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誤解

關於靈命成長的三個誤解(有聲播讀)

作者:YMI團隊,新加坡

翻譯:XININGWANG,愛爾蘭

有聲播讀:Carol,中國

 

在靈命成長的路上,你是否曾經陷入困境?你禱告並尋求上帝的話語, 你也沒有隱藏那些潛在的罪,但是你的努力似乎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你實在無法確定今天的你是否比上周的你更像主耶穌基督?

其實並不只是你會這樣!但是,讓我們花一點時間來提醒自己什麼是靈命上的成長。我們在靈命上的成長是借著上帝的恩典,以及祂在我們的生命中做工好讓我們更像主耶穌基督的樣子(以弗所書2章8-9節)。當我們感到停滯不前時,讓我們繼續追隨我們的救主,而不是去追求改變本身。

當追求基督時,我們渴望祂幫助我們在德行、知識、節制和愛中成長(彼得後書1章5-8節),同時,我們也需要了解一些常見的屬靈誤解,以免它誤導我們,阻止我們在真理中成長(以下是三類典型的誤解):

 

 

1.靈命成長需要對《聖經》有著豐富的知識

 

彼得談到了《聖經》可以幫助我們增長知識(彼得後書1章5節,3章18節),聖經的知識是絕對值得我們去渴望和努力的。畢竟,《聖經》是我們了解上帝是誰的主要方式。

但是,「 知識」只是我們學習清單的其中一項而已。我們大多數人能夠回想教會或小組中的某些人,他們似乎知道關於《聖經》的一切,但看上去也很驕傲,喜歡批評或者和個混蛋差不多。這樣的人顯然缺乏靈命成熟的一些其他條件。

在《約翰福音》第14章,耶穌告訴我說,「 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約翰福音 14章23節 )。熟悉《聖經》必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耶穌的教導,但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順服祂的教導。當我們每天閱讀《聖經》時,讓我們問問自己,這些經文告訴了我哪些關於上帝的事情?這對我意味著什麼?最重要的是,我該如何將耶穌的教導活出來?

 

2.靈命成長需要我們鍥而不捨地進行屬靈操練

 

彼得敦促我們在屬靈成長上 「要分外地殷勤」(彼得後書 1章5節)。保羅說「就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腓立比書2章12節)。努力操練絕對是靈命成長的一部分。這裡包含我們都知道的——如讀聖經,禱告,參加基督徒團契等等。

但是,注意不要陷入一個陷阱,誤認為只要我們都做到了,就可以有很好的屬靈成長。

很多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在做著看似正確的事情,卻並沒有真正地在尋求上帝或者用心去做。所以這很難算做我們「分外地殷勤」,對嗎?

其實最重要的是真誠地尋求與上帝建立關係。我們被要求「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馬太福音22章37節)。在我們繼續信實地閱讀聖經、禱告並去教會聚會之時,也讓我們求上帝更新我們的心意,以便我們每天更加愛他。

 

3.靈命的成長是可以每天都量化的

 

有時,靈命成長給我們的初始印象是一條直線,一條有跡可循的道路。這樣一來,我們今天應該比昨天更加成熟。畢竟,如果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沒有更進一步,那就會是在倒退,對吧?

如果我們全心全意地在尋求上帝,但仍然感覺似乎沒有聽到上帝的回應,或者我們與祂並沒有更加親近,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我們做錯了什麼嗎?如果我們感到停滯不前怎麼辦?

事實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的時刻。甚至大衛,這個被認為是合上帝心意的人(使徒行傳13章22節),也經歷了他的困惑期,

「耶和華啊,你忘記我要到幾時呢?要到永遠嗎……我心裡籌算,終日愁苦,要到幾時呢?」 (詩篇13篇1-2節)

如果你感到上帝離你很遠,或者讀《聖經》看起來像是一件乏味的事,或者在禱告時無話可說,這些並不意味著你已經停止成長。雅各鼓勵我們說,「 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1章3-4節)。

因此,即使在那些困難的時刻里,我們也要像大衛一樣堅信:「但我倚靠你的慈愛,我的心因你的救恩快樂」(詩篇13篇5節)。上帝會完成祂的旨意。

讓我們一起追隨上帝吧,真誠地尋求與祂的關係,相信祂會為我們裝備知識和德行,即使在我們看不到任何結果的情況下,也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因為我們知道上帝愛我們,並且在此刻,祂依然在我們的生命中做工,幫助我們建立與祂更加親密的關係。

 

閱讀原文請看雅米英文網站

 

*此作品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復活的能力

對於敬拜,我的3個誤解

作者:Daniel Hamlin,美國

翻譯:奇奇,中國

 

我環顧四周,看到媽媽努力控制不讓自己笑出聲來。我敢肯定,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實在是太想笑卻要努力控制自己不能笑出來。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最不合適的時間和場合。我媽媽那天就是這種情況。我們在教會裡,敬拜樂隊在舞台上帶領會眾唱歌。媽媽就站在我旁邊,努力控制不讓自己笑出聲。我看著她,想弄明白什麼事情那麼好笑。她最終控制住了自己,我們繼續唱歌。聚會結束後,我問媽媽,是什麼讓她在敬拜中大笑。

她說:「你。」

我驚訝地回答:「我?我做了什麼?」

「Daniel,」她說,又開始大笑,「我不知道我是否見過像你這樣能夠唱錯一首歌中每一個音的人。」

我缺乏音樂天賦的事實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因此我們又為此笑了一番。(我應該提一下,我和媽媽的關係很好,我們之間只有對對方的愛和支持,我們可以互相取笑,而不會因此感到被冒犯。)

值得慶幸的是(至少對我而言),上帝不是按照我們的歌唱水平來接納我們的敬拜。因為敬拜絕不僅僅是唱歌。

耶穌說:「上帝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約翰福音4章24節)。多年來,我發現為了使我能夠用誠實來敬拜祂,主不得不除去我對敬拜的一些嚴重誤解。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經過很多的禱告和讀經。我並不是在說自己是敬拜領域的專家,但如果你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我希望我分享的經歷能夠對你有幫助。

 

誤解一:只有宗教人士才會敬拜

我曾經以為只有宗教人士或有信仰的人才會參與敬拜。我將敬拜視為純粹的宗教或屬靈行為。但是我現在相信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其實每個人都會敬拜。我們都在敬拜某物或某人;因為我們被造就是如此(詩篇86篇9-10節)。

我們會敬拜生命中最珍視的東西。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工作,愛人,某件物品或是自己。敬拜這些事物可能與宗教或信仰毫無關係,但這仍然是敬拜。當我們放在這些事物上的精力超過上帝時,我們就是在敬拜它們。

可悲的是,我一生中敬拜過很多事物。我敬拜自己,敬拜我的夢想,敬拜我的時間,敬拜我的人際關係——這些事物本身並不壞,只是當我們給了它們高於對上帝的關注時,它們就變成了偶像。我應該敬拜的是賜給我祝福的上帝,而不是那些祝福。

當我發現自己把生命中本應屬於基督的位置讓給了其他人事物時,我以謙卑悔改的心來到祂面前懇求祂奪回我心中的寶座。祂寬容地接受了我的悔改,並邀請我與祂建立更深的關係。

誤解二:只有宗教活動才是敬拜

敬拜並不僅僅是在教會裡唱歌,禱告或獻上感恩。這些確實都是敬拜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我對敬拜的一個最大誤解就是,以為我只有在參加某些宗教活動時才是在敬拜。

然而事實是,我們的一生都是在敬拜(羅馬書12章1節,哥林多前書10章31節)。

在舊約中,掃羅王就因認為宗教活動才是敬拜而犯了錯。然而上帝回應說,宗教活動並不能用來衡量一個人的敬拜,因為真正的敬拜是發自內心並彰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祂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記上15章22節)。

這使我更加認識到與基督相交的重要性。我明白了真正的敬拜是與上帝建立關係,而不是假裝服從一套規則。

無論我們是否有意識,我們在吃飯、工作、學習、度假、洗衣服時,都是在敬拜。我們要麼讓耶穌在我們心中做王掌權,要麼把王位讓給其他人或事物。我正在學習問自己:我有在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愛上帝嗎?

誤解三:敬拜是為了上帝的益處

可能我對敬拜的最大誤解是認為敬拜是為了讓上帝得益處,好像祂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我們敬拜一樣。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敬拜的受益人是我們,而非上帝。

大衛宣告說:「敬畏禰、投靠禰的人,禰為他們所積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詩篇31篇19節)。上帝喜悅我們敬拜祂,但祂並不需要我們這樣做。祂是全豐全足、永恆存在、自有永有的。祂不需要任何什麼,祂自己就是一切生命和歡樂的源泉(詩篇16篇11節)。

上帝創造我們是為了讓我們認識祂並經歷祂賜給我們的生命和喜樂,而敬拜是進入這生命和喜樂的門。

詩人說:「在禰的院宇住一日,勝似在別處住千日;因為耶和華-上帝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篇84篇10-11節)。上帝渴望祝福我們並給我們平安。當我們敬拜時,我們就是在打開祂平安與祝福的大門。這並不是說因為我們敬拜上帝就一生都不會遇到困難,但祂確實向那些信靠祂的人保證,祂在患難之日必成為他們的保障(那鴻書1章7節)。

上帝珍視我們的敬拜。祂知道人類很難敬拜自己看不到的東西,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我們的敬拜能夠如此觸動祂的原因。我知道在敬拜方面我仍然有很多需要學習的,但是我很感恩主糾正了我曾經對敬拜的這些誤解。現在,我比以往都更加認識主並與祂有了更深厚的關係。也許未來有一天,或許是當我在天堂時,我可能會在從心而發地唱敬拜歌曲時唱對曲調。在那之前,我很高興自己可以通過每一個行動來敬拜上帝,並且無論我的歌唱水平如何,上帝都喜愛我的敬拜。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黑暗中的旌旗

基督徒對於同性吸引常有的三個誤解(有聲中文)

作者: Amanda Lim , 新加坡
翻譯: 夏天, 台灣
語音播讀:Jovial,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文中圖片來自PEXELS

「我一點兒都不同意牧師今天關於同性戀的講道」。我們剛點了餐前甜點坐下來,Jenny就冒出了這句話。「他的觀點太狹隘了。那些被同性吸引的人,他們產生的好感是一種很自然的情感啊,並且,他們對同性的愛慕也是真誠的」,她說。

我很少看到16歲的Jenny對某件事表達激烈的個人看法。大部份時候,她在表達對人事的看法時,都是不置可否甚至小心謹慎的。因此,聽到她這次主動回應牧師今天早上的講道內容,我挺吃驚的。所以我決定,再多了解一下她想法的緣由。我隱約覺得,這一定和她自己的事情有關係。

當我們的冰淇淋鬆餅上桌后,我隨口問道:「你的朋友中有人被同性吸引所困擾嗎?」她含糊地說了些什麼,我沒聽清楚。「不好意思,沒聽清楚,你能再說一遍嗎?」我再問道。「我自己就是。」這次,她的聲音裡帶着一份堅定。

「其實我一點也不意外。」我停頓了一秒之後,說出了已經在腦海里演練了好幾遍的回答。幾個月來,我觀察到每次查經班或主日講道中提及有關性別問題和LGBT議題的時候,Jenny總是離席而去。但我從沒想過跟她提這個話題。

可是現在既然鍋蓋都被掀開了,我知道自己再也不能假裝不知道,或事不關己了。

這是第二次有我輔導的青少年跟我講自己有同性戀傾向了。第一次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我驚訝到說不出話來。最後,那位青少年覺得她已經受夠了要一直抗拒內心的感受,最終決定豁出去了。

在此之前,我身邊從來沒有人被同性吸引困擾,我也從來沒有碰觸過這個話題;而且我從不覺得自己需要去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我覺得自己當一個吃瓜群眾就好。但是上帝開始讓我意識到,我需要去關心和接觸這群人,並且要在愛中向他們闡明祂的真理。

誤解一:我們只要知道聖經上說同性戀是罪就足夠了

有一次我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問我是如何看待同性戀關係的。認真思考後,我給出了一個「符合聖經」的標準答案:「聖經教導我們是上帝創造了性,並且性只能在一男一女的婚姻之中存在。性的創造並不是為了同樣性別的兩個人。我相信聖經,因此我認為同性戀行為是錯誤的。」

我的朋友回答說他尊重我的信仰,但他非常反感教會裡反對同性戀的講道。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教會裡的人並不是真正關心這件事情。每次當我想多問幾句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反駁,並且拒絕我。我覺得這個話題的正反兩方都需要更多了解彼此的想法。」

雖然猝不及防地被這位朋友打臉,但我知道他的觀察是對的。我還真的碰到過好幾次,特別是在教會的時候,我們總是冷冷地說:“同性戀是錯的,因為聖經這麼說了。”我們還會引用羅馬書1章26-27節的經文和創世紀第19章索多瑪和蛾摩拉的故事來支持我們的觀點,於是一場討論就這樣畫下了句點。沒有人接着提出問題,或者試着挑戰我們說的這些話。同性戀行為就是錯的──走的時候我們帶着更加堅定的信念,對那些在同性戀中掙扎或者有同性戀傾向的朋友又多了幾分冷漠。

也許是因為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並沒有過這樣的掙扎,所以我們也不曾花時間思考如何真正去愛,去接觸,去與有同性傾向的朋友相處。當被追問「既然同性戀是‘天生’的,為什麼又會是錯的」 時,我們卻發現自己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然後,我們就會被貼上盲目的信徒」和「恐同」這樣的標籤。

回到我和Jenny的對話上來。我後來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和她一起一對一地查考聖經,找出上帝在創造人類時的旨意究竟是怎樣的。雖然到最後她覺得她還沒有準備好接受上帝的旨意,我仍然感到非常感激。至少我們有時間一塊討論,且這段時間給了我聆聽她的想法和了解她的掙扎的機會,讓我也能試着用最有愛的方式,跟她述說上帝的真理。在這整個過程中,我也慢慢地看見,其實我們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都需要上帝的恩典。

誤解二:一切都是選擇的結果,同性戀者是故意選擇活在同性戀的生活模式里的

一個用來支持同性戀行為的最強大的論點就是:同性戀是我們無法選擇的。正如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膚色、身高、性別、和出生在哪個家庭這類情形一樣。

我的另一個同樣也有同性吸引困擾的基督徒朋友, 跟我分享過類似的心情。他說,那種感覺是從心底自然生髮出來的,且久久不散。「那種感覺就像你渴望去愛也渴望被愛,只不過那個對象是同性。我覺得如果我追隨我的感覺,我就可以被接納並得到我渴望的親密關係」。我的朋友這麼說道。

當我了解了我有幸輔導過的兩位年輕女孩以及其他好朋友們的生活經歷后,我才明白,原來任何人都有可能被同性吸引,這樣的感受背後不一定有什麼特殊的因素。有些人在他們的成長環境中,不曾接觸同性傾向的人群也沒有類似的任何經歷,但他們仍然會受到同性的吸引。

當然,你大可以說這些在同性傾向中掙扎的人們,最終還是有權利選擇繼續或停止他們的同性戀行為。但我認為,這些所謂的“選擇”並非是直接了當說放下就可以放下的,它們往往需要付上極大的代價。

有些人為了要遵循上帝對人類創造的旨意而努力抵抗着同性戀傾向多年,但至終還是屈從於他們內心的慾望。甚至對於那些下定決心抵擋他們內心感受並順服上帝旨意的人,也無法保證有一天他的性取向會被改變。身受同性傾向困擾的牧師兼作家Vaughan Roberts曾說:「上帝當然有能力改變我們的性取向,但祂並沒有允諾祂一定會這樣做,至少祂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改變我的性取向。」

誤解三:同性戀者是一群異類

雖然我們從來不會這樣說出來,但是我和我的朋友們(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對同性戀者的談論卻暴露了我們有意地把同性戀者看為是異類。跟貪婪、酗酒、誹謗、欺騙和其他的種種罪比起來,同性戀常常被視為是更有爭議且更嚴重的罪。

然而哥林多前書6章 9-11節清楚地把這些行為一一列舉出來,提到在上帝面前它們為同等的罪,這點提醒了我們,(舉個例子)一個貪婪的異性戀者並不會比一個同性戀者更加公義。

我幾乎能聽見那些受同性吸引的朋友們在吶喊說:「你怎麼可以把我對同性的喜歡與貪婪、誹謗、酗酒這些不好的行為相提並論呢?這些都是會傷害他人的罪行,而我的感覺並不會傷害任何人!」

身為基督徒,我們相信聖經所說的。但在面對受同性吸引的朋友時你要如何幫助ta認清ta對同性「自然」的愛慕之情是人類墮落後罪性的結果,而並不是上帝創造性別的真正目的呢?我們要怎樣才能除去我們心裡自以為比別人好的論斷心態,在謙卑和愛中向人傳講上帝呢?

我對這個挑戰的看法

我認為基督徒看待這個挑戰可以從兩個方面出發。對那些從來沒有同性吸引困擾也沒有親近的家人或朋友有過類似困擾的弟兄姊妹來說,這正是我們關注這個議題並關心同性戀群體的時候。我們應該認真地思考和禱告要如何以他們需要的方式和他們接觸。我們可以從簡單的提問開始,聽聽他們的經歷和故事,比方說,你可以問:「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發現自己被同性吸引的?」,「身為同性戀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或者「現在有沒有什麼地方我可以幫到你?」

在我們試着去融入他們的時候,我們必需要能夠不在乎他們怎樣回應,而持續無條件地愛他們。

對於我們當中有些自己或親人朋友中有同性戀傾向的,則是要持續地將自己紮根在上帝的話語中。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同性戀聲勢越來越浩大,看起來更酷,甚至快要成為主流文化的社會裡,順從我們內心的感受,似乎成為無可厚非的事。

但是,在努力做到「做真實的自己」和「愛我們的鄰舍」且要避免被貼上古板和恐同人士標籤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會讓真理打折了呢?如果真正的愛就是要在真理中彼此相愛呢?──這意味着即便會影響我們當下的和諧狀態,我們仍然要告訴他們上帝對人類的旨意究竟是如何的。

在我們的回應里,不僅要有上帝的真理,還要有祂的愛。單單指出同性戀是罪是不夠的,我們必需要願意陪伴那些在同性戀傾向中掙扎的朋友們,並在真理中愛他們。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因個人隱私緣故,文章中所出現的名字均為化名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