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祈禱

動畫:上帝祂一直在線

常常有心事,打開手機卻不知道撥給誰?真正撥通電話卻發現大家都好忙?
別擔心,上帝祂一直在線上!現在就進入內室,向祂傾訴,向祂禱告吧:)

耶穌的禱告藍圖-主禱文


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往往存在一些重大問題,其中之一是我們自以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信靠上帝。我們的禱告往往掩蓋不住這種自我為中心的禱告模式。很多人會禱告,但只有少數人會用上帝的方式禱告。

這廣播討論到如何用上帝悅納的方式禱告。主禱文是每個基督徒耳熟能詳的經文,也經常被引用,但很少人能真正瞭解箇中精意。這是美國丹佛神學院前院長哈頓‧羅賓遜(HaddonRobinson)的廣播講道。他的教導一針見血解開讀者的困惑,展現耶穌所賜給我們、在兩千年後的今天依然非常適用的禱告藍圖。

馬汀.狄漢二世(Martin R. De Haan II)
耶穌的禱告藍圖──主禱文

1. 耶穌的禱告藍圖
2. 上帝的父性-「我們的天父」
3. 上帝的神性-「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
4. 上帝的計畫-「願祢的國降臨」
5. 上帝的目的-「上帝的旨意成就」
6. 上帝的供應-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
7. 上帝的赦免-赦免我們的罪
8. 上帝的保護-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9. 上帝的尊榮-國度、權柄、榮耀
10. 我們為何要禱告?

下載:耶穌的禱告藍圖──主禱文 |第一段 | 第二段 |(右擊滑鼠)

上帝就是我的喜樂和盼望

LYY,香港

找工作、面試、等待通知……這彷彿是每個畢業生都會經歷到的階段。這幾個月裡,我時常感到迷失和枯竭—體力的枯竭、盼望的枯竭。我越發不認識自己,我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 夢想似乎被迫套上了一個又一個桎梏,恐懼油然而生。人生的安全感在哪裡? 我的信心在哪裡呢? 前路茫茫,步履維艱。

不知怎地,心中常想起這詩歌: 「求袮在這慘淡時期之內,擦乾我一切暗中的眼淚;學習知道袮是我的安慰,並求別人喜悅以渡此年歲。」有願意為我死在十字架上的主的同在,我還有什麼可怕呢? 衪不就是我信心的泉源、我的喜樂和盼望嗎?

漫畫:苡俐,加油!

本漫畫繪圖由梅芙完成。
在之前的透心糧漫畫——《家》中,想必大家已經一睹她的繪畫功力!
如今梅芙又一力作,透心糧最新獻上!

漫畫簡介:
聖經中像但以理這種人物的例子,激勵了我們,並向我們展示了面對生活應有的態度。今天我們仍然需要「但以理」--一群堅守信仰,即使面對犧牲或不受別人歡迎時,仍能夠有勇氣去維護真理的人。

苡俐是現代版的但以理。在憎恨與背叛之下,她仍要堅持做出正確的選擇。

憂慮

作者:Carmen Siu,香港

一開始信主時,我經歷到,因著信仰而與父母有衝突。例如在清明節的時候,我們不拜祖先,因為我們所信的只有一位神,但這樣的行為就會令父母生氣,被他們大駡不孝;如果拜祭祖先的話,就是認為祖先可以庇佑我們,把他們與神同等,那就觸怒神了。那時心裡覺得作難,一方面怕神,另一方面又怕父母,為此事心裡感到憂慮愁煩。

然而作為基督徒,主耶穌給了我們甚麼權柄呢?就是可以向天上的父禱告!我為此事不斷禱告,求天父為我開一條路,讓我知道可以怎樣行。要知道父神的心意,在以弗所書六章一節說:「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天父不是教導我們違背父母,而是要在主裡聽從父母的吩咐。拜祭祖先是父母的吩咐,但是違背真理,所以我們是不能拜祭的。當時知道應該要怎樣做,第一個就難題解決了,但還是會怕父母的責備,怎麼辦呢?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章10節)我們信主,必定會與其他未信的人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這是主耶穌已經在聖經中明明白白的告訴信祂的人,有時候結果甚至比被人責罵更嚴重。雖然我表明不上香後被父母斥責,但我心裡有平安,而且我相信主的應許不會落空,將來在天家會有賞賜的!再者,當我解釋過基督徒不這樣做,往後亦一直堅持遵行主的教導,父母是看在眼裡的,之後亦沒有再要求我要拜祭了。倘若我們不肯堅持,父母問我們何以有時候肯拜祭,有時候又不肯拜祭,就真的無言以對,難以令人信服,不能為主作見證,而且不遵守主的命令,也不討祂的喜悅。

當我們有憂慮的時候,讀經和禱告實在很重要,因為主往往可以藉此讓我們心裡有平安,有力量,且知道該怎樣做是合乎聖經真理。在家中常會遇到衝突,上述只是我經歷過的其中一個,我相信大家都會遇到很多不同難處,會有不同的憂慮。我學習為自己禱告,也為家人禱告。因為他們未信主的話,有時候是很難理解我們的做法。我記得有位信主的前輩教導:為主的緣故好好聽從父母,立志不被他們責罵,而唯一讓他們有機會責罵的地方,就是因為信仰的緣故!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到天父的跟前把憂慮卸下,為著自己也為別人不斷祈求,切切仰望上帝的平安臨到我們!

打包、大學、計劃

作者:Christie Weakly,美國

如圖所示,我要開學啦!同時,你也可以看出,離別之時,我的心裡真是五味雜陳(請仔細看我手中的白板)。我讀專科有一段時間了,之前也有一個學期是在外面上的,但實質意義的『上大學』,這將是頭一回。到目前為止,我最強烈的感覺就是興奮。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那邊看看會有怎樣的歷險擺在我前面了。從我第一次造訪算起,差不多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我就一直渴望再回到那所學校,但是上帝卻讓我等到現在。天啊,我準備好了嗎?

出發之前,我看著那些我輔導過的女孩子,與她們彼此注視,問:「你們計畫怎樣度過下一年?想要取得什麼成就?到年底的時候,你們想成為怎樣的人?」當然,我也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整個夏天,我都在仔細思考我下一學期的目標和願望。我該怎樣預備呢?我應該怎樣明智地利用我的暑假?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且有計劃地度過了暑假。我花時間跟那些我想成為的人,或我想輔導的人待在一起。我寫作、思考、閱讀,靈修、工作、運動,完成了不少事情,這樣,當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我就可以說:『整個夏天,我沒有虛度。』這周,我坐下來,要為明年的生活寫下優先次序。

我問自己:「我要怎樣度過今年,才能在明年春天回顧過去的時候,可以問心無愧地說『這一年我沒有虛度?』」我定下了幾件我想做的事情。首先,我想管理好我的時間。我想知道我的時間都花在哪裡了,因為我想善用它們。其次,我想將與上帝相處的時間列為優先。我知道除非有意計畫,不然靈修不會成為我忙碌一天的開始。因此,我將它列為優先考慮的事項:我必須有靈修時間!同時,我也想要有健康的飲食。我想保持身材,也要身體健康。對我來說,絕對不要新生肥胖症*!我想交許多優秀的女性朋友,並與她們有更深層的溝通與交流。我的清單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決定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是非常重要的,但我相信最重要的決定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關於這一點,我想稍微多說一點背景故事。在我和好朋友喬伊各自出發去不同的專科學校之前,我們和幾個家庭一起開辦了一個有趣的家庭聚餐,大家也為我們倆做了禱告。作為歡送我們的一部分,喬伊的媽媽莎莉問了一個讓我怔住的問題。她說,你對上大學的理解是什麼?我告訴她,如果我必須選擇一個回答的話,那就是我擔心我會很寂寞,沒有人會努力瞭解我或者發自內心地愛我。她告訴我,最好的療法或者不擔心的方法是致力於服事他人。我之前對此思考過很多,但從沒有從我害怕交不到好朋友的角度思考過。因此,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我的目標是服事人,那麼我永遠也不會對人失望。這一點幫助我做出了第二個決定:我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想在學期末回顧的時候,看到我生命中的改變。我想成為一名服事者,就像使徒保羅在加拉太書5章13節告訴我們的那樣。我想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別人 身上。我想思考可以怎樣給予,而不是索取。我帶了兩個茶杯——還有約克夏黃金紅茶和一些瑞士蓮巧克力——因此我可以請人喝下午茶。我還有大量的信紙,可以在大家遇到困難時給他們寫便條(羅馬書12章15節)。我有很多指甲油,可以給其他女生美容時使用。我還有一個急救箱,裡邊裝有布洛芬,奈奎爾和蘇達菲等等,可以照顧那些生病的女孩子(路加福音10章9節)。我想使用所有這些工具與他人有更深的對話,為我所生活的環境帶來生命的影響。我想以充足的愛待人,成為一個燈塔,就像上帝在馬太福音5章16節中呼召我們去做的那樣,並且證明上帝愛我們、供應我們所需,不僅僅是我們日用的必需品,還包括那些我們所渴望的東西(哥林多後書9章8節)。這就是我想在我生命中看到的改變!

另外,我知道我還需要學習負責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得向上帝交帳(羅馬書14章12節)。 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這裡寫下這一切!現在,你們都知道了我的目標,除了為此努力之外,我別無選擇。我告訴喬伊和另外一個好朋友,以及那些在喬伊和我的聖經學習小組中的女孩子們,我們每週都要用Skype通話,注視彼此的眼睛,然後問:「你到底進展如何?」,如果懶惰,我們就彼此訓斥。

因此,我也要問你同樣的問題:你計畫怎樣度過下一年?到年底的時候,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一個計畫吧。寫下你的目標。我為自己想做的每件事情以及想成為的樣子,列了一個很長的清單,或者可以說是一個標準,這樣我就可以自我檢查,看每週的進展如何。這個夏天的每個主日,我都去星巴克花幾個小時讀聖 經,寫日記,大概地評估我的生活和我自己。我將會在學校繼續保持這種習慣,並且每週都看一下,哪些是我下周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充實有意義的生活不會自然發生,它需要付出與願景。

好啦,這差不多就是我關於計畫生活的演講啦,至少目前就是這些。讓我們像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那樣度過今年吧!有計劃地。正如我媽媽所說:“go M.A.D(go make a difference)活出不同!”

**發胖症是一個在美國和加拿大常用的表達方法,指的是大學生第一年通常體重會增加很多(稍微武斷地設定為15磅)。(來源:維基百科)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

壓迫

作者:伊恩,香港

這幾天家裡發生了一些事情,家人被一些人惡意對待,甚至出言威脅,我們都心如鹿撞,憂愁滿面。眼見爸爸媽媽每天工作已極度辛勞,現在還要陷上這個令人擔心的困局,我心裡感覺很不平安,做事時也很不專心。我沒把我的憂愁告訴家人,因為怕會牽動他們的情緒,我只能把一切都告訴天父。我知道我需要安靜在主的面前。

主啊,
我擔心那些惡人不知道會再怎樣對待我的家人。
我擔心爸爸媽媽為了不讓我擔心而不跟我說出真相。
我擔心爸爸媽媽會很擔心。
我擔心爸爸媽媽不懂得怎樣應付那些人。
我擔心……

又把事情告訴了幾個好友,可是他們都只能與我一同嘆息、一同禱告。
我在禱告中這樣說:

主啊,
也許我真的幫不上甚麼忙,可是我把這一切都交託給祢。
我知道也確信,祢是知道受委屈的人的痛苦,也會施行公義。

主啊,
就願祢的國度實現。阿們!

禱告完後,在晚上靈修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段經文:
“Lord, you know the hopes of the helpless. Surely you will hear their cries and comfort them. You will bring justice to the orphans and the oppressed, so mere people can no longer terrify them.”
(Ps 10: 17-18, NLT)

感謝主,因祢賜下寶貴的安慰和應許,祢會親自為被壓迫的人伸冤!
我會一直這樣相信下去。

苦難化為祝福

作者:賴厚丞

今天在台大兒童醫院的加護病房前,眼前這景象讓我的心糾結了一下:「『某某某的家屬在嗎??』從加護病房裡的護士走出來說著,『你的小孩現在他心跳停止了,我們現在正在幫他急救…』」。或許在醫院裡,這種事天天都在發生,我第一個念頭是,除了因為沒有能力救這小生命而自責外,不禁問上帝:祢為甚麼創造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卻沒有把痛苦挪去?祢真的愛我們嗎?如果有,那在經歷生命傷痛處時,祢在哪?對聽到自己小孩心跳停止時的媽媽來說,祢在哪?

即使在醫院探訪了一段時間,接觸了癌症的病友,也看了很多書籍,不斷的思考這些問題,但依舊還是沒有辦法給我自己一個很完美的答案…

成為基督徒,並非意謂著從此不再有苦難和傷痛。不過,當我們面臨苦難和傷痛時,上帝會賜下足夠的力量讓我們面對。或許,因著今天這個小朋友和媽媽的苦難,讓我生命有一種不一樣的擴張,明白我們藉著服事這些受苦的人,我們讓上帝的安慰在生命中湧流,我們所行出的愛是上帝的真面目,耶穌也親自承受了遠超乎我們能承受的痛苦,我們如果愛神並且愛在祂裡面的人,就會欣然容許苦難摧毀任何神願意摧毀的,因為我們知道,苦難摧毀的是無關緊要的東西,這些苦難可以成為盼望,因為祢已經戰勝死亡,期待有一天,我們可以在天家相會,也對未來重拾信心,終究可以使苦難化為祝福。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我們受患難呢,是為叫你們得安慰,得拯救;我們得安慰呢,也是為叫你們得安慰;這安慰能叫你們忍受我們所受的那樣苦楚。我們為你們所存的盼望是確定的,因為知道你們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哥林多後書1章5節)

靈命日糧 :禱告夥伴

讀經: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6-13節 

有一次,我與數月未見的好友安琪共進午餐。用餐過後,她拿出一張紙條,上面記著我們上次見面時的代禱事項。這段時間,她一直在為我代禱。她逐項詢問我事情的發展,想知道上帝是否應允了這些禱告。然後,我們也談到了她需要代禱的事項。有這麼一位禱告夥伴是多麼令人感到安慰和鼓舞啊!

使徒保羅與他服事的教會,也建立了禱告關係,包括帖撒羅尼迦教會。他為他們的信心、愛心和盼望而感謝上帝(帖撒羅尼迦前書1章2-3節)。保羅渴望見到他們,他「晝夜」向上帝祈求,要見他們的面(帖撒羅尼迦前書3章10-11節)。他祈求上帝幫助他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12節)。他也為他們禱告,讓他們的心能在父上帝面前無可指責(13節)。當讀到保羅信中的關心和代禱時,相信他們必深受鼓舞。保羅深知自己 [....]

靈命日糧 :向上帝呼求

讀經:讀經:詩篇142篇  

信主多年,我還不能完全了解禱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禱告對我來說是一個謎。但有一點我非常清楚:當我們迫切需要時,禱告會從我們的嘴和心底深處油然而生。

每當我們一籌莫展而驚惶失措;被逼到超出忍耐極限;離開自己的安逸窩;或面臨挑戰和威脅時,我們才會出於本能而又不由自主地禱告:「主啊,救救我!」這是我們自然的呼求。

作家尤金·畢德生寫過:「禱告的言語是在困厄時期,嚴峻考驗下煉就而成的。當我們無法自救而必須向上帝求助時;不滿自己處境而尋求解脫時;不滿於自己而祈求有所改變時,我們用的禱告詞是樸實而不加修飾的話語,而這些話語就成了最自然的禱告。」

人總在生命遭逢困厄時,才開始禱告,而我們也會繼續禱告,因為人生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困難。禱告不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