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成長的身量

在天父的家——教會中成長(有聲播讀)

作者:Nico,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依含,中國

 

交上畢業論文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大學生身份也隨之結束,更代表我將離開這個我生活了四年的小鎮和一個我視之為家的教會。周六的團契,教會的弟兄姐妹貼心地為這班畢業在即的我們準備了一個短短的影片。影片記錄了我們四年里在教會事奉、相聚在一起的身影。驀然,在教會裡一堆甜酸苦辣的回憶湧進我的腦海。

原來,已經四年了。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踏入這間教會,唱著我從未聽過的讚美詩歌「阿爸天父」時,心裡湧起的暖流。透過教會的敬拜,我覺得自己終於回家了。還記得第一次參與服事的自己,為著主日學的孩子準備教材時,聆聽一首首我不熟悉的讚美詩歌和讀著對那時的我來說生澀難解的聖經故事。也記得和弟兄姐妹擠在教會的廚房,忙碌地準備午餐,然後大家開心地唱著謝飯歌再享用午餐。回憶即溫暖又窩心。當然,我也曾在教會的事奉上嘗過滑鐵盧,對人甚至對上帝失望過。

剛成為基督徒時,好多人都好奇我為什麼這麼有毅力,可以在每個難得放鬆的周末都要去教會事奉和聚會。當時的我回答不上來,只覺得這是一個基督徒該有的責任。可後來才發現,如果只是單單把教會的事奉,崇拜和聚會當成一個責任,久而久之便會覺得疲憊,進而我們的心會離教會和上帝越來越遠。

教會其實是讓上帝的兒女鍛煉靈命的地方。聖經里有提到我們要過一個分別為聖的生活。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我們身處在社會的大染缸——不看重聖經價值觀的世界。恰恰如此,我們需要教會——上帝的家成為我們屬靈的遮蓋。我記得當我剛踏入教會時,一個姐妹的笑容吸引了我。她的笑容充滿喜樂,讓我不禁好奇基督徒的喜樂到底從哪裡而來。身處在這紛亂的世界,每天都為著生活掙扎,當時的我可說是抱著破碎不安的心走入教會,然而那位姐妹乾淨喜樂的笑容卻溫暖著我冷漠的心。後來,才明白教會是天父的家,天父會賜福予祂的兒女,而交託禱告就是領受喜樂的方法。有時我們會覺得開口求救是一件丟臉的事,可我卻在教會學到開口向天父求救一點都不難為情。不愛笑的我變得快樂了,因為每次單純的交託禱告總可以讓我卸下重擔。

從前的我是一個自私的人,只為著自己的利益打算,很少理會別人的需要。可和教會的弟兄姐妹相處一段時間後,卻被他們的真誠善良給打動。教會的弟兄不管功課多繁重,都堅持每個周末負責載送我們去教會。教會的姐妹也每次在聚會崇拜後,不怕辛苦地在教會準備一頓頓的午餐和晚餐。耶穌在傳道的三年半里,總提醒門徒要學習祂的樣式。耶穌一邊完成祂的使命,一邊也不忘記旁人的需要。祂在忙著傳講上帝的道時,也抱著一顆憐憫的心為他人治病趕鬼,以五餅二魚餵飽飢餓的人。同樣,教會裡一班愛上帝的弟兄姐妹讓我看見了何為耶穌愛人如己的樣式。他們猶如一盞明燈,嘗試照亮這彎曲悖逆的世界,就算外面的大環境難以被改變,就算這個世界還是充滿許多令人傷心失望的事,他們仍然選擇持守自己能做的,點亮自己,照亮坐在死蔭幽谷中絕望的人們。他們活出了耶穌的生命,並以生命在影響生命。

當然,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當我們一起在事奉主時,也會經歷了不少的摩擦。比如和牧師的摩擦,和同工的摩擦。過程中,我一度想過放棄事奉,甚至也想過離開教會,因為我覺得人和上帝都不看重我的付出,更因為我和教會裡的弟兄姐妹產生了隔閡,也覺得和上帝的距離越來越遠。

有天早上在教會崇拜完後,我的心裡再次湧起了難過失望甚至憤怒的情緒。我生氣自己的軟弱,覺得自己做不好上帝交代我去完成的事工。我也氣上帝,因為祂不安慰鼓勵我,只是沉默地看著我陷入情緒的泥沼里。最後當我心灰意冷決定離開教會時,一位和我不太熟悉的姐妹熱情地近前來,說要陪我走路回大學宿舍。途中,她和我聊起她的信仰生活,也聊起她和耶穌的關係。聊著聊著,忽然覺得我更加認識那位愛我的上帝了。我漸漸明白,上帝從不應許天色常藍,花香常漫。祂從未答應我,積极參与教會生活會讓我避開生活不順心的事。可祂讓我明白祂不是苛刻的主。我的付出祂都看在眼裡,只是祂需要我好好學習如何與其他的肢體溝通。上帝更讓我知道教會的事工不同與世界的工作。世界的工作大多是為著自己的榮耀,而教會的事工卻是單單為上帝的榮耀。

因此,我打消了離開教會的念頭,學習和教會的肢體連接,才從教會的事工上發現上帝預備給我的恩賜。聖經里明確提到基督是教會的頭,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以弗所書1章22-23節;哥林多前書12章27節)離開了教會就等於離開了力量和能力的泉源。所以聖經才提醒我們「不可停止聚會」(希伯來書10章25節)。在舊約中,大有能力的先知以利亞在施展完神跡,重重擊敗巴力的先知後卻慌忙逃命,並求上帝拿走他的性命。他的軟弱一部分是因為以色列中只剩下他一人事奉耶和華。可上帝卻說以色列有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列王記上19章1-21節)。這段記載告訴我們,就算我們滿有恩賜,也不能成為屬靈的單兵。我們的靈命生活需要與其他的弟兄姐妹一起成長。

我們常會有無數個理由想要逃離教會生活,可若你嘗試了解天父的心意,便會明白祂希望每個祂所愛的兒女在聖殿里一起敬拜祂,學習祂的話語,彼此扶持成長。如同以利亞,在過程中我們難免灰心喪志,可當以利亞向耶和華傾心吐意時,耶和華就親自安慰並剛強他的心。所以,在我們覺得要放棄時,逃避不是出路,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轉向上帝。當我們選擇轉向祂時,祂必不轉臉不顧我們,(歷代志下30章9節)而是會親自帶我們回家。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腓立比書靈修 | 你為何而活?(有聲中文)

作者:Kezia Lewis,菲律賓

翻譯:Tutu,中國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1章19-26節

 

因為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照著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沒有一事叫我羞愧。只要凡事放膽,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因我活著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處。但我在肉身活著,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該挑選什麼。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然而,我在肉身活著,為你們更是要緊的。我既然這樣深信,就知道仍要住在世間,且與你們眾人同住,使你們在所信的道上又長進又喜樂,叫你們在基督耶穌里的歡樂,因我再到你們那裡去,就越發加增。

 

奔跑,我奮力地奔跑,

去追逐所有。

快點,請加快步伐,

我需要再實現一個成就。

十幾年前我寫下這首詩。就在寫詩的前幾年,剛剛成為基督徒的我,就失去了因患癌症去世的母親。對我而言,母親的去世賦予了死亡全新的定義:它帶給我如此真實的痛苦。我既生氣,又害怕,又懊惱。因此我開始追逐金錢和成就,並努力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想要以此來排解自己內心的悲傷和痛苦。

與此同時,我盡了基督徒所應盡的一切義務:去教堂做禮拜,奉獻,禱告,唱讚美詩歌,讀聖經。我明白這些都是我與主耶穌同行必做的於我有益的事,然而我卻忽略了心靈上與主的親近。基督教信仰只是我給自己內心增加安全感的砝碼,因為它能保證我走向幸福的巔峰——進入永生。對我而言,活著就是幸福,死亡便是悲劇。

我過去沒有明白的是,與上帝親近意味著要為耶穌而活。這意味著我們要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並活出祂給我們的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章19節)這便是使徒保羅的人生。

使徒保羅寫給腓立比的信中飽含著他的切慕和盼望:無論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他身上照常顯大(腓立比書1章20節)。保羅對生命的看法與我的截然相反 ——於他而言,活著就是基督,死了就有益處(腓立比書1章21節)。

使徒保羅的一生都是為了耶穌基督而活。就在他寫下對主耶穌效忠的美麗宣言時,他還被關在由羅馬士兵看守著的監獄裡。他的宣言並非空洞的效忠之詞,而是信心的證明。他已經準備好付上一切為基督而活的代價了——即便是死亡。

對保羅來說,死亡並非是壞事,因為死亡意味著回歸與基督同在,這對他而言遠勝過肉身活著(腓立比書1章23節)——在一個為基督而活的人來看死了絕對是有益處的。然而,即使在思考他是應該活著與眾人同住,使眾人在所信的道上有長進有喜悅,還是離世與基督同在時,保羅選擇的仍是對他人更有益的,而不是更讓他自己受益的(腓立比書1章24-25節)。他選擇活著,叫眾人在基督耶穌里歡樂,因他再到眾人那裡去就越發加增。(腓立比書1章26節)。

保羅的選擇完美闡釋了什麼是為了他人和基督的緣故而自我犧牲。當我們都只顧著自己的幸福和利益時,保羅的這種選擇就成為了最容易被人忽視的。除了耶穌基督,保羅把一切都看得雲淡風輕。他願意為基督付上任何代價。

使徒保羅的故事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目標和使命。現在的我不再追隨世俗成就,而是渴望更多地認識主耶穌基督並將他人帶到祂的面前——即使這意味著我要跳出舒適圈去與周圍的人分享福音。

我為自己和世界各地的所有信徒禱告,祈求大家都能擁有與使徒保羅一樣的異象——渴望為基督而活,並不再懼怕死亡,因為它意味著我們將「與耶穌基督同在」(腓立比書1章23節)。讓我們不斷地反思自己在為何而活,調整自己所看重的更靠近基督的旨意,並作出那些可以幫助他人認識基督的選擇吧。

我禱告我們都像使徒保羅一樣,將認識基督,追隨基督和為祂而活當做生命的一切。

問題反思:

1.反思使徒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19-26節所寫的內容,並請求上帝幫助我們看清自己最看重的是什麼。問問自己,你為何而活?你願意為何而死?

2.你對生與死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與保羅有相似之處或不同之處?

3.使徒保羅的例子如何鼓勵你改變今後的人生目標和方向?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宋宋夫婦:你們的愛情為何這樣就結束了?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宋慧喬Instagram

 

親愛的宋宋夫婦:

不久之前你們才向全世界宣布了婚訊。當時的你們因著在2016年聲名大熱的韓劇《太陽的後裔》中扮演情侶而墜入愛河。

然而結婚才剛剛一年半,你們為何就決定分道揚鑣?

我不認為自己是個韓劇迷,但我是在2016年2月《太陽的後裔》開播時就被這個軍事愛情片吸引的數百萬觀眾之一。三個月後,我看完了全部的16集劇集(甚至反覆重看一些劇集),循環播放原聲帶,學習在鋼琴上彈奏該劇的標誌性歌曲《你是我的一切》,甚至還基於這部劇寫了一篇關於戀愛技能的文章。

*圖片來自Korean Times

 

想像一下,當聽到你們在螢幕上的愛情故事變成了現實時,我是多麼地欣喜(和其他數百萬劇粉一樣)。這讓大家覺得韓劇中所標榜的充滿犧牲精神、浪漫而又純潔的愛情實際上可以成為現實。和許多粉絲一樣,我緊密關注著你們的婚訊,在2017年10月你們結婚的時候為你們歡呼喝彩。我和朋友們甚至打算舉辦一個慶祝派對來記念你們倆的愛情童話終於結果。

至少,這是我們認為的結果。

但是年初有傳言說你們的婚姻出現了問題,因為宋慧喬被拍到沒戴婚戒。儘管宋仲基在一個月前才表示他在結婚後情緒變得更加穩定了,但這並不足以讓你們的婚姻維持下去。

*圖片來自Business Insider

 

事實證明,即使是完美的愛情故事也不能保證會有完美的婚姻。我已經從好萊塢影星皮特和朱莉的事件中了解到這一點。但是對於你們宣布離婚的消息這件事,最讓我震驚的是你們的婚姻太短暫了。

你們的經紀公司稱離婚原因是「性格差異」,並敦促媒體和公眾「不要以此撰寫聳人聽聞或猜測性的文章和評論」。但是人們都在猜測。我的朋友們也不例外,他們中有些稱你們倆的婚姻和離婚都是媒體宣傳的噱頭,還有些人認為你們會離婚是因為不忠。

作為粉絲,我希望你們倆可以給你們的婚姻多一次機會,至少可以多花一些時間試著解決問題。也許如果你們學會了如何更像你們在熒幕中的角色那樣去付出和接納,事情可能就不會這樣了?

你們一定在想:你知道什麼?的確,我知道的無非是媒體告訴我的。最終,只有你們兩個知道你們婚姻破裂的真正原因,還有為什麼你們選擇放棄而不是試著解決問題。我知道對於在聚光燈下度過一生的你們來說,未來的日子並非易事。

但是終有一天,這波媒體風暴會過去,世界的注意力將會轉向下一對和你們情況相同的公眾夫婦,人們會再一次感嘆「根本就沒有愛情」。

因此,我認為至少我們都可以學到一點:沒有任何人能夠確保自己不經歷失敗的關係也不能確保自己不被他人辜負——即使是頂級韓星或好萊塢明星也不例外。

憑藉著自己的力量,我們永遠無法保證對伴侶的愛恆久不變。因為人性就是如此。

那我們應該因此完全放棄對真愛的渴望嗎?當然不。因為愛情根本就沒有逝去,只要我們轉向正確的源頭——不是我們自己也不是其他任何人,祂的名字是耶穌。祂是最終的新郎,為了表明祂是多麼愛祂的新娘(我們),祂為我們死在了十字架上(以弗所書5章25節)。

在你們倆開始過各自的新生活時,我期盼這一真理能夠鼓勵到你們。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愛仍然無比鮮活。因著祂的愛,我們也可以去愛他人(約翰一書4章19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6月小漫畫| 渴慕成長

繪圖設計:Chin

內容源自2013年9月6日靈命日糧《渴慕成長》

 

*本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在充滿選擇的世界裡敬拜上帝所要面對的3個挑戰 (有聲中文)

作者:Madeline Twooney,德國

翻譯:Eric,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喜歡敬拜上帝,也喜歡花時間和上帝在一起。

每天早上,我都會儘力留出時間,通過禱告、讚美、讀經和寫靈修日記的方式來敬拜上帝。在這段專屬於上帝的時間裡,我向祂獻上感恩並默想祂的話語。同時,祂對我禱告的回應、賜下的憐憫和安慰使我得著力量和平安,並提醒我上帝一直在看顧我。當我結束靈修時,便會感到充滿力量,可以穩行在祂的愛中。

話雖如此,但花時間敬拜上帝並委身於祂並非易事。世界會通過各種誘惑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的眼目轉離上帝。因此,選擇花時間敬拜上帝還是世界上的各種娛樂是我經常需要面臨的挑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認清了最容易讓我分心的事物是什麼,這有助於幫助我將注意力重新轉回到上帝身上。

以下是在這個充滿選擇的世界裡敬拜上帝索要面臨的三個最主要的挑戰,或許你也有同感。

 

1.侍奉哪位主:電子設備還是上帝?

記得是在90年代末我收到我人生的第一部手機。在那之前,每當我想緊急聯絡某人時,我都會用付費電話。同樣,我很感恩互聯網的出現。我才能因此透過YouTube的教學教程自學化妝,並快速走上作為化妝師和特效藝術家(使用修補術,面部彩繪和casts的一種應用化妝)的自由職業生涯。

然而,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生活開始圍著我的電子設備、各種應用和社交媒體轉。我開始越來越多地依賴互聯網獲取信息,也陷入到網上無休止的娛樂中。

可怕的是,我們居然輕易地允許網路世界轄制我們的生活。上帝說「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馬太福音6章24節)。當我們時刻想瀏覽社交媒體上的更新,或者非得再玩一把「糖果傳奇」時,我們就已經對電子設備上癮了。很多時候,我們會去谷歌搜索問題的答案,而忘記來到創造我們的天父那裡——正是這位上帝宣稱:我們尋找,就尋見(馬太福音7章7節)。

甚至當我在教會做禮拜時,也會忍不住想要查看WhatsApp上是否有新消息。我意識到對我來說電子設備變得比上帝的同在更具吸引力。因此我知道是時候除去電子設備這個毒瘤了。

最近,我不再早上起來就看手機,而是感謝上帝所造的日子(詩篇118篇24節)。在敬拜上帝時,我關掉所有的電子設備。如果有人想在此期間聯繫我,他們可以給我留言。在教會裡,我會在聚會開始前關閉手機,確保我的手機在聚會時不會振動或亮起,讓自己能夠心無旁騖,專註於敬拜上帝。

 

2.FOMO:錯失恐懼症

每天早上起床時,我都想與上帝共度這最初的時光。

然而很多時候,當我開始給我的單耳貓咪餵食並開始沖泡我的第一杯咖啡時,我已經開始在腦海里制定當天我想要做的所有活動的清單,例如鍛煉身體的計劃或何時與朋友相見。當想到計劃的這些事情可能沒時間做時,我便開始變得非常緊張,以致很想犧牲我的敬拜時間來完成這些事。

今天的社會之所以那麼快節奏就是因著我們面臨著太多的選擇。因著害怕錯過而來的焦慮導致我們東奔西走。我們都患上了錯失綜合症。

當我意識到自己因面對太多選擇,無法一一經歷而產生焦慮時,我就會提醒自己回到聖經中去尋求指引。

馬太福音6章33節鼓勵我們先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我們了。我正在學習讓自己害怕錯過每天與上帝相處的時間而不是世界上各樣的追求。

 

3.世界上的各種誘惑

我最喜歡的休閑活動之一就是去健身房。雖然我健身為的是努力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心底還是會拿自己和Ins上和雜誌頭版上呈現的完美身材比較。有時我會想,在我舉重時,是不是一不小心就會朝著這些目標努力而不是滿足於上帝賜給我的身體。

我們都在追求不同的目標——無論是完美的身材,最新的iPhone還是去國外度假。然而,這些「目標」往往很容易就變成了我們敬拜的偶象,讓我們的注意力不再在上帝那裡。

羅馬書12章2節鼓勵我們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當我發現自己正在選擇追隨膚淺的目標,而不是花時間與上帝在一起,紮根在祂的話語中時,就需要停下腳步提醒自己,唯一真正有價值的追求是尋求上帝的同在。在一個充滿了各種誘惑的社會中,默想聖經可以使我定睛在上帝永不改變的本性上。

它提醒我,在我的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上帝的看法,而非世界的。

因知道自己很容易受到這些目標的誘惑,我學會了把和上帝的關係放在首位。當我經常花時間敬拜上帝時,我就可以為了健康而健身,不必再擔心它會佔據我與上帝親近的時間。

我們在這個世界是客旅,是寄居的,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是永恆的。當我們認識到耶穌為了我們的罪最終選擇在十字架上獻出了祂的生命時,我們做出花時間來敬拜和讚美上帝的決定就變得容易多了,因為相比之下世界上的任何選擇都變得十分蒼白。

如果你發現你對上帝的敬拜被世界上的各種選擇和世界對你的期待而影響,我完全理解。選擇優先敬拜上帝而不是追求世界是我現在每天也還在努力學習的。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需要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轉變可以一步一步從小處開始。也許我們可以早點起床,把這段時間獻給上帝,也許我們可以每天拿出15分鐘時間來閱讀聖經。這些小的進步加起來,就會使我們每天更加接近上帝。當我們尋求祂時,祂也會賜給我們渴慕敬拜祂的心。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陳群鈺:身體的眼睛雖看不見,心裡的眼睛卻得看見

採訪:雪倫,馬來西亞

整理:何怡君,台灣

「這個世界,無人比祢更疼我,
喔主,當我寂寞孤單,祢來尋找我;
為我罪過,忍受痛苦折磨,祢依舊用溫柔來陪伴我。 」

《無人比祢更疼我》一曲唱出了我们與耶穌的亲密關係。這首詩歌是由一位來自台灣的姐妹——陳群鈺創作。群鈺從小就很有「聲音」方面的恩賜。能言善道的她,常在團體擔任領導角色,國小擔任畢業生代表致詞,家裡还栽培她學鋼琴,使她能自彈自唱、自創歌曲。

目前的群鈺在學園傳道會、和平教會服事,她清亮爽朗的聲音,在許多人的生命低谷中鼓励了他们。作为上帝的僕人,她長年在禱告、敬拜和詩歌創作上擺上自己。然而這樣一位熱心虔誠的姐妹,背後却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故事。对于她这样一名後天的視障者来说,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最大的患难是眼睛看不见,然而她却说并非如此。

 

被忽视的眼疾

群鈺從小眼睛就不好,每逢換季時眼睛總會過敏。三十年前的台灣,醫藥體系尚不健全,再加上她以为自己患上的只是普通的眼疾,因此沒有去看醫生,僅靠買藥房的藥水減緩眼睛的不適。

然而當她準備考高中時,眼睛的不适状况愈加严重,甚至時常会令她頭痛。直到有一次她在学习的当下感到眼睛难受,于是眨了一下眼睛,睜開後眼前竟然一片漆黑。一瞬间她以為有人關了燈,后来才发现是眼疾惡化而导致的短期失明。被吓坏了的群鈺赶快去就醫檢查,後來也被醫生確診為青光眼,医生说她当时的視神經已開始萎縮了。

雖然当下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嚇到,但群鈺天生是个樂觀派,之後她便跟著家人接受各種治療,如中醫、西醫、針灸、拜拜、算命樣樣都去尝试。情况稍稍好转一些后,她就不再特别为眼睛的事情忧虑。正是這段时期,有人给她传了福音,上过基督教幼稚园的她很自然地接受了耶穌,可心里却把耶穌当做另一个神明敬拜,想着兴许祂可以醫治自己的眼疾。

 

发现深处的问题

但沒想到的是,眼睛的情况并不如期待那样好起來,而是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情况持续恶化。群鈺需要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治疗。在一次手術中,她的右眼徹底失去視力,之後的五年中左眼的视力也慢慢退化。在失去视力的过程中,她渐渐發現過去所不認識的自己,在樂觀的面具之下,她憂傷、害怕,心裡滿是恐懼。

虽然當時的她已在學園傳道會做傳道事工,但属灵的光景并非很好。她在机构的事工得到他人的认可,在大家看来她是个很活泼又有爱心的同工,但這些都只是表象。雖然群鈺长期以来都活在基督教里面,可对上帝卻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她認為只要把服事做好,上帝就可能會在某个时刻醫治她。可是她期待的醫治时刻却遲遲没有臨到,即使她期间接受了一次眼角膜手术,最终却仍旧没有好转。她的內心也因此充滿負面的聲音,长期以来的视力障碍让她变得自卑又自义,甚至对上帝有很大的不满,然而这一切都被隱藏在她“眼睛看不见”的面具之下。她的眼疾使得人们更加宽容和鼓励她,久而久之,她开始变得十分掌控,想要透过外在的抓取来掩饰内心的不安。但虚假终究会被现实戳破,這些被隱藏的問題在她完全失去视力之后终于显现出来。她隐藏的刺最终影响到了她的服事和人際關係。

 

瓶颈和冲突

就在群鈺在學園傳道會同工了10年之後,她遇到了服事的瓶颈期。纵使她很努力地去做,却收不到曾经的果效。她的同事也因着她的掌控慾和情绪等问题漸漸疏遠她。长期以来累积的问题终于在一次事件中爆发了。

在一次服事中她认识了一位很有才華的基督徒弟兄,并渐渐喜歡上对方。於是性格主动的群鈺大胆地去追求弟兄,怎知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她理所当然地以为是因为她的眼睛问题,但對方卻直截了当地告诉她說:「我沒有選擇跟妳在一起,不是因為你的眼睛,而是因为你的個性。」

这次的事情令她再也無法裝做沒事,伤心难过的群鈺去找同事一起祷告。在讲述自己遇到的问题和挣扎时,同事忽然说:“你讲的这些是什么话?这根本就不是善良的群鈺会讲出来的话?你到底是谁?”这一席话吓坏了群鈺,甚至以为自己被魔鬼辖制。可也因此,她开始反思自己里面的罪,她的掌控、嫉妒、怨恨、报复心…..

 

心灵的“失明”被医治

面對一連串的打擊,身旁的同事建議她暫停服事,處理內在的生命问題。要面子的群鈺很怕停止服事,但在掙扎了一番後,终于还是决定放下。当时的她觉得压力很大,她要面对的是比眼睛看不见还要困难的难题——心灵的“失明”。她可以通过学习来适应眼睛失明的生活,而心灵的“失明”却只能透过上帝的话语来医治。

「因着我们听信谎言,和被自己的情绪牵制,我们里面没有真理,导致了心灵的“失明”。」群鈺說道。

因此群鈺开始很认真地对待读经这件事,每天的大量讀經和禱告,圣经中真理的亮光便一点一滴地进入到她心里,她心裡的眼睛慢慢被打開,如同約翰福音第8章第32節所言:「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她也开始认识到,过去她虽然可以固定的灵修祷告和服事,却都是她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掌控,想要自己去抓取上帝的话语和祝福。

在这一年的大量读经期间,她去找曾经做过精神科医师的教会牧师交谈,牧师的话也点醒了她:「其实被鬼附反而比較好解决,我们只需要奉耶稣的名把它赶走。但生命的问题却需要自己花时间去面对和成长。」这段话提醒了群鈺,最可怕的不是魔鬼,而是自己生命的破口。若不让上帝补起我们生命的破口,就会一直被困在我们的问题里面。

 

在自己大量的读经以及跟着灵修导师的指导默想经文的这两年时间,她终于发现了自己信仰的是谁。在过去的15年里,她一直相信的都是自己。她对上帝有一套自己的认知和完美的想法,当上帝并没有按照她的预期去做时,她就會开始对上帝生气。这样的情绪与她外在的服事是完全倒错的,因此她不能够向上帝表现真实的情感,一直被困在宗教里面。但上帝從沒放棄過群鈺,在祂的带领下,群鈺終於可以慢慢开始真实地活在上帝面前,表达她的难过甚至是气愤。与此同时,她渐渐与上帝建立起了真实的关系。那个时候,她才发现原来与上帝的亲密关系可以那么美妙。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主对她的医治,破碎,更新…..她真正邀請上帝做她生命的主,不論眼疾得不得醫治,她都選擇與事實共存,並數算上帝在她生活所行的恩典。

 

从“基督教徒”到真正被救赎

这段时间,她有机会接受了第二次眼角膜手术。在住院期间,她忽然被圣灵提醒,想到眼角膜代表着一个人的生命。上帝已经给了她三次生命的机会。于是她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有没有好好地活,好好利用上帝给她的机会和时间。从那次之后,她开始有负担去服事那些和她经历类似的青年人。这些年的成长让她也不再执着于自己过去对成功以及影响力的看法。她说,真正的影响力不是我们的职位多高或能够影响多少人,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影响他人,陪伴他们一起经历上帝。

如今,40歲的陳群鈺在教會帶领小組、輔導青年人,並不時受邀到不同的團體中分享見證,陪伴許多人走過高山低谷。

她深知心灵的眼睛看不見,比身體的眼睛看不見更辛苦,她亦深深知道那些活在宗教里面的人多么痛苦。所以她要把握每一個機會,把人领回到上帝的面前。

最後,當她被问及最想要对年輕基督徒说的一句话时,群鈺说:Let God be God. (让上帝来做主。)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腓立比書靈修 | 你害怕傳福音嗎?(有聲中文)

作者:Andrew Koay,澳大利亞

翻譯:Jaslyn,新加坡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今日經文:腓立比書1章12-18節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以致我受的捆鎖在御營全軍和其餘的人中,已經顯明是為基督的緣故。並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懼怕。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也有的是出於好意。這一等是出於愛心,知道我是為辯明福音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結黨,並不誠實,意思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

 

我們到底有多在乎人們是否聽到福音?

我回想起最近一次我能跟朋友傳福音的機會。當時John正在和我分享他與家人的矛盾和與抑鬱症抗爭的掙扎。

在那一刻,我很明確地知道我該說什麼,但不知何故,這些話像一個巨大且難受的腫塊一樣卡在我的喉嚨里。他繼續跟我分享,而我基本上只是聽他講然後給他一些建議,雖然我一直都知道我應該做的是與他分享基督里的盼望。

我為什麼沒這麼做?經過反思,我明白是因為我害怕。自從我認識John以來,他一直都直言不諱地說他信奉無神論以及時常對宗教做出批評。雖然我們曾經就上帝的話題談過話,但我總是因為害怕他的反應而沒有與他分享完整的福音。

如果他因為我分享福音而感到被冒犯,怎麼辦?這會不會使我與最親密的朋友之間產生不快?此外,如果他很懊惱地告訴其他朋友關於我試圖改變他信仰這個令人討厭的舉動,怎麼辦?這難道不會破壞我的名譽,讓我被邊緣化嗎?

這就是為什麼保羅在腓立比書1章12-18節中的話狠狠斥責了我。在這段經文中,保羅為我們做了榜樣,讓我們看到自己應該有的心態——一心為了傳福音,不再看重自己的舒適。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看到保羅正處在一個棘手的情形中。他是在監獄裡寫這封信給腓立比教會的,而且他在第17節寫到,因為一些人和事讓他在監獄中也不能安寧。似乎有一些人在保羅不在時,以不良的動機傳福音;正如他寫的那樣:「意思是要加增我捆鎖的苦楚。」

然而,保羅的回應卻十分鼓勵我們。他不但沒有因此悶悶不樂,反而很歡喜(第18節)!對保羅來說,最重要的是因著他被關押而促進了福音的傳播。坐牢給了他與監獄看守分享福音的機會,也使其他基督徒更有勇氣大膽傳福音(13-14節)。儘管他處在捆鎖中,外面的一些人又在以不純的動機傳福音(17-18節),但保羅最關心的是福音終究被傳開了。

那麼,我們有多在乎人們是否聽到了福音呢?

我沒能成功與John分享福音,顯明了我內心其實更關心自己的舒適和名譽,我不願忍受任何一點可能因此帶來的不愉快和尷尬。我需要有保羅在腓立比書中表現出來的心志——因著對John的愛,我願意不論付出多大代價也要告訴他我聽過的最好消息。

這並不是說我要在談話中表現的盛氣凌人。但保羅的榜樣確實鼓勵我多加思考如何與朋友分享福音。願我們都像保羅一樣,不被懼怕阻攔。因為傳福音和看到人們因認識基督而被拯救,實在太重要了。

問題反思:

1.什麼樣的恐懼在阻礙你向周圍的人傳揚耶穌基督?

2.你現在正在經歷哪些困難?你可以如何禱告,讓這些困難成為你傳福音的機會呢?

3.當你看到有人在以不純的動機傳福音時,你是什麼感覺?保羅的態度怎樣挑戰你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他們呢?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腓立比書靈修

遭到家人拒絕,卻找到上帝的愛(有聲中文)

作者:Joanna Tan,新加坡

翻譯:Xining Wang,中國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作為家裡最小的孩子,我經常被家人戲稱為「小公主」。但事實是,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很難引起媽媽的關注。我感覺爸爸媽媽更喜歡我的兄弟姐妹,因為他們在學校和教會都有著優秀的表現。反之,我並不像他們那麼優秀,而且我的父母還認為我經常給他們找麻煩。

我跟其他孩子一樣,渴望被愛,因此父母的忽視讓我非常受傷。曾經我為了能得到母親的青睞,奮發努力,想要追趕我兄弟姐妹在學校里的表現,成為「懂事的孩子。」我還在節假日等特殊場合為媽媽做卡片和禮物,拼盡所能努力學習,爭取考取好的成績。然而,無論我怎麼努力,媽媽依然會拿我和兄弟姐妹比較,經常告訴我我如何不如他們。即使我在學校表現不錯,我的母親仍企圖說服我不要上大學,因為我不如我的兄弟姐妹們優秀。總之不管我再怎麼努力,也還是做得不夠好。

一直以來徒勞的努力讓我的身心破碎。但這些年對父母之愛的求而不得讓我學會了去上帝那裡尋求庇護。 每當我遭受父母的拒絕,我就會將所有的傷心和孤獨全部帶到上帝那裡,而祂總是在那裡,安慰我所遭受的痛苦。無論我何時去找天父,祂總是清晰地向我顯明祂的愛。

 

被人拒絕,卻被上帝所愛

幾年前,我偶然發現了利亞的故事。利亞不是她丈夫喜愛的那個人,在嫁給雅各後,她一次又一次地希望通過為雅各生兒子來獲得他的愛情。然而結果每一次都讓她失望。

當上帝看到利亞不被愛時,就讓她懷孕,而她受寵的妹妹拉結卻懷不上孩子。利亞懷孕,生下了一個兒子,命名為流便,因為她說:「這是因為主看到了我的痛苦。並且,我的丈夫會開始愛我。」後來她再次懷孕,當她又生下一個兒子時,她說:「因為主聽說我的丈夫不愛我,所以祂又給了我一個兒子。」她給這個兒子起名叫西緬。然後她再次懷孕,又生下一個兒子,她說:「現在我的丈夫終於會喜歡我了,因為我已經為他生了三個兒子。」這個兒子被命名為利未。後來她再次懷孕生下一個兒子時,她說:「這次我要讚美主。」於是她將他命名為猶大。(創世記29章31-35節)

從利亞為前三個兒子所選擇的名字,我們看到她在清楚地表達她希望被丈夫所愛的願望。但是當她生下第四個兒子時,她卻說:「這次我要讚美主。」她選擇把一切都交給上帝,而不再是想要獲得雅各的愛戀。她滿足於上帝賜給她的禮物——兒子,讚美上帝為她所做的一切。

像我一樣,利亞努力嘗試卻沒有贏得另一個人的愛。但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了上帝對她無條件的愛——這是她不需要賺取的愛。我從利亞的故事中得到了極大的安慰。這提醒我,不管家人如何對待我,上帝總是愛我的,而且我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去賺取上帝的愛——我已經擁有它!

作為一個被遺忘的孩子,多年的失望和痛苦卻讓我找到了來自天父永不止息的愛——這愛是在世界(和我)被創造之前就存在的。

與人的愛不同,上帝的愛是無條件並永不改變的。儘管我有很多缺點並會常常失敗,祂卻仍然愛我。

即使在我們自己最糟糕的時候,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能愛自己的時候,上帝也完全愛我們。上帝對我們的愛顯明於此:基督在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而死(羅馬書5章8節)。因著耶穌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上帝賜給我們作祂孩子的特權,我們被祂重新接納,可以稱祂為「阿爸,父!」(加拉太書3章23節-4章7節)。找回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讓我得了釋放,因為我知道無論我是誰、我做了什麼,祂都依然愛我。

 

讓你的遭遇驅使你走向基督

有些時候我確實希望自己的情況能夠有所不同——我希望自己可以擁有完美的家庭和父母。但當我回顧過去時,我意識到正是這種遭遇幫助我深深體會到了上帝那豐盛的愛。因為我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我渴望中的愛,所以我不顧一切地去尋找上帝的愛。只有經歷了追尋情感和尋找身份過程中的痛苦掙扎,我才能最終在天父那裡收穫了祂借著基督而來的大愛。

在我漸漸長大後,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我的母親,並與她建立了更密切的關係。現在,我愛我的父母並非因為我想要取悅他們,而是因為上帝愛我。我的安全感在祂裡面。

而且,我的經歷也讓我能夠在我姐姐經歷挫折時,鼓勵她,向她保證無論怎樣上帝都愛她!

我們的天父並沒有都給我們完美的家庭,工作,健康的身體和人際關係——從聖經中許多人物的經歷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但是縱使面臨著糟糕的環境,聖經中的那些人和今天的許多基督徒仍然堅定地愛著耶穌,並選擇放棄所有來跟隨耶穌。有時候,正是因為經歷困難和痛苦,我們才能更深刻地感恩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事,也因此願意把自己獻上。

除禰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

除禰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上帝是我心裡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詩篇 73篇25-26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6月圖文特輯:遇見真愛

作品名稱:遇見真愛

繪圖作者:思淳

作品描述:我們都渴望被愛,也渴望自己能夠遇見真愛。於是我們奔走在尋找真愛的路程中,一路跌跌撞撞……你是否也掙扎著想要在這個世界上找到真愛呢?是否也失望灰心過呢?其實,上帝一直都在等你,祂從起初到永遠一直以祂不變的愛愛著你。你尋找的真愛,一直都在祂那裡。

 

 

 

*本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

上帝借著抑鬱症拯救了我(有聲中文)

作者:Catherine,中國

語音播讀:馨寧,中國

 

美國大學裡一直有一個很熱門,人們卻都迴避談論的話題,那就是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許你已經聽說過不少留學生患抑鬱而自殺的例子,也許你身邊就有被抑鬱困擾的同學或朋友,也許你自己現在,就在默默承受著抑鬱給你帶來的影響。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在美國讀大學的留學生,但同時,我也是一名抑鬱症患者。

「溺水者」

我一直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抑鬱。我高中就來到美國,環境早該適應了。學習壓力雖然大,但我從來不是一個把學習成績看成全部的人。然而,我卻漸漸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對勁。最大的問題就是早上起不來床。我發現我經常無論睡多久,白天總是很累很疲憊,難以集中注意力。而且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我彷彿像溺水了一樣,一個人在水下,別人都在岸上。我可以看見岸上大家都在做什麼,也可以聽見他們的說話聲和笑聲,但卻感知不到任何情緒,彷彿所有情緒都被這水面隔絕了。所以當時的我雖然身處人群中,卻是與周圍的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裡。

漸漸的,我不僅無法和他人情緒互通,也感受不到自己的情緒。和別人交談時,我強裝著臉上的笑容,心裡卻感知不到絲毫快樂。當時的我感到整個人都被一種低氣壓籠罩著,壓得我透不過氣來,卻怎麼也逃不出去。我覺得太累了,需要一個人靜靜,好好休息。但當我真的靜下來時,情況卻變得更糟。晚上我會突然莫名其妙地流淚,然後一直哭到睡著。走投無路的我決定去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尋求幫助。心理諮詢師給了我很多實用的建議,比如多運動,勞逸結合,冥想等等。我都照做了,但仍毫無效果,我的抑鬱症仍然在惡化。

我開始厭惡自己,想要隱藏自己。每天晚上我都很害怕,因為有個聲音一直在跟我說「你一無是處!你的存在就是個錯誤。你不值得被愛,因為你辜負了所有人,你拖累了所有人,你也沒有未來,因為你什麼事都做不好,你一輩子就這樣了。」一開始,我還會與這個聲音抗爭,但是聲音日復一日的在我腦中迴響,慢慢地我竟然相信了,覺得自己就是這麼一無是處,沒有希望。直到有一天,我徹底崩潰了,我在一次心理諮詢整整一小時時間裡用最刺耳的話語把自己批判了一遍。話雖是從我口裡講出來的,但卻不是我情願說的。我越講越痛苦,可卻停不下來,似乎要證明說:聽聽我講出來的這些話,我就是個沒救的人,我瘋了!

 

絕望中的「救命索」

然而就在我最絕望時,上帝找到了我。說來難以置信,我是透過YouTube信主的。我經常會在Youtube上看視頻,直到那天,我看到了一個視頻的Youtuber說是上帝把他從抑鬱和絕望中拯救了出來。我邊看邊哭,因為在他的描述中我看到了自己那種窮途末路的絕望。但是從他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我想上帝既然能拯救他,那或許也能拯救我?於是我把視頻右側的一系列相關視頻都看了一遍。我發現了一個新世界,因為有成千上百的抑鬱症患者聲稱被這位上帝拯救,聲稱他們的生命徹底被這位上帝翻轉。我越看越興奮,越看越有盼望!我只有一個想法:這就是我的出路!我看到的這些視頻就是抑鬱症患者的信主見證。

我高中讀的是天主教高中,基督教的理論我都懂。我知道上帝愛世人,派祂的獨生子耶穌在十字架上為了人的罪而死,並且死而復活。但我卻覺得這些和我沒什麼關係。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有罪。我遵紀守法,且從小學到中學都是「三好學生」,怎麼會有罪呢?然而當時的我管不了這麼多,雖然我沒認真讀過聖經,也不懂上帝和我究竟有什麼關係。但當看到這麼多和我有相同境遇的抑鬱症患者,在視頻里聲稱被上帝醫治,我只有一個想法,我也要得醫治!

於是當天的半夜12點,我模仿著視頻里的基督徒所說的樣子做了信主的決志禱告。我站在我卧室的房間里,開始跟上帝說:「上帝啊,我心裡苦。很多人都說禰能救人,那你能不能救救我?如果禰是真的的話,禰不能只救其他人不救我啊!上帝啊,如果之前我有得罪禰的地方,現在我向禰道歉。但是禰大人有大量啊,不要計較這些,我之前是不懂事,都是無心的。」

說到這裡,我心裡突然咯噔了一下,一個念頭出現在我的頭腦里。「我犯下的那些錯,真的都是無心的嗎?」我意識到,我明明知道有些事自己是有心去犯的,為什麼要在上帝面前聲稱自己是無心的呢?為什麼急著給自己推卸責任?當時我想,天哪,這不就是罪嗎?我的口是心非,不就是罪嗎?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了自己的罪——驕傲的罪,撒謊的罪。接著我想起了很多事,每當我做錯一件事,我有的不是歉意,而是想著怎麼才能推脫責任。之前那些我覺得無所謂、不在乎的事情里,我看到了自己的自私。原來我真的是個罪人!

 

奇妙的醫治

我彷彿看到上帝坐在寶座上,正聽著我的悔改,我就跪在祂面前痛哭,說:「上帝啊,我竟犯了這麼多的罪而不自知,我以前真是盲目!我錯了,求禰救救我!」這時我說的拯救已經不只是拯救我的抑鬱了,而是求上帝拯救我的生命。我永遠記得當時的我似乎看見祂慈愛地看著我,對我伸出手說,「孩子,回到我這裡吧!」然後我把手伸向祂。這時,我突然感到心裡有股光迸發出來,是如此地有力量,好像黎明衝破黑夜的那種光,頓時照亮了我的心!我感到極大的釋放,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長期被關在牢籠里的自己終得釋放。我知道,是上帝把我心裡的重擔拿走了。祂救了我。

作為親歷者,我知道抑鬱很可怕,但上帝的力量是能夠永遠戰勝抑鬱的,我靠著這戰勝一切的力量,還有什麼可懼怕的呢?同時,我也學會了去接納自己,面對自己。我就是這麼破碎,這麼軟弱,但就是這樣的人,上帝卻珍惜和愛護,祂派祂的獨生子為我而死讓我能與祂重歸於好!

信主前我的心是破碎的,但是我卻想用透明膠把碎片粘起來,以為這樣就可以掩飾自己很好。信主後的我終於不再逞強,我可以一次次地在祂面前哭泣,把我的恐懼和擔憂,全部交託給祂。因為我知道祂會拾起我的碎片,然後一點點地把它重新拼湊成新的樣式。

我所認識的上帝,是一位充滿恩典、醫治人的上帝。祂讓我可以安然信靠。最後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經文。這段經文時常在我困難時給予我力量,那就是約書亞記1章9節—— 「你當剛強壯膽!不要害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上帝必與你同在!」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成長的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