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說話

不帶論斷的判斷

作者:Jasmine Uthaya Kumar, 印度
finger
在我們日常生活與人的關係裡,我們經常地作出判斷。這些判斷決定我們對某些事物的回應和反應。一個正確的判斷,導致一個正確的反應。而錯誤的判斷卻恰恰相反。所以,我們謹慎地作出判斷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是絕對無法完全瞭解另一個人心理的想法。只有上帝才能瞭解。祂是個「公義的察驗人的心腸肺腑的神」(詩篇7章9節)。所以,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尋求祂的智慧。

第二,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也可能會誤解上帝的兒女們,在他們遵從上帝在他們生命中的旨意時,我們錯誤地論斷了他們。約伯的朋友便是一個明證。他們在回應約伯的話語,卻沒有找出它背後的原因。他們甚至極為自信,認為他們所說的便是事情的標準答案。他們明顯地沒有認識到,也許關於上帝和祂的話語,他們尚未完全明瞭。

第三,在我們基於判斷而行動之前,我們應該先自我反省,瞭解自己的動機。我們的目的必須是造就他人,卻不是拆毀。但是,在我們糾正我們的弟兄姊妹所犯的「明顯錯誤」前,讓我們先自我反省並且禱告祈求得著智慧來應對這種情況。當我們在糾正他們的時候,讓我們帶著和善及正確的態度——而不是帶著譴責。提摩太後書2章24-26節說道,「然而主的僕人不可爭競,只要溫溫和和地待眾人,善於教導,存心忍耐,用溫柔勸戒那抵擋的人。或者上帝給他們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叫他們這已經被魔鬼任意擄去的,可以醒悟,脫離他的網羅。」

最後,耶穌提醒我們,我們的判斷不能帶有虛假。在馬太福音7章3-5節,我們讀到:「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再次,我們要作出判斷之前先自省免得成了假冒為善的人。

基於以上原因,讓我們在判斷的時候更加小心謹慎,不要絆倒一個正在學習如何在基督裡而活的年輕基督徒。

(本文譯自透心糧英文網站)

靈命日糧:口中言語

讀經:詩篇19篇 

有一句英文諺語說:「君子論理,常人談事,小人議人。」雖然我們不能否認,對人的議論也可以是對人的褒獎,不過這句諺語所強調的是我們議論他人的是非。如今我們身處於一個媒體無所不在的世界,不管是透過報章書刊、電視電台,或是各種網絡社交媒體,我們都不斷間接或直接地、有意或無意地介入別人的生活,窺探了他人的隱私。

更糟的是,他人的生活點滴和隱私排山倒海而來,使我們不再只滿足於名人富豪的流言蜚語,而說長道短、搬弄唇舌變成了我們談話的中心。無論是我們工作場所的同事、教會的弟兄姊妹、鄰居或家人都可能成為鋒利舌頭的目標,為本來不該發生的閒談而感到苦惱。

我們該怎樣改變這種偏好,不再用言語傷害別人呢?讓我們謹記,我們口中的言語上帝都會聽到,而祂渴望我們做得更好。我們可以和詩人一起禱告 [....]

靈命日糧 :嘴唇屬誰?

讀經:詩篇12篇 

讚美和諂媚的區別,往往在於動機不同。讚美是對別人身上的某種特質或某個行為,表達真誠的欣賞,而諂媚的目的則是藉由討好他人,使自己得到好處。讚美的用意在於鼓勵;諂媚則是耍心計。

在詩篇12篇中,大衛哀嘆在他身邊已無虔誠、忠信之人,取而代之的則是滿口謊言、「嘴唇油滑,心口不一」的人(2節)。這些人說:「我們必能以舌頭得勝,我們的嘴唇是我們自己的,誰能作我們的主呢?」(4節)
 
「我的嘴唇是誰的?」是個值得思考的好問題。特別在我們想以虛假的讚美來達到目的時,我們更該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嘴唇是自己的,那麼我儘可暢所欲言;但如果嘴唇是屬於主的,那麼我的言談就該反映祂的話語,也就是詩人所描述「純淨的言語,如同銀子在泥爐中煉過七次。」(6節)

 也許,要表 [....]

靈命日糧 :希臘火

讀經:讀經:雅各書3章1-12節  

希臘火是一種化學溶劑,在古代戰爭的時候,拜占庭帝國用它來抵禦敵軍。根據一項網路資料,希臘火的發明大約在公元672年,它具有毀滅性的效果,因它可以在水上引爆點燃,特別適合海上戰爭。希臘火到底是什麼呢?其確切的化學成分至今仍是個謎。由於這項武器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其配方是絕對保密的,所以最終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時至今日,研究人員繼續嘗試複製這古老的秘方,但從未成功。

在基督徒當中,也有一種火能引起毀滅性災難,但這不是一個秘密。雅各提到,它能毀滅我們的人際關係:「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罪惡的世界,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並且是從地獄裡點著的」(雅各書3章6節)。這段強烈的警語提醒著我們:輕率的言語很容易傷害周遭的人。

與其製造語言上的「 [....]

靈命日糧 :金玉良言

讀經:讀經:以弗所書4章25-32節  

不久前,在一場美國年度音樂大獎典禮上,有位獲頒艾美獎的女演員鼓起勇氣,中途退場。她為什麼要離場?因為當晚的頒獎人、表演人、主持人,個個都用粗俗低級的言詞,猥褻不入流的笑話彼此嘲弄抨擊。她越看心裡越生氣,越來越失望。她說,那天晚上的節目,對任何一個有尊嚴的人來說,都是一種侮辱。

早在使徒保羅時代,污言穢語的問題已經存在。所以保羅提醒以弗所的基督徒,要從生命當中除去粗口、淫詞、誹謗,和戲笑的話(以弗所書5章4節;歌羅西書3章8節)。雖然他們從前是那個樣子(哥林多前書6章9-11節),但如今在基督裡有了新的身分,就當說良善、會使人得幫助的話語,這才是基督徒生命的特徵。說造就人的好話,會讓聽見的人得著益處(以弗所書4章29節)。而聖靈也會幫助基督徒,保守他們的口舌,責備他們說錯 [....]

靈命日糧 :學習說話

讀經:讀經:箴言18章1-15節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兼認知科學家羅戴伯博士(Dr. Deb Roy),為了研究人類如何學習語言,把自己的兒子從出生後到三歲的成長過程全程錄影下來。

羅博士夫婦在住家裡裡外外架設了許多錄音和錄影設備,總共蒐集到二十萬小時的資料。經過編輯後的資料讓他們得以了解,嬰兒如何從牙牙學語到說出一個具有意義的單字。

如果有人要在你的家進行一項研究計畫,要將你所說的每個字全部錄影並加以分析,你會願意參與這項研究嗎?研究的結果又會顯示出什麼呢?箴言18章對不智的言語作了描述。作者提到愚昧的人不去設法了解他人說話的含意,卻只是一味講述自己的意見(2節)我們是否正是如此?我們是否有時會用言語挑釁他人?(7節)或過於衝動,「未曾聽完先回答」(13節)?

我們都需要 [....]

靈命日糧 :謹慎言詞

讀經:讀經:雅各書3章1-12節  

我和太太去參加一間教會的音樂晚會。為了能有個好座位,我們早早就抵達現場。在節目開始前,我們聽到坐在後面的兩名會友,正在抱怨自己的教會。他們批評教牧傳道、教會領袖、詩班音樂、教會事工的重點,以及其他諸多使他們不滿的事情。當時,他們要麼是不在乎,要麼是完全沒考慮到:在他們當中正坐著兩位教會的訪客。

當時,我不禁想到,如果我們正在尋找新教會,他們這樣的對話肯定會把我們嚇跑。更糟糕的是,如果我們是正在尋找上帝的人,他們這種不滿的評論,是否會導致我們對上帝敬而遠之呢?他們這種不慎的言論,不僅僅是反映了他們的心態,也表示他們不在乎那些言語對他人會產生的影響。

箴言17章27節告訴我們如何善用言語,所羅門說:「寡少言語的有知識;性情溫良的有聰明。」有些時候,為了促進和睦, [....]

靈命日糧 :溫柔回答

讀經:讀經:箴言15章1-4節  

我的車子在波士頓市中心區的隧道內拋錨了,而那時正是交通繁忙時段。憤怒的司機把車開過我身邊時,都表達出強烈的不滿。車子被送進修車廠修理後,但沒多久又壞了。清晨兩點鐘,我被困在州際公路上,最後車子又被拖到同一家修車廠。

不巧,由於當時正舉辦紅襪隊棒球賽,該修車廠也充當停車場,讓球迷停車。隔天下班後,我到修車廠取車,竟然發現我的車被困在30輛車子當中。

一開始,我的反應一點都不像基督徒。我大聲咆哮、暴跳如雷。但是,我發現這樣的行徑只會讓工作人員更不願意在即將下班時來幫助我。於是,我又衝到辦公室玻璃門前,拼命地要他們把門打開。當裡面的工作人員嘲笑我的舉止時,讓我更加火冒三丈!

最後我終於發現,自己的行為舉止實在沒有基督的樣式,於是,我走上前去,輕輕地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