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靈命日糧 :朋友威廉

讀經:讀經:哥林多前書12章18-27節  

當我們去探訪牙買加哥布斯的智障和體障兒童收容所時,我沒料到會在這裡遇到一位橄欖球員。當少年詩班成員與監護人各自散開,去找孩子來擁抱、關愛、一起玩耍時,我碰到一個名叫威廉的年輕人。

我不大確定威廉患上什麼病症,但他看起來像是罹患了大腦麻痺症。我下車時,手上正好抓著一個橄欖球,因此我就輕輕地將球丟給他,不過他掉了。

我撿起球,將球放到他的手中,他緩慢地操縱著球,直到他可以穩穩地把球抓住。然後,威廉向後靠著欄杆以保持平衡,丟出了完美的螺旋球。之後的45分鐘,我們玩丟球和接球的遊戲,他丟我接。威廉一直在笑,那笑聲融化了我的心。那一天,我相信,他帶給我的震撼和我給他的影響是一樣大的。他讓我了解,我們都是教會的一分子,是基督的肢體,都是不可少的(哥林多前書12章20-2 [....]

靈命日糧 :關懷

讀經:讀經:加拉太書5章14節-6章2節  

在我岳母剛過世的幾個月中,我們收到一些來自安寧照護團隊的卡片和信件。他們曾用愛心照顧岳母,並在失去親人的日子裡幫助我們度過艱難的時刻。其中一封信提供一些積極應對悲傷的建議,另一封信寫著:「您母親的生日將臨,我們的禱告和思念與您及您的家人同在。」這些善良的護理人員知道,喪失親人的悲傷是一個過程,需要持續的協助與支持。他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表現了他們深切的同情及憐憫。

在描述屬靈生命時,保羅特別強調說:「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拉太書6章2節)。聖靈透過我們所結出的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5章22-23節),這與毀滅性的行為恰恰相反,因為自我為中心的行為是出自罪的本性(加拉太書5 [....]

靈命日糧 :無遠弗屆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9章35-38節  

好幾年來,我和一位在尼泊爾的牧師一直都保持聯絡。他經常與教會會友到偏遠的喜馬拉雅山區去講道和建立教會。最近,他寄給我一份他下一週的行程表,並請我為他禱告。

從他忙碌的行程表看,他計畫用一週的時間騎摩托車走160公里,去好幾個城市講道和發福音單張。

我驚嘆著,這位遠方的朋友竟然要翻山越嶺,走那麼遠的路。所以,我寫信問他如何撐過這艱難的旅程。他回信說:「我和會友在山裡健行時很快樂,大家都沒有摩托車,所以我們都是步行。那是蒙福的時光。我們還有更多地方要去。」他的回信提醒了我,耶穌如何地「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馬太福音9章35節)。

我不禁想到自己在做許多事情時,都不是甘心樂意。如:在雪天開車穿過城市去探望一位孤獨的鰥夫;走到 [....]

靈命日糧 :好鄰舍

讀經:讀經:路加福音10章29-37節  

在2011年6月,洪水湧進北達科他州,造成大災難,迫使邁諾特市的居民離開家園。當地社區的人主動地幫助有需要的人,對他們來說,這麼做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有些人從遙遠的地區來到此處幫忙;有些人借出宿營車給那些失去家園的人;也有些人提供自己的車庫當作臨時倉庫。北達科他州的人用行動詮釋了好鄰居的真義。

身為基督徒,也應該能自然而然地愛他人,做好鄰舍(馬太福音22章39節;約翰福音13章35節;約翰一書4章7-11節)。儘管我們未必有機會在自然災害臨到時,以激動人心的方式來回應。但我們仍可以尋找機會來愛我們周圍的人。要成為好鄰舍,我們可以對他人施憐憫(路加福音10章29-37節),公平對待他人(利未記19章13-18節;雅各書2章1-8節),對他人說誠實話(以弗所書4章25節),並完 [....]

靈命日糧 :朋友圈

讀經:讀經:以弗所書2章1-13節  

許多有自閉症或唐氏綜合症的高中生,在學校裡感覺被排擠與忽視。他們經常在擁擠的食堂裡單獨用餐,因為其他學生不知道該如何與他們交往,或對他們根本不在乎。針對這個情況,語言治療學家巴巴拉·貝禮思(Barbara Palilis)推動「朋友圈」(Circle of Friends)的活動,就是讓殘障學生與正常同學配對,一起吃午餐和參與社交活動。透過這樣的活動,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和正常的同學成了朋友,得到接納、友誼與理解,彼此都得著益處與改變。

被接納正是基督福音的核心理念。「然而上帝既有豐富的憐憫,⋯⋯當我們死 [....]

靈命日糧 :分享恩典

讀經:讀經:馬太福音9章9-13節  

在1970年代中期,美國當地報紙開始刊登離婚訴訟和最後判決。在看了好幾星期報紙之後,我教會裡的一位牧師貝爾法萊納根,無法再對這些數據無動於衷,因為對他來說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於是他創辦了「離婚復健工作坊」,為這些滿懷傷痛的離婚者,提供從上帝而來的幫助與醫治,幫助他們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有些弟兄姐妹很擔心,對他說這麼做等於是縱容離婚的行為,法萊納根牧師輕聲答說,他所做的,只不過是將上帝的愛與有需要的人分享罷了。

當耶穌邀請稅吏馬太跟隨祂時,馬太答應了。接著,馬太邀請耶穌到他家裡用餐。宗教領袖便批評耶穌不應該與稅吏和罪人同席用餐。耶穌回答:「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憫,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不是召義人,乃 [....]

靈命日糧 :一笑置之

讀經:讀經:路加福音6章27-36節  

在北阿拉斯加,司機們在結冰的路上開大卡車,可能需要一些幽默感。有位名叫亞利克斯的司機,常常在卡車對講機中放聲大笑。結果有位司機對此很受不了,所以他就對亞利克斯開懷大笑的性格嗤之以鼻。

這事不久,這位司機的卡車失控,結果跌到溝裡,車軸深陷雪中。在這條偏遠的路上,猜猜誰剛好經過,目睹這個困境?沒錯,就是亞利克斯。

如果你是亞利克斯,你會怎麼做?開著卡車揚長而去,對這個傢伙的困境幸災樂禍?但這不是亞利克斯所做的。他停下來,花了好幾個小時,幫助這個批評他的人擺脫困境。結束後,他只是說:「如果有機會可以讓我為你做些什麼,我都樂意至極。」當然,他隨後又一如往常地開懷大笑。

多好的一課!這不正是基督在路加福音6章的教導嗎?即使是看似與我們為敵的人,祂也吩咐我們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