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节特辑:加略山的凯旋

「第一位」总是引人注目。麦哲伦(Ferdinand Magellan)是第一个环绕地球的人,林白(Charles Augustus Lindbergh)是第一个单独飞越大西洋的人。贝比‧鲁斯(George Herman “Babe” Ruth)是第一个击出七百次全垒打的球手。阿姆斯壮(Neil Armstrong)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第一人的英勇总是令后世称道,因为首次踏上前所未及之地。

不过,抹大拉的马利亚也算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第一人」喔!经过黑暗的日子,已知生命的主被葬在坟墓中,她是第一个去到墓地的人,也将成为看到复活之主的第一人!她带着伤心而来,虽然确定耶稣已死,她仍带着虔诚奉献的心而来。我们看到马利亚并非存着信心而来,这点很重要,伤心的她并未抱着任何期待。然而她欠缺了解的地方,她的爱与信心却补足了。在那第一个复活的清晨,她将认识到旧约圣经里两个奇妙的真理:「爱我的,我也爱他;恳切寻求我的,必寻得见」(箴言8章17节) ;「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篇30篇5节)。

马利亚到了以后,却发现坟墓是空的。她怕是有人盗墓,所以赶紧跑去告诉门徒。彼得和约翰闻言来看,她也再次回到坟墓旁哀悼。目睹耶稣之死已经够令人难过了,现在耶稣的身体竟然不见了,她心中更是忧闷不安。彼得与约翰离开了,回去找其他门徒,但马利亚仍为此坐在坟墓前哀悼,她应当是为了失去最后一个服事救主的机会而哀伤。就在这个时候,她遇见了复活的主!

复活的基督首先向一名妇女显现,这件事极具意义。在第一世纪的以色列,一般妇女地位很低,不重要,也没什么价值,但在基督眼中可不然!祂对女性的重视与尊重,颇令当时人诧异。

失落感甚深又伤心欲绝的马利亚,坐在墓旁哭泣,且对于两位天使出现竟浑然不觉(约翰福音20章11-16节)!她低头往坟墓里看,见有两个人在原本安放耶稣身体的石块上,他们坐在两端,就好像在旧约中,约柜上展翼遮蔽施恩座的天使!他们对哭泣的马利亚说话,但马利亚只想到或许他们知道基督的身体被抬到哪里去了。她至深的爱,加上至深的哀伤,使她仍沉溺在失落感之中,竟无视于奇妙的天使就在她眼前!

不只是天使出现,当她转过身,基督竟然亲自站在她眼前!是不是她泪眼朦胧,以致一时没认出主来,还是说基督有遮掩外貌的能力(就像路加福音24章中,两位门徒在前往以马忤斯的路上,也没把主给认出来);总之,她以为祂是管墓园的人,因此恳求知道基督的身体被放到哪里去了,也许她还是有机会最后一次服事这位曾经拯救她的主。但她真的不晓得啊!

就在那最温柔的时刻,耶稣呼唤她的名字,她立刻认出是主。她又震惊,又开心!如同约翰福音10章基督所教导的,好牧人呼唤祂羊的名字,祂的羊认得祂的声音。此刻,好牧人正在呼唤羊的名字,温柔又带有权柄,因祂已胜过死亡。祂以无比的能力与慈爱,温柔地呼唤着她:「马利亚!」

她与祂面对面,当她一见到祂,便从死亡转向生命,从哀伤转为喜乐,从绝望变成相信。她回答:「拉波尼!」就是老师、主,也等于说「我亲爱的主」,也就是信徒看到基督时会发出的呼唤。她的情绪大落大起,复归平静。她看到耶稣活着。抹大拉的马利亚,曾经被鬼附,如今得自由;曾经悲伤,如今喜乐。她成了看见复活基督的第一人!走过黑暗的日子,现在终于看见第一道曙光,死亡已经被复活的基督杀死了。

她不但是第一个看见的,也是第一个去传的。抹大拉的马利亚实在很有荣幸,她实在蒙了主的大爱。她跑回去告诉门徒,就像我们今日作见证一样,她把亲眼所见的和亲身体会的都说出来。主活着,因为主活,所以我们有永远的生命!哭泣之后必有喜乐,因为耶稣到今天仍然活着!

两千年来,许多男女老幼都为见证基督而挺身站立,甚至忍受殉道的痛苦。我们已被邀请加入这伟大的行列,用被改变的新生命来告诉世人基督已经复活。就像马利亚一样,上帝已呼召我们去向世人诉说我们生命的改变,不是因为我们聪明绝顶、口齿伶俐,乃是因为耶稣已胜过死亡,所以我们要把所见、所体会的说出来。

当耶稣基督来到世上,祂宣告祂的使命就是生命,不是死亡!请听祂的话:「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章10节)「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章6节)

基督说到做到,祂照着祂所应许的赐予并拯救。祂使死人复活,成就了不可能的事,实现了祂到世上来的使命。这就是各各他的胜利,是爱与生命的胜利,蒙恩之人生命被改变,爱的膀臂环绕我们,永不放手。

生命的主,我为祢的得胜献上感谢,因着祢得胜,我也可以得胜,感谢赞美祢!祢赐生命的大能虽非有限人生所能测度,却是人心小小的圣所能够体会。我在生命的特权中欢喜,在祢面前称颂祢奇妙的真理,就是永活的基督已经置死亡于死地了。求祢给我勇气活出复活与爱的生命,并向世人传扬祢这恩典。奉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复活节特稿摘自天恩出版社@2010《耶稣最后的11堂课──与主同行苦殇路》。

分享此条目!

0 回复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