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教會生活

上帝喊我去教兒童主日學

Sundayschool

作者:蘇林,中國

當我想象自己身為主日學老師的樣子時,心裡很是害怕。印象里大部分酷女生(比如我)都是討厭小孩的。若是小朋友長得可愛,我可能會像對待寵物一樣將其喚過來或摸摸頭,把小朋友搞哭了還不明狀況;小朋友表達想要一起玩的慾望時,應該是出動手機遊戲打發了事;如果出現了我認為“無理取鬧”的行為,我估計還會找個借口離開。這樣一個人怎麼做主日學老師?!

但信主以後,我真的很羨慕那些自小就在敬畏上帝、尊重人、關心他人感受又充滿接納的環境里長大的人。感覺他們一個個都謙和有禮,溫柔有愛心。有時候,看到主日學老師帶小朋友們一起敬拜或者表演節目,更是覺得心都要融化在這些小孩子純真的表現里。雖然自己沒有機會做一個主日學的學生,但我很希望將來自己的孩子有機會上主日學,從啟蒙的那一刻開始,就沐浴在上帝的話語里。

萬萬沒想到,還沒結婚生子,我就被鼓勵去參加主日學的服侍了!

我自然向屬靈夥伴和長者表達了我的不安和擔心,卻意外得到了許多安慰和鼓勵。我不是特別知道如何與比自己小很多的弟弟妹妹相處,也許通過學習如何服侍主日學的小朋友,我能夠多了解小朋友的喜好,改善自己跟弟弟妹妹的關係呢。加上在開始階段,沒有經驗的老師們會以學習為主,跟小朋友一起上課(這簡直圓了我想上主日學的夢想!),於是沒有多加推辭,我就愉快地決定加入啦。

有驚喜,有阻力

菜鳥主日學老師的日子很快就開始了。看到有經驗、有恩賜的弟兄姊妹們跟小朋友的互動自然又生動,真是讓我羨慕。不論小朋友搗亂,不聽指揮,發獃還是哭鬧,他們總是有辦法「鎮住」小朋友。而且他們使用的言語也很講究:「老師現在要上課了,謝謝櫻桃小朋友,蘋果小朋友和梨子小朋友坐好了,葡萄小朋友,請問你可以坐好嗎?謝謝你」;「請你不要把手放在我身上,我會很不舒服」;「梨子小朋友,當你在上課的時候一直拍蘋果小朋友,她就被打擾,沒有辦法好好上課了」等等……

另外在備課的時候,大家的認真勁頭和奇思妙想更是讓人佩服。有一次講主耶穌把水變成酒,同工們不但在設計遊戲的時候有變魔術環節,而且準備的水果也是葡萄,讓人聯繫到葡萄酒,再加上生動形象的故事,小朋友很快都記住了水變成酒的故事。

可是,也有的時候,我們與小朋友的溝通不是那麼順利。有一次講攻打耶利哥城,本來想告訴小朋友遇到困難時,哪怕上帝所給的辦法好像不合邏輯,也要像以色列人那樣完全遵循上帝的旨意去做,繞城7圈之後,耶和華就使城牆塌陷。但小朋友聽完故事第一個反應是:「為什麼要攻打別人的城?」「為什麼不能從正門進入城內?」聽完「天父爸爸已經把整個城都交給以色列人」這樣的理由,他們也還是滿臉困惑地想「那麼耶利哥人都搬到哪裡去了呢?」

不止按照成人的思維備課會遇上小朋友的問題不知如何回答,在課堂上遇到小朋友不遵守紀律也成了我們很大的障礙。開始經常遲到的小朋友要求出去找爸爸媽媽,後來不願意跟老師有互動的小朋友每次來上課都要大哭大鬧,接着跟老師熟悉了之後發現老師們都是「好脾氣」,「好欺負」,就結夥一起不上課吵吵鬧鬧不配合。每次上課都至少要兩個老師一起應付,課程結束后老師們精疲力盡,非得去大吃一頓補充體力才行。

誰能幫助我呢?

面對這樣的種種困難,我心裡充滿了挫敗。想到還沒開始服侍時,我就因為不知道以怎樣的方式來正確對待小朋友而發問。那時得到的一個答案是:「如果靠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是永遠不夠的。要依靠上帝,求祂來帶領,賜智慧,更賜愛小朋友的心」……「不是靠着聰明和技巧來教小朋友知識,而是因着自己能夠活在基督里,生命影響生命,讓孩子們從完全的接納和愛中活出全新的價值。」

原來,主日學的服侍,依靠的並不是我的技巧,更不是簡單的知識傳輸,而是我有沒有依靠上帝的話語和愛來傳遞在祂裡面的生命,將小孩子帶到上帝的面前。

當我把一些疑問向牧師表達后,他也用一句經文回應我:「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章6節)主日學不只是陪小朋友玩玩鬧鬧,而是要給他們來自聖經的教導,讓他們學習規矩,學習聖經的話,更讓他們看到老師的生命。每周2-3小時的主日學,不知道何時,上帝的話語就會在小朋友心裡紮根發芽。

服侍的果實

一年過去了,雖然小朋友們依然繼續鬧騰,作為老師的我還是會時不時懷疑自己的服侍,可是回頭看,我已經不再是之前那個對與小朋友相處充滿膽怯戰驚的自己。上帝在不知不覺中,帶我邁出了很大一步。放假回家面對小自己很多的弟弟妹妹,我可以耐心陪他們玩,跟他們聊天,聽他們說自己學校的趣事,喜歡和討厭的小朋友,還有迫不及待長大可以去做的事情了。當其他教會的姊妹剛剛開始主日學服侍,來找我們討論,講述自己不知道怎麼滿足調皮的小朋友時,我把失敗的例子一一分享給她,並提醒她,「不在於做事的技巧和方法,而是要回到基督里,體會什麼是服侍和愛。」

感謝天父,在祂喊我去教主日學的日子裡,教會了我什麼是服侍,什麼又是愛。用生命影響生命,我會繼續努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當你對教會感到厭煩時……

church-pews-

作者:姬磊,中國

在一間教會聚會久了,你是否曾感到厭煩?或是因曾受到一些傷害,產生了想要換教會的想法?或者覺得自己的異象要比教會的異象更符合上帝的心意?

好像談戀愛一樣,剛剛加入一個教會時,我們可能會覺得它什麼都好。時間長了,與弟兄姐妹之間摩擦越來越多時,你又可能漸漸覺得這間教會很討厭,巴不得離開它。當我們有這樣的想法時,應該怎麼辦呢?我在這裡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認識教會

很多時候,我們對教會失望或者不能足夠委身,或許是因為我們對教會本身存在的意義和功用並非完全了解。聖經告訴我們,教會是上帝的家,是基督的身體,而我們則是祂的肢體(哥林多前書12章)。因此,教會不僅僅是一個提供我們良好環境讓我們感到舒適的地方,更是一個練習愛的絕佳場所,一個一起敬拜上帝、彰顯祂榮美的整體,因為我們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以弗所書2章19-22節)。無論我們覺得教會裡的弟兄姐妹有多不可愛或難相處,讓我們都彼此鼓勵、提醒、共同配搭建立基督的身體,並在基督里合一相愛吧,因為當我們彼此相愛時,別人就在我們中間看見上帝的工作了(約翰福音 17章23節,約翰一書 4章12節)。

二、在禱告中聆聽上帝的帶領

當我們產生想離開教會的想法時,我們可以來到上帝面前禱告,將這件事情交託在祂手中,祈求祂幫助我們不輕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將焦點定晴於祂。

對我來說,由於個性不同,與教會裡有些人總不太容易相處,經常產生摩擦,讓我有換教會的念頭。但就在前幾天,上帝感動我要主動去關心一個跟我關係疏遠的弟兄。於是我向上帝禱告,求祂幫助我,賜給我勇氣,能夠謙卑自己來去愛人(馬可福音12章31節)藉著禱告,我主動去關心該弟兄,詢問他是否需要我為他禱告。感謝主,雖然他說目前沒什麼需要我為他禱告,但他態度非常和藹地回應了我。在禱告中聆聽上帝的帶領,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果效。

三、檢視自己,選擇和好

我之前跟這位弟兄一直不合,因為我覺得他總是欺負我,而我也認為這都是他的問題。然而我卻忘記,我自己也曾為了某些事情沖他發過脾氣,迫使他不得不離開團契。

我們都是罪人,不管是誰都會有軟弱的時候。因此我們需要檢視自己,不一味地將過錯歸到對方身上。而且,當我們得知我們的看法可能是錯誤的時,我們需要求上帝幫助我們去向對方道歉,並和好,而不是選擇離開教會來逃避。若是對方做錯了,我們更要祈求上帝幫助我們可以因着祂的愛來選擇饒恕。

四、學習順服

順服是件不容易的功課,我曾經因為教會否決了我的夢想而抱怨過教會。直到過了一段日子,才知道教會其實是在保護我。

希伯來書13章17節教導我們:「你們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他們為你們的靈魂時刻警醒,好像那將來交賬的人。你們要使他們交的時候有快樂,不致憂愁,若憂愁就於你們無益了。」 因此,即便你覺得教會的異象跟你的不盡相同,或是覺得教會不理解你,我們仍要學習順服,在不違背聖經真理的前提下,協助教會完成從上帝領受的異象。

五、仔細查驗

當然,有時候我們對教會的不安感或厭煩並不是完全沒有原因。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警醒,並查驗我們之所以厭煩教會,究竟是因為教會的教導或行事與上帝的話語有衝突,還是因為我們自身的安全區域受到了挑戰,抑或是我們的完美主義在作祟。這就要求我們,無論環境如何,都要與上帝保持親密的聯繫,積極查考祂的話語,並願意謙卑地按祂的旨意而行,這樣我們才有智慧做出正確的判斷(希伯來書 4章12節)。另外,找一些行事為人方面都能讓你信服與信任的屬靈長輩來交談也會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驕傲只啟爭競,聽勸言的卻有智慧」(箴言13章10節)。

總之,當你對教會感到厭煩時,不要急於做出決定,停下來多思考一下吧。願主耶穌親自帶領我們,成為合祂心意的門徒,並在基督徒的群體中彼此服侍,健康成長。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我為什麼不換教會

berdoa-1024x613

作者:Lim Chien Chong,新加坡;翻譯:劉學鳳,中國

Chien Chong曾在新加坡一家初級學院(Junior College)任教6年,於1998年全職加入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Singapore Youth For Christ),以下簡稱SYFC,並與2005年成為SYFC全國總監。Chien Chong目前在教會擔任講道和聖經課程的服侍,同時在新加坡的多加教會、青年團契參與佈道、培訓和教導的工作。Chien Chong結婚14年,育有兩個可愛的男孩——Joshua(10歲)和Elijah(7歲)。

「 你是說這麼多年你還在同一家教會嗎?」兩年前,有人向我提出這個問題。

提問的朋友分享說對自己的教會非常失望,並在想有什麼理由讓自己留下來。這個問題讓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至今還留在35年前我十來歲時參加的教會。

簡單介紹下我的教會。這些年來我們教會的平均出席人數一直保持在一百左右,期間有新人加入,也有人離開,還有一些出去建立了新的教會。

對於我的教會,我也曾經面臨和其他很多人相同的掙扎和問題,比如觀念不同、對於優先項目的安排有不同理解、對帶領人員和某些成員不滿、也在應該如何講解上帝的話語上有分歧。

曾有朋友邀請我到他們的教會,但我都拒絕了,並不是因為我對教會沒有失望和沮喪。我也確實認為教會可以組織得更好一些,會眾也應該對上帝的工作更感興趣並更多參與其中。儘管如此,我還是決定留了下來。

這讓我有時在想:我留下來的動機是什麼?我留下來僅僅是因為懶得改變嗎?難道我不應該對教會有合宜的期待?如果我的教會不達標,我不應該離開嗎?

保羅在以弗所書2章19的話語幫助我明白了什麼是教會,以及教會的作用。雖然這節經文指的是普世教會,但也幫我形成了對自己教會的看法。

1.教會是一個國和一個家
「(你們)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了。」(以弗所書2章19節)

我們既是上帝國度的子民,也是擁有同有一位天父的弟兄姊妹。我可以選擇讓誰成為自己的朋友,卻無法選擇讓誰成為自己的家人。既然如此,我就應該向對待家人一樣,委身去適應教會的弟兄姊妹,與他們建立關係,並同他們一起來解決教會的問題。

大多數時候這並不容易,但我知道我需要努力去理解他人並與大家交流,有時候還要在其中調解斡旋,因為我們是一個大家庭。我們不是每個人都有相同的價值觀,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作為家人的身份。

2.教會是以上帝的話語為根基的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以弗所書2章20節)

對於上帝的子民來說,上帝的話語是中心。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教會把講壇設立在教會的中央來提醒我們真理的重要性。很多人就因為感到沒有得到很好的餵養而離開了自己的教會。

我理解其中的掙扎。我可能不是每個周日都能在教會經歷靈命上的更新,但我需要在與上帝的每日同行中被祂的話語更新。每周的講道不能取代我對上帝話語每日的默想。即使我沒有在教會得到令自己滿意的靈命餵養(這並不是說我在教會裡什麼都沒有學到),我仍然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他人有建設性地分享我從上帝的話語中所學到的功課。這些功課可能是在正式的場合中學到的,也可能是在非正式的場合中學到的。

3.教會是以耶穌基督為根基的
「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以弗所書2章20)

作為基督徒,我們是耶穌基督的追隨者。我們的生活,不論是公共生活還是私人生活,不僅必須根植於上帝的話語,還要根植於基督所做的工以及我們與祂的關係。

如果我宣稱自己追隨耶穌,但我的生活方式、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如何處理與他人的不同之處上反應不出耶穌的品格,這就非常諷刺了。另外,耶穌死在十架上,已經讓我與上帝和好,也與人和好,我沒有理由不去追求和諧、和睦。

4.主親自建立教會、並使之連接和成長
「各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他同被建造,成為上帝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以弗所書2章21-22節)

雖然我非常盼望我們教會在力量和數量上有所增長,但我要不斷提醒自己,讓教會成長的是主自己。這並不是說我們可以忽略那些使會眾離開的因素。我們應該誠實好好地查驗一番,看我們的教會生活對每一個人都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可能有很多方面等待我們去改進,這樣我們才真正活出上帝子民的樣式。

然而,我知道我需要耐心,因為人的改變不是在一夜之間。而且,任何人心的改變都需要上帝做工。這意味着我應該更多地為自己的教會禱告。

所以對於「你是說這麼多年你還在同一家教會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是的,為什麼不呢?」我自己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方面等待我去完善,與其他教會成員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我的教會並不完美,我也不完美。事實上,這就是我們作為上帝的子民聚集在一起的原因嘛。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耶穌竟然沒有羞辱她

grace

作者:Sandy Zhuang,中國

每每讀到聖經約翰福音4章中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對話的故事時,我都會由衷感嘆。按背景來說,這位婦人生長在信仰不「純正」的撒瑪利亞地區,生來就被猶太人嫌棄、隔絕;按社會地位來講,她身為婦女,處於弱勢,一般陌生男子不會在公共場合與之搭訕,所以連耶穌的門徒都「稀奇耶穌和一個婦人說話」(約翰福音4章27節);最關鍵的是,從以往的經歷來講,她已前後與五個男人結婚或同居,恐怕已受盡周遭責備、鄙夷,甚至為了避開其他人,要特意在正午時間出來打水。而耶穌卻是一位猶太男子,更是聖潔的上帝,當這個婦人走到耶穌面前時,祂不但沒有避開她,反而滿有尊重地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耶穌竟然沒有羞辱她!

如果仔細體會,我們不難發現,用羞恥感操控別人使之改變,或許已成為我們人際關係中常見的現象之一,基督徒之間也難免於此:學習不好會被人稱為「學渣」,工作做不好會變成「豬一樣的隊友」,而在教會,當敬拜習慣跟傳統做法不同時,亦可能被輕易定義為 「不屬靈」或「不合上帝心意」。父母對孩子的言語傷害更是不勝枚舉——「你笨死了」、「你怎麼一無是處」、「豬腦子」等等。希望別人改變或許並非惡事,但選用羞辱的方式則會給對方帶來巨大的傷害。這種羞辱常常讓人產生被拒絕的感受,並間接傳達給對方「你就是不夠好」的信息,讓受到羞辱的人因為人際關係的壓力或羞恥感所帶來的疼痛而被迫做出改變。一旦羞辱成為習慣,受羞辱的人就會逐漸覺得自己無論怎樣努力都不夠好,並且長期處於人際關係的張力和對羞辱的恐懼里……

與此相反的,卻是耶穌那樣無條件的接納。無論對撒瑪利亞婦人,還是妓女、稅吏,耶穌從沒有羞辱過他們,反而呼召他們成為自己的門徒和朋友。接納是了解一個人生命的真相卻不定罪。這種接納給人安全感,讓人無需努力掙得什麼,而是可以懷着感恩的心真誠付出。得到耶穌接納的撒瑪利亞婦人不再恐懼別人說三道四,反而熱心為基督作見證。聖經路加福音19章也記載,得到接納的稅吏撒該同樣誠心悔改,由聚斂錢財變為熱心周濟窮人。

曾經,因為誤解與其他原因,我受到了自己尊敬信任之人的嘲諷與羞辱,以至有一段時間我都會反覆做噩夢並驚醒。我覺得自己帶着「罪咎」與「羞恥」的記號,唯恐別人再指責我,甚至恐懼別人注意到我或說話時提到我。我對人際關係感到絕望——我覺得不會有人認同我的想法,不會有誰再聽我的意見。我的生命並沒有得到改變,只是被壓傷。直到後來,在好友的強烈鼓勵下,我說出了生活中的不易和上帝對我的憐憫,竟得到了許多平時不太熟悉的基督徒朋友的真誠體恤。我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寫成文字,也意外得到了素昧平生的牧師的認可和推薦。如此一連串事情的發生,讓我明白那不可能是巧合,而是上帝藉著信徒的群體向我彰顯接納和鼓勵——我不需要刻意討別人喜悅,也無需偽裝或恐懼。即便有人認為我很糟糕,上帝依然愛我、使用我,看我為寶貴。耶穌不是高高在上「施捨」救恩,而是就在我身邊。祂了解我過往一切的動機、行為和羞恥,卻用尊重的口氣說:「請你給我水喝。」這份接納讓我有勇氣不再封閉自己,更可以主動修復人際關係。

透過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上帝教導我用同樣接納的眼光看待別人,而不是只期待別人改變。以接納的心提出建議,或許要很久才能看到改變,也要在這個過程中經歷很多忍耐等候,但那份改變卻是出自真心、源於感恩的,是一個生命成長自然結出的果實,一個愛的果實。

「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 約翰一書4章19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來到上帝面前,請放下手機

cell-phone-1163722_640

作者:Yong Xin,馬來西亞

每當我們來到上帝面前時,天父上帝都很期待與我們親近,就像詩篇25章14節所告訴我們的:「耶和華與敬畏祂的人親密,祂必將自己的約指示他們。」祂希望我們能夠放下一切的重擔和世界的事,專心地來到祂的跟前單單尋求祂。這好比一個父親期待能夠跟孩子相處,享受這屬於彼此的美好時光一樣。上帝期待與我們建立親密的關係,那我們是不是也渴望與祂親近呢?

最近我常常在教會看到有人在崇拜時使用手機來回復短訊、玩遊戲,或玩臉書等等。這讓我不禁想到,當我們基督徒來到上帝面前時,我們的焦點是在祂身上,還是在其他事物上呢?以崇拜時玩手機為例,在這科技發達的時代,科技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無可否認手機已經成為了我們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們卻要小心這可能會阻擋了我們和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

我曾經覺得在崇拜時使用手機是個可以接受的行為。我們可以使用電子聖經,這樣就不用帶着厚厚的聖經去教會;也可以在聽道時記錄重點,這樣就不用辛苦記筆記。但後來我卻發現,每當我拿出手機來使用時,總會不經意地想檢查短訊或點開其他軟件,導致焦點從仰望上帝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了。因此,我意識到,現在人類發明的手機或許已逐漸成為了人類的控制者,使我們無時無刻都離不開它。然而我們要知道,唯有我們的上帝才是萬物的創造者,配得我們全身心的敬拜與關注。

同時,我們的上帝又不僅僅是那高高在上的創造者。當我們接受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救主時,我們就與上帝開始了一段永恆的關係,即孩子與父親的關係。天父上帝稱我們為祂的兒女,使我們得以永遠處在祂的慈愛當中。祂無條件地愛我們,我們也當努力抓住這份美好的關係。因此,當我們來到上帝面前時,應該像孩子渴慕和爸爸見面般,享受一起渡過的美好時光。

不管是在崇拜、團契,或是靈修的時候,若非萬分緊急的事情,讓我們都把手機放在一旁,把任何可能阻礙我們親近上帝的事物放一邊吧。我們也可以在崇拜開始前先安靜預備自己和默禱,祈求上帝幫助我們在崇拜時可以專心仰望祂,不被其他事物影響。

聖經詩篇27篇4節提到:「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里求問。」盼望我們也能以渴慕的心來到上帝面前,專心聆聽祂的話語,與祂建立那獨一無二的親密關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恩典墮落症

asia-1177122_1280

作者:雨恩,馬來西亞

某天晚上參加教會的禱告會時,傳道說到人心的一種病——恩典墮落症,而我就是重症患者之一。我是個二代基督徒,有一對敬畏上帝、大力服事的爸媽。上帝很賜福於我們家,我在其中也領受了許多恩典和愛。然而我卻常常身在福中不知福,對於上帝所賜下的恩典,我總是以為理所當然,不只從沒真正地向上帝感恩,有時甚至會揮霍恩典。

申命記8章17節說道,『恐怕你心裡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這段經文深深地抓住我,因為我心裡確實偶爾會覺得,很多東西都是靠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得來的。我的驕傲更讓我在遇到沒把握的情況時會想要靠自己,用自己的方法來處理事情。然而我教會的傳道提醒我們,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我們『應得』的,也不是『理所當然』的,更不只是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因為我們虽然可以很努力,但若没有上帝的带领和賜福,我們就什麼也沒有。

直到有一天出車禍,我才真正看見了原来上帝的愛是何等的大、何等的深,何等地超乎我們想像地臨到我們生活的每個層面。而我也因此重新思想上帝在我生命中赐下的恩典。

那天,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我和另外兩位朋友出門,我坐在其中一位的機車后座,另一位則自己骑一台機車。当出發不到5分鐘,意外就在眼前發生了。一輛機車突然冒出來,並在彎道上超車,結果把獨自騎車的朋友給撞倒了。我坐在救護車上,完全反應不過來。後來才想到,其實那輛涉事司機也差點撞到我們。然而感謝主,硬腦膜出血的朋友在观察一天后便轉到了普通病房。

透过这场意外,上帝重重地提醒我,平安不是我想像中那麼理所當然的。我們每一天可以有平安,都是上帝的大手在保護我們。出院後,受傷的朋友仍行動不便。借着照顧她生活起居,我意識到,當我們身體健康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時,哪怕是呼吸、洗頭、吃飯等小事,全都是恩典,都是值得我們向上帝獻上感恩的。

同樣的,由於從小到大都不需要為信仰付出什麼代價,所以才讓我覺得上帝的愛、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拯救、以及可以去教會敬拜服事都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上帝提醒我,其實有很多恩典是我白白領受的。上帝很賜福於我們家、我不用面對家庭攔阻等,一切都是恩典!耶穌在十字架上為我捨命,更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以弗所書2章8-9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感謝上帝用祂長闊高深的愛挽回我,讓我對生命和祂的恩典有更深刻的體會,也謙卑地知道一切唯有倚靠祂,並且都是從祂而來。我的靈命也因此重新有了心跳。我想,『恩典墮落症』或多或少是许多人常見的文明病吧,然而處方籤就是每天好好起來操練感恩,具體感恩、深度感恩、用『心』感恩。所以,让我们一起向上帝感恩每個當下吧!

『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6-18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我的面癱日記

face

作者:天堂鳥

去年聖誕節不久,我發現自己的臉部肌肉突然不聽使喚,甚至沒辦法眨眼和皺眉,就連咧嘴而笑都變成一種奢望。

那時醫生告訴我,我得了Ramsay Hunt綜合症。這是一種周圍性面癱,由潛伏在顏面神經內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當身體免疫功能降低時,潛伏的水痘病毒就會侵犯顏面神經。

當時,我感覺右側的臉部肌肉僵硬,半邊臉幾乎動彈不得,說話有點口齒不清,喝水嘴角還會漏水。最可怕的是一側的眼睛無法緊閉而變得很乾澀,視力也變得模糊。醫生特別囑咐我,睡覺時要用膠布把右眼皮粘起來,好讓眼睛能密合。如果眼睛過度乾燥的話會引起結膜炎,嚴重的話還可能傷到眼角膜,導致永久性視力下降。

醫生也沒信心
我問醫生,是不是病毒去除了,面癱的問題就會好了呢?他一臉同情地說,這很難說,治癒機率的高低全看個人的免疫力和自愈力。神經線的修復,沒有一個醫生能說得准。有些人只恢復了一些,有些人痊癒了80%已是很好的結果。也就是說,若我沒有百分之百的痊癒,我的臉部表情以後就會變得有點怪怪的。那位基督徒醫生竟然還對我說:“回去禱告吧,上帝是最大的醫生。”

剛發病的前幾天,我似乎還不怎麼感到害怕,因為我想上帝是能使瞎眼看見、瘸腿行走、甚至能使死人復活的主,我這個病對上帝來說是“小問題”,難不倒祂的。但隨着面癱的情況越來越糟,加上看到自己那歪斜的臉,我不禁越來越害怕:萬一我的臉從此就這麼難看怎麼辦?如果上帝讓我以後留下這張怪臉見人,我又怎麼受得了?

於是我上網讀了很多資料,只要是對此病症有幫助的復建方法我都試着去做,像是嚼口香糖,用臉部按摩器刺激我的肌肉等等。但絕大部分的研究報告都說這個病的預後效果不佳,許多人會留下後遺症且無法完全恢復正常。當時我的禱告就是求上帝完全醫治我,且不要留下任何面癱的後遺症,然後我要將榮耀歸給祂。

煎熬和考驗的時刻
在生病期間,除了生理上的不適,更多的時候是心裡的煎熬和信心的考驗。我是要選擇信靠上帝還是相信那些評論呢?我要感恩的是,藉著這場病,我再次經歷到上帝的慈愛和祂的同在。上帝的話語在我最軟弱時候給予我極大的安慰和力量。在我最沮喪的時候,靈修時主給了我一段經文:“疲倦的人,我必使他振作;愁苦的人,我必使他滿足。”(耶利米書31章25節,聖經新譯本)

接着,在我服高劑量的藥物病情卻似乎不見好轉時,身邊有人來告訴我說,若我不照着她的方法去治療,我的病恐怕不會好。這時我的心情又再次跌落谷底,而上帝也再次讓我看到另一節經文:“‘女兒,放心!你的信使你痊癒了’。從那時起,那女人就好了。”(馬太福音9章22節,聖經新譯本)。這句話提醒了我,要憑信心不憑眼見,我不需太在意或相信人所說的話,唯有上帝的話語是可信的。

猜猜我最後究竟有完全好起來嗎?感謝讚美主,我在1個半月後痊癒了。在生病期間,有許多的基督徒朋友和同事都迫切地為我代禱,這也讓我非常感恩。上帝是垂聽禱告的上帝,祂顧念我的需要,憐憫我的軟弱,使我的病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最重要的是,我若不說,沒有人看得出我曾得過面癱,真是要大大地感謝主啊!

學習的功課
病好后,回想這次的經歷,我問自己:“上帝要藉此教導我什麼功課呢?”

看到病重時的那幾張照片,我還是會心有餘悸。我會得面癱,自己也該負點責任。我確實不在意自己的健康,讓身體長期勞累,卻不懂得喊停。發病前的半年,我感冒了好幾次卻繼續上班,不懂得放鬆,讓身體休息。聖靈提醒我, 身體是上帝的殿,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也是得罪祂,這是不討上帝喜悅的。

再來,我學會要凡事交託,因為主說:“你們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哪,到我這裡來吧!我必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章28節,聖經新譯本)。身體免疫能力低,與心情有直接的關係。若總是情緒低落,身體的自愈力就不好,也較難康復。在生病的期間,主教導我要將一切的憂慮和重擔交託給祂。祂更賜下話語不斷地鼓勵我,使我不致灰心絕望。

最後,我學會了要完全信靠上帝,相信凡事都有祂美好的旨意,為要叫我得益處。這世界會有許多的聲音在影響着我們,許多人會說服我們他們是多麼有能力可以幫我們決解問題,但其實只有上帝才是大有能力的,祂是位那統管萬有的主宰,祂才是值得我們信靠的對象。我了解到,無論是順境或逆境,祂都在我的生命中掌權,我只要專心仰望主就足夠了。

願將一切頌讚和感恩都歸給那位最大的醫生。“ 耶和華啊!求禰醫治我,我就得醫治;求禰拯救我,我就得拯救;因為禰是我所讚美的。”(耶利米書17章14節,聖經新譯本)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如何看待教會領袖的失敗

When-Our-Church-Leaders-Fail-768x460

作者:Kezia Lewis, 泰國;翻譯:Jaslyn,新加坡

最近,教會領袖失敗的新聞已成家常便飯。我們不停聽聞牧師欺詐、侵吞教會的錢財,或捲入色情、婚外情的醜聞。

聽到類似的消息時,我們往往會給這些領袖定罪。若與他們來自同一間教會,我們可能會與他們撇清關係,或當著全世界的面批評他們。我們受到了傷害,所以自然想以傷害償還傷害。一個朋友曾說:「受了傷的人會傷人。」因為這些領袖犯了錯,令我們大失所望,所以我們覺得,為他們給我們造成的痛苦懲罰他們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我們或許可以有更好的回應方式,比如:

向他們彰顯愛

「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3章34-35節)

當我們教會的領袖犯錯時,我們應該對他們彰顯愛。我們不為他們犯罪找借口,也不袒護他們,更不包庇他們讓他們免於承擔後果,但是,我們也不需要踐踏他們。我們不應該因他們判斷的失誤就把他們描黑。

怎樣才能做到這樣呢?一種方法就是不要說三道四、流言蜚語。我們可以從家中開始,為孩子豎立榜樣,彰顯對領袖的弟兄之愛。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往往會喋喋不休,並想挖出這些教會領袖更多的「缺陷」。我們也可能會在教會或小組聚會時說要為他們禱告,結果以說他們的壞話告終。

當我們在孩子面前有這樣的行為時,我們會讓他們覺得說是道非是可以接受的行為。我們把失敗的領袖描繪成一直計劃在教會進行大肆破壞的惡棍,把他們塑造成怪物;我們忘記他們行過的善,只記得他們的錯誤;我們把他們活埋在他們的罪中,卻忘記他們在上帝面前的身份。

為他們禱告

因為站在最前線,教會領袖會面臨更多的屬靈攻擊。撒旦費勁心思力求拆毀他們,因為知道當他毀掉上帝教會的領袖時,他就能挫傷和削弱領袖之下的會眾。當一個領袖失敗時,我們甚至可能會失去一些基督里的弟兄姊妹,因為他們對上帝和祂的教會完全失望了。

因此,我們不管何時都應該為我們的領袖禱告。當他們失敗時,我們更應該為他們禱告。我們不應該讓仇敵得逞,屈服於他的戰術;我們也不應該把我們失意的領袖雙手奉送給他。相反,我們可以把領袖托舉起來交給耶穌。

牧師和教會領袖同我們一樣都是人——他們有自己的爭扎,也和我們一樣受到誘惑。正如我們不用自己做過的決定來定義自己,我們也不能用他們曾經做錯的決定來定義教會領袖——我們的真實身份在耶穌那裡。是的,我們會犯錯,會作出糟糕的決定,但失誤也許是和耶穌建立更加親密關係的開始。讓我們禱告這對我們的領袖來說,也是如此。

陪在他們身邊

當我們教會的領袖失敗時,我們應該陪伴在跌倒的弟兄姊妹身旁,這是對他們顯示愛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接近他們,為他們禱告,並幫助他們從殘局中復原,讓他們能夠重新站起來。我們不要把他們從生活和教會中隔絕,因為現在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耶穌。

曾經有位朋友對我說:「你的丈夫不是上帝。他會犯錯誤,也會傷害你,就像你也會犯錯誤並傷害他。畢竟,他是人。」這個建議給了我力量,讓我可以恩待我的丈夫,就像他也體恤我一樣。保守我們,使我們婚姻堅固的是我們與耶穌的關係。唯有耶穌是完美、無可指摘的。

我相信相同的道理也適用於我們的教會領袖。我們很容易把他們看成不會犯錯、完美無暇的人——我們不覺得他們會犯錯,並忘記他們不是上帝。我們忘記他們是有瑕疵的,並且會出錯,因為他們畢竟是人。

因此,當(不是如果)他們陷入困境時,不要感到震驚,不要吝嗇恩典。與其遠離他們,好像他們實在骯髒難堪,不如奔向他們,扶持他們到耶穌那兒。我們只需要看看自己,就會想起自己並沒有比他們潔凈多少,但耶穌還是認為值得為我們犧牲。

即使他們失敗,耶穌也還是愛我們教會的領袖;祂會原諒他們,並在最黑暗的時候陪伴他們。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創意圖文:如果沒有教會……

作品標題:如果沒有教會……
創作原料:插畫與數碼畫
圖文設計:雅米創意團隊
作品描述:要是我們稱之為教堂的建築物不復存在,要是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教會」這樣東西?要是再也沒有人 每周帶領我們禮拜,也不再有牧師講道,你會怎麼辦?

TC_01_illustration

上帝希望我們以個體的方式,也希望我們以團體的方式來敬拜祂。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這許多人在基督里成為一身,互相聯絡做肢體,也是如此。」(羅馬書12章5節)。如果我們只是以個人的方式敬拜上帝,那這節經文中對基督徒的描述就變得沒有意義了。

TC_02_illustration

你可以讀很多的解經書和聖經學習指南,但很快你會發現自己還是需要尋求他人的幫助以更好地理解上帝的話語,並將其運用在自己的生活當中。

TC_03_illustration

基督徒的旅程充滿了試煉、患難和挑戰,實在很難一個人走完。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來自同伴的聲音,安慰人的擁抱和傾聽的雙耳,來幫我們度過最艱難的時刻,並提醒我們:我們並不孤單。

TC_04_illustration

除非你是個隱士或極端反社會,不然,你我都需要朋友的陪伴,不僅僅是難過的時候需要,開心的時候也需要。

TC_05_illustration

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可以讓新信徒感受到大家對他或她的歡迎。我們可以介紹他或她認識其他主里的肢體,讓他或她明白自己真的是加入了一個大集體 : 大家都相信同一位上帝,並且也都會在將來的日子裡給他或她加油打氣。

 

*此作品為雅米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

 

你還在對教會失望嗎?

3-Reasons-Why-People-Stay-Away-From-Church-768x460 (1)

作者:Yosua Andreas,印度尼西亞;翻譯:鍾林君,中國

當我還是學生的時候,就遇到很多人拒絕相信耶穌,也不願意去教會。當他們跟我分享背後的原因時,我往往不知該如何回應。但是他們的看法讓我開始更多思考上帝的話語。我認為我們需要理解他們的想法,並學會如何給出解釋,好正確地回應他們。以下我想與大家分享我遇見過的三種情況。

一、認為教會裡的人都很懦弱、膽小

一個曾經定期去教會的朋友跟我講,他之所以不去教會了,是因為「教會裡的朋友都很沒趣。你叫他們跟你一起逃課,他們說不行;讓他們跟你晚上一起出去玩,他們說太晚了;讓他們在考試的時候彼此搭把手,他們也說不可以。不像我現在的朋友們,那麼勇敢,讓我自己都覺得更膽大,更強大一些。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沒人敢瞧不起我或找我麻煩。」

有一段時間,我不斷地思考這位朋友所說的「強大和勇敢”到底是什麼意思。他好像把“強大和勇敢”與一些越界的行為等同了起來,比如說考試作弊。但是為什麼一定要做一些不應該做或是有風險的事情才算是有勇氣呢?為什麼遵守規則或規矩就變成了「懦弱」、「膽小」?

聖經告訴我們,「強大」、「勇敢」可以如保羅、司提反——不惜一切代價,堅持活出上帝的話語,而不是以叛逆來體現自己的勇氣。即便冒着生命危險,他們也都選擇控制自己的言行,堅守自己的信仰。

作為基督徒,我們如果真的渴望自己活出上帝的真道,就要學會接受上帝的做事方式。這也意味着當別人告訴我們不要做一些不正確或對自己無益的事情時,我們需要接受意見。如果我們期待的是大家對我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什麼都好說的話,我們必然不能如願。

二、認為教會裡的人都很虛偽

「我不想去教會,因為那裡的人都很虛偽——連牧師都是!」你是不是也經常聽到別人這麼說?很不幸的是,這是個令人難過的事實。我們必須得承認教會裡沒有完美的人。很多基督徒(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沒能活出自己的信仰。但如果你仔細想想,有哪個地方是沒有偽君子的呢?我們會因為周邊的朋友影響不良或導師懶散而退學嗎?我們可以選擇換一所學校,可是誰又能保證,其他學校就沒有這樣的人呢?不管到哪兒,我們都會遇到難纏的人、虛偽的人、或言行不一的人。

雖然這不能構成基督徒不活出信仰的借口,但是如果我們的生活完全取決於周邊人的狀態,我們遲早都會想要放棄和退縮。比起周邊的人如何,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清晰的目標,知道自己為什麼做或不做一些事情。例如,如果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拿到學位的話,我們就不會因為身邊的朋友有問題而放棄學業。

如果我們去教會的時候清楚地明白大家都是需要上帝的罪人,並且我們都是一同行走在靈命成長的旅程中,我們可能就更容易接納他人的不足了。但如果我們抱着一種自以為義的態度,並且期待教會裡的每一個人都生活得完美無瑕的話,我們必然會失望。

三、認為教會裡的人不講邏輯

一位鄰居有一次跟我媽媽講,她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並且覺得耶穌也只不過是凡人。她的理由是:「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的話,為什麼我那麼窮,孩子那麼不聽話?」

我想,鄰居這樣想的一個前提認定是:「只要這個世界上有惡與苦難存在,上帝就不可能存在」。讓我們首先一起來看看上帝是否存的問題。有很多仔細觀察這個世界的人都承認上帝的存在顯而易見。亞里士多德認為所有的運動都源自一個原動者。他認為我們所看到的運動背後都有一系列事件使之發生。而這一系列事件又由一個可以使其他物質運動,但自己恆定不動的對象產生。他將這一對象稱為原動者。

當我們看到一部手機時,我們會認為手機是隨機產生的嗎?當然不會。我們知道有人通過一定的程序將其製作出來。同理,這個世界所有存在的事物也明顯地證實這個世界有一位創造者,一位原動者,也就是上帝祂自己。聖經很清楚地在羅馬書1章20節闡述了這一點。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如何來解釋這個世界的惡與苦難呢?為什麼上帝好像沒有在危機中回應我們的禱告?我在聖經《約伯記》中找到了答案。撒旦試圖用苦難來讓約伯懷疑上帝的存在,但約伯仍然相信上帝是他生命的所有者,並且在難題接踵而至時仍相信上帝。最後,約伯終於對上帝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上帝是賜生命的主,也是世間一切,包括我們的苦難的掌權者。

一個更為驚人,更為美麗的事實是,我們有一位能完全明白我們任何經歷的上帝。成為人的樣式跟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時候,主耶穌自己也經歷了情感上,精神上和肉體上的折磨。但凡我們覺得上帝拋棄了我們,或是離我們很遠的時候,請記住,主耶穌自己被掛在十字架上時,也經歷了天父轉臉不看祂的時刻。

我們或許該調整一下自己的想法。只有當我們帶着一顆饑渴的心來到教會,並想更多認識上帝的公義時,我們才會因上帝自己而滿足(馬太福音5章6節)。如果我們去教會只是想要滿足自己的期待,我們終究會失望。

你有沒有認識的朋友正對教會失望呢?讓我們用溫柔與愛心向他們陳明真理,並幫助他們把焦點重新聚集在上帝身上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印尼文原文發表在雅米印尼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教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