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聖經

靈命日糧 :起點

讀經:讀經:詩篇119篇97-104節  

如果你從我們愛達荷州的家往南方開車,沿著道路左側的山艾草,你會看見一座聳起的火山丘。那就是界定愛達荷州州界的起點。

就在1867年,愛達荷州被劃為領土之後四年,美國測繪局局長拉菲特·卡特派遣了彼得·貝爾(Peter Bell)來勘查這片新的領土。貝爾拿了一個大槌,把一根銅柱釘在那座火山丘頂,藉此昭告天下,那是他開始探勘的「起點」。

這趟探勘之旅,奠定了愛達荷州土地測量的標準:從那個「起點」開始,城鎮得以分南北,區域得以劃西東。有了東西南北,我們才能確實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

其實人生也是如此,不管我們讀的書再多,只有上帝的話語才是你我的「起點」,只有聖經才是確定不移的基準點。約翰.衛斯理就是如此,雖然他博覽群書,但他總 [....]

靈命日糧 :不能接觸

讀經:讀經:羅馬書5章1-8節  

在12歲的時候,我對父親的聖經覺得很好奇。那是他從造紙廠退休的時候人家送的,放在一個刻著「聖經」兩個大字的木盒子裡。看到「聖」那個字的時候,我心 想,這大概是一本我「不能接觸」的書。不過我還是悄悄地打開來看。聖經中央有張耶穌掛在十字架上的圖畫,旁邊寫著約翰福音3章16節的經文,上面還有薄薄 一層紅色的透明膜,我猜大概是表示耶穌流血而死吧!

偶爾四下無人的時候,我會輕輕地把聖經從書架上拿下來,打開盒子,看看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圖畫,讀讀那節經文。我一直在想,耶穌是誰,為甚麼祂要死?祂的愛究竟是為我預備的嗎?還是我「不能接觸」的呢?

幾年之後,有人告訴我:上帝已經藉著耶穌讓我們可以得到祂的愛,就像羅馬書5章1-2節所說:「我們……藉著我們 [....]

靈命日糧 :囚禁中的安慰

讀經:讀經:以賽亞書39章5節-40章5節  

在1675年2月10日,居住在麻州蘭卡斯特的50個殖民家庭,正擔心害怕,因為他們可能遭到美洲原住民的襲擊。當時該村的清教徒牧師約瑟•羅蘭生,正在 波士頓請求政府的保護,他的太太瑪莉與孩子則留守家園。破曉之時,這些居民果然遭到攻擊,一些人被殺害,瑪莉與其他倖存者則被俘虜。

在被囚禁期間,瑪莉經歷了這些原住民的仁慈與殘酷。當原住民知道這些新移民的信仰後,他們給了她一本沒收來的聖經。後來,瑪莉在回憶錄中寫到:「上帝是良善的,在我痛苦中賜予這麼多安慰與適當的經節。」直到5月2日被俘虜得釋放前,上帝的話語是她最大的安慰。

當猶大國即將被外國政權俘虜時(以賽亞書39章5-7節),百姓們必定深感絕望。但即使當時他們正籠罩在被擄的陰影中,上帝的話語仍帶來安慰,因為 [....]

靈命日糧 :銘記於心

讀經:讀經:詩篇119篇9-16節  

當我出生時,我的曾祖父亞伯蘭已經雙目失明。但人們都知道他以前能在車床上刻出美麗的木雕,而且能背誦許多聖經經文。曾祖父和他的朋友以萊常常以經文互相回應。他們之間有點競爭的意味,以萊能正確的說出經文的出處,而我的曾祖父則在背誦經文上略勝一籌。

現在,家人通常記得亞伯蘭是失明的曾祖父。當他失去視力後,背誦經文成了他生命的中心。但為何記住上帝的話語是如此重要呢?

詩篇119篇指引我們如何遵從上帝,就是將祂的話語藏在心中。首先,祂的話能裝備我們,以便面對試探(詩篇119篇11節;以弗所書6章17節)。接著,當我們默想祂的話語,我們能更認識祂。最後,當我們將祂的話刻在心版上,在祂指示和引導我們時,我們就更能聽見祂的聲音。我們用聖經的話語,與祂交談,敬拜祂,並教導他人或做 [....]

靈命日糧 :最佳老師

讀經:讀經:詩篇1篇  

每當我和年輕人談論如何為未來作準備時,我常常聽到類似這樣的說法:「我們必須進入世界,實際地體驗罪惡的環境與惡人的狀況,那麼我們才能更剛強。」

這類想法已經吞噬了許多不成熟的基督徒,造成他們後來轉而背棄上帝。當然,我們都活在這個世界上(約翰福音17章15節),我們的學校、工作和鄰里都環繞著非基督徒。然而,我們必須謹慎,因為處於那樣的狀況,並不表示就非得接納世俗的價值觀。我們若能遵守詩篇1篇1節所建議的好榜樣,我們所有人都會更快地成熟。

首先,我們不可以讓自己的決策與選擇,被惡人的計謀所控制。其次,絕對不要製造機會,讓非信徒對我們造成壞的影響。第三,讓我們避免與喜歡嘲弄上帝、聖經和基督信仰的人為伍,免得近墨者黑,覺得他們的想法似乎可以接受。

這些來 [....]

靈命日糧 :世外桃源

讀經:讀經:提摩太後書3章14-17節  

當我和先生開車到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東海岸時,我研究著地圖,要找一條通往海邊的路。最後,我們終於找到了路,奔向陽光海灘。

幾分鐘後,我們開心地笑著,因為我們碰巧發現了一處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就在海濱的前方。圍繞我們的是沙丘、沼澤、海草和成群的海鷗、白鷺與藍蒼鷺。一切是這麼的生動、真實、美好!我們到了欽科蒂格和阿薩蒂格島嶼,這裡最有名的是每年小馬會從一個島游泳到另一個島。其他人或許早就發現這個島的價值與美麗,但是對我們而言,它是個我們未曾發現的世外桃源。

對許多人來說,聖經經文也是未曾發現的世外桃源。他們從未在聖經的永恆話語裡發現珍寶。聖經是活潑的,並大有能力,比任何雙刃劍都鋒利,我們最隱秘的思想和慾望都無法藏匿(希伯來書4章12節)。上帝的話就像我們腳前的燈,路 [....]

靈命日糧 :仰望祢的言語

讀經:讀經:詩篇119篇145-152節  

天都還沒亮,我卻已經醒來,但是現在起床還是太早。我嘆了口氣,翻轉枕頭,希望可以再入夢鄉。可是,一連串的瑣碎的事務卻浮現腦海,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要買日用品,送飯給朋友吃,回電子郵件,預約診所……等等。

如果你也曾有這種被焦慮壓倒的經驗,你應該知道這種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感受。詩人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在詩篇119篇這樣描述:「我趁天未亮呼求,我仰望了禰的言語」(詩篇119篇147節)。

在詩人輾轉難眠的夜晚,上帝的話語成為他很好的安慰。即使他的擔憂並沒有從此消失,他說:「我趁夜更未換將眼睜開,為要思想禰的話語」(148節)。夜間,他一次又一次地默想上帝的話語。他把重心放在經文而不是他所擔憂的事上。這種操練讓他能夠宣告:「喔,我何 [....]

靈命日糧 :探究聖經

讀經:讀經:詩篇119篇97-104節  

網上聖經資源(BibleGateway)使用者甚多,該網站曾檢視每月八百萬訪客的瀏覽習慣,發現在2010年被搜尋的經文中,約翰福音3章16節名列第一。

對此結果,我並不感到訝異。此節經文告訴我們:上帝如此愛我們,甚至差祂兒子來拯救我們脫離罪惡,賜給我們永恆的生命。排名第十則是耶穌給跟隨者的傳福音使命:「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章19節)。同時列於前十名內的還有耶利米書29章11節,以及羅馬書8章28節,都是關於上帝對祂子民的美好計畫與用意。

聖經充滿了真理,讓人能搜尋及分享。詩篇119篇是聖經最長的篇章,詩人分享了他對真理的想法,以及渴望尋到真理、得到上帝的教導。他說:「我何等愛慕禰的律法」(97節)。在今日的讀經章節中,我們能看見一些詩人 [....]

靈命日糧 :主的話語

讀經:讀經:撒母耳記上3章1-10節  

德國知名的講道家與神學家帝立克(1908–1986年)曾在1930-1940年間,經歷德國納粹政權的強烈逼迫。然而,在那艱難和令人困惑的時刻,他仍堅持宣示上帝的存在和耶穌基督的權能。學者史密斯說,當帝立克在講道中談到當時的議題和面對的困境時,他尋求解答的途徑是詢問:「主對此事怎麼說呢?」

這不正是現今我們每一個人所尋求的嗎?到底上帝說了哪些話可以加添我們力量,並引導我們度過生命的興衰呢?

撒母耳記上3章描述說,那些日子「耶和華的言語稀少」(1節)。當上帝向年輕的撒母耳說話時,男孩誤以為是年長的祭司以利在呼喚他,以利就告訴他,回應上帝的聲音時,可以說:「耶和華啊,請說,僕人敬聽!」(9節)撒母耳因此聽見上帝的聲音,並且成為一個敬虔而 [....]

靈命日糧 :六度分離論

讀經:讀經:以賽亞書55章8-11節  

八十年前,一位匈牙利作者福理傑思‧卡林西(Frigyes Karinthy)寫下了一篇名為《鍊結》的短篇故事,他在其中提出了一個概念──最多只要有五個認識的人,就可以把世上任意兩個人「鍊結」起來。這篇文章後來被發揮為今日泛稱的「六度分離理論」,當然,這是個還未經證實的理論。不過,確實有股動力把我們和世上所有的人連結起來:那是上帝的智慧和引導,藉着祂的话語要成就祂的旨意。

幾年以前,一位素昧平生的男子寄給我一封信。從中得知,我曾經寄給住在附近朋友的一封短信,竟然輾轉到了他的手上,並在他萬念俱灰、心力交瘁的時刻大大鼓舞了他。原來收到我短信的朋友把那封短信寄給了另一個朋友,對方又寄給了他的朋友,如此傳遞下去,直到寄給那個寫信給我的男子。

透過上帝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