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命日粮:试炼与成长

读经:雅各书1章1-12节 

去年冬天,我参观了科罗拉多州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了解一些关于白杨树惊人的科学真相。一整片修长,银白的白杨树林,竟是从同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并享有相同的根部系统。这些根部系统能够存活几千年之久,不论白杨树是否还在繁衍新的生命。这些树根沉睡于地底,等待着火灾,洪水或雪崩在成荫的森林中清出一隙空间。当自然灾害开拓出新的空地之后,白杨树的树根也终于可以再次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于是,树根长出了树苗,并茁壮长成大树。

对白杨树而言,自然灾害的破坏可能会带来新生。雅各也说,困难能够让我们的信心增长:“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各书1章2-4节)

在试炼的过程中,保持喜乐并非易事。但若 [....]

辞职宣教一年半,我的尼泊尔之行

Quitting-my-Job-for-Nepal2

作者:S A, 新加坡

翻译: Iris,中国

封面拍摄:Ian Tan, 新加坡

我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那个周日传讲者的呼召:用一年的时间去宣教吧!那时正值我们教会的“使命之月”。毫无疑问,上帝正在感召我做这个承诺,可是我却没有勇气在教会众人面前站出来。我流着泪降服在上帝面前,我在心里默默告诉祂,“父啊,我想要用一年去宣教,我在这里,请使用我!” 那是2010年9月19日。

时间很快到了2014年,我已经做了4年半的社会服务规划师。我的事业非常顺利并且刚刚获得了升职。总之,我的生活非常舒适甚至于有时候我会觉得我根本不需要上帝。

这时我忽然想起我曾经的祷告。我知道如果我想“保留”我的信仰,我就要离弃我已有的一切——我的国家、我的房子、我的家庭、我的工作、我的生活。于是我想着马太福音16章25节,然后决定去完成我曾经对上帝的承诺,去重新经历祂。

很快的,经过祷告、寻求教会意见和了解相关国家情况加上见了许多有经验的宣教士,我决定去尼泊尔待一年。

去尼泊尔之前我参加了宣教会议,会议谈到了地震的风险。于是我开始担心,内心也有些不平安。但是上帝不断鼓励我。提摩太后书1章7-8节告诉我祂赐给我的不是胆怯的心,而是刚强的心。上帝不断地肯定我的决定,我也确信祂会一直与我同在。

最终我在尼泊尔停留了一年半的时间。在那期间,我见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我看到生活在偏远村落的人们用柴火做饭,自己种植农作物果腹。那段时间里我也经历了许多的第一次,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那次严重的地震以及之后不断袭来的余震。那次经历坚定了我对上帝的信仰。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尼泊尔教堂里看见当地信徒呼求上帝的场景,整个楼房都在摇动却没有一个人移动一步。

我还学会了说尼泊尔语,可以爬几个小时山路给山上的村落发送基督教读物,住在没有电没有煤气的地方,还和老鼠睡在一处,甚至忍受被褥里数百只床虱的叮咬。更痛苦的是,我还要处理和室友的紧张关系,而我的祖父又在这个期间离世。

老实说,如果我开始就知道我要经历的是什么,我是绝对不敢走出这一步的。实在是因着上帝的保守我才可能胜过这些挑战。祂自始至终都与我同在并用祂的话语鼓励我。

一年半后我回到家里,这两个世界的落差让我很迷茫。尼泊尔当然不是我的家乡,可是新加坡却也感觉不一样了。但也许这才是该有的状态。作为这个世界的过客,我们本不该太满足于自己的生存状态。

这段经历对我而言非常宝贵,因为它我学会了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同时也学会了完全地信靠上帝。

我们只有在一无所有之时,才会明白上帝就是一切。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编辑后发表,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 信心不能停)

灵命日粮:生命的果实

读经:诗篇1篇1-3节 

我从飞机座位的窗口向外俯视,景色令人惊叹。在两座荒山之间,竟是一大片狭长的成熟麦田与果园。潺潺河水穿过山谷,没有这流动的河水,荒山野地就无法结出果实。

正如丰硕的果实取决于干净的水源,同样地,我的生命所结出的“果实”,如言语,行为与态度,则有赖于属灵的滋养。诗人在诗篇1篇提到:“唯喜爱耶和华的律法……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2-3节)。而保罗则在加拉太书5章写到,那些顺着圣灵行事的人,能显出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22-23节) 。

有时,我会对自己的处境诸多不满,抱怨连连,或言行刚愎不仁。我意识到,自己没有结出好的果实,乃是因为没有花时间,安静地思想上帝的话语。然而,若我每天与上帝亲近, [....]

每日旅程:怀恨在心

20161122-770-425

作者:Regina Franklin

翻译:湘颖

读经:撒母耳记下14章25节—15章21节

恨不得我作国中的士师!凡有争讼求审判的到我这里来,我必秉公判断(撒母耳记下15章4节)。

作家玛丽琳·鲁宾逊写道,“我一直觉得‘怀恨在心’这个词的描述很精妙,因为许多人都对他们的怨恨呵护备至,有如离心窝最近的东西。”

一般来说,一想到“怀”这个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 “照顾”和“滋养”,动词“怀”的一个定义就是“ 细心照顾从而得到成长”。然而我们若是用同样的方式“怀”恶意,结局必将是毁灭性的。道理仍然是一样:苦毒,就像一个虚弱的新生儿,必须被喂养才能成长。情绪无法自己独立存活,若得不到照顾它就不能生存。

押沙龙早早地就开始在内心怀起苦毒,以至于他最终召集民众谋反。他看着他的妹妹被伤害却无人为她辩护,因此他痛苦又沮丧(撒母耳记下13章1-22节)。那时他的家里充满冲突,而糟糕的是他的父亲大卫好像对处理冲突毫无能力。押沙龙开始任由他的伤口溃烂,变成有毒和致命的愤怒。可是对他而言,他的行为是无可非议的。在他眼里,他的父亲是不公正的,然而他父亲却又拒绝见他(撒母耳记下14章28节)。因而他自己当起法官和辩护者,定意要还事情一个公道(撒母耳记下15章1-3节)。

兄弟结怨,劝他和好,比取坚固城还难(箴言18章19节)。仇敌就是通过我们的口从而一步步地腐蚀我们的视野和心灵(罗马书3章14节)。对于报复,我们在心里演练地越多,苦毒就长得越健壮。

最终,苦毒的重担缠累着我们,让我们无法得自由。当然,放开苦毒并不代表着我们会不再感到痛苦,但我们会得到真正的自由。这自由只有在当我们亲近上帝并且去效法祂饶恕的方式时才能得着(以弗所书4章31-32节)。

更多: 阅读希伯来书12章15节,思考苦毒根会对你和他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思考: 苦毒会怎样损害你的心灵以及你和他人的关系?为什么将你的苦毒交托给上帝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