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之道——靠主得力的人生》读书笔记

 

作者:晋余生

 

巴刻的这本书首先讲述的是关于软弱。提到软弱,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反义词,刚强,那么刚强包括哪些方面呢?身体素质、道德水准、人际关系,都存在强与弱之分。接着作者提出软弱的意义。

实情是,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属灵的事上,我们都是软弱不足的,我们需要正视这一点。罪伤害了所有人际关系,让我们都陷入无能的境地。我们需要认识到我们的有限,这一认识会在我们里面生出谦卑和对自我的不信任,也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无法自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在人生路上的每一个关口,我们都需要倚靠基督,我们的主和救主,需要操练这种倚靠,直至养成属灵的习惯,好能领会保罗所领会的,“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12章10节)

之后作者以哥林多后书为引子,详细地介绍有关软弱的话题。在此之前,他先介绍了哥林多后书的背景以及保罗写这封信的目的。

 

 

首先,保罗希望,哥林多人确知他因为爱他们,所以向他们敞开自己,也请求他们同样敞开;

其次,保罗希望,在他到的时候,哥林多教会的信徒可以预备好他们承诺交给保罗带到耶路撒冷的捐项;

第三,保罗希望,这封信能够消除那些意欲叫哥林多信徒与自己反目的扰乱者的影响,这些人曾攻击保罗“软弱”,以表达他们对保罗的鄙视(哥林多后书10章10节)。

作者之所以挑选这一卷书,主要是因为在此书中记载了使徒保罗的软弱以及上帝对他的态度:

 

 

为了让他不致骄傲,“有一根刺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旦的差役要攻击我”(哥林多后书 12章7节)。我们不禁要问,这根刺是什么?是眼疾?身体的疾病?跛足?显然,这根刺是与身体有关的,也是痛苦的,否则就不会被称之为“一根肉体上的刺”了,但除此之外,我们就不了解了,并且也无需了解更多。

保罗告诉我们,他曾三次郑重地恳求上帝:“为这事,我三次求过主,叫这刺离开我。 祂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后书 12章8-9节)。

因此,保罗未得医治,但却不是因为被上帝抛弃。恰恰相反,正如保罗自己所见证的:“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 12章9-10节)

 

保罗为何就有这么大的信心来面对自己的软弱呢?他的动力又有那些呢?

对此,保罗有三重动力。第一,保罗要一生讨主的喜悦;第二,保罗要在末日审判时上帝能看自己全然忠于基督;第三,保罗因被基督的爱激励而能自守、有目标、有方向、有行动。

另外我自己认为软弱的定义是:一种感到不足够、不充分的状态,软弱让我们无法达到我们渴望达到的境地或目标。

那我们应该如何对抗软弱呢?

以下是我总结出来的,对抗软弱的三个要点:

 

 

1.仰望基督

基督是爱我们和担当我们罪孽的主。我们要全心接受祂作我们的主和救主。然后在祂面前,下决心离弃以往自我中心、充满苦毒、自怜、嫉妒和失败感的人生,从此努力成为祂忠心的(faithful),也就是充满信心的(faith-full)门徒。遵守祂的教导,也被祂所眷顾。

 

2.热爱基督

永远感激祂对我们无尽的爱。凡事努力讨祂的喜悦。让祂的爱约束我们,推动我们,安慰我们,一直保守我们。并像保罗一样,再不把人的评价看为重要,正如他之前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中说到:“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哥林多前书4章3-4节)。像保罗那样去生活、去爱吧,你心中的冷漠就会被热诚所代替。

 

3.倚靠基督

倚赖祂透过圣灵赐给我们所需的力量去事奉,不管眼下不快乐的处境和不友好的人如何令我们受挫。保罗很清楚一点,就是我们不该把基督徒在生活中经历软弱当做不寻常的事,倒要以此为满足甚至夸口。我们越跟随主,上帝越会让我们体会到软弱和痛苦,好让我们像保罗那样学会在主里刚强。当我们认识到自己软弱时——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在主里刚强。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你觉得呢?

 

 

那基督徒最常见的软弱是什么呢?

 

巴刻的回答是金钱的软弱。

 

当我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已经得到满足,而我们还有余钱在口袋里时;当我们发现自己嘴上说工作是为了谋生,是为了服事上帝和服务他人,但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赚钱时;当我们的生意获利丰厚、财源滚滚时,我们当怎样行?耶稣和保罗给出了同样的回答。

要把这些钱财用在上帝和上帝的子民身上而非用于自己。用这些金钱去拓展上帝的国度;用它们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把自己看做一个管理者、一个管家、一个上帝基金的受托人,要为你的职分感到荣幸,同时也要全然忠于把钱财托付给你管理的上帝。

 

那么何为基督徒的奉献呢?有以下四个方面:

 

1.基督徒的奉献既是一项属灵恩赐,也是一项效法耶稣的属灵操练。

有些恩赐属于超自然的能力,是基督超然赐下的;另一些是自然的能力,但在每次运用的时候,都被内住的圣灵重新引导、分别为圣并运用出来。因此,保罗曾显出的医治的能力属于第一种类型的属灵恩赐,而他不断教导福音真理的能力则属于第二种。奉献,就属于后一种属灵恩赐,属灵操练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果效,要想做得好,需要不断操练,直到养成思维或行为习惯,并且往往也有一些特定的技巧。

 

2.基督徒的奉献是对上帝钱财的管理。

我们所管理的钱财不属我们,而是属上帝。是的,上帝把这些钱交给我们使用,但所有权乃是祂的。我们现在有权使用这些钱财,但总有一天我们必须为它们的用途向主交账。

 

3.基督徒的奉献是使用上帝的金钱来事奉。

奉献的事工有多重目的:传扬福音、支持教会、照顾困苦中的个体(如耶路撒冷比喻中那个撒玛利亚人照顾被打得半死的犹太人)和与耶路撒冷的信徒一样贫困的群体。奉献的事工形式多样,但都是为了拓展上帝的国度,任何时候,基督的教导在哪里被尊崇,上帝的国度就在那里降临。不消说,上帝的所有子民都应参与这一事奉。

 

4,基督徒的奉献是对属上帝的钱财的一种态度。

对恩慈的上帝表示感激;对有需要的邻舍慷慨相助;对救主基督耶稣全心跟随,并做一个荣耀上帝的人。只要把这四个应有的态度谨记于心,就能让我们胜过我们心中那个最吝啬的自我。

 

那我应当如何奉献呢?首先,奉献应当是自愿的。其次,奉献应当是乐意的。再来,奉献应当经过深思熟虑。另外,奉献应当智慧地办理。基督徒之间的团契和交通,需要双方在彼此的关系中做到三点:要信任他人,要被别人信任,自己也要配得被信任。

最后,奉献应当尽可能合作完成。

可是我们还是常常失败,我们又当如何面对自己的失败呢?

 

 

从哥林多书中我们可以看见当时的保罗所面临的困境。他被哥林多人排挤,但是他依然没有灰心。保罗却没有落入自怜之中,也没有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态度,而是流露出面对一切难处时在基督里都必将得胜的信念。他宣告并确信,在此生的旅程终结时他定将迎来荣耀的盼望。谈到此处,不得不补充一下有关荣耀的三层的意思:

“荣耀”首先是指上帝所彰显的、或说是上帝向我们所表明的、他自我彰显的活泼同在,让我们可以耳闻、眼见。

其次,“荣耀”是指敬虔的人所献给上帝的,或说,荣耀是敬虔人对上帝的赞美,因为上帝向他们显出祂是配得赞美的。

第三重意思是从第一重引申而来的,指上帝那不断更新我们的工作,使“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以看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里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哥林多后书3章18节)。这个过程是上帝的灵借着上帝话语所发动的,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件还未完成的作品,因为“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哥林多后书4章17节)。

最后,我们究竟盼望什么呢?我们会得着新的居所。我们会得到一个更好的身体。我们会得着新的衣服。我们新的身体将会完美地配合和传达出我们完美的新生命——也就是我们被更新的道德和属灵品质。我们将过上新生活。

读完本书的我,谢谢巴刻前辈写的这本《软弱之道》,跨越时空与我对话,。让我明白哥林多后书的写作背景,也让我更加了解了保罗。更是在有关软弱的应对上给我教导。

 

*此文章由雅米事工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自“雅米——听见年轻一代的声音!www.ya-mi.org”

分享此条目!

0 回复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