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两张照片

读经:约翰福音16章19-24节 

在教堂走廊,一位刚升格的祖母正向朋友展示两张裱框照片。第一张是她女儿在非洲蒲隆地家乡时的照片,第二张则是女儿刚生下的男婴,但她的女儿并未和新生儿合照,因为她在生产过程中不幸过世了。

一位朋友看了照片,不禁泪水盈眶,对她说:“我了解,我了解。”这位朋友确实能够明白,因为她的儿子刚在两个月前离开人世。

那些曾经历同样伤痛的人所给的安慰特别不同,因为他们了解!在耶稣被捕之前,祂警告门徒:“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但接下来耶稣却安慰他们说:“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约翰福音16章20节)。几个小时后,门徒因着耶稣被捕和被钉十架而大受打击。但他们撕心裂肺的哀恸,在他们见到耶稣复活时,即刻转变为超乎想像的喜乐。

先知以赛亚曾如 [....]

灵命日粮:像我们一样

读经:希伯来书2章9-18节 

在《史努比》漫画作者查尔斯·舒兹(Charles Schulz,1922-2000年)的追悼会上,他的漫画界同行兼好友凯西·奎塞威特(Cathy Guisewite)谈到舒兹的仁慈和同情心,他说:“舒兹为全世界的人创造这些角色,确切地表达出每个人的感受,让我们知道别人也和我们一样。对我们这些卡通漫画家,他毫无保留地付出,让我们不觉得孤单……舒兹鼓励我们,他了解我们的感受,使我们觉得他就像我们一样。”

当我们觉得无人能了解或帮助我们时,别忘了耶稣已经为我们毫无保留地摆上。祂了解我们是谁,也知道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处境。

希伯来书2章9-18节陈述一个奇妙的真理,那就是耶稣在世上的时候,与我们同有血肉之躯(14节)。祂“为人人尝了死味”(9节),摧毁撒但的权势(14 [....]

基督徒为什么要祷告?——由一次买包子引发的对祷告的走心思考

3-Reasons-Why-I-Pray

作者:Amy J ,新加坡

翻译 :孔晓慧,中国

封面拍摄:Ian Tan,新加坡

我十一岁时曾和家人一起去北京游玩;那是我第一次去中国。一天早晨,我弟弟病了,需要呆在酒店休息。妈妈要留下来陪着他,所以让我帮忙去酒店对面的小店买早餐。她向我保证会站在窗口看着我。

如果我是在自己国家,这会是很简单的任务。但是因着对环境的不熟悉和年幼没经验,这次经历极富挑战,直到今日我还记忆犹新。

这家包子铺人来人往。有些人在吃早饭,有些人在等着拿走外卖食物,其余的人则在我身后大声吆喝着要买的东西。我手足无措。更让我困惑的是,居然没有人排队。

我很崩溃,几乎要哭出来。突然,我想起妈妈的话。于是我走出小店,向上看。如她所说,她就站在第五层楼的窗户旁,向我竖起大拇指。我立刻很受安慰。

尽管她不在我身旁,但知道她就在不远处让我有了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勇气。

在我最近思考为什么要祷告的时候,上面这一幕在我脑中重现。

我们为什么要祷告呢?

1.  因为上帝一直与我们同在。

听起来很老套?但这是事实。我经常又像当年的那个小女孩一样——在充满未知的环境中惊慌失措,忘记了上帝时刻都在看顾我。

上帝一直与我们同在,尽管我们看不到祂。在困境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向祂祷告。虽然他不会总是按我们的心愿来成就,比如让我们考高分,医治我们生病的亲人,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祂的旨意之中发生的。

耶稣应许说祂总不撇下我们也不丢弃我们(希伯来书13章5节)。正是这个应许激励我天天不间断地祷告——有时甚至是年复一年地为同一件事向祂祈求。我知道祂一直那儿听我的祷告,而且祂顾念我。

2.  因为我在做祂的工作。

面对着20多种不同的饺子和包子做选择,我很懵。关键是菜单是用汉语写的,其中有一半的汉字我不认识。那一刻,我晕头转向,忘记了自己的任务。我妈妈很清楚地跟我讲“买六个肉包”。但是在陌生与混乱中,妈妈的声音被淹没了,我完全不知所措。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声音呼唤着我们,吸引我们的注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打扮,怎样行事,以及如何生活。很多时候这些声音太大了以至于创造主的声音都被淹没了,我们被迷惑地晕头转向。

但是上帝造我们有祂特定的目的。他委托我们来掌管和照看祂创造的世界,而且要去使万民成为祂的门徒。这是祂给亚当的任务,也是给门徒和我们的。耶稣说祂的食物就是遵行差祂来的天父的旨意。以弗所书教导我说我是上帝的工作,在耶稣基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行善,就是上帝所预备叫我行的(以弗所书2章10节)。所以我要祷告,因为我所做的是祂的工作。

3.  因为我是天国的子民。

回忆那一幕,我意识到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走出舒适区。我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点东西、也不知道该跟谁点。如果我是在自己国家那个我最喜欢的店铺里买东西,柜台后的阿姨早就知道我要什么了——两个叉烧包、两个大的鸡肉包和两个豆沙包。简直不能再容易了。

然而即使我能看懂那家北京小店的菜单,并说出我要的食物,我的口音和穿着也会暴露我的身份。很明显,在那群当地人面前,我是一个迷茫的外国人。

你有没有感觉到作为一名基督徒有时会与周围格格不入?这是难以避免的。不管我们怎样努力融入这个世界,这里都不是我们的家。这个世界不是我们最终的归宿;我们只不过是个过客。所以度过今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转向耶稣——我们生命的主。我要祷告因为我需要祂的指引。

当我去了天堂,我会花时间在园中和上帝散步聊天。但是现在,当我还在地上做祂的工作时,我发现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祷告:“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

灵命日粮:我的一切

读经:马太福音27章45-54节 

英国圣诗之父以撒·华滋(Isaac Watts)年轻时,觉得教会圣诗的内容贫乏,于是他父亲便鼓励他创作更有内涵的诗歌,而华滋真的办到了。他创作的圣诗《奇妙十架》,不但被誉为最伟大的英文圣诗,而且也被翻译成许多语言。

在《奇妙十架》第三节中,华滋将我们带入基督被钉十架的场景中:

试看祂头,祂足,祂手,

慈爱忧伤和血并流,从前可曾爱忧交织?荆棘可曾化作冕旒?

华滋细腻地描述了史上最惨烈的受难时刻,让我们也如当时围绕十架的群众一样伫足凝视。上帝的儿子费力地喘着气,刺穿祂身体的长钉将祂悬挂在十架上。经过数小时的煎熬,超自然的黑暗降临。最后,宇宙的主宰心怀怜悯地交出了祂受苦的灵魂。大地震动,城内圣殿的幔子裂为两半,坟墓也开了,许多早已死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