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等候

你也在擔心上帝睡著了,以至沒有理會你的心愿嗎?(有聲中文)

 

作者:Kristle,特立尼達拉和多巴哥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Joya,中國

 

「我會在24歲之前從大學畢業,找到一份好工作並結婚。」我們一群人在我們的女子高中吃午飯聊天時,我的朋友自信地預測道。

另一位朋友則不假思索地附和了一句:「我呢?則會在26歲。」而另一位朋友則確信,到30歲的成熟年紀時,她和未來的丈夫將有兩個孩子和一隻可愛的狗。

我呢?我記得我說過,無論上帝在我多大年齡給我一個丈夫,我都會很高興。但我知道這會發生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畢竟,在我有限的15年的人生經歷中,身邊的每個人最遲都會在30歲之前結婚。

劇透警報:後來我們當中有人並沒有那樣。

這些充滿夢想、自信的青少年如今已經長成了30多歲的年輕人,她們的教育和職業是我們祖母那一代人夢寐以求的。但我們對自己家庭的夢想並沒有按照我們的時間表實現。

最近,我的一個三十多歲的朋友向我坦白她已經厭倦等待了。「我不想成為四十歲的老處女,」她半開玩笑地抱怨道。

我的朋友一直守護著她的心,追求有意義的目標,為社區服務,好好經營著她與家人朋友的關係。然而,上帝似乎睡著了,沒有聽到她生物鐘設定的鬧鈴。

我的朋友想知道她是否真的需要找一個信仰敬虔的丈夫。也許一個對她好的好男人就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配偶和父親。

當我懇求我那失望的朋友繼續相信上帝的信實和祂的時機時,我並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天知道我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做了多少糟糕的戀愛決定。我有心理諮詢的賬單可以證明這一點。

但我終於學會了相信上帝,而不是自己掌控一切。

你也在擔心上帝睡著了,以至沒有理會你的心愿嗎?我來給你講個故事。

許多年前,有一個叫哈拿的女人為不能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而傷心。我們可以想像當別人取笑哈拿不孕時,她有多痛苦。一年又一年,哈拿認真地向上帝禱告,但她的呼求似乎無人理睬。她仍然沒有懷孕。

哈拿很傷心。在她的大家庭每年拜訪上帝的聖所時,她沒有吃飯。她丈夫深愛著她,問她:「你為什麼哭?你為什麼不吃?我對你不比十個兒子更重要嗎?」他的話並沒有給哈拿帶來什麼安慰,她吃了飯又回去祈禱。

哈拿從未放棄尋求上帝。儘管面對多年的失望,她仍然繼續禱告、盼望和信靠上帝。

有一次禱告時,她甚至向上帝保證,如果上帝給她一個兒子,她會把孩子一生都獻給上帝。

有一天,時機成熟了,耶和華將哈拿的所求賜給了她。她和丈夫同房,哈拿懷孕了。她要成為一個媽媽了!

哈拿履行了她對上帝的承諾。孩子斷奶以後,她就帶他到聖所,在祭司面前全時間服事。這很可能意味哈拿一年只有在他們家人拜訪聖所時才見到她兒子一次。

等等。你說什麼?哈拿懇求上帝給她一個孩子,但她並沒打算留給自己撫養?

沒錯!真是這樣。哈拿把她渴望的還給了上帝,願成就上帝的旨意。哈拿的禱告應驗了,她的孩子就是後來偉大的先知撒母耳,他曾在掃羅王和大衛王在位期間服事。

上帝應允了哈拿的禱告,祂接著又祝福了她。在撒母耳之後,哈拿又生了五個孩子。

你可以在《撒母耳記上》中讀到整個故事。

但我們能從這個故事中學到哪些關於我們自己、上帝以及祂的時間安排的功課呢?

 

把這一切都帶到上帝面前

年復一年,哈拿為有一個孩子向上帝呼求。她把她的眼淚、她的痛苦和她的挫折都告訴了祂。祂聆聽著。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祂裹好他們的傷口。上帝看見我們的心,也聽見我們的呼求。祂向我們保證,我們的眼淚沒有一滴不被記念(詩篇56篇8節)。

 

把這看作是一個邀請,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心愿、受傷和挫折,向上帝禱告。禱告其實就是與上帝說話——我們可以把祂當作一個可以信賴的朋友與祂交談,我們可以完全坦誠地說出我們的感受。

 

要有耐心和信心

哈拿從未放棄。她沒有待在家裡對自己說:「上帝不聽我的禱告,所以忘掉祂吧!」

每年獻祭時,她還是會和她的家人一起去聖所。她照著上帝對她的要求去做,即使她看不到任何結果或好處。

我們不必等到找到理想的工作、結婚或生孩子以後才去活出人生意義。

我們現在就應該去關心我們天父的事。祂給了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天賦和才能,所以讓我們為了祂的榮耀來使用它們吧。

 

改變你的視角

讓我們來面對現實。當哈拿的丈夫問她,有他難道不如10個兒子好時,他有些不夠體貼。但他說得有道理。哈拿有一個很愛她並祝福她的丈夫。

也許如果哈拿專註於她所擁有的祝福並為之感謝上帝,她的心靈就不會如此悲傷。畢竟,上帝要我們凡事都要知足和謝恩(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18節)。

上帝在當下的季節給了你什麼祝福?在過去的時節呢?數算一下祂給你的祝福。你會很快發現上帝是一個好父親,而你備受祂的祝福。

 

想一想你的動機

哈拿請求上帝給她一個孩子,這樣她就可以把孩子獻給上帝。這令我無法理解。在經歷了懷孕、分娩和哺乳之後,哈拿願意把她蹣跚學步的孩子送到聖所里。她不會聽到他在玩耍時充滿童真想像出來的故事。她也無法見證他長大成人的路上經歷的各個階段。

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我為什麼想要結婚或者有個家庭?」

當我們誠實地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可能渴望擁有一個榮耀上帝的婚姻。像哈拿將撒母耳交給上帝一樣,我們也願意讓我們的婚姻順服在上帝的旨意之下。

或者我們會意識到我們其實一直在夢想著擁有一個異國他鄉的浪漫婚禮,而不是蜜月後的真實婚姻生活。

亦或許我們會意識到我們想要結婚是因為家庭和社會的期望,也可能是因為我們認為配偶可以治癒我們長期的孤獨感。

或許我們甚至會發現,雖然我們一開始對婚姻有著健康、正常的渴望,但它卻漸漸成了我們的偶像——以為它是一條通往幸福和滿足的道路。如果聖靈在我們自我省察時讓我們看到了這樣的想法,就悔改吧。比起這些禮物我們更應該渴望給我們禮物的那一位。

 

相信上帝的時間

我們不知道哈拿禱告了多少年,但我們可以確定撒母耳出生的時間是在上帝的計劃里的。

無論我們的願望是什麼,我們都可以學著把它們交給上帝:「主啊,這是我想要的,但我相信你最清楚。求你來掌權,讓你的旨意成就在我的生命中。」

作為我們的創造者,上帝對我們的生命有著終極的計劃。當生活沒有按照我們的計划進行時,我們完全可以與上帝分享我們的失望。但我們可以放心,儘管祂的計劃未必總是與我們的想法相同,但它是超越我們的計劃的。

無論祂對我們生命的計劃是什麼,我們都可以確信,祂叫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章28節)。

朋友,我不能保證上帝會按照你的要求滿足你的每一個願望,但祂是一個好父親。當我們把自己的願望交給祂時,我們可以確信,無論祂要給我們的是什麼,都會是祂為我們完美地量身定做的,即使與我們的期望不同。

 

 

 

點擊鏈接查看原文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門徒訓練

我在抗疫最前線:等候天亮

作者:方友望,馬來西亞

 

值夜班的漫漫長夜,我們守候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等待著第一道曙光的乍現,等待著魚肚白浮現在天邊,等待著清晨的朝陽徐徐升起。這個時候,努力保持清醒的我們都期待著牆上的時鐘走得快些,夜班得以結束,大家得以安然放下守夜的職務,回家休息。

自從行動管制令實施以來,交通車禍傷亡率大幅度下降,工業意外事故也近乎歸零。病症輕微的人為了避免置身醫院而感染病毒都不會選擇在這個非常時期來掛號看診。向來人潮絡繹不絕的急診室顯得格外冷清,門可羅雀。黃區的病人屈指可數,而且情況穩定。這是一個安靜的夜晚,時間過得分外地慢,大家都放鬆心情,等侯著天亮。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老先生無意中開始出現危急狀態:他的血壓突然下降,呼吸越發急促,心跳也開始滑落。老先生不久前才剛中風,今天因為嘔吐不停而被家人送來,初步診斷可能是骨痛熱症,但是需要等到天亮後實驗室才會進行檢測確診。剛開始他的情況穩定,精神狀態良好,只是血氧飽和度偏低,需要鼻導管來吸氧。由於超音波顯示他的心臟功能欠佳,我們並沒有為他吊點滴,只給了抗生素。想不到,短短幾個小時內他的情況急速惡化,強心針才剛注射沒多久,他的心跳就停止跳動了。

換作平時,我們會第一時間按壓病人的胸口,馬不停蹄地實施心肺復蘇,因為心臟驟停分秒必爭,黃金時間僅有4 分鐘。但是 C O V I D – 19 的警訊讓大家不得不在這個刻不容緩的時刻停下來,穿上防護服,才能開始急救。因為防護服的數量有限,只有兩位醫務人員能夠在完整的配備下參與急救,因此負責 CPR 的護士很快就疲累了。為了減低病毒感染率,我得學會隔著玻璃盒為病人插喉,在這個狹隘的空間裡努力地調整影像喉頭鏡的角度,直到屏幕上喉入口顯而易見,才能將內導管插入。整個過程比想像中更加耗時耗力,汗水浸透了防護服,玻璃盒局限了雙手活動的範圍,不再像往常般靈活自如。經過數番嘗試和掙扎,並在同事的協助下,我們總算成功地為老先生安全插管了。

老先生的心律一直沒有恢復正常,三十分鐘後我們不得不宣告不治。這個時候天已經亮了,只是大家都為老先生匆促的離去感到失落。填寫死亡證書後,我們卸下身上那被汗水浸透了的防護服,正式結束了這個充滿腎上腺素的夜班回家去。

漫漫長夜的等待容易讓人偷懶打盹、精神散漫、意志消沉、反應緩慢。然而,城門外站崗守夜的人需要時刻警戒,才不會讓敵軍有機會潛入襲擊,導致整個城牆失守。同樣的,值夜班的醫生和護士也需要加倍小心,才不會錯過病危的信號。等候天亮絕不是消極被動的狀態,而是積極主動地守候在自己的崗位上,警惕地守護城內居民的安危、守護每個病人的生命。守夜是一份神聖的職務,無論是維持社會治安的警員還是捍衛國家領土的軍兵,無論是值夜班的醫務人員還是在化驗室里分析和檢測血液樣本的技術員,在每個漫長的夜班裡都有義務積極主動地盡忠職守、等候天亮。

那個汗水浸透防護服的夜晚,我對等候上帝又有深一層的領悟、多一份的理解。等候上帝意味著我需要打起百分百的精神,警醒地守護著我的城牆,而不是漫無目的、無所事事地等待祂為我成就心裡所求所願的事。等候上帝並不意味著我有正當的理由打盹睡覺、自我封閉、自憐自艾,而是把握機會主動、積極地服事、搶救生命和靈魂,這樣等候的季節必然不會浪費、不會留白。

無論您處在人生的哪一個季節,等候上帝是信心旅途中的試煉,更是個飽含應許的蒙福之路。但願我們在等待疫情結束的當兒繼續積極等候上帝,因為“凡等候耶和華,心裡尋求祂的,耶和華必施恩給祂”(耶利米哀歌 3章25節)。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我在抗疫最前線:要到幾時呢?(有聲播讀)

作者:方友望,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Joya,中國

 

友望來自東馬砂拉越州,喜歡閱讀和寫作,從小享受與書為伴,只因為有個喜歡買書的爸爸。她小時候的夢想是當個圖書管理員,長大後期望自己能夠成為作家,用文字來分享心情、傳遞信息。大學畢業後在東馬服務了數年,目前在吉隆坡的國大醫院 (HUKM) 進修急診專科。國大醫院是雪隆區的新冠肺炎接治地點。雖然這所醫院暫時並非主要的新冠肺炎轉介中心,但她仍然在前線上診斷並收治 Covid 19 的可疑或確診病例。

馬來西亞進入全國行動管制令第 13 天,COVID – 19 疫情非但沒有好轉,官方數據顯示全球各地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持續上升。整個世界彷彿放慢了匆匆的腳步,全球各個國家和主要城市相繼封城,航空和旅遊業遭受嚴重的打擊,許多商家已經停止了正常的業務運作,學校宣布暫停一切活動,考試不得不延期導致學生們需要延期畢業。不論是生意慘淡近乎陷入困境的小販們,卧病在床被迫與世隔離的病患,留在家等待重返校園的莘莘學子,或是在醫院前線辛勞工作的醫務人員,大家的心裡都納悶著:要到幾時呢?上帝啊,請問禰允許這個新冠肺炎橫行霸道要到幾時呢?上帝啊,請問禰何時伸出禰大能的膀臂終止這一場奪取上萬條人命的瘟疫呢?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擾亂了我們匆忙勞碌的生活,讓我們不得不停歇下來,回到上帝面前,尋求祂的醫治、赦免、拯救和安慰。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的文學史家魯益師(C.S.Lewis)在他的著作《痛苦的奧秘(The Problem of Pain)》中描述苦難是上帝的擴音器,為要喚醒沉睡的心靈。但是祂允許苦難要到什麼時候呢?詩人大衛在他的詩篇中不斷地發出同樣的呼求:「耶和華啊,禰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禰掩面不顧我要到幾時呢?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我的仇敵升高壓制我,要到幾時呢?」(詩篇13篇1-2節)哈巴谷先知同樣質問上帝:「耶和華啊,我呼求禰,禰不應允,要到幾時呢?」 (哈巴谷書1章2節)面對仇敵的四面攻擊、不公不義的政權、惡人的無法無天,一籌莫展的大衛和悲憤填膺的哈巴谷都在納悶:要到幾時呢?他們在急難中呼求並等侯著上帝伸出祂的膀臂來拯救屬於祂的子民、施行公義和憐憫。

 

等待,談何容易,尤其在靜默中等待,更是難上加難。面對苦難的時候,等待的過程十分煎熬難挨,尤其當我們束手無策,無法改變或加速使事情進展得更快時,內心更是百般焦慮,感覺被上帝忘記和遺棄了。然而,等待卻是成長的生命中重要的一環。從著床在母親子宮裡的胚胎到呱呱墜地的新生兒,孕育健康的生命需要十個月漫長的靜心等待。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蹣跚學步、牙牙學語的寶寶,從孩子第一天上幼稚園哭鬧不舍到大學畢業揮手告別的那一刻,養兒育女需要經歷何等漫長的等待歲月啊!小時候,我們期盼著自己快點長大。升學後,我們期盼著自己早日畢業。工作後,我們期盼著自己結婚成家。成家後,我們期盼著自己早生貴子。暮年後,我們期盼著自己安享晚年、兒孫滿堂。終於,我們卸下了世上一切的勞苦,入土安息,進入永恆。等待的功課需要我們用一生之久不斷地學習。

在行動管制令的驅使之下,首相再三地叮囑大家留在家中,千萬不要無故出門。COVID – 19 限制了我們的行動,考驗了我們的耐性,也阻撓了我們的計劃。我和丈夫因為工作的緣故不得不分隔兩岸,而原先的生育計劃也不得不耽擱延期。剛開始我的心情實在遭透了!我滿腹牢騷地向上帝抱怨,生氣祂為什麼允許這個病毒打擾我們完美的計劃和規律的生活秩序。然而,在敬拜的詩歌中我學會了安靜順服祂的旨意,在祂的沉默不語中我學會了再一次的等待。等待,讓我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執著,讓上帝在我的生命中掌權,並學習將自己每一天的行程和人生的藍圖計劃交託給祂。等待,讓我在每一次和祂摔跤的過程中學習降服,把自己對人生的主權放在祂的手中。我很容易心急,欠缺耐心,不喜歡等待。一旦決定好的計劃,便急著去完成,否則會感到煩躁不安。每一次的等待對我而言都是信心的考驗,提醒我學習把焦點轉向那為我創始成終的耶穌,並在等待的空檔期繼續專心敬拜祂、忠心事奉祂、堅定相信祂。

 

 

伊莉莎白·艾略特(Elisabeth Elliot)是我最喜歡的作家,她是殉道者宣教士吉姆·艾略特(Jim Elliot)的遺孀,也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徒女性之一。吉姆在南美洲的森林裡遇難之後,勇敢的她帶著年幼的女兒回到奧卡族印第安人中間繼續服侍,與他們一起生活,學習他們的語言,至終整個族群歸向耶穌。她在著作《The Path of Loneliness 》中寫道:等候上帝是信心的表現,也是上帝對人類最大的要求。等候中,我們相信祂的安排準確無誤,祂的時間不早也不晚。每一天,我們可以帶著期待的心情將等待上帝的意願當成祭物獻給祂。真正相信上帝並等候祂的人不會給上帝截止日期,也不會要求上帝照著他的議程進行,而是敞開心扉完全接受上帝的計劃,並確信祂的安排必然超越我們所求所想。

要到幾時呢?我不曉得這場疫情將會到何時才結束,但是我可以選擇相信上帝的美善和全能,相信祂在洪水泛濫之時仍然坐著為王,相信祂在舉世動亂之時仍然統管萬有。我不曉得行動管制令是否會繼續延長,但是我可以選擇繼續感謝上帝讓我有健康的身體去服事我的病人。我不曉得祂為什麼打斷了我的人生計劃,但是我可以選擇耐心等候祂的時間,因為祂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以賽亞書 55章9節)。祂仍舊掌權,哈利路亞!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不要浪費你對上帝的等候(有聲中文)

作者:Jalen Galvez,菲律賓

翻譯:奇奇,中國

有聲播讀:美君,中國 

 

2016年,我母親被診斷出患有第四期乳腺癌。

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忍不住問上帝為什麼。我的腦海里有許多我無法不思想的問題。我很難面對我和家人將要經歷的情況,因為這完全出乎我們的預料。當然,我的信仰也因此動搖了。我想不明白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媽媽生病?

等待是艱難的,特別是當我們不知道禱告的結果會怎樣時。在那段時間裡,我非常掙扎,因為我迫切地希望上帝向我保證這一切都有祂的理由和目的。我懷疑過祂,因為我不知道祂會在何時以及以何種方式回應我的禱告。而這是等待中最艱難的部分。但是當我不斷通過禱告和閱讀祂的話語來尋求祂時,祂幫助我意識到祂就在我們的等待中動工。

在我們發現了母親病情後的幾天,我像往常一樣在學校圖書館裡靈修。我祈禱上帝會通過祂的話語向我顯現,然後我開始讀經。那天我碰巧讀到了路加福音8章40-56節,那一段里耶穌治癒了睚魯的女兒。在路加福音8章50節中,耶穌安慰睚魯說「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就必得救。」

讀完這段文字後,我立刻得到了安慰。我真的覺得也許上帝會醫治我的母親!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確信,當我們的眼目完全注視在上帝身上時,祂會在這種景況下動工並安慰我們,我們不必因現在的情況或者將來可能發生的事而害怕。

我們的等待是有意義的

我了解到,對每個等待的時期,上帝都有一個目的。羅馬書5章3-5節提醒我們: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上帝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我們遇到的試煉讓我們必須依靠上帝所賜的恩典活著。通過這次經歷,我了解到每個活著的時刻都是上帝給我們的恩典。當我敞開心扉接受祂的話語並在愛主之中成長時,我就可以確信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能握住一個真理——那就是上帝叫萬事都互相效力(羅馬書8章28節)。

當我們在等待祂在我們生命中動工的時候,就是我們增長自己的耐心,擴張我們的心胸,並將自己的生命交給上帝的機會。

我頭一次將自己交託給上帝是在2012年受洗成為基督徒時。而在現在這艱難的時刻,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提醒自己:「你已經把你的一生都交給了耶穌,所以祂會看顧這件事的。」我必須有意識地提醒自己,無論發生什麼,我都依然可以信靠上帝。

等待並不是白費的。當我們祈求自己所願的能夠成就時,讓我們睜開眼睛看到主的偉大。上帝的時間表可能與我們的不同。祂的計劃不需要我們的批准。即使我們不知道祂會如何回應我們的禱告,也讓我們放心,因為祂正在幕後動工。

即使當我們覺得自己被恐懼、憂慮和悲傷淹沒,也要提醒自己,上帝知道祂在做什麼。有時候,我們只有在水深之處,才能去仰望能夠拯救我們免於溺水的耶穌基督。我們要做的只是以孩子般的信仰等待祂來救我們,並相信祂是一位深深關愛我們的父親。

我媽媽目前正在接受口服化療。這是我們的禱告得到了回應。因為我們一家人都希望她能避免靜脈化療。現在這次是她的最後一次化療。雖然醫生還沒有宣布她痊癒,但我們真誠地希望她能夠完全康復!但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相信上帝在掌管著,並且祂在我們的每一步路途中都與我們同在。

禰的恩典是唯一
讓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以忍耐和堅韌的心,
我會等候禰。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新年新希望——耐心等候耶和華

作者:葉玲君,台灣

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詩篇27篇14節

小時候每逢歲末年初,學校的老師就很喜歡給我們出新年新希望的作業,然後大家不免俗套地寫,未來這一年要怎麼樣好好念書及孝順家人,等等。寫了好幾年之後就變成一個公式套用在每年的新年新希望裡面,至於年底到了我到底有沒有變成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這又是另當別論的事。再長大一點,老師也不會再問新年新希望,可我還是習慣會心中暗自希望來年一定要變瘦,賺更多的錢,找個男朋友/老公,然後還要有時間可以出國玩。好不容易終於結婚了,就希望自己工作穩定、買房,小孩乖巧聽話不要惹麻煩,好好準備升遷,能賺更多的錢養家活口,若是幸運的話,快點把房貸還了,然後可以無憂無慮地過生活。

不過這幾年隨著越來越經歷上帝,被上帝的愛與祝福滿滿圍繞,我的心境上也有所轉變。雖然結婚沒過多久的我依然盼望快點生小孩給公公婆婆有個交代,但因著我更加經歷了上帝,靠著在主里的盼望,我發現我今年最需要的是有這如巨石一般堅固的盼望來等候祂將來必定賜給我的應許。猶如詩篇27篇14節說:「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

我發現在這信息爆炸,靠著網路快速交流的年代,很多基督徒和我一樣,希望上帝的應許能夠加速實現。我們常常會看著時間滴答滴答的流逝,心裡不經的嘀咕問上帝:「主啊,我想要「什麼什麼」,怎麼沒有快點實現呢?」然後眉頭深鎖,內心糾結,埋怨上帝不給,再來就自己想法子去找自己想要的出路。有的時候,貌似看到「美麗的解答」然後就一股腦的往那個方向沖,過了一陣子才發現,「額,搞錯了!」。然後內心痛苦,再回頭求告上帝,「上帝啊,救救我吧!」我們總是很容易忘記我們那無所不能的上帝有祂的時間和計劃,我們需要耐著性子等候祂。

聖經中被稱作信心之父的亞伯拉罕也在他的年歲之中學習等候經歷上帝的恩典,猶如我等待我未來的孩子來到一樣,他也在他大部分的年歲之中等待那個應許之子。雖然他之前一時心軟和妻子的侍女生了一個孩子,也以為以實瑪利就是那個應許之子,兩個老婆之間還鬧出了許多家庭糾紛。但之後上帝讓亞伯拉罕明白那個應許之子必定是出於他的原配撒萊。最終,上帝在亞伯拉罕100歲的時候使撒萊孕育出以撒。上帝的應許必定能成就,所以亞伯拉罕靠著上帝使他的信心堅固的故事才能在時代中繼續流傳,常常提醒著我們。

試想,很多時候上帝沒有和我們解釋人生每一步的走向和意義。有時還讓我們長時間的等候,這時我們可能會想要另謀出路,靠自己的血氣去找尋各式各樣的方法。有些人甚至還會因此離開上帝。然而,你是否願意靜下心來依靠上帝,並且靠著天天親近祂,耐心等待著主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應許呢?希望每位上帝所愛的人都能靠著我們那全知、全能、無所不在上帝所賜下的恩典,耐心等待應許的發生。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旅程

為什麼是我?

作者:陳佳正, 台灣台中
Why-me-

盧俊義牧師所寫《為什麼是我》一書的書名相當有意思,也勾起我許多回憶。

本書的書名是一個質問:上帝為什麼要讓人經歷這些難以接受的苦痛?曾經,我也問過上帝這個問題,當我同時面臨摯親離世、家庭紛爭、課業壓力、情感困難、人際問題、信仰偏差、身體不適以及心理疾病(恐慌症、懼曠症)帶來的痛苦時,我整個人幾乎完全崩潰,彷彿陷入了無盡的漩渦,無法自拔。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白天,我變得畏避人群,因為在人群中時,我會感覺自己快要窒息,害怕眾人的目光注視著我,甚至食不下嚥;夜裡,我感到寂寞、空虛且恐慌,在睡夢中時常驚醒,因而失眠。我發現沒有人能夠明白我的心聲、體會我的感受,連我都不認識自己。

當時,有人對我說,「當把一切煩惱交托給上帝」。但我不明白,什麼是「交托」?我又該如何「交托」?又有人說「凡事都要禱告、讚美」,誰說我沒有禱告呢?我只覺得自己走進生命的絕望谷,我流淚、跪在床邊,仰望著救恩的十字架祈求,只盼望上帝救贖我脫離淤泥與禍坑;但禱告完後,我感覺到一切毫無改變,心中依然毫無平安,我不斷顫抖並在心底呼求:「主啊,救我!我已經快要崩潰,我精神已經開始混亂,我覺得自己就快要發瘋,好像正在從高處墜落,好像即將面臨死亡……主啊,求祢向我顯明,並且盡快回應我的禱告,究竟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我一再地質問上帝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恰巧是這本書的書名。

然而,時至今日再回首,我發現自己竟是得到了最為寶貴的一課──等候上帝。

在我呼求卻沒有回應時,祂教導我等待;在我失去了自己的力量時,祂教導我完全交托;在我看不見未來和希望時,祂教會我安然信靠祂。原來救主看似沒有即刻回應我的呼求,卻為我預備最好的,讓我得到最寶貴的滋養,身、心、靈都變得更加茁壯。

「你們當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6章33節)上帝的應許未曾落空,當我在逆境中學習順服上帝,並努力追求祂的國和義的時候,祂悄悄地帶領我認識真理。祂幫助我學習面對親人離世、家庭紛爭、課業壓力等等問題,也醫治我的心病,又使我皮包骨的身軀長出肉來(目前已經從55公斤增加到67公斤),讓我的信心變得更加堅定,並且將基督的愛分享給我的家人,讓我原本充滿紛爭的家庭,竟多了幾分包容及歡笑,甚至有機會邀請家人一起到教會聚會。

回想這個過程,我都忍不住讚嘆上帝的奧妙和偉大。或許我們都曾問過上帝,但換個角度想想,祂讓我們在逆境中學習順服,在無力時學習交托,在軟弱中學習信靠;說不定哪一日,我們在回顧過往經歷時,會不禁讚美上帝,對祂說:「主啊,謝謝祢,是祢揀選了我。」

清心等候--耶和華以勒

作者:金倩,河北石家莊

holding-hands

動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剛參加完主內弟兄姊妹的婚禮回家,實在感慨萬千。

這麼多年來,看著我周圍的朋友戀愛、結婚、度蜜月、生baby,我都由衷地想要為他們按個大大的“讚”!看著很多人一步步地走過來,有的走散了,也有的走進了婚禮的殿堂。有些牽著的手,說好了再也不鬆開,卻終究還是鬆開了;有些一直兜兜轉轉、沒有交集的人,最後卻甜甜蜜蜜地結為夫婦。

關於愛情,我周圍很多朋友都相信命中註定。可是,他們往往既不能確定眼前出現的人是不是真命天子,同時又怕會錯失良機,結果是只好跟著感覺走,並且美其名曰“順其自然”。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許多小夥伴們如穿越戰火一般滿身瘡痍,甚至斬釘截鐵地宣佈自己再也不談戀愛。

在我看來,戀愛婚姻是上帝賜給人類的美好祝福。我們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選擇了走某一條路,就要學會欣賞那條路上的風景和承受其中的風險。正因如此,這些年來,我一直兢兢業業地在情感路上自強不息。我沒有駐足不前,但也知道前路也許會有艱難險阻,因此不會盲目嘗試。與其心急火燎、跌跌撞撞,不如真的停下來——等。

然而,沒人願意等。等,太被動?太高貴冷豔?與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脫節?總之,“等”似乎就代表被拋下,沒人願意等。

不過,最近我剛讀了《等風來》這本書,發現安靜的等待也可以是一件積極的事情。這本書的序言引述一位飛行傘滑翔翼教練的話說:不管你有多著急,或者你有多害怕,我們現在都不能往前衝,衝出去也沒有用,飛不起來的。現在的我們只需要靜靜地,等風來。

在我看來,真正的等待,不是消極怠惰,不是駐足不前,而是清心預備。在戀愛婚姻這件事情上,我選擇讓上帝來引導我,因為祂是世上最瞭解我的那一位。

一生那麼長,我會遇見和錯過許多人,既會看見美麗的風景,也會經歷困難險阻。為此,我都衷心感謝上帝,因為『耶和華以勒』——耶和華必有預備。上帝的應許不會落空,我只要相信祂,就不用害怕錯過人生中美好的事物。

是的,我願意等,因我內心篤定,相信上帝對我的人生必有最好的預備。

「……不要驚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他自己情願。」—雅歌2章7節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4章23節

雅米筆記:

等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當身旁的朋友紛紛結婚生子,長輩多次催促、乃至積極安排相親時,等待更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謝謝金倩姐妹真誠的分享,也願她的分享能鼓勵同樣在期待愛情的你。

願你保守己心,勝過保守一切。願你持守對上帝的信心,在人生的各種際遇中都能發現祂的恩典,並且心存感謝。

(本文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