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系列-箴言》第二十二天

文章来源:灵命日粮事工《天路系列》—《箴言》

有声播读:清心

第22日 阅读经文:13章19-25节

 

19、所欲的成就,心觉甘甜,远离恶事,为愚昧人所憎恶。

20、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

21、祸患追赶罪人,义人必得善报。

22、善人给子孙遗留产业,罪人为义人积存资财。

23、穷人耕种多得粮食,但因不义,有消灭的。

24、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25、义人吃得饱足,恶人肚腹缺粮。

“收起了棍子,宠坏了孩子。”原来这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并非来自圣经,而是出自17世纪的英国诗人巴特勒(SamuelButler)。然而,很有可能这位诗人写下这句名言时,心里想到24节所提到的:”不忍用杖打儿子的,是恨恶他;疼爱儿子的,随时管教。”

巴特勒的言论看似提倡体罚,警告我们若不好好管教,就会养出悖逆的孩子。但是箴言提供我们一个更完整的管教蓝图。一般人视管教为身体上的处罚,箴言却告诉我们,管教真正的目的在于导正、训练和培养敬虔的品格,并且强调所有管教背后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

爱展现在谨慎又充满关爱的管教中。爱是上帝的属性,祂不会任我们保持现状,而要管教我们,因为祂是如此爱我们(3章11-12节)。

在希伯来书12章7-11节里,作者把上帝对祂子女的管教比喻成地上父亲的管教。地上父亲的管教只维持短短几年的时间,而且也不尽完美,但是上帝的管教是终身受用的,并且会引导我们进入圣洁,就像祂的爱子耶稣基督一般。如果我们接受了地上父亲的教诲,那么我们不是更应该接受来自上帝的管教吗!

智慧人应该随时准备好接受管教,同样地,我们也应该时时管教我们的孩子。然而为什么孩子需要管教呢?

因为原罪的关系,每一个孩子都有愚蒙的倾向(22章15节),因此以身作则和出于爱的管教(所谓的棍杖)就是去除愚昧所必要的(19章18节,29章15、17节)。

24节中提到的”杖”意味着体罚。今日,我们对使用体罚有了更适当的体认,不过我们要记住,弃绝管教对孩子一点好处也没有(18节)。

13章还包含了许多教导孩子的智慧建言,譬如:说智慧和诚实可靠的话语(3、5、17节),勤奋工作(4、11节)以及不与损友为伍(20节)。以弗所书6章4节也提醒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或许是提醒作父亲的,不要对儿女抱持着前后矛盾或不合情理的高标准要求);反而,作父亲的,应以上帝所喜悦的方式来培养、训练孩子,并且以身作则,以敬虔的态度成为孩子的榜样。

以爱心深入了解适合每个孩子的情绪需求为出发点的管教,就是符合圣经教养儿女的方式。

 

灵程反思

(1) 你如何以圣经教导的方式,在孩子的生活中运用上帝的管教和指正?

(2) 对子女或年轻的一辈而言,你是一个愿意培育他们、敬虔有影响力的长辈吗?

 

 

《箴言》研读简介箴言的最主要作者,是在西元前970-931年之间统治以色列国的所罗门王。他撰写了箴言中一大段谈论智慧的部分(1-9章),还编辑了10章1节-22章16节中言简意赅的箴言名句。22章17节-24章34节收录了外邦智者的名言。接下来的25-29章,则又是出自所罗门王所写的箴言。30章是亚古珥所写作的精彩名句,然而我们对亚古珥了解甚少;31章1-9节的作者为利慕伊勒,他既非以色列王,亦非犹大国之君,我们对他所知也有限,然而他有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母亲,他把母亲对他的教化传承下来。31章10-31节是箴言的结尾,赞扬才德兼备的妇女。旧约中的路得就被授予如此美誉(路得记3章11节),这巧妙地把这卷书与路得记连接起来(在希伯来经典中,路得记就编排在箴言的后面)。箴言的主旨是:“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1章7节,9章10节),提醒我们真知识和智慧只存在于尊敬和敬畏上帝的关系中。要活出真智慧就必须敬畏上帝,并以祂的话作为生活的依据。《箴言》的架构:1章1-7节 试探、祝福、诱惑、信仰与智慧1章8节-9章18节  信心与行动如何结合10章1节-22章16节  言语和智慧的生活方式如何决定我们生活的进程22章17节-24章34节  呼吁:顺服上帝、转离世界25章1节-29章27节  贪心的危险;忍耐及祷告的重要性30章1-33节  亚古珥之言31章1-9节  利慕伊勒之言31章10-31节  结尾:有智慧的妇人关键经文:“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1章7节)
*点击图片进入原文网站阅读或免费索取印刷版

分享此条目!

0 回复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