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存檔: 完美主義

【6月圖文特輯】祂愛你本來的樣子

繪畫:Eve
*內容節選自雅米文章《我竭力追求著完美,抽不出空明白,這世界從來就不完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社交訂閱號里充斥著《吸引力法則》、《精緻女孩的秘訣》、《招人喜歡的五招要訣》……

那些信息彷彿都在告訴我們,成為一個受人歡迎、擁有完美人設的人生才是成功的。

一開始,我也覺得這些對我很有幫助,作者講的也非常有道理,可漸漸地,我的生活目標從榮耀上帝,變成了「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我開始照著這個世界的標準去看待和要求自己。

然而,愛我的祂,卻不是這樣看待我的。

*此圖文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好媽媽,壞媽媽

作者:驚悅        有聲播讀:以晨

 

孩子兩歲以前,我自認為自己是個不錯的媽媽。無論是半夜孩子脹氣哭鬧,還是拖著疲憊的身子起來餵奶,我都毫無怨言甚至享受其中;

孩子一點點長大,從蹣跚學步到牙牙學語,我感到自己的裡面似乎有了前所未有的忍耐和溫柔。

孩子不小心弄壞物品,或是在試圖挑戰權柄的邊緣,我都可以不含著怒氣地去糾正他,幫助他。

當別人說養孩子很累時,我似乎表現出一絲鄙夷,在母親的職分上盡好自己的本分,怎麼會那麼累呢?

孩子臨近兩歲,自我意識越發強烈,但一切似乎仍在我的「掌控」之中。

所發生的狀況仍是我靠著自己就可以解決的,我仍然「享受」著做母親的喜樂。

但在上帝眼中,這樣的自信是很危險的,因為我似乎打算不那麼徹底地依靠上帝,打算與上帝合作來養兒育女。

不久前,孩子腹瀉,反反覆復三四次,時間持續了三周左右。我在心裡為自己樹立的的「好媽媽」人設就這樣崩塌了。

都說孩子生一次病就會長大一些,這話是確實的。

在孩子情況好轉後,脾氣明顯執拗了許多,因為腹瀉要控制飲食少食多餐,結果孩子對食物的渴望越發強烈,每天睜眼閉眼就吵嚷著要吃。

因為體力逐漸恢復,又開啟了探索世界模式,小手小腳每天不停歇。

生病前,口頭提醒大多是管用的,但是生病後爸爸媽媽的話似乎都成為了無效指令,這個兩歲大的孩子每天在「飲食」和「界限」上反覆挑戰著我想成為「好媽媽」的決心。

我深知做父母不容易,但是在育兒過程中自己的成長也會讓我增添不少信心,我也自認為心裡是在依靠著上帝,畢竟在祂沒有難成的事。但是環境可以顯明我裡面的信心和我的光景如何。

我以為,一個好媽媽是對主忠心,在育兒的事上殷勤,努力成長,鬆弛有度地去教養自己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按照上帝的標準。

但是當孩子腹瀉甚至脫水的時候,那些好媽媽法則一個都不能派上用場,終於,我發現如果只能在媽媽的前面加一個形容詞,我會加「依靠主的」。

然而當我想要真實地在環境中依靠主的時候,我體會到了使徒保羅所說的「兩個律」的掙扎。

當孩子因為不能心滿意足地吃東西而發脾氣時,我發現我不再能夠溫柔忍耐給他安慰,更多是對孩子以怒氣回應,

即便我知道他也不舒服,但我還是在心中為自己找借口說,我實在是太疲憊了;

當孩子身體不舒服時,陷入憂愁似乎比相信上帝的良善更容易;

當孩子體力恢復,調皮和對父母的挑戰不斷升級的時候,不耐煩早已取代了我的理智和耐心;

當孩子腹瀉反覆,我需要更謹慎地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時,我發現自己裡面並不願意做這樣一種「付代價」的母親,我希望我可以如往常一樣,隨性自由,孩子健康喜樂,而不是每天在孩子的飲食上謹小慎微,

我的心在「我想做的」和「我該做的」之間出現了掙扎,我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個「壞媽媽」。

原來,我並不是一個「好媽媽」,在事情沒有超出我能力範圍的時候,我很容易做好,也很容易建立自己的「義」。

但當挑戰來臨,環境超出我掌控的時候,我裡面的驕傲自大、易怒、自私的本性就都顯露無疑了。

這似乎也是上帝在告訴我,我不要跟你合作,我只要你完全地信靠我。

我一直以為我在避免追求做「完美媽媽」,但是不經意間我也一直在建造自己的「好媽媽」形象,我不要求他人,也不與人比較,但我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自得其樂,自以為義。

當上帝的風吹向我,我發現自己所建造的「好媽媽」標準不過是草木禾秸,我努力建造投身其中,但最終仍是泡影。

我沒有別的選擇,我無法與上帝合作,我必須交出自己的主權,完全地仰望上帝。

原來我最初的仰望或多或少是流於表面的,祂不希望我在祭壇上來來回回,我必須將自己和孩子一次獻上不斷地獻上。

上帝不是我做好媽媽的幫手而已,祂是我的標準,我的方向,我力量的來源。

當我重新認識到這一點,我發現自己為孩子的禱告是多麼不足夠和形式化,我對上帝的依靠也是多麼的膚淺。

破碎吧,好媽媽的形象,從今以後,只做「依靠主的」媽媽就夠了。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不完美的高材生,終於在祂裡面找到安息

作者:禧子    有聲播讀:枝子

 

從很小的時候,我就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

雖然我從小就學習成績不錯,而且聽話懂事,但我對自己卻一點都不滿意。

因為對自己不滿意,所以我總是會為自己設立眾人都艷羨的「目標」,並為了這個「目標」努力奔跑。在一個考試壓力極大的社會環境里,我總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吃苦的精神,衝破壓力,在極激烈的考試競爭中取得一個較為理想的結果。

我就是這樣,一路拿到了重點大學的碩士學位。

與此同時,我對自己的外貌也有很高的要求,從出生後就一直有點胖乎乎的我,不願意接受自己的體型,從初中開始就一直咬牙減肥,控制飲食。等到了大學的時候,居然已經有人開始誇讚我的身材不錯。

我一次次地完成自己的目標,獲得他人的誇讚和認可,卻也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

為了讓自己認可自己,我轉而開始追求不同以往的另一個「目標」——那段時間裡,我變成了一個叛逆且放縱的人,並且認為自己活成了又酷又自由的模樣。我得意洋洋地完成了「蛻變」,不再是一個壓抑古板的乖乖女。很快,我被身邊另一群朋友讚賞又酷又有想法,我再次完成了自己新形象的塑造。

我遇到喜歡的人,開始談戀愛。為了變成異性眼中有魅力的人,我又重新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以期在兩性的博弈中佔據上峰,並且成功獲得了很多異性的歡迎,談了一場轟轟烈烈又放縱情慾的戀愛。

我想擁有很多朋友,便隱藏自己內向敏感的心,強迫自己去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很快,我收穫了很多可以混在一起的朋友,也在社交中遊刃有餘,但幾年後,我卻也被這些所謂的「朋友們」搞得遍體鱗傷。

我發現我越來越不快樂。

我完成的目標越多,越明白,這些目標不過都是鏡花水月。當我到達那裡的時候,它們所帶來的熠熠生輝的價值便消散不見。

我會重新陷入虛無和自我否定當中,也越來越孤獨。

這短暫的二十幾年,彷彿就是我整個人生的縮影,我甚至可以想像,未來每個人生階段,我都會這樣為自己設立讓我更「完美」的目標,然後奔跑,然後再重新陷入虛無的循環。

還好,在讀碩士期間,我被祂拯救。

從遇到祂,再到相信祂、更深地認識祂,我走了很長的路,現在仍在走著。

我開始明白,過去對「完美自我」的追尋,其實就是自我價值缺失的表現。我不知道我的身份在哪裡,我不懂什麼是愛,但我卻天然地渴望愛,所以我一直尋尋覓覓,想要追尋一個可以被愛的自己。

但祂卻告訴我,祂就是愛;祂還告訴我,祂深深地愛著我,卻並不是因為我的完美。

祂拯救我的時候,我還是個罪人,祂愛著我的時候,我也仍陷在罪里。

至今,我還在學習經歷這種愛。因為長期在「埃及地」生存的我,真的很難明白,為何我這樣不完美,還會被祂深深地愛著?

為何呢?難道別人愛我們的時候,不都是因為我們的「好」嗎?

我被祂帶離了曾經那份充滿著罪的傷害,但同時也充滿著祂的恩典與祝福的工作。祂就是如此奇妙,在人的眼中,這些是如此矛盾,但這就是祂至高無上的權能,祂的恩典,總是高於我們的錯處。

今年一整年,我都在休息之中。

沒有工作的日子,對於過去追求他人讚賞和自我讚賞的我來說,是如此的不同尋常。

我花了很多時間經歷自己的屬灵低谷,但祂從未離棄我。

當我放下了手裡緊攥著的那些能讓我的事業「更上一層樓」的資源、人脈、成就之後,我忽然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是的,因為祂,我才有了價值。我是祂所創造,祂所愛的,所以,我有了價值。

我的事業看上去好像「失敗」了,因為我既沒有跳槽到更優渥的公司,也沒有在離職後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只是回歸了默默無聞的生活,過往的諸多夥伴也不再聯繫我,但感恩的是,也有很多夥伴開始跟我的關係更加真實和緊密。

原來,我的價值,也從來不建立在他們的身上。

至今,我仍不知未來會走向哪裡,但我的擔憂卻越來越少,因為我知道,祂一直與我在一起。

祂將我帶離「埃及」,必定也會負責任地帶領我穿過曠野,走嚮應許之地。

我也不再為自己建立虛假的「應許之地」,那看似可以讓我們更完美的巴別塔,卻並不能為我們帶來幸福。

因為我們的福祉,永遠是與祂緊緊相連。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

我不需要再拼盡全力去追求「完美」

作者:寄居的奔跑小羊      有聲播讀:洋瀾

 

我從小都是個不怎麼自信的女孩。外貌一般般、性格一般般、家境一般般、成績也一般般。

許是因為普通、許是因為一般,對於「不普通」、「不一般」甚至「完美」的渴望便在我心裡發芽,漸漸滋生出驕傲,慢慢生長成對他人關注和愛的極度渴求。

如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看得見的正面是「自卑」,看不見的背面則是「驕傲」。

受拘於自己的「普通」無法跳脫,處在高中時期的我便開始在屬世道路上謀求自己所認為的「完美」。

成績普通的我,花錢進入了當地一所重點高中。我一面努力刻苦學習,執著抱希望於通過自身的奮起直追、挑燈夜戰,有朝一日可以黑馬突圍,獲得萬眾掌聲;

一面致力於在男孩子的情書和表白中周旋,孜孜不倦認真評析,從追求者中挑選出成績最優秀、長相最帥氣、老師最喜歡的重點班男生,期盼站在他身邊時,他「完美」和「優秀」的光彩可以映射到我身上,從而彌補我自身的不完美和普通。

時間一晃,大學畢業的我順利進入職場。我堅定持守著二十多年來早已融入血液的「完美主義」立場:本科畢業,令人羨慕的穩定工作。

對於感情也一如既往,我不斷追求「完美」,以至於早已深陷情慾的網羅——不斷比較、更換男友。

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感情中掙扎、受傷,自認為看透了人心的易變、承諾的脆弱;學會了各種識人、相親的套路和知識,然而內心卻依然脆弱、仍舊空虛。二十多年來,我拼盡全力已然成為了老師眼中的好學生、長輩口中的聽話孩子、領導心中的敬業員工。

然而,當夜深人靜扒開這一切的外表,只有我自己知道,我還是那個我,那個「普通」而又不甘「普通」,拼了命追求「完美」,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愛的我。

我的心仍舊無法滿足,我隱隱覺察到我心的中間有一個很大很深的「洞」,任憑我拼盡全力,拿任何東西卻也無法填滿。

某一年的冬天,我再次結束了一段維持2個月不到的感情。

消極和落寞的情緒在一個夜晚一股腦湧上心頭,一時間無從派遣,豆大的淚水划過臉頰。我俯伏在地,哭得無力起身。我哭得悲痛無力,感覺到自己是如此的弱小、卑微和無助。我

渴望被關注,我需要被保護、呵護,我努力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得到關注,感覺到被愛。

二十多年來,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再多努力一點點,變得更「完美」一點點,會不會就有更多的人來愛我?

我是不是就不再感覺到害怕和孤單?我心底深處的「洞」是不是就會被填滿?

伸手去床頭拿紙巾時,我順手打開床頭的《聖經》。雅歌5章10節映入眼帘:「我的良人白而且紅,超乎萬人之上。」我一時間不由止住了哭泣,開始從雅歌的第一章翻起……

時至今日,再次回首,想起那天晚上。想起不久後的某一個清晨,祂伸手一把將我從情慾的深潭裡救拔上來。從那天起,今後的我再不可能在祂之外去尋求好處、在祂之外去謀求愛。

「我的良人在男子中,如同蘋果樹在樹林中。我歡歡喜喜坐在他的蔭下,嘗他果子的滋味,覺得甘甜」(雅歌2章3節)。

那一個清晨,我無比清晰聽見祂的聲音,祂說祂愛我。那一個清晨,當柔和的陽光伴著一絲輕風進入我的窗,什麼都沒變,但我的整個世界都不再如同往常。

我還是那個我,外貌一般般、性格一般般、家境一般般、成績也一般般。我仍舊普通、依舊不完美。

但我已經不再是那個我,我不需要再拼盡全力去追求「完美」,期盼得到周圍人的認可、關注和愛。

祂的光照進了我的心,我心中間的「洞」完全被祂的愛所包裹填滿。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自「雅米——聽見年輕一代的聲音!www.ya-m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