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大選| 投票選舉只是開始

作者:Rebecca Lim, 马来西亚

翻译:Patty Song,中国

編者的話:不知道你有沒有關注兩周前的馬來西亞大選?如果你了解一些情況的話,就知道這次選舉的過程非常驚心動魄。那麼這次選舉對於馬來西亞人民意味着什麼呢?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影響?今天的文章,一個馬來西亞的姊妹從她自己的視角,帶領你我走近這次大馬的選舉。

 

2018年5月10日,馬來西亞人民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在馬來西亞獨立的這61年中,第一次一個新的政黨——希望聯盟政黨成為了馬來西亞的執政黨。

近幾年來,馬來西亞人民一直在為這一願景的實現而努力。但當這一願景真的成為現實時,許多馬來西亞人卻並不敢相信。作為一個生活在新加坡的馬來西亞人,回去參與投票簡直是一次瘋狂的經歷。大選日期一宣布,我和我的朋友們就爭先恐後地去訂回家的機票和車票,並互相幫助找順風車,以便我們都可以回家參與投票。

我本來打算下班后立刻離開新加坡,第二天一早參與投票,然後晚上再飛回新加坡。不可否認,這是一個瘋狂的計劃,我並沒有想到自己在旅途和候機中會有多疲憊,但是當我看到 「紫手指」(選民投下神聖一票之後,即上傳“紫手指”照片,避免出現一人多投的舞弊狀況)照片和我社交媒體上投票隊列的照片時,心裡頓時充滿自豪。我們國家很久都沒有這麼團結過了,而我很高興自己能參與其中。

當我們在排隊投票,焦急地等待選舉結果公布時,我的家人和朋友們也都互相保持着信息的暢通。這是馬來西亞有史以來第一次經歷一個無從知曉結果的投票,雖然我們都希望我們的選票能在一定程度上對結果起到作用,但我們也都小心翼翼地等待着。

當飛機一在新加坡落地,我就急忙地趕回家追蹤大選結果。那天晚上,我和我的朋友們都盯着電視機、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的屏幕,緊張的心都提到喉嚨眼裡了,一動都不敢動,更不用說去洗澡和吃東西了,大家都怕自己錯過結果出來的重要時刻。直到凌晨3點,為了防止第二天上班出現「殭屍」狀態,我才勉強強迫自己去睡覺。

幾個小時后,我在一陣手機信息提示聲中醒來。然後在WhatsApp和社交媒體上看到了一個讓人歡欣鼓舞的信息——馬來西亞剛剛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空氣中都滿是激動。我周圍的每個人都開始期待新政府正式建立后給祖國帶來的各樣變化。

現在距離新政府成立,已經過去了好幾天,勝利的喜悅也逐漸消失了。當新政府準備開始致力於改革這個國家的時候,我心裡不禁產生疑問(可能許多其他人也有這個疑問):新政府真的能兌現它所有的承諾嗎?

雖然我相信並希望新政府能制定一些新的法律和適合的政策,來改善馬來西亞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作為一名基督徒,我也十分謹慎,不把我所有的希望寄放在人的身上。與任何權力機構的更替一樣,政府將需要時間來制定並實施新的計劃,沒有人知道這一過程需要多長時間或這些變化將會給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但作為普通群眾的我們確實因着政府聆聽和尊重我們的想法而備受鼓舞。

那麼作為馬來西亞公民,我們接下來還能做些什麼呢?

我從這次選舉中意識到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上帝讓我看見,我們有能力改變我們周圍的事物。讓我心中充滿盼望的不是候選人的演講和不同政黨的宣言詞,而是因為見證了馬來西亞群眾能站起來並一起行動去改寫了自己國家的命運。

看到為了子孫後代能有一個更好的國家,年輕人和老年人都在排隊參與投票,這就是盼望。我看到那些年輕人沒有被環繞他們四周的聲音打敗,而是放棄了舒適而有前景的事業,為了國家的發展而積極投身政治,這就是盼望。我在普通的馬來西亞人身上看到了希望,無論他們是身處國外還是在本國,所有人都獻出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大家自願成為投票或計票代理人,自願預訂航班,並幫助海外的馬來西亞人回家投票,甚至自發組織了共享汽車,並捐出自己的金錢以此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回國投票。這樣的舉動使世界人民以一種全新的眼光來看待馬來西亞人民。同時,這些舉動也讓我明白,馬來西亞已經開始改變了。

雖然這個時候我不在馬來西亞,但我希望無論我走到哪裡,都能帶着同樣的精神。我意識到,我們不應該只依靠剛當選的首相來做改革國家的工作,我們自己也有很多機會給周圍人帶去希望。我希望,作為信徒和上帝的兒女的我們,去看顧我們身邊的孤兒、窮人、被壓迫者和被邊緣化的人(雅各書1章27節)。我希望我們可以尊重和關愛我們國家的外來務工人員,在他們幫助我們建設國家的時候,可以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歡迎並有歸屬感。(利未記19章34節)。我希望我們能夠敞開心和我們的家,讓它們成為那些孤獨和傷心者的避風港(哥林多后書1章4節)。我希望我們能對那些正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多一些同理,如果他們需要,我們也去傾聽和幫助他們。

無論我們此時是在國外還是在祖國,讓我們一起為新政府能有一個順利平穩的過渡期來禱告,為我們能服從新管理者的決定禱告。正如保羅在羅馬書13章1節中所寫的:「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的。凡掌權的都是上帝所命的。」鑒於此,我們也要儘力為新政府禱告(提摩太前書2章1-2節)。在我們新任命的領導人上任並開始施行計劃的關鍵時期,讓我們為他們能以人民的利益為重禱告,為他們能成為一個公義並敬畏上帝的政府而禱告。我們也禱告他們清楚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並能夠信實而勤勉地努力做好責任範圍的事情。

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為我們的領袖禱告之時,讓我們一起仰望那永不會讓我們失望的主吧,如經上所記:「然而盼望不至於羞恥。」(羅馬書5章5節)讓我們祈禱並盼望祂再來的那一天,因祂必將給所有的國家帶去公平與公正,並將一切都更新了。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Play

馬來西亞第14屆大選——基督徒可以怎樣「做光做鹽」?

作者:雪倫,馬來西亞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如果說到最近這幾個月馬來西亞全人民最關心的事,無疑是即將來臨的馬來西亞第14屆大選。大家都非常期待這一屆的選舉能夠給馬來西亞帶來怎麼樣的未來。

好幾個月前,甚至是去年底,在我的身邊和社群網站上,我就開始看到很多朋友發起呼籲,呼籲大家一定要去投票,也呼籲每個在外的大馬人回家投票。我甚至還看到一些人發起活動,籌款或自掏腰包要贊助機票等,好讓那些有心,但經濟上無力的海外留學子弟們回家投票。還有一些在海外工作的人,冒着可能被扣薪水的風險,也要請假回家投票。為國家,為下一代,為人民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盡自己的一份力。這些都讓我看了既感動又激動,感動原來我們都這麼深愛着自己的國家,激動是原來我們可以做的事有這麼多!雖然他們大部分都是非基督徒,但我卻從他們的身上看見了類似「做光做鹽」的好例子。

一直以來,基督徒在面對政治或相關的議題時,似乎普遍都是持保守且低調的態度。但其實我們可以做的遠不只是隔岸觀火,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基督徒。基督徒是可以在很多事情上彰顯基督的愛的,我們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保羅當年給提摩太的忠告,其實也是給我們這一代年輕基督徒的忠告:「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章12節)我們的年齡或許年輕,或許不如一些前輩基督徒們富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但我們卻是在這個時代中成長出來的一群年輕力壯、有動力、有創意的一群人。既然我們擁有這麼好的先天優勢,那我們為信仰的作為應該是可以不「叫人小看」的。可要人不小看你年輕,就得在保羅說的五個方面表現出來,才能具說服力,才能以身服人,帶出教導,改變人的能力。同時,這也能讓別人在我們身上看見上帝的事工從不限制於任何人。當然,或許很大幾率也可以達到傳福音的效果呢?

我們的言語是否溫柔,讓聽的人感到被愛?我們做事,與人相處是否有愛?敬拜是否有準時到?地上髒了,是否會想要自動清乾淨?是否都有積極使用自己的恩賜服事主?是否能覺察到他人的需要,對人付出及時的關懷和幫助?是否在各樣事上尊主為大,活出在主里的信心?在上帝和人面前都不沾污自己?這些雖然都不容易,也很難做到完美,但這都不是可以成為我們不做,或少做的借口。這些是可以操練,做到更好的。

就好比這次馬來西亞的大選,每個基督徒都該意識到,國家的事並不單單是那些政治人物或高層人士的事,而是關乎每個人民的事。然而對基督徒來說,這並非什麼壞事或該避免的事,因為基督早已呼召我們要成為世界上的鹽和光(馬太福音太5章13-16節)。雖然說我們並非一定要像非基督徒人民那樣行動,但我們是否也能像他們那般,把熱心與愛化為行動彰顯出來?我們基督徒是否可以成為那個勇敢站出來為國家爭取的人呢?對於人民,我們是否可以成為那個好榜樣,讓人們看見其實選舉也是可以,亦或需要以一個好的態度和方式來進行的呢?祂把我們生於此地為公民,我們就當在這片土地上為基督作美好見證,為國家的好積極貢獻。只是我們仍要謹慎!我們雖然可以參與,為國家出一份力,但不是盲目跟風,失了焦點。我們不爭,也不鬧,儘力做該做的事,然後將結果交託給上帝,最後順服。所以,在即將來臨的大馬選舉,無論政局怎樣演變,基督徒除了為國家守望禱告,求主掌管,還可以做的或許就是積极參与投票,在能力可及之下,在實際行動上做出付出。

我目前工作的地方是一個基督教機構,因去國外出差的日子恰好撞上了投票日,我們最終毅然而然地決定把出國開會的日子改期,並向國外的同工取得諒解,好讓馬來西亞的同工們在儘可能地減少對工作的影響和損失下可以回家投票。同時,我也看見了弟兄姐妹的愛與諒解。雖然國外的同工們與大選沒有關係,但卻也以愛心包容,願意為了我們一同更改會議日期。

上帝喜悅我們的愛是有實際行動的愛。禱告非常重要,但若你是有能力的,禱告之餘也付出行動吧!我們很多時候缺的可能就是那以愛為出發點的行動力了。畢竟,所謂的「做光做鹽」,不只是讓人覺得基督徒比別人過得聖潔,是個模範生,而是讓人能得着溫暖,在你身上體會到基督的樣式。

最後,願上帝賜福馬來西亞!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認識自我

楊巧雙:馬來西亞首位華裔基督徒女議長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Janice Tai,新加坡

翻譯:悅,中國

*背景歌曲:新心音樂事工《平安的盟约》

身為一名華裔基督徒女性(馬來西亞的少數族群),楊巧雙卻於2013年成為州議會中第一位女議長——並且也是史上最年輕的一位,年僅34歲。

在楊巧雙過去10年的政治生涯中(五年梳邦再也議員和五年雪蘭莪州議會議長),每一步都有上帝信實的帶領。

本來這位前律師不太可能涉足政治,一個戲劇性的愛情故事卻成為了這一切的開端。

2007年1月,一位牧師朋友與楊巧雙共進晚餐,席間他突發預言:「你今年六月份會被求婚。」

楊巧雙告訴雅米的記者說:「當時我聽到這個預言后覺得非常不着邊際,我單身,而且又沒有約會對象。一直到了五月,也沒有任何跡象。」

她照常生活,幫助爸爸和朋友經營一個活動策劃公司,同時在教會服侍。那時候,她已經不再做律師了。

就這樣到了六月。當時巧雙在教會負責新信徒事工。這一天,她第一次登上講台講道。她不知道的是,教會的同工Ramanchandran Muniandy,一位IT工程師,當時也坐在教會裡全神貫注地聽着。

他深深地被巧雙吸引了,因為在他最近幾個月的禱告里,上帝給了他未來的妻子在教會講道的異象。

雖然當時Ramanchandran 和 巧雙已經是朋友了,但是從那時起,他看她的眼光變了。他建議巧雙為自己人生的下一個階段禱告。就在當月,Ramanchandran向她求婚了,巧雙為此禱告十天後接受了求婚。預言實現了。但是上帝對他們有更宏大的計劃。

當時巧雙和她之前的校友Edward Ling一起帶領一個團契小組。Edward對政治有濃厚的興趣,並堅信它有很大的影響力。

而巧雙則恰恰相反,她既不懂政治也對此不感冒。她甚至都沒有登記成為選民。但是巧雙很想支持她的朋友,所以她加入了Edward所在的一個反對黨派——民主行動黨(DAP)。

與此同時,上帝示意巧雙和她的未婚夫在一月份結婚。雖然他們不知道為何要如此匆忙,但是出於順服,他們將婚期敲定在2008年1月5日。

成為馬來西亞第一位州議會女議長

沒過多久,訂婚和結婚時間這麼緊湊的原因就明了了。一個月後選舉開始,民主行動黨決定讓巧雙競選梳邦再也的議員席位。他們認為她可以吸引那裡年輕的中產職場人士。就這樣,Edward成為了巧雙的競選負責人。

巧雙說:「這個消息讓我非常震驚,因為我完全沒有政治野心。但是上帝給了我一個可以一起為此禱告的丈夫。競選期間,在我覺得自己準備不足無法進行公眾演說的時候,他也一直陪在我身旁支持我。」

巧雙當時需要儘可能多的支持。她的對手是一位老練的女政治家。在競選期間,對手分發的宣傳冊里有一長串的政治經歷描述;而巧雙的宣傳頁上除了印有她的護照照片就沒什麼了。

許多人嘲笑她年輕和缺乏經驗,但是巧雙很有毅力,而且年輕也是她的優勢。她甚至想到一條標語「是的,我沒有經驗,我沒有腐敗的經驗!」她還在集會上邀請年輕人分享他們對國家的看法和願景。

儘管她只能從自己的儲蓄中拿出大概700馬幣(約合170美金)來競選,但她的支持者和朋友們為她募集了超過30,000馬幣的競選經費。2008年,她以71%的高投票率贏得競選,年僅29歲。巧雙於2013年再次當選,並在有56名男子的州議會中脫穎而出,就任議長,主持了那年眾議院會議。

這位前律師雖然喜悅,並對這一榮譽表示感激,但她卻發現選舉結束后的道路是一條寂寞的路。像她這個年紀的年輕人在工作之餘都是跟朋友一起相聚,但是她的周末全被社區活動和其他工作佔據。

她回想到:「上帝引導我走這條路,我順服了,但我也感到很沮喪,因為我覺得自己遠離了做傳道人的夢想」

*介紹雪蘭莪州州議會中“反對時間”的記者招待會

 

政治上的壓力

然而,巧雙依然堅持着,因為她相信上帝給了她一個更大的平台讓她在馬來西亞為著公義和正直而戰。她的黨派提出的反腐敗和種族相關的政策也與她的政見不謀而合。

在過去的五年中,儘管作為執政黨的領袖,巧雙卻通過加強反對黨在州內的作用,推動了政治體制的制衡。例如,她提出了「反對時間」這一說法,讓反對黨成員在每次州議會休會前發表意見。同時她做出了一些調整,要求在審查州政府賬目的委員中必須要有一名反對黨成員。

在馬來西亞,種族,宗教和政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作為基督徒的巧雙卻力求在土地分配問題上實行公平的原則。在任職期間,她成功地讓一座清真寺遷了址,把土地分給印度教和錫克教建廟宇,以及幫助佛教協會擴建。

與此同時,她一直對自己的信仰充滿熱情。三年前,她出版了個人傳記《成為楊巧雙》,書中描述了上帝是如何一步一步帶領她的。

然而,她的反對者卻用她的書來煽動宗教敏感性。去年五月,一位大學講師提交給警方一份報告,指控巧雙試圖通過她的書「勸誘、影響和煽動」人們信仰基督教。當時,恰逢印度尼西亞的一位著名基督教政治家,前雅加達州州長Ahok,因對古蘭經的評論被判入獄兩年。

巧雙受到了公眾的質疑,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受到任何指控。她說:「反對者們常常拿我的信仰攻擊我,尤其是在網上。但我已經學會了如何應對——就是立即澄清錯誤的指控,保持正直廉潔,這樣他們就沒有什麼可指控我的了。」

雖然管理委員會和接待外交訪問這樣的事務讓她十分忙碌,但巧雙還是盡心地經營家庭。她和現在已經成為牧師的丈夫會每晚在睡前輪流帶着兩個女兒(現在分別四歲和六歲)一起禱告。

被問及是否打算長期從政,巧雙回答:「我只想盡心做好每天的事,努力參加每次選舉。」她的願望是聽從上帝的旨意,當上帝讓她退出政壇時,她絕不會耽擱一秒。但目前為止,她覺得上帝還想讓她參加下一次選舉。

巧雙對年輕人的忠告是:永遠不要對上帝失去信心,祂對你的生命有美好的計劃和旨意。

巧雙說:「人們告訴我,想在馬來西亞政界保持清廉是不可能的,這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會吞噬我。但儘管目之所及儘是荒涼的廢墟,尼希米還是重建了破碎的城牆。當我們把信心和希望建立在上帝身上時,就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2017年5月在沙阿蘭舉辦的雪蘭莪州議員會議

 

*本文中關於異象和預言的部分僅代表受訪者的個人神學觀點

此文章譯自雅米英文網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出品,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基督徒的聲音!www.ya-mi.org”

(閱讀相關主題文章:愛中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