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戀愛

如果有人催你結婚,至少得先告訴你這些(有聲中文)

bride-groom-845728_960_720

作者:Yong Xin,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Melody,加拿大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編者的話:婚戀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個頭疼的功課。似乎到了一定的年齡都要面對來自各方的催婚、逼婚壓力。對於這些,作為基督徒的我們要如何應對呢?怎樣的戀愛觀是主希望我們持有的呢?什麼時候才是進入戀愛和婚姻的合適時間呢?如何才能找到合主心意的另一半呢?今天的文章我們一起來學習!

我在教會認識一位弟兄,他是家裡的獨生子,30多歲了還是單身。每次他回家時,父母都會催他找女朋友,親戚也因為擔心他找不到老婆,所以常常介紹女生給他認識。壓力所逼之下,他常常去認識女生就是希望能夠趕快找到合適的另一半。而這也造成了他只隨便找女朋友但卻沒有認真去了解和經營戀愛關係。

不要驚動愛情

因為年齡到了,所以就要趕快談戀愛或進入婚姻了嗎?

聖經雅歌2章7節如此說 「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 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囑咐你們: 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 等他自己情願 。」至少這節唯美的聖經經文向我們展示:戀愛是需要等候的,不能急。

但是,耐心等候的功課真的很不容易。我和我男朋友決定在一起之前花了9個月來認識彼此和確定關係。那段時間的我們學習等候上帝的時間,不急着進入戀愛。同時,也趁那幾個月來了解彼此的性格,讓我們更有心理淮備去踏入戀愛的關係。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也面對過試探。每當看到身邊的情侶很甜蜜時,偶爾也會閃過想要快點在一起的念頭。但是我們卻選擇從朋友開始,做彼此的屬靈夥伴,讓上帝在我們的關係中掌權。當我們越來越認識上帝后,我們的關係也越來越近,最後才變成情侶。

先學會享受上帝的愛,再品嘗戀愛的滋味

戀愛總是給人一種它很甜蜜的感覺。當看到情侶交往甜蜜時,單身的弟兄姐妹可能會羨慕,並且渴望自己也能夠被愛,以及和另一半一起享受戀愛的滋味。有些人因為這樣所以隨便進入戀愛關係,以為能夠從另一半得到被愛的滋味。有些人甚至認為談戀愛就是找個人享受甜蜜感覺,不愛了就分手再找另一個。但戀愛的目的不是為了享受一時的激情,更不是一種遊戲之愛,而是進入上帝所賜的美好婚姻的預備過程。

因為世上並沒有完美的愛,唯有上帝的愛才是完全。耶和華在耶利米書31章3節說 「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 愛是從上帝而來,上帝的愛高過一切。「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祂是美善。投靠祂的人有福了!」(詩篇34篇8節)

所以,當我們在追求美好的愛與被愛時,先學會享受每天在生活里被上帝的愛環繞,讓自己不要因為缺愛而貿然地進入一段關係。當我們先享受上帝的愛,就會明白世上的愛未必能夠長久,但上帝的愛是唯一永恆不變的。當我們無法在感情上被滿足時,也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有上帝的愛,這種愛能夠使人滿足喜樂,是我們喜樂的泉源,是在任何一段情感關係中無法經歷到的。

預備自己

在我還沒有進入戀愛之前,我和我男朋友曾一起去找屬靈長輩諮詢關於戀愛需要注意的事情,長輩的建議和提醒讓我們有心理淮備去預備自己戀愛。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戀愛時不要嘗試去改變對方」。這句話一直提醒我在戀愛這段期間不是一味去改變我的伴侶,而是更多地學習去包容和接納對方。

真正的戀愛值得等待,但等待並不代表什麼都不做。在還未進入戀愛關係之前,我們應當要有充分的禱告、交託、尋求,預備自己成為合乎上帝心意、適合進入戀愛關係的人。因為戀愛是指向婚姻的,而婚姻是一輩子的承諾。所以我們才需要謹慎地考慮和禱告,確定自己確實淮備好,才能抗得起這責任與承諾。

所以讓我們好好地在戀愛之前預備自己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戀愛,其實可以變得更有愛(有聲中文)

WeChat Image_20171024082141

作者:Wendy W,新加坡
翻譯: 曉晴,中國
語音播讀:依含,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他真的喜歡我嗎?還是他只是在和我調情?他給我的回復是不是還有別的意思?

我應該約她出去嗎?她不理我是什麼意思?我要不要跟她表白?

這些是我們在跟異性相處時經常會想到的問題。畢竟,當一段關係的發展方向尚未明朗時,我們心中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疑問:他是我命中注定的那一位嗎?她喜歡我么?我應該怎麼做?

在當今社會我們的大多數交談都是在屏幕上進行的——通過短信或是社交媒體。而我們會因此錯失很多只有面對面交流時才能傳遞出的微妙線索。遺憾的是,這也意味着我們在交流中更容易發生誤解,也讓我們對對方說出的(或者沒說的)話感到更加焦慮。

最近一段時間出現了一系列描述這種似是而非的異性關係的新詞彙。

這其中有「失聯」——指當對某人失去興趣后就徹底從其生命中消失;還有「替補」,意思是為了以防萬一,你被列在對方的眾多選擇之中;還有“備胎”,也就是說儘管已經和別人確立了關係你還和有潛力的追求者保持聯繫;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約會潮語,像是淡出、沒誠意等等……

然而,上帝是如何看待這樣的情況呢——就是那種友情以上但愛情未滿的關係?雖然聖經中並沒有為戀愛確立明確的律法,但它卻給了我們一些在戀愛中可以應用的規定。

事實上,耶穌在聖經中已經給了我們最大的誡命:「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22章37-39節)

美國牧師理查德·菲利普斯(Richard Phillips)和他的妻子莎倫(Sharon)在他們的書Holding Hands, Holding Hearts(《牽起手心相依》)中提到戀愛時說:

「在戀愛時,我們首先需要榮耀上帝。很多基督徒戀愛為的是追求浪漫並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但幾乎沒有人把戀愛當作是榮耀上帝和靈命成長的機會。」

「那愛人如己是什麼意思呢?這條誡命要求我們首先考慮對方的聖潔而不是我們自己的快樂。如果你正在和某人戀愛但你覺得這段關係無法發展到婚姻,作為基督徒至少你能做的就是保證和你談戀愛是一次對靈命有益的經歷。」

在當今的戀愛過程中,這意味着我們要問自己:我能對他/她做的最有愛的事是什麼呢?

以下兩點可以幫助你理清自己的感受:

1.如果你喜歡(又或不喜歡)某人,請說清楚。

不要讓對方苦苦等待。想要在表達自己對對方有興趣之前更多地了解他/她並沒有錯,但是要注意你給對方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同時也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相反,如果你不喜歡對方,請講清楚。不要為了好玩而調情,尤其是當你意識到這樣做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曖昧時。正如雅歌2章7節告訴我們的:「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

如果你擔心直接地拒絕會狠狠地傷害到對方,那麼可以用更有愛的方式——比如給出一些微妙的暗示。你可以禮貌地拒絕他們的見面邀請還有故意拖延回復他們的信息。

同樣地,如果情況需要,你可以溫柔禮貌地告訴對方你並沒有考慮要進入一段關係。

儘管你會感到難受、冒失或害怕傷害他人,但是要記得我們必須要尊重對方,他們是我們基督里的弟兄姐妹,也是上帝的孩子。即使拒絕意味着當下會傷害到對方,但這至少比你過了很久之後再拒絕給他們帶來的傷害小得多。

問問自己:我是否是按照榮耀上帝和尊重對方的方式在和他接觸呢?我向對方說清楚自己的感受了嗎?還是說我的回復會引起對方的誤解?

另一方面,如果你喜歡的那個人向你傳遞了模糊的信息——一會兒忽略你,一會兒又公開和你調情。那麼你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真誠地問問他/她對你的感覺如何。但如果你感到對方動機不純,那就遠離這段關係。

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章31節)。我相信你不會想讓對方遲遲不給你明確的態度,突然從你生活中消失、沒誠意,或者成為他們的備胎。那麼也請不要對別人這樣做。

2.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感覺,把它交給上帝吧。

很多時候我們和對方的關係並非那麼清晰。你可能也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歡對方,尤其是當他的言行舉止在暗示你時。你是真的喜歡他/她么?還是被花痴、慾望、自尊、孤單或是理想主義等因素燃起了你這樣的感受?在過去的很多年中,因為少女的憧憬和青春期的荷爾蒙失衡,我無數次有過這樣的感受。我為著一個又一個的男孩痛苦、流淚和抱怨過。

在成為了一名基督徒之後,我才發現其實有一種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將我的所念所憂交託給耶穌——祂給我們的愛比任何男女朋友能給的都多。

在進入一段關係之前甚至是想要開展一段關係時,我們首先需要向上帝尋求洞察力和與對方相處的智慧。

幾年前,當我異常迷戀一位剛剛認識的同班同學時,我在日記中寫到:

「我察覺不到我們之間是否存在火花,我也不知道他對我是否有相同的感覺。當然就算他有,我能感知到么?我什麼跡象都看不到(所以我仍然繼續相信我們還是有可能的)。而這是最難過的部分:我雖然不確定但仍然選擇相信如此。因為他沒有明確地表態,我就一直抱着他可能也喜歡我的希望(這其實是潛在的危險)。後來事情發展到不論我走到哪都會想起他,他在我的腦海中一遍遍地出現,我對他的花痴日漸加深。

唉,他沒有迎合也沒有拒絕我對他的感情,所以他的頻繁出現成了我對他愛情萌芽的肥料、我們之間的相同點成了澆灌它的水份;這顆萌芽也隨着我們友誼的加深而越長越大。

我不確定這段友誼會把我帶向何處。但是我真誠地禱告上帝來引領我,最終祂會告訴我答案是什麼——是認可還是反對;與此同時上帝會讓我更多地了解他這個人,這樣我就能夠自己決定是否要繼續發展這段感情了。」

最終,上帝確實向我顯明了一些事情:我在幾個月後才發現,我喜歡的這個人不但不是基督徒而且已經有了女朋友。在這個過程中我每天都會把這段感情交託給上帝——選擇將我的焦慮和不確定交出去和尋求上帝的智慧和旨意,並禱告求祂保守我的心——這些幫助我在發現真相后從傷害和失望中走出來。

你可能會忍不住分析對方說的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糾結他/她是否對你也有相同的感覺。

但是不要自己去掌控這些事,如果對方是你命中注定的那個人,上帝會讓你知道的,也會讓你喜歡的那一位明確的(如果對方也是基督徒的話)。如果不是,上帝也會告訴你。我發現,對於那些容易想太多和比較焦慮的人來說,這真是一個簡單卻又深慰人心的事實。

所以,你要全心仰賴耶和華,不論你心中有怎樣的渴望、擔憂或疑問,祂都會在最恰當的時間,按着祂給你最好的安排,將答案告訴你的。

「你要全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這便醫治你的肚臍,滋潤你的百骨。」(箴言3章5-8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真實的世界

夢幻公主的等候,相信上帝會讓屬祂的王子出現

girl-1319125_960_720

作者:Maggie Ho,台灣

我是個夢幻公主,從小喜歡穿着蓬蓬裙轉圈圈;連外婆喂我吃飯時,都要邊說著我和蝙蝠俠、忍者龜等談戀愛的羅曼史。長大后,我喜歡邊走路邊抬頭看天空,渴望有一天,出現一位屬於我的王子,與我長相廝守到老。

我的學生時期,曾談過兩次戀愛,一個是高中時的青澀物語,一個是大學時的刻骨銘心。我用這世界教我的方式,感覺對了、兩情相悅了,就勇敢去愛。用一種莽夫般的勇氣,衝鋒陷陣,只為了帶着名為「愛」的寶物回家。

我出擊 套住愛

我一股腦地投入通俗的戀愛情節——幾乎每天都跟男友黏在一起,做什麼事都一起。周末或去看電影、或出外踏青、或一起逛街……頻繁地約會,每個月一起度過各式各樣的紀念日;彼此委身的承諾,聊着未來的夢想,一同存着錢,許諾一同邁向婚姻;濃情的親密關係、肢體接觸帶來受呵護的感受與新鮮刺激。我用這些情節,套住了「愛」,填滿一切自己的浪漫幻想。

然而在許多事物都以「愛」為口號的世界中,我沒有留心,真愛假愛是如此難辨。當劇情展開,不再照着我設定的劇情走——發現了他的缺點、他無法全心全意地把我捧在手掌心上、在一起不夠開心、外人的干擾……「沒感覺了」、「你不夠愛我」、「你不是我想要的」….都成了退出的理由。在無數的眼淚中,我以為大概就是這樣了,我是個夢碎的夢幻公主,理想中的王子不會出現,我能得到的就是如此殘缺不堪的“愛”。

上帝觸摸 真愛光照

然而,在一次睡前,我正因分手而極其心痛,不住地流淚時,我聽見上帝問我:「孩子,你要的是什麼?」我被祂的愛深深觸動,我尋尋覓覓那一份全心投入、能存到永恆的愛,原來在於這一位如此深愛我的上帝。

當我將焦點轉向祂,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其實絲毫不懂愛。在關係中,我要求伴侶用我想要的方式愛我,滿足我對愛的期待,原來我所給予對方的是假愛,我只不過是在和自己談戀愛。

在痛悔中,上帝也讓我看到自己的自私、驕傲、算計與貪婪。從小受到百般呵護的我,在大一接觸福音的三年後,在愛情關係的破碎中,第一次體悟到自己是個罪人。我向主認罪、呼救,我是多麼需要祂,需要祂寶血的救恩臨到,需要被祂的愛來填滿、醫治和安慰。

上帝保守 耐心等候

在那次的破碎以及上帝的挽回之後,已過了四年,我持續求主保守我的心單單屬於祂。在這期間,我曾有過有好感的對象,但我嘗試不再橫衝直撞,不自己找機會靠近對方,而是禱告尋求上帝的心意,尋找牧者和屬靈同伴的遮蓋。

為著心儀的對象禱告,一禱告就是一年半,對於沒有耐心的我來說,是從沒有過的「等候」體驗營。「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40章31節

當中最寶貴的功課是學習與上帝同行。在反覆的軟弱中,求主幫助,重新將焦點轉向祂,並且等候祂、順服祂。儘管最後的答案非如原本所期待,但知道是上帝的心意,就能擦乾眼淚,笑着感謝上帝陪我走了這一遭,讓我更加長大成熟。

現在的我仍是個夢幻公主。在上帝寸步不離的陪伴中,度過一關又一關的挑戰,學習如何愛祂和愛人,學習過着以上帝為首位的生活,學習以祂的眼光,期待着祂最美麗的安排。相信有一天,會有一位屬上帝的王子出現,與我長相廝守到老,一同活出榮耀上帝的情感與婚姻。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愛的心思)

因為一件T恤,我和男友分手了

how-a-message-on-a-t-shirt-convinced-me-to-break-up

作者:Noni Elina,印度尼西亞
譯者:夏天,台灣

就像大部分女孩一樣,我憧憬愛情。我從國小開始就嚮往有一位男朋友。然而,因為我又內向又害羞的個性,還是個認真學習的小書蟲,所以我都只是在一旁暗戀其他男生。

高中時, 有個名字叫Zainul的同學約我出去。他是個又高又壯的運動員,而且他的睫毛很長,是女孩的看了都會羨慕。我在剛進學校時就開始暗戀他,一直到11年級時才正式開始交往。

當時的我並不是一位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但我每年都固定參加教會所舉辦青年營。上帝透過青年營改變我的生命,教導我活出祂的心意。我開始學習聆聽上帝的話,經歷祂奇妙的愛。

當我藉着每天靈修更認識上帝后,我開始為自己和Zainul的關係感到不安。聖靈一再的提醒我和Zainul的關係是不對的。

Zainul是一個很棒的男孩子,而且他是一位虔誠的回教徒,每個星期都會固定的去參加聚會。雖然他沒有做過任何傷害我的事,我們的關係卻因為不同信仰而越來越疏遠。我不能和他討論我每天靈修禱告的得着,導致我們之間常常沒有話題可聊。當我意識到我們其實並不合適之後,我就和他坦承我們是不會有未來的。我們就這樣分手了。

老實說,要放下像Zainul這麽誠懇的好男孩是不容易的。每個女孩都渴望自己所愛的男孩欣賞自己,照顧自己,我也不例外。我對Zainul的感情並沒有因為分手而減退,我還是覺得和Zainul分手很令我難過。儘管我們在名義上已經分手了,但是我們還是會花時間一起相處。這段非正式的男女朋友關係維持到我們上12年級那一年。那段時間,我不斷地跟上帝討價還價說:「主啊,我將來會成為祢的女兒,還會完全順服祢,但現在還不是時候。讓我繼續享受和Zainul在一起的時光吧,至少等到我們畢業后再說。」

參加教會的青少年營以及參與教會的服事並沒有讓我的生命有所改變。由於我以為我還是很愛Zainul,我仍然在情感上妥協,繼續和他很要好。

有一天,Zainul要我陪他逛市區的百貨公司。他想要買一件T恤。我們逛了好一陣子后,他拿起兩件T恤,要我幫他挑一件。我當時因為看了太多的衣服而感到很疲倦,只想着快點離開。 所以,我就隨便選了一件白底帶彩色英文字體的T恤。 因為太累,所以懶得去看清楚衣服上面的英文句子。

隔天,Zainul像往常一樣到我家來,他還穿着那件我們一起買的T恤。正當我們在聊天時,我注意到他衣服上的句子。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眼睛所看到的。T恤上寫的居然是:

「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

how-a-message-on-a-t-shirt-convinced-me-to-break-up-2

我告訴Zainul他的衣服上寫了什麽之後,他就沈默了好一會兒。我會選這件衣服純粹只是喜歡它的設計款式而已。我當下根本沒發現衣服上的這句話。我並不是故意要讓Zainul穿上這件T恤的。服飾店裡有上百件的衣服,我們怎麼可能就這麼恰巧的選了這一件呢?

那天的約會尷尬地結束了。由於Zainul覺得那件衣服比較適合我,他隔天就把那它送給了我 。我收下衣服后,就認真的考量我們的關係。

我當時才發現上帝正在通過這件衣服來提醒我,祂給我是一份完美無缺的愛。祂是那位為我死在十字架上,救我脫離罪惡轄制的主。祂要我在永恆里與祂同行,但我卻在傷害上帝,選擇去愛另一個人。 那天晚上,我在房間里哭着求上帝原諒我所做的一切。

藉着聖靈的幫助,我結束了和Zainul的來往。即便他持續發短信,但是我還是堅持不回復他。我並不是不想和他繼續做朋友,但是我知道自己的軟弱。只要我回復他的訊息,我就會再一次陷入情感的掙扎之中。我不停地禱告,從上帝的話語中得到力量,其他的弟姊妹也在身邊鼓勵我。上帝改變了我的心。當我定睛仰望上帝時,我對Zainul的感情也漸漸地消逝了。要不是依靠聖靈的能力,我們什麼都不能做。惟有依靠上帝才能夠釋放我們對其他人的情感依附。(哥林多後書12章9節)

上了大學以後,我有更多機會認識非基督徒的男性朋友,但自從那件事之後,我的交友原則依然不改變。我不會考慮和不愛耶穌丶不認識神的男生談戀愛。直到如今,我那一年學到的功課引導我在這些年來有智慧地保守自己的心, 享受與上帝同行的單身歲月。

我們唯有順服上帝的旨意,靈命才會成長。和一位非信徒交往並不能幫助我們的信仰更深札根在主裡面。我需要的是一位能幫助我更愛耶穌丶帶領我為耶穌而活的伴侶。

現在的我渴慕能夠盡心丶盡性丶盡意愛主我的上帝(馬太福音22章37節)。為了能夠遵守這個戒命,我必須放棄那些會在我心中與這個戒命有衝突的事物, 包括捨棄對不信之人的好感。(哥林多後書6章14節)

*文中人物非真實姓名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左右兩難)

那一年,我們戀愛了|第二章:退一步,還是進一步?

holding-hands-1149411_640

作者:Sandy Zhuang, 中國

汪洋服侍的地方屬於市區邊緣。下了車,虹本以為汪洋會手捧玫瑰、帥氣地來接她,結果看着從遠處跑來的汪洋,不僅蓬着頭、空着手,走近了更是發現連鬍子都沒刮乾淨。「看來是沒戲了」,汪洋這副打扮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是來接心儀的女孩。虹的心一下子沉到底:「哎,即便不是做戀人,來了解一下弟兄的服侍也好,當作探訪關懷了唄。」就這樣,虹還是開開心心地參觀了汪洋服侍的機構。

自從那次見面之後,汪洋還是持續每日一條問候信息,噓寒問暖無微不至,但就是沒有任何戀愛方面的明確表示。終於虹等不下去了,果斷求助鄧老師和文佳姐的意見。兩位熱心的姐姐都只能給她一些原則性上的建議,比如「要學會等候」、 「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箴言4章23節)云云。對虹而言,這份「忍耐等候」的功課,可比熬夜備考艱難多了,因為掌控權似乎不在自己手裡,難道只能等汪洋出手?甚至,只能等上帝出手?

對這件事,閨蜜小美則分析說:「會不會是他家境不好,學歷也沒你高,所以自卑啊?」虹點點頭:「一個人如果真的自卑,也只能等上帝幫助他突破自我。」後來,虹想起了曾經認識的一對基督徒夫婦,他們的戀愛情況跟自己和汪洋很像,於是便藉著一個契機,寫了一個小故事從網上發給汪洋看。

「一個弟兄快結婚時跟我們說,他剛開始根本不敢追那個姐妹,因為她特別漂亮,喜歡她的弟兄很多。在她面前他覺得自己根本沒希望,就像是一個奴隸和一位公主。讓奴隸痛苦的是,他甚至不敢承認自己的感情。他只想對公主好,看到公主幸福快樂就好。但讓公主痛苦的是,她不知道為什麼奴隸不敢靠近自己。所以她只能盡量每天都對奴隸笑一笑。奴隸跟公主都無法對對方說出自己的心裡話。但感謝主的是,最後那個弟兄和他的公主還是終成眷屬了。那麼其他的奴隸和公主怎麼辦呢?」

對於如此明顯的表達,汪洋的回復卻是:「寫得真不錯,望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已經貼到QQ空間了。」虹頓時感受到無奈與挫敗。

就這樣拖延了三四個月後,虹實在沒了主意,只能再次把情況向文佳姐和盤托出。文佳姐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認為,在感情上多些時日考慮是好的,但拖延了那麼久卻沒有表態,反而顯得不負責任。虹聽后就決定把最後的決定權交給主,交給汪洋,向汪洋討個明確的答案。如果他選擇關係更進一步,那麼她便願以誠相待;但若他選擇退一步,她也無怨無悔,各自珍重。

某個主日聚會後,汪洋跟虹單獨去吃午餐。席間平心靜氣把飯吃完后,虹便打算直接切入正題:

「我們……」

「這個事情,還是由我來說吧。」看來汪洋是心知肚明的,沒等虹說完,汪洋便打斷了她。「我知道自己做得不太恰當,如果有別的弟兄對姐妹這樣,我一定也會憤憤不平。那你現在,怎麼想的呢?」

「我想,我們要麼進一步,要麼退一步。我不願意這樣拖着。」虹只要一個決定。

「這樣啊,其實我也猜到了……我覺得跟你在一起很開心,」汪洋的話,讓虹似乎看到一點希望,「只是,我想,我還沒有準備好……不如我們退一步吧。」他的眼神里,滿是愧疚和遺憾。

「……」

虹望着窗外,竭力掩飾心中的失落和委屈。略調整情緒后,虹誠懇地說:「我不怪你……」。但突然間,汪洋頓了一下說:「要不,我收回剛才的話,」他直視着虹困惑茫然的眼睛:「我們進一步吧!」

 

上一章:暗戀失敗  下一章:家人反对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是什麼)

那一年,我們戀愛了|第一章:暗戀失敗

boots-181744_1280

作者:Sandy Zhuang, 中國

19歲的虹剛信主不久,這天是她第一次參加教會的學生團契。房間里的燈光柔和,此時台上作見證的,是虹所讀大學里以嚴格出名的蔡老師,而旁邊有些昏暗的角落裡,坐着一個時不時搓手取暖的帥氣男司琴。總之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親切自然,就像在家裡一樣。

那時的虹除了穩定參加主日敬拜之外,還會花很多時間參加各種福音活動。參與得越多,自然就有越多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弟兄姐妹。就這樣,年少的虹暗暗喜歡上一個常年在異地服侍的弟兄,平時若是能夠跟他說上幾句尋常的話,都能讓她開心不已。然而如此暗戀一年之後,那位弟兄突然歡天喜地告訴她說:「我有女朋友了!」

「哦,是……孟丹吧?」虹想起來曾見過他和孟丹不止一張合影。「是的,我們確定關係了!」

「太棒了,真為你高興!祝福你們!」虹是真心為他高興的。因為愛一個人,不就是希望他幸福么?但祝福他的同時,心頭卻湧上了無以排遣的苦澀。

「小美,你睡著了嗎?小美?」當天晚上,虹輕聲喚起同宿舍的閨蜜。

「沒睡着。怎麼啦?」小美坐起來,意識到事情有點不尋常。

「他有女朋友了。」虹用比剛才更輕的聲音說。沒有哭泣,沒有埋怨,因為虹自己心裡明白,那段暗戀,更多是幻想,面對現實只是早晚的事。

「你還好吧?」小美了解她的暗戀之苦,卻不知如何應對。

「沒事兒,我就是想找個人說一聲……」

那一夜,虹躺在床上,傷心之餘,想起了比她年長几歲、已經步入婚姻的文佳姐說過的話:「確定關係之前,女孩子不要幻想太多,因為憧憬越大,失望時就越難過。」「對,我就是抱着幻想不放,如今這樣純屬咎由自取。」虹對自己說。

後來,過了沒多久,虹收到一封郵件,是領她歸主的弟兄發來的,主題是「禱告」。文章里引用的經文是列王紀下6章19節:「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你們跟我去,我必領你們到所尋找的人那裡。」雖然這句經文跟戀愛並沒有任何關係,但看到經文的瞬間,虹在想,或許正是上帝通過完全不知情的弟兄跟她說:「這不是那人。你只管盡心跟隨主,主必為你預備婚姻。」的確,跟隨上帝才是一生之久的事情,戀愛、婚姻過程如果把上帝置之度外,只擁抱着自己幻想出的幸福,那即便得到了也不一定會長久。虹捧着聖經,心中那份感動無以言表。從那時起,她便選擇以更大的熱情參與服侍,戀愛的問題就暫且放下不提。只是她沒想到,學生團契里的鄧老師,早就在幫她物色如意郎君了。

那是一次團契組織的野外退休會,回來的路上大家同乘一輛公交車。鄧老師問身邊的汪洋弟兄:「你現在的感情問題怎麼樣了?」「嗯,我還在尋找中,但也不着急。」汪洋回答得遮遮掩掩。「你看虹。」鄧老師向虹那邊使了個眼色:「勤奮用功的好學生,又火熱服侍主,是難得的好姐妹啊。」沒等她說完,汪洋就一語攔截了這個話題:「老師,我願意跟您談感情問題,但是我目前並不想具體考慮某一位姐妹。」其實,汪洋那段時間是因為家裡催他結婚、又有別的女性跟他糾纏而煩惱,所以不願意跟別人聊得太具體。但實際上他自己早已注意到了虹,加上鄧老師這一撮合,他還真有些動心了。

汪洋不是別人,正是虹第一次來學生團契時看到的那位搓手取暖的司琴。他帥氣,聰明,是在主內機構專職侍奉的音樂傳道人,彈琴的樣子令許多女孩子心生愛慕。虹是屬於偏理性的女孩子,所以當汪洋最初試着接觸她的日子裡,虹表現得非常木訥。譬如說有次虹缺席主日,汪洋主動問她:「你上周日沒有來是嗎?」「啊,是噠,上周發燒了,你每次負責清點人數、檢查誰沒來嗎?」;汪洋請大家喝豆漿奶茶,虹卻執意要自己付錢等。當這類事情頻繁發生后,虹才意識到汪洋或許是有意為之。這下虹也亂了陣腳:「真的會有人追求我嗎?我這幾年之內打算一心一意侍奉主,上帝偏偏在這個時候讓我戀愛嗎?而且,最重要的是,汪洋可靠嗎?」思來想去,虹覺得還是詢問下教會裡的長輩比較穩妥,於是撥通了鄧老師的電話。

「老師,最近那個汪洋總對我噓寒問暖的——呃,他有女朋友嗎?」虹選擇開門見山。

「他倒是沒有女朋友……他總發信息問候你?」電話那頭,鄧老師的聲音也有些意外。

「是呀,幾乎每天都發。」

「有沒有很露骨?」

「沒有。所以我才困惑的。」

「嗯……汪洋倒不是隨便給別人發信息的人,或許你可以慢慢試着接觸看看。」

聽鄧老師這樣說,虹就放心了,這代表汪洋的人品還是可靠的。之前情感上的挫敗雖然讓她感到灰心,但女孩子終歸是嚮往戀愛的。虹甚至鼓勵自己說:「像汪洋這樣一個忠心跟隨主的人,肯定錯不了。」於是,當汪洋邀請她到自己服侍的地方做客時,虹便一口答應了。

(待續……)

下一章:退一步,還是進一步?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讓《太陽的後裔》教你五項戀愛技能!

Attribution-need-Descendants-of-the-Sun-5-Relationship-Hacks-768x512

圖片來源:Soompi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白承成,中國

到昨天晚間時候,數以百萬的觀眾,特別是在亞洲的觀眾,可能都已經歷了一種交織着悲傷、焦慮和煩躁的複雜情緒,且讓我親切地稱之為“‘太后’完結綜合征”。

對於不明所以的朋友來說,原因在這兒:近來超人氣韓劇《太陽的後裔》(以下簡稱“太后”)於昨晚(4月14日)拉下帷幕。簡單說來,“太后”講述了勇敢的陸軍上尉(宋仲基飾)和美麗的白衣天使(宋慧喬飾)之間的愛情故事,由此俘獲了全世界觀眾的心。從二月開播以來,這部16集的電視劇便刷新了在韓國國內收視歷史的最高記錄,並在中國多媒體視頻網站愛奇藝播放量突破 20億次。

該劇火到32個國家,其中包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非亞洲廣播公司都已經購買。就連政客們也十分推崇。泰國總理Prayut Chan-o-cha積極鼓勵國民觀看,讚許該劇展現了犧牲、服從命令以及承擔責任等主題。韓國總統朴槿惠說,該劇在韓國年輕人中起到了“傳揚愛國主義”的作用。

該劇還激發了影迷文化、網絡爆紅以及一系列的商業衍生品:運動鞋、帆布袋、毛絨玩具。還有你可能不會相信,就連冥幣上面也畫著宋仲基的臉。很顯然,該劇的拍攝地——韓國江原道太白市,已經計劃將電影中的場景進行復原,並將其變成旅遊景點。

那麼是什麼讓這部劇表現如此出眾呢?很多人認為它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三:精彩的劇情、高顏值的明星陣容,以及中韓同步播放。該劇積極瞄準中國市場,讓中國觀眾可以與韓國同步收看劇情播出。但如果問影迷們為什麼會喜歡這部劇,答案十有八九是:因為大家都想看“老大”——阿爾法隊大隊長柳時鎮是怎樣追求姜暮煙醫生的呀。的確,這徹頭徹尾就是一個愛情故事。

我敢肯定大多數人都會盡量避免從虛構的愛情故事中汲取經驗教訓,因為裡面所宣揚的多半是浪漫、不切實際的愛情觀。這或許是明智之舉,以免讓我們在實際的戀愛關係中感到太過失望。話雖這麼說,但我還是想挑戰一下不可能。畢竟,假如我們還有一段時間會陷在“‘太后’完結綜合症”里,或許可以思考一些更有用的事情,而不僅僅是宋仲基那張帥氣的臉。

預警:前方有劇透(想看還沒看原劇的朋友請慎入)

1、學會付出

雖然高超的撩妹技能和帥氣的外表加身,柳大尉也有讓他身不由己的部分——他的工作。當任務(常常是高風險甚至危及生命的任務)來臨之時,他必須放下手頭的一切,馬上離開。更糟糕的是,他不能告訴姜暮煙具體原因。起初,這給他們之間的關係帶來很大的張力,因為姜暮煙不能接受柳時鎮總是在他們約會進行一半的時候離開,還不能給出一個有力的解釋,並且,他還有可能一去不回。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姜暮煙也意識到,如果想和柳時鎮談戀愛,這是她必須去習慣去適應的。所以對於他的工作,她再也不發問,還學着去支持他。後來,當姜暮煙不得不在半夜趕回醫院給病人做手術時,柳時鎮也感受到了那種被人放鴿子的感覺,所以人生是公平的。

讓我們學習在戀愛中去付出和給予吧。把對方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上,也不去因我們所遇到的不便而大發牢騷。(羅馬書12章10節)

2、經常肯定和讚美對方

在這方面,沒有人比柳時鎮做得更好了。在整部劇中,他不斷稱讚女主,不只是因為她的美貌,更因為她的勇敢和能力,特別是在她成功應對了那場毀滅性的地震和另一次傳染病爆發之後。姜暮煙也是一樣,告訴柳時鎮她喜歡他,因為他從不膽怯,總是光明磊落,當然還有,每時每刻都那麼帥氣。

隨着劇情的進展,這對戀人也在彼此欣賞中漸漸成長,學着去肯定對方的長處,向對方道歉以及表達感謝。

讓我們學習用話語去肯定、鼓勵和建立彼此吧。(以弗所書4章29節;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1節)

3、鞭策彼此成為更好的人

柳時鎮是一個光明磊落的男人,他不畏壓力,哪怕這種壓力來源於他的上司。在頗具代表性的一幕中,阿拉伯國家聯盟的總統Mubara被送到醫院,生命垂危。柳時鎮的上級警告他不要插手,並告訴他如果總統去世就將責任歸咎於醫生,但他拒絕了。他告訴醫生安心去做她該做的事情,並帶領他的團隊與阿拉伯人對峙,阻止他們開槍(想知道為什麼,還是自己去看吧)。

柳時鎮不僅以身作則,他也鼓勵姜暮煙去做同樣的事情。在另一集中,一個農村孩子開槍打傷了一個毒販,柳時鎮告訴姜暮煙要忠於自己作為醫生的使命,這意味着去救一個原本就一無是處的壞人。“殺人的事兒由我來做”,他對她說。

讓我們在愛心和善行上面學習彼此督促和勉勵(希伯來書10章24節)。

4、為彼此犧牲 、舍己

就像其他精彩的韓國愛情故事一樣,男主一次又一次為女主奉上全部。在涉及阿拉伯總統的那集中,柳時鎮以失掉工作為代價拒絕將責任推卸給姜暮煙,最終被排除在晉陞名單以外,並因為不服從命令而被降薪。在另一集中,他冒着生命危險去解救掛在懸崖邊上被卡在車裡的姜暮煙。還有一幕,他單槍匹馬救出被毒販(是的,就是她之前搶救的毒販)綁架的姜暮煙。

還有另一個在醫院裡的緊張一幕,與一位朝鮮士兵有關,姜暮煙也甘願為了柳時鎮去冒險(為了那些已經受夠劇透的朋友們,我還是就說到這吧)。

讓我們學習去行善(希伯來書13章16節)和擔當彼此的重擔(加拉太書6章2節)。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更大的。(約翰福音15章13節)

5、擁有共同的信仰和價值觀

柳時鎮和姜暮煙大部分時候產生分歧都是因為他們價值觀上的差異。他們第一次分手,就是因為意識到彼此在如何保護生命的問題上有着不同的看法。柳時鎮靠殺人去保護生命,而姜暮煙則通過醫治拯救去保護生命。

當他們幾個月後在那個虛構的、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烏魯克重逢之後,事情並沒有立刻得到解決。但環境迫使他們做出道德選擇,決定何時去拯救生命,何時又結束生命。然後姜暮煙意識到,當她表示不願意去救毒販的生命,反倒是柳時鎮在勸她要終忠於醫生的使命時,她已經不佔據道德制高點。

最終,他們意識到彼此的核心價值觀其實是相同的,並且在並肩作戰的過程中找到了更多共同點。雖然這意味着他們通常要做出艱難的抉擇,但他們願意去克服彼此之間的不同,並持續做對的事情,這最終都成為值得的——他們之間的戀愛關係如花般盛開。

讓我們把尋找一個跟我們有共同信仰和價值觀的人作為第一優先去考慮吧(哥林多后書6章14節)。基礎打好后,解決生活中那些瑣碎的事情就變得更容易了。

好了,就這樣吧。跟《太陽的後裔》學五項戀愛技能。不過要提醒一句:這些相處技巧並不能保證你自己的戀愛關係也會變得像柳時鎮和姜暮煙的那樣。但至少值得讓你、我去思考,因為它們都圍繞一個真理:少關注自己一點,戀愛關係就更有可能開花結果。

編者按:還有其他要補充的嗎?在下面評論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生活小竅門)

聰明的,你告訴我,約會為什麼這麼難?

Why-It-s-Difficult-to-Date-These-Days1-1024x613作者:Victor G,新加坡;翻譯:Jaslyn See,新加坡

“嗨,找時間一起喝杯咖啡吧!”

男生們,承認吧,想在教會向女生發出這樣的邀請真是難上加難,特別是教會比較小的時候。女生們也盡可承認,你們大概不會爽快地答應。這樣的狀況在教會並非罕見,原因可能有很多。

美國青年基督徒雜誌Relevant之前發表了一篇文章,文中列出了多種原因,試圖解釋為什麼現在教會的男生不主動去邀約那些常常禱告、愛主、又有個人魅力的女生。作者覺得這是因為約書亞·哈里斯(Joshua Harris)的同名書籍《不再約會》(“Kiss Dating Goodbye”)讓“不再約會”的心理在教會變得普及。

我雖然不完全贊同文中的觀點,但它確實讓我們看到了生活中我們常常忽視的一些層面,而這些又恰恰是需要我們帶着禱告去思考的,特別是當我們想早點甩掉人見人怕的“好人卡”的時候。

所在教會的文化
去教會不是去尋找另一半的。為了進一步把這一認識制度化,有些教會就乾脆把男女會眾隔離開來——男士坐一邊,女士坐另一邊。“教會是敬拜上帝的地方”這一想法讓我們潛意識裡抵制任何像約會這樣的事情,以免影響敬拜。再加上如果教會比較小的話,一旦戀情不成功就會變得很尷尬,因此大多數人寧可不要在教會裡開始任何戀情。

Relevant的一名臉書(Facebook)讀者也指出:“現在教會裡已經大學畢業、可以談婚論嫁的單身女性少得可憐,男生更少。大家又把婚姻看成人生大事,生怕出錯;也擔心婚前性行為的發生,稍微親密的舉動都讓人緊張。這樣一來,在教會談戀愛就變成一件特別尷尬的事情了。”

的確,在很多範圍比較小的教會團體里,大家幾乎不會給約會任何“失敗”的餘地。任何不能以婚姻告終的約會都會遭到白眼,儘管這樣的約會可能帶來個人成長,並讓當事人有機會對另一個人有更多的了解。事實上,就算不能最終走進婚姻,健康的、以上帝為中心的戀情也是可以讓人學到許多寶貴功課的。而這樣的戀情也不一定要以一同服事的形式來發展(喝杯咖啡又怎樣)。

不管你喜不喜歡,能不能與自己私下想有更多了解的人喝杯咖啡,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在教會文化的影響。

個人認識
我們成長的環境千差萬別,因此對兩性間交往界限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對一些人來說,約一個女生出去喝咖啡簡直就是犯罪,而有些人卻覺得喝杯咖啡沒什麼,不用把它看得跟求婚似的。

我並不完全否認約書亞·哈里斯的看法。不管怎樣,他為如何求偶或敬虔地約會列出了非常明確的準則和界限。哈里斯的書強調了“不欺哄他人”這一點(帖撒羅尼迦前書4章6節)。對於我們這群跟隨上帝的人來說,上帝給予了我們清晰的引導,明確地告訴了我們一些祂對我們行為與道德的期待。而在此之外,我們就得辨識哪些只是我們自己的認識,並格外留意不將我們自己的看法混淆為上帝的期待了。

我和女友早在參加大學團契(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時就已經是朋友。我們之間的交談也幫助我們從一開始就可以去了解彼此對約會這件事的看法。即便如此,我們開始戀愛之前也還是建立了一些基本原則與界限,希望彼此尊重和遵守。很多時候,這就是在練習如何在一段感情中溝通彼此的期待。

期待
邀請別人喝咖啡這件事情往往被誤會為要有大動作發生。

Relevant雜誌也坦言,現在單身人士中普遍流行着一個概念,那就是每段戀情,即便只是非正式的約會,都應該以結婚為最終目標。當邀請一位女士共進晚餐變得好像向她求婚一樣嚴重時,問題就出現了,因為這會“強迫我們給出往往應該是幾個月或幾年後才能做出的承諾”,基本上就是“本末倒置”了。

各種快速指南(如“基督徒男性不應該娶的10種女性”或“10個應該結束這段感情的理由”等文章)列出了種種我們應該及不應該考慮結婚的類型。這些快速指南的興起大大縮小了我們的可選範圍,最後就只剩下唯一一個完美的適婚人——耶穌。這樣的指南會讓我們產生理想卻不現實的期待。這種期待很危險,因為這讓我們忘記婚姻本質上是兩個罪人的結合,而這個結合是為了更好地彰顯上帝對人生命的改變。由於不合理的期待,許多可以建立良好關係的機會都被拒之門外。

除此之外,讓情況變得更糟的是大家對“適婚”這個概念的過度強調。這種概念給一個想要結婚、甚至只是求偶的人提出了過於誇張的信仰、情緒及經濟要求。有誰真的能完全準備好如此走近另一個受造奇妙可畏的個體呢?

畢竟,戀愛以及最終的婚姻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如果我們已經那麼完美了,就不需要另一個人來磨礪我們了。

在約會之前,了解和溝通個人對求偶或戀愛的各種期待,以及去發現彼此有哪些相似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在大家把我當成一個反教會現有體制的異己之前,我先快速聲明一下,在我和女朋友正式“約會”之前,我拜見了她的父母,並徵得了他們的同意,還讓他們有機會開誠布公地詢問我的動機、個人經歷,對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我還準備了一個關於我們戀愛的時間表,並徵詢他們的認同和建議(我現在還在繼續這樣做,並向他們隨時報告我們的發展動態),邀請他們在整個戀愛過程中積极參与。我也是那種想要110%確定的人,也會“本末倒置”。

但這只是我的個人認識。我覺得有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了解彼此的教會文化和成長環境,並顧及她父母(兩人都是基督徒)的感受,畢竟他們如此深愛自己的女兒。再就是,我們要先做朋友,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這樣幸運,可以做出這樣的安排並得到女友和她家人的支持。如果條件不允許,在作出任何承諾之前,也必須要讓大家有機會更多彼此了解。勇敢地邀請別人或接受別人的邀請去吃頓便飯、喝杯咖啡,或者與其他朋友一起外出吧,這些都是不錯的開始。

教會的男生、女生們,鼓起勇氣,喝杯咖啡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透心糧www.ya-mi.org/tc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