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耶穌

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救世主? (有聲中文)

作者:Max Jeganathan,澳大利亞 

翻譯:漱翎,中國

語音播讀:劉弟兄,中國

 

Max Jeganathan 現任 Ravi Zacharias 國際事工的亞太地區負責人。他出生在斯里蘭卡,小時候隨家人以難民身份移民澳大利亞。他之前做過律師,也做過政策顧問。作為事工的講演者和基督護教學家,他的講演觸及信仰,政治,公共政策,經濟和倫理道德的思辨。他目前與他的妻子Fiona和兒子Zachary一起生活在新加坡。

由Matt Damon主演的電影《火星救援》講述了宇航員Mike Watney 的故事。Mike在自己的空間站緊急撤離之後,孤立無援地在火星上艱難求生。電影表現了他在困境中的堅韌、決心,和隨機應變的智謀機巧。電影的最後一幕是,成功回到地球之後的Mike向宇航局的空軍學員和航空軍官們發表演講。經歷過磨鍊的Mike提到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他說:「只要能解決足夠多的問題,你就能平安歸來。」

Mike所說的倚靠個人的決心和毅力也是當今世界最推崇的價值觀。我們一直被教導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拼盡全力,活出真實的自我。

這種「自給自足」的口頭禪在人類社會中早已傳承了數千年。社會學家把它稱為「自給自足」,心理學家把它叫做「自我實現」。著名的卡爾·榮格稱它為「個人實現」。這種思想也是一系列的「自我提升」,「自我治療」和如今新世紀哲學思想的根基所在。總結起來就是告訴我們要靠自己,去尋找自己內心的道德,情感,意義和力量來讓自己排除萬難,一路前行。

我之前是律師。我知道這種想法在我所在的行業里根深蒂固。我們的地位,薪資和個人價值都直接跟我們的工作表現掛鉤。周圍親戚和朋友的職業發展也讓我清晰地看到,這種「自給自足」的思想,雖然難以描述,也難以達到,卻深刻的影響著世界上各行各業中的每一個人。

事實上,主導整個二十和二十一世紀大眾文化的就是這種「自給自足」的思想。它讓我們去「發現自我」和「救贖自我」。但這種思潮的結果卻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在科技上、學術上、精神上和財富上都比之前的人類社會更加先進。我們被教導要去尋找自我,取悅自我,要自己來定義自己的人生。

 

我們永遠都達不到

但我們看到的是,人類的生存狀態每況愈下。自殺,抑鬱,離婚,焦慮,社會混亂等等問題在世界各地都達到史上最嚴峻的狀態。如今是所謂的「人權時代」,可卻也是「奴隸」最多的時代。功能日趨強大的移動通信技術讓我們比以往更能彼此連接,但是與此同時,孤獨卻是造成青少年自殺的最大主因。我們聲稱我們在不斷完善自身的道德,可是我們在二十世紀所造成的殺戮比之前十九個世紀加起來的總和還要多。人類的道德狀況仍然岌岌可危,一如往常。而科技的進步只是讓這一切的困惑和掙扎更加清晰地展現出來。

在耶穌復活之後的幾十年里,使徒保羅給羅馬教會的信中寫道:「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羅馬書 3章23節)。而在更早的世紀,在保羅還未在羊皮紙上寫下這深刻的字句之前的世代,聖經舊約的詩人也曾寫下同樣的感動——世人都需要被拯救,需要從人類自身的失敗,不完美,不道德的本性,即從人類自己的手中被拯救出來(詩篇 51篇)。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經歷著這樣的真理。我們不僅無法達到上帝完美的道德標準,我們甚至連自己給自己設定的道德標準都無法達到(羅馬書 2章14-15節)。

 

我們渴望幫助

捫心自問,我們每個人都能發現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渴望。我們渴望公義,饒恕,歸屬感,價值認同,平安,還有滿足感。可我們卻總是首先想要靠自己去尋求這些,結果讓我們求而不得,渴望更多。諾貝爾獎獲得者Alexander Solzhenitsyn 曾經一語中的地寫道:「每個人的心靈都一樣,善惡僅在一線之間。」多麼精闢的總結。

當然,有許多人否認人類需要幫助。社會告訴我們,我們所需的一切都只需向自己的內心索求。只要我們不斷追問自己的內心深處,所有答案就會一一浮現。這話聽起來讓人平靜安寧,卻經不起推敲。現實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不斷向內求問,卻並沒有找到答案,而是發現了自身更多的迷茫困惑。事實勝於雄辯。人類的終極桎梏就是自己本身。我們需要從自己手中被解救出來。

無論我們如何說服自己說我們不需要外界的幫助,現實中的困惑掙扎卻讓我們在方方面面都不經意地表達著我們真實的渴求。當我們遇到麻煩問題的時候,我們總會尋求別人的幫助。這是我們每個人最自然的反應。我們似乎明白我們內在的需要必須從外界尋求解答。

很多偉大的超級英雄故事都體現出同一個主題。勇於舍己的鋼鐵俠孤身一人帶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飛離地球。正如他的敵人所說的那樣,充滿同情心的超人,即使是在他自己性命攸關的時刻,依然「在乎,關心著這些地球人。」無所畏懼的神奇女俠為了保護人類而戰。即使看到了人類那顆固有的作惡之心,卻仍然願意為了人類的向善之心而戰。這些超級英雄的犧牲,公義和同情之心使他們付諸行動,為人類帶來拯救。

設想一下,如果我們理想中超級英雄的特質——超能力,犧牲,公義和同情心,都集合在了一個救主的身上被實現了,為了拯救我和你,會是什麼樣?也許這樣的拯救並非只是小說里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也許我們對超級英雄的幻想從來都不只是幻想,而是現實造就了幻想,幻想也如願照進了現實。

這就是基督施行拯救的故事。它給人類的精神和思想帶來的三個重大改變是絕無僅有的。

1.它完全理解和承認我們在現世所遭受的苦痛(彼得一書 1章6節)。基督教並不輕視苦痛,認為它只是沒有意義的人類幻覺,或是諸如因果之類的可以被避免的東西。基督坦然承認,苦痛是無法躲避的現實。 

2.它準確地表達了人心在掙扎交戰的煎熬中對公義和饒恕的渴望(詩篇 51篇)。

3.它也提供了最無法想像的拯救。上帝自己以人的樣式,以耶穌基督的樣式來到這個世界上,施行拯救(歌羅西書 1章)。上帝自己以人的樣式死在了十字架上,為我們除去了所有的破碎,羞恥,罪疚和不公義。

以上的三點反映了基督,也就是上帝對人類的生存狀況最清晰準確的理解、判斷和回應。

耶穌基督不僅僅回應了我們最深處需要被拯救的需求。他還滿足了我們心靈深處的其它渴望——歸屬感,價值認同,生命的意義、目的和滿足(約翰福音 10章10節)。因為耶穌基督的恩典,祂除去了我們的罪疚和羞恥,用祂自己的完美遮蓋了我們的不完美,接納我們進入祂的家庭得以被稱為上帝的兒女,得到永恆的身份。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最不可想像的拯救。

我曾經做過律師,也曾經從政,與各國首相要人一起商討治國方略。那時,我的工作事業已經達到巔峰,我不能渴望更多了。但我心中卻總覺得哪裡不對。直到我願意承認我永遠無法靠著挖掘自己的內心來獲得我真正想要的,我才發現一直以來困擾我的到底是什麼。我認識了上帝的愛。祂一直追著我。耶穌基督是唯一的救主。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我的心。從此我的生命大不相同。

有意思的是,《火星救援》這部電影雖然推崇個人的能力和智慧,卻也在最後關頭承認了一個事實——人無法自救。宇航員Mike Watney 孤身一人在火星上艱難奮戰了那麼久,誠然值得欽佩。但最後他也無法靠著自己的能力自救。他所有的聰明才智和決心毅力都無法改變他的終極處境。他需要外力的拯救。最後,他能夠安全返回地球也的確是因為外力的干預,使他得救。

也許電影中的台詞正好述說了我們的心聲:我們最大最深的渴望就是得到外力的拯救。感謝上帝因為愛我們,回應了我們的渴求——耶穌基督就是我們的拯救。祂親自做成了我們自己所不能做的事。現在我們要問問自己:「我要接受耶穌做我的救主,還是拒絕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靈修小文 | 耶穌的聖誕派對(有聲中文)

作者: Elisa,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以前的我很喜歡聖誕節。因為這一天除了是假日,還是彼此交換禮物,與最愛的人約會吃大餐的日子。我也很喜歡在這天相約朋友一起去狂歡舞會,參加各樣的聖誕派對。

但當我了解了聖誕節背後的意義——耶穌基督的誕生後,我更加喜愛這個節日了,也明白沒有耶穌基督的聖誕節,就失去這節日真正的意義,只剩下俗世的慶典。所以後來的我從到處參加狂歡派對到跟朋友相約一起去教會參與聖誕聚會,在這天單單只將目光放在耶穌為我們道成肉身來到世上的事實上。

雖然我沒再去參加世俗的派對或舞會,跟朋友狂歡。但我反而覺得我更快樂了,因為耶穌基督的救恩是我收到過最棒和最寶貴的禮物。因著這份禮物,我從一位在世上寄居的孤兒成為了上帝尊貴的女兒。

在耶穌誕生那天,天使向牧羊人報這大喜的信息,通過牧羊人讓更多的人得知這佳音。如今,教會也借聖誕節的機會,在平安夜向人傳講耶穌降生的消息,傳得救的福音,將盼望帶給世上的人,使主的榮耀得著頌讚。

我也要成為那傳信息的牧羊人。於是去年聖誕節我為耶穌基督策划了一個生日派對。這個派對里有耶穌基督,有聖誕樹,有火雞聖誕餐和報佳音的團隊。我邀請了親戚朋友到我的家相聚,共同沉浸在詩歌的旋律中,彈琴歌唱;也為那些未信主的家人和朋友,介紹這個生日派對的主角耶穌基督。派對里那一聲聲的 「Merry Christmas」 表達著對彼此的祝福和愛。讓那年的聖誕節過得特別美妙。

當然,能夠成功舉辦這個派對,我要感謝熱心幫忙的家人,出錢出力的丈夫、孩子們,還有踴躍參與的家人和朋友們。我也期待在當中一起參與的未信主的親戚朋友能有天接受耶穌基督的愛,回到祂的懷抱里。然而最重要的是,感恩主賜給我服侍祂的機會,使我心中充滿無限的喜樂和期待。

最後,就像聖經彼得後書3章9節說的「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願世人都能收到並接受這份世上最珍貴的禮物!

思考:今年的聖誕節你會為耶穌基督做些什麼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為祂而活

死亡——我們不再害怕(下) | 《生命探索》清明特輯

*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耶穌,戰勝死亡的人

大約在兩千多年前,有一個人走遍各城各鄉,告訴人們說: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這人名叫耶穌,祂大膽地宣稱自己是上帝的兒子,並且將戰勝死亡。祂的敵人把祂處死,但是三天後,祂復活了。數百人曾親眼看見復活后的耶穌,包括有些起初持懷疑態度的人。

為什麼耶穌能夠勝過死亡呢?因為上帝的大能使祂復活了!

這和你我有什麼關係呢?聖經的解釋是:上帝創造我們原為有良知的人,所以我們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我們並沒有全然或一直做正確的事,聖經稱之為“罪”,也就是沒有達到上帝神聖與完全的道德標準,並且說明罪的後果即是死。結果,我們就活在死亡的咒詛中。死亡使我們與上帝永遠分離。

但是,耶穌為我們承擔了罪的後果。雖然祂是無罪的,祂卻願意為我們而死,以無罪的代替有罪的。過後,耶穌從死里復活,顯明祂已勝過罪及死亡的咒詛。

 

我們也可以勝過死亡

好消息是,耶穌讓我們可以與祂一樣戰勝罪惡與死亡。要怎麼做呢?只要我們相信祂為我們受死,並接受祂成為我們的救主。聖經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上帝使祂從死人中復活,就必得救”(羅馬書10章9節)。這告訴我們上帝不但原諒我們,還要給我們永恆的生命,讓我們可以永遠與祂同在。

想像一個學生被叫去見校長的情景,他發抖着走向校長室,擔心會受到懲罰。他因為太害怕而在外面徘徊,不敢進去校長室。然後,他看到另一個男孩子自信地大步走進去,一會兒又帶着微笑出來。他問那個男孩:“為什麼你一點都不怕進去校長室?而且為什麼你可以那麼開心地走出來?”男孩看着他,回答道:“因為他是我爸爸。”

當我們相信了耶穌,我們就成為上帝的兒女,那麼死亡對我們就不是可怕的事了。雖然我們的肉體仍舊會死,但我們的天父上帝會在死亡的另一頭等待我們,我們也不用害怕祂的審判。我們會永遠與上帝同在,與創造我們的主享受永恆的關係,不再有痛苦與悲傷。

我們相信耶穌的人,也不需要獨自面對死亡。為什麼呢?因為耶穌會陪伴我們走過死亡。耶穌是上帝的愛子,祂曾經歷且勝過死亡,祂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道路,在生命的終點也不離棄我們。我們活在世上時,家人與朋友或許能陪伴我們,但是當我們過世時就必須離開他們。只有耶穌能在我們身邊一起走過死亡,緊緊握我們的手,陪伴我們從生到死,再邁向永恆的生命。

這個應許是我們能夠給予盼望的,因為它不是從其他人,而是從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而來,祂已戰勝罪惡與死亡!

 

不再害怕

你是否對死亡感到擔憂,不知道自己會面對怎樣的情況?你是否感到無能為力?你難以接受死亡是必然的嗎?考慮轉向耶穌把!祂已經從死里復活,顯明祂戰勝了罪惡和死亡。如果你相信耶穌為了你而犧牲生命,也相信祂已復活並應許的永恆生命,你也可以和耶穌一樣勝過罪惡和死亡。

如果你相信耶穌,你不必再害怕死亡與死後的事。相反地,你可以活在盼望里,因你知道身體死亡后,你仍能繼續活着,與上帝永遠同在,享受與上帝親密的個人關係。你也不必擔心自己將獨自面對死亡,因耶穌會一直陪伴在你身旁、度過一生,走過死亡,進入永恆的生命。

 

你會考慮相信耶穌嗎?

如果你想認識耶穌,想知道如何像祂一樣勝過罪惡與死亡,請與臨近的教會聯絡,那裡有人可以解答你的疑問。或者你可以閱讀聖經,因為聖經記載了有關上帝的事,讓你知道如何得到上帝所賜的安慰與平安。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創意圖文:四幅圖帶你過神聖周六

*背景音樂:New Heart Ministry 新心音樂事工

作品名稱:四幅圖帶你過神聖周六

創作形式:數碼繪圖

作品描述:荊棘冠冕、釘耶穌的釘子、耶穌頭上的標記和十字架。這些對你來說意味着什麼呢?看看下面的幾幅圖片吧。

耶穌願意為我們承受痛苦、嘲笑和羞辱。祂戴上了本不應屬祂的荊棘冠冕。因着祂為我們做的一切,你會在受逼迫時忍耐到底並不以福音為羞愧嗎?

是我們的罪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的。然而,卻因着祂手上和腳上的釘痕,我們能夠成為完全。為了活出上帝應許給順服祂旨意之人的豐盛生命,你覺得你的哪些罪是需要被釘死的?

猶太人的王:這本是一個嘲笑耶穌的標記。諷刺的是,它確是千真萬確的。如今,耶穌不僅是猶太人的王,也是所有外邦人的王—— 當然也是我們的王。你有讓主耶穌在你心中做王嗎?

這個曾經被用來懲罰罪犯的酷刑,如今卻成了救贖和恩典的象徵。因着基督,十字架的意義永遠被改變了。既然知道了上帝從人類剛墮落之初就制定了用祂自己兒子的犧牲來救贖我們的計劃,除了敬拜和尊崇上帝,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受難日好像並沒有減輕你的重擔?

作者:Joanna Hor,新加坡

翻譯:上帝的小鳥,中國

受難周開始的時候,我注意到同事突然變得沉默寡言,看上去非常疲憊。雖然之前也見過他情緒有起有伏,但我從來沒見過他如此消沉。我詢問了幾句后,他告訴我說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讓他不高興。他只是好像突然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愛。生活瑣事讓他感到疲倦,而好的事情也無法再讓他感到興奮。儘管他嘗試閱讀聖經,但也還是感受不到上帝的同在。

「我可能是最近太累了吧」同事最後總結道。我試着給他一些建議,也為他做了一個禱告。可是除此之外,我好像也沒有什麼可以幫到他的了。

就在同一天,我聽到了另外一個消息。我的一個朋友要臨時趕回自己的國家,因為他的岳父突然去世了。

幾天後,我又聽說另外一位朋友的祖母住院了,因為她的喉癌惡化了,預后聽起來很糟糕。

雖然這一周是受難周,但它卻似乎與任何其他一周沒有太大的不同。我不禁想起,五年前,也是在這樣一個受難周,我經歷了人生當中最難熬的一段時光。那個時候我工作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同時,我的父親突然得了嚴重的中風。

受難周也好,非受難周也罷,生活好像不會因此產生太大的變化。那些試煉和困境依然存在。

可是誰又說過它們會因此而消失呢?我自己突然自言自語道。

受難周與否,我們都仍然生活在一個滿是罪惡、充滿各種麻煩和痛苦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有人哭泣,有人掙扎,有人受苦,有人死去,似乎看不到盡頭。

但是,真正讓這個世界不一樣的是這個事實:2000多年前,耶穌來到的正是這同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並且代替了我們,為了我們的罪死在了十字架上。

有時,在我們仔細思考耶穌的死對我們的意義時,我們有可能會避開一個事實,那就是耶穌不僅僅是來為我們死的,他也來替我們受苦。耶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他並沒有讓自己免於我們所經歷的一切試煉和艱難。我們的救贖者、救主和生命的主,同樣也是「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的(以賽亞書53章3節)

而這就給我們現在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什麼樣的改變呢?不管在生命的哪個時期,不論我們的生活境況如何,我們都能確信有人了解我們正面對的痛苦。因為祂自己曾親自經歷過這一切。

因此,如果你被診斷出患有某種疾病,請想一想耶穌,祂活着的每一天都清楚的知道擺在祂前面的酷刑與死亡(馬太福音 16章21節)。

如果你無法按上帝的意思行事(可能是家裡或者工作上不如意),想一想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路加福音22章42節)。

如果你的朋友背叛了你或離你而去,想一想耶穌,祂也被自己心愛的門徒猶大所背叛(路加福音22章3-6節)。

如果你被冤枉,又遭人謾罵,想一想耶穌,祂也曾遭人誣陷而在彼拉多和希律王面前受審(路加福音23章2節,10節)。

如果你失去了所有,想一想耶穌,祂放棄了天上的寶座,來到了我們這個破敗的世界(腓立比書2章6-8節)。

如果你的權利被剝奪,想一想耶穌,祂也因為我們而放棄了自己的權利(腓立比書2章6-8節)。

如果你身體上正經歷着巨大的疼痛,想一想耶穌,祂曾被掛在十字架上(以賽亞書53章4-5節)。

如果你感覺上帝似乎拋棄了你,想一想耶穌,祂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也遭到了上帝的離棄(馬太福音27章46節)。

想一想耶穌。

想一想,祂死了是為了讓我們可以生。

也想一想,祂在世界上的日子,教會了我們該怎樣活。

這個受難日,在我們記念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時,讓我們也向祂敞開心扉,充滿信心地來到祂面前,因為知道祂了解我們的一切,也會給我們恩典與憐憫去面對我們的試煉(希伯來書4章14-16節)。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給耶穌的一封信——不要讓我離開祢(有聲中文)

作者:Nico, 馬來西亞

語音播讀:momo,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www.bensound.com

親愛的耶穌,

祢好!相信祢知道我是誰,且是在我還沒出生以前祢就認識我。這是我第一次給祢寫信,所以開場白不懂要說些什麼才好,不過我知道祢會明白的。

耶穌,今年是我認識祢的第三年了。時間真的過得好快。雖然已過了三年,可那份剛認識祢時的感動卻日日如新,彷彿昨天才發生。

我還記得,小時候的第一個禱告是以交易式的口吻來尋求祢的幫助。因為當時對我而言祢是高高在上的上帝,不易親近。所以我的禱告都是戰戰兢兢的,把自己的要求說完后,結尾加上如果祢幫助了我,我會如何報答祢之類的話。那時,我請求祢醫治媽媽的病,並說如果祢成全我,我就會下定決心去教會看看。如今,每當回想起這件往事,我都會忍不住笑開。想想祢給我的祝福總是超乎我的想象,渺小如我又怎能回報祢無比大的愛呢?

隨着逐漸加深對祢的認識,我發現祢是位很靠譜的上帝。不僅聆聽我所有的煩惱,還會給我安慰。在我無數次陷入情緒的低谷、遇到挫折的打擊,我都感受到有一雙無形的手一直帶領我走過生命中的難處。在我常以為自己很沒有用的時候,祢沒有怪我的軟弱,反而讓我明白我在祢心裡的價值。因此,我的禱告便從交易式禱告變成一個孩子向親近的父親訴說心情般的禱告。久了,我也能把藏在內心深處很多的秘密毫無避諱地向祢傾訴。

以前我是一個很喜歡抱怨的人。遇到什麼問題,我都會習慣拿起手機打給我的朋友。一來是向她們發泄情緒,二來我希望她們可以給我實際的安慰和幫助。她們是真的可以安慰我,可卻不長久。她們也許可以給我一時的幫助,可更多時候我還是得靠自己。

但耶穌祢就不同。我看不到,也聽不到祢,可是祢卻給我最實際的幫助和最溫暖的安慰。祢絕不會在我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向祢傾訴的時候,只能無能為力地回我一句加油你可以的來打發我,只因祢了解當時的我做不到。相反的,在祢讓我盡情地向祢發泄情緒后,祢會溫柔地摸摸我的頭,用祢的方式提醒我祢一直都在。祢說過,我的日子如何,我的力量也必如何(申命記33章25節)。

祢伴我度過了好多的陰天和雨天。天空放晴時,我就猶如一隻小鳥,迫不及待地飛往外面的藍天白雲,把祢忘在身後。等到在外遇到傷害,才會急忙飛回祢那可靠的避風港。又好比一個不成熟的小孩,平日里總是忘記一直苦等孩子來電的父親。直到在外闖禍了,才急忙撥通電話,尋求爸爸的幫助。

耶穌,在那些美好的晴天,我總會有意無意地忘了祢。因為我覺得環境很順遂,好像沒什麼特別重大的事需要在禱告里尋求祢的幫助。因此常常做敷衍的禱告,甚至偶爾還會懶得抽出時間向祢禱告。然而,少了和祢的連接,就算環境再美好,我的心也會失去一種很深的喜樂。我想,這是因為祢是造人心的,所以只有祢才能滿足人心。

誰說有困難了才可以來找祢?一段最美好的關係,是無論喜怒哀樂都會來到祢面前與祢分享的關係。我一直都很羨慕摩西,因為他可以像朋友一樣和祢面對面說話。(出埃及記33章11節)於是,我也慢慢地把祢當成我最要好的朋友,而不只是一個嚴厲慈愛的父親。我來到祢的面前,正如摩西當年來到祢面前一樣,與祢分享一天中遇到的幸運事,比如功課做得好,被教授稱讚,在迷路時有人為我指路,讀到一本很棒的書等等。在和祢聊天的過程中,我才深深明白所謂的幸運其實是祢給我的恩典。所以我也學會了感恩,感謝祢給我的一切。祢如同我的知己,為我遇到開心的事開心,也耐心聽我發牢騷,聽我發泄被人得罪的情緒。反正在祢面前,我不需要偽裝自己,也不怕被祢嫌棄。我真的好愛祢!我愛祢,可,我的愛卻很膚淺。

我常常懷疑祢。猶如彼得,明知祢愛我,卻常常不認祢。猶如雅各,明知祢給我的安排是最好的,卻常常和祢唱反調。祢從沒應許我天色常藍,可當我遇到久久解決不了的問題時,我卻埋怨祢。當祢給我安排的路模糊不清時,我懷疑祢的信實,想「祢這位以馬內利的上帝,到底有沒有與我同在?

耶穌,對不起。每當事情圓滿落幕後,我才乖乖來到祢的面前和祢道歉。當我回首過往,才發現祢哪一次不是在我失去某樣東西后加倍補償於我?祢哪次不曾在我身陷泥沼的時候伸手拉我一把?

認識祢三年多,未曾真正見過聽過祢的聲音。我總是羨慕那些可以看見異象清楚聽見祢聲音的人。可祢要我在聖經中認識祢,因祢要對我說的話已在聖經里的字裡行間里顯明。從聖經里,我可以了解到祢的幽默、誠實、激動甚至是悲慟。祢曾經為人的真實情緒讓我覺得祢不是那位高高在上的上帝,而是貼近我生活的父親、知己和良伴。在和熙的陽光下、洶湧的大海前,甚至是聽到孩童調皮的笑聲都能讓我感受到祢的同在。因為萬物是祢所造的。於是,在做每一個大大小小的決定前,心裡已習慣先詢問祢的意見。所以我很喜歡一首詩歌里的歌詞,往前的每一步,常在冒險,驚喜之中:雖然沒見過祂,天天模糊,天天清明……

耶穌,祢不是滿足人慾望的阿拉丁神燈,而是教我們在禱告不被祢應允時學會堅強地信靠祢,成為一個多結果子的孩子。謝謝袮,讓我從以前的交易式禱告,到只會向天父求助的孩子,成長為現在不管開心難過都來到祢面前向祢分享並為人代禱的我。我無數次懷疑祢對我的愛,可祢從不厭倦地把我重新拉回祢面前,證明祢比其他人更愛我,雖然很多時候我並不明白。

最後,祢能答應我一件事嗎?答應我不要讓我離開祢。不管以後晴天雨天,都讓我堅定地信靠祢,一生不偏離。也許有一天我真的忘了祢曾經對我的好,但這封信可以提醒未來的自己,在祢裡面的成長與愛。

我愛祢,耶穌。

Nico 上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在主里成長

我真的能改變世界嗎?(有聲中文)

作者:Tay Boon Jin,新加坡
翻譯:雨後晴思, 中國
語音播讀:美君 , 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50句鼓勵人改變世界的名言」
「153句關於改變世界的金句」
「一個人的力量」

如今,像這樣鼓勵人們改變世界的網站不勝枚舉。最常被引用的一句名言出自美國第35任總統肯尼迪。 他說,「一個人就可以改變世界,每個人都應當去嘗試。」

儘管大多數時候這些引言沒有給出上下文,但不難理解它們在說什麼。 貧窮、戰爭、犯罪、歧視和肆意破壞環境,這些還只是我們經常在新聞里看到的長期問題中的一些。

人們迫切地想解決這些問題。然而社會所面臨的問題似乎太過龐大和複雜,而解決問題所需的資源也過於巨大。因此,「我能改變世界嗎?」這句話成了空談,無法實現。

當然,我們都讀到過一些個體是如何給世界帶來巨大影響的。然而我們可能很難相信,我們自己也能取得他們那樣的成就。

問題的根源

如果從上帝為我們描繪的宏觀藍圖來看, 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面對所有問題的根源就是罪。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人能夠真正而永久地改變這個世界。墮落的世界讓人們的努力徒勞無功;罪一直在持續影響着我們。事實上,我們每個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對現今的問題負責。

而上帝給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是主耶穌基督。上帝愛世人,祂差遣獨生愛子以羞辱的方式來到世界,為我們受罰(約翰福音3章16節)。如果上帝有解決方法,那麼我們唯一能夠真正做出的改變,就是用所傳的道和生命的見證,把人帶到耶穌面前。

當上帝重塑我們並把我們帶回到祂的面前時,我們對世上生活的看法也會隨之改變。一個人可能依然貧窮,但他不會再以所擁有的財富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了。一個人可能居住在戰亂地區,但他相信上帝會保守他內心有平安。

話雖如此,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所面對的社會問題不是真實存在並在各個層面影響着我們的。也不是說基督徒要拒絕所有形式的社會公益和人道主義工作。只是說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我們做事的動機。

正如耶穌在馬太福音25章31-40節教導的:「當人子在祂榮耀里,同着眾天使降臨的時候,要坐在祂榮耀的寶座上。萬民都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里,你們來看我。』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里,來看你呢?』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在這段經文中,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教導祂的門徒們應當以非常實際和具體的幫助,來回應這個世界的需要。然而耶穌這麼說並非是出於期望門徒能改變世界。相反的,他讓我們去服侍別人(即便是最不起眼的人),是希望我們通過服侍他人來服侍耶穌祂自己。 耶穌的教導應當成為我們行善的動機。我們應當活出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生命,這樣世界也會被耶穌吸引。

當我們回顧那些信心偉人的生命時,我們看到無數上帝的僕人離開家園去國外傳播福音。他們這麼做並非是覺得自己能改變世界,乃是因着上帝的呼召。有些人至死都未見到福音的果效;有些人甚至為傳福音而捨命。

最近,上帝給我機會去另一個國家幫助那裡的一個貧困社區。從第一次接觸他們,我就開始思考該如何滿足他們的需求。一堆想法湧入我的腦海:減輕貧困,讓孩子們都可以去上學並完成學業,引導青少年找到清晰而美好的人生目標,甚至為成年人提供就業機會。這些都是很好的目標,但我很快意識到它們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我為自己並不能提供他們所需的幫助而失望。

然而這時我想起了耶穌的話:即使是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的一點點努力也絕不是沒有意義的。於是我開始考慮如何幫助到每個個體: 我為穿着拖鞋上學的孩子們提供鞋襪,為早上太餓而輟學的孩子提供早餐,為失業的父母提供工廠空缺職位的信息。

當他們為我在這些問題上消除了他們的憂慮、滿足了他們的需要而感謝我時,我就藉此機會向他們傳講上帝才是那個供應者。他們當中有些人甚至會和我一起感謝上帝。

因此,讓我們繼續努力為別人提供實質與精神方面的幫助吧。讓我們真心地相信上帝會做成使百姓成聖的偉大工作,並使他們的生命更加榮耀祂。最後,也讓我們被這個真理激勵:當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上帝會恢復世界的完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小小耶穌得自己學翻身,這是個什麼概念?(有聲中文)

作者:Charmain S.,新加坡
翻譯:奇奇, 中國
語音播讀:Zel , 新加坡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這個月,我當媽媽一周年了!也就是說,我的寶寶一歲了!這一年我真是經歷了太多!我知道這有點老生常談,但那些關於當媽媽的說法真是千真萬確:又累,又難耐,又漫長……但不得不說,每一刻都值得!

我最開心的事就是見證兒子的每一次進步。看他學會坐、第一次站立、第一次拍掌,和說出人生中第一個字,我都欣喜若狂。看着這樣一個小生命一點點長大真是無比美妙的經歷。

更棒的是,做媽媽的過程中,我也更多經歷了上帝。我得到了很多的屬靈操練並且有很多的看見,今天,我集中分享其中一點。

眾所周知,聖誕節是慶祝耶穌降生的日子,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耶穌誕生的場景——馬麗亞和約瑟跪在地上,牧羊人和三博士站在他們身後,所有人都圍繞着馬槽中酣睡的小小耶穌。

可是之後怎麼樣了呢?

每當我兒子達到一個成長里程碑,或者做成了某件特別的事時,我都忍不住想:耶穌也有這樣的經歷嗎?祂也經常哭嗎?祂也會在打嗝的時候吐奶嗎?祂也會不願睡覺嗎?祂多大開始爬和走呢?祂斷奶后的第一頓飯吃的是什麼呢?祂說的第一個字是什麼?祂既是完全的神又是完全的人,那耶穌在小寶寶狀態的時候就知道祂自己是誰了么?

如果耶穌在長大成人之後會感到飢餓,疲憊和傷心(如四福音書中描述的那樣),那我相信祂在小嬰兒時期也和其他的孩子並無兩樣——當然了,祂是一個完全的嬰孩。但是,祂仍然還是一個嬰孩。

有幸撫養自己的親生孩子讓我更加無法理解偉大的上帝為什麼會自願成為一個無助的嬰孩。耶穌完全可以直接把自己弄暈,上個十字架,然後一切就大功告成了。然而,祂卻沒有這麼做。祂以一個小嬰兒的身份來到這個世界,降卑自己成為祂所造的人類的樣式。並且祂經歷了一個人在成長中所要經歷的一切,好能夠成為可以完全體恤我們軟弱的大祭司。(希伯來書4章15節)

但祂做的遠比體恤我們多得多。腓立比書2章6-8節描述了耶穌如何為我們放棄了一切(祂對我們的愛簡直讓人不敢相信):

祂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今年,我意識到耶穌的事工並非始於30歲,而是從祂出生的時候,在祂接受各種限制成為人的樣式的時候就開始了。上帝自己學翻身這個畫面讓「反倒虛己」這句經文異常真實和深入我心。

現在我更能感恩我們的主為我們而來這個事實了。以馬內利——「上帝與我們同在」,現在對於我而言具有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因此,當這個聖誕節大家都在慶祝耶穌降生之時,我要為祂對我們的愛(那為我們虛己和舍己的愛)讚美祂。祂理應得到一切的榮耀!我禱告 「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於父上帝。」(腓立比書2章10-11節)

*作者與家人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創意圖文:不一樣的聖誕節

作品名稱:不一樣的聖誕節
創作形式:水彩畫
繪畫作者:Jasmine Wisz X
作品描述:對很多人來說,聖誕節= 沿街的裝飾+ 互贈禮物+ 大吃一頓。聖誕卡片和廣告上的聖誕祝福隨處可見,卻從來沒有人告訴你聖誕的真正意義何在。

耶穌為照亮世界而來

閃爍的燈光,耀眼的金粉和那些bling bling的小物件有一個共同特點—— 引入注目。耶穌也是這樣。在約翰福音8章12節中,祂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這個聖誕,你想好如何向身邊的人分享這束光了嗎?

耶穌是一份恩典的禮物

不論我們收到的禮物是否包裝精美,或是以怎樣的包裝形式出現,我們都會很感恩。而上帝給我們的禮物卻是一個在馬槽中的小嬰兒——但這卻是全人類都需要的禮物。接受了上帝說不盡的恩賜之後(哥林多后書9章15節),你要如何跟別人分享呢?

耶穌是為替我們贖罪而來

從前人們屠殺動物作為獻祭(當然動物並不想被殺)。然而耶穌卻為了你和我,自願走上十字架。祂塗抹了我們一切的過犯和苦毒的心思意念,讓我們能夠坦然無懼地來到上帝的施恩寶座前。這個聖誕節,讓我們以感恩的心宣告:「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福音1章29節)因着祂為你的犧牲,你打算如何感謝祂?

耶穌是為了為我們死而來

聖誕樹是聖誕節的重頭戲。我們給它戴上金箔裝飾,頂端放一個星星,下面再擺滿禮物。但如果我們把所有裝飾都拿掉,在頂端掛一個寫着「猶太人的王」的牌子,周圍再布滿痛哭的婦女——我們就重現了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場景。「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3章16節)知道耶穌為你個人的罪而死會改變你慶祝聖誕節的方式嗎?

*此作品為雅米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一起來慶賀

每日旅程: 耶穌生平是一個悲劇?

20161110-770-425作者:Jenniferbenson Schuldt

翻譯:陳琳

讀經:歌羅西書2章12-17節

你們既受洗與他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里復活神的功用。——歌羅西書2章12節

滿地都是揉成團的紙巾。我對我讀的小說中兩個主人公深感同情,眼淚劃過臉頰。這夫婦兩人在整個故事中遭受了極深的痛苦,他們承受着家庭的苦難,孤立無援。隨着故事的發展,他們被不公正地對待,並且失去了他們的好名聲。故事的最後,他們也失去了彼此。

這是一個悲劇,故事中的主人公被困苦的生活環境擊垮。有人可能會把耶穌的一生也稱之為悲劇。作為一個成年人,祂無家可歸,還經常被人誤解。法利賽人嫌棄祂,厭惡祂。甚至連耶穌的門徒也偶爾懷疑祂的神性。當祂實話地告訴別人祂是上帝的兒子,掌權的人卻認為祂褻瀆上帝而定了祂的罪(馬可福音14章61-65節)。儘管祂沒有任何罪,耶穌卻依然被審判。羅馬士兵戲弄祂、嘲笑祂,還把祂釘在十字架上。

耶穌生平是一個悲劇?才不是。祂的死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勝利——祂的復活的基礎!(約翰福音20章11-14節)。保羅寫到說上帝讓祂“死里復活”(歌羅西書2章12節)。耶穌的復活除了是肉身的奇迹,祂也“將一切執政的、掌權的擄來,明顯給眾人看,就仗着十字架誇勝”(歌羅西書2章15節)。

沒有耶穌,我們的生活才是悲劇。我們將生活在罪里,也會死於我們所犯的罪;沒有盼望,也不能逃脫它的惡果。保羅說,“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我們若靠着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哥林多前書15章16-19節)。但是因為耶穌今天活着,我們知道祂已經“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歌羅西書2章14節)。這是勝利,不是悲劇。

思考:耶穌復活的大能對你的生命有什麼影響?回想耶穌在加略山上的得勝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