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幼轩:有一样事比婚姻更崇高
袁幼轩博士(Dr. Christopher Yuan)和罗莎丽博士(Dr. Rosaria Butterfield)
对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联名回应
美国最高法院已将同性婚姻在美国五十个州合法化,美国大部分人都为此欢呼、庆祝。这个在各处骄傲地挥舞彩虹旗的世界曾经也是我们的世界。我们曾与我们所爱的同志朋友(LGBT: 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变性人群体)手挽手、肩并肩,深信同志朋友们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真正家人。这就是我袁幼轩和罗莎丽曾协助建立的世界——一个追求尊严和平等的世界。不多久前,我们可能也会与这群人一起,为着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欢呼庆祝。这个裁决重新定义的,也不只是婚姻,还有人格。
在 1999 年,当耶稣基督向我们两人分别显示了祂的救赎恩典与慈爱之后,我们才领悟到,自己的不信以及这不信所带来的对肉体情欲的崇拜,原来再也不是个人的选择了 。我们接受了跟随耶稣就必须放弃一切的条件。我们也理解了悔改意味着要逃离所有最常面临和最吸引我们的诱惑。但即便在我们悔改信靠基督之前,上帝已为我们准备了关怀和爱我们的基督徒。这些人成为了我们在基督里的新家庭,新兄弟姊妹、父亲和母亲。这些基督徒在我们根本不配被爱的时候,就主动地来认识和爱我们。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有基督徒来爱我们,接纳我们,让我们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又用圣经真理浇灌我们,向我们展现了基督的样式。因此,当圣灵改变我们的心时,我们方才明白:“福音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而这代价也是值得的。”
最高法院裁决发布之后的日子和之前的日子并无两样:上帝带着权柄与尊荣仍然坐在祂的宝座上。并且,有朝一日,万国万民都要屈膝,万口也必承认祂是主、是王。
我们确信上帝所命定的婚姻是一夫一妻的结合,这也是耶稣在马可福音10章6-8节以及马太福音19章4-5节一再教导的真理。即使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些人认同大法官Kennedy在判决书中所写的:“婚姻体现了爱的最高典范”,我们却不同意。世上的婚姻并不能够垄断“爱”。“上帝是爱”(约翰一书4章7-9节)。爱的颠峰是上帝在基督里爱我们。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超越这份爱。
婚姻是奥秘,也是预表
实际上,婚姻是一个奥秘,也预表着一个更重要的真理。更确切地来说,爱的最高典范乃是基督爱祂的新妇(教会)。在以弗所书5章以及启示录21章里面,圣经用婚姻来类比基督的救赎:这两段经文中新娘(被救赎的罪人)和新郎(基督)在婚姻中的结合向我们表明,所有被救赎的人都是与基督进入婚姻关系了。唯有在基督里,一个人才能经历完全的爱与接纳。世上的婚姻与家庭虽然重要,但仍然是短暂的,而基督以及上帝的家(教会)才是奇妙的永恒存在。
我们没能让同志(LGBT)群体看到婚姻之外的另一个选项,那就是单身生活——在上帝所设立的社群,也就是祂的大家庭当中,能够活出丰盛的单身生活。单身并不如同大法官Kennedy所写的那样,是“注定在孤单中度日”的,单身的人也可以拥有亲密和充满爱的关系。单身不是安慰奖。单身可以与婚姻一样充实、一样让人满足。
同志(LGBT)群体认为,将婚姻定义为一夫一妻是不公平的,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单身意味着无可忍受的孤单。作为教会的一份子,我们是否也在无意中参与编织了这样的谎言?我们崇拜婚姻、贬低单身、对单身生活只字不提。如果人们认为单身是不公平的,那么也难怪会把婚姻当成了一种权益来争取。正如同志(LGBT)群体向全世界呼吁尊严和敬重那样,教会也该为单身男女争取尊严和敬重。
决定性的时刻
有些人开始将美国最高法院对同性恋的裁决跟1973年罗诉韦德案(Roe v. Wade)对于堕胎的裁决拿来做比较。而我们确实也可以从反堕胎的运动中学到一门很重要的功课。现今,千禧一代反堕胎的人比之前几代要来得多。这是因为,反堕胎的群体不再只是由福音派基督徒组成,并且他们也一改过往做法,减少抵抗活动,更多投身对未出生婴儿的关心,并对意外怀孕的妇女们照原样地去接纳、关怀她们。这个注意力的调整给反堕胎运动带来了重大转变。我们是否也应该开始去关心同志(LGBT)群体,照原样关怀他们呢?
这是历史上一个决定性的时刻。这其实带给我们一个契机,让我们可以去忠心地为福音发光。那么,我们是指引人去寻求婚姻,将婚姻看做是“爱的最高典范”呢?还是指引人们,无论已婚或单身,去寻求一个要付上代价的基督徒人生?去持续不断地追求耶稣基督——那真正的爱的典范?决定权在于我们。
此文章写于2015年6月28日,经袁幼轩博士授权发表。其英文版之前已发表于The Gospel Coalition, Ethics &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 及 The Christian Post。此中文版亦由袁幼轩博士提供,经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此文章英文版请参见雅米英文网站
关于作者袁幼轩(Christopher Yuan)
袁幼轩博士目前任教于美国慕迪圣经学院,他的演讲事工已遍及五大洲,主要议题为基督教信仰与性恋。袁幼轩博士同时获邀在各类大型会议中担当演讲嘉宾,所参与的代表性会议或演讲平台包括The Gospel Coalition, Ethics & Religious Liberty Commission, InterVarsity’s Urbana 以及 the Moody Pastors’ Conferences 与 Men’s Conference。袁幼轩博士的故事亦收录在获奖纪录片《积极的盼望》(HOPE Positive: Surviving the Sentence of AIDS)中。他与母亲袁蒋朗今女士合著回忆录《不再是我:同性恋儿子与心碎母亲的归家之路》一书,中文版于2014年10月由校园书房出版(见右图)。袁幼轩博士于2005年毕业于慕迪圣经学院,并于2007年在惠顿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主修圣经释经学。2014年,袁幼轩博士荣获伯特利神学院教牧博士学位。
关注袁幼轩博士及其事工:
christopheryuan.com
yuanyouxuan.com (中文网站)
twitter.com/christopheryuan
facebook.com/christopheryuan
关于作者罗莎丽˙巴特菲尔(Rosaria Butterfield)
罗莎丽曾任终身教席英语教授。她之前公开承认自己是女同性恋,并致力推进同志群体的社会平等。但在1999年信主后,罗莎丽开始认识到,在主以外寻找任何其他身份认同都有其罪性。与北卡罗来纳州德罕市改革宗长老会(the First Reformed Presbyterian Church of Durham)牧师Kent Butterfield结婚后,罗莎丽现已是一名在家教育孩子的全职妈妈、牧师太太,外兼作者与讲员。罗莎丽目前正帮助基督徒更好地了解身边或家人当中的同志群体,好使大家凭借爱心越过性别倾向所带来的标签,更有效地分享福音。2012年,罗莎丽出版了她的信主回忆录:《心回意转——一位女同志不可思议的信主过程》(The Secret Thoughts of an Unlikely Convert: An English Professor’s Journey Into Christian Faith)(中文版由台湾改革宗出版社2014年出版)。她的第二本书《再无顾忌——一位女同志不可思议的信主历程后记》(Openness Unhindered: Further Thoughts of an Unlikely Convert on Sexual Identity and Union with Christ)也已于2015年7月面世。她写作的主题包括性恋、身份认同、基督徒群体,同时她也希望可以鼓励所有人参与信实的基督徒生活与服事。
关注罗莎丽博士与其事工:
rosariabutterfield.com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爱是什么)
您好!
很高兴看到这篇文章,我是上海一个信主11年的姐妹,前几天得知我的一个大学同学男生是同性恋,他的父母伤心欲绝,我想找一些资料帮助他们。如何能买到请问《不再是我》这本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