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要你好好的》阅读感想
作者:雪伦,马来西亚
最近有一部电影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就是美国6月上映的《我就要你好好的》(Me Before You)。我是在脸书(Facebook)上看到这部预告片的,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男主角对女主角说:“你是我每天醒来的唯一理由。”我很好奇,是怎样一种情况或绝望才会让一个人将他每天醒来的动力都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虽然很想看,但我并没有到电影院看爱情片的习惯,于是当我得知它是改编自小说时,我便立刻买了原著小说来读。
小说述说的是一位再平凡不过的女孩——露薏莎。因为失业,露薏莎不得不接下一份看护工作,并因此邂逅了她的看护对象——威尔,一位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威尔热爱冒险和挑战,却因一场车祸而四肢瘫痪。威尔觉得再也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一心只想死去,因此他决定再活六个月后便安乐死。当露薏莎知道后便一直试图改变他的决定,例如带他去看赛马、去旅行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两人相爱了。看到这里我本以为露薏莎可以改变威尔,让他有勇气选择活下来。万万没想到,威尔改变了露薏莎对生活的态度,自己却仍执意进行安乐死。看完结局之后,我难过了一整天。
书中的威尔总让我想起圣经中的一位人物——约伯。约伯跟威尔一样,都遭遇了十分痛苦的事。约伯一直以来都活得很正直,就连上帝也称赞他是位完全人。然而因着魔鬼的攻击,约伯一夕之间遭受到了极大的苦难。他原本有很多财产,却都被抢光;仆人也被杀了;原本美满的家庭,却因为一场风暴,十个孩子都死了。不只这样,他还全身长满了毒疮,亲朋戚友都遗弃他。他极其痛苦,痛苦到诅咒自己的出生,厌恶活着,认为死亡是最好的解脱,他甚至也因此埋怨上帝。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即便约伯这么说,却从没有选择死亡来结束一切,更没有对上帝绝望。他虽然极其痛苦,但却没有离弃上帝,就连发泄和诉苦的对象都是选择上帝。这是因为他心中有上帝,并且清楚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上帝在掌权,在祂那里面有盼望。而最后,上帝也确实加倍赐福与约伯。
威尔虽然四肢瘫痪了,以及要忍受许多并发症的痛苦,但他身边有爱他的女主角和家人,然而他最终还是选择安乐死。我并不是要比较威尔和约伯两人谁遭遇的苦难更痛苦,因为这是我无法了解的,我光想象一下就觉得很可怕。但是我们确实可以从中了解到,若我们将人生活着的意义和目标放在物质或其他世俗的事上,当这一切都失去时,还真是眼前一片绝望。圣经教导我们:“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4章17-18节)同样是面对苦难,但结局却大不同。
死亡永远都不是一个解决方法。约伯曾诉苦说到,他已经失去了气力、结局、帮助和智慧(约伯记6章11-13节)。或许许多人就是因为看不到苦难之后的结局所以选择自我了结。然而基督徒是知道结局的,我们是有盼望的,纵使苦难再苦,再怎么绝望,我们仍有那天国的盼望。因为上帝应许我们:“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章33节)
另外,诗篇46篇1节也说:“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上帝更是在诗篇121篇1-8节应许祂必会保护我们。因此,虽然人在世上难免会遇到苦难,我们要晓得上帝是真实的,祂是信实的上帝,必不会给我们遭遇过于我们所能承受的苦难(哥林多前书10章13节)。
虽然这只是一本小说而已,但我还是会忍不住去想,若威尔的生命中有上帝的话,若他将生命的价值放在上帝里的话,结局或许就会不一样。所以,期望我们都能常以上帝的话语,以约伯所说的“气力,结局,帮助和智慧”来装备自己,让自己不要在苦难到来时轻言放弃。
图片来源:《我就要你好好的》电影官网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心青年的角落!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面对苦难)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