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底要不要去短宣?(有声中文)

Untitled

作者:Adriel Yeo,新加坡
翻译:Penny Lau,马来西亚
语音播读:刘弟兄,中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封面图片创作:Marie Toh, 新加坡

你是否有短宣的经验呢?如果你不曾短宣过,那请你想象以下三种情形:

1)你和教会的弟兄姐妹计划一起到海外体验一次跨文化的短宣。对此你真的很期待。而且,你们已经联系好了当地的一间教会,并了解了他们的需要,也预备好要到那里去开始一项新的事工。2)你听说过那个地方的一些情况。那里的房屋非常破旧,当地连一所学校都没有。因此你和朋友们讨论决定要捐款来帮助他们的事工。3)身为青年事工的领袖,你想带领团契里的青年弟兄姐妹到海外去体验一次跨文化短宣,借机让他们了解宣教禾场的实况。

你是否参加过这样的短宣,还是知道身边的人有去过类似的短期宣教?反正我是有。

我并不否认这些短宣旅程的出发点是好的,然而我发现它们并不能总像想象中那么的有效和有益处。从上面的三种情况来看,一些短期宣教所带来的伤害可能会比好处更大。

1)新发起的事工可能会难以持续

在短宣过程中,我们有时候会无意中开始一些难以维持的事工。比如上面说的第一种情况。新的事工不只需要金钱投入,也非常需要人力。我们两个星期左右的短宣结束之后,当地的教会需要靠自己继续维持那些事工。而大多数情况是,那些教会的牧者本身已经很忙碌了。那么,要谁去继续这些新事工呢? 在没有给予他们所需的人力之下,我们是否加重了当地教会的负担呢?

我们也可能会忽略当地教会的情况和需要。我们常以自己教会、国家以及文化的情况,来为海外的教会‘打造’一些事工或者活动。但是,能在自己教会进行的事工,不代表也适合别的教会。毕竟,每一个地方的文化不同,面对的人也不同。

说个例子吧。有一位在泰国南部村子服侍的教会同工(她之前在曼谷的教会工作)曾经告诉我,在村子里办的布道会拿到城市办可能达不到同等果效。她解释道,大部分住在城市的人是无神论者,他们很理性也很多疑。比如他们会质疑上帝的存在。而住在村子里的人一般都相信这世上是有神灵的,有一些人本来就在拜他们所谓的神明,所以他们基本上不会质疑上帝的存在。

同样的,当我们在为海外教会策划活动或事工时,若是忽略了文化上的差异,我们所做的事工很可能会功亏一篑。

2) 我们可能会让当地教会/居民过于依赖我们

除此之外,当我们长期用金钱来支持当地教会的事工时,很可能会让他们过份依赖我们。

记得有一次,我所在的教会出钱支助一个村子建教堂。我们认为这只是一次性出资帮助他们。然而此后,他们又开始请求我们帮助他们添置更好的吉他以及音响设备。村民们似乎已经习惯性地依赖我们的帮助,而根本没考虑自己去筹款。

罗马天主教神父Vincent J. Donovan曾经在东非宣教,他也讲到类似的情况。他说,在宣教士们进入东非100多年以后的今天,在那里却没有一个教区能够自立更生。当东非人民看到海外教会能够不断地支助他们(原本的好意只是要帮助东非建立教会),他们便开始过于依赖海外教会,而不再想办法自己去筹款。

在我继续之前,我要先声明,我这么说并不是在建议我们不要出资帮助他们建教会、学校以及支持当地教会的事工工作。而是我们需要想一想,我们这么做是否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帮助他们。比如,相比给他们提供建堂所需的全部费用,我们可以根据当地教会的筹款情况来给他们资助。当我们采用适当的方法时,对当地教会是有长远益处的,他们既得到了帮助,也有机会学习成长。我们所用的方法和我们的良苦用心同样重要。

3)我们可能会把自己的小算盘误认为是上帝给我们的使命

很多时候,我们安排短宣的目的是希望年轻人体验宣教生活和生命得到成长。确实,参加短宣是会让我们的属灵生命有所成长。我认识的很多弟兄姐妹都在参加了短宣后对上帝更加信靠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体验宣教生活”以及“门徒栽培”当成短宣的目的,那就本末倒置了。我们应该认清楚短宣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要我们参与扩展上帝国度的使命——而不是完成我们自己的计划。

短宣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例如直接传福音、医疗短宣、领袖栽培或者举办营会。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它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且帮助那些已经接受耶稣基督的信徒在灵命上不断成长,也栽培他们事奉上帝。圣经教导我们说,基督徒都是从一位圣灵施洗,成了基督的身子,应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并互相建立(哥林多前书12章13节,27节;提摩太前书4章13节;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1节)。因此,短宣队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直接或间接地帮助他们宣教的对象。

然而,我们有时把次序颠倒了。我常常听到青年们分享他们参加短宣的见证,说他们在其中学到了多少或如何看到上帝的祝福。相较之下,我很少听到当地教会或基督教组织反馈从我们派去的短宣队得到了什么帮助或益处。我很清楚这一点,因为我曾经也是只专注在“我可以学到和体验到什么” 而完全忽视了当地教会真正需要什么。如果我们真的想要做好短宣,就需要把上帝给我们的使命放在首位,而不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那,短期宣教真的好吗?

是的!我深信,只要以正确的心态与方式去短宣,短宣可以是很有意义的。

那我们要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先把开始一个新事工的想法搁在一旁,而专注在如何帮助当地牧师更有效地来完成他们的事工。我们可以和一些当地教会建立长期关系,定期与当地的牧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之后定期到那里探访已经听到福音的弟兄姐妹。这样我们的服侍就不会为当地同工增加负担,反而能够与他们配搭一起开展长久的事工。

在我前几年的一次短宣中,有一位当地的土著姐妹接受了耶稣基督为她个人的救主。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和一间当地教会合作服侍。那位姐妹信主之后,我就联系了牧师邀请她到那里聚会。后来,当我们再次去探访那个村子时,我们欣喜地发现那位姐妹已经在固定参加主日崇拜了。

短宣也可以成为鼓励以及支持当地牧师的好机会。短宣队可以帮助这些牧师们与一些更大的海外教会联系。也可以做主日学事工,甚至也可以讲道,来减轻当地牧师的负担。这么一来,牧者们可以有一些时间做其他的事工,或许也可以有一些休息的时间。另外一些有专业技能的宣教队(如医疗短宣队)则可以帮助教会来服侍当地有需要的民众。

圣经里有一个例子是我们可以效仿的。保罗打发以巴弗提到腓立比教会去。以巴弗提曾提供保罗需用的(腓立比书2章:25节)。在这里,以巴弗提并不是一位宣教士,而是为长期宣教士提供支持与帮助的那个人。然而以巴弗提对保罗的帮助很大,保罗形容以巴弗提为他的“同工”。

相同的,我们应该把自己看成是当地教会的同工。说白了,我们应该把当地教会和宣教士们的需要放在首位,并竭力帮他们维持现有的事工。在宣教的禾场上,我们要能够以当地教会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计划。

我们或许不能在宣教禾场上久留,但是我们却可以多次去到一个地方短宣,不断地和当地教会建立关系并支持他们的事工。虽然每一次停留的时间很有限,但是我们若好好的完成事工,它的果效却可以是长久的。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拨云见日

分享此条目!

1 回复

引用通告 & 通告

  1. […] 我到底要不要去短宣?(有声中文) […]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