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未來

因為恩典有記號,所以全職媽媽也有未來

作者:上帝的小鳥

有聲播讀:佳音

 

辭去工作當全職媽媽時,我並沒有太大的掙扎。因為結婚之前我就已經很明確,以後要全時間陪伴孩子的童年。當全職媽媽,好像是個必然的事情,也是讓我內心滿足平安的決定。很感恩,我的先生也同意了我的這個想法。於是,在第一個寶寶出生後,順其自然,我成為了全職媽媽。

在當全職媽媽的過程中,我並沒有覺得犧牲或無聊,反倒是充盈。因為對我而言,看著寶寶們成長本身就是很愉快的事情。但最近,當孩子們漸漸長大,我開始思考,等他們都上小學了,我要做什麼呢?那時他們不再需要我全天候的陪伴,那個時候我要怎樣使用我的時間呢?因為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去攀登職場的階梯,如果此刻加入,應該是為時已晚了。我還會有屬於自己的職業生涯嗎?想到這裡,突然一股憂傷、迷茫油然而生;也突然很羨慕那些可以有一個不斷晉陞的職業發展道路的媽媽們。

站在原地想像未來,當然想不出什麼畫面感。一片混沌,除了擔憂就是恐慌。在這樣的時刻,我可以做點什麼呢?我望著遠方,想了想,既然前面看不見,那就只剩下兩個方向:過去和現在,明天的憂慮丟給明天去擔當。

於是我開始回想一路走來,難道我都是有清晰的計劃,或者提前為未來做過什麼準備嗎?答案是,完全沒有。現在回想起來我都忍不住想笑。從小學開始,我就開始擔心自己考不上初中,初中我又擔心自己考不上高中,高中擔心自己考不上大學,大學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我是擔憂未來專業戶。在這短暫的人生旅途中,我很少有對未來信心十足的時候,直到我信主後,我還是哭著喊著求著上帝帶領我每一步。但當我回頭望過去時,發現那些看不見未來的,黑暗的日子裡,一路都有一份慈愛在引領,引領我去認識祂,經歷祂的愛與祝福。

那些在人生的每一程里出現在我身邊,給我帶來生命影響的好朋友們,不是我能提前看得見,或安排得到的。無論去到哪個地方,都能被溫暖包圍,也不是我努力就可以得到的。那些上帝帶我看過的風景,經歷過的人和事,我一樣都沒有安排過。我經歷人生的險境時,我走過生活的迷霧時,那些出路,都不是我曾想像過的。我就是這樣一路跌跌撞撞,看不見前方,但每一個當時都有一雙有力的手拉住。那麼,我還有什麼好害怕的呢?不管未來如何,順遂或者顛簸,那雙過去托住過我的手,難道未來會不管我嗎?就算不管我,我也沒什麼好抱怨或遺憾的,因為如果沒有這雙手,我原本也走不到現在,每一步都是賺到的。如此一想,除了感恩,好像也沒有更正確的方式來打開未來了。

預測不到未來的時候,另一個更實際,讓人沒有負擔的方法就是思考現在。所以,當我為未來可能沒有很好的職業發展道路惆悵兩天之後,我開始思考眼前我可以做什麼,可以改進什麼。

我想到我一定要鍛煉身體,但我沒有想到,很快,上帝讓我有機會和好朋友一起開始學習兩項新運動。半年過去,我很開心,也很驕傲,竟然學會了網球和游泳。學習新技能的感覺真是太好啦!我也想到,我必須恢復有規律,有深度地學習聖經,我也需要回歸到團契,讓我的屬靈生命有所成長。也許一開始我會覺得很累,很難,看不到效果,但我必須去做。所以半年過去了,我和朋友們成立了新的讀經小組(答應建立的前一秒我還在考慮是不是沒時間,應該推遲),我也開始固定地每周回教會參加媽媽小組。抱團的感覺,真的不止溫暖,還有眼界的開闊。漸漸地,我開始考慮的不是我有沒有未來,而是我現在可以做點什麼,未來可以做點什麼去祝福那些有需要的人。

反正我不擔心未來了,因為我現在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我也好像又看得清未來,看得見那些曾經為之興奮,後來卻忘記的異象了。上帝從起初就為我們預備了各樣的美事,我們怎麼可能沒有未來呢?(以弗所書2章10節)我們中途失去的是對祂的專心吧。專心仰賴耶和華,祂必指教我們當行的路呀(箴言3章5-6節)。

感謝主,祂的恩典有記號,讓我找回起初跟祂約定的人生方向,讓我這個全職媽媽可以看見自己有明亮的未來。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章5-6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工作觸礁時,祂讓看清我的驕傲、害怕與焦慮

作者:Faith Lau
翻譯:奇奇
有聲播讀:悅悅

 

距離我上次職業倦怠已經一年半了。我記得當時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胸口發緊,不停流淚。我離開了那份工作,去了一家我認為機會更好的公司,結果卻發現原本滿懷期望的新開始很快就幻滅了。

在 10 個月的時間裡,我的工作內容經歷了四次劇變。甚至在我加入團隊之前,他們就挪去了我這個位置的一部分工作。在我加入之後的一個月後又給我減掉了一大部分。緊接著,一個可以給我更多具體工作項目的提案也被拒絕了。最近,公司的一個大項目也沒有讓我參與,因為團隊覺得我還沒有準備好。

對於願意擔當更多工作職責的我來說,這樣的現實就像是當頭一棒。儘管我不太喜歡我的工作內容,當初我還是決定留下來,因為我答應跟大家一起拼過下面這個大項目。結果他們卻不讓我參與,這簡直讓我太失望了。

當我在處理當下的情緒以及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時,我在禱告中等候上帝,因為知道只有祂才能給我平安。當我在靈修的時候,箴言 16章2節的經文讓我印象深刻:「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唯有耶和華衡量人心。」因此,我請求上帝審查我的內心,當我這麼做時,祂讓我意識到了三點:

1. 我在工作上的驕傲
我下意識地將我工作中項目的規模與我的價值等同起來,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當我手中的項目不斷被奪走時我會感到那麼沮喪。同時我也對自己不得不在做的工作感到失望。雖然我嘴上說一切工作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但心裡還是覺得自己可以有更好的工作。

但上帝提醒我,我最終是為祂而不是為我的老闆工作(歌羅西書 3章23節)。我對待每項工作任務的態度比任務本身更重要。在祂看來,我的品格和勤勉更重要。


2.我對未來的焦慮
我為自己未來的職業機會擔憂,因為我覺得我無法在目前的工作中取得多少成就給未來的僱主看。但上帝提醒我,在我生命中發生的一切事我都可以信靠祂。就如同上帝在坑裡和監獄裡看顧了約瑟一樣(創世記 39 章),我生命中的任何一個季節祂都看顧。

在我們等待祂熬煉我們,並幫助我們度過艱難時期時,我們就展現出了我們對祂的信靠。因此,在我當下這個艱難的時期,我會選擇等待上帝——儘力做好我的工作,當事情沒有按照我預期的方式進行時,我也不去說我老闆和同事的壞話,因為知道上帝會陪我走過這一路。

3. 我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害怕錯過

我也考慮過另找新的工作來提升自身技能,但我害怕錯過現在這份工作可能出現的更好機遇。我想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選擇,因此我渴望從上帝那裡得到答案。

但是上帝讓我看到,有時我們迫切需要答案是因為我們希望環境能給我們平安。我們想知道最好的選擇是什麼,並不是想著它會蒙上帝喜悅,而是因為它能讓我們過上自己認為最好的生活。

所以上帝有時是出於恩典而不回應我,否則我的生活就會成為自己的偶像。

我的天父現在帶領我,讓我學會自己在公園玩,而祂則坐在長凳上看著我,隨時準備在我有需要的時候跑過來。但正如地上的父親明白有些跌倒是玩耍和成長的一部分一樣,我的天父也知道有些跌倒是為了我能夠成長以及彰顯祂的恩典。所以無論我做出什麼選擇,是留下還是離開,我知道祂都在看顧我。

目前我仍然沒有決定下一步怎麼做,但我知道我的心態比我做出的決定更重要。每當我開始對工作感到恐懼時,我就會提醒自己上帝在這時期對我有祂的計劃,人生的意義是祂而不是工作。

儘管我還不能完全從上帝的視角看待工作,我在等待讓祂更新我的想法。

在等待的過程中,我祈求上帝幫助我以榮耀祂的方式工作,不要出於無聊或恐懼而做決定,而是在禱告中行走每一步路。

箴言 16章3節 敦促我們將我們的工作交託給主,我們的計劃就會成就。交託意味著信靠。在所有事情上都無條件地信靠上帝的人就會在試煉中擁有從祂而來的平安並得到從祂而來的智慧做出正確的決定。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約翰福音靈修:葡萄樹(有聲中文)

作者:Cindy,澳大利亞
有聲播讀:楊瀾,中國
封面設計:Chin,馬來西亞

今日經文:約翰福音15章

“1’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2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祂就剪去;凡結果子的,祂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3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4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5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6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7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8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9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里。10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里。’11’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12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13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14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15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16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祂就賜給你們。17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18’世人若恨你們,你們知道(或作“該知道”)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19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20你們要記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21但他們因我的名要向你們行這一切的事,因為他們不認識那差我來的。22我若沒有來教訓他們,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他們的罪無可推諉了。23恨我的,也恨我的父。24我若沒有在他們中間行過別人未曾行的事,他們就沒有罪;但如今連我與我的父,他們也看見也恨惡了。25這要應驗他們律法上所寫的話,說:’他們無故地恨我。’26但我要從父那裡差保惠師來,就是從父出來真理的聖靈,祂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27你們也要作見證,因為你們從起頭就與我同在。’”

經過一個冬天的沉寂,後院裡的葡萄藤在盎然的春意裡,又蔥蔥鬱鬱地遮滿了亭子。我常常驚訝大自然的生命力,不久前看似枯乾、光禿的枝子,在幾場春雨後,竟悄無聲息地吐露新芽,冒出大片大片的葡萄葉,附在又粗了不少的藤曼上,在暖陽里,得意地搖擺。

枝繁葉茂只是那顆活著的葡萄樹旺盛生命的表現。看似枯乾的枝子忽然在春天煥然一新,生氣勃勃,是因為我沒有在冬天傻乎乎地將看似枯乾的枝子剪去,只要連於葡萄樹,日子一到,就將養分、生命、氣息、輸入那連於它的枝子,因它們從未分離、它們渾然一體、它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葡萄樹的生命自然而然地在枝葉間體現出來。主說,我是真葡萄樹,你們是那枝子(約15章5節)。我們之所以得著生命,而是因為我們已經連於基督。

安靜一冬的枝子,看著自己光禿禿的樣子,沒有半點的緊張,惶惑,只是安然連於葡萄樹。主說, “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約15章4節)。在祂裡面,我們可以歇息,安靜地成為祂的枝子,沒有勉強、掙扎。我們不用靠著自己的感覺,表現,去查驗自己是否在主裡面,而是安然接受這個事實。既然主已經稱我們為枝子,就像水乳交融一般,我們與主已經互相契合,彼此認同了。

一個結果累累的葡萄樹是需要精心呵護的。父母來到澳洲後,終於圓了他們的夢,前庭後院,種滿了蔬菜、瓜果。他們樂此不疲地耕種、澆灌、修剪、遮蔽、施肥、培土,他們精通時節、氣象、會根據陰晴變換給出不同的照管。我們連於葡萄樹的生命也在一個偉大的栽種者的呵護之下。主說,父上帝是那栽培的人(15章1節)。上帝並沒有假手於人,而是親力親為。祂親自教導和供養每一條枝子,會按時候按需要賜下陽光雨露。祂也會修剪那些結果子的枝子,使它們結出更多的果實來。戴德生說,“上帝的方法未必是十分嚴厲的,祂會先以祂的話潔淨我們,假若我們聽從上帝的話,聽從聖靈微小的聲音,我們就不會受嚴厲和痛苦的管教。所以我們若讓上帝的話豐豐富富的藏在我們心裡,又聽從聖靈的引導,我們所受的約束和管教就會相對地少得多了”(摘自《戴德生嘉言錄》)。

我欣喜地看著這一樹的蔥綠,知道我們天上的父也是如此關心、看顧、喜悅我們。

問題反思:

  1.  你是否擔心自己的未來,從今天的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怎樣的盼望,有怎樣的喜樂?
  2.  葡萄枝要健康生長需要連接於葡萄樹上,也需要精心的照顧。我們的生命呢?需要怎樣才能保持健康,多結果子?你今天可以採取什麼行動?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2021

英國都要脫歐了,我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作者:Chris Wale,英國

翻譯:Nancy,中國

*封面圖片出自《Trend》

 

12月12日,英國大選,保守黨獲議會650席中的365席,穩穩地給了鮑里斯•約翰遜及他的政團決定「脫歐」的權利。

你可能不太了解英國脫歐的情況。它實際上就像大多數離婚一樣:混亂、複雜。沒有人能確定脫歐之後的日子會怎麼樣。

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可怕的說法,預言我們離開歐盟後的生活:我們將沒有藥品可用;所有東西都會變得更貴;超市裡唯一的食品是罐頭;將會出現大量的失業……雖然這些極端情況都成為現實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肯定的是生活會發生巨大變化。一位專家的觀點簡單明了:「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這讓我們很多英國人感到焦慮和恐懼。

所以我在想的問題是:當我們周圍的一切都不確定也不穩定時(無論是國家環境還是我們自己圈子的環境或生活環境),我們作為基督徒,如何避免變得和其他人一樣不知所措?

 

知道誰才是真正的掌權者

 

作為靈命日糧事工的編輯(Our Daily Bread Ministries),我經常收到讀者的電子郵件和信件。其中一位最近及時發來了這樣的提醒:「我想給你寫封信鼓勵你。作為一名牧師,我知道這一點……作為一個半身不遂的病人,我知道這一點:儘管生活充滿了挑戰,但請記住並握緊這個真理:上帝是信實的。祂正掌管著這個世界!」

即使在不確定的時期,聖經也肯定地說「耶和華的籌算永遠立定」(詩篇33篇11節)。全能的上帝「立了大地的根基」(約伯記38章4節)可以「解開參星的腰帶」(約伯記38章31節)和「發出閃電」(約伯記38章35節)。這些都是上帝在約伯絕望的時候提醒他的真理。

我們不知道英國脫歐後會如何。上帝並不總是會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或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是祂向我們保證,這個世界仍然在祂的掌管下,由祂不可動搖的話語維繫著。

祂在我們人生旅途中的每一步都與我們同在。任何事都不能打亂祂的計劃。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祂的統治。沒有什麼不在祂的預料內。沒有什麼能讓我們與祂和祂對我們的應許隔絕(約翰福音10章27-29節,羅馬書8章38-39節)。

對於上帝的偉大,約伯的回應很簡單:「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約伯記42章2節)。這也是對我們的保證。讓我們不再說「唯一確定的是不確定性」,而是可以說:「唯一確定的是上帝永存的改變生命的道」(彼得前書1章25節)。即使在我們焦慮的時候,上帝仍然做王,所以我們仍然可以信靠祂。

 

知道我們真正的身份

 

保羅在腓立比書3章20節所教導的關鍵信息是:「我們是天上的國民」,在英國這段動蕩不安的時期里,這一真理深深地打動了我。

這其中蘊含著巨大而豐富的真理。但其中的一點告訴我即使我是英國公民,我也不必因為英國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而感到絕望。因為我最首要的身份是天國的公民。我屬於上帝的國,不是這個世界的國。無論我在地上的環境多麼混亂,我在天上的家從來沒有受到影響、破壞、或懷疑。

生活在這樣一個動蕩不安的國度里,知道天國,知道那是我真正的國度與家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那「是一個不能震動的國」(希伯來書12章28節)。

做一個好公民

這聽起來像是我對英國脫歐採取了逃避的態度:「不要擔心這個世界上發生的事,只要繼續奔向天國。」然而這不是我的本意,也不是聖經的教導。事實上,當我們首先作為天堂的公民生活時,我們也會成為地上更好的公民。

知道我們屬於唯一的王,祂仍然在掌管著每一個國家和一切的環境,我們就可以為我們面臨的考驗和問題禱告。

當談到英國脫歐和最近的大選結果時,保羅提醒了我「掌權的都是上帝的僕人」,即使他們不是我所支持的(羅馬書13章4節)。即使我覺得選舉結果對我來說非常荒謬。我仍然可以信靠上帝並「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提摩太前書2章2節),因為我知道上帝把他們放在那裡有祂的目的。

我教會的一位年長的信徒最近說:「我們以前就見過這種不確定性。我們還會再看到。」她的觀點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令人不安的世界。但是作為屬於永恆王國的人,我們可以給我們周圍那些害怕和焦慮的人分享我們對耶穌的信靠、以及祂給予我們的天國公民身份。

我們可以讓那些被世界的不確定性吞噬的人們看到我們屬於一個「更美的家鄉」(希伯來書11章16節)。

我要禱告的是,英國的基督徒們在這場正在進行的脫歐之旅中站出來。不是為了表達他們的政治觀點或意見,而是讓人們看到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對他們唯一的王依然有著不可動搖的希望和信心。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愛而生

創意圖文:走進未來

作品名稱:走進未來

繪圖作者:Chin

作品描述:我們都在期盼未來,然而未來卻好像太小,塞不下任何挑戰。但現實生活是充滿挑戰的。如果新的一年我們需要什麼,一定不是自己的決心。而是帶著信心,走進風暴、走進困難、走進迷茫。知道當我們尋求祂的時候祂會與我們同在,保守我們,並且我們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像祂。

 

走進婚姻中的磨合

走進新工作的壓力

 

走進升學壓力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二十三歲的我,決定不再徒然等待上帝使用我(有聲中文)

作者:思恩,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Yibin,中國

*封面和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回顧二十三歲的人生,我經歷了一些事,也做了一些決定。

曾經的我會質疑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像是: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讀書、工作、戀愛、結婚、生子?然後,就回天家了。就這樣而已嗎?若是按照這個邏輯推理,最多再過十年,我就必須停下腳步,為自己的家庭全身心地付出了。

我不甘於這樣的人生。但是,我到底想過怎樣的生活呢?我不要過世界上人們都羨慕和追求的生活,而是要過上帝喜悅的生活。那麼問題又來了,怎樣才是祂所喜悅的生活呢?如何才算是活在上帝的旨意里呢?

直到我看到馬太福音中講述天國的一段:

「凡稱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馬太福音7章21節)

唯有遵行上帝旨意的才能進天國。我相信這與馬太福音28章中提及的大使命不可分開。我記得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想要傳福音,因為這是耶穌給我們最大的使命。但是那時候,我很害怕,也不懂得如何用最溫和和不冒犯人的方法告訴我的朋友關於耶穌的事。我記得當時我屢次禱告卻都無法突破。

還有就是當時我渴望身邊能有更多的基督徒朋友,但上帝卻沒有給我安排。在需要陪伴和鼓勵的時候,我身邊一個主內朋友都沒有。因此,我只能把問題藏在心裡,到星期日才能在教會中告訴我那裡的朋友。我為此屢次向阿爸天父祈求,但是,我並沒有看見祂的作為。

然而如今二十三歲的我回頭去看這些事情,才真正看見了祂的奇妙恩典與作為,淚水不禁濕了我的眼眶。在傳福音方面,祂給我開了很多道路,預備了很多不同的機會向朋友講說福音。久了,我也真的不再害怕了,也不再覺得自己奇怪,開始越來越有話語的智慧。除此之外,我還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結交了許多基督徒朋友。每當擔憂和害怕時我都能夠與他們分享,彼此鼓勵。

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章18-20節)

如今看來,對於大使命,我有了不一樣的看見。我不想要只過個讀書寫字的二十三歲,我想要在30歲之前,接受上帝給我的特別的使命。雖然我不知道這使命會是什麼。可能是要我在教會裡服事,也可能是要我在音樂方面做事工,亦有可能是要我在關懷事工方面做些什麼。雖然我還沒有特別清晰的方向,但我願意去嘗試,拿起上帝擺在我面前的每一次機會。

有個朋友曾經提醒我,不要只說不做。他因着興趣去當了學校一項特別項目的輔導人員。他要做的就是通過電子郵件,與他人一對一的聊天輔導。而他收到的第一封電子郵件就被問了誰是上帝?你瞧,上帝使用我們的方式各有不同,但若你願意被祂使用,祂會通過每一個機會使用你我。試想,如果我的朋友只想專心地讀書,而推辭了這一機會,他可能就錯過了被上帝使用的機會。

除此之外,在事工上面,我們是不是只有雄心而不願意付出行動呢?

雅各書1章22-25節說,「只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着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唯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我相信,雅各書講了同一個道理。我們不只是要因着聽了道心裡火熱,而是要切實地活出不一樣的生命來。

因此二十三歲的我決定了,不再徒然等待上帝使用我,因為我確知,祂已經在我生命中動工了。只是我還要等待祂如何用祂的恩典帶領我前往不同的事奉里。未來的道路很漫長。我也許會跌倒,會想放棄。但是,正如雅各書1章2-4節中所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

我知道一切都是祂對我的磨練。我也相信,靠着祂加給我的力量,我凡事都能做。二十三歲不是終點,而只是個開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奇異恩典

小凱:中國比加拿大更像家

中国比加拿大更像家

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顧靜,中國;封面繪圖:閃電小熊,中國

小凱(化名)有着一頭棕色的頭髮和一雙灰藍色的眼睛,說著一口標準的加拿大式英語。因此,對於初次見面的人來說,聽這樣一位18歲的姑娘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並說自己裡面其實是「半個亞洲人」時,都會非常驚訝。

不僅如此。和大部分同齡人不同,這個低調的年輕人沒有選擇直接去上大學,而是暫停了學業,到離出生之地千里之外的地方——中國,去教小孩子學英語。

如果問她為什麼做這樣不同尋常的選擇,她的答案很簡單:中國是她留下記憶最多的地方。小凱在家中八個孩子中排行第二,雖然出生在加拿大,但從小隨父母在中國不同的地方長大,直到15歲才回到自己的祖國。這之間她還在菲律賓生活過一年。

在中國生活的日子不僅使小凱愛上了這個國家和這裡的人們,並讓她看到這裡孩子們的需要。在她長大的地方,童年的小夥伴剛滿六歲就被送到寄宿學校。而在此後的六年裡,她們都要遠離家人,每年只能回家呆兩個月。

所以,當她在加拿大完成了高中的學業,並在聖經學校學習了一年以後,便決定不像她的朋友們那樣直接去上大學了。18歲的小凱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下,決定返回中國,到寄宿學校去做一名志願者老師。在談到怎麼會有這樣的決定時,她說:「是爸爸讓我有了這個想法,而上帝給了我信心」。

小凱知道,很多人不能理解她暫停學業的決定。對她的高中同學來說,高中畢業之後一般都直接上大學,他們的世界就是鄰里和學校。但對小凱來說,這是難以理解的生活狀態。她說:「我很開心自己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樣的。」

當然,她的朋友們大多也不會明白在異國他鄉不斷地換地方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小凱出生后不久,一家人就搬到了中國,兩年之後去了菲律賓,一年之後又回到中國。過了三年,一家人又搬到中國的另一個地方,與當地的少數民族傈僳族人生活在一起(傈僳族人通常分佈在緬甸、中國西南部、泰國以及印度的山區)。

很多小凱的同齡人都對她在跨文化背景中非同尋常的童年感興趣。與她在加拿大的同齡人不一樣的是,小凱的青少年時期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姐姐以及其他跨文化背景的小孩一起逛海灘、爬山和爬樹度過的。她回憶道:「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爬到山上去給我家養的羊找飼料」。

意想不到的是,當小凱一家為了幫姐姐開始大學生活而搬回加拿大時,15歲的小凱卻遇到了最大的挑戰。

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適應過程。她說:「我有六個月都陷在抑鬱症當中,因為我根本不想待在加拿大。我覺得我當時可能還沒有準備好適應那裡的生活。我很想念在中國的朋友,我覺得加拿大人跟我很不一樣。我害怕永遠也找不到一個真正能理解我的朋友了。」

她甚至開始生上帝的氣,覺得上帝沒有給她能夠分擔困難的朋友。但後來上帝對她說話,讓她明白自己已經把友誼看成了高於上帝的偶像。

當意識到自己把人生的價值和幸福建立在是否得到友誼上,而不是上帝本身時,她開始悔改。「我告訴上帝‘你是我的一切。擁有友誼很好,但是我也可以沒有它。我可以被你所滿足。’說這話時,我在加拿大還是沒什麼朋友。」

就在小凱向上帝悔改之後不久,上帝賜給她一些關心她的好朋友,其中有一些還是基督徒。

如今,除了大姐,小凱全家都回到了中國。對於小凱來說,回到中國的感覺就像回家一樣。她希望作為寄宿學校里唯一的基督徒老師,自己能夠給孩子們帶來正面的影響,讓他們能夠感知上帝的屬性。她說:「真希望上帝可以使用我,讓孩子們知道上帝是誰,並幫助他們更加靠近上帝。」

雖然小凱不知道這樣的生活會持續多久,但她確信:拿到大學學歷(最好是教育學學歷)之後,自己還想繼續教書。「我想去菲律賓教書,教孩子,尤其是那些不被人們重視的被寄養在別處的孩子們。我想成為一個讓他們感到被珍視,可以與他們分享上帝的好消息的老師。」

當小凱11歲認識到自己的生命屬於上帝時,就曾承諾委身上帝,現在她要實現自己的承諾。她說:「祂給我生命,對我有一個計劃,因此,我要讓祂在我生命中完成那個計劃。只有這樣,我的生命才會真正有意義。」

對於雅米提出的問題:「為什麼做現在在做的事?」小凱回答說:「我知道上帝愛我,對那些還不明白上帝的愛的孩子們,我很有負擔。我希望他們能明白上帝愛他們,也希望他們能和我一樣,在基督里找到確據與平安。」

 

*此文章英文原文和翻譯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那一年,我決定退學去宣教

The-Day-I-decided-to-Quit-School-1024x613作者:Amy Ji,新加坡;翻譯:Fish Lin,中國

16歲是大多數新加坡學生學業的分水嶺。大家在這個時候要決定之後是去技校、去兩年制大專還是在專科院校選修課程。對我來說,16歲,是我決定退學去宣教的日子。

當然,這並不是大家通常所了解的那種“我聽到上帝呼召”的故事……

16歲那年,我參加了一場一年一度的宣教大會。因為買不起門票,我就申請成為了大會的一名志願引座員。在大會的最後一晚,知名來華宣教士的後裔戴繼宗(James Hudson Taylor IV) 先生用流利的中文為大會做了結束致辭。我聽后感動得一塌糊塗。當他開始邀請大家加入宣教行列時,我舉起了手。

聽起來特別光輝,對不對?但不幸地是,我其實是想借“宣教”來擺脫壓力與束縛——那年我學業堪憂,成績慘淡的我既討厭老師,又沒幾個稱得上“真心朋友”的同學——夠醜陋吧。

但是,我完全沒料道上帝為我預備了怎樣的經歷……

當我媽問我是不是明白會遇到怎樣的挑戰時,我自信滿滿地回答說,不就是在農村生活跟教點書,沒什麼的。出乎意料,我媽居然立馬同意了我的決定,並幫我聯繫了她的好友 —— 一位在東南亞的宣教士,又給我訂了為期六周的往返機票。我,就這麼出發了。

旅途才過去11個小時,我就完全懵了——語言不通、座位下面居然有四隻雞動來動去、行李也被隨便塞在了卡車頂部的某個地方——太可怕了!

這跟我之前想的太不一樣了!由於沒有電,大家全都八點睡覺五點起床。我借宿在一個兒童宿舍里,因此不得不給30個小孩和5個大人煮飯、打掃衛生和做農活!還要料理其他瑣事,比如帶晨間查經和餵雞。因為學校沒有電腦和教科書,所有的課也都只能使用粉筆和黑板來教。

當然也不全是不開心的事兒。我漸漸喜歡上那些孩子,他們也成為我最好的語言老師。我實在太喜歡他們了,就把自己所有的補貼都用來給他們買文具。在那兒,每一天還有特別美麗的景色、清新的空氣和涼爽的夜晚。

但我開始極度想家。我再也不想早餐吃鹹魚粥,午餐吃船面,大熱天還要頂着蚊帳打地鋪,睡在咯吱作響的地板上了。每天早上要花45分鐘翻過一座山才能到達最近的學校,還是在隔壁村,這樣的事情也真是讓我厭倦了。我好想回家。

因此六周一過,我二話沒說,打包好行李就回家了。回去后我繼續完成了學業,獲得了學位並考取了教師文憑。之後我又去了那個兒童宿舍四次,也探訪了許多亞洲其他地區的山村學校。

一轉眼,十年過去了,我依然希望有一天可以成為宣教士,服侍上帝。但我知道,宣教不是用來逃離現實的捷徑,也不是一個輕鬆的行當。許多人要花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來預備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學習語言、練習教導,還要修跨文化交流的課程。

16歲那年的短宣徹底改變了我對宣教的認識。我已經吸取教訓,學會等候上帝,再也不像年少時那樣憑己意行事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