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榮耀的身體

我在抗疫最前線:面對新冠疫情,上帝在哪裡?(有聲播讀)

作者:方友望,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馨寧,中國

 

那是一個炎熱的午後,艷陽高照,晴空萬里。我駐守在急診室的初步分流站,位置就在入口處搭建的臨時棚內,由透明塑料薄膜四面環繞著。準備下班的時候,汗水浸透了衣服,我的肚子早已餓得咕咕直響了。輪班交替後,我四處張望的目光無意中停留在門口一個巫裔婦女的身上。她身材矮小略胖,臉上帶著靦腆的笑容,站在一輛破舊的客貨車旁邊。她的身後有個中年漢子,手裡拎著兩個裝滿飯盒的袋子,緩緩向我走來,與我擦身而過。

 

我微笑著問婦女:「這是哪家餐館送來的呀?」 她看著我身上的制服和名卡,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是自己在家裡煮的,只是些簡單的家常菜。」 說著她轉身往客貨車裡拿了一個飯盒來塞到我的手裡,熱情地說道:「你還沒吃午餐吧?這裡還有最後一盒。」 我愣了一下,不好意思地把飯盒緊握著,連聲向她道謝。那一天的午餐特別美味可口,那盒熱騰騰的薑黃雞飯和那位善良慷慨的婦女讓我心裡由衷地發出感恩。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行動管制令實施以來,醫院的前線醫務人員常常會收到各界善心人士和非政府組織捐贈的食物和手工製作的防護配件。國內新聞媒體除了歌頌醫護人員在抗疫的前線上付出之外,也報導了許多慈善機構、公司企業、家庭主婦、監獄囚犯、殘障人士、青年學子主動親手為我們縫製防護服和配件的事情。當全球面臨防護配備供不應求的危機,許多國家的醫務人員因為極度缺乏防護服、口罩、手套、護目鏡等防疫用品而感染病毒身亡的時候,這些愛心手工縫製的防護服如同陽光揮灑在黑暗的角落,穿在我們的身上,暖在我們的心裡。

 

面對瘟疫和災難,基督徒在這個社會該扮演什麼角色呢?許多教會和福音機構在疫情的當頭也籌募基金,鼓勵基督徒奉獻資助許多貧困的外勞、難民、土著家庭,讓他們的家庭在經濟困難的境況中仍有一餐溫飽。楊腓力 (Philip Yancey) 在他膾炙人口的代表作《有話問蒼天》 (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 中探討信仰與苦難的課題。他彙集了許多面對苦難的人所歷經的際遇,其中包括患上癌症或麻風病的病人、意外導致終身癱瘓的運動員、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行動不便的殘障人士、遭受種族歧視的黑人領袖。在一次簽名會上,有讀者問他可否濃縮整本書的內容,用一句話來概述。他想了又想,答道:「面對苦難的時候,教會在哪裡?」 人們在苦難中都會懷著不解、失落、哀痛、懷疑的心情質問上帝:「禰在哪裡?」 而楊腓力的答案是:「教會在哪裡?」

 

每位基督徒都可以在新冠病毒的抗疫陣線上扮演著各自的角色。也許你我不是國家領袖或衛生總監,也不是站在前線上的醫務和警衛人員,但我們仍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為這個世界點燃希望,祈求醫治,扶貧助弱,安慰鼓勵。彼得范宏將軍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影響著世界。」 那盒熱騰騰的黃姜雞飯對於門口的那位婦女也許不足掛齒,對於我卻像是一杯涼水般帶來感動和溫情,提醒我主動將上帝的愛付諸行動,分享給那些有需要的人。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榮耀的身體

400次咖啡提醒了我什麼?(有聲播讀)

 

作者:吳詩蕊,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Melody,加拿大

 

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四處肆虐,馬來西亞政府於3月18日開始實行了全國行動管制政策,就是下令全國人民居家隔離,避免外出,以遏制病毒繼續傳播。行動管制政策於今日已實行了50天,當中也有一些人在行動管制期間按奈不住待在家中,開始無視政府所發布的政策,自行外出,因此被警方逮捕或罰款。也有人選擇待在家中,在網路上發布分享自己在居家隔離期間所做的事情。

漸漸地,人們把焦點轉向了社交媒體平台,我們可以看見許多的年輕人活躍於一些烹飪、烘培、翻唱流行曲、居家健身活動等。近期,在網路上爆紅的其中一個名詞是「400次咖啡」。對於這些突然爆紅的「流行」,我們應該已經屢見不鮮了。但這400次咖啡卻讓我聯想起了在舊約時期,以色列百姓在埃及400年、在曠野中漂流了40年……

 

 

疫情中面對各樣的挑戰

 

在曠野中,除了嗎哪,百姓沒有其他的食物可供選擇,因此他們常常抱怨。若他們活在現代里,我想他們也會想要求上帝可以賜給他們披薩、壽司、韓式部隊鍋、及400次咖啡等。

在行動管制期間,人們無法隨意地外出去購買一些生活必需品,也有人面對經濟的困境,在家中與家人的摩擦也逐漸增加,這些壓力使得他們開始抱怨。我承認,行動管制期間,許多的負面消息使我感到焦慮不安,與家人數次的摩擦也讓我失去了耐心,也有許多的抱怨,但是箴言17章22節提醒了我:「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當我們失去了喜樂,我們的心中就會產生抱怨,然後會開始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忘記了上帝的供應,忘記了祂是我們的倚靠,我們不再倚靠上帝,而是依靠自己的聰明智慧時,漸漸地就會離上帝越來越遠。

你是否發覺自己也有類似的狀況呢?

當我在閱讀申命記1章33節:「祂在路上,在你們前面行,為你們找安營的地方;夜間在火柱里,日間在雲柱里,指示你們所當行的路。」。這一節經文提醒了我,即使我們還不曉得疫情過後會有什麼樣的事情和挑戰在等著我們,但是我已做好了準備,我要在這場長久的戰役中與上帝同行,祂必賜給我所需的力量,使我可以大聲宣告「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提摩太後書4章7節)。

在完成主託付給我的使命前,我決不能被疫情打敗。我要靠著上帝的話語,幫助我做出正確的決定。

 

我們需要的是什麼呢?

 

以色列百姓在埃及為奴400年,上帝聽見了他們的呼求,並要救他們脫離埃及人的手,領他們到美好、寬闊的流奶與蜜之地(參出埃及記3章8節)。

今天,我們也同樣在困境當中禱告祈求上帝的幫助,但我們是否禱告過後,又再次地抱怨,抱怨國家的制度或是領導,抱怨疫情的發生?我們天天掛在新聞中接收許許多多的負評,接著自己也受到影響開始在社交平台上給予評論。

就像以色列的百姓,他們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在曠野中行走40年,每日抱怨上帝為什麼要把他們帶出埃及,但是卻忘了當初他們向上帝祈求的。

基督徒在決定要跟隨上帝時應該都曉得,跟隨主的道路並不是平坦而寬敞的,上帝也告訴我們,我們會經歷各樣的挑戰,但是祂也應許祂會與我們同行。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6章34節)

只要把一切憂慮交託給上帝,曉得我需要的是上帝的帶領。我需要上帝成為我生命的中的主宰。

 

 

 

400次咖啡的決心

 

泡400次咖啡,需要攪拌400次才能夠調製出咖啡那香濃的味道。

在泡製這400次咖啡的過程中,可能有許多的不確定,中途也會因攪拌很累而想要放棄。但是心中對想要品嘗這400次咖啡的渴望會使我們堅持到最後,直到泡製出一杯成功的400次咖啡。

換言之,如果今天我對上帝話語的渴慕,就像想要喝到這400次咖啡那樣,不論失敗與否都堅持到最後,那麼最終,我也會得到上帝所賜的那永恆的獎賞(參腓立比書3章14節)。這無可置疑的是比那400次咖啡更好的賞賜!讓我們一起立下心志,在這疫情中能夠堅定站穩在主里,不管疫情過後會遇到怎樣的挑戰,我們也決心跟隨上帝的腳蹤!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榮耀的身體

是的,上帝會給你超過你所能承受的(有聲播讀)

作者:Madeline Kalu,德國

翻譯:Verena Chi,台灣

有聲播讀:Joya,中國

 

當我看著我家貓的X光片,嘗試著去理解獸醫的講解時,我的心沉到了胃裡。

“從影像裡你可以看見,癌症覆蓋了整個腸胃,甚至擴散到肺部。”醫生嚴肅地告訴我結論,我麻木地點了點頭。

“我很抱歉。”他小心地說,“但我認為我們應該幫妳的貓解脫。”

我看著單耳(One-Ear),它因局部麻醉的關係昏睡在一旁。炙熱又帶有鹹味的眼淚,從我的眼睛直沿著臉頰落下,我要和陪伴了自己十九年的忠實小伙伴分別了。

主啊,我怎麼還要經歷這個?

回家的路上,我手裡提著空蕩的貓籠,步履沉重,就像走過快速凝固的混凝土般艱難。過去的一年裡,我深受抑鬱症、恐慌症、精力耗盡和公共場所恐慌症等精神問題的折磨……這些問題將我拖垮,直到我感到自己已經再也不能前行。而且,當我在教會裡試圖提出與精神疾病相關的話題時,我卻被拒絕了……連我以為是我朋友的人也反對我。

現在連我的貓,我的摯友,也離開了我。

主啊,我真的無法承受這一切,這真的不是我可以負擔的。

在我的貓離世後幾天,我試圖打開聖經閱讀,卻沒有成功。當我終於成功打開聖經時,我在哥林多前書十章十三節看見了這段:

“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上帝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

這段經文並沒有安慰到我。

事實上,我根本不相信。

難道一直以來我都理解錯了嗎?上帝會給我們多過於我們可以承受的嗎?

在我花時間與上帝共處,尋求祂的面之後,我清楚地得著了下面的真理:

 

我們知道祂已得勝

有時候,我們因著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和錯誤決定落入罪裡;但也有時候與個人無關,而是逆境擊打我們,就像我心愛的貓咪去世一樣。

在耶穌三年事工快結束的時候,他就告誡過門徒們,他們將不會從試煉或磨難中倖免:“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翰福音十六章三十三節)。”

但是,耶穌也繼續說,祂比門徒們所要遭遇的任何試煉都要強大:“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十六章三十三節)。”

與其一直質問為什麼上帝讓我遭遇這些苦難,我選擇提醒自己上帝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全能全知的唯一掌管者。祂已勝過所有我無法面對的挑戰!

 

上帝沒有讓我們獨自承擔

上帝的旨意從來都不是要我們獨自面對重擔。

祂是以馬內利 —— 上帝與我們同在。事實上,上帝在彼得前書5章7節里特別提到,要我們把一切憂慮卸給祂。我藉由禱告來做到這一點 ——把我的軟弱和悲傷帶到祂腳前,與祂分享我內心的負擔。之後,我感到如釋重負,明白上帝在幫我承擔重擔,我不需要把它們都扛在自己肩頭。

上帝要我們知道,承擔我們的重擔是祂的責任,我們的責任是要信任祂並把一切交託給祂。

上帝總是在我們受試煉時開一條出路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章十三節中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不僅告誡他們會遭受苦難 ,也強調了上帝是信實的!祂說上帝會在我們受試煉時開一條出路 ——不一定是讓我們避開它,而是與我們一起經歷它。

保羅自己在艱辛的苦難中,也親身經歷了上帝的信實 ——他被囚禁、遭遇沉船、遭到毆打…然而上帝每次都拯救他(哥林多後書一章十節)。

對我而言,上帝對我的幫助除了來自抗憂鬱的藥,讓我在沮喪和絕望的黑暗中感到些微的希望外,祂也賜給了我摯愛的丈夫,扶持並看顧我。

耶穌把祂的平安賜給我們

耶穌知道我們的信仰會遇見試煉,但祂也向我們保證,祂是我們在試煉期間得著平安的來源:

“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翰福音十四章二十七節)。

讀這節經文總是令我感到安慰。耶穌知道我們身處這個世界需要平安,而祂也已經把平安賜給我們了。

對我來說,得著來自耶穌的平安就如同有著充分的安全感,好似祂將我捧在祂的手心上。我的心感到輕鬆,彷彿我的痛苦、衝突和壓力都已消除或減輕。

或許單耳(One-Ear)在別人的眼中只是一隻貓,但它是上帝帶進我生命裡的朋友、安慰和支持者。在它離世兩個月之後,我是否依然認為上帝所給我的超出我所能承受的呢?

是的,但我更堅信我可以把痛苦交託給上帝,接受祂的幫助而減輕我的重擔。

更重要的是,我相信上帝愛我,祂會用祂的時間和方法醫治我,因為祂是耶和華拉法(出埃及記十五章二十六節)。

不管你現在正面臨什麼困境,請記住上帝從來沒有要你獨自背負重擔。接受祂所提供的幫助,安息在祂的懷裡,信任祂並讓祂為你而戰吧。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榮耀的身體

如何優雅地與你的另一半爭吵(有聲播讀)

作者:Debra Ayis,奈及利亞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中文:楊瀾,中國

 

 

「你總是這樣,讓我很厭煩。你總是在最後一刻取消計劃。」他在簡訊中這樣寫。

我回復道:「我沒有總是這樣,我現在不是提前三天告訴你了嗎?」

「好吧,但我已經為這次旅行而預留出了那一天的時間!…..咱們別吵了。」他回復說。

當你聽到「爭吵」這個詞時,會想到什麼?

過去,它在我腦海中代表著消極的事物——隨之而來的是鬱積的失望和誤解,比如我上面講到的那次爭吵。我討厭爭吵,因為它會造成關係的緊張和尷尬,所以我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陷入爭吵。

這意味著我有時會寧願選擇放棄一段戀情,也不願解決引起爭吵的背後問題。

但是我漸漸地了解到,與你的另一半進行健康有益的爭吵是可能的。這是一個過程——我們需要時間來了解對方的性格和性情,並養成有效的交流習慣。一個健康的爭論過程會因關係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但有些步驟是我們可以用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爭論的。以下是我用來保持我的爭吵健康的幾種方法…

 

 

1.在做出反應前先提問

在我過去的一段戀情中,我的男朋友喜歡不停地取笑我。然而問題是,我不喜歡被人取笑。我發現取笑會很容易從鬧著玩變成傷害,而且我經常質疑他說話背後的動機,即使它們聽起來像是在開玩笑。

在一次爭吵中,我控制自己不去生氣,而是努力保持積極、冷靜的態度,並問了自己一些有助於弄清他表達含義的問題。學習雅各書1章19節的智慧,我努力傾聽而不是急著得出結論;在我弄清楚情況之前,我在心理指導自己控制住內心漸漸燃起的憤怒。

很多時候,當我給他時間解釋時,最後的事實都證明沒有什麼值得我生氣的。

還有一些時候,在挖掘了他開玩笑的言語背後想表達的信息後,使我能夠了解他的觀點,再考慮它是否值得稱讚。然後,在我處理完這一系列信息並使自己的頭腦冷靜下來之後,我才能更好地與他討論這個話題,並努力找到一個解決方法。

 

2.讓恩典引導你

對我來說,另一個建設性的建議是: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歌羅西書4章6節)

在我那段充滿被開玩笑的關係中,為了讓我們的互動充滿恩典,意味著我的另一半學會了衡量我何時有開玩笑的好心情。另一方面,我學會了放鬆一點並隨即也給他開一個玩笑。我意識到,如果我想要擁有一段健康的關係,我就應該讓自己足夠靈活,可以去欣賞他對我表達喜歡的方式。我學會了以恩典對待他以及他一些我不太喜歡的習慣,就像他也以恩典對待我一樣。

 

3.不要翻舊賬

當主把給祂子民制定的各樣律法給了摩西時,祂也提供了如今仍然適用的關係法則。

「不可報仇,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卻要愛人如己。」(利未記19章18節)

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每一次爭吵就講當下的事,不要因扯入過去的憤恨而使事情變得模糊不清。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因為我了解到,將當前的爭吵與過去的事聯繫起來往往會使對話變得更加痛苦和沉重。我在本文開始時提到的那個人常常會在和我爭吵時使用「總是」一詞,表達他對我在某件事情上的不滿——比如說取消計劃一事——但這讓他把過去對我的不滿也一概帶到了當前的事情上。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學會了只看當下的事情,並一起談論解決。

就事論事的爭吵可以減輕其破壞力,並可以避免反覆思想對方過去對自己的冒犯行為——這需要我們停止懷怨在心,學會寬恕。

我仍然是一個不斷在接受改造的半成品,我們都在。但是,當我在努力使爭吵更有意義的路上邁進的時候,我注意到自己變得更願意提出疑問、問題和疑慮而不再那麼害怕它們會使關係破裂了。這幫助我建立了在情感上更加穩定和有益的關係,在這些關係中,爭吵並沒有使我放棄,反而建造了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榮耀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