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死亡

一次險些喪命的經歷讓我開始思考人生的深層意義(有聲中文)

Untitled

作者:Lydia Tan, 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語音播讀:小盒,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什麼時候會死掉?

幾周前我就差點沒命。當時我正走在馬路邊的人行道上,一個大意的司機把車開上了馬路牙,差幾公分就撞到我。

這次與死亡插肩而過的經歷把我嚇壞了。但同時我也開始深深地為我還活着而感激上帝。那天晚上我整晚失眠,開始思考人生以及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真是有趣,我們往往在死亡將近的時候才會發現人生的深層意義以及開始感恩生命。

死亡

死亡為何令我們如此恐懼?因為它是生命的終點?還是因為它不可避免?或是因為它無法預料?突如其來的死亡打碎了我們的夢想、希望和雄心壯志。人人都對它厭惡至極。

對於很多人來說,死亡是一個禁忌的話題,彷彿提及它就會遭遇厄運。然而避忌不談並不能解決問題,死亡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最近在跟我媽媽聊天時,聊到了我姨姥姥家的事,我再次意識到了每個人都要面對死亡這個事實。有次我去看過我姨姥姥(她住在國外),發現她的丈夫對她真是無微不至。我常常想「有個這麼溫柔會照顧人的丈夫,姨姥姥真是太幸福了!」 然而,就在他們的兒子結婚前一周,悲劇還是發生了——我的姨姥丈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了。

你能想象在同一時間舉行婚禮和葬禮嗎?我實在無法想象姨姥姥和她家人所經歷的巨大痛苦。然而,事實是在世界上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這場悲劇引發了我的思考:當死亡臨近時,我們能尋求誰的幫助?我們要如何在恐懼和悲傷中找到盼望?《聖經》給了我們答案:向耶和華尋求幫助,因祂是我們唯一的幫助和拯救。(詩篇42篇5節)。在生命的動蕩和風暴中,上帝是我們唯一信靠的錨,祂是我們的磐石,是我們所投靠的。(詩篇18篇2節)

但這個事實會怎樣改變我的生活方式?作為基督徒,我們要如何以永恆的眼光看待生活?《聖經》再次給出了答案。一方面聖經說我們的一生彷彿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各書4章14節)。另一方面,聖經也告訴我們即便人生非常短暫,它仍然是有寶貴的價值的(因為我們的造物主給了我們價值)。在馬太福音16章26節中,耶穌告訴我們,我們的靈魂如此寶貴,它的價值甚至要大過整個世界。

明白了我們生命的價值后,我們要更加珍惜人生並活出造物主的旨意——“我來是為了叫他們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章10節)。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上帝賜給我們的每一分鐘並且活出祂的榮耀!

想到要給一個朋友寫封信鼓勵他嗎?現在就行動吧!想要約某個好久不見的朋友喝茶聊天嗎?馬上就打電話吧!想讓你愛的人知道你有多麼愛他們和感恩他們的陪伴嗎?不要延遲,現在就告訴他們吧!上帝給你的託付你一直拖延着還沒去做嗎?開始行動並且禱告求上帝保持你心中的負擔一直到你完成了使命為止吧!因為你實在無法確定你以後是否還有機會去實現它!

對我個人而言,那次險些喪命的經歷像是迎頭一擊,提醒我我在世上的使命還沒有完成。

再過幾個月,我就要去參與到一個海外宣教事工了。此時,我萬分確定若是上帝不允許,什麼事情都不會臨到我。(羅馬書14章8節)

讓我們時刻把永恆放在心裡,每一分鐘都為了永恆而活吧!也讓我們學會感恩上帝每天的賜福與供應(我們常常意識不到),並活出一個配得福音的生命—— 一個榮耀上帝的生命!

像摩西在禱告中所說,讓我們一同來禱告:「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着智慧的心。」(詩篇90篇12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每日旅程:我們將來的模樣

WeChat Image_20170522080257

作者:Marlena Graves

翻譯:陳琳

閱讀經文: 約翰一書3章1-6節

親愛的弟兄啊,我們現在是上帝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翰一書 3章2節 )。

今年的生日是我跟我的丈夫和一些朋友在一個會議上度過的。在會議結束時,我跟一個比我小一歲的熟人聊了會兒天。他說:「我年紀越大,就越意識到我至今還沒有完成自己想完成的所有事。」然後他又若有所思道「我很可能永遠都無法完成它們。」

他的一席話提醒了我,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在漸漸走向死亡。殘酷的現實是,我將永遠無法在這一生成為我夢想的樣子。生活總會出現一些狀況讓事與願違。即便是我們活到了七十歲,大多數人仍然沒有足夠的時間、資源和精力去完成我們想做的事情。照此想來 ,這短暫而又受限的一生,會讓我們隨着年齡的增長愈發地感到悲傷。

但值得感恩的是,基督徒們可以感到欣慰,因為生命真正重要的是跟上帝的關係,而非成就。在約翰福音 11章25節中, 耶穌告訴我們,「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我可能無法在在世的年月里做完我想做的事。然而死亡並不是終結。你和我,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作品,祂的藝術傑作(以弗所書 2章10節)。祂何等地愛我們(約翰一書3章1節)。所以毫無疑問,上帝會為了你我和整個教會,成就祂的旨意(腓立比書1章6節)。約翰寫到,「我們現在是上帝的兒女,將來如何,還未顯明,但我們知道,主若顯現,我們必要像祂、因為必得見祂的真體。」(約翰一書3章2節)。

在祂完美的時間裡,上帝將會讓我們看到我們要變成的樣子!

相關閱讀:

閱讀西番雅書3章17節並回想這個真理:你是上帝的孩子,是祂的藝術傑作。祂用歡快的歌聲表達對你的喜悅。

思考: 在耶穌基督里的盼望是如何使我們擺脫人生遺憾的纏累的?成為上帝的傑作對你來說意味着什麼?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那些失去至親的日子

How-I-Dealt-With-The-Loss-of-a-Loved-One

作者:PeerapatT,泰國

翻譯:鍾林君,中國

大家都是如何來追憶已逝親人的呢?有人可能會通過日常對話來回憶往昔美好時光,有些人則通過照片來懷念。

我選擇後者。我家有個傳統,就是在家裡掛滿家人的照片。家裡牆上有兩張我太爺爺、太奶奶的照片,我還沒出生就在那了。所以我雖然從未見過他們,卻倍感親切,他們也因此成為我兒時生活的一部分。

隨着我年齡的增長,家中掛的照片自然也越來越多。有些照片卻是會勾起無比心痛的回憶。其中一張是我大哥的照片。那年,他被摩托車撞傷,傷勢十分嚴重。剛剛信主的我與教會的成員聚在一起為他禱告,可兩次腦部手術后,哥哥還是沒有好轉,不久就去逝了。

家裡另一張讓人傷心的照片是奶奶的照片,她患糖尿病身亡。最讓人心痛的則是我爸爸的照片了。有一天,爸爸心臟病突發,幾分鐘之內就身亡。他的突然病逝在我心裡留下了深深的傷痛與無法彌補的空洞。

回憶起這些至親的離世,讓我不禁思考:“人為什麼會死呢?”人會死是因為我們違背了上帝的旨意——“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3章23節)。有些人對於死亡,要麼完全不去思想,要麼活得好像永遠都不會死去。但這些方式卻無法讓我們逃脫這個不可避免,且隨時都可能發生的結局。即便是信主,也不會使我們倖免於肉身的死亡或失去至親的傷痛。

只是,對於基督徒來說,不同的一點在於,面對死亡時,我們心中仍有盼望。因為耶穌透過十架上的死賜予了我們寶貴的救恩(希伯來書9章27-28節)。我們可以得安慰,因為知道上帝會陪我們一同走過死陰的幽谷或失去親人的巨痛。

上帝的話語的確在我面對傷痛時深深地安慰了我。其中一句讓我在最痛苦的日子裡倍受安慰的經文是:“求你把我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這不都記在你冊子上嗎?”(詩篇56章8節)當我意識到上帝竟然完全了解我的感受時,我不禁熱淚盈眶,內心也受到深深的安慰。

其他基督徒的代禱也提醒我,上帝在我生命中的信實與慈愛——即使在我最難熬的日子裡,祂都從未忘記我。對於我還未信主的家人來說,有人為我們禱告也是很大的鼓舞與見證。上帝的愛真實地通過這些人,像光一樣閃爍出來,照亮了那些黑暗的日子,也醫治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傷心。

你最近是否也經歷了失去親人的傷痛?放心,上帝會一直與你同在,並且永遠都不會停止對你的愛。把盼望放在祂裡面,讓祂安慰你吧!

此文章譯自雅米泰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天堂與地獄)

《我就要你好好的》閱讀感想

01-1024x681

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最近有一部電影特別吸引我的注意,就是美國6月上映的《我就要你好好的》(Me Before You)。我是在臉書(Facebook)上看到這部預告片的,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男主角對女主角說:「你是我每天醒來的唯一理由。」我很好奇,是怎樣一種情況或絕望才會讓一個人將他每天醒來的動力都寄托在另一個人身上?雖然很想看,但我並沒有到電影院看愛情片的習慣,於是當我得知它是改編自小說時,我便立刻買了原著小說來讀。

小說述說的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女孩——露薏莎。因為失業,露薏莎不得不接下一份看護工作,並因此邂逅了她的看護對象——威爾,一位年輕有為的企業家。威爾熱愛冒險和挑戰,卻因一場車禍而四肢癱瘓。威爾覺得再也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一心只想死去,因此他決定再活六個月後便安樂死。當露薏莎知道后便一直試圖改變他的決定,例如帶他去看賽馬、去旅行等各種各樣的活動。在這個過程當中,兩人相愛了。看到這裡我本以為露薏莎可以改變威爾,讓他有勇氣選擇活下來。萬萬沒想到,威爾改變了露薏莎對生活的態度,自己卻仍執意進行安樂死。看完結局之後,我難過了一整天。

書中的威爾總讓我想起聖經中的一位人物——約伯。約伯跟威爾一樣,都遭遇了十分痛苦的事。約伯一直以來都活得很正直,就連上帝也稱讚他是位完全人。然而因着魔鬼的攻擊,約伯一夕之間遭受到了極大的苦難。他原本有很多財產,卻都被搶光;僕人也被殺了;原本美滿的家庭,卻因為一場風暴,十個孩子都死了。不只這樣,他還全身長滿了毒瘡,親朋戚友都遺棄他。他極其痛苦,痛苦到詛咒自己的出生,厭惡活着,認為死亡是最好的解脫,他甚至也因此埋怨上帝。然而我們可以看到,即便約伯這麼說,卻從沒有選擇死亡來結束一切,更沒有對上帝絕望。他雖然極其痛苦,但卻沒有離棄上帝,就連發泄和訴苦的對象都是選擇上帝。這是因為他心中有上帝,並且清楚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帝在掌權,在祂那裡面有盼望。而最後,上帝也確實加倍賜福與約伯。

威爾雖然四肢癱瘓了,以及要忍受許多併發症的痛苦,但他身邊有愛他的女主角和家人,然而他最終還是選擇安樂死。我並不是要比較威爾和約伯兩人誰遭遇的苦難更痛苦,因為這是我無法了解的,我光想象一下就覺得很可怕。但是我們確實可以從中了解到,若我們將人生活着的意義和目標放在物質或其他世俗的事上,當這一切都失去時,還真是眼前一片絕望。聖經教導我們:「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后書4章17-18節)同樣是面對苦難,但結局卻大不同。

死亡永遠都不是一個解決方法。約伯曾訴苦說到,他已經失去了氣力、結局、幫助和智慧(約伯記6章11-13節)。或許許多人就是因為看不到苦難之後的結局所以選擇自我了結。然而基督徒是知道結局的,我們是有盼望的,縱使苦難再苦,再怎麼絕望,我們仍有那天國的盼望。因為上帝應許我們:「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章33節)

另外,詩篇46篇1節也說:「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上帝更是在詩篇121篇1-8節應許祂必會保護我們。因此,雖然人在世上難免會遇到苦難,我們要曉得上帝是真實的,祂是信實的上帝,必不會給我們遭遇過於我們所能承受的苦難(哥林多前書10章13節)。

雖然這只是一本小說而已,但我還是會忍不住去想,若威爾的生命中有上帝的話,若他將生命的價值放在上帝里的話,結局或許就會不一樣。所以,期望我們都能常以上帝的話語,以約伯所說的「氣力,結局,幫助和智慧」來裝備自己,讓自己不要在苦難到來時輕言放棄。

圖片來源:《我就要你好好的》電影官網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面對苦難)

影片見證:我的信仰之旅

你是否思考過上帝卻不知道祂究竟與自己有什麼關係?
或者某一個時段,你也深深思考活著的意義,卻始終沒有答案?
信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相信了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嗎?

讓澳大利亞21歲的吉他手Jesse Liang 與你一起分享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以及他的信仰之旅吧。

“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
——哥林多後書5章7節

苦難化為祝福

作者:賴厚丞

今天在台大兒童醫院的加護病房前,眼前這景象讓我的心糾結了一下:「『某某某的家屬在嗎??』從加護病房裡的護士走出來說著,『你的小孩現在他心跳停止了,我們現在正在幫他急救…』」。或許在醫院裡,這種事天天都在發生,我第一個念頭是,除了因為沒有能力救這小生命而自責外,不禁問上帝:祢為甚麼創造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卻沒有把痛苦挪去?祢真的愛我們嗎?如果有,那在經歷生命傷痛處時,祢在哪?對聽到自己小孩心跳停止時的媽媽來說,祢在哪?

即使在醫院探訪了一段時間,接觸了癌症的病友,也看了很多書籍,不斷的思考這些問題,但依舊還是沒有辦法給我自己一個很完美的答案…

成為基督徒,並非意謂著從此不再有苦難和傷痛。不過,當我們面臨苦難和傷痛時,上帝會賜下足夠的力量讓我們面對。或許,因著今天這個小朋友和媽媽的苦難,讓我生命有一種不一樣的擴張,明白我們藉著服事這些受苦的人,我們讓上帝的安慰在生命中湧流,我們所行出的愛是上帝的真面目,耶穌也親自承受了遠超乎我們能承受的痛苦,我們如果愛神並且愛在祂裡面的人,就會欣然容許苦難摧毀任何神願意摧毀的,因為我們知道,苦難摧毀的是無關緊要的東西,這些苦難可以成為盼望,因為祢已經戰勝死亡,期待有一天,我們可以在天家相會,也對未來重拾信心,終究可以使苦難化為祝福。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哥林多後書1章5節)

靈命日糧 :戰勝死亡

讀經:馬太福音28章1-10節 

收音機正播放著一個座談會的廣告,內容耐人尋味。播音員說:「你可以永遠戰勝死亡!來參加我的座談會,你就可以知道!」我不禁猜想,那位講員為何自稱能戰勝死亡?他的建議又會是什麼?或許是些關於節食、運動,或是將我們的身體凍結之類的東西吧?然而,再聽了一會兒,我不禁啞然失笑,其實他是說:「你可以永遠免除債務。」因為英文中的「死亡」和「債務」的音相近,乍聽之下,難免混淆。

然而,對基督徒來說,我們真的能戰勝死亡,因為耶穌已償還了我們的罪債(哥林多前書15章55-57節)。我們因為犯罪而與上帝分離,但耶穌為了償還我們的罪債,甘心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在耶穌死後的第三天,抹大拉的馬利亞和另一個馬利亞到墳墓去要膏抹耶穌的身體,一位天使告訴她們:「祂不在這裡,照祂所說的,已經復活了」(馬太福音2 [....]

靈命日糧 :偷偷溜走

讀經:讀經:詩篇16篇  

我表哥肯尼英勇抗癌整整四年。還記得他過世的前幾天,他的妻子,三個孩子,還有幾個孫子都輪流來探望他、陪伴他、與他道別。當大夥兒才走出房門外沒多久,他就悄然離世,安息主懷了。等到家人發現他過世的時候,有個小孫女天真地說:「爺爺偷偷溜走了。」前一刻,肯尼還活在世上享受上帝的陪伴;下一秒,肯尼的靈魂就進入天堂與主同在了。

詩篇16篇是肯尼最喜歡的詩篇,也是他指定要在追思禮拜上朗讀的經文。他跟詩人大衛的想法一樣,知道沒有任何財寶能勝過與主親密(2、5節)。大衛清楚地知道上帝是他的避難所,所以死亡不能奪走基督徒的生命,因此大衛說:「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10節)。不但大衛如此,肯尼也是這樣──凡是認識耶穌為救主的人都知道,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

因為耶穌從死裡復 [....]

靈命日糧 :奧秘真理

讀經:讀經:約翰福音17章20-26節  

當無限的上帝透露祂的意念給有限的人類時,有時結果就是難解的奧秘。舉例來說,詩篇有一段深奧的經節說:「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詩篇116篇15節),這句話確實讓人費解。

我不禁搖頭,覺得這樣的事,怎麼可能?當我女兒在17歲死於車禍,或者我們當中摯愛之人離世的時候,如果我只看到今生,就很難理解為何上帝看這些事為「寶貴」。

主看為寶貴的事,若我們不以今生的眼光來看,我們就開始明白了其中的奧秘。這節經文給了我們永生的眼光。例如我從詩篇139篇16節中,上帝知道我女兒梅麗莎回到天堂的日子,祂正盼著她的到來,在祂眼中這是寶貴的事情。換個角度思考:想像一位父親迎接自己的孩子回家,且看見他們能與耶穌團聚的大喜悅,這是多麼歡欣的事(約翰福音17章2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