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系列-箴言》第三十三天

文章来源:灵命日粮事工《天路系列》—《箴言》
有声播读:木木
第33日 阅读经文:22章1-16节
【箴22:3】通达人见祸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
【箴22:4】敬畏耶和华心存谦卑,就得富有、尊荣、生命为赏赐。
【箴22:5】乖僻人的路上,有荆棘和网罗,保守自己生命的,必要远离。
【箴22:6】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箴22:7】富户管辖穷人,欠债的是债主的仆人。
【箴22:8】撒罪孽的,必收灾祸,他逞怒的杖,也必废掉。
【箴22:9】眼目慈善的,就必蒙福,因他将食物分给穷人。
【箴22:10】赶出亵慢人,争端就消除,纷争和羞辱也必止息。
【箴22:11】喜爱清心的人,因他嘴上的恩言,王必与他为友。
【箴22:12】耶和华的眼目眷顾聪明人,却倾败奸诈人的言语。
【箴22:13】懒惰人说,外头有狮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杀。
【箴22:14】淫妇的口为深坑,耶和华所憎恶的,必陷在其中。
【箴22:15】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远远赶除。
【箴22:16】欺压贫穷为要利己的,并送礼与富户的,都必缺乏。
约伯记告诉我们,当我们把某个生活公式生硬又死板地套用在生活中时,将会造成什么后果。依据约伯朋友们的看法,约伯遭受苦难一定是因为他犯了罪。这样的看法是基于约定俗成的因果原则:罪行总是导致惩戒,而义行则蒙受赐福保佑。
然而生命的运转不见得会照着一成不变的公式而行。在诗篇73篇1-14节中,作者亚萨发现即使他尽力保持纯洁的心,仍饱受苦难;但富有的人却带着他们的罪和傲慢在一旁逍遥快活。在约伯记中,上帝也斥责约伯的朋友曲解祂的心意(约伯记42章7节)。
同样地,箴言并不是死板严苛的生活准则、律法,或像铁铸陶塑般的绝对应许;而是经由属天的启发、对生命的观察而得到归纳的生活通则。
6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观察,从小用适当的原则、训诲和纪律来教养孩子,一般来说这孩子长大后也会行走在智慧的道路中。可见负责任的教养方式应该会培养出成熟负责任的下一代。然而这并非是一个不变的应许,只不过是透过一般的观察来鼓励为人父母担负起养育之责。我们不该误用这句经文而去论断说孩子不成器就是父母未尽其责,或是孩子有成就完全就是父母教导有方。
在22章,也包括了其他有关生活的普遍观察:
- 带着敬畏的心谦卑与上帝同行,一般来说就会带来尊荣和财富(4节)。当然,这并不是说谦卑的人就一定会富有并且受人尊重。
- 要保护我们的灵魂,就必须以智慧为道;远离恶人不受其影响,因他们会带我们走上充满网罗和陷阱的道路(5节)。看起来,趋善避恶理应就可以让我们远离区恶,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的生活不会面临困境。
- 你栽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8节)。不过,我们不见得在今生就能见证这个真理的贯彻实现,然而在永恒中必得证明。诗篇73篇的作者亚萨,在一番的反思后,也领悟这个道理。他曾心生疑惑,为什么恶人似乎都过得很好,然而他终究看透这些人的结局,上帝会“把他们安在滑地,使他们掉在沉沦中。”(诗篇73篇17-18节)
- 慷慨解囊的人会为众人带来祝福(9节),施予者与接受者同样蒙福。但是这个原则不可用来鼓励贪婪、另有所图谋的施舍。
15节是另一则有关教养孩子的箴言。经文的第一句话是诊断问题:孩童天生就是智识未开的,毕竟我们生下来就是罪人。第二句话则是对症下药:积极参与管教,有心规范加上适度教导则可以去除愚顽杂症。可见父母的引导非常重要;因为要孩子自我管理一般都是不见其效的。
一个基督徒母亲被问及她平日都在做什么,她回答:“我是一个建筑师”,接着她又被问及:“那么你打算打造什么样的房子?”她回答说:“我在打造儿女良好的品格基础!”
灵程反思
- 22章提及心存谦卑、避开愚昧人,并且乐善好施的结果,你有这方面的个人经验吗?你又如何以今日的领悟和个人的经验,来诠释这些宝贵的教诲?
- 反思你个人在落实这些教诲时的动机(如乐善好施等)。请分享22章的内容如何激励你去做这些事情?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