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服事

由長水泡的左手所學到的

作者:何楚芳,馬來西亞

但如今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哥林多前書12章18節

我剛和家人從教會的營會回來。我們在山上的度假村度過了疲累但快樂的三天兩夜。營會的第二天,我們玩了自製版 “分秒必爭”奪寶遊戲。我玩得太投入了,竟然沒發現自己的左手食指上起了個大水泡。情況很糟糕,水泡破了,掉了皮。那天後來和接下來的一整天,我都得用一隻手洗澡,用一隻手洗臉,用一隻手洗頭……一旦手指碰水,你知道的,就會讓人痛得嗷嗷大叫!

這時,我才意識到我多麼需要我的左手。它對我太重要了。沒有它,我做事的效率大大降低。此時,我才知道左手的價值以及它在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會也是這樣。基督說,許多部分組成了整個身體。祂是頭,我們是肢體(哥林多前書12章12-27節)。沒有人是不重要的。如果左手不能正常參與活動,那麼整個身體將不能像有左手參與時那樣有效運轉(哥林多前書12章15-19節)。我寫這些不僅僅是要強調教會每個成員的重要性,也想鼓勵那些覺得自己太渺小、太微不足道、因此不能參與教會服事的肢體。

這對我也是一個提醒,讓我意識到我們在上帝眼中是何等寶貴。我們可能覺得自己渺小、無用,但是上帝揀選軟弱的,為叫那強壯的羞愧(哥林多前書1章27節)。不是我們有能力,而是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們(哥林多後書12章9節)。這也提醒我不要再給自己找藉口,說“我不知道怎麼做”或者“我害怕去做……”。無論我覺得自己多麼渺小,教會也仍然需要我。

所以,讓我們鼓起勇氣去面對每一個交給我們的任務吧。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記住:即便我們所做的事情在人看來微不足道,它們在上帝的眼中也是十分重要。

再多一點點

作者:陳昌蕾,福建

“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就生了頭胎的兒子,
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
路加福音2章6-7節

偌大一家客店,僅有馬槽這樣小而卑下的地方給上帝的兒子降生,祂卻仍舊按著時候來了,沒有拒絕,甚至沒有耽延。

一段時間以來,面對事奉中所受的委屈和失望,我深感孤單、疲憊,極想退去。感謝上帝!祂讓我得以從一個新的角度去認識我的主,去看自己的服事。

這個城市雖然只是讓出了這樣一點地方,只要肯給祂,這位尊貴的主仍然肯來住!因祂曉得上帝愛世人又肯體貼上帝的心!我是否肯效法主耶穌這樣的謙卑與順服,這樣地去愛而不計較其他,只因這託付是出於我所愛的天父呢?

我的心漸漸安靜下來,唱起《我想問一問祢》。再讀這段經文,更多看到那份不離不棄的愛:當我們軟弱犯罪漸漸遠離上帝,只要心裡還願意向著祂,哪怕只有一點點,祂仍必幫助我們;不信的人,只要願意尋求上帝,哪怕只是一點點,上帝也必讓他們尋見自己。我的上帝是多麼渴望讓人們多得祂的祝福,以致那麼留心在意每一個向祂敞開的管道。願我總不敢輕看、議論、厭棄軟弱的肢體,願我總不灰心,不放棄代禱,寧可讓自己在愛的服事中堅持到底。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藉著主耶穌將祢的愛、祢的心向我顯明,很希望自己能常做祢的知心朋友。求祢施恩,使我有力量再多讓出一些地方給祢。我知道祢愛我,一定肯來!求祢使我在祢的恩典中能謙卑、順服、忠心。我所付出的求祢悅納、紀念,並祝福我,使我更有權柄和智慧服事祢。阿們!

(此文章譯自於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微笑吧!台灣

作者:Nancy,台灣

問問自己,你有多久沒有給人一個微笑呢?
有時,一個微笑,會讓一天的生活變得美好。

在台灣,由教會發起的「Start Smiling Taiwan (微笑吧!台灣)」運動,活動目的是「現代人們面臨許多壓力,臉上的笑容逐漸變少,而我們相信一個微笑可以改變一時的心情,一萬個微笑卻可以改變整個城市的氛圍。讓我們一起用微笑,改變你我的世界」。以蒐集1萬個微笑為目標,希望每個人從「選擇微笑」開始,期待改變城市的氛圍。

照片中簡單的「微笑卡」,背面寫著「讓世界改變你的微笑,讓微笑改變世界」,並附上一句簡單的金句「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只要和卡片合照,露出一個最自在的笑容,並將照片上傳到臉書上,就正式參與了微笑運動。

也有教會用三萬杯「微笑咖啡」,來推廣微笑運動。短短兩週就已經發送了兩萬兩千杯,希望分享及傳遞「微笑」出去;也有業者願意參與,當客人買一杯咖啡,由「微笑咖啡」請他喝一杯,由他決定要不要把微笑傳遞給下一個人。

這讓我想到,馬太福音5章15-16節提到「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我們不能改變目前所處的環境,無論是媒體或是社會都有負面訊息傳遞到我們身上,但是,身為基督徒,我們可以用「微笑」來感染我們周圍的人們,鼓勵他們一同把微笑傳遞出去,有機會也把我們的見證與他們分享。

就從今天起,用「微笑」來改變我們所在的國家吧!

我該怎麼判斷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旨意呢?(2)

Jan Sullivan,美國

我該如何愛別人呢?
耶穌在約翰福音13章34-35節與我們分享了一條新的誡命「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我們的主特別指出我們因著愛別人就被分別出來。我們的愛必須是身邊的人意識到我們是基督徒的唯一憑據,正如基督先愛我們一樣。這重申了我們需要彼此服事。

愛對方是否意味著有求必應呢?那可不一定。比方說,如果一個朋友要求你給他再拿一瓶啤酒,但是他是個酒鬼而且他已經要醉倒了,這時表示對他的愛,也許是忽略他的要求並且向一個清醒的成年人尋求幫助。在此時,他需要真正的回覆,而不是一瓶啤酒。你也可以通過向他們分享耶穌的福音來表達對他人的愛。有時候在你的朋友當中活出耶穌的教導也能讓他們懂得上帝對他們的愛。我其實無法徹底描述向朋友分享耶穌那奇妙滋味—能和他們一起坐下來,幫助帶領他們與救世主建立永恆的關係。

另外,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上帝寶貝的創造物也是愛他們的一種方式。作為人類,我們總喜歡貶低別人,然後藉此抬高我們自己。認識到別人也是萬王之王的兒女、也是和基督同作後嗣,能夠幫助我們正確地對待他人。我們可以通過對他人說造就他們的話來愛他們,而不是詆毀他們。

有時你也許沒有意識到愛護他人是多麼奇妙的一件事,直到多年後你才發現,你對某人的愛對他而言遠比你想像地多。有時候你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件事。但是上帝知道,這其實才是關鍵。

噢,對了,對他人表達你的愛,想出有創意的辦法來幫助別人滿足他們的需求,有可能讓你意識到上帝對你生命永恆的計畫。好好享受按照上帝的旨意而行的生活吧!尊崇祂,用愛來順服祂的訓誡、服侍祂,服事你身邊的人們。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我該怎麼判斷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旨意呢?(1)

Jan Sullivan,美國

我該怎麼判斷上帝在我生命中的旨意呢?這是一個經常會困擾我們的問題。很多人在他們人生中重要的十字路口上都曾掙扎過,比如說選擇工作的時候。我怎麼才能知道應該申請什麼工作呢?我應該接受哪一個工作呢?

一個能夠讓我們清楚瞭解上帝旨意的辦法,就是透過祂話語的啟示。在路加福音10章27-28節中,上帝賜予我們一個命令,也是耶穌所說的最大誡命。耶穌說道,「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所以如果你要是能夠做到這兩件事,就是在按照上帝的旨意而行事。

所以當我們在生命中尋找上帝的旨意時,可以問問自己這個恰當的問題:我現在所做的事情和所過的生活是否展現出我對上帝和我對鄰舍的愛呢?

我應該如何愛上帝呢?
所以我們該如何展示對上帝的愛呢?這裡有三個方式可以顯現出我們對主的愛——崇拜,順服和侍奉。

崇拜指的是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你可以想想你最喜愛的電影明星,樂隊或者運動員。當我們向這些名人們表達我們的崇拜時,我們想要瞭解一切與他們有關的事。我們知道關於他們的數字,例如身高,生日,年齡,最喜歡的顏色等等。此外,我們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把自己打扮得像他們,想要成為他們等等。所以,我們意識到我們崇拜的人或事會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有多麼大的影響。

我們是否渴望著進一步瞭解上帝呢?我們是否願意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效法基督上呢?我們是否努力花時間與耶穌獨處,抑或是在祂的身邊,聆聽祂的話語呢?

耶穌曾在約翰福音14章23節中告訴我們,「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基督進一步地解釋並闡明了順服祂的話語是一種方式,讓我們向耶穌表達我們的愛。

父母教給我們規矩也是一樣的道理。他們給我們設定了界限來保護我們不受不自覺的傷害。比如說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敢說你的媽媽或爸爸肯定告訴你別碰那些爐子,因為你可能會被燒傷。那就是一條規則,或者是一個指令,他們期望你去遵守。如果你不遵守的話,很可能已被燙傷過。

其實這條規則背後的事實是:因為你的父母愛你並且不希望你遭受不必要的傷害。這就是他們給你指令的原因。當我們順服並且按照他們所說的方式來做,我們就是在愛他們、尊重他們。

同樣地,我們的天父如此地愛我們,所以祂給我們設下了準則和規矩讓我們去遵守,免得我們受傷害。當我們完全相信祂的界限是為了我們的福祉而設立的,我們就是愛他。

我曾經多次看到父母們非常傷心並且沉溺在痛苦之中,因為他們的孩子拒絕父母們定下的規則,結果受到重傷甚至失去生命。「要是他們能聽我的話就好了」,這是我們常聽到的怨言。我猜想當上帝觀察我們的行為時,是否正在搖頭。祂會不會說,「要是他們能聽從我的話就好了呢」?

在表現我們對上帝的愛時,我們必須順服祂的訓詞和命令。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宣稱自己愛上帝,卻又漠視祂的訓誡,不肯順服祂。

第三件我們為了愛上帝而做的就是我們為祂和他人所獻出的服事。在約翰福音13章中,耶穌為祂的門徒洗腳,這是我們該如何生活的完美典範。祂教導我們要互相服事。當我們如此去做,互相照顧時,我們便是在向上帝表達我們對祂的愛。

比方說,倒垃圾是弟弟的責任,在他放學回家之前你能替他完成任務嗎——就當作有趣的事吧——然後別告訴他是誰替他做的!無論是幫助媽媽把買來的日常雜品放好或幫鄰居遛狗,你其實擁有數不清的機會來服侍上帝,從中表示你對他的愛。在這個過程中,你甚至可能會發現你喜歡做的一些事並且對未來要選擇什麼職業有個初步認識。

關懷他人連同愛上帝乃是行在上帝的旨意中。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開啟生命另一章

陳群鈺,台灣

五餅二魚的獻上
眼睛退化後,雖然我在教會中司琴,也帶領主日學,並且參與許多短宣隊與相關活動,但在我內心總是有個聲音告訴我:妳不可能做傳道的啦!上帝一定不會呼召我的!

正當大四的我打算在企業管理系畢業後去找個工作混口飯吃時,上帝透過馬可福音6章34-44節對我的心說話。我與門徒一樣,當耶穌挑戰我時,我告訴祂:主啊!祢搞錯了啦!我是個需要被幫助的人,如何去成為別人的幫助呢!?上帝又問:妳有什麼?我回答說:我只有剩下一隻眼睛。主對我說:拿過來給我!我對主說:是嗎?祢確定嗎?主沒多說些什麼,祂只是讓我看見經文中說有人把五個餅兩條魚拿來給主,主就擘開了,祝謝了,結果就有五千人吃飽!

是的,主啊!祢知道我多麼渴望自己的生命能夠成為別人的祝福,即使我的身體有缺陷,但我還是很想成為祢能使用的人。我不知道祢會怎樣用我,但我願意將自己獻上給祢,或許要跟這五餅二魚一般先被破碎,又分給眾人,我也願意。

就這樣,我走上全職事奉的道路,一晃眼也十二年了!主的恩典真是夠用的,祂在我服事的過程中允許一些人際衝突、挫折來探觸我內心的驕傲與低落的自我形象,彷彿獻上的餅必須先被擘開,然後被祝福、分給眾人,竟然是完整的餅!生命破碎的過程真的很痛,甚至有時我都已經不認識我自己了,然而每次焠煉後自己的生命與裂光都更成熟。

獻上,看起來是失去!但上帝用祂自己的生命填充了我的那些失去,並且祂加給我的是我用錢也買不到的生命深度與內心喜樂,更讓我確認每個祂所創造的生命都是極有價值的。

屬於我的特殊事工
我曾開玩笑的對朋友說:我這個人除了眼睛不好外,其他都好!嘴吧愛說話、愛唱歌,腳又能走,喜歡到處亂跑,還有許多功能為主用吧!

但是成為全職的傳道人最需要的就是用眼睛,讀聖經、看被輔導者的表情、高度的行動力…,我曾懷疑上帝到底有沒有想清楚我在這當中會面臨的限制?我也問神,如果祂真的呼召我,那麼我如何有方法與能力來回應祂對我的呼召呢?

哥林多後書12章8-10節寫道,保羅為著自己所謂的刺三次求主將之挪去,我也如此禱告過不知多少次,參加許多醫治特會,但上帝並沒有以身體得醫治回應我,反而用祂溫柔的話語堅固我:我的恩典是夠祢用的!

上帝的恩典真的很多,雖然我無法透過眼睛看到人就直接去傳福音給他們,但是透過電話與現代科技的網路我仍舊接觸了許多人並且與他們一起在禱告中經歷主的大能的改變。另一個恩典是祂給我很好的記憶力與特別的音樂感,所以我請人將詩歌和絃唸給我,然後我記下這音樂的感覺,還是能夠司琴。在台北捷運與交通工具的發達,讓我突破行動的限制,透過引導的服務,我可以到我需要去的站,達成我需要服事的目標。

約翰福音9章說:有個生來瞎眼的瞎子,有人說是他父母犯了罪,有人說是他本身犯了罪,但耶穌說都不是,而是要在他身上顯出上帝的榮耀來。這段經文在我眼睛剛失明時出現在一部電影裡,在往後信仰生活中這段經文也一直鼓勵我,上帝能在我身上顯出祂要得著的榮耀來。是的,主啊!我無法自己為祢的榮耀增添些什麼,但我願祢持續在我的生命中掌權,好讓我的生命能夠彰顯祢的榮耀!

靈命日糧 :創造你的人生


讀經:馬可福音10章35-45節 

我讀了一本教人如何自助的書籍,其中的勸告似乎不錯:「只做你擅長的,因為這樣最能使你感到滿足。」作者想協助讀者創造他們想要的人生。我不知道你會如何做,但我若只做我擅長的,那麼,我應該不會成就太多事!

從馬可福音10章,我們讀到雅各與約翰這兩位使徒,計畫將來有一天能過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他們要求在耶穌的國度裡坐在祂的左邊和右邊(37節),惹得其餘十位門徒很惱怒(41節)。(有可能那也是他們渴望得到的位置喔!)

但是耶穌利用這個機會,教導祂的跟隨者另一種人生態度──服事他人。祂說:「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43-44節)。這樣看來服事他人是上帝為我們所計畫的人生。

即使是上帝的兒子耶穌,「並不是要受 [....]

靈命日糧:堅定站立

讀經:歌羅西書1章19-27節 

記得高中地球科學的期末報告,我和朋友一起建造了一個流水槽。在父親的大力協助下,我們製作了一個中央有控制樞紐的長型夾板木箱,並用塑膠布做為木箱的內襯,最後在箱子裡鋪上一層沙。箱子的一端接著水管,另一端則是排水孔。組裝完成後,我們把接水管的一端抬高,把水打開,藉以觀察水流通往另一端排水孔的路徑。實驗的第二個步驟,是放置一顆石頭在水流中,以觀察石頭如何改變水流的走向。

這一次的實驗報告,使我同時領悟到科學及生命的道理。我體會到,如果只是站在河床邊,我無法改變河水流動的方向。我必須要踏進生命的河流中,並站在那兒以改變水的流向。這也就是耶穌所做的。聖經將救恩比喻成磐石(撒母耳記下22章47節;詩篇62篇2、6-7節),且使徒保羅也進一步闡明,基督就是那個磐石(哥林多前書10章4節)。 [....]

靈命日糧:服事與見證

讀經:哥林多後書4章1-12節 

廿世紀初,當葛拉蒂絲(Gladys Aylward)還在英國倫敦當女僕的時候,就有個夢想,想前往中國當宣教士。但因被一個基督教宣教機構以「不夠資格」為由而拒絕了,於是葛拉蒂絲決定自己前往中國。28歲的她,花了畢生的積蓄買了單程的船票和火車票,千里跋涉,來到了中國山西陽城縣,一個偏遠的鄉村。她在那兒經營了一間小旅館,讓來往的騾伕休憩,並趁機和他們分享聖經故事。葛拉蒂絲也前往其他村落服事,她還為自己取了中文名「艾偉德」,意指:「有好品格的」。

使徒保羅也到偏遠地區傳福音,他看自己是服事眾人的僕人(哥林多後書11章16-29節)。他這樣描寫到:「我們原不是傳自己,乃是傳耶穌基督為主,並且自己因耶穌作你們的僕人。」(4章5節)

上帝並沒有呼召我們全都到遠方傳福音,忍受艱 [....]

打包、大學、計劃

作者:Christie Weakly,美國

如圖所示,我要開學啦!同時,你也可以看出,離別之時,我的心裡真是五味雜陳(請仔細看我手中的白板)。我讀專科有一段時間了,之前也有一個學期是在外面上的,但實質意義的『上大學』,這將是頭一回。到目前為止,我最強烈的感覺就是興奮。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那邊看看會有怎樣的歷險擺在我前面了。從我第一次造訪算起,差不多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我就一直渴望再回到那所學校,但是上帝卻讓我等到現在。天啊,我準備好了嗎?

出發之前,我看著那些我輔導過的女孩子,與她們彼此注視,問:「你們計畫怎樣度過下一年?想要取得什麼成就?到年底的時候,你們想成為怎樣的人?」當然,我也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整個夏天,我都在仔細思考我下一學期的目標和願望。我該怎樣預備呢?我應該怎樣明智地利用我的暑假?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且有計劃地度過了暑假。我花時間跟那些我想成為的人,或我想輔導的人待在一起。我寫作、思考、閱讀,靈修、工作、運動,完成了不少事情,這樣,當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我就可以說:『整個夏天,我沒有虛度。』這周,我坐下來,要為明年的生活寫下優先次序。

我問自己:「我要怎樣度過今年,才能在明年春天回顧過去的時候,可以問心無愧地說『這一年我沒有虛度?』」我定下了幾件我想做的事情。首先,我想管理好我的時間。我想知道我的時間都花在哪裡了,因為我想善用它們。其次,我想將與上帝相處的時間列為優先。我知道除非有意計畫,不然靈修不會成為我忙碌一天的開始。因此,我將它列為優先考慮的事項:我必須有靈修時間!同時,我也想要有健康的飲食。我想保持身材,也要身體健康。對我來說,絕對不要新生肥胖症*!我想交許多優秀的女性朋友,並與她們有更深層的溝通與交流。我的清單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決定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是非常重要的,但我相信最重要的決定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關於這一點,我想稍微多說一點背景故事。在我和好朋友喬伊各自出發去不同的專科學校之前,我們和幾個家庭一起開辦了一個有趣的家庭聚餐,大家也為我們倆做了禱告。作為歡送我們的一部分,喬伊的媽媽莎莉問了一個讓我怔住的問題。她說,你對上大學的理解是什麼?我告訴她,如果我必須選擇一個回答的話,那就是我擔心我會很寂寞,沒有人會努力瞭解我或者發自內心地愛我。她告訴我,最好的療法或者不擔心的方法是致力於服事他人。我之前對此思考過很多,但從沒有從我害怕交不到好朋友的角度思考過。因此,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我的目標是服事人,那麼我永遠也不會對人失望。這一點幫助我做出了第二個決定:我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想在學期末回顧的時候,看到我生命中的改變。我想成為一名服事者,就像使徒保羅在加拉太書5章13節告訴我們的那樣。我想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別人 身上。我想思考可以怎樣給予,而不是索取。我帶了兩個茶杯——還有約克夏黃金紅茶和一些瑞士蓮巧克力——因此我可以請人喝下午茶。我還有大量的信紙,可以在大家遇到困難時給他們寫便條(羅馬書12章15節)。我有很多指甲油,可以給其他女生美容時使用。我還有一個急救箱,裡邊裝有布洛芬,奈奎爾和蘇達菲等等,可以照顧那些生病的女孩子(路加福音10章9節)。我想使用所有這些工具與他人有更深的對話,為我所生活的環境帶來生命的影響。我想以充足的愛待人,成為一個燈塔,就像上帝在馬太福音5章16節中呼召我們去做的那樣,並且證明上帝愛我們、供應我們所需,不僅僅是我們日用的必需品,還包括那些我們所渴望的東西(哥林多後書9章8節)。這就是我想在我生命中看到的改變!

另外,我知道我還需要學習負責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得向上帝交帳(羅馬書14章12節)。 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這裡寫下這一切!現在,你們都知道了我的目標,除了為此努力之外,我別無選擇。我告訴喬伊和另外一個好朋友,以及那些在喬伊和我的聖經學習小組中的女孩子們,我們每週都要用Skype通話,注視彼此的眼睛,然後問:「你到底進展如何?」,如果懶惰,我們就彼此訓斥。

因此,我也要問你同樣的問題:你計畫怎樣度過下一年?到年底的時候,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一個計畫吧。寫下你的目標。我為自己想做的每件事情以及想成為的樣子,列了一個很長的清單,或者可以說是一個標準,這樣我就可以自我檢查,看每週的進展如何。這個夏天的每個主日,我都去星巴克花幾個小時讀聖 經,寫日記,大概地評估我的生活和我自己。我將會在學校繼續保持這種習慣,並且每週都看一下,哪些是我下周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充實有意義的生活不會自然發生,它需要付出與願景。

好啦,這差不多就是我關於計畫生活的演講啦,至少目前就是這些。讓我們像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那樣度過今年吧!有計劃地。正如我媽媽所說:“go M.A.D(go make a difference)活出不同!”

**發胖症是一個在美國和加拿大常用的表達方法,指的是大學生第一年通常體重會增加很多(稍微武斷地設定為15磅)。(來源:維基百科)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