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遗愿清单是最棒的?(有声中文)

Untitled

作者:Karen Kwek,新加坡

翻译:詹启圣,台湾

语音播读:馨宁,中国

“亲爱的,讲一讲,这狂野而珍贵的一生,你打算如何度过?”最近,我儿子学校的校长在演讲时引用了玛丽奥利佛的诗作《夏日》里面这段话,告诉学生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的人生将充满奇迹与可能。

当然,这行诗所描写的,不只是针对年轻人。在2007年的电影《遗愿清单》里,摩根费里曼及杰克尼柯逊所饰演的两位绝症病患就列出了遗愿清单,试图在死前完成他们两个人想看的风景和想做的事情。从那以后,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遗愿清单”逐渐成为一个流行话题。大家争相分享各自不同的经历,从旅行、冒险到艺术和烹饪。各种美颜美景拍照APP更让越来越多的遗愿清单点子纷纷出现。如今网络上甚至出现了专门的分类遗愿清单,帮助你列出了每项清单的前10名必做项——10个必去的地方;10本必读畅销书;10个必须尝试的极限运动……然而,为何只列10个“最”呢?——尝试了这个世界上所有最棒的事情后,你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死去了!

但身为基督徒,我们的遗愿清单要跟其他人的一样吗?首先,我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毕竟这个世界即将消逝,相较于永恒,我们在地球上的生命稍纵即逝。既然耶稣已经拯救我们进入上帝的永生,我们享受一下祂所赐给我们的这个世界又有何不可呢?况且这些超赞的体验还会提醒我们上帝的大能及大爱呢!

在我自己的遗愿清单中我就列出了几个心驰已久的对我有特别意义的地方——耶稣居住过的地方,英国多塞特的侏罗纪海岸、约旦纳巴泰人的佩特拉岩石古城。我还想看现场魔术表演,坐游艇在河流上探索,以及在意大利带着猎狗跟朋友来一场寻找松露之旅。

但当我再次回顾这个清单,我意识到虽然享受上帝所造之物以及享受上帝所赋予的人生体现了我们与上帝的亲密关系,但这个世界所流行的遗愿清单其实是基于一些禁不起进一步推敲的假设:

1.没有完成遗愿清单意味着错过了美好的人生。

我知道加利利、多塞特、佩特拉、以及意大利都不会永存,因为使徒彼得写到耶稣再临时,地和其上的物都要被火烧尽了(彼得后书3章10-12节)。尽管如此,圣经告诉我们,我们“盼望新天新地,有义居在其中(彼得后书3章13节)”,世界不会一直处于毁灭的状态。

虽然圣经没有具体详尽地描述新天新地会是什么样子,但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这个新世界肯定是充满美丽、壮观景物的有形世界。我猜想现在世界上那些迷人的景物会在新天新地中重现,并且会变得更令人赞叹。

如果是这样,基督所救赎的子民就完全不用担心会错过这个世界上的体验了。就算新天新地跟这个世界有所不同,它也肯定是会有更多更棒的事情和景色让我们去尝试和去欣赏!用软件开发的概念来类比,难道会有人在正式版已经推出后还坚持要用测试版吗?

2. 我们只有这一生来完成遗愿清单。

这里的假设是生命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因此一定要在死前将人生过到极致免得后悔。事实上,生命是短暂的没错,但就如同耶稣再来时世界会得到更新一样,基督徒也不会永远死亡!使徒保罗描述我们永不毁坏的复活身体是属灵的,也就是说,它不是物质性的,而是借由圣灵赋予生命的,它将完美地适合永存的新天新地。

这也意味着在新天新地里依然会有高山,而我们将可以用永不毁坏的双腿来攀爬。我的先生及孩子们甚至还想象在启示录19章9节所提到的羔羊的婚宴上,会出现哪些超越米其林三星的神奇美食呢!

3. 完成遗愿清单上的事项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乐忠于遗愿清单的人往往都奉行着及时行乐的原则,他们多会去踊跃尝试新事物,打破陈规,刻意面对自己的恐惧,踏出自己的舒适圈。我们往往以为这些人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够下定决心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我们也很容易以为这些不容错过的体验将会改变我们的人生和性格,帮助我们成为我们一直渴望成为的样子。

然而对基督徒来说,我们或许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应该渴望成为谁,这样的转变又将会如何发生?因着恩典,凭着信心,耶稣已经让我们在上帝面前的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过去在罪中死去的我们,现在透过基督而活着,靠的不是我们自己的努力(以弗所书2章8节)。之后,使徒们激励我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以弗所书4章1节),努力让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最后得以安然见主(彼得后书3章11节、14节)。彼得提醒我们,因着认识耶稣,在福音中我们已经拥有了活出圣洁生命所需的一切。

“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 (彼得后书1章5-8节)

虽然完成遗愿清单上事项的经历也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独特的洞见,但其实要成为上帝所喜悦的人,不一定非得去与逆戟鲸一起游泳,或者徒步去到伊瓜苏瀑布。我并不是说上帝从来不会像考验约拿那样来考验我们,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活出上帝的美善和基督徒的品格是借由训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父母、手足、配偶、子女、朋友和同事相处中遵行上帝的话语而达到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很多品质都会得到坚固,比如良善、节制、以及对兄弟的爱。

那么,有没有一个更好的遗愿清单呢?

先别急着说“煞风景”和不再往下读了。说了上面那么多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扔掉遗愿清单再也不去追求不一样的生活了吗?我并不这么认为,但我也不会给你列出一个人人适用的“基督徒专用遗愿清单”。

相反的,我查问我自己,我与上帝的关系如何影响我遗愿清单上的内容以及我人生的终极目标?简单说,就是我要如何“数算我们的日子”(诗篇90篇12节)以及“智慧地爱惜光阴”(以弗所书5章16节)?有的中文圣经版本把这里翻译为“要把握时机”,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第6章也解释了这需要我们了解上帝的意旨,并且按照祂的意旨来行。

上帝的意旨除了体现在我们敬虔的个人生活以外,还体现在祂给整个人类留有时间。身为基督徒我们要因为知道耶稣就要来了而拥有紧迫感。整个人类历史都是在朝耶稣再来这个事件而迈进的。你还记得上帝为什么不让耶稣快一点回来吗?彼得写到上帝的时间与我们的时间是很不一样的:耶稣还没有再来并不是因为耽延了,而是因为上帝的宽容,祂希望人人都能悔改(彼得后书3章9节)。人类历史并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依据上帝的救赎计划而进行的!上帝并不是在拖延,而是为了救赎祂的子民,祂一个一个地呼召祂的百姓归向祂。所以在罪恶横行的时候,救赎的工作也正在展开,因为这些时候人们更需要认识耶稣。

既然上帝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意旨就是希望看到更多的人归向祂,我认为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重新规划我的遗愿清单了:

时间

我对时间的认知与上帝所说的一致吗?我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够完成我遗愿清单上的所有事项呢?如果把所花费的这些时间运用在传福音或牧养基督徒上会不会更有意义?作家大卫安德鲁在他的书中这么说:“基督徒应该明白,生命就是福音的大能所带来的一系列关系的集合。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我们与耶稣基督的关系。但可悲的是,许多基督徒在时间的管理上与一般人完全无异,他们更看重经济利益,而非建立关系。”

其他有限的资源,例如精力及金钱

我会花费我的多少精力和收入来完成我遗愿清单上的事项?说实话,很多人们在清单上想完成的旅行及活动简直太贵了。问问自己,我是不是愿意投入部分精力(就算不是全部)及金钱(甚至因此损失一些收入)来帮助他人认识耶稣和牧养信徒呢?这样的思考直接影响到我选择怎样的工作、如何度过闲暇时光,甚至会影响我如何养育我的孩子(我是否把养育孩子当做培训门徒的机会)。我愿意把建立关系放在经济利益之前吗?

在这些反思之后,我削减了我清单上的事项,并且我确定我不会因为在这一生没有完成上面的所有事项而感到沮丧。这些事情是可以先放一放的。有趣的是我意识到有些时候,当我先寻求上帝的国度时,祂却意想不到地赐给我一些经历,而这些经历可能正是其他人列在他们的遗愿清单上的(是真的!一个例子就是因着我先生的大学圣经课程我们有机会在国外待了好几年,要不是因为这个课程我们是绝不可能有机会去那个国家居住的!还有很多例子,你可以以后再问我!)我写这个不是自夸,而是在自我挑战。当然,我还没有到达那个境界,但想想看,如果“把握时机”意味着改写我的遗愿清单,把我的生命定睛在耶稣身上是不是超棒的?这样的话,如果耶稣明天就再来了,我生命的清单将不用做任何改变了。

那么,你的遗愿清单上列了哪些事?你可以怎样改进这个清单呢?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拨云见日

分享此条目!

0 回复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