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牧师家的孩子,是怎样一种体验
作者:Ashley Muñoz 译者:Abby 有声播读:Joya
因为上帝就是这样创造的啊。
小时候,这就是我所有问题的答案。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太阳为什么是橙色?瓢虫的翅膀为什么那样折叠?我所有的问题,我身为牧师的父亲都会回答:“因为上帝就是这样创造的啊。”当时我很沮丧,但回首往事,这个答案驱使我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独自找出答案。
在教会成长也有挑战。当告诉朋友我是牧师家孩子,在他们想象中,我是一个从不说脏话、听Colin Buchanan赞美诗,有特权称呼教会一大群牧师为“叔叔”的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我总是穿着一件娇小的花裙子,礼貌地与大人们交谈,全心全意地敬拜赞美。大家都知道我是“牧师的女儿”,都期待我表现得圣洁、敬畏上帝,不犯错。教会之外呢?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但是,天哪,当我在教会的时候,我就是名人。
我并未在这些高期待下崩溃,这得感激我父母的养育方式。父母从未让我觉得需要在别人面前演戏(按特定方式行事为人)。一次,因为把吃了一半的早餐带到学校,我感到很尴尬。父亲对我和哥哥说:“你们永远不需要为任何事感到尴尬,除了罪。”这番话我一直铭记于心,那帮我应对他人的期望。只要我的心是纯洁的,其他人对我的想法或要求都无关紧要。
我感激父母的养育方式。他们为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敬虔的行为和圣洁的态度。
他们彼此友好交流,把计划交托给上帝,每周日必定带我去教会。
成长过程中,我有很多机会看到父亲用上帝的话语鼓励和劝诫会众——相信和顺服(出埃及记);用正直的心做任何事(箴言);保守我们的心远离邪恶(诗篇);先寻求祂的国(马太福音)。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是,父母不仅教授这些话语,也全力活出这些话语。
初中时,我与上帝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上帝让我进入到一所很好的学校读书,那里课程难但很有趣,同学间彼此竞争,大家都很有毅力。和其他同学一样,我努力学习。幸运的是,我考试成绩还不错,写的文章也被老师拿来在课堂宣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内心发生了变化。我愈发地从成绩中寻找安全感,全然忘记了获得好成绩是因着上帝的恩典。当我表现好时,这就进一步巩固了我作为“尖子生”的身份。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就会苛责自己,“我太没用了,什么都做不好。”
大约在同一时间,我越来越不喜欢礼拜时间。我厌倦了这些歌曲和灵修。在家里,我变得挑剔又易怒,经常讽刺父母和兄弟,把学校的压力转嫁到他们身上,因为我觉得他们不明白我面对的是什么。父亲教育了我,但他们不知道我怎么会变成这样,因为我不愿与他们分享我的感受。事实是,我正饱受信仰缺失的痛苦。那一刻,上帝不是我生活的中心,我的学业成绩才是。我觉得上帝与我所取得的一切无关。
直到年初级学院的时候,上帝才医治我。祂加给我一种严重的疾病,差点住院。
我无法正常生活,每次不得不连休好几周。在那段时间里,我开始质疑上帝:“为什么这会发生在我身上?”
上帝回应了我,孩童时期主日学的所有记忆重新浮现,随之而来的还有慈爱天父的应许。我读了如耶利米书29章11节、诗篇119章50节和罗马书8章38-39节的经文。诗篇119章50节特别安慰到我的境况。因为生病,我感到生活被破坏了,但上帝的救赎计划保全了我的生命。此外,祂让我明白,学校不是生活的一切,上帝才是。它提醒我,我们工作不是为今生,而是为未来。我被迫重新安排生活优先次序,并且问自己在学校如此努力是为了什么。
当我终于能够重返学校时,我把对成就的热爱都交给了上帝,发誓无论做什么,都为祂的荣耀做,不是为自己;为祂工作,不是为人(歌罗西书3章23节)。在开始任何学习前,我都会迫切地祷告自己有正确的动机,这对祂来说才是重要的,不是我的成绩。我开始有规律地阅读圣经,慢慢地我又爱上了祂的话语。我祈求上帝帮助我爱家人,祂回应了。
生病后我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就是跟父母探讨关于信仰的问题。过去我一直怨恨他们,避免与他们交谈。但上帝让我看到我需要爱家人;上帝也让我看到家人是我解决生活问题的有力后盾。感谢主,他们欣然原谅了我,并向我清楚地解释了圣经。随着病情好转,我也开始和朋友们谈论更多更深的话题,比如如何将上帝教给我的功课应用到我日常生活。我参加了一次宣教之旅,学会了服侍祂国度的子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和上帝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如今,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上帝的参与,我努力承认祂的名,并在做的每件事中把祂放在首位。
情绪低落时,我会和祂交谈;高兴时,我会赞美祂。因此,我感觉到祂一直与我同行。
牧师家孩子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我同样有起落,哭泣,起床,然后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活。不听父母的话,顶嘴,生气,当事情没有按照我的想法时,我会发脾气或不理睬人。我睡懒觉,玩电子游戏,和别人一样疯狂地刷剧。
当牧师家的孩子并不能让我变得更圣洁。但会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我是为祂分别开来的。人们对“牧师的孩子”的高期望,好处之一就是提醒我,用基督徒的方式去思考和行为,而不要效法这个世界(罗马书12章2节)。跟随父母服侍教会的榜样,我也学会了用自己的恩赐来服侍他人(彼得前书4章10节)。归根结底,是上帝让我经历了失去祂、找回祂、学习再次与祂同行。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