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家庭关系

跟我妈吵吵闹闹这么多年,我终于觉悟了!

作者:悦妈咪         有声播读:木木

 

1月初,我一个人带着俩娃坐火车回老家了。

这是自从我月子第七天我妈走之后,我再次跟她相处。

她当时走之后的一个月,我没联系她,她也不联系我,最后还是我低了头,主动联系她。但我们谁都没有再提月子里那件事,直到有一天,大概是几个月之后,我们视频聊天的时候,她提到了一句。她说我比别的孩子受委屈,月子里也没人照顾,自己坐月子,我说谁让她走了啊!我们没有继续再聊这件事。但她说的那句话,让我意识到,她可能以为当时她走了,我婆婆会过来。后来我经历了跟俩娃轮流感冒,还得了次急性乳腺炎,我深刻体会到和老公独自带俩娃的艰难。

所以有一天跟我爸视频的时候,我问他我妈愿不愿意到我家给我们帮忙,我爸说我妈很愿意。我说我问问我妈。我妈把手机接过去,她并没有像我爸说的那样表现出那么愿意。她说:“我能给你帮上忙吗?我又不会开车,你生病了我也不能带你去医院。”我说:“不用你开车啊,我会开,这次生病不就是我自己开车带着老公和孩子去的嘛,他在后面抱孩子,我开车。” 我继续说:“妈,你来了之后就是配合我,别总让我听你的,你就辅助我就行了。”说着说着就聊到了上次月子里相处的那次经历,当时那件事都过去五个多月了,我们才第一次深入沟通,聊了一个小时。

聊着聊着,我就哭了,我说:“你也不知道心疼我。”我妈说:“我怎么心疼你啊?让你早上起来吃饭,你也不吃,人家坐月子一天吃五六顿饭,你这一天三顿都保证不了……” 我说:“那天早上我真的太困了,那是刚生完孩子出院,孩子半夜一个多小时就吃一次奶,喂奶也得喂一个小时,根本睡不了觉,我又不是不吃了,就趁孩子早上睡着那会儿,我跟着睡会儿,睡醒了再吃不行吗?”我妈说:“那你睡醒了饭就凉了啊。”我说:“饭凉了我自己再热啊。”她说:“那多麻烦啊。”我说:“妈,我用微波炉热,两分钟就能热好。”我妈说:“那你要是养成习惯了呢?”

聊到这儿,我突然能体会到她的那种担心。因为我自己作为妈妈,在养女儿的过程中,也有过一样的担心。女儿吃少了、睡少了,都担心她养成习惯之后对身体不好。我跟我妈说:“妈,你不用担心,孩子刚出生不是没规律嘛,也就刚开始可能早上需要补觉,那孩子再大点儿,睡得好,规律了,我也不用那样了,是不是?”我妈说:“那你可以头一天晚上告诉我,让我不要那么早做饭啊。” 我说:“那时候刚出院,我也不知道孩子晚上的情况,没法提前跟你说啊,而且早上XX(我老公)走之前不是告诉你了嘛?”我妈不再接话。我接着说:“人家XX坐月子的时候,妈妈过来帮忙,人家月子坐的很开心,因为她妈妈都听她的啊。”我妈说:“我总惹你生气,还不如不在你们那儿了呢,让你婆婆过去照顾你啊。” 我说:“婆婆跟妈能一样吗?” 我妈说:“怎么不一样啊?都一样。” 我说:“妈,你自己又不是没经历过,我奶奶跟我姥姥那能一样吗?” 她说:“有点不一样。”

我跟我妈的交流就是这种模式,我说一句,她就用反问的语气回一句,实在没理可说了,就不说话了。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也没聊出来个所以然。

这次我带着俩娃回老家,准备过完年多待一段时间再回家。当然我知道最大的挑战是跟我妈相处,但是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该面对的关系还是要面对,逃避不是办法。果不其然,跟我妈和平相处三四天之后,我就开始反抗我妈的事事干涉,一反抗就会激发自己的情绪,情绪一积累就会爆发,然后就会吵架。一般,这个过程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这次也是,在老家待了一个星期后,我又跟我妈吵了一架,确切地说是我单方面情绪非常激动,大声嚷嚷,边哭边说。我妈这次倒是没有那么激动。我情绪一上来就不管不顾了,什么都说。我跟我妈说:“你如果不想让我们回老家,那以后我们就不回来了!在我最难的时候你也不帮我,以后你老了也别指望我!你现在怎么对我,我以后就怎么对你!”我又提到了月子里她走的事情,我说:“我月子里你都不照顾我!”我妈说:“是你给我买票让我走的。”我一听就更生气了,我说:“是你说要走让我给你买票的!”我妈就坚持说是我让她走的,还说我不听她的话,让我起来吃饭我也不吃。我就意识到我之前跟她解释过的话她都没听进去,她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把我女儿都吓哭了,她还从来没见过我情绪这么失控过。等我情绪平复下来之后,想到如果以后有一天我女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我的话,我肯定很难受,我就意识到我跟我妈之间无论谁对谁错,我都不应该用那种大喊大叫说狠话的方式对待她

于是我做了一件以前从没有做过的事情,我走到我妈跟前,我紧紧地抱住她,边哭边跟她说:“妈,对不起,我不该冲你发脾气。”以前我要跟我妈拥抱的时候,我妈会推开我,不让我抱。这一次,我妈没有推开我,她也不生我气了。她笑着说:“没事儿,知道错了就行。”我说:“我昨天晚上太累了,没休息好。”(晚上我陪两个孩子一起睡觉,我女儿睡前吃多了,她半夜起来拉臭臭,她一起来弟弟也不睡了,俩娃从1点多折腾到3点多,哭声此起彼伏的,我早上起来心情就不太好了,就借机跟我妈发泄出来。)我妈说:“那我看着两个孩子,你去睡一会儿吧。”我说:“你自己看不了他俩,我不睡了。”

就这样我跟我妈和好了,我俩和好之后,我女儿也不害怕了。她爬到我的腿上,我抱着她,她笑着问我:“妈妈,你刚才为什么哭啊?”我说:“妈妈跟姥姥吵架了,妈妈很生气就哭了。”女儿接着问:“那你为什么去抱姥姥啊?”我说:“妈妈跟姥姥道歉呢。”女儿说:“你怎么说的呀?”我说:“我跟姥姥说‘妈,对不起,我不该冲你发脾气’,妈妈对姥姥发脾气的时候,姥姥会很难过,所以妈妈要跟姥姥道歉。”女儿笑着说:“你冲我发脾气的时候,我也很难过。”我说:“是嘛,那我也跟你道歉,对不起,宝贝,妈妈也不应该对你发脾气,你能原谅妈妈吗?”女儿笑着说:“能。”

我在跟女儿的关系中得到了很多治愈,我也开始反思,我跟我妈的关系中,我需要成长的地方。我回想我们这么多年的相处模式,基本上都是她说的话让我觉得自己的能力被质疑,自己不被信任,不被尊重,然后我就会辩解,她也继续坚持她的说法,我就会很生气,然后就爆发出来,我们就开启互怼模式,互相戳对方的痛处。

我们都期待对方能好好说话,但我们都不会好好说话,都是容易着急,带着情绪去沟通,谁都听不进去对方说的话。每次跟她相处,我都想改变她,但看不到改变,我就会觉得失望和受伤。我想了想,我为什么每次都想改变她呢?因为我觉得只有她改变了,我们的关系才会改变,我才不会那么痛苦,我把我们关系不好的原因都归到她身上。但事实是,关系是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不会是一个人的责任,我妈有她需要负责的部分,但是我需要负责的是什么?

当我开始这样想的时候,我发现,我需要负责的是:

一是我自己的情绪管理,我不能把我妈当成可以任意发泄情绪的对象,我可以有其他方式来释放我的情绪,然后跟我妈心平气和地沟通。

二是我自己的价值感,我不能因为我妈对我的质疑和否定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就努力向她证明我的价值。如果我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就不会受她说的话影响。

当我把焦点转向我自己需要负责的部分时,我就不再那么关注我妈有没有改变了,而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学习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需要,关注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在跟我妈相处两周了,第一周是重复以前的模式,第二周开始,我自己有了一些变化。我妈说的话已经没有那么影响我了,不管她说什么,我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我就坚持去做,也不用先跟她争辩一番。如果她说的话影响到我的心情,我就先离开,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尽可能平静地跟她沟通。我用更柔和的方式表明我的界限,表达我的需要,我也会考虑她的需要和感受,说一些以前没有说过的“软话”。就像昨天我跟我爸和妹妹一起收拾家里,我妈嫌我们扔东西,就一直在旁边念叨:“这件衣服这么好就扔吗?我能穿!”其实很多衣服在衣柜里放了七八年没穿过,但我妈都不想让扔,一见我们要扔,她就说她要穿。我拦着我妈,让她不要干涉。我爸跟我妹妹收拾,收拾了两个小时,扔了4大包衣服和鞋,我妈就开始生气地说我们“败家子”、“不会过日子”,骂我爸“熊老头子”之类的话。我让我妈不要怪我爸,怪我就行,我带头让收拾的。后来晚饭的时候,我就开始跟我妈说“软话”了。我说:“妈,这么多年你为这个家付出这么多,把我跟妹妹养这么大,你辛苦了,你不需要再穿我们要淘汰的旧衣服了,你值得穿更好的衣服,我在网上给你买的衣服,你穿着不合适,我可以带你到店里去买。”我妈说:“我有衣服,不用你买了。”我说:“我跟我妹妹给你买衣服,你每次都说不要,买了之后你也经常让退了,买东西也是我们表达孝心的方式,你不让我们买,我们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呢?我们又不能经常回家,也就买点东西能表达一下。”我妈嘴上说不用表达,但是能看出来她也不生气了,心里应该也是高兴的。

这么多年,我终于找到了跟我妈和平相处的“门道”——放弃要改变她的执念,负起自己的责任。母女关系的改变,从我开始。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2月图文特辑】3点建议助你解决家庭矛盾

绘画:Chin    配文:Jessie

*内容取自雅米文章《3点建议助你解决家庭矛盾》

面对家人,我们总是”又爱又恨”,他们是我们最在乎的人,却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人。我们可以对外人客气和善,面对家人却常常有止不住的怨气、自私的要求和骄傲态度。有时候家人令我们失望,也令我们不知所措。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按圣经的方式去面对家庭冲突。

以下是3条帮助我们面对家庭内部的矛盾的建议:

 

*此图文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奶奶患上痴呆症后,上帝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爱

 作者:Isabel Crisostomo,菲律宾

翻译:KIKI,中国

有声播读:洋澜,中国

 

“我非常爱你。”这是我在奶奶去世前对她轻声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和奶奶的关系远非完美。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她一直和我们一家住在一起。她的性格很强,我和她常常起冲突。

有时是因为一些小事,比如当我们一家人彼此分享笑话时她却拒绝加入。她还批评我们浪费钱去昂贵的餐厅吃饭,尽管我们并没有去过太多次。

最让我痛心的是,当她骂我或和我父母讨论家庭问题时,她会大发脾气。这些冲突往往会留下很深的伤痕,我们开始习惯于给彼此留空间。在经历特别激烈的争吵之后,她会去亲戚家住几天。

在我离开菲律宾去韩国留学后,我们的距离就更远了。每当我要再次离开家去上学时,我都会暂时把我们的矛盾放在一边。但是当我在 2020 年初回家过寒假时,疫情爆发并开始了封城,我被迫留在了菲律宾。这意味着奶奶和我再次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地面对彼此。我的很多伤痛记忆重新浮出水面,这加剧了我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几个月来,我一直祷告求上帝改变奶奶的心。然而,祂却反过来改变了我的心。

因着痴呆症学习爱

2020 年初,我注意到奶奶变得更加严厉和暴躁。她经常对我们的帮佣生气,总是批评她的工作或无中生有地责怪她。每当我们为帮佣说话时,奶奶就会生我们的气。她的做法太伤人,所以即使我们住在一个屋檐下,我也会尽量避开她。

当时我并不知道她已经患上了痴呆症。我一直以为她会这样做是因为她的性格太强。但是,当她开始出现健忘的症状时,我意识到有些不对劲。尽管她年事已高,但她并不是那种健忘的人。她甚至很擅长心算,因为她以前做过会计。

随着新冠疫情的进一步发展,她的病情也恶化了,加上之前因为一次事故,她从2019年就一直卧床不起,这使得她的情况更糟。隔离对于她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尤其是她已经习惯了有人常常来看她。最终,我们的预感得到了证实,她被正式诊断患有痴呆症。

有句话说得好——“爱是你每天做的选择。”这句话对于爱痴呆症患者来说变得非常真实。我不得不决定每天都爱奶奶。每一时每一刻都要这样决定。随着她痴呆症的恶化,每一刻都需要一个重置按钮——我几分钟前对她做过或说过的一切她都会完全不记得。

上一刻奶奶会对我说“我爱你”,然而 10 分钟后她又会指责我抛弃了她。饭后,她会忘记我们已经给她吃过饭,会声称她还没有吃饭,并因为我们不给她饭吃而生我们的气。她的情绪波动经常使她大发脾气,对我们大喊大叫,或者说伤人的话。

然而,正是因着这些困难的时刻,上帝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爱。

爱是原谅

当我觉得一个人不愿意承认和解决眼前的问题时,我总是很难请求对方的原谅也很难原谅对方。多年来,我与 奶奶的关系就是这种情况。我从来没有鼓起勇气向她说对不起,即便是在我有错的时候。我们也从来没有坐下来坦诚过彼此受的伤害。但是在封城期间,上帝在我心中放置了一个负担,要请求奶奶原谅我并且也要原谅她。

一开始我很犹豫。我该怎么做?她会如何回应?感恩的是,上帝给了我机会和勇气与她交谈。

一天晚上,奶奶把我叫到她的房间,告诉我她感到很孤独。那一刻,我很心疼她。在快速祷告求主帮助后,我坐在她身边,拥抱她,请求她原谅我疏远她,并对她怀有怨恨。奶奶原谅了我。最后我还给她读了圣经。

我很高兴,上帝给了恩典,我顺服了祂的带领。那天晚上是我最后一次可以与奶奶好好交谈。这也是上帝医治我苦毒之心并为祂的爱能够涌流进来做准备的方式。

爱是牺牲

随着奶奶病情的恶化,我的家人想要寻求护工来帮助。但由于疫情,很难找到护工,我们计划安排联系的人都不了了之了。事后看来,我相信上帝允许这样是为了让我的家人学习上帝爱的另一个特征——牺牲。

我们不得不为奶奶牺牲很多精力和时间。我们都在家办公,并且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照顾她。由于她一直卧床,即使是最基本的像是喝水这样的事,她也需要帮助。这使我们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连吃饭的时间都被打乱了。奶奶的睡眠时间表也变了。我们工作时她会睡觉,然后整夜都醒着一直到凌晨才睡,这意味着我们会睡眠不足。

在疲惫的白天和不眠的夜晚中,上帝用祂的应许安慰了我们:我们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申命记 33章25节),我们可以靠着加给我们力量的耶稣继续照顾奶奶(腓立比书4章13节)。我们学会了时时刻刻依靠上帝的恩典,并愿意为奶奶的需要而牺牲自己的舒适。

爱是恒久忍耐

爱一个人最难的部分是做到恒久,尤其是在你无法得到任何回报的时候。由于奶奶几乎不记得我们为她做过的任何事情,因此照顾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无条件的爱。这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表现的那种爱,在我们还是罪人和与上帝为敌的时候就给了我们(罗马书 5章8节)。

每次我想放弃时,上帝都会让我想起罗马书 5章8节——“我非常爱你的奶奶,我让我的儿子为她而死。”我常常告诉上帝,我感觉自己不可能表现出如此不可思议的爱。

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上帝不断地赐我力量爱奶奶。我会定期读圣经和灵修给她听,有时是在我喂她吃饭的时候。我会帮她洗澡和穿衣服。早晨,我会和父母轮流去查看她的情况。

要在我的在线课程学习之外做到所有这些真的很难。每当我累了,我就很容易被激怒,并且会不愿意向她解释什么。有时我会匆忙进行我们的灵修,这样我就可以赶快回到我自己的工作中。每当她在我在线考试期间发脾气时,我都会生气。

但当我做不到时,上帝会耐心地待我。当我承认我没有以爱心对待奶奶时,上帝总是会原谅我。上帝还给了我智慧,让我能更有效率地完成作业,这样我就可以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任务,并且仍然有时间照顾奶奶。我顺服的每一步都帮助我看到,出于对世人的爱和对上帝的顺服,基督是如何一步一步迈向十字架并最终死在十架上的。

 

2021 年 1 月 26 日,上帝在睡梦中将奶奶带回了天家。在她去世前的几个晚上,我和她坐在一起唱了一首她最喜欢的赞美诗:这是我的故事,这是我的歌,赞美我的救主,整日赞美!尽管痴呆症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记忆力,但她把歌词唱得一字不错,并且充满了活力和喜乐。看到奶奶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赞美上帝,我很感动。虽然她的死依然让我们痛心,但我和她一起赞美上帝,因为我知道祂已经把她拥抱在祂的怀里,并且祂让我瞥见了祂心意里的一小点。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家人关系很糟糕,我学会了这五种方法爱他们

作者:Jane Lim ,新加坡

翻译:Cindy Wang,澳大利亚

有声播读:枝子,中国

 

我的家人一直都是一些人眼中的“教科书式基督徒”:每周日固定去教会,按时参加团契活动和营会。 我们读圣经、参加查经小组、也在家里组织查经聚会,并相信一起祷告会让整个家庭合一。

然而,家中时常爆发的冲突和紧张的关系,让我非常痛苦。小时候,每当看到刚刚还吵得很凶的父母一迈入教堂就嘎然止声时,心里就不舒服。之后,他们就各忙各的——爸爸去敬拜礼堂,妈妈去参加唱诗班或教主日课程,而我则匆匆忙忙地去主日学,假装一切都很好。 不知为什么,即使那时的我还很小,我还是暗暗觉得自己只能默默吞下内心的苦楚。

我不记得听到过父母彼此道歉,更不用说事后一起探讨了。

长大后,我日渐意识到这种家庭关系是多么的不正常和不健康,也越发难以保持缄默,并终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然而,鉴于华人文化传统中,父母和孩子的长幼之别,可想而知我碰了一鼻子灰。

这些年来,我认识到,也还在学习把一切的难处交给主。 而且很感恩,身边有关怀我的牧师和睿智的长辈,陪伴我一起走过忧伤。 我也接受了主内心理咨询师的辅导,身边的朋友也都在关怀我,就我自身而言,我已经尽我所能地去学会在失衡的家庭中生活。

如今我能承认自己家庭关系失调,这是我以前做不到的。 大约十年前,当我跟一个朋友说起父母的争吵,和我视其为正常时,他直截了当地说,“呃,这不正常。” 他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紧接着,我就感到很尴尬。 他的意思是我的家庭不正常吗?是说我们的家庭关系失调吗? 他怎么能这么说呢? 他怎么敢这么说?他的父母甚至都不是基督徒——至少我的父母是。 如果我们一家是基督徒,我们怎么可能还会“有问题”呢?

回头看,那是一个重要的点醒我的时刻, 尽管我的朋友可以说得更委婉一些,但他说的是实话。这样的家庭关系确实不正常。并且信主并不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毫无问题的家庭。

以弗所书5章21节-6章4节清楚地描述了上帝对家庭生活的异象——要彼此顺服,无私地相爱,反映出基督和教会的关系。我们家庭中的冲突大多数源于缺乏耐心和凭己意而行(雅各书4章1节)。 两段经文都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我们需要顺服上帝。

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朋友们也面对家庭关系的困扰,但他们选择把家庭里的问题带到上帝面前,这让我感到巨大的安慰,并激励我继续走在信仰的道路上。 朋友们一遍又一遍地开导我:那些弥留在我们生命里的,似乎永远无法愈合的破碎并不能抵消圣经的真理和耶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工作。

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提醒我,上帝一直在我们心里动工,当我们再见到祂的时候,祂会完成在我们生命里的工作。

我也重新思考了“正常”这个词。虽然家庭生活中难免有冲突,是生活的一部分,但频繁发生和得不到解决的冲突不应被视为正常(亦或是健康、合宜的)。这种分辨帮助我们不把事情掩盖起来,而是以真理面对现实。

正如保罗在罗马书6章中所说:“这样,怎么说呢?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吗?断乎不可!我们在罪上死了的人,岂可仍在罪中活着呢?”(1-2节)。 也就是说,即使罪带来的困扰还在继续,我们与罪的斗争还在继续,但是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我们终将得胜(11-14节)。

那么,在失调的家庭环境中,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呢? 我们如何学着接受这个现实,又不否认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后果呢?

  1.  承认罪的破坏性,并为罪悲哀

我们知道罪的破坏性,但要每天去面对的确很困难。 不过承认罪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条件地任其摆布(告诉自己别无选择) ,而是不要忽视它或视其为“正常”。

当我和一个朋友谈起我家的状况时,她提醒我圣经里一些人的家庭问题(例如,亚伯拉罕,雅各,大卫),但上帝仍然看顾他们,而且还使用他们来完成祂的计划。 我们还讨论了如何反思自己在家庭关系的破碎中扮演的角色:除了认识到自己受到的伤害之外,也需要谦卑地审视我们的内心,承认我们也曾经伤害过家人。

这并不是说一种伤害可以抵消另一种伤害,而是恰恰反映了“人人都犯了罪”(罗马书3章23节),但“唯有基督在我们还做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5章8节)。

  1.  回到上帝面前,默想祂的应许

每当家里发生冲突时,我就想跑开躲起来,想一走了之。 但回避顶多也只是暂时喘口气。我最终明白,我可以躲在伤痛里舔舐我的伤口(在脑海里一遍遍地重复冲突的场面,并为此难过),也可以选择藏在上帝的遮盖覆庇里(诗篇32篇7节)。

藏在上帝的同在里意味着转向祂的话语,把我们所有的苦难都交托给祂,放在祂的脚前。

藏在上帝里面的我们不会永远哀哭(诗篇30篇),因为祂“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并“要定睛在你身上劝诫你”(诗篇32篇8节)。

在心痛和绝望的时候,我常常思想《耶利米哀歌》第3章:

“耶和华啊,求你记念我如茵陈和苦胆的困苦窘迫!我心想念这些,就在里面忧闷。我想起这事,心里就有指望。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我心里说:“耶和华是我的份,因此我要仰望他。”(19-24节)

  1. 如有可能,寻求关系的修复

我们都知道人生在世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可以(也应该)渴望关系的恢复,并为之锲而不舍地祷告,盼望着上帝带来悔改、医治、和好。不过我们也需要接受有可能此生都没有办法和解的情况。

我曾经一度希望家里的每个人都能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但我从惨痛的教训中学到了功课——要不要寻求心理辅导是个人自己要做的决定,强求不得。他们的拒绝曾让我沮丧不已,甚是痛苦。但在接受心理辅导,向长辈和为我祷告的朋友们倾诉后,我开始能够接纳他们的选择,并仍尽全力地爱他们, 在保持健康的界限的同时,尽力服侍他们,也不断地祈祷上帝医治和更新他们。

  1.  为自己设定健康的界限并寻求医治

在我成长的文化中,设定界限的概念是非常陌生的,甚至可以被看为不孝。但接受主内的心理辅导、阅读了一些基督教的书籍和资源之后,我意识到设定界限其实是健康的做法。

我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认清自己在冲突中的立场(或无立场)。当父母吵架时,其实我没有责任去调解或帮助他们和解。 “不”是最难说出口的,但为了我的心里健康,我学会了拒绝。不过,我仍积极地为他们热切祷告,同时也定期参加心里辅导,以让我的情绪能够得到健康地疏解,这是我经历医治过程的关键。

  1.  继续努力祷告

祷告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话,更是我们内心的姿态——一个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导向上帝的过程。祷告意味着确定上帝爱我们,祂看到也听到我们说出的和未说的一切话。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祂必“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以弗所书3章20节)  。

不管事情看起来多糟糕,永远不要放弃为家人祷告。 因为上帝救了我们,不只是给我们将来永恒的生命,祂也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拯救我们(诗篇68篇19节),并赐给我们在耶稣基督里活泼盼望(彼得前书1章3节)。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