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哭?”
作者:王志希
“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知道耶稣在法利赛人家里坐席,就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祂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祂的脚,把香膏抹上。”
——路加福音7章37-38节
约翰•班扬(John Bunyan)的著作《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开篇,有一個名叫“传道”的人,遇见在哭泣的主人公,就问主人公:“你为什么哭?”主人公回答说,他读了《圣经》,知道自己“是定了死刑,死后还要受审判”(希伯来书9章27节);但他“不愿受死刑”(约翰福音16章21-22节),也“不愿死后受审判”(以西结书22章14节)。于是,一想到这些事情,他就哭了。
《天路历程》中的这个故事,令我回想起去年在福建厦门的受难节当晚,我与团契的弟兄姊妹一起到教会,举办一次特别的聚会,纪念耶稣的受难。唱完诗歌之后,我们跪在跪垫上,围成一圈祈祷。起始的祷告,是每个人开声向上帝承认自己的罪。没有想到的是,那一晚几乎所有弟兄姊妹都在上帝面前流泪,甚至泣不成声。当我们安静自己,面对圣洁、公义的上帝之时,便发现自己在平日思想、说话与做事上常常得罪祂、也得罪人。于是,一想到这些事情,我们就哭了。
路加福音中那一位女人,见到耶稣的时候,“挨着祂的脚哭”,甚至“眼泪湿了耶稣的脚”(路加福音7章38节)。她与《天路历程》的主人公、与团契的我们一样,“是个罪人”,或许在耶稣面前,想起自己曾经的过犯与不堪。于是,一想到这些事情,她就哭了。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哭的场合越来越少。甚至有一些成年人,已经忘记了什么是眼泪;如果有哭泣,或许也常常是由于人生不如意、亲友离世等原因。又有几时,我们会因为思想自己的过犯,而在上帝面前哭呢?我问自己,大概除了去年受难节的那一次,想不起还有哪一次是“为罪而哭”了。然而,若不常思想自己的过犯并为此悔改——如《天路历程》的主人公那样,如那位“眼泪湿了耶稣的脚”的女人那样——那么,我们或许未必完全明白上帝借着独生子所表明的救赎宏恩。“为罪而哭”,才更深知主爱长阔高深。
“祂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
——约翰福音16章8节
永远都是主说了算。不管一个人犯的错是多么的重大,只要那个犯错的人愿意悔改,主就赦免。一个女人破坏另外一个女人的家庭,但是只要她一心说愿意悔改,主就赦免了。留下那个家庭被破坏的女人所受的伤害呢?怎么办?就不是伤痛吗?要怎么弥补?那个女人和老公所留下的伤害怎么办?谁可以回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