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父親

你在為家人得救而苦苦憂慮嗎? (有聲播讀)

作者:Judah Koh,新加坡

翻譯:蔣冠華,中國

有聲播讀:劉弟兄,中國

 

我成為基督徒已經11年有餘,且是我們家中第一個信主的人。在上帝的恩典下,我的母親和妹妹在我信主一年後也來到了上帝面前。感謝我弟弟同事們獻上的禱告,大約在一年前,他也來到主的面前。基督就這樣奇蹟般地拯救了我的家人。

然而,我的父親仍未信主。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一直很害怕父親,因為母親會將他做的那些不好的事情告訴我。在我們家,大喊大叫、破口大罵是很常見的事。有一次,在一場特別激烈的爭吵中,父親甚至遞給我一把屠刀,要我跟他打架。對我而言,他是一個脾氣很壞的人,很冷漠,有時候還可能會暴力。儘管我最終克服了對他的恐懼,但這伴隨我成長的恐懼已經抹去了父子之間本該存在的愛。

然而,大約在五年前的一天,我突然發現我的父親老了。他不僅變老了,而且還很虛弱。他也變得沉默、溫和和孤僻了,再也不像我小時候那樣罵人了。

雖然我們住在同一所房子里,卻沒人願意搭理他。他孤獨的樣子,似乎成了上帝放在我心中的痛——這種痛始於同情,後來變成了愛和寬恕,最終成為了對他靈魂能夠得救贖的渴望。

在我們的文化里,很多事情我們往往會選擇沉默。但不知何故,我和父親的關係開始好轉。我們幾乎再也沒有吵過架,關係變得越來越親切。隨著我們關係的修復,我也越來越想和他分享我對上帝的信仰。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一次,一位海外朋友來拜訪我們,在交談中我們開始談論信仰。然而談話很快變得激烈起來,我忽然意識到我們在試圖強意要說服我父親。我不得不在談話還未升級成為一場激烈的爭吵之前終止了它。雖然我很渴望父親能得救,但我意識到我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迫使他相信。我要做的是保持信心,相信上帝會動工。

2018年是我做為未婚人士最後一次在春節收到紅包。按照習俗,父親帶著我和未婚妻去拜年。作為一個滿心自豪的傳統中國父親,他很迫切地要告訴親戚朋友們他兒子要舉辦婚禮了——一個教堂婚禮。

聽一個非信徒解釋他對教堂婚禮的理解是很有趣的事。談話過程中,我聽到父親說出了「耶和華」和「十誡」之類的詞。原來,他年輕時曾去過教會,但僅僅是聖誕節期間去領點禮物和吃的,從來沒有人問過他願不願意信主。但不知怎麼,上帝卻把這些知識儲存在了他腦袋裡,五十幾年後,父親依然可以講出這些細節。

作為家中第一個信主的人,我感到自己有責任要把這個好消息帶給我的家人。但是,當我想到上帝比我更愛我的父親,在我未曾出生之前,祂就已經計劃好要揀選他時,我感到自己要謙卑下來。上帝掌管著我父親的救贖計劃。我要做的是信靠主、為父親禱告和保持信心。

但這並非一帆風順。結婚後不久,我和妻子商量著帶父親去她的母教會。那是個雙語服侍的聚會,有不少人都與他年齡相仿。父親沒有怎麼抗拒就就去了,總的來說,一切都很平靜。這是我們第一次成功地把他帶到教會,所以我很希望父親能有更多的興趣,甚至希望他能決志信主。然而那天事情並非如此,於是我很失望。但妻子告訴我要振作起來,因為上帝正在軟化我父親的心。

今年早些時候,我們所在的城市舉辦了一次大型的多教會聯合、跨教派的福音聚會,我和妻子決定邀請父親參加。父親已經71歲了,迫切需要聽明福音。經過了一些反覆,他最後終於答應去參加了。在那裡,我們聽了許多的見證分享和及時的真理信息;父親聽完了整場佈道,偶爾評論一下錯誤的用詞或發音。但他聽到了他需要聽到的(福音)信息。當他被問到是否要決定信主時,我和妻子趁機把他夾在中間。

他聲稱他已經理解了福音,還說他遲早會信主,因為他整個家庭都已經信主了。但他也表達了一些擔憂,在我看來這些問題在他信主之後的成長過程中會更容易得到解決。畢竟,我們都有自己的問題,但上帝會不斷幫助我們克服。最終,父親同意向前邁出一步,我們陪著他回應了決志呼召。

我是如此的感動和興奮,以為他終於相信了,但後來當牧師與他談話時我才發現,他還沒有真正相信。剛開始我感到很挫敗,但後來我將它看作是勝利,因為牧師為他做了禱告,而且他願意進一步了解這個「西方信仰」。最後牧師送給他一本新約聖經,我們知道他很快就會得救了。

在接下來的幾周里,父親主動去了我妻子的母教會見我岳父,這又是一個突破。我父親大概總共就去過教會六、七次(除去他年輕時參加的那些聖誕聚會之外),僅上個月就去了五次。

我很想從岳父那裡聽到我父親在聚會中的情況。岳父說父親在教會中幾次含淚,並被我和妻子為他能得救而費的心感動。

最終,在6月30日,當我和妻子在教會參加領袖的退修會時,我們收到了一段岳父發來的視頻:父親在禱告,並公開表示他願意歸向耶穌基督。

上帝愛我們,祂動工,祂完成救贖。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山上的城

天父改變了我的生命狀態(有聲中文)

作者:Elisa,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美君,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小盒,中國

封面圖片來自PEXELS

編者的話:你和你的父親關係如何?當初你認識天父的時候是怎麼認為祂的呢?這之後你的生命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呢?今天的文章或許能夠讓你看到自己的影子,帶你數算天父的恩典。

 

我地上的父親

上帝透過家庭展現祂的愛,祂要兒女被父母疼愛。然而,人總是軟弱的,不是所有父母親的愛都能完全地展現上帝的榮美。

從我懂事的時候起,我就寄住在親戚家裡,不知道被父母疼愛的感覺是什麼。我印象中的爸爸,是一位嚴肅、憂愁和不善於表達愛的人。我們之間沒什麼交流,關係也不親近,我甚至是懼怕他的。

 

天上的父親

成為基督徒后,我才知道自己還有一位天上的爸爸。我當時想:天上的爸爸是誰啊? 祂就像地上的父親一樣嗎?在一次的營會中,我有機會更深認識天父。那一次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聖靈的觸摸。原來天父很愛也很疼我,祂告訴我說:“祂會補償我童年失去的父愛。” 當時的我頓時淚流滿面,因為我不知道原來在我心裡是那麼在乎父親的愛。

但我又如此想:“如果天父愛我,為什麼會讓我的父母在我小時候就離棄我,我好像是不被愛,不被這個世界歡迎的?” (因母親曾經想過不要還在腹中的我)。耶穌卻透過詩篇139篇13節告訴我:“孩子,你錯了,在你母胎中我就看顧你,我保護你,你出生的時候,我在你身邊迎接你,擁抱你,你能明白我有多愛你嗎?” 這讓我真實體驗到天父的愛和用心,祂是何等愛我們,甚至差遣祂的愛子,來到世上為我們捨命,釘在十字架上。從此以後,我越來越想了解這位天父是誰。所以我用了一年的時間閱讀完整本聖經,藉着讀經,我一天比一天更了解祂的特質。祂是慈愛,憐憫,充滿恩典的天父,祂的愛比天高,比海深。當我越認識祂時,我就也就悅懂得愛,因為天父先愛我們,祂也教導我如何去愛。

 

原諒我的父親

在發覺天父的愛之後,慢慢地我對父親的認識也改變了。當我開始禱告天父給我力量去寬恕我的父親時,我開始從懼怕他轉而成為敬畏他,這反而讓我能夠體諒他過去的情緒和感受。原來他其實是非常疼愛我的,只是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上帝的醫治之手,修復了我和地上爸爸的關係,也重新改變了我對天父的認識。天父其實非常在乎我們與祂的關係,希望我們更多了解祂的特質,才不會被世上的敗壞影響。祂渴慕與我們有親密的關係,每一天祂都希望我們跟祂講今天我們所發生的事情。天父要參與到我們的生活中,祂想做我們一生的倚靠。

 

恢復與天父的關係

為了與天父爸爸有美好的關係,我開始學習如何與祂溝通。每個早晨,我歌頌讚美祂,感謝天父的保護和看顧,使我晚間能安然入睡。我也會禱告交託一天所要做的事,求主帶領和引導。原來,有倚靠的感覺真棒,我從此開始信靠祂,不再是獨單一個人生活。

每一天,我會默想經文,思考天父今天要我做什麼,我要如何為祂而活。到如今,這仍然是我與天父不可缺少的溝通習慣。晚上,再以感恩的心,為今天好或不好的事禱告,以及為有需要的人和事情代禱。

我深知,如果不是上帝的愛在我裡面,我就不能堅持着靈修,禱告,讀經,以祂的愛來愛父親。若是哪天我沒有禱告,就會覺得做什麼都無法順心順意,自己也會變得容易暴躁,失去方向。我的生命不能失去主的同在,有天父的陪伴,我便有力量去面對每一天。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當我饒恕家暴的父親時(有聲中文)

The-Day-I-Forgave-My-Abusive-Father2

作者 : Aryanto Wijaya,印尼

翻譯:覃函涵,中國

語音播讀:呂傑,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曾經怨恨過我的父親。在我看來,他嗜賭成性,虛榮偽善,是個根本就不配做父親的人。

有一次,他又在外面賭了一通宵,到黎明的時候才回到家。他賭輸了1千萬印尼盧比(約合5000多人民幣)。因為輸了錢怨憤在心,他就發泄在我和我母親身上。他大聲叫嚷,對家裡的傢具拳打腳踢來泄氣。當時在做飯的母親也沒有倖免。我眼睜睜的看着他咒罵和侮辱母親。他甚至還想動手打她。我實在無法忍受了,氣急敗壞地走到他旁邊,重重地甩了一把廚房門。我大聲吼道:“你喜歡賭博是你自己的事,與我們無關。是你自己選擇要去賭的,所以無論輸贏,後果就該你自己承擔。你能不能別把自己在外面惹的麻煩帶到家裡來?”他聽完氣得要打我。我躲開了,跑出家門。他追在我後面,不斷咒罵我。我實在太恨他了,根本不想認他做我的父親。

出了門我也不知道該去哪兒,我騎着自行車漫無目的地遊盪。我不想回家——我知道剛才的爭吵讓家裡的情況變得更加混亂。於是我決定去到5分鐘路程之外的教會。那天不是星期天,所以教會裡人不多。但我還是希望能在那兒遇見一兩個教會裡的朋友,期待他們能幫助我疏解糟糕的心情。

我在教會坐了好幾個小時,任由自己思緒翻飛。早晨爭吵的場景一直在我腦海里回放。想起父親對我和母親做的那些事,我感到心如刀割。這並不是他第一次在賭博之後拿我們發泄情緒了。只要他賭輸了錢,回到家他就會打我的母親。而我卻對此無能為力,這使我萬分痛苦。

還好那天我的一個朋友來教會了。他之前把自行車放在了教會的車庫裡,那天剛好回來取。他見我狀況不好,就問我發生了什麼。我哭着跟他訴說了家裡的事情。他聽了什麼也沒說,靜靜地擁抱了我。

當晚,我決定回家。我出來的時候沒有帶錢,也沒有帶衣物。我也覺得我不應該把我母親一個人留在家裡。然而我到家的時候,母親告訴我,父親又出去賭了。

決定原諒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覺得憤怒又傷心。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我想起自己在2004年受洗的時候,那時我決定全心全人地跟隨主耶穌。跟隨耶穌意味着我要像上帝饒恕了我們一樣饒恕別人。上帝差遣了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的罪釘死,饒恕了我這個罪人。我又有什麼權利不去饒恕其他和我一樣的罪人呢?如果我拒絕饒恕自己的父親,我還是一個真正的基督徒嗎?

當我向上帝禱告求祂給我一個解決方案時,上帝給我的經文全部都是關於饒恕的。馬太福音6章12節的主禱文清楚地教導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耶穌甚至告訴彼得要饒恕別人到70個7次。(馬太福音 18章22節)

老實說,這些經文對我來說就像老生常談,沒什麼新意。在主日學和講道中,我不知道已經聽過多少遍了。然後我想起了馬太福音18章22節中提到的基督信仰的核心—— 就是接受饒恕和饒恕別人。

讀到這節經文的時候,我終於謙卑降服了。我不能再背負着仇恨我父親的重擔了。我想要釋放所有積壓的憤恨和苦毒。雖然經文明確的告訴我,要饒恕我的父親。但我知道,要做到真正饒恕並不容易。

在絕望中我曾向上帝禱告:“上帝,請賜給我力量去饒恕他。”上帝傾聽了我的禱告。之後,我安靜下來,仔細地思考了整個爭吵的過程。

我意識到我自己也犯了錯。我讓憤怒掌控了我,沖我的父親大聲叫嚷,而沒有耐心對待他。我本應該用水去熄滅憤怒的烈火,可我卻選擇了火上澆油。滅火的水,應該是饒恕。只有饒恕才能最終消解我內心的憤恨和苦毒。

因為害怕父親仍在生我的氣,於是我主動給他發了信息:“我為我自己的行為道歉。”之後我感到無比的平安和釋放。我當晚睡得特別香。第二天,我找到了我的父親,又給他道了一次歉。但他並沒有回應我的歉意,一開始我有些失望,但隨後我意識到,我沒什麼好傷心的,因為我已經做了上帝要我做的事情。

我當時並不知道,給我的父親道歉讓我開始從怨恨和自私的捆綁中走出來。之後我認識到,不管誰對誰錯,我都應該先道歉。這很重要,因為當我道歉的時候,我是在謙卑我自己。而且知道自己所做所行的,是討上帝喜悅的,我就充滿喜樂。我也確信,饒恕能讓我從怨恨中得釋放,在基督里得自由。

饒恕我的父親

從我第一次選擇饒恕我的父親已經過去很多年了。在2012年,我離開家鄉去外地上了大學,之後在雅加達找到一份工作。我不再與父親住在一起了。然而直到今日,我的父親仍在賭博。

我意識到,饒恕並不一定能改變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也未必能讓我們的情況好轉。但是,當我們饒恕別人的時候,我們就是在學習更像耶穌基督。饒恕我的父親讓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整個事件——我已經不再怨恨他了。

耶穌基督在去往受難地的途中,被嘲笑,被折磨,可他並沒有因此還擊。相反,他為那些傷害他的人禱告。在路加福音23章34節中,他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

我為我的父親禱告,希望他有一天能夠認識耶穌基督。隨着時間的推移,我也一點一滴地給他傳福音,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不管怎樣我都相信,饒恕就像我們所種的一粒種子。如果我們願意花心思去澆灌和培育它,這粒種子就會成長,並且有一天它會結出果實。這果實就是和平與重歸於好。

我能夠學習饒恕別人完全是因為上帝先饒恕了我所有的罪。因為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我們得以與天父重歸於好,享受平安。

正如天父已經饒恕了我們,你願意學習祂的樣式嗎?你願意放下自己的驕傲來原諒那些傷害過你的人嗎?

即使你現在覺得饒恕別人很困難,但這並不代表你永遠都做不到。饒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讓我們永遠記得,是上帝首先饒恕了我們,所以我們也要學習像祂一樣去饒恕別人。而上帝必會賜下力量,讓我們能夠饒恕。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雅米相關主題文章:再見,假象!

如果你也不慶祝父親節

To-Those-Not-Celebrating-Fathers-Day

作者:Joanna Hor, 新加坡

翻譯:奇奇,中國

我對父親節沒什麼意見。只不過我們家從來不慶祝這個節日——對於母親節和情人節也是一樣。

也許是因為我的父母不是多愁善感的那類人。我們最多也就是參加一下我叔叔阿姨們給祖父母們準備的晚宴(父母兩邊都是)。但對於我爸我媽,我們從來沒有搞過什麼特別的活動。沒有盛大的晚餐,也沒有昂貴的禮物,連照溫暖的全家福都沒有過。

若是有人問起,我們會說「呃,那些不過是商業噱頭罷了。」畢竟我們要和家人一起吃頓豐盛的晚餐不需要非等到某個特定的時間。送禮物也是一樣。不論什麼時候只要爸爸感到需要,他都會給我們買禮物。因此,過生日在我家也不是什麼特別隆重的事兒。但我們都覺得這樣子挺好。

也許這是個化了妝的祝福。因此在父親因為突然中風去世后的這4年中,我幾乎沒有在父親節這一天特別傷心過。當然,那些寫着「父親節午餐特惠」、「父親節特別折扣」、「父親節送禮錦囊」之類的廣告牌和網絡上的宣傳語會令我想起我的爸爸,但我從來都不會過分陷入悲傷的情緒里出不來。我為此感到感恩。我已經很想念我的父親了,不需要再有一個讓我痛哭流涕的場合了。

可能你會對我的經歷感同身受。也許你家也不怎麼慶祝父親節,或者你的父親也不在了。又或許你不知道你的父親是誰,或他曾經虐待你並不負責任,你不想要與他有任何關係。也許父親節這天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痛苦和失望,你實在不願提起這一天。

但無論你不願慶祝父親節的原因是什麼,我都想要對你說:你並非獨自一人。我知道,這聽起來太老套了——但事實確實如此。這並非是因為還有其他人跟你的處境一樣。因為不論我們的經歷和處境多麼的相似,每個人的過往仍然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完全感同身受你所經歷的,即使是你自己家裡人也不行。但是有一個人卻可以,而這才是我想要說的。

失去摯愛的父親的痛苦使我跟天父的關係更近了。我記得那些晚上我多希望我的父親仍然在我身邊,我就可以跟他講我的一天過得怎樣。但這已經不可能了。因此我開始將我要講的告訴上帝。還有些時候,我會因為一個夢,某個地方或者某個物件而想起父親然後失聲痛哭,之後我會將感情向上帝傾訴。而每一次上帝都會撫慰我的心,告訴我我的父親此時就在祂的臂彎里——那是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回頭看來,我明白了我世上的父親只是天父美好和良善的縮影。我父親的慷慨、謙卑以及他會保護我們的天性…. 所有的這些,天父也都有並且還有更多。不論我們世上的父親是怎麼樣的,我們永在的天父都與我們同在,這是多麼令人欣慰的事實。並且祂永遠都不會離開我們,也不會令我們失望。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頭條大追蹤)

你可曾懷疑與抗拒父親的心? ——觀《摔跤吧!爸爸》有感

received_10207027102475775

作者:奇奇,中國
圖片:豆瓣電影

作為阿米爾汗的粉絲,聽到他令人期盼已久的新作在大陸上映了,我當然是第一時間跑去看了。

電影果然沒有讓我失望。將近兩個半小時的片子一氣呵成,絲毫沒有讓人感覺倦怠。好幾處都讓我落淚。其實在去電影院之前我還略有擔憂,但好在這部電影既不是在講父親的男權也沒有過分雞湯女權至上,反而講的是女兒如何在經歷和成長中明白了父親的心。

received_10207027101995763

影片以真實故事為原型改編。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來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結果卻一連生了四個女兒。他本以為夢想就此破碎,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驚人天賦,看到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洗衣做飯過一生 。於是他與妻子約定,用一年的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 、剪掉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之後,她們竟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成為了印度的榜樣,激勵了千千萬萬的印度女性……

received_10207027102235769

影片中父親是個非常嚴格近乎苛刻的人。在女兒小時候,他的魔鬼式訓練在姐妹倆看來簡直是慘絕人寰。每天早晨5點鐘起來訓練,不能吃任何油炸和不健康的食物;別人看電視的時候她們在訓練,別人出去玩的時候她們還在訓練……她們簡直恨死父親了!在姐妹倆眼中,父親就是個壞透了的獨裁者!電影中唱了一首很長的歌來表示對父親這種強權的反抗。剛剛十幾歲的她們只想著可以輕鬆一些和同齡人一樣玩耍。她們哪裡知道將來要面對的是什麼?然而她們在一個朋友的婚禮上被朋友的一番話驚醒了,忽然明白了她們以為的父親的“獨裁”實際上是在幫她們抗爭,是為了給她們不被生活奴役的自由。

received_10207027101675755

這讓我想到了天父對我們的約束和管教。我們常常也覺得好累。要遵行祂的話,在別人可以任意生活的時候我們不行。別人抽煙喝酒逛夜店的時候我們要讀經禱告,分別為聖;別人可以隨己意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時我們要管住自己的口舌……好苦啊!就像姐妹倆一樣,我們心裡喊著,真的好難!我們只是個普通人,也好想放任自己活一次。可是我們不知道,天父的目的不是要約束我們,而是要給我們自由,不被罪挾制的自由!

received_10207027101875760

影片中大女兒吉塔在明白了父親的心之後努力訓練,終於成為了全國冠軍,之後順利去到國家體育學院進修訓練和學習,為世界級比賽做準備。然而第一次離開家到大城市去的吉塔迅速被外面的世界吸引了。沒有父親在身邊的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自由。她開始留長發,塗指甲,吃垃圾食品,去參加舞會……身邊的朋友勸她說:「沒關係的!就出來玩一次嘛!不要緊的,就吃這一次嘛!」……久而久之,她自己都沒意識到她懈怠了。同時,她接受著所謂國家級“專業”摔跤教練的指導和訓練,完全摒棄了父親的教導。教練告訴她,要忘記之前學的一切,因為那些都是老舊過時的招數。吉塔也認為自己在接受最新最棒的訓練,感到信心滿滿。她有種站在人生的巔峰的感覺,回家的時候還不忘把自己學的新招式教給家鄉的孩子。她的種種變化讓父親十分傷心,然而吉塔覺得父親對摔跤的那一套理論太不入流,認為父親是個固守成規的頑固派。為此,她與父親發生爭執,並決定要走自己的路,不再理會父親。

received_10207027101315746

然而在驕傲中的吉塔接二連三地輸掉了幾場世界大賽。在電視機前看比賽的父親無比心痛。吉塔也覺得自己再無顏面對家人了。此時,妹妹芭比塔也來到體育學院學習。在妹妹的鼓勵下,吉塔終於鼓起勇氣給父親打了電話。父親接過電話,只聽吉塔在另一頭痛哭,她只說了一句話:「爸爸,對不起!」之後,父親就決定要隻身前往一個陌生的城市親自指導和訓練吉塔。看到這裡,我哭了。

其實我們都是吉塔。太容易就被世界上的事物吸引。愛世界的心分分鐘就讓我們忘記了天父的教導。世界上的朋友也會影響我們,對我們說:「就一次沒有關係的!」真的是沒有關係嗎? 《聖經》是怎麼說的呢?約翰一書2章15節:「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雅各書4章4節:「豈不知與世俗為友就是與上帝為敵嗎?」可見,所謂的「沒關係」,都是世界的謊言。可是,這個世界可能又會藉著一些新潮的理論和觀點跟我們說:「《聖經》已經太老土了!你還真的相信裡面的話呢?你也太不酷了吧!那個已經過時了!來聽聽我的新理論吧。」然而我們知道這些新的理論會帶領我們去哪裡嗎?是走向勝利和自由嗎?當然不是,這些謊言只會領我們走向驕傲和毀滅。好在我們有一個好父親,跌倒了我們還可以爬起來。縱使我們曾經因為愛世界拋棄了天父,祂依然以慈悲和恩典對待我們,等待我們回頭。我們只要一個電話打過去,告訴祂:「對不起!爸爸」,祂就會以十倍百倍的速度奔過來擁抱我們,像吉塔的爸爸一樣!

received_10207027101435749

我非常喜歡電影的結局。吉塔在悔改之後剪掉了長發,開始偷偷接受父親的訓練,按照父親的教導打每一場比賽,再也沒有動搖過。經歷了幾場激戰後,她終於奪得了英聯邦運動會的摔跤金牌。成為印度歷史上首個拿到國際大賽金牌的運動員!拿到金牌後的吉塔跑過去擁抱父親。看到金牌的父親說:你真是我的驕傲!不知怎的,這個時候我腦補了另一幅畫面,在我們打贏了那美好的仗以後得見天父的榮面時,祂會對我們說:「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馬太福音25章21,23節)這實在是一副好的無比的畫面。

received_10207027100915736

整個影片定格在最後,吉塔和父親擁抱在一起,留下了淚水。我想,這淚水中有喜悅,有感恩,也有對父親的理解。吉塔徹底地理解了父親的心——他的嚴苛和管教從來都是出於對自己的愛和保護。沒有父親當時的嚴格不可能有今天的勝利。父親的堅持也是因為他知道這一天會來到。天父的心亦然。太多時候我們都只能看到當下,我們討厭管教也受不了痛苦。而我們的天父是知道一切的,祂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received_10207027101155742

讓我們體會上帝的美好用心,順服祂的旨意,活在祂的引領中,去打贏那美好的仗吧。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閲讀相關主題文章:有目的的人生

夢見爸爸的那個晚上,我哭了

Why-I-Cried-Over-A-Dream-1024x613作者:何佩欣,新加坡;翻譯:苗苗,中國

早上醒來的時候,晚上的夢依舊清晰。這個夢既不壞,也沒有讓我很悲傷。實際上,這是我這段時間裡做的最甜的夢了。

夢中我和爸爸在一起吃巧克力冰淇淋甜筒(注意,不是因為夢裡有冰淇淋我才說這個夢甜的)。不知為什麼,我記得很清楚冰淇淋花了50新幣。夢醒后,我就只記得這些了,卻足以讓我潸然淚下。

刷牙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為什麼流淚。因為夢醒的那一刻,我已經知道,夢中一起吃冰淇淋的快樂時光再也不會在現實中發生了。

爸爸去世兩年半,我以為終於習慣了他的離開,但那天早晨的經歷卻證明,事實並非如此。雖然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夢見爸爸,但夢中看到他的音容笑貌,我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麼思念他,也意識到我並沒有從悲痛中完全走出來。

記得爸爸剛去世的那幾周,整個世界都讓人有一種離奇感。那時,我覺得自己喪失了所有的感知能力。沒有什麼能吸引我,讓我高興,也沒有什麼能讓我感到沮喪。除了淚迸腸絕的喪親之痛外,我的感覺徹底麻木了。失去了爸爸,生活就突然變得沒有意義,未來也彷彿一個有大又黑的空洞。有時,我甚至希望耶穌快點再來,或是母親、哥哥和我一起突然死掉,這樣我們一家就可以在天上團聚,而不用在地上過沒有爸爸的日子了。

但上帝用時間和日常瑣事來幫我們度過每一天。漸漸地,我開始恢復正常的情緒:快樂、憤怒、沮喪、嫉妒、恐懼,等等。每當取得成功時,我會很開心;別人工作不用心害我多做事時,我也會生氣;坐錯公交車浪費時間時,我更會感到沮喪……

生活恢復了常態,我彷彿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接受了爸爸去世的事實。對我來說,談論起以往共度的快樂時光已經不再是那麼困難的事情;翻看他以往的照片也不再讓我忍不住掉眼淚;即使是紀念他的逝世周年和誕辰(幾周前),也變得更加容易了。

但是,那天早上的小插曲卻讓我發現,原以為早已消失的悲傷竟然從未離開過。過去的這些日子裡,它只不過是休眠了,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爆發出來。

一方面,我很驚訝為何這麼長時間了,這種喪親之痛依然如此強烈。在父親的葬禮上,朋友送我一個掛件,上面刻了一句話:“這一切也都會過去”。我本來以為“這”應該是指悲傷,現在我有點懷疑。

另一方面,這種疼痛感的繼續,在某些方面倒讓我鬆了一口氣。這種感覺一回來,就讓我可以重新思考自己生活中的優先次序、擔心及顧慮。之前我會因為朋友說過的某些話而惱怒,為別人取得了我沒有取得的成就而心生嫉妒,現在看來,這些都無足輕重了,全都是自尋煩惱。悲傷真實地提醒我們,最終,在我們生活在地上的日子裡,沒有什麼比與天父以及他人的關係更重要了。劇烈的悲痛提醒我,失去是我們每個人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都必須經歷的人生轉折。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失去。同時,失去也深刻地提醒我們,我們的人生並非正常。死亡和失去家人或朋友不應該是“正常”事件;它們是這個偏離上帝心意的世界里罪的結果。

同時,這也嚴肅地提醒我,生命何等短暫。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會產生永恆的影響。這讓我開始專註那些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也激勵我去活出信仰,在我活着的日子裡同我所愛的人們分享耶穌,免得以後來不及。

這些日子以來,我學着接受悲傷作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當它發作時(我確信它會再來),我要充分認識到,因着耶穌所做的一切,這份疼痛變得只是暫時的。我會在榮耀中再次與爸爸團聚,在那之前,我要好好地生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養兒方知父母心

作者:林堅忠, 新加坡

How-I-Came-to-Understand-my-Parents(v2)

 「這不公平!」

為什麼總是拿我跟別人相比?我和他不一樣!」

這是我常常對父母說的兩句話,因為從小到大,我都不喜歡被拿來和別人比較。那時候,我老覺得自己被擺放在一個不公平的位置,總是覺得自己需要符合父母為我設定的標準。

年幼時(也許直到現在仍是如此),我比哥哥粗野、吵鬧。我不明白,為什麼我的玩具總是比較容易壞,為什麼我總是看起來比較髒亂,為什麼我總是成為老媽嘮叨和責罵的對象?我覺得父母是在間接地讓我知道,我應該更像哥哥一些。

更糟糕的是,我老是得接收我哥哥的舊東西。哥哥總有全新的衣服可穿,而我卻不得不穿他的舊衣。當然,說句公道話,我父母還是會給我買需用的東西啦!但不知怎麼的,我總是忘了他們曾買了什麼給我,卻記得他們沒有買給我的東西。

可笑的是,雖然我總是叫爸媽不要拿我跟別人相比,但在潛意識裡,我卻總是拿自己跟哥哥相比,也會拿我的父母跟朋友的父母相比較。

你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呢?

當兒子也成了父親

如今,我也是兩個男孩子的父親,你可以想像我是如何自嘗苦果了。 「爸!這不公平!」每當我兒子這樣說時,我便覺得這真是『報應』。這麼多年來,上帝總是用很多幽默的方式使我明白,祂是公義、公平的上帝。

不過還好,我完全明白孩子們的感受,因為我在他們這個年紀時,也有相同的感受。所以,我常常提醒孩子們,我跟我太太對他們的付出(甚至是在他們抱怨不公平之前)。感謝主,看來他們明白我所說的,儘管我沒辦法說我在他們這個年紀時也能有同樣的見解。

許多人建議採用「角色互換」的方式幫助當事人從對方的角度看待事情,從而讓我們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也能對他人的付出心存感激。這種建議有一定的道理,但我發現「角色互換」實行起來通常會有困難,並且也相當主觀。

成功方程式

感謝上帝,祂已提供家庭生活的黃金定律,告訴我們如何維繫親子關係。

以弗所書61-2節如此教導子女:「要在主裡聽從父母,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新譯本)

緊接著,以弗所書63-4節也教導父母(特別是父親):「不要激怒兒女,卻要照著主的教訓和勸戒,養育他們。」在另一處經文歌羅西書321節中,保羅進一步提醒家長:「不要激怒兒女,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新譯本)

身為基督徒父親,我盡力討上帝的喜悅。我也發現,兒女可以幫助我們成為善於鼓勵和培育孩子的父親,當然,這在不同的家庭中有不一樣的實現方式。

在我的家庭裡,我確實感激孩子們給我提出的好意見,特別是當他們這樣做時,他們是出於對我這位父親兼主內弟兄的愛、體諒、尊重和關心。這樣說或許有點奇怪,但這正是聖經所描述的親子關係。同樣地,在如何順服和孝敬父親方面,如果我的孩子們想要聽聽我的意見,那麼我也會非常樂意告訴他們(當然,我會斟字酌句)。

但就像所有家庭一樣,我們家人之間的互動是很複雜的。儘管我們本來應該認真地傾聽對方,並且謹慎而有禮貌地說話,但我們卻不見得都會做到。有時就算我們努力了,但可能還是會因為講錯話而激怒對方。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我們都極其需要上帝的幫助。

此外,我發覺無論孩子們聽不聽話,我都必須向上帝祈求智慧,好讓我能成為一位善於培育及鼓勵孩子的父親。同時,雖然我的兒子們會看到我的許多錯誤和失敗,但我仍然祈求上帝幫助他們懂得順從和孝敬父母。

感謝上帝讓我有機會學習做一名敬虔的父親,又讓我仍然有機會學習做一個敬虔的兒子去孝順我年邁的父母。我發現,我跟我的兒子們一樣都需要不斷成長。

三位一體的心腸

我愛你們,正如父愛我一樣,你們要常在我的愛裡。你們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愛裡;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祂的愛裡。」(約翰福音159-10節)

顯然,耶穌來到世間是出於對父上帝的順服,同時父上帝也愛耶穌。明白了這一點之後,扮演好我父親的兒子以及我兒子們的父親這個雙重角色,就有更深刻的意義了。我不再只是努力讓家庭正常運作而已,而是有了更大的動力去做好自己的本分。

當我努力做一個合上帝心意的父親和兒子時,我就是在實踐三一真神內在的原則,並且略略領略到耶穌與父上帝之間的美好關係。

關於作者:林堅忠弟兄在新加坡一所初級學院任教6年後, 於1998年加入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擔任全職同工。在2005年,他成為新加坡青年歸主協會的總幹事。如今他在教會參與講道和查經班的服事,同時也在其他教會與青少年團體中講道、培訓和教導。他與妻子結婚13年,有兩個可愛的兒子,分別是9歲的漢正及6歲的漢信。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爸爸的信

作者:Jason,台中
fathers letter
我的爸爸已經返回天家兩年多。前幾天,我在整理房間的時候,發現一封信。雖然寫不到幾個字,不過字寫得很美;內容是我在升上高職後,爸爸要我認真打拼、以及對我的一些期待。

我將信件詳細地讀了一遍。看到它,就讓我想起我的爸爸還在世的時候,他不太喜歡講話(就如同內文寫不到幾個字),也不太會表達他自己內心的感受,甚至很少跟子女聊天。他常帶我們去嘉義探望爺爺奶奶。印象中車程不過一個小時,但是沿路上我們都沒有交談。所以,我常常感覺到我和他之間很有距離感;雖然他常常在我身邊,卻彷彿離我好遠。因此,從小我就暗自告訴自己:「長大以後,我一定不要跟我的爸爸一樣,我要好好地陪伴自己的孩子,多多和他們聊天、談心。」

然而長大之後,反而變得比較能夠理解他的心情;知道他對家庭付出相當辛苦,許多難過、痛苦的事情都不向孩子們傾訴,是因為不想要給孩子任何的壓力,這是我們小時候沒辦法想像的。

直到爸爸因肝病過世之前,我和姊姊、妹妹三個人輪流照顧他。在那個時候,我們都滿辛苦的;姊姊為了爸爸,辭去了自己穩定的工作,全心全意照顧在爸爸的身邊。就讀高中的妹妹,一到下課,就得犧牲與同學社交的時間,跑到醫院照顧爸爸;而那個時候在彰化求學的我,只要有空,也會回到台中,跟姊姊、妹妹輪流照顧他,我們都用相當多的精神、時間、體力陪伴在他的身邊。

那時,我們心情都不太好,因為我們每天輪流8小時在照顧他,我們常因為誰沒有準時來換班而鬧得不愉快;另一方面,爸爸因為肝病的關係,情緒一直很不穩定,我們常常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而挨罵。

有一天,我跟姊姊換班後,要來照顧爸爸時,平常很少講話、表達自己心情的爸爸,突然笑著對我說一句:「辛苦了!」原本累積在心中的那些不愉快,頓時因為那句「辛苦了!」而消失了。當下,我覺得跟他之間的那道牆也不見了。

每當想起我的父親,我就會常常想起瑪拉基書4章6節這一段經文:「他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在我的心目中,上帝跟我的爸爸有些相像,因為上帝很少對我表達自己的心情和看法,甚至我未曾看見過上帝,似乎感受不到祂的存在。不過《聖經》就好像是爸爸寫給我的信,裡面記載著祂滿滿的恩典及慈愛,教導我們生活及信仰的準則;而且雖然我們看不見祂,不過祂在天上永遠與我們同在,祂知道我們在地上的一切艱難,就好像我的爸爸曾對我說的那一句「辛苦了!」

所以,我期待我們都能夠勤讀聖經,讓上帝的話成為我們隨時的幫助。好像我不時回想起的那段經文:「他要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4章6節)。是的,主耶和華是我們在天上的父,祂必永遠與我們同在。

音樂:祝福歌

blessingsong

願主恩惠每天環繞你
當你信靠遵行祂旨意
祂的同在 使你遠離罪惡仇敵
願你平安 願你平安
喜樂有能力
[詞/曲:馬康偉 演唱:馬箏,19歲]
音樂蒙允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創作者筆記:
這是我1995年的作品!
在一次主日崇拜當中,
深深體會到我們每天都需要上帝的恩典,
我們若倚靠自己過日子,不單有限而且很苦,
這更是帶來與上帝的隔絕!
當時,台灣社會也正在總統大選的動盪當中,
我向上帝禱告,
我們需要祂同在的平安、喜樂,與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彼此的祝福!

演唱者筆記:
16歲時,我的父親就不斷鼓勵我進錄音室,將自己的創作記錄下來,
爸爸也不斷邀請我演奏和演唱他的創作詩歌,
但因為覺得自己還不夠厲害,所以都沒有付諸行動。
三年過去了,就在最近,
爸爸說:『女兒啊,妳就幫我錄一片紀念專輯,當作送我的父親節禮物吧!』
於是,就在今年8月3日的晚上,我們到爸爸的好友-袁培華叔叔的工作室,
錄製了五首爸爸的創作詩歌。

我們單純以鋼琴伴奏、沒有和聲的演唱,用清新簡單的音樂來撫摸人心。
特別是『祝福歌』讓我很有感觸,
尤其讓我想到最近世界發生許多災難的這個時期。
2009年八八風災,台灣經歷了一場極為悲痛的父親節,
今年父親節,也將在一個難過的氛圍中度過…
許多意想不到的意外-飛機失事、伊波拉病毒、雲南大地震和高雄氣爆一一發生,
讓人失去父親, 父親失去孩子,也有些人的父親背負起拯救他人的使命,無法一家團聚過節。
願這首歌曲,能安慰許多的人們,
不論是身處在困苦中的,或是活在平安中的,都能感受到上帝的恩慈良善!

父親,是上帝給我的祝福!
很多人說,當牧師的小孩會不會壓力很大?
但其實說真的,我一點都不覺得這是困擾的事,
而且我從小,還很喜歡跟別人說我爸爸是牧師,總是以這樣的父親引以為傲。
謝謝上帝為我預備這樣好的爸爸,
或許說些感性的話並不是他時常會做的事,
但他絕對是行動派的超人父親!
有太多可以分享的趣事和美事,所以我想用一段經文,
來表達我對父親的愛和祝福,更感謝上帝是賜恩的神!

『因為祢必賜福與義人;耶和華啊,祢必用恩惠如同盾牌四面護衛他。』-詩篇5章12節

父親的愛

作者:陳健偉,21歲,新加坡

OLYMPUS DIGITAL CAMERA

世界充滿誘惑,然而年輕人是最容易被誘惑的人。

年輕人的生活不斷被物質追求和毫無目的的派對所困擾。人們開始質疑大多數年輕人生活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儘管種種不利的後果已經顯明出來,但是年輕人卻選擇縱情於短暫的快樂。

路加福音15章11-32節,耶穌用比喻講述了這樣一個人。在這個比喻中,一個叛逆的年輕人,受夠了他父親家的生活和規條,要求父親分給那份應屬於他的產業。這樣的要求通常只有在父親去世後才可以提出來,所以當這個年輕人提出這項要求時,他就是當作他的父親死了。

這樣的要求一定給父親帶來巨大的傷痛。儘管如此,他同意了兒子的要求,將三分之一的財產分給他。

隨著故事的發展,這個年輕人毫無節制地揮霍他的財產。聖經上說:「…在那裡隨意放蕩,浪費資財」(路加福音15章13節)。就在這時,饑荒爆發,這個災難使他不得不找一份養豬的工作。他餓極了甚至吃豬食充饑。這一定是他人生的最低谷,特別是猶太人認為豬是不潔的。這時,他想起了父親家的富足,他意識到父親家的雇工過的都比他好,所以他決定回去做一名奴隸。

到達門口時,他的父親看見他就張開雙臂擁抱他,跑著迎接他的兒子回家,並重新給他兒子的名分。這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

這位父親本可以不理會這個兒子,並且將他拒之門外。但是對於父親來說,雖然這個年輕人與他斷絕關係,但他仍是自己親手撫養長大的那個兒子。父親充滿憐憫和寬恕的舉動充滿了恩典和慈愛。

同樣地,我們的天父就是這樣一位滿有恩典和慈愛的父親。祂沒有按我們的過犯來待我們,卻將自己的獨生愛子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做了贖罪祭。上帝為我們鋪平了道路,為的是讓祂失喪的孩子回家,回到我們當初被造時與祂親密的關係。

祂的恩典夠我們用。雖然我們不配,祂仍然以祂永不改變的愛為我們開闢一條出路並修復我們之間破碎的關係。

天父大愛深不可度
長闊高遠怎測透
賜他愛子生於世上
凡人信靠得尊貴
(歌詞: “How deep the Father’s love for us”)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