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苦毒

我不要被爭競、苦毒、憤怒、和自憐所纏繞(有聲中文)


作者:Sherrill Wesley,印度
翻譯:秋雨,加拿大
有聲播讀:枝子,中國

你是否曾經落入過攀比的陷阱中?我有過,而且不止一次。
從小到大,雖然我和我的孿生妹妹無論從長相、性格、天分、還是所選擇的人生道路來講都迥然不同,但我卻時常被人拿來與她比較。大家問我的任何一個問題通常都會緊跟著一句“你妹妹在做什麼?”

我想比較孿生姐妹是人之常情很難避免,不是嗎?幸好那些言論都是來自心懷好意的親戚和朋友們,因此沒有對我產生什麼負面的影響。藉著上帝的恩典,加上我與妹妹之間良好的關係,我在這些比較中學會發現妹妹的優點與才能,並為她喝彩。

但是幾年前,我陷入到另外一種毫無益處的攀比之中。從學校畢業後我一直沒有找到工作,這離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相去甚遠。當我對茫茫的未來越來越感到焦躁不安時,我開始將自己的景況與那些似乎看起來一帆風順的同伴們相比較。上帝啊你何時才能回應我對工作的禱告?何時才能挪去我對自己的灰心與失望?

當禱告尋求上帝幫助的時候,聖靈引導我默想約翰福音21章15-25節的經文。在耶穌對彼得預言他日後的殉道情形(19節)並要求彼得跟從祂之後,彼得注意到另外一個門徒約翰正走在他們身後,便問耶穌:主啊,這人將來如何? ”(21節)。耶穌的回答讓我非常震驚,“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 ”(22節)。

與你何干?

嗚呼哀哉!

我感到這正是主耶穌針對我陷入負面攀比問的問題。我無言以對。似乎一時難以接受慈愛的天父對我愛的管教,但主耶穌知道此時我應該及時剎車,不要再沉迷於自艾自憐了。

“與你何干”這話雖然聽起來刺耳,但主耶穌是想讓彼得明白在約翰身上將要發生的事情與彼得自己的呼召沒有絲毫關係。我感到上帝在問我:“Sherrill,其他人如何完成他們的人生目標與你何干?你只有定睛在我身上才能專心完成我交給你的使命。”

上帝不偏待人

我仔細琢磨上帝的話語,慢慢地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不滿源於錯誤地認為上帝更偏愛我的同伴們。好像上帝的愛與祝福是有限的。祂如果去幫助別人實現他們的人生目標,那麼祂用在我身上幫助我的時間就會減少。這簡直荒謬可笑,我不僅沒能正確理解自身的境況而且竟然相信如此毫無根據的錯誤的觀念。

但真相是上帝對祂兒女的愛是無窮無盡的。正如羅馬書2章11節所說,上帝不偏待人。祂的慈愛充充滿滿地澆灌在祂的兒女身上。無論我如何努力,也測不透耶穌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 (以弗所書3章18節)

可當我將眼光停留在別人擁有的,放大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上時,我就無法看到上帝在我生命中愛的澆灌;把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工作等同與上帝對我的呼召,我就把上帝賦予我生命的目的局限在自己的主觀意識中;因而對耶穌基督塑造我生命的獨特方式視而不見。

於是,我學會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過好每一天。有時是專心為教會的主日學備課,有時是去給父母幫幫忙,或者靜靜地靠在耶穌的腳前聆聽祂的話語,從祂的話語中得著力量去應對下一次應聘工作的失敗。

只要我兢兢業業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我所做的與同伴們的不同也沒有關係。自己定下的計劃無法實現的確讓人傷心。但我知道不管怎樣我仍然在上帝慈愛的手中,我願意全心全意信靠祂。

放下“如果那樣該多好”的想法

當情況變得異常艱難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會重新審視當初所做的決定,如果當時那麼做……如果當時沒那麼做……該多好。

只要有一點兒空間,擔心和懷疑就會趁虛而入變得越來越嚴重。當我的視線開始偏離,聚焦在那些“我沒有的”,以及“當初如果……”上時,我便迅速落入痛苦的漩渦。但是《當轉眼仰望耶穌》這首詩歌的歌詞及時正確地提醒我要“時刻定睛在上帝身上,而不是世上虛空的事上。”

當轉眼仰望耶穌

定睛在祂奇妙慈容

在救主榮耀恩典大光中

世上事必然顯為虛空

當我越來越多地註目耶穌尋求上帝的智慧與引導,我就越明白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我們的信心並非來自我們自身擁有的一切——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是在於知道誰在掌管一切,誰擁有我們生命的答案。

無論環境如何變化,永恆上帝永不改變的慈愛給予我們內心奪不走的平安與喜樂,也將我們從與他人之間攀比的束縛中釋放。

無論我們處在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會遇到讓我們眼目失焦的境況——但我努力將眼光鎖定在上帝身上以及祂對我人生的呼召上,時刻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希伯來書12章2節)。這樣我就可以走在祂為我預備的道路上,牢記上帝長闊高深的愛,不被爭競、苦毒、憤怒、和自憐所纏繞。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2021

一個嫉妒者的懺悔 (有聲中文)

作者:Jehn Kubiak,美國

翻譯:Tutu,中國

語音播讀:小七,中國

有一種苦毒根植在我的靈魂深處,像毒藥一樣一直在侵蝕着我的內心。它叫做嫉妒,並且它已經掌控我的生命太久了。直到上個月,我才意識到自己被嫉妒勒得快喘不過氣來。

作為鄰近洛杉磯的Talbot神學院的學生,我需要修三個學期的靈命塑造課程。這些課程包括了不同主題的周禱任務。我們最近一次的禱告任務就是針對一項令自己糾結的罪,並要培養一項屬靈操練,以抵擋這個罪。

剛開始我真不確定上帝想讓我關注哪個罪,但不久我便意識到是“嫉妒”。嫉妒十分危險,因為它使教會分裂並使我們無法謙卑地服侍他人,“在何處有嫉妒紛爭,就在何處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雅各書3章16節)。

在我沒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真的沒有想到自己會是一個嫉妒的人。剛開始我只是不明白為什麼我總是討厭那些對我友善且對周圍的人很有愛心的人,最後我終於意識到這一切都歸咎於嫉妒。

我們的小組長告訴過我們,罪會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事實亦如此。嫉妒一直讓我痛苦不堪,它影響了我與他人的關係——即使他們從未傷害過我,我卻依然恨惡他們。嫉妒也有損我的自尊——我從未對我自己和我的工作滿意過。嫉妒亦破壞了我與上帝的關係——我無法滿足於祂賜予我的一切。我想掌控和計劃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讓上帝掌管我的人生並信靠祂對我人生的計劃。

我嫉妒那些只要努力就能得到他們所求的人,因為我就算再努力也幾乎沒有什麼功效。學校的校刊已經拒絕了我三次,儘管有人說上帝賦予了我天生的寫作能力,但無論我怎麼努力,我的職位始終停留於“校報作者”一職。

我嫉妒那些有很多朋友的人,因為我沒有那麼外向,也很難交到新朋友。並且,似乎我的大部分好朋友都會在某個時間點搬到別處生活。

我嫉妒那些天生什麼都會的人,而我卻必須每周花幾個小時來練習這些技能。我的老師說,大多數音樂專業的學生每周練習的時間不超過5個小時,而我則必須練8-12個小時。然而,儘管我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我還是一直被安排在管樂合奏團的最後一個席位。

我嫉妒那些自信的人,因為我很沒有安全感。

我嫉妒那些身體沒有什麼大問題的人,因為去年我生了一場大病,而且至今我仍在和心理疾病做着鬥爭。

我嫉妒別人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我究竟該怎麼去克服我的嫉妒心呢?

我曾經讀過基督教神學家理查得弗斯特(Richard Foster)的 《屬靈操練禮讚(Celebration of Discipline)》 一書。這本書分析了幾個早期教會之父所創建的重要的屬靈操練原則。我想起這本書並開始實踐其中的兩個屬靈操練。一個是眾所周知的懺悔認罪,另一個是操練幫助他人。

首先,我寫下了所有我曾嫉妒過的人,以及我嫉妒他們的原因。在這個下面,我寫下了自己對他們優秀的認可,以及我能如何祝福而非咒詛他們。我並沒有保留這些祝福,而是確保我會與他們每一個人分享。比如說,儘管我自己申請校報專題報道編輯職位失敗了,我還是跟那位申請成功的學生講,我覺得她會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編輯。

其次,我列舉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在旁邊寫下了上帝眼中的我:一個追求卓越的勤奮工作者,一個願意幫助他人一起戰勝抑鬱等情緒問題的聆聽者,一個忠誠的朋友,一個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一個創新知識分子,和一個基督徒戰士。

最後,我寫了一段禱告詞,祈求上帝幫助我培養出一顆善良的心並感恩知足祂所賜給我的一切。

承認嫉妒之罪把我從痛苦的監牢中解脫出來。儘管當上帝賜福他人時,我有時候仍然會有苦毒和嫉妒,但現在的我能清晰地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告訴自己要祝福而非嫉恨。我可以恭喜他們取得成功,而不是對自己感到不滿。

我也在試着培養積極的自尊心,即使這意味着我需要反覆地告訴自己:“上帝賜予了我寫作的天賦”或“上帝賜予我安靜的性格是為了讓我更好地傾聽和安慰他人”這些話,直到我堅信如此。

我仍然至少每隔一天會在日記里寫下我的禱告,因為我看到了上帝給我帶來的轉變。

我還會嫉妒嗎?當然時不時還會,但是這種規律的認罪操練幫助了我檢視自己的心思意念,以確保我走在正路上。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每日旅程:懷恨在心

20161122-770-425

作者:Regina Franklin

翻譯:湘穎

讀經:撒母耳記下14章25節—15章21節

恨不得我作國中的士師!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裡來,我必秉公判斷(撒母耳記下15章4節)。

作家瑪麗琳·魯賓遜寫道,「我一直覺得‘懷恨在心’這個詞的描述很精妙,因為許多人都對他們的怨恨呵護備至,有如離心窩最近的東西。」

一般來說,一想到「懷」這個詞我們首先想到的是 「照顧」和「滋養」,動詞「懷」的一個定義就是「細心照顧從而得到成長」。然而我們若是用同樣的方式「懷」惡意,結局必將是毀滅性的。道理仍然是一樣:苦毒,就像一個虛弱的新生兒,必須被餵養才能成長。情緒無法自己獨立存活,若得不到照顧它就不能生存。

押沙龍早早地就開始在內心懷起苦毒,以至於他最終召集民眾謀反。他看着他的妹妹被傷害卻無人為她辯護,因此他痛苦又沮喪(撒母耳記下13章1-22節)。那時他的家裡充滿衝突,而糟糕的是他的父親大衛好像對處理衝突毫無能力。押沙龍開始任由他的傷口潰爛,變成有毒和致命的憤怒。可是對他而言,他的行為是無可非議的。在他眼裡,他的父親是不公正的,然而他父親卻又拒絕見他(撒母耳記下14章28節)。因而他自己當起法官和辯護者,定意要還事情一個公道(撒母耳記下15章1-3節)。

兄弟結怨,勸他和好,比取堅固城還難(箴言18章19節)。仇敵就是通過我們的口從而一步步地腐蝕我們的視野和心靈(羅馬書3章14節)。對於報復,我們在心裡演練地越多,苦毒就長得越健壯。

最終,苦毒的重擔纏累着我們,讓我們無法得自由。當然,放開苦毒並不代表着我們會不再感到痛苦,但我們會得到真正的自由。這自由只有在當我們親近上帝並且去效法祂饒恕的方式時才能得着(以弗所書4章31-32節)。

更多: 閱讀希伯來書12章15節,思考苦毒根會對你和他人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思考: 苦毒會怎樣損害你的心靈以及你和他人的關係?為什麼將你的苦毒交託給上帝如此重要?

從不願意饒恕到饒恕,或許只是這5點的距離

5-facts-that-helped-me-choose-forgiveness作者:Ching,新加坡

翻譯:薛意珩,新加坡

我們每個人受到傷害時的反應不同。有些人會反擊,有些人會生悶氣,有些人則從別處尋求安慰。

有時,我們會在受傷后心存怨恨,最終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

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過破碎的關係?一個你無法原諒的人,比如某個說過狠話的家人?

我明白這樣的感受。在我的家庭里,怨恨和不寬恕是常態。我花了28年的時間才學會寬恕自己的家人。在那段時間裡,我發現了與我無法饒恕他人相關的幾點實事:

A.願不願意饒恕,是當事人自己的選擇

一個母親批評自己的兒子對姐姐懷恨多年。他反駁:「如果那麼容易的話,你為什麼不寬恕你自己的弟弟?」他魯莽的言辭讓母親很震驚,母親喊道:「不可能!你知道他對我做了什麼嗎?」孩子接着問道:「那你又怎麼期望我能寬恕我姐姐呢?」男孩其實是在模仿母親,做出了不寬恕他人的決定。

我們經常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用不饒恕來「懲罰」傷害過我們的人。 不幸的是,往往最終受到毒害的是我們自己。

B.不寬恕的靈會讓我們窒息

不寬恕的靈像雜草,它削弱我們的力量,耗盡我們靈魂的生氣。它耗損我們的身體、智力、情感和靈命。然而,我們經常還是在怨恨和寬恕中選擇前者,而這實際上是在為那些讓我們窒息的雜草施肥。

C.不寬恕的靈令人難受,我們卻放不了手

是不是很奇怪,我們雖然討厭苦毒(畢竟,它描述了最令人厭惡的味道!)卻又被它吸引。我們為什麼會選擇消耗我們能量和「使骨枯乾」的東西(箴言17章22節)呢?若苦毒和不寬恕的靈那麼使人不愉快,那它們為什麼那麼令人難以割捨呢?

耶穌傳講的關於寬恕的信息讓人難以置信。他告訴門徒們要原諒那些一再得罪他們的人(馬太福音18章22節)。這個信息與當時的世界觀是衝突的,現在也如此——以牙還牙一直都是常態。但耶穌從頭到尾都樹立了寬恕的典範:為了使我們的罪得到赦免,祂甚至獻上了自己的生命。正因如此我們要學會寬恕他人。

 

在我自己學會寬恕的過程中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1.單憑自己的力量,我無法做到寬恕。

我聽過無數關於寬恕的講道,讀過很多此類書籍也參加過不少以此為主題的營會。但是,我仍然無法也不想原諒傷害過我的人。多年來,我有幾次嘗試原諒他們,但每次嘗試都只持續了幾個小時,之後怨恨和苦毒又捲土重來。

單靠自己的力量原諒他人不止困難,而且還不可能。

要想達到超自然的結果就需要用超自然的方法。當我們覺得得罪我們的人不值得被寬恕的時候,就要祈求聖靈來幫助我們。 依靠祂,把我們的不原諒交託給祂。

2.在安全的環境中,我們 l會更容易寬恕。

在《苦難和上帝的用意:苦痛帶來的創傷&上帝的醫治》一書中, 基督教心理學家Diane Langberg寫道,有人曾問她,為什麼一個與有習慣性暴力行為的丈夫生活的女人無法從她受虐的創傷中走出來。Langberg回答:「我們還在經歷的事情,我們無法走出來。」

眾所周知,當我們感冒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防止發燒、受寒和鼻塞惡化。 我們必須等到疾病結束后,才能開始康復和恢復體力。

同樣的,如果我們的怨恨源自創傷經歷、被虐待或被施暴,那麼我們首先要尋求安全和穩定的環境。這可能需要我們搬出來住或採取其他行動以確保我們的安全,例如通過保護令或向有關當局報告。生活在遠離創傷的安全場所,會更容易開始寬恕和醫治的過程。

但是搬家並不一定是現實的,尤其是當涉及其他親人的時候。而且我們大多數人不一定會面臨這種極端的情況。更多的時候,可能我們只是需要嘗試原諒親人的不合理行為。當我們無法脫離環境本身時,可以找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專業輔導員或有相關資格的牧者來幫助我們。

3.在團體的幫助下,寬恕最容易完成。

當我們保持孤立時,苦毒往往會加深和惡化。但在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團體中,我們可以從那些寬恕過別人的屬靈導師和信徒身上學習。屬靈導師可以幫助我們認出怨恨的源頭,並監督我們克服生活中不寬恕的靈。

然而,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坦誠並願意展現脆弱的一面。對另一個人完全敞開。這需要很大的勇氣,卻是必要的一步。

如果我們還沒有找到這樣的團體,讓我們禱告上帝會藉著祂的恩典,把能夠陪伴我們的屬靈家人帶到我們的生命中。

4.寬恕是每天要做的選擇。

我們都會遇到這種情形:在嘗試原諒他人時,卻被一些事情觸發回憶,讓我們再一次受到傷害。因此,寬恕是一種不斷的,有意識的,每一天都要做的選擇。每當我不願意寬恕並開始怨恨時,我需要再次降服在上帝面前,讓聖靈在我身上工作。

每天與基督同行,禱告我們願意寬恕他人,並依靠祂的力量來寬恕吧。

5.得到了寬恕的人能寬恕他人。

「受過傷害的人也會傷害別人」,這在我工作的社會服務部門裡是個普遍的說法。這意思是說有時遭受過某種傷害的人,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相同的傷害加給他人。

耶穌基督來就是為了打破和扭轉這個惡性循環。祂的死和復活救贖了墮落的人類,使他們得倒寬恕,並藉著他們的生活成為祝福和寬恕他人的管道。

得到了寬恕的人能寬恕他人。

有時,與我們最親的人往往是我們最難原諒的。我的導師曾說過:「事工從家裡開始」。我想補充一點,在家裡的事工可能是最難開展的。

但我知道,最終苦毒和不寬恕會導致靈命的枯竭和莫大的痛苦。我也知道,藉著上帝的恩典,我們能夠寬恕傷害過我們的人,並過着沒有苦毒的生活。

寬恕是甜美的。即使它可能需要幾年或幾十年時間。讓上帝幫助你我學會放手吧!因為我們已經被祂寬恕,現在我們也要學着變成一個寬恕他人的人。

我已經開始了這個旅程,也還在行走。你會和我一起嗎?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