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試煉

為什麼祢不聽我的禱告?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當我聽到我朋友的阿姨所懷的寶寶最終被證實胎死腹中時,為她難過的當下,心中充滿了不解。當我們知道懷孕七個月的她隨時會失去她的寶貝時,我們以傳送簡訊的方式告訴身邊的基督徒,為這件事情一起來同心禱告,懇求在天上的父救活這個孩子,親自安慰那位婦人。難道我們的禱告不夠迫切嗎?

身為人類的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我們不曉得為何我們的禱告不蒙憐憫與垂聽。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質疑上帝的能力,不再選擇相信祂。『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4章6節)當我們在禱告的時候,是否會一直想著這樣的疑問:如果上帝不救活這孩子,那位媽媽會怎麼辦?假設上帝不肯聽我的禱告, 我還有什麼方法去完成那個任務呢?“如果”、“假如”、“假設”……一個充滿這樣憂慮的禱告,並不是信心的彰顯。你當完全信靠祂,就像一個弱小的小孩,卻有完全信賴父母並願意依靠他們的心。就如聖經上所說:『你們禱告,無論求什麼,只要信,就必得著。』(馬太福音21章22節)我們通常遇到困難時都會做出及時的禱告,但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真的相信上帝會來幫助我們嗎?我們有否懷疑上帝的大能?還是,禱告只是你的暫時鎮定劑,其實並不渴望上帝真正來解救你?

如果你沒有以上的疑惑,那就獻上感恩。因為你真知道滿有憐憫和慈愛的上帝不會離棄你。即使你現在的禱告未蒙應允,並不表示上帝不垂聽你的禱告,而是上帝必有祂美妙的安排。或許,現在並不是最適當的時機給你所祈求的;又或者,祂覺得你所求的不是最適合你的。在主裡要永遠有盼望。上帝已把祂最珍貴的兒子—主耶穌基督賜給我們,難道不會給你最棒的嗎?我們當學習如何在禱告中,完全信靠上帝,並且順服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祂給你所要的,不理會祂對你溫柔的呼召。祂是我們的上帝,我們不該把祂當作我們的僕人。

在地上,一位媽媽失去了肚子裡的寶寶;在天上,那個寶貝或許已安然地躺在基督的懷裡,等待自己的媽媽也被接回天家的那一天,與她一同在基督裡團聚。

祢知道
[天韻/祢的手永遠比我大]
祢沒有在我需要安靜的時候 給我獨處的房間
祢沒有在我需要同伴的時候 給我一張樂意傾聽的臉
祢沒有等我準備好的時候 才交給我該學的功課
祢沒有讓我太早知道 下一分鐘會面對什麼樣的煩惱
但是(因為)祢卻真知道 我生命中最深的需要
每個挑戰的臨到 只教我明白自己的渺小
因此我漸漸知道 祢在我身邊引導
最想不到的情境 祢讓我隨時隨地 有祢可以依靠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靈命日糧:百煉成鋼

讀經:哥林多後書12章1-10節 

鑽石是炫麗而貴重的寶石,但它一開始只是普通的碳:黝黑、骯髒、易燃。然而,經過千百年的高溫和高壓,黑炭變得純淨而堅硬。鑽石的形成是屬靈力量很好的比喻。上帝用強烈的外在力量,除去我們的雜質,並在我們身上顯出祂完全的能力。

使徒保羅說,上帝的能力是在我們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書12章9節)。我真希望這並非事實,因為我憎恨軟弱。在化療與放射治療中,我體會了超乎想像的身體虛弱。然後,一件小事竟也讓我的情緒猝不及防地跌入低谷。原本一個剪壞了的髮型應該是無足輕重,但在我掉了三英尺的長髮,頂著光頭將近一年後,頭髮剪壞了對我來說簡直是大事,使我覺得自己的過度反應真是愚蠢。我們當中有些人能製造出堅強自信的幻覺,但是突然失去健康、工作或所珍愛的人,都強而有力地提醒我們,應當完全倚靠天父上帝。 [....]

靈命日糧:曲折坎坷

讀經:詩篇121篇 

約翰.派博(John Piper)在其著作《A Sweet and Bitter Providence》中,對於上帝的心意及引導這麼說:「生命並非筆直的坦途,從一個祝福走到下一個祝福,然後直通天堂,生命是曲曲折折的荊棘路,……上帝不是在困擾痛苦後才出現,收拾善後,祂為我們縝密地規劃方向,藉著我們所遭遇的困難塑造我們,這全是為了我們的好處,也為耶穌基督的榮耀。」

每年的節期,猶太人都會千里迢迢到耶路撒冷(申命記16章16節),他們確信並知道上帝縝密規劃他們的方向,幫助他們走過曲折荊棘的道路。詩篇121篇這一首朝聖者之歌,表達了這份信心。「我的幫助從何而來?」這一問句並不是提出懷疑,而是闡述上帝掌管萬有的主權(1-2節)。不像有時會小睡片刻的守衛,或是需 [....]

靈命日糧:永恆眼光


讀經:哥林多後書4章16節- 5章8節 

在上個月的眼睛檢查中,我發現自己看遠距離的事物更加清晰了。我以為這是個好消息,然而,一位朋友告訴我:「我們遠距離的視力會隨著年紀的增加而改善,而近距離的視力則會衰退。」

這份檢查報告讓我聯想到另一種遠距離視力的改善,那是發生在基督徒身上的。那些認識主已經有一段時間,或是曾經歷巨大試煉的基督徒,似乎比其他人有更好的屬天洞察力。他們的永恆眼光變得更好,而他們對眼前「世界」的目光則正在減少。

使徒保羅也有那樣的永恆眼光,他勉勵哥林多的教會:「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哥林多後書4章17-18節)

現今我們也徘徊在屬世與屬天的「眼光」中,無法聚焦。我們享受著上帝賜給我們眼前的一切,但 [....]

你好,十八歲的自己

作者:金倩,中國

那年我18歲,高三,我還沒有信主信得很好。我看到這個學生模樣的我,對未來既有希望卻又迷茫。如今再看,我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一年多了,時間過的好快!感慨不已。因為依靠上帝,一切都變得如此美妙!發現我還是那個我,很多都沒有變,我很開心!

2007年12月21日,星期五,陰

今天我就18歲了。

18年來,我是怎樣過來的?沒有經歷什麼大風大浪,也沒有感受到太大的挫折,彎彎曲曲,卻也順順利利地走到了今天。我今天便是成年人了,可是我做好準備了嗎?我還有那麼多想做的事,不等著我,就已經長大了。公園裡的兒童樂園,我還想玩呢?那些兒歌,我還想唱呢?為什麼我還未來得及趕上,就長大了呢?

我有一點迷茫,有那麼一點,我不知道我的未來會怎樣?一切都撲朔迷離。以我現在的財產,我有權利去想像我的未來嗎?我還是一如既往地自信並充滿希望。我也不知道自己哪裡可以與別人互相較量,比他們優秀的地方會不會給我帶來與他們的未來相同。18歲的我坐在教室裡,對社會一無所知,我到底會想做什麼?我沒有明確的答案,總想要順其自然。那天看了篇文章,是龍應台寫給她兒子的。同樣的問題,同樣的態度,一筆道出我的所想:逃避。沒錯,我在逃避這個問題。我並不自卑,可是在我所面臨的現實中,我的專長卻是別人眼中的玩物喪志,而他們津津樂於探討的,卻是我總也可望而不可及的成績,我陷於困惑中……

我在努力中掙扎,掙扎得異常疲憊。我是否真真正正地需要這些?學校裡所學的東西10%是將來要用的,50%是可以查找而不需要實記的,剩下的則是需要遺忘的。我真的要因為這些東西而放棄我的繪畫嗎?我的興趣所在,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而為我帶來既華又實的成就呢?當我10年後,再來看這篇日記時,我是處於什麼境地,是什麼身份?會否真正靠畫筆為我帶來物質和精神上的收穫?會否成為偶爾敲字來掙取稿費的自由撰稿人?再或者是坐在電腦前,靠它來果腹?不管我那時怎樣,畢竟現在是基礎,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經常受到來自真實生活中的各種洗禮,永遠不能放棄。

18歲了,我可以以成熟的心態來衡量這個社會的各種人和事,以一個成年的個體來思考自己的命運。這個18歲的到來得讓我如此措手不及,我還未準備好作為一個成年人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我即使不需要成績,但我也應為它來拼搏,來奮鬥,不能再是以前那個說說就算了的小孩。我之所以學習,是為了將來我有更多選擇的餘地,去找一個可以開心工作的職位,而不是被迫謀生。我該長大的。

18歲的今天會平靜地過去,別人看不到今天的特別,但在我心中,立下了堅不可摧的信念。不管未來如何,我定要讓它精彩!生日快樂!

5年後的我,如今已成為房地產廣告文案,在青年團契裡也有更好的團契生活。看完突然感慨,上帝真是恩待我,我確實一直朝著以前所憧憬的樣子在生活著。我現在的工作,很開心。不是被迫謀生,我每天都為榮耀上帝而工作著。我現在確實坐在電腦前,我也需要敲字來掙取所得,但我偶爾也還可以畫畫來獲得我精神的滿足。我很感恩。上帝竟把我的預想都揉和在我現在的狀態,實在是美妙!而我所謂的“玩物喪志”也被很多人認同,尤其在大學裡,變為我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我想說,我們的命運,依舊掌握在上帝的手中,可以為之努力,但無需多慮,一切上帝都掌管……那時的我真的想好多啊,因為不懂得依靠上帝,總是迷惘和困惑。感謝主,我終於回來,我願意一直靠主站立!

“……我揀選你,並不棄絕你。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同在;
不要驚惶,因為我是你的上帝。
我必堅固你,我必幫助你,我必用我公義的右手扶持你。”
以賽亞書41章9-10節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憂慮

作者:Carmen Siu,香港

一開始信主時,我經歷到,因著信仰而與父母有衝突。例如在清明節的時候,我們不拜祖先,因為我們所信的只有一位神,但這樣的行為就會令父母生氣,被他們大駡不孝;如果拜祭祖先的話,就是認為祖先可以庇佑我們,把他們與神同等,那就觸怒神了。那時心裡覺得作難,一方面怕神,另一方面又怕父母,為此事心裡感到憂慮愁煩。

然而作為基督徒,主耶穌給了我們甚麼權柄呢?就是可以向天上的父禱告!我為此事不斷禱告,求天父為我開一條路,讓我知道可以怎樣行。要知道父神的心意,在以弗所書六章一節說:「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天父不是教導我們違背父母,而是要在主裡聽從父母的吩咐。拜祭祖先是父母的吩咐,但是違背真理,所以我們是不能拜祭的。當時知道應該要怎樣做,第一個就難題解決了,但還是會怕父母的責備,怎麼辦呢?

「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馬太福音5章10節)我們信主,必定會與其他未信的人有意見不合的時候,這是主耶穌已經在聖經中明明白白的告訴信祂的人,有時候結果甚至比被人責罵更嚴重。雖然我表明不上香後被父母斥責,但我心裡有平安,而且我相信主的應許不會落空,將來在天家會有賞賜的!再者,當我解釋過基督徒不這樣做,往後亦一直堅持遵行主的教導,父母是看在眼裡的,之後亦沒有再要求我要拜祭了。倘若我們不肯堅持,父母問我們何以有時候肯拜祭,有時候又不肯拜祭,就真的無言以對,難以令人信服,不能為主作見證,而且不遵守主的命令,也不討祂的喜悅。

當我們有憂慮的時候,讀經和禱告實在很重要,因為主往往可以藉此讓我們心裡有平安,有力量,且知道該怎樣做是合乎聖經真理。在家中常會遇到衝突,上述只是我經歷過的其中一個,我相信大家都會遇到很多不同難處,會有不同的憂慮。我學習為自己禱告,也為家人禱告。因為他們未信主的話,有時候是很難理解我們的做法。我記得有位信主的前輩教導:為主的緣故好好聽從父母,立志不被他們責罵,而唯一讓他們有機會責罵的地方,就是因為信仰的緣故!就讓我們一同來學習:到天父的跟前把憂慮卸下,為著自己也為別人不斷祈求,切切仰望上帝的平安臨到我們!

打包、大學、計劃

作者:Christie Weakly,美國

如圖所示,我要開學啦!同時,你也可以看出,離別之時,我的心裡真是五味雜陳(請仔細看我手中的白板)。我讀專科有一段時間了,之前也有一個學期是在外面上的,但實質意義的『上大學』,這將是頭一回。到目前為止,我最強烈的感覺就是興奮。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那邊看看會有怎樣的歷險擺在我前面了。從我第一次造訪算起,差不多已經有兩年的時間,我就一直渴望再回到那所學校,但是上帝卻讓我等到現在。天啊,我準備好了嗎?

出發之前,我看著那些我輔導過的女孩子,與她們彼此注視,問:「你們計畫怎樣度過下一年?想要取得什麼成就?到年底的時候,你們想成為怎樣的人?」當然,我也問了自己同樣的問題。整個夏天,我都在仔細思考我下一學期的目標和願望。我該怎樣預備呢?我應該怎樣明智地利用我的暑假?我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且有計劃地度過了暑假。我花時間跟那些我想成為的人,或我想輔導的人待在一起。我寫作、思考、閱讀,靈修、工作、運動,完成了不少事情,這樣,當我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我就可以說:『整個夏天,我沒有虛度。』這周,我坐下來,要為明年的生活寫下優先次序。

我問自己:「我要怎樣度過今年,才能在明年春天回顧過去的時候,可以問心無愧地說『這一年我沒有虛度?』」我定下了幾件我想做的事情。首先,我想管理好我的時間。我想知道我的時間都花在哪裡了,因為我想善用它們。其次,我想將與上帝相處的時間列為優先。我知道除非有意計畫,不然靈修不會成為我忙碌一天的開始。因此,我將它列為優先考慮的事項:我必須有靈修時間!同時,我也想要有健康的飲食。我想保持身材,也要身體健康。對我來說,絕對不要新生肥胖症*!我想交許多優秀的女性朋友,並與她們有更深層的溝通與交流。我的清單就這樣一直延續下去。決定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是非常重要的,但我相信最重要的決定是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關於這一點,我想稍微多說一點背景故事。在我和好朋友喬伊各自出發去不同的專科學校之前,我們和幾個家庭一起開辦了一個有趣的家庭聚餐,大家也為我們倆做了禱告。作為歡送我們的一部分,喬伊的媽媽莎莉問了一個讓我怔住的問題。她說,你對上大學的理解是什麼?我告訴她,如果我必須選擇一個回答的話,那就是我擔心我會很寂寞,沒有人會努力瞭解我或者發自內心地愛我。她告訴我,最好的療法或者不擔心的方法是致力於服事他人。我之前對此思考過很多,但從沒有從我害怕交不到好朋友的角度思考過。因此,我得出了一個結論:如果我的目標是服事人,那麼我永遠也不會對人失望。這一點幫助我做出了第二個決定:我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我想在學期末回顧的時候,看到我生命中的改變。我想成為一名服事者,就像使徒保羅在加拉太書5章13節告訴我們的那樣。我想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別人 身上。我想思考可以怎樣給予,而不是索取。我帶了兩個茶杯——還有約克夏黃金紅茶和一些瑞士蓮巧克力——因此我可以請人喝下午茶。我還有大量的信紙,可以在大家遇到困難時給他們寫便條(羅馬書12章15節)。我有很多指甲油,可以給其他女生美容時使用。我還有一個急救箱,裡邊裝有布洛芬,奈奎爾和蘇達菲等等,可以照顧那些生病的女孩子(路加福音10章9節)。我想使用所有這些工具與他人有更深的對話,為我所生活的環境帶來生命的影響。我想以充足的愛待人,成為一個燈塔,就像上帝在馬太福音5章16節中呼召我們去做的那樣,並且證明上帝愛我們、供應我們所需,不僅僅是我們日用的必需品,還包括那些我們所渴望的東西(哥林多後書9章8節)。這就是我想在我生命中看到的改變!

另外,我知道我還需要學習負責任,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得向上帝交帳(羅馬書14章12節)。 這也是我為什麼要在這裡寫下這一切!現在,你們都知道了我的目標,除了為此努力之外,我別無選擇。我告訴喬伊和另外一個好朋友,以及那些在喬伊和我的聖經學習小組中的女孩子們,我們每週都要用Skype通話,注視彼此的眼睛,然後問:「你到底進展如何?」,如果懶惰,我們就彼此訓斥。

因此,我也要問你同樣的問題:你計畫怎樣度過下一年?到年底的時候,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一個計畫吧。寫下你的目標。我為自己想做的每件事情以及想成為的樣子,列了一個很長的清單,或者可以說是一個標準,這樣我就可以自我檢查,看每週的進展如何。這個夏天的每個主日,我都去星巴克花幾個小時讀聖 經,寫日記,大概地評估我的生活和我自己。我將會在學校繼續保持這種習慣,並且每週都看一下,哪些是我下周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充實有意義的生活不會自然發生,它需要付出與願景。

好啦,這差不多就是我關於計畫生活的演講啦,至少目前就是這些。讓我們像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那樣度過今年吧!有計劃地。正如我媽媽所說:“go M.A.D(go make a difference)活出不同!”

**發胖症是一個在美國和加拿大常用的表達方法,指的是大學生第一年通常體重會增加很多(稍微武斷地設定為15磅)。(來源:維基百科)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英語網站

你我都是主角

作者:瑞瑞,菲律賓

「法老和他一切臣僕,都以這事為妙。
法老對臣僕說:『像這樣的人,有上帝的靈在他裡頭,我們豈能找得著呢?』
法老對約瑟說:『上帝既將這事都指示你,可見沒有人像你這樣有聰明有智慧。
你可以掌管我的家,我的民都必聽從你的話,惟獨在寶座上我比你大。』
(創世記41章37-40節)

約瑟前半生如此的坎坷,但是連他自己都不曾想到,他人生的轉捩點,竟然是法老的一場噩夢:七隻乾瘦醜陋的母牛,吃掉了肥壯的母牛;七個脆弱的穗子吃盡了飽滿而佳美的穗子。法老顯然完全不明白其中的意義,單單憑這夢境中的圖像,就已經嚇得他魂不守舍。

法老的一場噩夢,背後卻隱藏著長達七年之久的「地區性大饑荒」,甚至威脅到自己的生命、乃至帝國的興衰!不過,法老真是幸運的,他竟然可以從夢中得到上帝的啟示,他的國中居然恰巧有一位約瑟,不但可以解夢,還可以為法老想辦法、出主意!我們常常會被轟轟烈烈的事情所吸引,卻忘記了在這超然故事背後的上帝,同時上帝所要達成的目的。

上帝豈是真的只是為了要讓埃及與周邊地區來一場豐收與饑荒的交替嗎?我們從《創世記》的角度來看,上帝用如此大的排場,竟願意在這出歷史大戲中突出男主角約瑟,並讓約瑟成為上帝手中的器皿,成為雅各全家、乃至整個地區的祝福!

你我在這個世界的存在,也和約瑟一樣,絕非偶然!你我可以有機會相信上帝,這其中的經歷也絕非只是人間的巧合!我們歲月中經歷過的每一幕,豈不也都是上帝精心設計與安排的嗎?願我們在生活中常存「感恩的心」,同時好好思想,天天預備自己!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上帝必定要藉著我們可以成為「眾人的祝福」!

(此篇文章譯自透心糧簡體中文網站

音樂:有祢真好

就算大雨把整個城市傾倒
有祢在我背後
我不用逃跑

一切都是災難的起頭
信心的預兆

可不可以就這樣向祢禱告
什麼方式都好
我不再尋找

祢開我的眼和我的口
我就這樣去享受

當世界都充滿了吵鬧
祢的擁抱 祢的來到 讓我微笑

當思緒都變成了煩惱
我的周遭 我要祈禱 有祢真好

哈利路亞 哈利路亞 有祢真好
———————————————————-
[
詞:林志成;曲:孫藝菁;演唱:楊雅潔]
音樂允許使用

下載:真好 (右擊滑鼠)


創作者筆記:
前段時間的一個晚上,整個城市下著大雨。那段時間自己本來就比較萎靡,剛好當晚爸爸又打來電話說起家中的一些困難。那時候我感覺自己真的很無助,不能為家裡做什麼,就感覺好失落。回到宿舍,打開電腦聽詩歌,忽然感覺,上帝真的很愛我。在我最無助的時候,總是有那樣的一種感動,感覺祂就在我身邊。關上電腦,我就寫下了這首歌。”——林志成

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盾牌;
我的心倚靠祂,我就得到幫助;
所以我的心歡樂。我要用詩歌頌贊祂。
——
詩篇287

靈命日糧 :度過艱難

讀經:詩篇4篇  

在現今世界,我們容易萌生悲觀的想法,正如在詩篇4篇6節,大衛說:「有許多人說:『誰能指示我們甚麼好處?』」因為我們舉目觀看,都沒有看到任何美好的事。無論是報紙頭版、網路或電視的焦點新聞,都在報導犯罪事件、意外事故、政治動盪、經濟衰退和名人行為不檢的負面消息。我們在工作場合和家中所談論的,也都圍繞在困難上,這些內容足以讓每個人感到挫敗。我們可以在哪裡找到好消息呢?

在困苦當中,大衛呼求上帝,上帝便解除了他的苦惱(1節),並傾聽他的禱告(3節)。與其盼望上帝改變景況,讓他得到暫時的好處,大衛反而從上帝身上得到不斷的鼓勵。「耶和華啊,求祢仰起臉來,光照我們!」(6節)其結果是大衛心裡充滿了喜樂,超過世上任何的榮華富貴和功成名就(7節)。

在大衛的一生中,不論在成為以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