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这么一家法国餐厅,用全部收入资助了近3000多名特殊儿童接受语言治疗

_ER_5347_s

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香港有这么一家法国餐厅,用全部收入资助了近3000多名特殊儿童接受语言治疗。

Area A

*餐厅内部

走进这家餐厅,百合花的香气扑鼻而来,法式格局加上温暖的灯光让餐厅更显典雅,也富有异国情调。餐厅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经过精心布置,漂亮的灯饰,精致的餐具,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在这里进餐的人可以很放松地去享受。前菜法国鸭肉和主餐焗荷兰牛仔柳相当美味,最后配上一份梳乎厘更甚完美。如果你是一个喜爱法式浪漫的人,那么不妨将La Parole列入你必去的餐厅列表之一。

1H

*焗荷兰牛仔柳

WechatIMG52

*超好吃的梳乎厘

La Parole是间位于香港上环柏廷坊的法国餐厅。看似一般的法国餐厅,背后却有着非一般的意义存在。La Parole的老板——黄氏夫妇常年将餐厅的所有收入,扣除开支后,全数捐给他们创办的另一个非营利志愿机构——庭恩儿童中心(Benji’s Centre)。黄家宁与其太太黄何淑英在2004年于香港首创提供单一语言治疗服务的庭恩儿童中心。主要是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患有语言障碍的小朋友,希望他们能在6岁前这段黄金治疗期得到治疗,至今已经帮助近3000名孩童。此中心设定70%学额为免收费,30%收取低于市价一半的费用。然而现在则约9成以上的家庭是免收费接受治疗。

Picture1

*黄氏夫妇

治疗中心的成立

黄氏夫妇原本各有自己的生意,因唯一的儿子黄庭恩患有唐氏综合症,从小在学习上有较多的困难。在教导儿子的过程中,夫妇俩发现语言治疗是很重要的,而6岁前是接受治疗的黄金时间。如果错过了黄金时间,则会学得较慢,越迟会说话,会让孩子越没信心。后来,儿子黄庭恩在年幼时因意外逝世。太太黄何淑英说,儿子去世时他们感到非常伤心,当时的她有很多的不明白,为何上帝有这样的安排,跟着她感受到上帝给予的平安和看见一些引证,使深信这事发生必有上帝的容许和祂的心意,于是他们夫妇问上帝,“祢究竟想我们怎么服侍祢?祢想要我们的生命如何荣耀祢?”因着儿子的缘故,夫妇俩非常熟悉儿童特殊训练的相关事宜以及了解到香港在这方面治疗资源的缺乏。这让他们意识到香港还有很多特殊儿童需要帮助,于是便有了成立语言治疗中心的想法。

2

*庭恩儿童中心

然而成立以及维持一个语言治疗中心需要十分庞大的开销。因此,夫妇俩决定在成立语言治疗中心前先做生意赚取资金,后来这些生意也慢慢发展成现在的社会企业(Confiserie Benji Limited)。

为了实现成立语言治疗中心的事,黄氏夫妇于2002年开始了社会企业,用本来筹备要用来作儿子治疗费的钱做起巧克力代理和餐饮业,而La Parole就是其中一间餐厅。淑英说,这些计划的开始都是经过跟上帝祷告寻求,并确定后才做的,因此她从未为此担心过,心里有十分的平安。她深信着圣经以赛亚书说的,“坚心倚赖祢的,祢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祢。”La parole是法语,语言的意思。在法语的圣经中,La parole意思是上帝的话。淑英表示,他们做的一切是跟着上帝的话去做,只要走在上帝的旨意里便已足够。她也说,之所以选择做餐饮业是因为这样同时也可以提供许多失业人士就业的机会。

La Parole Shop Front

*La parole餐厅

上帝时刻的带领与安慰

经营语言治疗中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挑战和困难。但淑英却说一路上总是能够看到上帝的带领和安慰。每当看到很多小朋友因为他们的帮助,在性格上变得开朗,肯开口说话,学习能力变得进步许多时,她都会感到备受鼓励,觉得再辛苦也要做下去。在过去1年,由于香港经济较差,社企的生意大不如前,中心的筹款也不理想。因此,治疗中心的委员会做出了辞掉部分中心社工的决定,将经费集中在核心言语治疗服务上。为了这问题淑英失眠了好几个晚上。她很难过,担心被辞退的社工接受不了,也担心会引起中心的动荡,心里很不平安。后来她实在睡不着了,半夜起来祷告,求上帝给她心里有平安,好让她翌日有智慧去通知同事离职这件事。她跟上帝说,“我不知道可以再做些什么了,所以我把这件事交托给祢,我很辛苦,我要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预备回中心时,淑英接到私人助理的电话通知,得知有位热心捐款人捐80万给中心作家长关顾服务的赞助。这位捐款人是她餐厅一位熟客,后成为好朋友,一路以来非常支持中心的服务。中心从未收过这么大的一笔捐款,正好解决了面对的困难。

3

*庭恩儿童中心内

除了财务上的挑战之外,令淑英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有个家长曾写了一封信给她。信上写着「致庭恩的信」。信中提到许多家长很感谢庭恩,因为他很多小朋友才有机会得到这服务,让他们能在黑暗和绝望中看到希望。最后信中还说,「你(庭恩)不要担心你的父母,因为我们会很关心他们,你放心在天父上帝那里继续享受就行啦!」当淑英看了那封信,她感动得哭了,觉得自己被上帝安慰了。一直以来,她都以为他们(治疗中心)是个施与者,给这些有需要的家庭治疗服务,而这些孩童和家庭是接受者,是被同情,被帮助的。但因着这封信淑英才发现,其实这些接受者也是帮助者,让她从这些家庭的身上学习到了很多,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富足。淑英说,“你问我在过程中遇到困难怕不怕,我可以说我不怕,我觉得因为上帝知道我们会担心,会害怕,所以总是常常在我们身边放下见证,给我们安慰和鼓励。让我看到了祂真的是在使用我们,使用这个治疗中心在帮助许多家庭和孩童。祂是个满有恩典,又真又活的上帝!

黄氏夫妇俩除了给予特殊孩童治疗服务之外,常常也会跟他们的家庭分享福音,一起祷告,以上帝的爱来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身的真实,也感受到上帝的同在。所以有很多孩童的家长,也在这十几年来信了主,进而一家归主。

4

*庭恩儿童中心

最大的功课是「忍耐」

成立语言治疗中心这么多年了,淑英说她在当中学到最大的功课是忍耐。要给予特殊孩童语言治疗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每天对着这些有特殊需要小朋友,尤其有自闭症倾向加过度活跃的,都需要付出多点爱心和耐性。淑英说,「有时我去探望这些小孩子,几个小时下来,结束时简直累瘫了,从而可以想像他们的父母每天在精神和体力的付出及其辛劳。」没人可以保证孩子在接受治疗后一定会很快有所改善,有时候可能几个月,甚至一年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有时这可能导致他们会面对学校的投诉、劝喻退学、或被同学欺负等问题,加上他们身处穷困当中,每天要经历的困难更多。因为看到家长的艰难,以及自身的体会,淑英知道要帮助这些人得要学习有一个温柔,忍耐和恩慈的心与家长同行,让他们感受到被爱与接纳。“另外社企也不是每天都有好生意。虽然偶尔也会担心,但我还是要忍耐,且继续相信上帝有祂自己的计划。那在这个等候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预备好自己,求上帝监察我们,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再继续做好一点。”

5

*庭恩儿童中心孩子的日常学习

未来期望

现在淑英希望社会企业的生意可以日益增长,好让她们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来帮助前来中心接受治疗的孩童。同时,也要给社会企业的同事多一些训练,让他们有所成长,建立一个坚固的团队,这样才可以让这个语言治疗中心的计划走的更长远。

当上帝开了一道门给你,不要视而不见 

最后,淑英表示,我们很多不同的恩赐是从上帝而来的,我们要认识我们的恩赐,同时也不要浪费这祂给我们的祝福。当你有一颗愿意侍奉的心,有时上帝便会使用一些特别的人和事物,在你面前打开一个门,让你看见祂要你去做的事。但如果你跟上帝不够亲密,可能就听不见上帝的声音,无法看到门内的景象。

“我曾经也想过要等一下,准备好了再去开门。”淑英说到,“但上帝却对我说,你已经看到了他们的急切需要,你还在等甚么?”因为看见上帝很爱这群特殊孩童以及他们的家庭,就跟爱我们一样,所以淑英也就跟着上帝的话去做了。她鼓励道,当我们一路事奉的时候,上帝是会赐下很大的福乐给我们。“在过去的日子里,可以服事上帝和这群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长,我很满足,也有很大的平安与喜乐。”

所以,当上帝给了你一个恩赐,又给了你使用它的机会时,你会怎么做呢?

*文中照片由La Parole餐厅提供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

灵命日粮:最棒的邀请

读经:以赛亚书55章1-7节 

近来,我在电邮中收到一些邀请函,邀请我去参加“免费的”退休生活说明会,房地产及人寿保险研讨会等,这些邮件皆被我立即删除。然而,当我收到老朋友的聚会邀请函时,就赶快回复:“是的!我会出席。”邀请+渴望=接受。

以赛亚书55章1节是圣经中一个很棒的邀请,耶和华对陷入困境的子民说:“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上帝供应他们心灵的食粮,灵里的满足,以及永远的生命(2-3节)。

在圣经的最后一章,耶稣再次发出邀请:“圣灵和新妇都说:‘来!’听见的人也该说:‘来!’口渴的人也当来;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示录22章17节)

我们常常以为永生是在生命结束之后才开始。但实际 [....]

灵命日粮:生与死

读经:创世记50章22-26节 

我永远也无法忘记,朋友的弟弟临终前,我就坐在他的身旁。那一幕,使这寻常的探访变得极为不寻常。那时,我和朋友以及他弟弟查理轻声地交谈着,突然察觉到查理的呼吸变得很吃力。我们围在他的身边,仅能看着他,等待与祷告。当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瞬间,仿佛是极其神圣的时刻。他四十多岁就英年早逝,我们虽为此而感到悲痛不舍,但却感受到上帝的安慰,祂确实与我们同在。

许多信心伟人在临终前,也同样经历了上帝的信实。例如,雅各就曾宣告,他很快就要“归到[他]列祖那里”(创世记49章29-33节)。雅各的儿子约瑟也对他的弟兄们披露自己即将面对死亡,他说:“我要死了。”并指示他们该如何持守自己的信仰。约瑟看起来是那么地平静,却强烈地渴望他的弟兄们都能全心信靠上帝(50章24节)。

虽然没有 [....]

我为何不再坚持同性恋(倾情朗读)

Why-Im-Not-Pursuing-Gay-Relationships(2)

作者:Raphael Zhang,新加坡

翻译:覃函涵,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国

事情要从一个午夜说起。那天我跟一个我喜欢一年多的男生在一起。我们刚从一个同性恋酒吧里出来,然后就无意中聊起了基督教和同性恋的话题。

我们俩都是基督徒,但是对于同性恋的看法却截然不同。他认为纵容同性间的情欲是不符合基督教义的,而我坚信上帝同样会祝福基督徒之间的同性恋情。

之前我们也聊过这个话题,每次一聊起来,就会引起激烈的争论。我认为既然对同性的渴望是天生的,是我们自己无法选择的,上帝怎么会禁止我们依天性而行呢?而他则坚称圣经上说得很清楚,同性恋行为违背上帝的意志,是有罪的。

就在我们争论得异常激烈之时,上帝忽然给了我一个念头:“你的看法其他人也有。你只不过是借鉴了他们的观点而已。为什么你不自己探究这个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呢?就算你错了你又不会失去什么,有什么好怕呢?”

而在这之前,我对同性恋的支持一直都是毫无保留的。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同性的渴望是在13岁的时候。17岁那年,我去网络上了解过基督教对于同性恋的立场和观点。有一些观点对圣经的解读说基督教是允许同性之间在彼此相爱的前提下跟从自身的欲望的。我认同这种观点并开始寻找我的恋情——同性之间彼此忠诚、相爱、一对一的专属关系。

既然上帝想让我自己去探究关于同性恋的真相,我决定做一个在思想意识上完全公平、忠实和毫无偏颇的调查。所以,从2008年开始,我让自己去阅读与自己看法相左的观点内容。另外,我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个过程中恋爱,否则我的想法和结论可能会受影响。

接下来的7年里,虽然我大量地研究传统的圣经解读是怎么看待同性恋问题的,但这些观点论据并没有改变我,我自己仍然是支持同性恋的。而且与此同时,我也积极地为自己寻找恋情。尽管如此,上帝仍然在这段时间中带领我,让我看到了祂在这件事上的心意和祂对于我性别的设计之美。

发现漏洞

在我重新阅读那些认为圣经允许同性恋的观点时发现,它们不像我一开始看到的时候那么可信了。这些言论有很多漏洞。它们往往基于一个假设的前提,而这个前提是有待检验的。要么它们会有逻辑推断上的跳跃,要么是把圣经的某句经文单独拎出来断章取义。

我越读越发现,这些观点并不缜密。我开始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如果同性恋那么好,为什么上帝在圣经中,从旧约到新约一直贯穿始终地禁止同性恋行为?为什么祂没有像鼓励异性间的婚姻一样支持和鼓励忠诚的同性关系?如果同性关系是符合上帝的意志的,祂为什么没有为同性恋人群创造出在形态上彼此契合补足的性器官?若不论是否是出于爱,同性恋行为都是错误的,我该怎么办?我要如何寻找爱?

其实,我挣扎的核心只有一个——我是否愿意信任上帝,放下自己,完全降服?我紧紧抓着自己的观点不放,是不是因为骄傲害怕?我是否真的愿意去探求,并相信上帝对于同性恋的说法?如果上帝的意志与我自己的不一致,我是否愿意相信祂会用祂的方式为我供应?

上帝设计的婚姻之美

当我逐渐抛开曾经支持的同性恋观点时,上帝开始用各种事坚固了我心中的想法——同性恋是不符合祂的心意的。有一次,在我决断未定的时候,祂让我看到了祂所设计的异性婚姻的美妙之处。

这时,上帝已经让我理解到为何男女之间重大的差异却能让两性间形成和谐的互补关系。祂让我看到,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婚姻关系完整鲜明地体现出耶稣基督与教会之间的婚姻关系。这种关系是如此的神圣,彼此互补相依,我忽然理解了这一切。

我了解到婚姻本应是一个持久美妙圣洁的约定。在这个约定中,做丈夫的要能够像基督为教会舍命那样为自己的妻子舍命,而做妻子的应当像教会顺服基督一样完全顺服丈夫。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以弗所书 5章22-33节)。

我注意到,在圣经里上帝一直把耶稣基督称为新郎(马可福音2章19-20节,约翰福音 3章29节),把教会称为新娘(马太福音 25章1-13节,启示录 21章2节;9-10节)。而历史的圆满结局也被形容为上帝羔羊的婚筵(启示录 19章9节)。这让我更加确定,上帝把我们创造成男人和女人是有原因的(创世纪 5章2节)。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通过婚姻使男人和女人联结,让他们在生命中活出婚姻深刻的圣约,以此展现出耶稣基督是怎样爱教会以及教会是如何爱基督的。

我记得当我明白这个真理的那一刻热泪盈眶。首先,上帝对婚姻的设计如此之美,让我感动。它完全地展现了耶稣基督与教会之间荣耀而神圣的爱之约。其次,我明白了既然如此,放纵自己的同性恋欲望是不荣耀上帝的,因此我需要重新调整我的人生方向。

意识到潜藏的问题

以上是上帝如何从神学和思想上说服我的。紧接着祂又让我看到了我情感上埋藏的问题。

在我支持同性恋的那几年,我一直坚信同性恋是天生的,是我自然的本性。但是上帝帮助我意识到了那些导致我被同性吸引的潜藏问题。

上帝让我看到自己一直以来都渴望得到父亲的关注、肯定疼爱。虽然我的父亲尽他所能了,我也很感激他,但他给我的也只能是他曾经从他父亲那里得到的爱,而我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接受这种爱。

小学的时候,我一直渴望有人可以带领我,教我如何做一个男孩子。在我整个中学时期,我都无法自然地融入到班级里其他的男生群里。我作为男生的自我认知让我没有安全感,我也不觉得跟男生在一起有归属感。

我现在才意识到,我在中学时开始被班里的男同学吸引并不是一个巧合。对父亲关爱的渴望,以及希望自己能像其他男生那样有男子气概,都转化成了另外一种渴望——渴望得到理想型男生的爱和关注。这便成了我最初经历的同性间的吸引。

上帝让这些潜藏的问题浮出水面,祂也让我明白了被同性吸引并不是我本身自然的天性,而是我更深层问题的体现,而我真正需要解决的是那个本质问题

我也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再靠着寻求同性的恋爱关系了,而是应该用健康、正确的方式去面对。我需要为这些情感伤痛寻求医治,好让上帝补足我这些年一直匮乏的。

我也接触到其他跟我一样被同性吸引的人并了解了他们的故事。我发现他们潜藏的问题也都跟我的类似。我知道如果我选择放纵自己的同性欲望跟另一个人在一起,我伤害的其实不仅仅是自己,也会让对方的伤口更深。就像是两个饥饿的人互相给对方喂沙子吃一样。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有营养的食物,吃沙子不仅不解饿,还会损害他们的身体,破坏肠胃,让他们无法吃下真正有益的食物。

改变人生的经历

毫无疑问地,那探索和寻找答案的7年时间改变了我的人生。虽然一开始我是支持同性恋的,也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立场,但是圣灵在我心里播下了真理的种子,并逐渐让我坚信上帝对我的性别有着美好的设计。

虽然起初,我心里不愿意接受我所读到看到的,但我发现自己逐渐在思想上认同了那些文字,并最终认识到这些话是真的,因为有住在我身体里的圣灵为我作见证。圣经说圣灵是“真理的灵(它)带领(人们)进入和理解真理”(约翰福音 16章13节)。

记得在上帝挑战我,要我自己去探究时所问的问题:“就算你错了,你又不会失去什么,有什么好怕呢?”好吧,我还是有“损失”的。我失去了迎合自己的喜好,抓着自己的观点不放的权力;也失去了让自己过一种更舒服,更容易的人生的权力。但我也有所得。我得到了对上帝更深的信靠,因为我知道上帝如祂所说,是信实的。祂慈爱、公义的道比我自己的知识和理解要好太多。我也因此学会了让老我死去,得以转向上帝的真理、医治和丰富的生命,由此得到了真实、长久的喜乐(约翰福音 12章24-26节)。

现如今,我虽仍然会被同性吸引,但我不再寻找同性恋情了,因为我想寻求的是与上帝之间充满爱的关系。是上帝先来找到了我,并且祂如此爱我。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