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爸爸,想說愛你不容易

The-Struggle-To-Love-My-Dad

作者:柯雄偉, 新加坡

不管是在成長階段,還是在叛逆的青春期,在我的記憶裡,爸爸都沒有在我的生命中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總是忙於工作,為了照顧家庭而努力謀生。當時我無法理解他為什麼總不能陪伴家人。我大概是尊敬他的,但是我不愛他。

當然,我們之間並不是只有爭吵。事實上,我們也度過了一些很美好的時光,比如一家人一起出去吃晚餐或者在節日或假日期間拜訪親戚。

但是每當我們爭吵的時候,那些美好時光背後隱藏的怨恨便不斷湧出。我們常常因著各樣的事情爭吵:我糟糕的學習成績,我做不到他要求的最簡單的事情,他不理解我,他對我說一些傷人的話。結果,我和爸爸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爸爸五十多歲的時候被診斷出患了癌症,而且發現的時候已經到了晚期。隨後半年,他尋求專家的治療,但並沒有效果。無奈之下,他只好聽天由命。然而,即便到了那個時候,我仍然對他漠不關心。表面看起來沒什麼,但實際上我內心的苦毒不斷蔓延,我對他沒有多少同情可言。

爸爸接受化療幾個月後就過世了。然而,無論是為他守夜的時候還是在葬禮上,我都沒有流一滴淚。

爸爸的葬禮結束一周後,我搭乘公車,上車時看到人們跟身邊的朋友聊天。我找了個位置坐下來,忽然想起爸爸以前常常坐在我旁邊:他的笑聲,他的幽默,他的話語,他的笑容,還有我們在餐桌旁度過的時光。不知不覺,我的臉頰已經濕了。我立即下車,坐在路邊哭了起來,這是爸爸去世後我第一次哭。我為失去爸爸而哭泣,突然意識到自己永遠都看不到他了。

那天晚上,我告訴媽媽回家路上發生的事情。她告訴我,爸爸曾笨拙地用自己的方式想要彌補那些我成長期間遺失的時光。他努力讓自己融入我感興趣的事情中,但是我固執地認為他在干預我的事情,而不明白那實際上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

直到今天,有關爸爸的回憶一直伴隨著我。我還記得他以前對我說的話,儘管當時的我認為那些話沒有任何意義或者只是『垃圾』。現在我才發現,憤怒是我和爸爸的關係之間的障礙,讓我忽視了爸爸為我所作的努力,以致過於傲慢地回應他。我沒有做到保羅在以弗所書4章26節中所說的:「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也許我永遠都無法見到爸爸了,因為他去世時還沒有相信耶穌。但是如果上帝願意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想對爸爸說:『我愛你,爸爸。』這是他在世時我沒能說出口的話。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自我形象,為何重要

indentity-why important
很多人或許還不曉得,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其實不僅和外表、能力有關;更重要的是和生命裡重要的人如何看待自己有關。如果生命中「重要的人」幫助我們感到受重視、有人關愛,那麼我們就易於擁有健康的自我看法。反之,他們若是讓我們感到能力不足、沒人需要,我們就會很容易產生下面這些思想:
˙「我一定有什麼問題。」
˙「我在這裡沒有立足之地。」
˙「我討厭自己。」
˙「我不能勝任。」
˙「我比不上別人。」
˙「我巴不得躲起來。」

這些負面的自我形象,就等於是詛咒。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如果你覺得自己很無能,你的表現也會是很無能;你若自以為糟糕,你會下意識地變得糟糕。自我形象差的人,不但不敢接受挑戰,與人交往也會退縮。認為自己注定失敗的人,大概不容易成功。負面的自我形象,就好像自己促成預言的實現一樣。認定自己沒辦法贏的人,就容易讓自己的預測成為事實。

與此相反,良好的自我形象是一種祝福。覺得能助人一臂之力的人,更有可能採取行動,改善別人的生活。自我形象健康的人,易於接受挑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覺得自己不錯的人,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期盼。

然而,自我形象也不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健康的自我形象雖有益處,但我們要知道,學校、媒體、甚至宗教圈子裡所宣講的「積極思考」,其實也有危險。很多人為了幫助別人甩掉自卑、自暴自棄的情緒,卻讓他們產生虛幻的希望。

健康的自我形象,必須實實在在。它不是自我膨脹的自信,誇大其辭:
˙「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都可以!」
˙「我該得的,還不止如此呢!」
˙「我一切靠自己,從不要人幫!」
˙「我做事,向來不後悔!」
˙「我天不怕、地不怕!」

與此相反,正確的自我形象是客觀地看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健康的自我形象不是誇口,而是自信地說:
˙「我的生命有意義、有目的。」
˙「我是這裡的一分子。」
˙「我能愛人,也值得被愛。」
˙「我需要別人,別人也需要我。」
˙「我會為所做的錯事,尋求他人原諒。」
˙「上帝帶領我做的事,我一定能做到。」

本文摘自探索叢書《自我形象-聖經怎麼說》一書內容。

我們真正是為誰工作?

work for who

當工作不再吸引你;老闆似乎太挑剔、同事常惹惱你;家人不感激你為他們所付出的努力;調薪未能如願,工作單調、反覆且似乎毫無意義時,你的態度如何?當你覺得從工作中獲得的不多時,要再全心投入是很難的,不是嗎?

然而,我們的工作不只是我們眼前所見的而已。我們實際上不是為店裡、公司、工廠、工地或任何其他工作場所的老闆工作。

「除非你將整天所做的事和你認為上帝希望你做的事聯想在一起,否則你永遠無法在工作上或與上帝的關係上找到終極的意義。」-蕭道格與韓威廉(Doug Sherman and William Hendricks)

我們真正是為誰工作?追根究底來說,我們是為主而做的。祂是我們老闆的老闆、督導的督導、工頭的工頭、經理的經理。雖然,我們每天上班簽到時,並不容易記住這一點,但是,如果我們將它牢記在心的話,我們的態度將會更新而變化。

上帝是一位以員工福祉為念的老闆。祂不會想以最低的工資來從我們身上榨出最多的勞動力。祂關心你我,而且希望在工作的每一個層面上幫助我們。祂之所以關心我們的工作--而且關心至深--是因為我們在工作時的所作所為,能反映出我們內在品格及向祂委身的程度。

上帝造我們為要反映出祂的形像(創世記1章26-27節),而我們也被賦予能力來榮耀祂。我們就像祂一樣,是工作者。祂藉由做工創造了宇宙。耶穌曾說:「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約翰福音5章17節)。上帝造男、造女,是要他們使用雙手和大腦來管理地上,並使它生養眾多(創世記1章28節,創世記2章15-20節)。就像最早的那兩位僱員一樣,我們當敬虔行事,忠心工作,料理所託付給我們的一切。

這將會如何改變我對每天一起工作的人的態度呢?
假如我們真的禱告上帝的國降臨,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6章10節),那我們就是容許祂使用我們成為完成祂旨意的器皿。上帝不希望我們認為自己是環境的犧牲者、老闆的抵押品,祂希望我們能以行動正面地影響我們的環境,而非被環境所控制。

耶穌將上帝的命令總結成一句話:「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馬太福音22章37-40節)。

我們要如何將耶穌所說的應用到工作上呢?
愛就是捨己,就是為另一人尋求最高的利益。盡心、盡性、盡意,愛上帝,意味著將一切所有獻給上帝。愛人如己就是要我們關心別人的福祉如同關心我們自己的一樣。我們若將這兩點應用到工作上,那意味我們的工作應該主要是為上帝的榮耀而做的,而且將別人的好處放在心上。「無論做甚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歌羅西書3章23節

本文摘自探索叢書《樂在工作中-基督徒如何看待職業》一書內容。

等待

作者:朝雪, 中國河北
autumn

一粒種子落入大地的懷抱
潮濕的泥土是它的暖床
幾滴春雨滋潤了它
幾縷陽光溫暖了它
漫長的等待
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等待,不是黎明太過遲延
不是希望已經消失
不是一切已經停止
等待,是『信』的考驗
是『望』的見證
是『愛』的呼喚……

嫩綠的葉片上頂著幾滴露珠
泛著太陽五彩的光芒
微風吹過
輕搖它的葉片
落下了露珠
破碎了光芒……

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上帝,因為我的盼望是從祂而來。—詩篇62篇5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尋找伴侶?等待伴侶?

作者:Tim Hoe, 香港
find or wait
「你也該結婚了⋯」到了一定的年齡,從身邊人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對於這類言語,大家反應各有不同。而作為單身基督徒的我,則感到十分尷尬。

「尋找?」「等待?」身邊很多單身弟兄姐妹都有同樣的疑問,究竟我要如何才遇見那位生命中的伴侶呢?不少主內肢體都會回答說:「上帝會安排最適合的伴侶給你」。於是,對這件事就產生兩種不同的看法。

「既然上帝安排,那我們就慢慢等!」這種看法所衍生出來的解釋,就是在這段等待的時間當中,上帝也正塑造你,好讓你有充足預備進入聖潔的婚姻生活。但這句話說得容易,不過進行起來還真不得了。特別對於已經上了年紀的弟兄姐妹,心裡也許會有「日以繼夜地等待,都已經過了幾年啦?」的反應。

又有另一種看法:「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既然上帝預備,那我們就要去找。」雖然引用了聖經,然而也有它的問題。問題在於我們去找的時候,是否能確保自己能清楚辨別出上帝預備的這一位呢?不少人也會去找,但是總會帶着一定的條件。如果上帝預備的跟自己所訂的條件不太符合,甚至完全不一樣,那該如何是好?那豈不是很容易找錯嗎?

到底要等待,還是尋找呢?等待的話,怕等很長時間;尋找的話,又怕找錯人了。單身的你和我,真是苦惱啊!

我想,在選擇「要等待」或「要尋找」之前,單身的基督徒可以從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著手。

在馬太福音6章25-32節中,耶穌吩咐我們不要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因為我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天父上帝都是知道的。祂說:“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33節)雖然這裡講的是日常所需之物,但我想「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個原則也可適用於婚姻大事。其實一旦我們專心做上帝的事,我們就不至於因伴侶這事感到憂愁;也會在這服侍道路上遇到祂所預備的這一位(或者選擇獨身,也能與主同行而滿足喜樂);只要我們專注於祂,那就是既等待又尋找,也是最快找到伴侶的方法!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了這個地步,就會出現一個很多人也會問的問題:我們該如何確定他/她就是我生命中那位終身伴侶呢?在這個問題上,似乎在不少的教會當中存在著一個這樣的觀念:你要一直向上帝禱告,在祂裡面已經預備了一個「特定的人」,你要尋求知道那個人是誰。這樣的觀念似乎影響了很多人,以致在婚姻問題上猶疑不決,因為很多人似乎無法確定自己已經遇見那個「特定的人」。因此,值得我們思想的是,到底我們找的是「特定」的一個人,還是一個「合適」的人呢?

在很多教會當中一講到婚姻,會引用以撒的例子(參考創世記24章)。亞伯拉罕委託他僕人替以撒找妻子,最終上帝帶領這位僕人遇上利百加。但這是否能證明上帝會為每個人安排一個「特定」的婚姻伴侶呢?

其實,在聖經裡面更多提到的是怎樣才算是一個好丈夫、好妻子、好伴侶的特徵(箴言18章22節、19章14節、31章10-31節);以及何謂正確的伴侶關係(創世記2章24節,以弗所書5章22-33節)。

因此,我們應該問自己:「到底怎樣的弟兄/姐妹才適合作為我的終身伴侶呢?」我相信,透過讀經、禱告,我們會得到這個問題的答案。然後帶著這些答案(或者說標準),在服侍上帝的道路當中既等待又尋找,我們將擁有幸福的人生。

我忽略了愛的三個方面

作者:Elisabeth Chandra,印尼
3-Things-I-Forget-About-Love

「愛是個動詞」,這既是約翰·梅爾(John Mayer)的歌名、蓋瑞·查普曼(Gary Chapman)的書名,也是2014年一部電影的片名。這些作品所要表達的基本意思是,真正的愛包含行動,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這樣的說法我完全贊同,正如聖經所說:「我們愛人,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動和真誠上表現出來」(約翰一書3章18節,新譯本)。上帝最大的誡命也告訴我們,『愛』涉及我們整個人:「你要全心、全性、全意愛主你的上帝…和…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章37-39節,新譯本)。

但有時候,當我試圖向他人表達愛時,我感到日益疲憊。當我善待那些我並非真正關心的人時,我甚至覺得自己有些虛偽。你是否也曾有過這種感受呢?

沒有行動的話語不過是空談,但即使是付諸行動,我們所行的也必須出於正確的動機。正如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3章3節中所說,「我若把一切所有的分給人…卻沒有愛,對我仍然毫無益處。」(新譯本)我們向人表達愛的動機和方式同樣重要。

愛不僅僅是一個動詞,也不只是一時的寬宏大量。聖經很多地方都提及真實而聖潔的愛。這裡有三個教訓是我謹記在心的:

1. 上帝是愛的源頭。聖經說:「親愛的,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那裡來的。凡是愛人的,都是從上帝生的,並且認識上帝」(約翰一書4章7節,新譯本),並且「上帝就是愛」(約翰一書4章16節,新譯本)。當我們順服上帝的引導時,我們就會去愛上帝及身邊的人,這乃是聖靈所結的果子(加拉太書5章22節)。

2. 我們的行動應出於愛。約翰福音3章16節說道:「上帝愛世人,甚至把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上帝對我們的愛是促使祂差派自己的兒子來到世上的動機,這個動機是持續不變且存到永恆的。正是上帝的愛促使我們以愛心對待他人,好讓他們也來信靠上帝,並經歷在祂裡面豐盛的生命。任何其他動機都會使我們的愛變成短暫和膚淺。

3. 愛來自於因認識並順服上帝的喜樂。離了上帝,我們的愛心是無法增長的,因為愛從上帝而來。如果我們不樂於認識和順服上帝,我們怎麼能體驗祂的愛呢?我們的主耶穌因順服天父而有滿足的喜樂,祂「因為那擺在面前的喜樂」,就忍受了十字架上可怕的煎熬,祂的喜樂在於完成天父交付的工作(希伯來書12章2節,新譯本)。祂知道天父喜悅祂,這份喜樂促使祂以行動展現了何等大的愛!每當我們感到越發疲憊或灰心時,主耶穌的榜樣可以成為我們的鼓勵(希伯來書12章3節,新譯本)。

當我努力成為一個更有愛心的人時,我首先祈求上帝賜給我一顆在祂裡面滿有喜樂的心——因祂是那愛的源頭——並看祂為我最大的財富和永恆的賞賜。我相信只有這樣,我才能去愛別人,無論是家人、朋友、同事或任何我所遇到的人。但願這也是你的禱告。

(本文譯自透心糧印尼文版網站)

晚安

作者:糊桃圈
praying-hand
這是一個關於「晚安」的故事。

他和她分居兩地,彼此用微信聯絡。他們一有空就與對方分享自己做了什麼,吃了什麼,遇到了什麼人,有什麼樣的心情……似乎他們就在一起。這樣的交流沖淡了思念的味道。

某天深夜,她在睡前習慣性地拿起手機打開微信,想看看親愛的他有什麼留言。平時,無論她多麼疲倦,只要有他的消息,她就會精神抖擻。然而,那一晚她只能失望地入眠。在她心裡,能天天和自己說「晚安」的,只有他。這是其他人無法替代的,哪怕是最親愛的母親,或者親手養育長大的孩子。一聲『晚安』,道不出婚姻的真諦,但每一次臨睡前的問候,卻唯有婚姻裡的關係才能做到。

我們時常稱呼耶穌為『我心所愛的』(雅歌1章7節)、『我的良人』(雅歌1章16節)——可是我們會和這麼親密的主說「晚安」嗎?

我想,主耶穌不需要我們每夜都對祂說「晚安」,但祂喜悅我們每晚和祂親近後說的那聲『阿門』。「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必親近你們。」(雅各書4章8節)因為,「親近上帝是與我有益」(詩篇73篇28節)。我們個人和上帝的聯絡,就在這聲『阿門』中得以維持;一個不對基督說『阿門』的基督徒,是對信仰的藐視。整卷詩篇是禱告的詩篇,是作者對上帝說『阿門』的詩篇。無論是疲乏或激昂,危難或平安,作者都不忘與上帝親近,而他們所得著的益處「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章9節)。

婚姻是上帝給與我們最美妙的禮物,若不好好經營,再美妙也只是「人生若只如初見」。正如上帝白白的救恩,若沒有真理的持守和真情的聯絡,到頭來不過是心靈的慰藉。

道一聲「晚安」的柔情,正如那禱告後的「阿門」——溫柔,篤信。

願我們時常「阿門」,也不忘「晚安」。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漫畫:何為愛

What's Love website

祂知道你的名字

作者:陳露

sheep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約翰福音10章14-15節

你是不是正在尋找安全感?是不是不斷努力向別人證明你自己?你是不是努力想讓別人瞭解你、認同你,渴望別人明白你的感受?

親愛的,你聽見了嗎?有一種聲音在向你說話,在呼喊你的名字。祂並不帥氣,降生時一無所有;祂在這個世界的時間只有三十三年;祂因為愛你而走上了十字架,在被人折磨得最痛的時候仍然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路加福音23章34節)祂的名字叫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祂來到世上是為了愛你、拯救你。

祂是上帝的獨生子,其身份多麼尊貴、榮耀。祂是萬有的主宰,宇宙都在祂手裡。然而,為了你,祂甘願被一個農家的女人生在馬槽裡,取了一個並不尊貴的名字,長大後又跟著那女人的丈夫幹起了木匠的活。祂會餓,會哭,會受傷,會痛—祂有著跟你一樣的感受。但祂是何等的愛你,為了拯救你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試想一下,如果有一個人說自己愛你,而他竟是國王的兒子!他要怎樣做,才能讓你這個平民老百姓相信,他的愛是真的呢?那就是變成和你一樣的普通老百姓,來到你的生活中,沒有距離地和你相處,讓你有機會認識、瞭解他。然而,這位國王的兒子到底要愛你到什麼地步,才會願意捨棄他尊貴的王子身份呢?但是,主耶穌願意!在你還不知道、不瞭解、不明白祂的時候,祂已經先愛你了。並且,祂愛你到一個地步,不但願意捨棄天上尊貴的身份降世為人,更願意為了贖你的罪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親愛的,不管你在哪裡,在怎樣的環境裡,有著多麼複雜的心情,請來到耶穌的面前吧!祂知道你的名字(約翰福音10章3節),瞭解你的感受,愛你以致於替你承受了罪的刑罰(以賽亞書53章4-6節)。並且,上帝已顯大能使祂從死裡復活,如今祂坐在父上帝的右邊,遠超過世上的一切有權柄的(以弗所書1章20-21節)。祂就是你的答案、你的信心、你愛的力量、你的盾牌、你的高臺。就算世界再怎樣變幻無常,祂承諾給你的愛永遠都不會改變。祂要做你的牧者,引領你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我親愛的朋友,你願意跟隨這位慈愛的牧者嗎?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驕傲與謙卑

作者:夢婕, 28歲,  北京
crossonbridge
但祂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雅各書4章6節

你怎麼看待「驕傲」?

「驕傲」可以表現在許多方面,例如總在有意無意中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例如總喜歡爭辯、覺得自己才是最有理的那一方,又或者是習慣去說服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但是,最重要的是,自己卻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驕傲的,是有罪的。現在看來,過去的那個我,真的很糟糕。

在原生家庭中,我常常會跟媽媽起衝突,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覺得媽媽的想法過時了。對於這樣的衝突和矛盾關係,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有問題的。驕傲,使我習慣性地把責任推給別人。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自以為是』,我跟媽媽之間的衝突,總會經常發生。

即使是如此陷入驕傲不可自拔的我,上帝也並沒有放棄,而是指引我,讓我明白自己的罪,認罪,然後悔改。

認識上帝以後,我開始學習禱告,學習讀經,學習過規律的信仰生活,這使我的心漸漸有了變化。起初,我在為自己和媽媽的關係禱告的時候,總覺得為什麼上帝沒有幫助我改善呢?為什麼祂沒有聽到我的禱告呢?其實上帝都聽到了,只是那時候的我還不懂得何為謙卑,如何去做符合祂心意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讀經禱告,我漸漸地感受到了聖靈的光照,祂讓我的心變得豐盛、柔軟、謙卑、平和。我也常常在禱告的時候求上帝寬恕我的罪、指引我、保守我。當我慢慢謙卑下來,才更清晰地看到自己身上的罪。

我學習主動跟媽媽溝通一些我們之前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也常常給她講聖經裡面的故事和身邊弟兄姊妹的見證,也會有意無意地放讚美詩給她聽。她從一開始抵觸我的信仰,到默許。突然有一天,在我跟她聊牧師跟我講的話的時候,她發自內心地跟我說,她希望我多去教會,多聽牧師講道,多親近上帝,因為她從我身上看到了改變—她覺得我長大了,變得成熟和懂事了。

這讓我非常感動,上帝把很多曾經我覺得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我以為祂沒有垂聽我的禱告,卻不知祂早已在我身上做工。這樣的改變,甚至連媽媽都感受到了,這是一件多麼美好和神奇的事情!而這也使我更加相信,很多過去我們主觀所論斷的事情,都不是絕對的。

只有上帝的話語才是唯一的真理,也只有上帝才能掌控世界。如此偉大的上帝卻愛我們這樣的罪人,這是一種多大的恩賜,我甚至找不到語言來形容!

從今天開始,讓我們學習向上帝禱告,學習謙卑地跟家人朋友去表達愛與關心吧。

一顆謙卑的心,才是上帝所喜悅的。

「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言18章12節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