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財富

雅各書靈修 | 你是否把信賴建立在財富之上?(有聲中文)

作者:Christine Emmert,美國

翻譯:Patty Song,中國

有聲播讀:Zel,新加坡

 

今日經文:雅各書5章1-6節

嗐!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啕,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銹;那銹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吃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攢錢財。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你們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當宰殺的日子竟嬌養你們的心。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他也不抵擋你們。

 

自從我們約會開始,我先生和我就計劃要搬回我的祖國。不僅因為我們熱愛那裡的人民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我們清楚地看到,由於政治風向的改變,家鄉人民對福音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

感恩上帝的預備,我們的積蓄開始一點一點地增加。最後,我們竟然積攢了好幾個月的生活費。這似乎是搬家的好時機,但此時,我們又開始有了新的想法。我們存的錢真的夠了嗎?我們是否應該再等等?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是我們家庭財務穩定的保證,我們是否應該留下來並且繼續增加我們的積蓄?這一系列的想法越想越有吸引力。當然,我們完全有理由選擇就地傳福音而不用搬回祖國,不是嗎?我們開始不斷給自己不搬回祖國找各樣借口——如果我們真的要橫跨地球,完全搬回我的祖國,誰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可能還要過好多年我們才能再次存下這麼多錢。

聖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財富是如何阻止我們親近上帝的。耶穌說:「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馬可福音10章25節)。我和我丈夫並不是很富有,但我們很清楚想依靠自己的財富而不是選擇仰望上帝的誘惑是怎樣的。

在雅各書中,雅各針對富人容易犯的一些特定罪行發出了嚴厲的警告。他義振言辭地提醒我們要格外小心,不要放縱自己的貪婪,不要待人不公(當自己可以使用財富影響他人時)。

在雅各書5章2、3和5節經文中,雅各點名指出那些「在這末世只知積攢錢財」的人,並警告我們不要「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雅各用生動的意象——「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雅各書5章2節)提醒我們,地上的財富不能持久,最終,上帝是根據我們的生活方式來進行審判。

雅各的話與耶穌的話是一致的。耶穌曾勸我們說:「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馬太福音6章20-21)

儘管我們仍要認真努力工作(歌羅西書3章23節),但我們工作的目的不應是為自己儲存舒適和快樂。我丈夫和我也因此經常被提醒——無論我們存了多少錢,面對永恆,最終都毫無意義。相反,如果我們為了福音而使用我們的錢財,這可能會結出永恆的果實。

雅各在信中的第二個警告是針對那些欺詐窮人的人。他指出有些人虧欠工人工錢,有人把人殺害。(雅各書5章4-6節)。根據許多聖經釋經學者的說法,「把人殺害」可能指的是富裕的土地所有者利用法律手段奪走窮人的財產而窮人對此毫無反抗能力。

在當今這個時代,那些沒有資源的人也很容易被人利用。有時僱主可能會要求無償加班或未完全支付員工薪資。雅各提醒我們也要確保自己在賺錢養家的過程中不成為利用別人的人。

在舊約中,上帝也命令以色列人照顧窮人,而不是只顧自己的利益(申命記24章19-22節)。而上帝之所以頒布這樣的律法,原因是:「要記念你在埃及做過奴僕,耶和華你的上帝從那裡將你救贖,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申命記24章18節)。

就像上帝親自從埃及拯救以色列人一樣,祂也把我們從罪的奴役中拯救出來。因為上帝先愛了我們, 所以我們怎能做繼續奴役他人的人呢?相反,我們更應該借著上帝對我們的愛,讓我們的財富成為幫助別人,愛別人的管道。

問題反思:

1、你是否曾經過於看重和信賴自己的財富?

2、你是否曾經在賺錢或花錢的過程中佔了沒你幸運的人的便宜?

3、你可以怎樣為上帝的旨意來使用自己的財富?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原文與譯稿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我可以當個有錢人嗎?:從亞伯拉罕的一生看待財富(有聲中文)

作者:希の夢,馬來西亞

有聲播讀:小七,中國

關於財富的掙扎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身為基督徒的我,會對自己「想要變有錢」的想法感到不安,甚至有罪惡感。

聖經上說:「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馬太福音6章19-21節)

「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心也在那裡」,所以,基督徒怎麼可以一直想著錢呢?

可是,不變得有錢一點,我的父母就要一直工作到退休。若不變得有錢一點,我所欠下的讀書貸款何時才能還完?若不變得有錢一點,我該如何在宣教和神學的事工上奉獻多一點?

然而這所謂的「一點」是多少?我心中也沒有一個答案。

提摩太前書6章8-11節如此說:「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里,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貪財是萬惡之根。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我是不知足嗎?我是貪戀錢財了嗎?為了避免自己的想法陷入死胡同,我常常禱告,求主告訴我想要變富有的想法是不是錯的。我一直在花費時間,甚至不惜花錢去學習理財,是不是不討祂的喜悅?

就在這個時候,我不確定是不是出於主的亮光,我開始想到從聖經中有錢的人物去認識財富觀,並且寫下我的心得。但願我的心得,也能夠幫助同樣有此困惑的你們。

 

聖經中著名的有錢人——亞伯拉罕

我想到的第一個有錢人是亞伯拉罕。亞伯拉罕被稱為上帝的朋友。因為他對上帝的信心,人們甚至給了他「信心之父」的稱號。據創世記11章31節記載,亞伯拉罕和家人住在幼發拉底河東岸一座繁榮的城,叫做「迦勒底的吾珥」。

吾珥是一個很繁榮的城市,據考古資料記載,吾珥出產許多黃金和珠寶,其雕刻藝術、人造運河、建築等,都曾經聞名於世。但是,此地卻充斥著偶像的膜拜與迷信。吾珥最醒目的建築物是一座高聳的金字塔,供奉著月神南那。而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也是侍奉別神的(約書亞記 24章2節)。雖然如此,當上帝向亞伯蘭顯現,要他離開家鄉、親屬、父家,往上帝指定的地方去時,他立即選擇聽從(創世記12章1-3節)。後來他拉帶著亞伯蘭、撒萊和羅得來到了哈蘭。

 

看重上帝的話勝於財富

我猜想亞伯拉罕的家庭背景應該很不錯,並且在哈蘭的時候小有積蓄(創世記12章5節)。啟程之前,他需要變賣產業,而在匆忙之下變賣,他可能會損失不小一筆金錢,但他還是樂於順從耶和華。這讓我看到他真的是看重上帝的話勝於金錢的。

其實,當你有錢了,你不一定會甘心樂意地奉獻。拿曾經的我自己為例,因著上帝的恩典,我得到了額外的獎學金。這對當時的我來說,算是一筆巨款。當初還沒拿到錢的時候,我向上帝禱告說:「若是你給了我這筆錢,我會把十分之一奉獻給你。」可拿到了錢後,我卻拖了幾個月都不願奉獻。很誠實地說,我不捨得了。拿到錢後我就很自然地以為這是我自己的財產,因此奉獻變得很掙扎。很感恩祂的耐心提醒,也求祂饒恕我這個貪財的僕人。現在,我已經在分批將這筆錢奉獻。我還在禱告,希望能把剩下的一半奉獻在有需要的地方。

 

順服上帝而蒙福

亞伯拉罕對上帝的完全順服,也可以在創世記14章中看出。那時,他為了救侄子羅得與四王征戰,凱旋而歸。所多瑪王為了感謝他的幫助,想要把財富賞給他,可是他拒絕了,還如此說道:「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創世記14章22-23節)想想看,能得到一國之君的賞賜,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然而,亞伯拉罕卻毫不動心,因為他只在乎上帝如何看待他。這絕對是一場信心的考驗,而人的信心是在操練中不斷成長的。我們可以從亞伯拉罕的一生看到,與他的財富相比,更突出的是他對上帝的順服。

依據聖經的記載,亞伯拉罕從來沒有向上帝求過財富和孩子。他只是兢兢業業地做著上帝要他做的工。在我們為著如何才能達到財富自由操心時,不妨學習亞伯拉罕,常常聆聽上帝的聲音,並以順服來回應,一步一步,在祂的國度里得到真正的自由——不再為任何事憂慮。

 

*本文由雅米事工編輯後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新的樣式

雅各書靈修 | 在主里雖貧窮卻富有(有聲中文)

作者:Tracy Phua,新加坡

翻譯:Nancy,中國

有聲播讀:Caroline,中國

*封面圖片拍攝:Ian Tan

讀經:雅各書1章9-11節

成長於一個平均收入家庭的我,曾經很多次希望自己能更富有。最近,當我看到朋友們買了新車並且去高消費的網紅飯店吃飯時,我發現自己超級嫉妒。更讓人鬱悶的是,我的這些朋友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我甚至都不能指責他們拜金(以抵消我的嫉妒)。

我想做一個敬虔的人。但與此同時,我也想變得富有。雖然我知道富有沒有什麼錯,因為聖經中確實提到了一些既敬虔又富有的人——比如約伯和約瑟。然而,聖經中也有許多警戒告訴我們不應當追求物質財富和權力(提摩太後書6章7-10節)。

那麼我該如何看待物質財富呢?我對物質財富的渴望會影響我的「敬虔」嗎?想要變得富有是錯誤的嗎?

在雅各書1章9-11節中,雅各用一個看似矛盾的理論來幫助一群極有可能因著他們的信仰而在經濟上遭受損失的人明白了他們的困境並緊緊握住信仰。

他首先稱那些在物質上貧乏的猶太信徒們有「高位」(第9節)。雖然這些人在世人的眼中可能地位低下,但他們有很多可誇耀的地方。他們有「在基督里的各樣屬靈的福氣」(以弗所書1章3節),並且是「上帝的兒女,與基督一同做後嗣」(羅馬書8章17節)。

在基督里,窮人實際上無比富有!

因此,他們是富有的窮人。

接著,雅各提到了那些物質上富有的人,他說他們要「降卑」(第10節)。雖然他們可能享受著更好的生活,但雅各卻強調了這些人所面臨的危險:他們更容易信靠物質財富,忘記他們的成就終有一天會逝去,就像田野的花兒一樣(第10-11節)。因此,富裕的信徒需要培養他們剛信主時所感到的靈里貧乏,學會在如此「降卑」的狀態里榮耀主。因此,他們是貧窮的富人。

雅各之所以給出了這兩個看似自相矛盾的說法,是因為我們在地球上所擁有的一切都將消失,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有(第11節)。因此,我們應該把安全感建立在永恆的財富上。

所以,不用去抑制我們想要變得富有的慾望,而是讓我們在基督里發現真正的屬靈財富,並在我們全豐全足的天父那裡找到持久的安全感。

擁有祂就等於擁有了一切!

 

問題反思:

1、你的人生抱負是什麼?你最珍視的和你的夢想是什麼?

2、你想要變得富有嗎?這樣的想法會如何影響你和上帝的關係?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彼此相愛

家裡被盜了,我才想起要積攢財寶在天上(有聲中文)

作者:Shelley Pearl,紐西蘭
翻譯:verenachi,台灣
語音播讀:Julia,中國
播讀後期製作:龐宏宇,中國
背景音樂:Discovery House

「我得趕緊回家!我家 …… 有小偷闖進了我們的公寓,我現在得趕緊回去。 」我用幾乎聽不到的聲音小聲跟我老闆解釋說。

當姐姐打電話告訴我家裡被盜時,我幾乎不敢相信。我們住在一個治安良好的郊區,會發生這樣的事真是令人震驚。在開車回家的高速公路上,我腦海里全是各種疑問,完全顧不上路上還有其他卡車、汽車在跑。

我很確定我的電腦、iPad 和筆記本電腦肯定被拿走了。但是當我開到家門口時,又好像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變化。我鬆了一口氣,心想「或許情況並沒有我想像的那麼糟 」。

但是當我走進家門的那一刻,惡夢開始了。一開始我的大腦拒絕面對我所看到的景象——房間一片狼藉。竊賊從我房間的窗戶闖入,安全鎖已經被砍斷一半。

抽屜完全空了,裡面的東西掉得床上和地上到處都是。以往放在窗戶旁的單人椅被移到房中間。我背包里的物品全部被倒了出來,散落一地。背包也不見了……我猜竊賊用它來裝偷走的物品了吧。

我剛買了一年的相機當然也是不翼而飛,放置它的盒子被扔在床底下。盒子里的其他東西也被拿走了——我的護照、一小筆外幣和長得像信用卡的一疊咖啡店會員卡 (竊賊要是發現這些卡片其實一文不值一定會非常失望) 都被偷走了。我們的電子產品則原封不動地待在原位,可能是台式電腦太重,而 iPad 型號太老的關係。

當我和姐姐視察整間公寓時,每走一步,我們的心就更加沉重。衣櫃里同樣也是慘不忍睹,竊賊翻遍了我們的儲存櫃,連冬季衣物也沒有放過。竊賊把我們的手提包也都偷走了,可能是因為被包包上的人造寶石吸引。那些別人在我們生日和其他重要日子送我們的珠寶首飾也都被偷走了。

我一時間既難過又氣憤又絕望。我難過的是我的貴重物品都不見了,那些都是我辛苦賺錢買來的。我很生氣為何有人可以這樣擅自拿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不可以拿走不屬於自己的物品,為什麼有人覺得可以這樣做呢?!

當我們精疲力盡地盯着公寓時,突然有一陣冷風從我房間那扇破了的窗戶吹進來,提醒我們,我們的小港灣已經被破壞,我們的隱私被打破了。

但是,我們很感恩沒有任何人受傷,並且我們還有彼此。

同時,這次可怕的事件也讓我意識到物質與財富是多麼地易逝。在我早晨出門上班時,所有的東西都還好好地在原位,但不到兩個小時,它們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次事件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上帝為什麼教導我們「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壞,也有賊挖窟窿來偷 (馬太福音 6 章 19 節)」。一直以來我都以為,這段經文是父母在教導孩子不要追求同齡小夥伴們都有的流行和時髦物件時所用的套路。

現在我完全明白了把財寶積攢在地上是多麼的不靠譜—— 它們可能隨時消失。而就在我的相機被偷走的一兩個禮拜之後,同一個生產商宣布推出新型號並附有新功能的機型。講真的,我們真的沒有辦法跟上最前沿。而且,說實話,我真沒覺得少了這些東西我的生活有什麼不同,雖然我買它們的時候覺得有了它們我的人生會變得大不一樣。

不幸的是,警察沒能抓到竊賊,所以這件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與此同時,我們的公寓裝上了警報器和中央監控,我和姐姐也在準備給窗戶加上防盜網。

當姐姐的同事們得知這個消息后,有兩位在某個星期六的早上特地來幫助我們整理公寓。

其中一位同事還帶了女兒來幫忙,因為擔心我們壓力過大沒時間煮飯,她們還特地帶了食物過來。對我和姐姐來說,發信息過來關心我們已經讓人很感動了,沒想到他們還放棄了寶貴的休息日來幫忙。

這次的事件再次提醒我要將時間精力投資在具有永恆價值的事物上,就像耶穌教導我們的: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 馬太福音 6 章 20 節)。我姐姐同事的做法讓我看到有永恆價值的事包括和人的關係。當我們在他人的生命中投入時間——在困難的時候幫助某個人,或者花精力去和一個孤獨的人交朋友——我們就是在積攢財寶在天上了。

跟我們屬世的財產不一樣,這些財寶是盜賊偷不走的。舉例來說,很多年前,有一位女士告訴我她永遠記得我們教會有一群人曾去她家裡幫忙打掃屋子的事。但是從來沒有人跑來跟我說,她記得我哪天穿的洋裝或是拿的包包很好看。你瞧,沒有人會記得我們擁有什麼,但是人們會記住我們為他們做過的事。

必須承認,我已經好一陣子都沒去關心過身邊人的生活了。我已經忘記上次邀請朋友一同午餐和聊天是什麼時候。因為一直忙於工作、游泳課和家務,到了周末我只想待在家裡好好坐下來讀本書。

可想而知,有多少朋友就這樣變得疏遠了(我沒有挨個問,因為我不想知道結果多糟糕)。

在現在這個滿屏社交媒體和充斥着無盡消費主義的時代,我們很容易會認為只有擁有美好昂貴的物質我們的生活才有意義。當然喜歡美好的事物本質上並不是一件錯事,但是我認為這不應成為我們人生的全部和終極目標。如果我說這次的盜竊案完全讓我失去了對物質的慾望,那就是撒謊了。沒錯,我還是喜歡購物,但我現在會更在意我的花費是否值得。

這次盜竊案讓我看到對我來說意義非凡的東西其實都非常平凡——竊賊留下了我和家人朋友的照片、我的精選書籍、潛水衣,還有我花了不少錢購買的新枕頭和羽絨被(別笑)。當然這些東西沒有轉手的空間,所以竊賊沒拿走。我亦認識到把金錢和時間投資在物質上是非常不值得的,因為它們轉眼就會消逝。

從現在開始,我要更加努力積攢我在天上的財寶。我知道不能炫耀自己最新的穿着打扮會有點悶,但是我相信當我們悄悄地為自己建造在天上的倉庫時,我們得到的獎賞會讓任何屬世的物品看起來一文不值。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文章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追求舒適的生活,有什麼不妥嗎?

i-want-a-comfortable-life-anything-wrong2

作者:Julian Panga ,印度

翻譯:Abby ,中國

什麼樣的生活才算得上舒適呢?是剛剛好夠生活所用?還是有比所需的多一點點就好?又或是需要綽綽有餘?

這些年,人們對舒適生活的概念有了轉變。對老一輩人來說,有飯吃、收支平衡並有一點小小的積蓄以備不時之需就是舒適生活了。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只是基本所需。

我記得,我小時候父母只買得起一輛摩托車。在當時的印度,大多數家庭日常上下班都是騎摩托的。幾年前,我決定用我的積蓄給他們買一輛小型二手車。但父母認為,車不是必需品,是奢侈品,他們用不到。他們認為積蓄要花在重要的事情上。然而對我來說汽車則絕對是必需品。

這大概反映出了現在的一種流行心態。如今,換一個更大更好的房子或汽車,用最新款的智能手機,度個豪華的假期,都是很常見甚至是必須的。 如果你走在印度任何大都市的街頭(這裡聚集了全世界最多的10-24歲的年輕人),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我是一個有工作的成年人,我可以負擔得起更好的生活方式」或者「享受舒適生活,有什麼不對的?這是我的個人選擇,又不會傷害其它任何人!」如今,全世界的年輕人都過着一種崇尚「更多」的生活方式——更多錢,更舒適,更奢侈。

在我看來,這些擁有遠超過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人卻不真正開心。相反的,那些看起來擁有很少的人反而更快樂。比如生活拮据的一家6口人擠在約翰內斯堡貧民窟的破舊小屋;亦或是5口之家蝸居在印度班加羅爾的城市貧民窟的一個10*10英尺的小屋,吃了上頓沒下頓。然而相比那些富有的人,他們擁有更燦爛的笑容。這使我更堅信:財富和舒適並不等於真正的幸福。

不過話雖如此,並沒有人因此就不去追求更好更舒適的生活了——基督徒亦然。那麼我們很自然地要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渴望舒適生活有什麼不對嗎?

我想從以下5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1.我們的依靠在哪裡?

讓我們來先看兩種關於舒適生活的流行說法。一種是足夠即可,另一種是過度奢華。當然,在聖經里並沒有任何的經文說我們不應該尋求生活必需品,像是食物,衣服和住所。值得一提的是,耶穌告訴我們不必擔憂,因為天父知道我們需要這些東西,只要我們求,祂就給我們。(馬太福音6章25-34節, 7章7-11節 )

這在主禱文中有恰如其分的描述: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

這裡讓我們學習到的功課是在我們日常所需上倚靠上帝,單單地倚靠祂。

聖經中也的確譴責了那些迷戀和追逐錢財的人。對奢侈生活無節制的慾望會使人不惜一切代價來追求財富。這種痴迷會產生可怕的後果,正如耶穌說的:駱駝穿過針眼,比有錢人進上帝的國還容易呢。(路可福音18章24-25節)

若舒適的生活使你信靠自己比信靠上帝多,並帶來驕傲自負和自我滿足,那我們就應該避開它。舒適生活本身不是罪。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將財富用在為別人而不是為自己謀福利。因為當我們樂意以別人的益處為先時,才真的表明我們對上帝的信靠。

2. 我們的使命

路加福音9章58節,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棲身的地方。這裡耶穌是說祂甚至連生活必需品都沒有。但這並沒有阻礙祂傳道授課、醫治病人、幫助窮人和激勵那些被社會排斥和無助的人。祂履行父的使命,但是一路上沒有太過舒適的生活。

難道我們不是也參與在上帝的使命中嗎?是的,當然是,而且這是一個終身的使命,需要我們全心全意地投入並做出承諾。因此,如果我們的舒適生活阻礙了我們完成上帝的使命,那麼我們需要停下來,反思和調整我們的生活重心。把上帝的使命作為我們生活的中心才能幫助我們更專註於永恆的回報,而不是暫時的收穫。

3. 我們的奉獻

耶穌在回答一個有錢的年輕人關於如何可以承受永生的問題時候說:要遵守誡命。少年說這一切他從小就在努力地遵守。然而耶穌指出,他有可能遵守了他與鄰居關係的那些誡命,卻大大忽略了他與上帝的關係。簡單地說,他愛財富比愛上帝多,這嚴重影響了他與上帝的關係。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他的心並不在上帝那裡。當耶穌說完,他就傷心地離開了,並不願意迴轉歸向上帝。

在馬太福音6章24節,耶穌也說,一個人不能既侍奉上帝又侍奉金錢。他若不是恨這個愛那個,就是忠於這個輕視那個。所以,如果說舒適生活是專註於金錢,並阻礙我們更進一步地認識和經歷上帝,那麼我們就處在疏遠和離棄上帝的危險之中。因為沒有什麼比上帝更值得我們全心全意地付出了。

4. 我們的服侍

耶穌毫不猶豫地脫去外衣,拿了一盆水,彎腰為祂的門徒們洗腳(約翰福音13章1-17節)。祂向世人展示了何為真正的謙卑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為別人而不是自己着想。像耶穌一樣,我們應該全心全意地榮耀上帝,無私地生活並慷慨地給予。

因此,與其積累財富和讓自己生活地更舒適,為什麼不利用現成的機會去愛和服侍那些弱勢群體呢?畢竟,照顧窮人、孤兒和寡婦以及受欺壓和被邊緣化的人是上帝賦予我們的責任!在甘於犧牲的服侍中彰顯的信心使得我們保持一顆順服,等候主使用的心。

5.我們的滿足

在如今這個高度推崇自我的世界里是基本不可能感到知足的。所羅門王在傳道書5章10節中說他貪愛錢,卻從來沒有因有足夠的錢而滿足,貪愛財富的人是永遠不會知足的。然而正如使徒保羅學會了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可以知足(腓立比書 4章11節),藉著感謝上帝的恩賜,我們也可以學會知足。與其為我們沒有的東西憂愁,不如滿足於上帝賜予我們的一切。

在澳洲待了12年後,我有了份收入豐厚的工作並且過着舒適的生活。但為了回應上帝的呼召,我放棄了這所有的一切,回到印度做基督徒事工。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做出這樣的決定,走這樣的下坡路?

這是因為我意識到這個世界上的東西永遠無法滿足我。它們只會讓我們渴望更多,最終讓我們陷入失望、幻滅和毀滅的惡性循環中。我發現,只有當我把眼目定睛在我所有一切的源頭——我的上帝身上,我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滿足。

因此,最終,我們要問自己的問題不是我們是否能過舒適的生活,而是我們是否過着真正喜悅和榮耀上帝的生活。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編輯后發表,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 甘心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