改善你的生活,還是更新你的生命?」

我想到耶穌在曠野受試探時,魔鬼希望用世界的榮華富貴誘惑耶穌。我突然發現我一昧地希望上帝改善我的生活,挪開我的困難,滿足我心裡無限的慾望,那我信的還是上帝嗎?如果我單單要讓我的生活變得更好,魔鬼也幫到我,不需要上帝。

「那我當初為什麼要選擇這位上帝?」我想起自己那一年不顧家人的反對,堅定並開心地選擇耶穌為我一生的主。是因為祂曾經給我什麼「好處」嗎?不是的。吸引我的是祂對我的愛。「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耶利米書31章3節)從我信主以來,一路有風有雨,有陽光燦爛,也有陰雨連綿。可一路上,祂總是篤定地在我的身邊。最初吸引我的,是祂如父親的關愛,恩友的指教,和良人的陪伴。

那為什麼現在我不想再跟隨祂了呢?我想,是因為我把生命的焦點放在錯誤的地方了。上帝已經不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這個世界的繽紛。我不明白的是,世界琳琅滿目的商品只可以改善我外在的生活,可內在生命的改變唯有倚靠上帝的話語。

我知道我需要更迫切地尋求上帝,好趕走我心裡不斷膨脹的慾望。於是我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禁食禱告。從前以色列人犯罪後,會向上帝痛哭禁食禱告,好尋求上帝的面。而我在飢餓當中,學會了緊緊地抓住祂的同在。我彷彿回到剛認識上帝的時候,心裡對祂的渴慕和愛。禁食的那天晚上我終於重新感受到祂的同在了!這才發現上帝從來沒有放棄愛我。祂一直愛我,只是我心裡的慾望攔阻了我和祂的親密,讓我看不見祂。

靈修時,上帝帶我看一個故事。故事裡有一個男人,因饑荒舉家搬到一個地方。他向那邊的人謊稱她的妻子是她的妹妹。因為他心裡想:「恐怕這地方的人為利百加的緣故殺我,因為她容貌俊美。」(創世記 26章7節)男人名叫以撒。

「恐怕」讓這個男人做錯了一個決定,傷害了她妻子的心。「恐怕」是「我以為」會發生的事情,是自己的想法。其實我們很常被自己的想法轄制,就像以撒。

恐怕我太胖,恐怕我不夠好,恐怕我不夠錢。我以為上帝偏心,給我的祝福都是次等的。我以為我要足夠優秀,人和上帝才會愛我,我以為我太不好了,所以上帝把一個一個重擔壓在我的身上……

「恐怕」和「我以為」讓我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我害怕,我擔憂。於是當困難一波波來時,我對上帝失去最初的信心和愛,以為上帝會拋棄不好的我。這使我離開祂,轉向物質,讓物質滿足那顆如無底深洞的心。

唯有創造人心的才能滿足人心。和上帝美好的關係勝過物質帶來的短暫歡樂。祂明白祂兒女的所需。若我們活在祂的裡面,我們根本不會缺乏。

如今,我慢慢從物質的慾望里走出來。喜歡購物其實沒有錯,喜歡用小物品去裝點自己的生活也是好的。可當心裡對物質的渴望大過對上帝的愛時,這些不知不覺就會變成侵害我們生活的偶像了。

我覺得我和當年拜偶像的以色列人一樣,無數次地離開上帝。可上帝的愛從來不因人的失敗而停止。上帝對犯下無數錯的以色列人與我說:「因我看你為寶為尊,又因我愛你……」(以賽亞書43章4)

修復和上帝的關係變成我生活中的首要任務。靈修禱告不再是死板沉悶的每日必修課,而是我和上帝約會的時間。每次和上帝獨處時,祂總會給我新鮮活潑的話語。從前覺得聖經是本枯燥乏味的歷史書,可有上帝陪我一起讀時變得別有一番滋味。

工作的難處仍然在。日常也有一些煩心的事攪亂我的心情。可不同的是,在這些苦裡面,我總嘗到上帝為我預備的甜。苦裡面的甜比單純的甜更來得彌足珍貴。

上帝的同在是最寶貴的。25歲的生日剛過,我回顧我的願望清單。才發現生活永遠不會滿足,願望清單只會無止境地加增。我把願望清單清空,只留下一條「不忘初心,不負祂心」。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妙的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