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信仰,可不可以再勇敢一点!(有声中文)
作者:Daniel Ang,印度尼西亚
翻译:晓晴, 中国
语音播读:刘弟兄, 中国
背景音乐:Discovery House
然而,当我回到学校吃早餐时,气氛立即大反转。餐厅里到处都是刚睡醒的同学,一些穿着睡衣,一些穿着开派对的衣服,——显然还没从前一晚的狂欢中完全清醒过来。有一次,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在周日穿得这么正式,我回答说我刚从教会回来,她皱起眉头问:“教会?你去教会?”
她看上去有点疑惑——没有敌意也不反对,仅仅就是疑惑。很明显,在我的大学里,大家已经不再把“星期天”和“教会”联系在一起。我感觉自己刚从教会的圣洁中走出来,踏进了世俗世界,在这里,没有人谈论圣经、上帝或是永生。
这就是我之前的学校:一所位于北美东部的著名文科大学。学校里大家对宗教没有明显的敌意,但谁也不会提起,主流的态度就是“别问也别讲”。校园里的这种气氛压抑到一个程度,以至于我的一个朋友还专门为此做了一个研究,访问大家个人信仰层面在学校的经历和体会。一位受访者讲述他曾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时他还不了解学校的这种社交风俗,于是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天主教信仰以及信仰在他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最后他得到的回应是大家的面面相觑和尴尬的沉默。
回顾我的大学时光,这让我想起了圣经中的但以理。但以理年少时被迫离开家庭和民族,被带到了巴比伦的皇宫,被迫学习伽勒底文字和文化,以便为巴比伦王所用(但以理书1章)。然而,虽然身处异文化,但以理还是勇敢地坚守了上帝吩咐以色列人遵循的信仰和传统。他拒绝食用皇宫提供的巴比伦食物,坚持只吃蔬菜和喝水。尽管知道有禁令,他依旧每天三次向上帝祷告(但以理书6章10节),以至于被扔在狮子坑中。但上帝救了他的性命
我自己的经历虽不像但以理般惊险,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在上大学之前,我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基督教的环境中:我的学校是基督教学校,大多数朋友也来自基督教家庭。在这种环境下,我每天都跟上帝打交道,但也因此把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身边的每个人都说着基督徒特有的语言——常常赞美上帝并谈论上帝在各自生命中的旨意。身为一名基督徒,对这样的环境我简直轻车熟路。事实上,在当时,谈论上帝也是我讨父母和老师欢欣的捷径。
然而,到了大学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仅仅是跟大家说你“去教会”都是一件奇怪的事。虽然我们有关于宗教的课程,但是如果你谈起自己的信仰经历,别人还是会皱眉头。当然并没有谁会公开抨击宗教信仰,只是大多数人完全不关心属灵层面的事情,他们只关心物质层面的事——可以说是一种实用主义的不可知论。
与此同时,我们学校还是有一个很活跃的基督教团契的。我偶尔会参加他们的聚会。在那儿我惊讶地发现我的一些朋友竟然也是基督徒。之前我们也彼此聊过很多,却从没有谈到过信仰,感觉我们就像是一群“地下基督徒”。
我发现一些基督徒在遇到此类情况的时候,会选择只和基督徒抱团。虽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当时我不认为这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我尝试去认识很多新朋友,不论他们的信仰是什么。正因如此,我有了一次在餐厅极其难忘的交谈。
那时我正在和一些同是数学物理专业的同学吃晚餐,通常,我们交谈的话题是最近最难的作业和物理、科学方面的话题。然而这一次,不知怎么的,我们的交谈转移到了上帝这个话题上。有人评论到:“如今还有谁相信上帝吗?”说着他摇了摇头。
在那之前,我很少谈起自己的信仰,但是我有下定决心,如果需要,我绝不会隐瞒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马太福音中耶稣的一段话给我这样的决心:“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马太福音10章32-33节)
因此我大声回答道:“我相信上帝。我是一名基督徒。”
朋友不可思议地看着我说:“真的么?为什么呢?这是怎么回事?”
接着我开始解释我的信仰。身为护教学的忠实读者,我最喜欢的书是像William Lane Craig、Alistair McGrath Alvin Plantinga这一类基督教哲学家或神学家写的——我非常高兴我能有这次绝佳的机会好好使用我所学到的知识,尤其是在我们探讨科学的时候。我解释并维护了我的有神论信仰,我的目标不是传福音,而是告诉我的朋友们是有“正常”的学生真诚地信仰上帝的。
我能看出我那些不可知论的朋友们很惊讶。此前,他们对我的认识是一名出色的数学物理学生,根本无法把我和那些“奇怪的宗教人士”联系到一起。
我们的交谈持续了一个小时还多,最后因为餐厅要关门才不得不结束。我感觉这像是一次小小的“狮子坑”时刻:我是餐桌上唯一一名基督徒,要应对各个方面的质疑。虽然没有人完全信服我的答案,但是最后也没有人能反驳我。我认为我做到了“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做准备,以温柔敬畏的人回答各人。”(彼得前书3章15节)
最终,我和我的朋友们依旧按各自不同的生活轨道前行,但是我还是希望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上帝,或至少能够有感动更深入地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不过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那次交谈在那一刻打破了学校的冷漠气氛,并且感谢上帝,祂给了我勇气即便在公共场合也坚守自己的信仰。
回顾往事,我发现正是这些微小的时刻坚定了我的信心。在那样的环境中,我做的哪怕是和基督教只有一丁点关系的每一件小事都提醒我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而周日的礼拜再也不是一种形式,而成为了我每周的灵命补给站。我做的任何一个细小的事情,比如每次在餐厅吃饭时公开做饭前祷告,对我来说都变得意义非凡。
最后,就像圣经中的但以理得以在巴比伦幸存一样,我这个但以理也安然度过了自己的大学时光。尽管有些时候我认为自己本可以为信仰再勇敢一点的,但我相信我踏进世俗世界的第一步是一次成功的开端,同时我也在祷告,祈求上帝继续加添给我力量,让我未来不论身在何处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
此文章译自雅米英文网站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一起来庆贺)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