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给你我最爱的圣经书卷——历代志上下
作者:Paul Kuang
不知道各位读者,如果要您选择一卷最喜欢的圣经书卷,您会选择哪一卷书呢?
有些人可能会选择马可福音,因为节奏快速且充满主耶稣的神迹 ; 也许也有人会选择保罗的罗马书,因为里面遍布了基督教最核心的福音真理 ; 或是可能会选择约翰书信,因为书信内容中充满一位老牧者对于上帝的爱之陈述。
这些当然都是很好且重要的书信(圣经哪一卷书不重要!?)。但是笔者相信,相比新约较少人会选择旧约的书卷,而应该更少的人会选择「历代志上下」这卷书。
不只是因为内容跟新约的书卷比起来显得沉闷,更主要的是我们会有一个疑问:「读这些以色列人的历史与我们现在的教会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一个很实际也很好的问题。
但是如果我们愿意静下心来,将圣经的六十六卷书都视为上帝要对祂的百姓们所说的话语时,笔者相信我们就会开始看到其实「历代志」跟现在的教会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因此,笔者想以「历代志下七12-22节」为例子,让我们一同来思考这段经文所要带出来的神学信息,是如何在基督里得到应验,并对于现今的教会依然充满提醒和安慰。
首先,让我们先对本段经文做一个简易的文学分析。这一段经文是上帝对于所罗门祷告的回应,并发出了祂自己的应许。
而这个应许可以分成两个部分:v12-18,为怜悯蒙福的应许 ; v19-22,则是咒诅审判的应许。当我们分别对这两种应许做出更仔细的分析时,能看到至少四条脉络在这经文中:
a.前后关系:当上帝的百姓愿意祷告、回转向上帝和遵行上帝的话语时,上帝的祝福就会临到 ; 反之,当他们敬拜偶像、转离弃上帝和不遵行上帝的话语时,上帝的审判也会临到他们当中。
b.对比关系:经文中也充满了对比和对立的关系。像是:「转向(שׁךּב)」上帝与「离弃(שׁךּב)」上帝 ; 上帝「垂听」与上帝「舍弃不顾」; 「坚固」与「拔出根」等。
c.循环关系:在整段的经文,第十三节在祝福的段落中,看起来是有些突兀的 ; 因为,经文告诉我们是上帝允许各样的困难临到祂的百姓之中。但是,如果我们将第十三节与二十二节结合在一起看时,便可以看到一个循环性在当中。当上帝的百姓犯罪时,上帝就允许苦难和艰难临到他们。而上帝的百姓们如果愿意「自卑,祷告,寻求上帝的面,转离他们的恶行」,那么上帝的怜悯就会临到他们当中 ; 反之,如果上帝的百姓在苦难中依然不愿意回转向上帝,那么他们将会遭受更大的患难。
d.延续关系:第十三、十四、十八和第二十二节的经文, 让我们看到上帝对于所罗门祷告的回应是延续着「挪亚之约(v13)」、「摩西之约(v22)」和「大衛之約(v18)」的。这一点,笔者会在后面的段落有更多的讨论。
紧接着本段经文之后,历代志的作者就从所罗门王开始,针对犹大国的每一位王写下他们的故事与作者的评论。
很有趣的是,如果我们用以上的四点分析为基础来看这些王的故事时,我们会很惊讶地看到上帝对于所罗门祷告的回应和应许,是如何不断地应验在他们当中。以下笔者用概览的方式,以两位国王作为例子。
1、希西家王。在第三十二章24节之前,我们看到这是一位带领百姓悔改、敬畏上帝和信靠上帝的君王。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发现上帝回应所罗门王祷告的核心内容,再一次的出现在对于希西家王的描述中。
像是:效法上帝眼中看为正的事(29章2节)、圣殿、向上帝的悔改和祷告(29章20-30节)、重述上帝的应许(30章6~9节)、上帝垂听祷告(30章20,27节)和上帝使王和百姓亨通(31章20节)。
因此,我们彷彿能看见上帝与所罗门立约的场景再次出现,并且整个国家将要走向兴盛。可是作者却马上告诉我们,希西家王的骄傲和软弱遭致上帝的愤怒临到 ; 但也因着王和百姓的悔改,不致降灾。
所以,在希西家王的叙事中四种关系都出现了。如循环关系,当希西家王骄傲而上帝降灾时,王和百姓就一同的悔改,因此上帝就没有将愤怒在王的日子临到他们 ; 以及「圣约」的延续关系,摩西之约中重要约的记号「逾越节」出现在作者的记载之中,一直延续到大卫之约(君王)中。
2、玛拿西王。如果我们对比列王纪下二十一章对于玛拿西的叙述,很有趣的部分,就是可以发现历代志作者似乎更希望他的读者看到这位王悔改的部分。
而在玛拿西王的叙事中,我们不只是能看到四种关系的出现 ; 同时,也能发现作者彷彿在回顾所罗门向上帝祷告,而上帝回应他的故事。他特别地强调「祷告」这个主题。因为,当作者描述玛拿西王的悔改时,他是说:「他祈祷耶和华,耶和华就允准他的祈求,垂听他的祷告…」(三十三章13节)。
藉着以上对两位犹大王的分析,可以发现也许不是每一种关系都清楚地呈现在这些王中 ; 但是,笔者认为历代志作者对于犹大众王的描述都包含在历代志下七12-22节的内容里。
并且如果我们更仔细地去思考,会看到不只是对王的描述,而是这段经文就是整个历代志下,甚至是整卷历代志内容的中心之一。
现在让我们带着上述的内容,来结合历代志的背景。首先,历代志的写作时间推算应该介于主前425-250年, 因此第一批读者应该就是那些失去国家的犹太人们。
而历代志的作者就是想藉着陈述这些历史的事件,希望被掳归回的犹太人从历史中能吸取前人的教训。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历代志作者确实是以「历代志下七12-22」的内容为框架,来描述这群犹大众王的,他在向这些被掳的犹太人百姓传达一个神学信息,就是:「你们(被掳上帝的子民)是否看到上帝回应所罗门王的祷告,如何应验在犹大的众王中。
因此你们应当知道,这位上帝依然是那位信实、慈爱、救赎、满有恩典和圣洁的上帝。祂记念与列祖所立的约,也记念祂所发出的应许,更是记念祂对于自己子民的爱和怜悯。因此,只有你们愿意自卑、祷告、寻求祂的面,祂依然会垂听你们的祷告并救赎你们。
当我们看完历代志作者的信息时,请先别急着就应用在自己或教会的身上。先看看这段经文的神学信息是如何不断在整本圣经中出现并得到应验。让我们从两个面向来思考。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历代志中即使是最好的王,不管是大卫、所罗门还是希西家,都没有办法能完全的顺服上帝的律法,也没有能力能真正带领百姓敬畏和敬拜上帝 ; 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无法真正配得上帝的荣耀(历代志下7章1-2节)。
作者甚至是犹太百姓他们其实是在盼望一位完美的君王——一位能够配得上帝的荣耀,完全顺服上帝,并带领百姓真正活出敬拜和顺服生命的君王。
因此,耶利米书二十三章5-6节说:「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祂必掌王权,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在祂的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也安然居住。祂的名必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这一段经文,清楚地给予了百姓一位公义的王的盼望。但是,那位王是谁呢?
另一方面,笔者在前面提到历代志中有一个「圣约」的延续关系。在上帝回应所罗门的祷告中,充满了从挪亚之约(大地和万物四季)、亚伯拉罕之约(土地和后裔)、摩西之约(律法和逾越节)和大衛之約(君王与宝座)的记号 ; 彷彿历代志就是旧约诸约的一个汇集点。
但是,当我们去历代志下后半段的经文时,我们好像也看到了一个停滞和中断。因为不论是以色列国还是犹大国都被攻陷了,上帝的百姓被掳到异地了。
这让历代志的读者们会问:「上帝给予百姓的圣约该怎么办呢」?而在耶利米书三十一章31-34节,则给了一个满有恩典的应许:「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赦免他们的罪孽,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恶。这是耶和华说的。」
接着,我们来看这样的盼望和应许是如何实现在新约的马太福音。
马太福音的一开始记载了一位君王的家谱(历代志上也是),祂是以马内利——上帝与祂的百姓们同在。
接着,如同历代志的作者一般,这位君王告诉了百姓们蒙福的生命当是如何,并且宣告祂自己成全了律法的一点一画。但祂却没有告诉百姓咒诅的应许,因为这位君王要来承担祂子民的罪债。
所以,这位公义无罪的君王,就按照上帝的旨意和应许被钉在十字架上。在那里,祂的敌人们却宣告了:「祂是犹太人的王」。当祂死的时候,圣殿的幔子裂开,不再需要圣殿了。因为,这位君王祂自己就是那真正的道路和圣殿。
最后,这位君王战胜死亡复活了 ; 而当祂要高升登基前,祂给了自己的百姓们一个大使命——将上帝的国度扩展出去,祂会与他们同在直到永远。
这位君王是谁?就是那位荣耀的大君王耶稣基督,也唯有祂配得上帝的荣耀(希伯来书1章2-3节)。因此,笔者认为历代志就是一个预表,指向一位更伟大的君王、更完美的圣殿和敬拜,以及更美好的约——而这全部都在耶稣基督里得到了成全与应验。
最后,当耶稣这位大君王再临时,我们就能看到历代志所传扬的劝诫、盼望和应许被完满的实现。
历代志最终指向了基督,其盼望和应许也在基督里被成就。而因着基督的救赎,教会得与基督联合。因此,历代志作者对上帝百姓的劝勉,同样地在基督里也给予了现今的教会:
- 教会的核心是福音和上帝的圣约。因此,教会顺服上帝的律法并非是一种「奖惩关系」,乃是对于上帝恩典的回应,如同旧约的以色列人(历代志下7章22节)。因为所有上帝的百姓都是蒙了那不配得的救赎恩典。因着恩典,上帝的约也要求祂的百姓活出一个讨上帝喜悦的生命。
- 耶稣基督是圣殿的完满和实现。在旧约,上帝给予以色列子民的命令是:「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利未记11章44节)」。今天当教会与基督联合时,教会也成为上帝的殿(哥林多前书3章16节); 因此,教会最重要的事情理当是上帝的圣洁和敬拜(希伯来书12章14节)。那么,教会的首要目标并非让所有人都觉得舒服和快乐,乃是顺服上帝的话语,敬拜上帝使祂得着一切的荣耀。
- 我们常常会对于上帝在旧约允许,甚至主动地使苦难临到以色列而惊讶。但其实,上帝对于祂的教会依然有可能如此行; 也就是,上帝依然有可能兴起或允许苦难临到教会。或许有些读者不喜欢这个话题。
但让我们从两方面来思考:第一,若是我们的主耶稣都因苦难学习了顺服(希伯来书5章7-10节),那么与祂联合的教会也从苦难中学习顺服,不是相当合理吗?第二,有时候苦难的兴起,是上帝为了祂子民的益处而做的 ; 目的是为了管教祂的孩子,使他们得益处,结出平安和公义的果子(请思考玛拿西王)。上帝如今也同样地在带领祂的教会,使她得着终极的益处——像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
- 如果我们有仔细地阅读本文的主题经文,我们会看到「祷告」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主题。上帝呼吁以色列来向祂祷告,寻求祂的恩典和赦免。而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世上,更是祷告的典范。甚至,当祂在客西马尼园与十字架这些最深的痛苦中,祂都靠着祷告来寻求天父的帮助与带领。因此,上帝的教会啊,我们当然也被呼召来为彼此代祷,也为万民和国家代祷。上帝给予相同的应许,藉着祷告,上帝的恩典和医治如今也会临到祂的百姓和世界之中(雅各书5章16节)。
各位亲爱的读者们,盼望这篇文章是一个开始,让我们能用更广更深的视角来思考上帝的话语。也盼望您能看到,圣经的主角不是我们,乃是救主耶稣基督 ; 也藉着祂,我们看到圣经是以荣耀的三一真神为中心的。现在,让我们再问一次:「请问您最喜欢圣经的哪一卷书呢」?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