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我们不再害怕(上) | 《生命探索》清明特辑
*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没有人想死
似乎没有任何事比死亡更令人害怕。死亡的阴影会跟随我们一生,提醒我们一切所真爱的事物,随时都可能瞬间失去。人都难免一死。我们可能因为疾病、意外或年老而死亡。有些人可能已经为死做了预备,有的人甚至渴望离世,但是大多数的人都害怕死亡。大多数的人无法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也是很自然的事。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战胜或避免死亡的方法。如果你害怕死亡,别担心,许多人都是这样。
苹果电脑创办人兼iphone策划人史蒂夫乔布斯,在2005年的一场演讲中说:“没有人想死,即使是想上天堂的人,也不会为了想到那里而选择死亡。”
乔布斯的话说到了重点,因为那时他已经被诊断罹患胰脏癌,大概只剩3-6个月的生命。我们可以从他初闻噩耗的反应,一瞥他当时的内心感受。他回忆说:“那一天,我心里只想着诊断结果。”后来,乔布斯于2011年逝世。
为什么我们这么害怕死亡?究竟我们害怕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认同以下这些看法:
死亡代表结束。死是绝对的终结,为我们在世的时间划上句点。我们再也无法实现希望与梦想,或者弥补错误与过去。
死亡代表永远的失去。我们不但失去生命,也失去身份,尊严和重要性。死亡也使我们与所爱的人分离,只留下伤感和回忆。即使我们已经为自己的死做好准备,但还是会担心我们离世后,留下的家人无法得到妥善的照顾。
死亡代表未知。死亡之后会是什么呢?会发生什么事,而我们会见到谁?有天堂或地狱吗?我们必须面见上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吗?或许有些人会对这未知之事充满期盼,但大多数的人都惶恐不安。更糟的是,我们要单独面对这可怕的死亡。在人生最终的旅程里,没有人能陪伴我们。
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如过眼云烟。”当死亡来临时,无论我们是谁、拥有什么,或者有多少的成就都会荡然无存。人生的过往如同云雾般,随风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们与死亡不断对抗
文化人类学家厄内斯特贝克尔在其得奖著作《反抗死亡》(The Denial of Death)里提到,根据他的观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努力,背后都隐藏着对死亡的恐惧。他写到:“对死亡的恐惧常盘旋在人类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它成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的活动大多是为了逃避死亡的厄运,想方设法否认死亡是人类的最终宿命,藉此克服对死亡的恐惧。”
的确是这样!我们不断找寻秘诀对抗衰老、延长寿命;我们试图流芳百世,藉着保存成就和建造纪念碑,希望自己不会被人遗忘;我们甚至企图忘记死亡的存在,只是尽情享受生活,正如有句话说:“吃、喝、快乐吧!反正明天我们就要死了。”
或许以上这些方法,能帮助某些人消除对死亡至深的恐惧,却无法让多数人摆脱死亡的阴影。不管我们如何否定死亡,或试着不去想它,都没办法准备好面对死亡。我们也许已经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事,且立下遗嘱,然而当我们突然真的要面对死亡时,例如不幸罹患了不治之症,我们还是很难正视死亡。冷静地说:“我准备好了。”
为何如此呢?其实这样的恐惧源于人的内心深处。我们都想活着,而死亡的概念则违反了我们生存的本能,它代表了黑暗与虚无。想到失去一切,离开自己的身体,与所爱的家人永远分离,谁能不害怕呢?再多的药物、计划或正面思考,都无法挪去笼罩着你我的死亡阴影。
那我们能做什么呢?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逃脱死亡和它的影响吗?我们能永远活着吗?基督徒相信这答案是肯定的。(未完待续…)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
(阅读相关主题文章:在主里成长)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