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我有一個夢想

在焦慮的當下中看到盼望(有聲中文)

作者:Kelly Hill, 美國

翻譯:Barnabas , 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在我小的時候,我最愛的是冬天。我熱愛雪上運動,愛電影《雪地靈犬》,還有蓬鬆舒適的毛衣。在我剛成年的時候,我總是會說我最喜歡的季節是冬季。部分原因是這是我對無法迴避的破冰問題的習慣性回答,但也是由於我覺得這聽起來蠻強悍,還有點新潮。現在的我仍然熱愛冬天,可是透過二十多年的生活,我明白的比以前多了。我對冬季的感情發生了變化,我樂意承認:我愛春季。尤其是在最近這些日子裡,我渴望春天。

隨著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許多人經歷了痛苦、悲傷和恐慌。我自己也是,對我看起來不確定的未來感到恐慌和擔憂。我為我愛的人們因失業,奮戰在醫療系統以及身體免疫力差而擔憂。我也擔憂自己是否能在家把工作干好。有時,我獨自一人在公寓里,感覺我離開了我的圈子、家人和朋友們。

但隨著黑暗的日益臨近,我看到周圍的世界在發生著另一翻變化。

我所生活的地方已經是春天了。在一個似乎漫長和漆黑的冬季後,我最終再次陶醉於溫暖的陽光中。我欣賞著從森林和埋於地下的鱗莖中所綻放的絢麗多彩的花朵。花兒馨香、顏色鮮艷。小草剛剛長出來青綠的枝芽,青澀的葉子迎風招展。這是一幅多麼熱情洋溢的新生景象呀!這是多好的提醒,尤其是在今年,這提醒著我們:死亡已經被擊敗了,勝利已經來臨,它戰勝了疾病和痛苦。希望的春天正在來臨,什麼也阻擋不了它的腳步。

聖經中處處洋溢著春意。上帝的話語處處播種著收穫確據的應許和新生。何西阿書10章12節告訴我們「你們要為自己栽種公義,就能收割慈愛。現今正是尋求耶和華的時候,你們要開墾荒地,等祂臨到,使公義如雨降在你們身上。」

去年七月份,就在我剛橫跨美國開始了新工作不久,我偶然看到了這句經文。當時我剛剛住進新的家,感到蠻沮喪。我失去了之前的朋友和圈子,感到很孤單。但是來自於何西阿書的這節經文走進了我當時沮喪的內心。

我正面對著一個嶄新的成長階段,就像春天一樣。春天非常美,但它同樣意味著辛勤的工作。

挖掘未開墾的心田,讓上帝去破碎我們內心剛硬的部分是痛苦的。這需要我們去尋求和依靠上帝在我們生命中去做修整的工作。但因著允許上帝在我們心裡做工,我們將收穫祂的愛和公義的果子。

對我而言,這辛勤的勞作就是打開我的心去面對新環境和新朋友;就是在我的工作中謙卑,把每一天當作一個學習機會。然而最艱難的部分則是倚靠上帝的真理——相信上帝與我同行。我最需要的是單純地信靠上帝在任何時候都是良善的。

幾個月之後,我看到了勞苦的果實。我結識了新的朋友並擁有了更深的信心,相信上帝永不改變的良善。我也和新融入的團體一起面對新冠疫情的巨大挑戰。在這個挑戰過程中,上帝把我帶回到了我從何西阿書領受到的真理。

再一次,主要我打開心扉去面對新的環境和新生活方式。祂要我在工作中活出謙卑,要我深信上帝是良善的,並且我的人生旅程不會結束於灰心泄氣中。祂要我打開心扉面對成長。

在這個時節,我發現了更多關於春天的經文。以賽亞書35章1到2節說到:「曠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歡喜,沙漠也必快樂,又像玫瑰開花。 必開花繁盛,樂上加樂,而且歡呼。」

雅歌2章11到12節說到:「因為冬天已往,雨水止住過去了。地上百花開放,百鳥鳴叫的時候已經來到,斑鳩的聲音在我們境內也聽見了。」

我們此時所經過的季節像極了曠野,就像去年七月我離開我愛的群體時感覺自己在變化中迷失了一樣。但那並不是我故事的結局。上帝把我放在了成長的季節中,就連現在也讓我結出了友誼的果子和對祂愛的信靠。

這些經文是一個應許!鮮花綻放,喜樂就要來臨。我們將再次滿有喜樂地歌唱。冬天即將過去,新的生活將要來到。

作為基督徒,我們堅信痛苦、黑暗、失喪不是結局。即便在死亡來臨的至暗時刻,任何權勢都不能阻擋耶穌基督死而復活應許給我們的醫治。不論是懼怕還是黑暗都無法阻擋耶穌的復活。誰也無法阻擋春天的到來。

即便是現在,上帝對於新天新地和新生命的永恆應許依然是千真萬確的。我不知道你怎麼想,但是我比以往更加相信春天一定會到來以及那位幫助我們成長的上帝的良善。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傳道書靈修| 把握生活中的簡單快樂(有聲中文)

 

作者:Karen Pimpo, 美國

翻譯:Julia , 中國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 2章18-26節

「我恨惡一切的勞碌,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的勞碌,因為我得來的必留給我以後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他竟要管理我勞碌所得的,就是我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這也是虛空。故此,我轉想我在日光之下所勞碌的一切工作,心便絕望。因為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份。這也是虛空,也是大患。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著什麼呢?因為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也是虛空。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上帝的手。論到吃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上帝喜悅誰,就給誰智慧、知識和喜樂,唯有罪人,上帝使他勞苦,叫他將所收聚的、所堆積的歸給上帝所喜悅的人。這也是虛空,也是捕風。」

在很多方面,Scott都是一個典型的戶外愛好者——強壯,留著鬍鬚並有著燦爛的笑容。他熱愛大自然,愛家人和上帝,他充滿激情地追求著這些事物。Scott把家安在了美國阿拉斯加美麗的曠野之中,一個僅有五千人口的小鎮。他18年來都經營著自己的生意,並非常努力工作。

他突然離開人世時僅有五十七歲,留下了他共同生活了三十年的妻子,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還有一個剛出生的孫子。他的離去令家人十分悲痛,他的家人和朋友們感覺似乎隨著他的離世一切都不再一樣了。但當人們在他的追思禮拜上分享有關他的回憶和彼此鼓勵時,卻感到悲喜交雜,福音在他的人生中不斷被重複著。

「他是一個強壯的人卻也是一個軟弱的人」,他的一個朋友說到,「他身體上很強壯但他可以完全依靠上帝並不覺得羞愧。」

「他是個很好的領受者 」 另一個朋友說到, 「無論上帝給予他什麼,他都能完全敞開地去領受,他珍視自己在阿拉斯加的家和家人。」

「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 ,第三位朋友說到,「但他完全信賴主。他總是能開懷大笑並找到生活中的喜樂。」

他們沒有談論Scott在生意上的敏銳或職業上的成就。他們沒有談論他所累積的財富或者那些他給予了他人的財富。他們談論著他的喜樂,他的慷慨和他愛上帝的方式。不是一個人而是幾個朋友都向會眾發出了接受基督成為救主的邀請並說到 「如果科斯特在這裡,在你沒有聽到福音之前他是不會讓你離開這裡的。」

有一句19世紀的古老諺語這樣說:「裹屍布上沒有口袋」。它的意思是當人死了以後,沒有什麼是可以從這個地球上帶走的。同樣的,傳道書的作者也提醒我們「因為有人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為份」(傳道書2章21節)。這聽起來像一場毫無意義的悲劇,很容易讓我們陷入絕望。還有什麼值得我們去奮鬥的嗎?如果我們為之努力所得的一切都將在我們離開之時留給其他人?我們註定要過悲傷痛苦的生活嗎(傳道書2章23節)?但傳道書也為我們提供了盼望——有一個人我們可以在祂那得到滿足。

對那些討上帝喜悅的人(傳道書2章26節)來說,這個地球上易逝而有限的事物可以帶來巨大的喜樂,因為它們是來自無限上帝之手的美好恩賜。我們有理由從吃、喝中找到滿足並從我們的「工作」中得到滿足——無論上帝呼召我們去做什麼和進入怎樣的關係中。我們不是在「捕風」而是在上帝給予我們的人生中找到滿足。

Scott的遺產是他對上帝的完全信靠和依賴。正因為他完全仰賴上帝,才因此被祝福擁有傳道書作者所說的那種「智慧,知識和喜樂」。Scott知道,成就、財產和人生的勝利在永恆的光中都會黯然失色。但是因著他的信心,他能夠全然地去愛他周圍的人並把握住生命中簡單的快樂。他榮耀了上帝並在吃、喝以及工作之中找到了喜樂。你可以怎樣活出相同的人生狀態呢?

問題反思:

 

1.你希望在死後被人們紀念的是什麼?在接下來的兩周里你可以做一件怎樣實際的小事來投資在你的願望上。

 

2.思考一些可以持續幫助你「把握生活中簡單快樂「的事情。你可以怎樣安排出更多的時間來實踐這些呢?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新冠病毒使我的旅行計劃泡湯之後(有聲中文)

作者:Su Weber, 澳大利亞

翻譯:Anna , 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我和丈夫正在南美洲旅行,打算呆一年,這時新冠肺炎爆發了,我們不得不終止旅行計劃。在2019年末,我們雙雙辭去工作,坐上了去聖地亞哥的單程飛機。我們正盡情享受旅途的快樂,突如其來的全球大流行病卻使整個世界停下了腳步。

南美洲的各個國家開始關閉邊境,限制出行。國內和國際航班開始取消。恐慌籠罩著整個國家——還有我們的家人,他們希望我們能儘快回國。

我們坐在一家空無一人的小餐館,茫然不知所措。坐飛機儘早回家是明智的選擇,但是我們又不甘心,想等著疫情過去。畢竟我們為這次旅行計劃、禱告和籌備了那麼長的時間,這時候打道回府就像是一場美麗的夢破碎了。

當我們禱告尋求智慧和引領時,上帝給我們開了出路。儘管幾經周折,我們還是預定到了回澳大利亞的機票,正好趕在了智利政府關閉邊境之前離開。

我們回到了澳大利亞,需要面對一片凌亂的生活:失業、失去了固定的住所、沒有任何規劃。我們本打算一回來就找工作,但是在疫情的影響下很艱難。因著澳大利亞內部邊境的關閉,我們不能很快拿到寄存的行李物品。好在體貼的公公婆婆接待了我們,但這不是長久之計。

我們的夢想被打破了,帶來的失望讓人難以接受。但是當我反思已經發生的事,有兩個關鍵問題出現在腦海里:

 

1.上帝為什麼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呢(自私一點,為什麼會讓它攪亂我的計劃呢)?

 

我一直在讀舊約彌迦書,先知彌迦警告以色列和猶太人要遠離罪惡和屈枉正直。他也警告那些表面信靠上帝而行為卻背離上帝的人。(彌迦書3章9-12節)

這讓我反思自己的信仰狀況,我是否活出了一個委身上帝的生活呢?當然,我承認耶穌基督是我的救主,而且我可能也沒有做出彌迦書列出的那些明顯的不公義行為。但是誠實地講,我的心常常貪戀自己的慾望,而不是安穩在基督的平安和穩妥中。

我發現自己經常被世界的思慮纏繞——信靠自己的力量來養家,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和需要。

我意識到我傾向於依靠自己來制定計劃,然後憑血氣來達到我預期的結果。被泡湯的旅行帶給我的巨大失望表明我把安全感建立在了錯誤的根基上。然而真正的安全感——能經得住生命中各種不確定性的安全感——只能在基督里被找到。上帝允許這次瘟疫發生是不是也是一種警示,為了把我們從不冷不熱中拉出來,讓我們回到祂愛的懷抱?

 

2.如果上帝允許瘟疫發生,那麼我們該如何回應呢?

在過去的幾周,我看到很多曬到Insgram上的名言和警句,談到這場瘟疫是如何讓我們停下腳步,反思我們人類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呼籲大家善待我們的地球,減少碳的排放,感激我們前線的醫護人員和社區的付出——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去支持的這個社會應該有的正氣和目標。

但是,這些被迅速傳播的帖子未能觸及的是如何來處理壞掉的人心——這顆被自私、貪婪和不安牽制的心。這顆心在恐慌襲來時是如此的焦慮,會把貨架上的衛生紙搶空,當計劃被打亂或生活未能遂願時,這顆心也會極度失望。如果我們內心最深的問題沒有被對付,當疫情過去,我們會不會很快忘掉我們的決心,又回到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中去呢?

過去幾個月的經歷對我而言是一次機會,允許上帝在我心裡做工。耶穌不斷地呼召我們要悔改(馬太福音4章17節,路加福音13章3節),這提醒了我每日需要急切地轉向祂,這是我以前多麼容易忽略的,讓每日的思慮和憂慮佔據了我的生活。

隨著新冠病毒強行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每日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我發現自己正轉向上帝,安靜我的靈,花更多的時間讀經、禱告。沒有比這更好的時機可以讓我們來尋求祂的旨意,請祂引領我和丈夫,好使我們的選擇可以反應出上帝的美善和恩典了。

我們仍舊不知道前方的路怎麼走,但是我們知道我們有一位美善的上帝,祂愛我們,也在我們心裡做工。我們知道,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可以信靠祂。

如果新冠肺炎也打亂了你的生活節奏,振作起來,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來轉向上帝,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詩篇55篇22節)。讓我們不要因目前的形勢而恐懼和焦慮,而是更多地靠近基督,讓上帝出人意料的平安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章7節)。

很難理解,但是新冠肺炎確實意外地成為了我正需要的提醒,幫助我來主動親近上帝。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6月圖文特輯| 並不是所有父母……

 

繪畫作者:Yohanes Tenggara (@dreamslandia) and Grace Tjahyadi ( @gracetjahyadi_ ),印度尼西亞

有時候我們沒有看到在父母憤怒的聲音背後疲憊的身體和恍然的面孔。他們對我們的愛無法用言語形容。在疫情期間,父母們要付出更多努力來照顧家庭。

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每個父母都值得被我們感恩。若不是他們的付出和愛,我們就不會有今天。

我想要對爸爸媽媽們說,謝謝你們!我愛你們!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你為什麼活著?(有聲中文)

 

作者:方友望,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自從疫情開始緩和後,急診室恢復往常熱鬧的日子,病人和家屬擁擠在治療和等候區,造成水泄不通。這天輪班交替之後,我見病人檔案中有個年輕的女孩吞葯自殺不成,被父母送進來。類似的個案只需要轉介精神科醫生,讓病人入住病房,就能夠把急診室的床位騰空出來。想到這裡,我即刻採取行動聯繫當值的精神科醫生,馬上處理女孩的案件。

 

女孩戴著口罩,獨自一人安靜地坐在房間角落的床上,目光凝視著手機的屏幕。她今年僅十四歲,一頭烏黑亮麗的頭髮披肩,皮膚白皙,打扮時髦,圓溜溜的大眼睛裡充滿調皮的神情,微笑起來甜美得就像任何一位正值青春期的天真少女一樣,一點兒也不像因為抑鬱而意圖輕生的病人。她的思路十分清晰,回答問題從容、鎮定,然而充滿稚氣的臉龐上卻流露出對生命毫無任何眷戀的疑惑。

 

我皺起眉頭,十分不解地問她:妳為什麼要死呢?

 

她抬起頭來,想也不想地問我:妳為什麼要活呢?

 

我怔了一下,一時啞口無言,不曉得該如何回答她。匆匆離開之前,我只能答道:因為愛。勇敢活下去,因為知道自己被愛。精神科醫生接手後,我把她的檔案擱在一旁,繼續處理其他的案子。後來女孩被安排入院觀察,但她的疑問卻留在我的腦海,讓我久久無法忘卻。

 

回到家後,我仍然在思索該如何更加慎重、更有智慧地回答女孩的提問。我大可以巨細靡遺地從神學觀點講解生命的價值,但是在這個場合視乎不太可能。我也可以選擇使用生活的見證簡潔有力地向她闡明活著的意義,但是情急之下的我毫無頭緒。再不然,如果我將福音簡單扼要地告訴她活下去的盼望,這也不失為一個基督徒當盡的責任,但我並沒有這麼做。那一刻,她最需要的是什麼答案呢?

 

我想起福音書中的耶穌,祂總是有辦法能夠切入話題,把永生的盼望帶給井旁打水的撒馬利亞婦人,把救恩的喜樂帶給敲詐百姓的稅吏長撒該,把真理的自由帶給官長和宗教師。祂在不同的場合(宴席、街道、聖殿、井旁、漁船),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經濟條件、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年齡階層的聽眾時,總有辦法引導傳福音的對象認識上帝,明白救恩。祂之所以能夠這麼做,是因為祂了解聽眾的需要,祂適時回應他們的需要,也因為祂深諳上帝的話語,懂得深入淺出,將福音融會貫通,不但高官顯要、知識分子驚嘆不已,就連平民老百姓也聽懂了!

 

彼得前書3章15節提醒我們: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緣由,就要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我恨不得自己能夠在不同的場合對答如流,尤其在醫院的急診室值班時更不願錯失任何機會。雖然這裡空間狹隘,步履匆促,卻日復一日上演著一幕幕悲歡離合,濃縮著人生百態,交織著痛楚、淚水和無奈的嘆息。防控疫情的行管期間,家庭暴力案件的倍增讓人疼惜受害者的處境,精神病患更是因為長期被局限在家中而倍感壓抑、焦慮、憂鬱而直接導致情緒瞬間奔潰、病情爆發。精疲力盡的家人感到束手無策,被枷鎖困住的心靈在黑暗的囚室中找不到出口。他們需要的不僅是藥物的鎮靜功能,更是福音的大能光照指引出路。

 

如果重返現場,我要告訴這位女孩:活下去,因為我知道我的生命是一份禮物,是造物主賞賜給我並委託我好好使用的禮物。活下去,因為我知道我的生命並不屬於我自己,曾經有一位愛我的耶穌為我死在十字架上,用祂的生命換取了我的生命,後來祂復活了。有一天,當我來到生命的盡頭,我要見祂的面。所以,現在我要為祂勇敢地活下去,且要活得有意義、活得更精彩。

 

求主幫助我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把握每個機會用言語和行動去分享好消息,學效耶穌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尋找、拯救失喪的靈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你知道你是誰嗎?(有聲中文)

作者:影千墨,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過去的10年,我一直在為著自己的身份爭扎。我總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肯定,進而得到安全感,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例如我認為我一定要參與許多服事,才能證明我是個好基督徒。每件事情都做得完美,才能證明我是個好員工。即使我病了,狀況不太好,我還是需要去牧養羊群,這樣我才是個好牧者。以至於我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我為此曾埋怨上帝說,「上帝,我知道禰是公平的,可是我心裡還是很難接受。為什麼我不能像那個某某,他的才幹可以得到別人很好的重視。上帝啊,為什麼我的性格大大咧咧,如果我能溫柔一點就好,大家也不會取笑我像個女漢子。」

 

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誰,所以我從來不會欣賞自己。我擔心自己若表達內心的想法太負面的話,會讓人對我反感,怕沒有可取之處的我做不好事的話,別人以後便不會再交代事情給我。我也怕別人給我意見,糾正我,這會讓我覺得我沒有價值。有時為了掩飾我的不安和尊嚴,我會在話語上反擊對方來保護自己。然而這並沒有讓我過得更好,大家反而覺得我很驕傲,很難相處。偶爾聽到大家對我的評語讓我感到非常難過,可是又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不去反駁。

不安感和害怕吞食著我,讓我懷疑我信的是耶穌基督嗎?聖經在哥林多後書5章17節不是說:「 若有人在基督里,祂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為什麼我沒有變好?還會去嫉妒自己弟兄姐妹,去比較,覺得自己很糟糕?耶穌禰在哪裡?

在禱告當中,上帝聽到我的哭求了。有一次我所參加的教會分享了一個教導。這個教導一開始就講到孩子的身份。我這才明白我一直都帶著孤兒的靈,所以才會沒有安全感。雖然我在知識上明白我是天父爸爸的孩子,但是心裡卻沒有完全的相信。

也就在那時,我開始對自己本來的身份有更多的認識。羅馬書8章17節說:「 既是兒女,便是後嗣,就是上帝的後嗣,和基督同做後嗣。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這句經文一再提醒著我的身份。真正被改變是在一個夜晚,我告訴天父我很難受,難受地想死了。為什麼接納自己那麼難?為什麼我那麼在意別人的眼光?就在那時,我感到上帝回應我說:「因為你一直都不明白。你不明白我對你的愛。孩子我對你的愛不是你做了什麼?我愛你是愛著原本的你。你的軟弱,你的一切我都知道。你的價值不是建立在人身上乃是你在母腹里被創造那一刻就是寶貴的了。我喜悅你生命的一切,我在你裡面有美好的計劃,你有你的特別,你的特長無需和別人比較。」

那一刻,我終於明白別人對我的評價和看法真的都不重要。因為最偉大造物主已對我說祂愛我,無條件愛我,接納我,祂知道我是個怎樣的人,卻依然愛我。當下我便感到被釋放真正得自由。

感謝主,我能從自我身份的捆綁里走出來,並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安全感。我不再在意別人如何看我,我也不再比較,我不再靠去付出些什麼來得到自我價值的認同。同時,我和天父的關係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基督教對我來說,不再是儀式或宗教,乃是真正與主之間的關係。每一天的讀經禱告變得不是履行義務而是我真實的渴慕。我渴慕更多認識天父在我生命里的計劃,我也渴慕聽見更多祂要對我說的話。

或許有很多人像我一樣正在尋找著自己的身份。今天我要大聲地說:「你是天父的孩子,你是尊貴且有價值的,你是蒙喜愛,蒙恩寵的,阿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傳道書靈修| 當死亡突然降臨(有聲中文)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

翻譯:Abb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今日讀經:傳道書2章12-17節

「我轉念觀看智慧、狂妄和愚昧。在王以後而來的人還能做什麼呢?也不過行早先所行的就是了。我便看出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裡行,我卻看明有一件事,這兩等人都必遇見。我就心裡說:「愚昧人所遇見的,我也必遇見,我為何更有智慧呢?」我心裡說:「這也是虛空。」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樣,永遠無人記念,因為日後都被忘記。可嘆智慧人死亡,與愚昧人無異!我所以恨惡生命,因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為煩惱,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我很少會為陌生人哭泣,其中有一次是在兩年前。他比我大四歲,和胃癌鬥爭了整整一年後,剛剛去世。

第一次聽到Nabeel Qureshi這位從前是穆斯林,後跟隨基督的巴基斯坦裔美國基督徒護教家,是在他早逝的兩年前。當時一個朋友向我介紹了他的一本書。當我更多地閱讀和觀看關於他的資料和視頻時,他對福音那不管付出怎樣的代價都堅定不移的承諾深深地鼓舞了我。同時我也感動上帝興起了這樣一個才華橫溢、口齒伶俐的人,為祂到百姓中去,特別是穆斯林群體。

所以得知他沒有康復,30出頭就英年早逝時,我生出了諸多困惑。為什麼是現在,他還那麼年輕,才剛剛成家?為什麼是現在,他的事工正處於巔峰時期?為什麼會是他,這個用激情和信實為福音獻身,成為這一代人傑出榜樣的人?

或許這些與傳道者在看到智慧人與愚昧人遭受同樣的命運(14節)時所產生的困惑相似。在傷口上撒鹽的是,他看見一切事,一切人——智慧人與愚昧人,終將被忘記(16節)。這些嚴酷的現實使傳道人得出結論,他「恨惡生命」(17節)。

我們中的大多數可能都在人生的某個時刻經歷過這種失望。也許我們一直努力過敬虔的生活,卻發現自己正與使人身心衰竭的疾病作鬥爭。或者我們難以接受某位信心巨人的突然死亡。或許,我們真的無法理解,那些漫無目的地揮霍生命的人為什麼看起來能安然無恙地度過人生。

鑒於這些情景,我們自然而然地會思想,追求智慧或善有什麼好處,因為最終,我們都將逝去,且被遺忘。

同時,傳道者也承認智慧是有益處的,甚至說智慧勝過愚昧,如同光明勝過黑暗(13節)。因為在光明中,你可以看到要去的地方,避免危險或陷阱,但在黑暗中,你只要稍不小心就會跌倒(箴言4章18-19節)。

當我們對比那些停下腳步、遵循和運用聖經智慧行事的時候與我們魯莽地處理人際關係和資源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同意,前種方式通常幫我們避免令人心痛的後果,並保證我們的安全(箴言3章23-25節)。

那麼,我們該如何理解智慧生活的益處與傳道人好像得出的壓抑結論:既然我們最終都會死,為什麼還要活著(14節)?正如聖經其他部分告訴我們的,我們應該繼續生活,因為生命並非在地球上終結。

也許這正是Nabeel不顧「命運」而堅持下去的原因。儘管他感到身體的痛苦和心裡的悲傷——因為不得不離開他所愛的人,但鋼鐵般的信心使他一直專註在YouTube定期更新播客傳揚耶穌,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因為他知道,一個更大的永恆的獎賞在等著他。

 

問題反思:

 

1.回想一次你使勁全力,但最後所有努力似乎毫無意義的經歷。即使你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但你在整個過程中體驗到什麼明智行事的好處了嗎?

 

2.當你感到絕望,或在你做到最好還不夠的時候,哪段經文或聖經真理可以提醒你我們為什麼而活?有什麼實用的方法可以幫助你隨時找到這段經文呢?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夫妻的世界》:當愛你的另一半變成你最大的敵人時

作者:Rebecca Lim,馬來西亞

翻譯:Nancy,中國

 

編者註:此影評包含劇透。

一段相愛的關係是怎樣演變成充滿仇恨和怨恨的關係的?

這是《夫妻的世界》的核心問題。這部剛剛結束的韓劇在過去八周里一直讓觀眾在懸念和不可置信之間來回——引發了大家對於忠誠和信任的反思討論,並打破了韓劇的收視率記錄。

改編自BBC電視劇《福斯特醫生》,這部驚悚狗血劇(劇情極端誇張)圍繞一對夫婦——李泰奧和池善雨,以及他們為爭奪兒子監護權而展開的慘痛和充滿復仇的鬥爭展開。整個劇情從對池善雨的描寫開始:她是一位事業有成的醫生,擁有一位年輕忠誠的丈夫,還有一個可愛可親的兒子。

但是,當她發現丈夫和年輕許多的多京偷情時,這種完美的表象被打破了,接下來劇情以驚人的速度(至少對一部韓劇來說是這樣)發展,讓觀眾感受到一種緊張的節奏感,不停猜測接下來這些角色在毀掉彼此生活時會經歷怎樣的高潮(或低谷)。

 

 

一切從誘惑的試探開始

 

當池善雨拾起她生活的碎片時,《夫妻的世界》通過劇中不同的角色暗示了一些可能導致李泰奧背叛她的原因。

我們看到李泰奧的母親把兒子不忠的責任推到善雨身上——她太令人窒息、太成功、太圓滑、太世故……我們聽到不同的角色插話,「你總是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他」,或者告訴我們,欺騙是男人本能的一部分,所以與之鬥爭是沒有意義的。最後,在他們離婚兩年後,泰奧自己帶著一絲遺憾告訴他的前妻,他當時是想尋找一些新鮮和令人興奮的東西,但「一旦結婚了,愛就又變得一樣了。」

看到這些不同的人物為泰奧推卸責任,並把他的失敗怪罪到妻子身上,簡直讓我氣到無話可說,這也讓我反思,當我們被誘惑試探時,我們是否也是這樣為自己找借口?

我們從來沒有看到泰奧是如何開始和多京的婚外情的,或者是什麼吸引了他,也許這就是這部韓劇想要表達的觀點。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我們面對誘惑時我們會做些什麼。這部戲劇清楚而無情地向我們展示了雅各書1章14-15節所說的,「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我們有多少次欺騙自己(雅各書1章16節),認為我們已經擁有的還不夠?在這齣戲的結尾,泰奧承認他看不到他面前的東西有多好,直到他一無所有才意識到他失去了什麼。失去了家人,失去了家,事業也岌岌可危。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一點偷來的快樂。

我從未結過婚,也從未有過不忠的關係,但我從朋友和心愛的人那裡聽到的類似故事已經夠多了,以至於我知道儘管這些角色的某些行為非常極端,這部戲卻是還原了現實,讓我們了解到當墜入愛河的激動感逐漸消失,而浪漫也逐漸成為慣例時,人們所面臨的掙扎。

不管我們的婚姻狀況如何,那種厭倦和不滿的感覺——或者那種渴望比我們已經擁有的更多的感覺——都是我們都能產生共鳴的。當我看到不同的角色想辦法去克服自己的挑戰和誘惑時,我們看到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不快樂著。

這幫助我明白,也許我們需要的不是下一次冒險的刺激,或者更令人興奮的工作項目,甚至不是更好的愛人,而是認識到我們所擁有的是來自上頭的完美的禮物,來自我們的眾光之父「在他並沒有改變,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雅各書1章17節) ——即使我們的感覺改變了。

 

我們如何回應背叛的問題

 

劇情的轉折點出現在第二集的結尾,善雨給了泰奧一個坦白的機會,告訴他她可以原諒外遇,但不能原諒謊言。但他選擇不這樣做,還騙她,指責她過度思考和不信任。這觸發了她的憤怒,並啟動了一系列戲劇性的舉動和心理遊戲,以最羞辱人的方式暴露了她丈夫的秘密,也毀壞了她自己的良好聲譽和在社會上的地位。

當劇情追尋善雨的瘋狂墮落時,它讓我們瞥見了當不誠實和不信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積累時會發生什麼,「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雅各書3章16節)。

 

如果他們兩人都能夠「柔順」(雅各書3章17節)——願意互相傾聽,或許他們有機會挽救他們的婚姻?

這部劇沒有給我們這個問題的答案,而是展示了當我們面對背叛,選擇聽從自己受傷的聲音,選擇密謀對方,而不是栽種和平時,最後沒有人會真正快樂。

 

 

沒有救贖時

 

儘管《夫妻的世界》將焦點聚焦在泰奧和善雨的關係上,但這不僅僅是這一對已婚夫婦的世界,故事裡還出現了其他一些人,他們用不同的方式回應了自己出軌的另一半或家暴的另一半。雖然我們在這些關係中確實看到几絲希望,但我們也看到,我們所做的決定都會帶來真實的後果,不管是影響到我們自己還是身邊的人。

戲劇以一個開放的結局結束,但在最後的場景中,善雨用畫外音告訴我們:

「. . .當夫妻之間發生狀況時,就像把一個人從共同分享的生活中切割出去,雙方都會感到疼痛。如果我們能每天忍受,痛苦地反思我們所犯的錯誤,卻不沉迷於痛苦,也許我們可以得救。」

我們如何擺脫我們無法控制的決策或境況所帶來的痛苦?正如善雨和泰奧的行動所表明的,試圖在這樣的時刻里操控一切只能導致更深的傷害。但是,當我們能夠把一切交託給那位掌管時間的主,允許我們所經歷的痛苦去塑造我們,或教導我們如何運用從上頭來的智慧(雅3章17節)時,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將更接近上帝在我們生命中救贖的願景。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當我過於依賴做工所帶來的價值時……(有聲中文)

作者:Mikaila Bisson,美國

翻譯:曉晴,中國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一切都從我的每日靈修開始。我每天早晨都會靈修……或者說我嘗試想要在早晨做靈修。然而無數個早晨,我都想要多睡一會,然後由於時間緊迫就直接跳過靈修環節。如果我沒有通過每天靈修、學習上帝的話來更多認識祂,那麼我在自我價值和與上帝的關係方面會錯過什麼呢?——好球1(棒球術語)

在工作中,我查收郵件時發現錯過了一個任務的截止日期——這正是我的弱點和失敗所在。帶著這樣的缺點我如何滿足上帝對我的期待呢?——好球2

下班後當我在足球隊踢球時不小心在場上蹦出一句髒話由此錯過了一次向非基督徒朋友傳福音的機會。因著這些小小的疏忽,上帝會怎麼看我呢?在這一切罪中,我的救恩又在哪裡呢?——好球3(三振出局)

我人生的主題之一就是追求完美。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努力追求學業的完美,努力在教理課中當最好的學生,努力在運動時成為場上的佼佼者。我的很多身份都取決於我在生活的不同領域裡有多「優秀」。即使在今天,我依舊會用諸如在工作中能否按時完成任務,或能多有效地幫助別人這類事情來定義自己。我的大腦一直在催促我「加油,加油!做完這個你就會有回報,就會脫穎而出,就會是最好的。」

我喜歡做到最好。但這讓我筋疲力盡,因為好球的次數彷彿註定不斷增加。

但上帝的信息完全不同。在教會公開宣布信仰時,我選擇了宣告約翰福音第15章16節,這段經文告訴我上帝已揀選了我——儘管我有罪,儘管我努力追求完美卻未能如願。

對我來說,上帝的信息周日在教會裡最為響亮。我可以以最真實的樣子出現在教會。我不需要努力做到完美,我可以很凌亂、可以雜亂無章或充滿疑問,但上帝依舊愛我。就像是每周都會有人提醒我,分數已經被抹去,而我真的贏得了這場比賽!耶穌為我付出了一切,使我能在天堂與祂共度永恆。

. . . 但是周一又來了,我開始又一次用努力工作換取價值。為何我不能夠在新的一周里記得周日上午的信息?

我雖不清楚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但我可以開始在每天的各種小事中留意上帝的同在。以利亞尋求耶和華的面,卻發現祂不在風中、不在地震中,也不在火中,乃是在微小的聲音中(列王紀上19章12節)。這鼓勵我傾聽上帝是如何通過微小的聲音在我耳邊說話的——也許是同事的一個小小的鼓勵,或是某天我聯絡的一位朋友願意為我禱告。

因此,儘管我依舊以簡單的靈修開啟每一天,但我開始試著把這看作是與上帝坐在一起聊天的時間,我可以以此預備自己在一天中更清楚地聆聽並遵行祂的話語。這不是達到目的的手段,也不是我任務表中的一項——這是和我的救主共度的美好時光,而且即使我起晚了,祂也不會責怪我。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以弗所書2章8節)。

在工作中,當我查收郵件發現自己錯過了任務的截止日期,我會深吸一口氣,提醒自己因著上帝給我恩典,我也可以給自己恩典。

「既是出於恩典,就不在乎行為……」(羅馬書11章6節)。下班後,當我在足球隊踢球時不小心蹦出一句髒話或者錯失了向非基督徒朋友傳福音的機會,我會提醒自己我所做的一切不會改變上帝對我的愛,也不會改變祂給我的無盡恩典——即使我搞糟了。

「從祂豐滿的恩典里,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約翰福音1章16節)。

當我把自己的態度從「要做得完美」轉變為「上帝完美的愛拯救了我,因此我不必事事完美」時,疲憊就化為新的力量。這種態度意味著我不必為著無法事事做到完美而擔心,而是可以卸下重擔,懷著基督應許的盼望自由地活著。

知道我是在基督的引導下結果子,而不是靠自己的行為,這個真理給了我何等的自由(約翰福音15章5節)。我的軟弱、我的優勢都成為了上帝計劃的一部分——無論這計劃以什麼方式顯現,我都是被基督的寶血所拯救的。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

傳道書靈修| 當人生所有的高光都沒有想像中的令人興奮時(有聲中文)

作者:Aaron Di Placido, 澳大利亞

翻譯:Anna,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今日經文:傳道書2章1-11節

我心裡說:「來吧,我以喜樂試試你,你好享福。」誰知,這也是虛空。我指喜笑說:「這是狂妄」,論喜樂說:「有何功效呢?」我心裡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體舒暢,我心卻仍以智慧引導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我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修造園囿,在其中栽種各樣果木樹,挖造水池,用以澆灌嫩小的樹木。我買了僕婢,也有生在家中的僕婢;又有許多牛群羊群,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眾人所有的。我又為自己積蓄金銀和君王的財寶,並各省的財寶;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愛的物,並許多的妃嬪。這樣,我就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凡我眼所求的,我沒有留下不給它的;我心所樂的,我沒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為我一切所勞碌的快樂,這就是我從勞碌中所得的份。後來我察看我手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虛空,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我很喜歡現場音樂會超燃的氣氛。在最喜愛的樂隊幾米之外用最大的聲音一字一字唱出最喜歡的歌曲,這種感覺是非常奇妙的。所以當我最喜歡的樂隊之一來墨爾本巡演時,我第一時間把票給搶了。

買完票之後是整整六個月的等待,與日俱增的期待變得巨大。當那一天越來越近時,我經常想像著現場正演唱著我最喜歡的歌曲,還有整個演唱會炫酷的場面和粉絲歡呼高歌的熱烈氣氛。

這一天終於來到,走進Sidney Myer Music Bowl 音樂會場的大門時是最興奮的時刻。現場完全是想像中的完美場景:室外場地、夕陽西下傍晚宜人的天氣、還有滿座的萬人觀眾。

但是,開場幾分鐘後這種興奮感就慢慢消減了。這的確是一場視覺和聽覺上的盛宴,但我卻不再覺得驚艷。這個讓我期待了數月的演唱會也不過如此。

這樣的經歷讓我想到,我們是多麼容易轉向今生的事物來尋求滿足感——比如娛樂、財富或成功——結果卻發現這些高光時刻都沒有我們預期的那般完美,不免失望落寞。正像傳道書2章1-11節所描述的那樣。

傳道者試圖探求在短暫的人生歲月中做何事才有益處(第3節),他眼睛愛看的、心裡渴慕的,他都隨心所欲,盡情享受(第10節)。他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第 4節),積聚金銀(第8節),甚至享譽盛名,超過耶路撒冷歷來所有的人(第9節),但這些都沒給他帶來真正的幸福感或成就感。

當我們看看傳道者列出的清單,不難發現這也正是我們在努力追求的——我們的工作(第4節),財富(第7-8節),地位(第9節)。這三項是這個世界定義成功的標準,也是我們煩惱的來源,拉扯著我們遠離基督為我們所定的美好計劃或心意。

我們可能認為只要這次晉陞成功,只要攢夠了一定數量的錢,或者只要能在我們的社交圈子裡再有名氣一些——我們就會知足喜樂。但是傳道者為我們做了研究,告訴我們當他回顧雙手辛勤經營的一切成就時,卻發現都是虛空——「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第11節)。

在24節到26節的經文中,傳道者提醒我們要將今生的經歷和所得當成上帝的恩惠來享受。這些東西,只有在我們與上帝的關係里,才會給我們帶來滿足。當我發現自己一心努力抓取今生所得而忘記賜恩的上帝時,我就提醒自己該止步了。

我開始意識到在生活中那些心存滿足與喜樂的時刻都是因著我選擇先花時間定睛在與上帝的關係上。而不是去追求下一場大型音樂會或者更高的薪水帶來的興奮與刺激。我當然也會受試探去追尋自己的道路或被世界上的享樂干擾,但是定睛在與上帝的關係上能讓我不致迷失,讓我感恩上帝對我一切的供應。

問題反思:

 

1.你有沒有曾努力追求今生的事物(娛樂、事業、人際關係影響力),期望這些可以給你帶來只有與上帝的親密關係才能帶來的滿足?為什麼這些事最終讓你失望了?

2.你可以在日程安排中做出哪一項改變,讓你能抽出時間來與耶穌相處,尋求在祂裡面的滿足,而非尋求轉瞬即逝的歡樂?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我有一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